秋斋即事范文

时间:2023-04-04 14:2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秋斋即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篇2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地域特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Using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case of Shanghai Huajuyuting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e author study the problem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seeking the advanc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cept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Keywords:high-ris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引论

住宅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它是当下中国受关注度最高且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中,住宅开发商的角色已由早期开发住宅,一步步的转变为为提升住户居住品质服务,为城市繁荣、社会和谐服务。那些特定地域内,符合住户生理、心理需求,经济且不失品质,适应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的开发项目,屡屡受到社会认可和住户追捧。 以下将以上海华钜御庭高层住宅为案例,分析住宅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总结项目受住户欢迎的原因,同时列举不足之处引以为戒。

1 总体概况

华钜御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项目占地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其中一、二期已交付使用。华钜御庭二期由11栋18层高层住宅组成,每单元两梯两户,每套住宅坐北朝南。户型平面为两房两厅一卫和三房两厅两卫两种。外立面新古典主义风格,坡屋顶、砂岩贴面,在当地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

2建筑设计

2.1 平面户型设计

两房两厅户型建筑面积为89.96平方米,充分响应国家对于住宅户型面积的号召,占二期户型比为83.9%。三房两厅两卫140.63平方米,户型比为16.1%。

设计过程中,基于对该地区的气候特征的研究,为尽可能满足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设计要求,所有户型均南北通透。客厅、主卧、次卧全部南向布置,而厨房、卫生间等对日光要求一般的用房则北向采光,通过细节推敲使其形成完整户型。这样,不仅满足夏天的通风要求,也满足了冬季该地区人们对日光采暖的强烈渴望。

结合地域特征,努力设计符合当地住户需求的住宅产品的设计初衷,在产品的销售之初即得到了强烈回应。惠南镇本地居民多习惯于一家一院的自有房舍布局,冬季自由享受日光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惠南现有的小高层及高层住宅中,卧室全部南向采光的几乎为零。 华钜御庭的全南卧室房型,使住户看到了那冬季的温暖阳光,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两房和三房的平面户型中,还有一条充满吸引力的亮点,就是北向魔术空间的设置。在当时的政策里,户型送面积还没有限制。因此,尽可能的多为住户考虑,以同样的经济付出获得更宽敞的可用空间,被住户内心当成一条考量住宅设计的隐形条件。也正是出于当地人民对自有房舍居住习惯的某种延续,北向的空间既可用于空中花园,或是杂物储藏,亦或改造为一间书房、卧室、扩大的餐厅……不同层次的住户,对这个小空间的利用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想象!

为居者服务,盖属于惠南镇自己心中的家园的户型设计就这样实现了。它受到住户青睐,只因这是住户心中想要的。在恰当的时候,它出现在恰有需求的人的面前。

2.2 立面设计

住宅外立面设计,若有了好的形式,其材质的表达往往起关键作用。华钜御庭立面设计定位为新古典主义。它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饰,利用简化了线条、暖色调砂岩,营造出充满历史痕迹,拥有浑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形象。尤其是砂岩的运用,非常符合惠南镇住户对品质的追求与理解。

深蓝色的屋顶,挺拔优美的建筑比例,大飘窗,精美的古典细部装饰,彰显品质且过目不忘。项目建成后,已成为惠南镇首屈一指的住宅楼盘。

2.3建筑节能

在满足住宅节能计算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外墙维护结构主要选用外墙内保温PNY无机保温膏料做法,屋面保温为挤塑聚苯板保温。之所以选用这两种做法,是经过同行业市场常用做法比选得出的结果。PNY无机保温膏料是由含硅无机化合物、玻化微珠、复合胶凝剂等组成的非水泥基墙体保温膏料。除保温、隔音、防火、透气、抗裂、耐候等性能,其最大优点为气硬性材料,现场极易施工,在处理异性墙面时更加方便。虽然内保温会占去一定户型面积,但综合性能比选下来,内保温的优势在该项目更为突出。

工程施工过程中,上海静安区胶州路高层突发大火,该事故将外墙保温材料推到了风口,公消【2011】65号文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这就意味着聚苯板等b级材料将退出外墙保温做法。在那一刻,不得不说内保温显现出它的绝对安全性能,耐人思考。

3 建筑施工

设计方案向实际建筑转化,按图施工非常关键。同时,随着工程的进展,一些设计中的不足也暴露出来。首先,两个电梯均紧邻卧室或书房,按规范要求设计隔音板以减震消声。但在房屋交付前三个月,连绵的雨水导致隔音板墙面长霉,且为普遍存在现象。仔细分析原因,有两种可能。1、基底(隔音板与涂料层之间的部分)质量不好,空隙率高,容易吸水;2、地下车库防水防潮施工较差,致使潮气沿地下层电梯井道一路向上,被隔音板吸附。由此可见,南方雨季的防潮防霉问题不光是在屋面、勒脚等部位,深居中部的隔音板,大面积地下车库也应格外注意。在设计中预防,在施工中加强,根除隐患。

此外,该项目建筑外墙内保温的PNY膏料计算值约为35mm左右,根据施工季节的不同,每遍不超过10mm的分层抹灰间隔时间差异极大。气温25度以上时,间隔时间为不小于4小时,10-25度不小于24小时,10度以下不小于36小时。部分楼栋是在冬季施工的,4遍内保温膏料抹灰时间总计至少为一周,及其耗时。因此,外墙内保温膏料选用时,一定要结合地域特点估算施工周期,适时安排施工节点,以争取更多的时间避免不必要浪费。

篇3

【关键词】室外照明;明视照明;饰景照明;电气安全;等电位联结

1、前言

住宅区室外照明可分为以功能性照明为主的照明和起协助造景作用的饰景照明,两种作用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同时,由于环境的严重性,室外照明的电气安全也不容忽视。因此,进行室外照明设计时,应把握整体观念,从照明的功能性,造景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全面分析,统一规化,才能设计出高水平的室外照明作品。

2、住宅区主干道路照明

住宅区主干道路具有人车混合,车速较低,交通流量大且路面相对较窄等特点,故对眩光的控制较城市交通干线低;街道两侧建筑物很多,需要适当提高道路两侧照度,故常采用半截止型或开敞型配光灯具。根据路边建筑物的高度,灯杆高度宜在4~8m选取,间距20~30m,兼顾配光均匀性和经济性,平均照度取3~5lx;常采用同侧布灯,弯道处可适当加大布灯密度,提高灯杆高度加强诱导性;路灯水平支杆伸出路崖宜为0.6~1.0m,不应照射在路面中间,以避免雨天行车路面出现狭长波动光影。灯具仰角较大时,车行道照度高,利于行车安全,但人行道照度降低,不利于眩光控制综合考虑后,仰角常取5°~15°。此外,道路照明的侧重点虽然在于明视性,但其造景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灯具的形式、高度、光色以及照度等应与周围建筑物和室外环境充分协调以免破坏照明的整体效果。

传统路灯光源常选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白炽灯由于效率低,不利于节能而应尽量减少使用;高压汞灯光效较低,寿命较短,光色差,且破损后汞元素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一般不建议使用;高压钠灯光效和寿命都很高,分辨率高,透雾性强,是最适宜路灯照明的光源之一,但其光色和显色性较差,对往往兼做人行商业街的住宅区道路照明应限制使用;金卤灯光效高、寿命长、光色好,显色指数也很高,综合指标十分优越,但过去由于传统电感式金卤灯镇流器附件多,体积大,功率因数低,工作不稳定,使得光源本身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降低了灯具整体性能指标。一段时间以来限制了金卤灯在住宅区的应用,尤其是当电压不稳时,易造成触发器、镇流器甚至灯管本身烧毁的事故。而随着金卤灯电子镇流器技术的成熟,配用电子镇流器的金卤灯功率因数高达98%以上,几乎不受市电电压变化的影响,环境适应性大为增强,可在温度为-30℃~+45℃,湿度不超过98%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其次是陶瓷型金属卤化物灯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金卤光源光色稳定性,为其成为住宅区室外道路照明首选光源扫清了最后道路。

3、庭园照明

近年来,住宅区多设计为庭园式户外环境,因此,庭园照明在住宅区照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起着烘托景观乃至协助造景的作用,是室外照明饰景功能的充分体现,又有消灭照明死角,便于人们活动,减少犯罪的作用,是明视功能的有机组成和延伸。

庭园作为居民室外散步小憩的场所,应力求轻松、舒适、安全的感觉,因此,庭园照明多采用低调处理,总体照度宜低不宜高。

园林小径灯照度一般以5~10lx为宜,行人较多而偏重交通功能的道路取20lx左右。园林小径灯有中国民族,西欧,日本等多种风格,选型时必须注意与周围建筑物风格的和谐统一,造型简洁艺术而不奢华,符合住宅区的特点。应注意控制眩光,光源高度根据路宽以及周边建筑物高度选取,通常为0.6~1.2倍道路宽度,但不宜高于3.5m。小径灯在满足行人安全感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照度,灯具安装间距较小,常为15~25m,给人以幽静舒适的感觉。以往该类灯具大多采用白炽光源,但由于白炽灯寿命短,光效低,故建议以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或其他高效显色性的光源代替,南方地区也可采用高显色荧火灯,但不适用于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的地区。另外,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m时,为尽量避免眩光,宜采用乳白玻璃或磨砂玻璃灯具。植物投光灯通常为草坪灯和树木投光灯两种,在住宅区内适当使用可调节夜间环境气氛,但应注意重点使用,忌过多或过亮,以免破坏静逸的休息环境。为保持草坪宽广的气氛,草坪灯一般离地40~70cm安装,最高不宜超过1m,间距宜为3.5~5.0倍光源高度,安装应注意避免眩光入射人的视野。在草坪边靠近道路处安装时,应注意隐蔽,或者选择富有艺术性的灯具加以装饰,使灯具本身融合到景观之中,应用时还可利用光环形成有韵律的图形,避免均匀平淡的感觉。有些草坪灯上还安装了背景音乐喇叭,使人们在草坪上漫步时更加心旷神怡。另外,还可利用投光灯对树丛投光照明。考虑到白天的美观,投光灯具一般安装在地平面,有条件时可利用树丛隐蔽,但应尽量放在常青树木下。考虑到住宅的特点,一般不对树木较高位置进行投光照明,如因整体环境的需要,必须如此时,宜在树旁设置灯杆来安装灯具,而不应直接在树杈上安装,以免影响树木的生长。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往往成为投光照明的重点,尤其应注意此点。照明设计时应仔细核算灯具的数量、间距;安装时应精心调节灯头角度,既要做到整体照明环境明暗有致,构成丰富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又要避免在行人眼中产生入射眩光。植物投光灯常采用汞灯光源,即起到节能的效果,又可使树木,草坪颜色更加碧绿鲜艳;为减少季节性维护工作量,住宅区花坛投光照明较为少见,如有应用时,应注意采用高显色光源,如卤素灯、金卤灯或新型荧光灯等。

可采用单面投射,也可进行多面照明;灯具可置于地面或地下,也可固定在灯杆上,根据具体体形和重点,安排照明点的位置和排列,精心选择光色、光强,调节投射角度、投射面等,以通过阴影和不同的亮度,制造鲜明的轮廓效果和突出重点。由于住宅区整体环境照度不高,小区照明的照度亦不必太高就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尽量减少眩光影响。简单地说,既要烘托主体,又不能破坏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性,这是照明基本的设计原则。

在静水或缓速流动的水边安装投光灯具,采用直射光源照射水面,利用水面反光映照近旁景物,可达到赏心悦目、安逸祥和的效果,风吹水动时,还能取得不同亮度连续变化水景的动态效果。由于住宅区整体环境较幽暗,灯具照度不应过高,以30~75lx为宜,同时,灯具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在人员活动区产生较强的水面眩光。喷水池,瀑布等较强烈的动态水景在住宅区应用较少,但有时在中心广场等处也可见到。对喷泉照明,可在喷口后面或水流落点下安装投光灯具,由于空气和水的不同折射率,使灯光在进出水柱时产生二次折射,而显现瑰丽的色彩,也可使散落的水珠产生闪闪发光的效果。对于瀑布,灯具宜安装在水流下部,根据瀑布落差,流量和水深等因素选择合适功率的投光灯。对于阶梯式水流,则宜在每个阶梯底部安装线状光源。

水景灯一般可选用卤钨灯光源,利用其连续性光谱,灯光经过水体的反射或折射,产生绚丽多彩的效果。灯具选用则应注意防水性能。

如建筑物泛光照明、灯串照明、霓虹灯、广告照明等,此类灯具热烈明快,色彩斑澜而富情绪化,不易使人获得宁静舒适的感觉,因此,住宅区内不宜大量使用。确有必要时,也应对使用时间、使用场所、照度等有所限制,如灯串照明,通常在节假日期间使用;又如泛光照明,一般只宜在小区娱乐、商业中心少量使用,以免喧宾夺主,破坏整体气氛,影响居民休息。

4、室外照明供电和控制方式

主要道路照明和安全照明宜由邻近的两台变压器引入两路低压电源,在控制室末端切换,以加强供电可靠性,方便居民,减少罪案发生;道路照明可采用三相电缆供电,隔盏换相方式,以免因一个回路故障而导致较大范围道路照明完全中断。

室外照明控制设备常设在物管中心或门房,大型住宅区也可分区露天设置。道路照明宜采用时光控制器自动开关,节约电能。庭园照明可采用同一方式控制,也可由管理人员手动控制。室外照明应能在深夜自动或手动关闭部分非重要灯光,以节约电能。

5、室外照明电气安全

室外照明装置受风、雨、日、尘的侵蚀,暴露于公众前,易遭儿童等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通常要求设备防护等级有要求。室外灯具覆盖范围大,灯具基础小,通常不具备作等电位联结的有利条件,故除喷水池,游泳池等特殊危险场所外,一般不做等电位联结。此时,若发生接地故障,危险性较大;采用TN接地系统的,自电源引来的PE线还可能将别处的故障电压传导至室外照明装置外壳而造成危险。因此,室外照明系统不宜采用TN接地系统,而建议采用TT接地系统,回路首端安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对于投光灯,小区灯,广告灯,水景灯等以饰景功能为主的室外照明,一时断电不至于引起危险,漏电保护器可动作于切断回路电源开关;而对于大型住宅区内的交通主环道路照明,或者具有预防犯罪功能的室外照明灯具,应避免全回路停电,回路漏电保护器则只应动作于报警,此时,建议在每一路灯接线盒内装设一个小容量熔断器,兼做过流和接地故障保护,对TT系统而言,其中Ia为熔体额定熔断电流,通常取3~5A,RA为照明器外壳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不大于10Ω。当然,对于少数高档住宅区,也可每灯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效果很好,但经济性较差,对物业管理要求较高,设计时应慎重。

篇4

【关键词】 眼球摘除;羟基磷灰石植入;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青光眼1例,眼球萎缩1例,眼球破裂伤9例。麻醉方式均为神经阻滞麻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眼球摘除术患者非常自卑,心理负担很重,根据这些特点,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取个体化护理方案,及时与患者沟通,深入了解,关心、体贴患者,给其安慰和鼓励。术前向患者家属做好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介绍成功的手术病例,手术过程,手术安全等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有效沟通,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1.2 一般术前护理:

2.1.2.1 了解患者全身情况,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均须给予药物控制,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泻、感冒,颜面疥疮及全身感染等情况均应暂缓手术。

2.1.2.2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病毒三项(HBSAg,抗HIV,抗HCV),心电图,胸部X光片;专科检查:眼部CT检查。

2.1.2.3 训练患者仰卧 头部不动的情况下,按要求向各方转动眼球以便配合手术操作和术后观察效果。为防止咳嗽、喷嚏冲动时张口呼吸,用舌尖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避免手术意外和术后出血。

2.1.2.4 术前1天理发、洗澡、更换衣服,术日晨测T、P、R、Bp并记录于病例上,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术前常规备皮,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并用纱布遮盖。遵医嘱术前1 h给予止血针、降压药、镇静药等并将病历及术中用药物带入手术室。

2.1.2.5 患者到手术室后,更换病床床单、被罩、枕套,准备术后护理用品,等待患者术后回病房。

2.2 术后护理

2.2.1.1 术后平卧位4~6 h后即可采取自由。

2.2.1.2 术后询问患者术后感觉,嘱患者安静休养,不得用力挤眼、揉眼、咳嗽等。

2.2.1.3 呕吐为常见术后反应,如因物反应或术中牵拉眼外肌引起的呕吐可遵医嘱肌肉注射V-B6或口服其他止吐剂和镇静剂,如疼痛可遵医嘱酌情给镇静止痛剂。但术眼剧痛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2.2.1.4 术后术眼给予加压绷带包扎,应注意眼部敷料有无松动、渗血、渗液,如果出现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术后为预防感染,防止出血,局部、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每天定时换药。

2.2.1.5 术后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伤口愈合。

2.2.2 心理护理 眼球摘除术后患者开始心理很难接受失去一只眼睛的事实,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深入了解关心体贴患者,给其安慰和鼓励。

3 出院指导

3.1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信心。

3.2 教会患者装卸义眼片,义眼片常规术后3周安装,义眼片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不可用汽油酒精等。

3.3 坚持按时点眼药水,按时服药,预防感染。

3.4 出院后常规一周复诊,眼部分泌物增多,健眼视力下降等,及时来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5 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 讨论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患者术后愈合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参 考 文 献

[1]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第七版.

篇5

方法:我院2006年至2009年的53例患者行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Ⅰ期植入术的,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针对手术治疗进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围手术期进行的精心护理对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眼球摘除羟基磷灰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2-02

在临床上常常遇见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得已的眼球摘除,根据统计,约30%的患者在眼科摘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睑凹陷,同时结膜囊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自1985年以来羟基磷灰石活动眼座应用于临床以来,眼球摘除后上睑凹陷得到有效矫正。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I期植入减少了义眼台暴露,增加了美观。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共53例患者,其中伴疼痛的绝对期青光眼12例(22.6%),巨大的无复明希望的眼球破裂伤10例(26.4%),角巩膜葡萄肿6例(11.6%),各种原因所致的眼球萎缩18例(33.9%)。其中右眼35例(66.1%),左眼18例(33.9%)。所有病例均随访1—1.5年。

1.2眼台材料。我院使用的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HA)为北京康菲特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义眼台孔径规格:200u,300u,500u;义眼台直径:18毫米;20毫米;22毫米。HA在化学成分上与人骨矿物成分相同,物理结构上与人骨松质相同,具有孔孔相通的特点,植入后可容许纤维血管甚至骨细胞自由长入。因此具有不排异,一次植入终身受益的特点。

2手术配合

①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告知患者手术时密切与医生配合,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并做好术前查对及准备工作。②协助医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③医生行眼轮匝肌、结膜下、球后浸润麻醉。刮除角膜上皮,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分离结膜和筋膜,在上下筋膜创缘处各作一针牵引缝线。用斜视钩依次寻找四条直肌,分别用3-0丝线缝扎并剪断。摘除眼球,剪开眼球,去掉眼内容物,用巩膜角膜壳包绕测算好大小的义眼台,用6-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切口。以视所在巩膜作为前极中心,距前极中心的上、下、左、右各4~5mm处分别作5mm左右巩膜切口,将上、下、内、外直肌按方位缝合于该处,用5-0可吸收缝线褥式缝合筋膜创口及用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结膜创口,植入有孔义眼片[1]。④用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冲洗结膜囊。⑤术毕,纱布遮盖并用绷带加压包扎。

3结果

53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满意接受手术,术中积极配合,情绪稳定手术顺利。术后眼窝饱满,义眼台活动度良好。术后效果甚佳,患者自信力均提高,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仅1例术后结膜伤口裂开,义眼台暴露3毫米左右,经每日坚持换药后伤口自然愈合,义眼台活动度并未受影响。

4护理

4.1术前护理。①术前心理护理:对前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知道患者就诊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手术可使凹陷畸形的眼窝饱满美观,义眼片安装后眼球形象逼真,同时结合已接受过手术治疗患者的图片、幻灯片等有形资料,帮助患者克服自卑、焦虑的心理。通过术前、术后相关对比资料,增强患者接受手术的信心。让患者观看手术录像,了解进行手术的相关流程,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鼓励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②术前准备:术前检查包括: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心电图、胸片、凝血图、肝功、肾功、血糖、血脂、乙肝两对半、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术前眼部照相。术前3天抗生素眼液滴眼,术前30分钟冲洗泪道及结膜囊,12岁以下全麻患儿请麻醉科会诊。

4.2术中护理。局麻患者整个手术过程神志、意识清楚,患者保持平卧位配合手术,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术中行心电监护。全麻患儿术中给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向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报告以作相应处理。术中在剪除视神经摘除眼球及放置义眼座时偶有刺痛及眼胀感,此时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可做深呼吸,同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不适。

4.3术后护理。

4.3.1心理护理。术后患者眼部疼痛,出现呕吐,一般全身反应较重,情绪比较紧张,应加强心理护理,给予鼓励、解释、安慰。

4.3.2眼部护理。术后预防感染静滴抗生素,若组织肿胀反应明显,可酌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保持术眼绷带包扎72小时,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浸湿。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术后疼痛不适。术后72小时后第一次换药解除绷带包扎,取下眼模清洗浸泡,消毒换药。观察结膜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缝线脱落及伤口裂开,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异常分泌物,义眼座有无暴露。若出现以上情况及对症处理及时作对症处理。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重新安放眼模。开放术眼滴眼:典必殊眼液与贝复舒眼液交替滴眼,每日4-6次,注意反复交代患者正确滴眼液的方法。1周后拆除结膜囊缝线可出院回家治疗。

4.3.3出院指导。术后前3月每月复查一次,3月后每月复查一次,半年后待结膜囊成型稳定后安放义眼片,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5结论

通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帮助患者克服自卑、焦虑心理,增强了接受手术的信心。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将术中情况告知手术医生,并对患者的每一反应给以帮助和指导。术后用药指导,伤口和病情观察及时向医生汇报。周到细致的术后随访。积极有效的护理为眼球摘除联合HA义眼台I期植入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良好的手术效果增强了患者的生活信心,提高了自信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张米芾;研山;宝晋斋;研山图;研山铭

2003年,被认为是宋人米芾所书的《研山铭》卷回归,卷中有《研山铭》之行书文字,又有研山之图(图1)。该卷中的研山图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所载之宝晋斋研山图(图2)非常相似,而陶宗仪所录之文明白告诉读者:“右此石是南唐宝石,久为吾斋研山。”因此,研究者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宝晋斋所藏之南唐研山上。研山即砚山,指借助石材天然形态加工而成的砚附于山的砚台。宝晋斋是米芾得到晋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日帖》三幅墨迹后自题的书斋名。本文重点探析宝晋斋研山在宋元的流传经过,并对与此相关的研山图进行讨论。依据对宝晋斋所藏研山在宋元流传脉络的研究,可以判定,明清以来所流传的六七峰的宝晋斋研山皆为伪造。

一、前人之考证

关于这个话题,早在清代就有人讨论过。翁方纲(1733—1818年)在乾隆庚戌年(1790年)所作的《宝晋斋研山考》中详细论说了研山及其流传,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朱竹垞集中之米家研山,非米老易甘露寺基之研山也。”他据宋元人的相关记载叙述了米老易甘露寺基之事及其研山的特征:

昔江南李后主买一研山,径长尺许,前耸三十

六峰,皆大如手指。中隔绝涧,合计前后共五十五峰。东南有飞磴横出,方平可二寸许,凿以为研。其左右隐引两阜坡陀,而凿研处在其中央。江南破,流转数士人家,为米老元章所得。元章刻其下,述所由来甚详……研山归苏氏,其后入宋禁中。1

他说朱竹垞家的研山中无凿砚处,前后仅六峰,且无米氏刻其下,述所由来。故非易苏之研山。二是说朱家之研山为陶宗仪所记的归于薛绍彭之研山。他对比了陶氏所记之文,以为朱家之物与之相合。据此,则翁方纲认为米氏研山原有二,一归苏,一归薛。二者的流传路径如下:

“与苏氏相易者,归宋内府后,又归天台戴运使觉民,又归元大都太乙崇福宫张真人,今不知何存矣。”而与薛氏相易者,在明代归于许文穆,后归朱文恪,即朱竹垞之先人。翁氏还批评王渔洋与朱竹垞将归薛者与归苏者相混。2

稍后,又有陈寿祺(1771—1834年)作《砚山考》,他的观点与翁方纲基本相同,只不过所引所论简略一些而已。1两人所据的材料也基本相似,如《避暑漫钞》、《铁围山丛谈》、《秋宜

集》、《岳氏法书赞》、《南村辍耕录》、《癸辛杂识》、《归田集》等等。2

后之学人对研山之考证大抵不出此二人之范围。然而翁氏所论亦有不详察之处。如揭傒斯的《秋宜集》和蔡絛的《铁围山谈丛》中所说

的研山其实并非一物,而翁氏将它们混在一起论述。再如揭氏所谓前后五十五峰者与陶氏所载似有许多相同之处,详证见下文。

二、天台戴氏研山在宋元的流传及其特征

1,揭傒斯所述研山及其特征

就目前所存资料来看,天台戴氏研山之流传经过有比较丰富且相对可靠的文献证据。在所有相关的资料中,揭傒斯(1274—1344年)

《砚山诗并序》的叙述最为详备而清晰。全文征引如下:

山石出灵壁,其大不盈尺,高半之。隔绝涧3前后五十五峰。东南有飞磴横出,方平可二寸许,凿以为砚,号曰砚山。在唐已有名,后归于李后主,主亡归于宋米芾。元章刻其下,述所由来甚详。宋之季归于天台戴运使觉民,后又归其族人。宰相贾似道求之弗与。携持兵乱间,寝处与俱,乃获全。大都太乙崇福宫张真人本戴氏子,今年春贻书得之,请予赋诗。其辞曰:何年灵壁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峰峰相向如削铁,祝融紫盖前后列。东南一泓尤可爱,白昼玄云生霮?。在唐已著群玉赋,入宋更受元章拜。天台澒洞云海连,戴氏藏之余百年。护持不涴权贵手,离乱独与身俱全。帝旁真人乘紫霞,尺书招之若还家。阴崖洞壑寒谽谺,宛转细路通褒斜。昆仑蓬莱与方壶,坐卧相对神仙居。硬黄从写黄庭帖,汗青或抄鸿宝书。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随秋草。愿君谷神长不老,净几明窗永相保。4

将揭氏在序文和诗中叙述的此石特征概括起来:第一,其质为灵壁石;第二,研山中隔绝

涧,东南有飞磴;5第三,砚下有米元章刻文,述所由来甚详;第四,米刻称该研山在归于米氏之前,曾有李群玉赋诗,后归于南唐李后主;第五,该研山东南有一泓,尤为可爱,白昼每有云呈露聚之态。

2,楼钥所述研山及其与揭氏所述戴氏研山的比较

与米氏研山相关的文字更早可见于南宋楼钥(1137—1213年)《攻媿集》中所载诗文《陈顺之灵壁石砚山》,曰:

陈顺之吏部灵壁石砚山,中有双涧,低处为砚。下米元章题云:唐弘文馆校书李群玉有诗,南唐李重光故物也。蒋教授文会有诗次韵:名画法书环四壁,中有米家真宝石。壁峰森耸外涧流,他物虽奇敢争席?旧属半山老仙人,佛印乞之如乞邻。阿章有力负之走,一时攘取成纷纶。此石天然非琢磨,是时有水生岩阿。至今砚池尚馀润,岁月既久惜不多。几年徒见士夫说,一旦喜看形偃月。傍连玉立两於菟,主人照映冰壶澈……6

其时砚山虽归属于陈顺之吏部,但从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揭氏所记几乎相同的特征:砚山为“灵壁石砚山”;“中有双涧,低处为砚”;其下有米元章刻字,且提到李群玉赋诗和李后主收藏;此石天然而具灵性,与揭氏所言一致。由上可以基本肯定,陈顺之这座研山后来落入天台戴氏人手中。

另外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陈顺之与戴氏大约同属一个地方——台州。从陈氏易至戴家,相对方便。上面提到的陈顺之曾在吴芾的《湖山集》中出现。在《和陶与殷晋安别韵送陈顺之赴官》一诗中吴芾说:“子往治畿邑,趣装亦良勤。恵然来过我,话别更情亲。顾我老且病,已与死为邻……”1吴芾生于1104年,卒于1183年,写这首诗时,吴已接近晚年,而陈顺之当在壮年,所以此陈顺之与楼钥差不多一个时代,两个陈顺之又都是官员,应该是同一人。吴芾之籍贯为台州仙居,近天台。如果他晚年居于台州的话,则陈顺之大约亦在附近,地理上相近。

3,张伯雨所赋之研山及其与揭氏所述戴氏研山的比较

元代道教名士张伯雨(1283—1350年)也有咏及米氏研山的诗,曰:

次韵虞奎章怀秋泉真人短歌赠其从子戴士

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宝:曾见研山如见画,苍龙一泓在其下。真人气岸雄且坚,此石精英可方驾。掉三寸舌帝者师,入不言兮出不辞。手把琼芳迎太

乙,江南草木回春姿。更借龙泓涓滴水,天藻亭中笔新泚。题诗何必见安道,从子风流政如此。2

我们将此诗中不多的信息与揭氏诗文相比,亦能得出两人所述为同一研山的结论。

(1)研山。张伯雨称研山为元章研山,与米芾有关。而揭氏所言者即米元章之砚山。

(2)研山的收藏者。此诗中的“秋泉真人”在另一个版本中为“张秋泉真人”,3“赠其从子戴士安”,说明其本姓戴,正与揭傒斯所说的张真人本戴氏子相同。

(3)收藏者的相关信息相同。此处的秋泉真人是“帝者师”,“手把琼芳迎太乙”,这些也与揭傒斯所提到的“大都太乙崇福宫张真人”、“帝旁真人”相似。

(4)对研山中砚的描述。张伯雨在不长的诗中两次提及石砚,称其为龙泓。“苍龙一泓在其下”,“更借龙泓涓滴水,天藻亭中笔新泚。”这样的出现频率,这样突出龙泓之“涓滴水”,已经让人感到龙泓之奇异了。早已脱离古代生活环境的我们已很难了解古代名称背后的含义。古人称某池为龙泓,一般都有神奇的故事。再加上诗作者张伯雨道士的身份,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名称后面所蕴含的光怪陆离的道教知识背景。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是正常滴水器所注之水大概没有提的必要。或许即使提,无需讲“涓滴水”这样微小的水量,这样的水量只能暗示我们龙泓水的珍贵。4此外,下一句中的天藻,其含义有二,一是仙人的天书,二是皇帝的文章。皇帝亦称天子,在仙圣之列。龙泓之涓滴细水与仙圣作文之亭相比,更彰显这砚池之神异。拿这里的描述与揭氏相比,首先,它们给人神异的感觉是相似的,其次就是其意旨都指向神异之水,其氛围是湿润的。

综上所述,揭氏与张伯雨所提到的真人是一个人,其所宝之米氏研山应为一物。张伯雨诗第一句“曾见研山如见画”还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张伯雨也见过研山图。这一点将在下面详述。

4,赵孟頫研山诗及其与揭氏所述戴氏研山的比较

这个张秋泉真人及其研山还出现在赵孟頫(1254—1322年)的《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诗中,诗曰:

泰山亦一拳石多,势雄齐鲁青巍峩。此石却是小岱岳,峰峦无数生陂陀。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镌磨。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叫争摩挲。米公平生好奇者,大书深刻无差讹。傍有小研天所造,仰受笔墨如圆荷,我欲为君书道德,但愿此石不用鹅。巧偷豪夺古来有,问君此意当如何。5

赵孟頫所赋的研山应该还是揭氏所述的张真人研山。

(1)诗题中说“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张秋泉真人在张伯雨的诗中已出现,张伯雨也说明了其为戴氏子,故这个张真人也即揭氏所提之张真人。

(2)赵孟頫说“峰峦无数生陂陀,千岩万壑来几上”,其中的峰峦无数和千岩万壑虽为虚指,却也并非完全无实。揭氏说前后有五十五峰,用这两个形容词也算合适。想来赵氏对山峰的数目并不太关心,故一带而过。

(3)“中有绝涧横天河”。揭氏说“中隔绝

涧”,与赵氏所言几乎相同。

(4)“米公平生好奇者,大书深刻无差讹。”这句话首先将此研山与米芾相联系,后面则道出了此研山有米氏之“深刻”——与揭氏所述

“元章刻其下”相应,赵氏认为这些“深刻”与他的“大书”没有什么差别。

(5)“傍有小研天所造,仰受笔墨如圆荷”。此句讲明了砚的位置,乃在傍。后面所谓天所造和仰受笔墨如圆荷,似乎说出了砚之奇妙,却未完全道出其具体特征。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楼钥、赵孟頫、揭傒斯、张伯雨所咏的研山为一物,即张真人所藏之研山。其流传经过如下,在唐代李群玉曾给它赋诗,后藏于南唐李后主,入宋为

米元章所得。南宋初时陈顺之收藏过,南宋之季归于天台戴觉民,贾似道求之未得,后又经战乱,戴氏族人始终护之不弃,终归于张真人。张真人后研山之流传,史籍无征,不知所终。

三、蔡絛所述归宣和御府研山与归台州戴氏研山不同

戴氏藏宝晋斋研山一事数次见于南宋晚期人周密的书里。如:“米氏砚山后归宣和御府,今闻说流落台州戴氏家不可见之。”1“米氏研山后归宣和御府,今在台州戴觉民家。”2“米家研山后归宣和御府,闻今在台州一大家戴氏,极珍秘,不可见之。” 3由此可见周密对米氏研山的关心程度。当时人传说台州戴氏所藏之研山即原属米芾后归宣和御府之研山,也就是蔡絛所说的与苏氏易宅基之研山。此说是否属实?周密自己无法亲见,故也无法证实。大概受其影响,清代翁方纲和陈寿祺也认为蔡絛所述研山与后归天台戴氏之研山为一物。然此论可疑。

蔡絛(1097—1156年后4)在《铁围山丛谈》中说米氏的研山:

江南李氏后主宝一研山,径长尺踰咫,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研。及江南国破,研山因流转数士人家为米元章所得……研山藏苏氏。未几,索入九禁。时东坡公亦曾作一研山,米老则有二。其一曰“芙蓉”者,颇崛奇。后上亦自为二研山,咸视江南所宝流亚尔。吾在政和未得罪时,尝预召入万岁洞,至研阁得尽见之。5

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中曾引此段文字,大致相同。6据此,则该研山的特征是:前耸三十六峰,各峰用大如手指来描述,则有可能其峰之形状如指。左右有两阜坡陀,意即左右为两座较为平缓之山阜。砚位于研山之中央。而台州戴氏所传之研山与之不同。我们上面总结的研山特征是中有绝涧,傍有小砚,位置关系完全不对。

再者,蔡氏所说的研山曾入于宣和御府,在政和年间,他曾亲眼在御府中见过。而戴氏所藏之研山从未入过宣和御府。曾入御府,事不可谓不大,但从南宋初的楼钥到元代的赵孟頫、揭傒斯、张伯雨均未提及此事。特别是楼氏与揭氏,他们非常详细地叙说了流传经过,却未提宣和御府之事。想来研山上的铭刻没有相关记载,而研山的主人张真人或陈顺之也未向那些名士提及。

下面将论台州戴氏之研山与陶宗仪所记载之研山相同,即为与薛绍彭相易者,而非蔡絛所说的易于苏者。

四、戴氏研山与陶宗仪所记之研山

陶宗仪(1320—1410年后7)所载之研山,特征信息基本保存在《南村辍耕录》卷6所附的宝晋斋研山图及图上的文字中。陶宗仪还记录了一段文字,以说明图中所画之研山乃为米芾宝晋斋研山,南唐李后主曾藏之:右此石是南唐宝石,久为吾斋研山,今被道祖易去。中美旧有诗云:“研山不易见,移得小翠峰……何必嵩少隐,可藏为地仙。”余每诵此诗,必怀此石。近余亦有作云:“研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唯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见,每同交友往观,亦不出示。绍彭公真忍人也。余今笔想成图,彷佛在目,此吾斋秀气尤不复泯矣。崇宁元年八月望米芾书。余二十年前,嘉兴吴仲圭为画图,钱唐吴孟思书文。后携至吴兴,毁于兵,偶因清暇,默怀往事,漫记于此。1

试将陶图所载之信息与楼钥、赵孟頫、揭傒斯、张伯雨写研山之文字作相同性比较(见图3)。

由上表可以发现无论是陶氏之图还是宋元人之诗文,最关注的是其中的砚。每个作者都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在陶氏所记研山图中用字最多的也在此处,共用20个。其实这个研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恰恰在这个特征上——遇天欲雨则津润。2研山图无法用画笔展现,只好用文字说明。

在陶氏图中,另一处着墨最多的在“洞”。其事实描述是“下洞三折通上洞”。在楼、赵、揭、张四人中只有揭氏描写到“洞”这个细节。

此外,楼氏、赵氏都提及了此石乃自然而成,非琢磨之功。不知两人这么说有何据,抑或这样的形容词只是客气套话而已。不管如何,这层意思也出现在陶图中——“不假彫琢,浑然天成。”

对于研山构造,上表所列后4人都有描述,与图中所示亦无大的差别。楼氏、赵氏和揭氏都提到中有绝涧或双涧,绝涧者,两面有陡崖绝壁之涧也。观之陶图则中部华盖峰与翠峦间可谓绝涧。又有谓双涧者,则可与《四部丛刊》本陶图相对照(见图4),此版图中华盖与翠峦间明显有三峰,其间自然有双涧。至于“低处为砚”,“苍龙一泓在其下”,他们所述的位置关系就不是中间与边上的分别了,而是高与低之分别,细对陶图,也能相应。

还有山峰之形。揭氏说“峰峰相向如削铁”,这削铁其实就是剑的意思,他实际在说,山峰之形如剑。对照陶图,此说展现得比较充分。

最后,我们在第二节已论述楼、赵、揭、张的诗所吟诵的是同一研山。如果这一点没有错的话,我们可以将四者对研山的描述化为一个整体,与陶氏所录研山图作比较。这样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基本是吻合的。

当然很多人会对这个结论有疑问,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五十五峰研山到图画上便成了六峰或七峰?这其中涉及了艺术史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图画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一幅写生的图画如何才能让观者认为像?或者换句话说,图画与对象之间如何才会建立一致关系?这是个大问题,并非本文所能解决,此处仅述笔者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图画与对象并非等同关系,我们将空间中的三维的实物转化为平面的图像,一定是有所损益的。其次,在描述某一特定对象上,绘画是不同程度的各种可识别的区别性特征的叠加。

就陶宗仪所载之研山图而言,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具有山的特征的图像。这就让我们的思维进入到山的范围中来,而不是树木房屋等。对于绘画者而言,接下来的任务是,得让我们明白这是研山而非山水之山。在陶书中古人是运用语言这一辅助手段来完成的——用“宝晋斋研山”和“右此石是南唐宝石,久为吾斋研山”等等这些指称性的语言。当然我们可以用绘画手段来实现,但不如文字来得更明白直接。再接下来的任务是区别此研山与其他研山。五十五峰与三十六峰或六峰当然是一种区别性特征,但是在绘画表现上是有困难的:一,必须得画出五十五座峰;二,这五十五座峰有空间关系,在某一角度看时,会有重叠,如何表

现?实际上古代人很少如此笨拙地画实际数目的山峰,他们总是以三五峰代表峰群,或用三五树木代表树林。在研山图中原作者是用六七主峰再加上其他一些小山峰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绘制研山图者或订制研山图者并未以为峰之数目为重要的区别性特征,这点可以从图中、图后的文字可以看出。在研山图中,其山形皆似剑,瘦而尖,这应该是绘画者认可的重要特征之一;山与山之间的高度关系、左中右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等也是绘画者认可的重要特征。特别是用文字标注的更是重要特征,但它们无法用绘画来表示,故借助文字。

总之,本文以为,在一些重要的区别性特征

上,陶图所给出的与后四人所述相同,因此陶氏

所存研山图是以天台戴氏研山为对象的描述。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证据——同时见过图与实物的张伯雨的诗。

五、张伯雨《研山图》诗分析

上面所提到的宋元古人中,张伯雨在咏研山怀张秋泉真人时说:“曾见研山如见画”。张伯雨是既见过研山实物又见过研山图,且留下诗文给我们的人,他是认可研山与研山画间的对应关系的。幸运的是,他有一首《研山图》诗收于元人顾瑛所编的《草堂雅集》中,其文如下:

研山图淮阴龚圣予题十诗于上:南宫米老书无敌,同盟亦有薛河东。研山自昔怀清赏,石友令人拜下风。绝顶方坛承露洁,游神空洞与天通。

平生古学龟城叟,一一题诗取次工。1

此诗中有以下几条信息:

(1)张伯雨提到了米芾及其书法,有书法必有文字,则研山图似乎应该伴有米芾所书之字。

(2) 他提到了薛河东。薛河东即薛绍彭道祖。

(3)张在第二句中提到研山,这是自然。然而接下来提到“石友令人拜下风”,可以作如下的理解,第一,张氏看完研山图后自然联想到或为写诗而联想到米氏爱石之事;第二,此研山图中附有米氏爱石的形象;第三,此图中附有文字让人联想到米氏爱石之事。

(4) 有方坛、空洞。空洞前冠有“游神”二字。

(5)诗文及题注中都提到了龚开(1222—1304年),开字圣予,号龟城叟,淮阴人。题注中提到他题了10首诗于图上,诗中又说龚开一一题诗,诗也非常工整,说明研山图上还应有龚开之十诗题跋。现存龚开诗仅8首:

玉枢承宝盖,清气开天门。雨露在其下,何妨草木蕃。右华盖

空岩絓满月,万古光不磨。直须端正看,始得见山河。右月岩

有笋如削玉,可表君子林,箨龙倘倾日,未容不虚心。右玉笋

万丈极空澄,一泓费收敛。若作有物看,定自觉幽险。右龙潭

举头看突兀,尺度极高峻。翠色常照人,定知根地润。右翠峦

云雨受呼吸,猿猱断扳缘。岂无逃形者,去来小有天。右上洞

哆如木瓢唇,弇如土囊口。虎豹无定居,风雷有时吼。右下洞

方坛眇天界,欲上疑无路。白鹤不归来,高秋敞风露。右方坛2

如将上述5点再与陶宗仪的记载作一一比较,可见:

(1)陶宗仪在图后记载米芾文字,讲述了为何要画右边的研山图。原画的结构形式是有图也有米氏文字,与上面我们所述的第1条相应。

(2)文中出现了薛绍彭:“今被道祖易去”、“绍彭公真忍人也”。与上述第2条相应。

(3)这段文字主题是怀念研山,充分体现了米芾爱石之情,与上述第3条中的某一猜想相应。

(4)方坛和洞均出现在图中(见图1)。其中“下洞三折通上洞,余尝神游于其间”与张伯雨所说的“游神空洞”非常相像。对于方坛需要多说几句,张氏原诗中说“绝顶方坛”,有几种理解:可以理解成整个研山最高峰上的方坛或整个研山中的最高峰似方坛,但也可以理解成某一峰的最高处似方坛。如果对照陶图,陶图中绝顶(最高峰)在华盖一峰,形不似方

坛,其上亦无方坛。但如果解释为陶图中所称方坛那一峰,其最高处似方坛,似亦能通。

(5)龚开题诗注之“华盖、月岩、玉笋、龙

潭、翠峦、上洞、下洞、方坛”,与今天陶宗仪所载之图相比,几乎丝毫不差,仅龙潭与龙池之异也。

由上可见张伯雨之诗与陶宗仪之记是可以相互映证的。最后要说的是,陶宗仪的籍贯为天台,与藏有研山的戴氏同里。

总而言之,与苏氏易甘露寺下宅基的研山入御府后便不知去向,今天所见之研山乃天台戴氏所宝之研山,即所谓五十五峰之研山。所见之研山图亦本之于后者。然绘画与实物无法完全一样。绘画中的宝晋斋研山主峰只有六七座,1所以后人根据绘画衍生出六峰之研山皆欺世之物。

篇7

关键词: 《直斋书目解题》 陈振孙 目录学 价值

《直斋书录解题》原书五十六卷,今传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藏书家和目录学家,曾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做官。这些地方出版业发达,因此他藏书十分丰富。《癸辛杂识》称:“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馀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①经近二十年的辛勤努力,陈氏仿《郡斋读书志》编成《直斋书录解题》。它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其述作者生平,撮每书大旨,考证讹谬,品评得失,对于辨别学术源流具有指示门径的作用。

一、图书分类体系的创新

《直斋书目解题》承袭了隋唐以来目录学正统派的四部分类法,全书共分五十三类,在两宋官修书目基础上调整增补了门类。具体分为经录十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语孟类、谶纬类、经解类、小学类。史录十六类:正史类、别史类、编年类、起居注类、诏令类、伪史类、杂史类、典故类、职官类、礼注类、时令类、传记类、法令类、谱牒类、目录类、地理类。子录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农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神仙类、释氏类、兵书类、历象类、阴阳家类、卜筮类、形法类、医书类、音乐类、杂艺术、类书类。集录七类: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歌词类、章奏类、文史类。

在类目的设置上,陈振孙根据时代的变化设置了相应的类目,并对他新创的类目写了小序加以说明,体现了他在目录学上的创新精神。

(一)语孟类小序

卷三语孟类小序云:“前志《孟子》本列于儒家,然赵歧固尝以为则象《论语》矣。自韩文公称孔子传之孟轲,轲死,不得其传。天下学者咸曰孔、孟。孟子之书,固非荀、扬以降所可同日语也。今国家设科取士,《语》、《孟》并列为经,而程氏诸儒训解二书常相表里,故今合为一类。”该序阐明了语孟合为一类的原因。由于宋人已尊《孟子》为经,分类亦应改变,因此陈氏创设的此类目,此后各家相沿,遂为定制。

(二)起居类小序

卷四起居注类小序云:“《唐志》起居注类,实录、诏令皆附焉。今惟存《穆天子传》及《唐创业起居注》二种,余皆不存。故用《中兴馆阁书目》例,与实录共为一类,而别出诏令。”此序即论起居注类之因革。既继承了过去目录学的传统,又有所创新,根据现有藏书性质和便于利用的原则,把实录并入“起居注类”里,而从其中别出“诏令”作为一个新的类目。“诏令类”亦是陈振孙首创,在古代图书分类学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时令类小序

卷六时令类小序云:“前史时令之书,皆入‘子部农家类’。今案诸书上自国家典礼,下及里间风俗悉载之,不专农事也。故《中兴馆阁书目》别为一类,列之‘史部’,是矣。今从之。”此序说明陈氏从子部农家中别出时令类书,在史部中设置了时令类的原因。后世有以时令之书不多,仍入农家,或散入他类。

(四)音乐类小序

卷十四音乐类小序云:“刘欲、班固虽以《礼》、《乐》著之六艺略,要皆非孔氏之旧也,然《三礼》至今行于世,犹是先秦旧传。而所谓《乐》六家者,影响不复存矣。窦公之《大司农乐章》既已见于《周礼》,河间献王之《乐记》亦已录于《小戴》,则古乐已不复有书。而前志相承,乃取乐府、教坊、琵琶、揭鼓之类以充乐类,与圣经并列,不亦悖乎!晚得郑子敬氏《书目》独不然,其为说曰:仪注、编年各自为类,不得附于《礼》、《春秋》,则后之乐书,固不得列于六艺。今从之,而著于子录杂艺之前。”陈振孙借鉴郑子敬氏《书目》分类原则,认为不应该把民间的音乐并入古代乐经中去。因此,他在杂艺类前设立了音乐类,把后代有关音乐的书籍从经部中划出,列入子部,可说是图书分类史中的一大突破。

此外,法令、奏议、典故、别史等类目的编定都是从陈振孙开始的,宋代以后公、私书目多仿此而立类。

二、考镜学术源流

目录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分类,次者在于著录(包括对每种书的小注、解题或题要),通过分类、著录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直斋书录解题》的解题,言简意赅,涉及内容广泛,但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大致论及作者、书的价值、内容、取材、真伪、撰述时间、学术源流、图书版本等,使书目起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

(一)对作者的评价

《指直斋书目解题》介绍作者的通例为:朝代、官职、籍贯、姓名、字号五项连书。如《解题》卷一易类《周易注》六卷、《略例》一卷:“魏尚书郎山阳王弼辅嗣注上、下《经》,撰《略例》。”《周易正义》十三卷:“唐国子祭酒冀州孔颖达仲达撰。”宋朝人则省去朝代。如《解题》卷二书类《书辨讹》七卷:“枢密院编修官莆田郑樵渔仲撰。”等多是此例。

在介绍作者之外,《解题》还对他们进行品评,且比较中肯。如卷四正史类《史记》条评左氏、庄子、屈原及司马迁为“豪杰特起之士”。评杜预为“左氏忠臣”②,颜师古为“班氏忠臣”③,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学术成就。

《直斋书录解题》还包括对作者的考辨,包括辨真实作者和考辨存疑作者两个方面。如《解题》卷四正史类《后汉志》三十卷:“晋秘书监河内司马彪绍统撰,梁刻令平原刘昭宣卿补注。蔚宗本书,隋唐志皆九十七卷,今书纪传共九十卷,盖未尝有志也。刘昭所注,乃司马彪《续汉书》之《八志》尔,序文固云:‘范志今网,乃借旧志以补之。’其与范氏纪传,自别为一书,其后纪传孤行,而志不显,至本朝乾兴初,判国子监孙爽,始建议校勘。但云补亡补网,而不著其为彪书也。《馆阁书目》乃直以百二十卷并称蔚宗撰,益非是。今考章怀注所引,称《续汉志》者,文与今志同,信其为彪书不疑。”此例即为考辨传世《后汉书》八志的真实作者。考辨存疑,如《解题》卷十四杂艺类《法书撮要》十卷:“吴兴蔡贵山父撰,以书家事实,分门条类,亦无所发明。淳熙中人,云绍圣御史之孙,吾乡不闻有此人也,当考。”

(二)对作品成就的评价

此部分可以说是《直斋书录解题》的主题部分,真知灼见颇多,可见陈氏对此用力最多,因而也最有创获。善于从著作的最佳角度切入,这是陈振孙品评的一个特点。如司马迁的《史记》,陈氏从“史”的角度高度评价司马迁的创造才能:“窃尝谓著书立言,述旧易,作古难。六艺之后,有四人焉;摭实而有文采者,左氏也;凭虚而有理致者,庄子也;屈原变《国风》、《雅》、《颂》而为《离骚》;而子长易编年而为纪传,皆前未有其比,后可以为法,非豪杰特起之士,其孰能之?”④

力求公允、辩证、褒贬得当,这是陈振孙品评的另一特点。如对《中兴馆阁书目》三十卷,既肯定其所长:“中兴以来庶事草创,网罗遗逸,中秘所藏,视前世独无歉焉,殆且过之。”又指出其所短:“其间考究疏谬,亦不免焉。”对颇为人诟病的《卢仝集》三卷,在揭短之后又不掩其长:“其诗古怪,而《女儿集(曲)》、《小妇吟》、《有所思》诸篇,辄妩媚艳冶。”对韩愈弟子樊宗师的文集流于晦涩的文风则专攻其短:“今所存才数篇耳,读之殆不可句”,“孔子曰‘辞达而已矣’,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没弗传也宜哉。”

评语精当,有经典性,这是陈氏品评的第三个特点。他首次发现柳永《乐章集》在艺术上和内容上的主要特色,并高扬其羁旅词的艺术造诣:“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这样的品评虽不多见,却是一字千金,具有经典型,是全书品鉴作品高水平的标志,至今仍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此外,陈氏为品评汪藻《浮溪集》而论及四六文的流变,在黄伯思《校定楚辞》十卷叙录中引用了黄氏序言对《楚辞》特点极具概括力的叙说,等等,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经典性,不过或隐晦,或引述成说而已。

三、辨别版本真伪

考辨伪书,始于汉代。刘歆《七略》和班固《艺文志》即重辨伪。至宋代,由于雕版印刷的兴盛,图书制作较易,嗜利之徒便大肆作伪。辨伪之学亦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了一批辨伪专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亦极尽辨伪之事,考辨出一大批伪书,其所采取的辨伪方法亦较科学。

(一)根据历代书目著录的情况考辨古籍的真伪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辨古籍的真伪:从旧志不著录,而定其伪;从前志著录,而后志已佚,而定其伪或可疑;从今本与旧志所说之卷数、篇数不同,而定其伪或可疑;从前志明言其为伪书,而信其说。

(二)根据彼时人未见此书而断其辨伪

《解题》卷七传记类《飞燕外传》一卷:“称汉河东都尉伶玄子于撰。自言与扬雄同时,而史无所见。或云伪书也。”

(三)根据书的来历辨伪

就是说无论有没有旧本,只要是今本来历不明的,就可以判定它是伪书或可疑。如《解题》卷二书类《汲冢周书》卷十:“晋五经博士孔晁注。……相传以为孔子删书所余者,未必然也。文体与古书不类,似战国后人依仿为之者。

(四)根据书中所载内容与史事不符进行辨伪

根据书中所载内容与史事不符来进行辨伪。若书中出现与其时代不相符的内容,即可断定其书为伪。可分以下几点:从用后代之地名辨之;从用后代之朝代名辨之;从用后代之事实辨之;从用后代之法制辨之。

(五)从抄袭旧文处辨伪

从抄袭旧文处辨伪,如《解题》卷十四杂艺类《兰亭考》十二卷:“……此书累十余卷,不过为晋人一遗帖,自是作无益,丧志,本无足云。其中所录诸家跋语,有昭然伪妄而不能辨者,未暇疏举。”此从剽窃前文处辨伪。

此外还可以根据佚文辨伪,根据古籍文辞、文体和文法辨伪,从思想体系以及传授家法方面辨伪,用文献互证的方法辨伪,等等。可见《直斋书录解题》的辨伪方法已经十分全面。

注释:

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②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春秋类《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2.

③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正史类《汉书》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7.

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正史类《汉书》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68.

参考文献:

[1]陈振孙著.徐小蛮,顾美华点校本.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

篇8

“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腥味腻喉咙。”是杨静亭为京都餐馆月盛斋的著名食品“烧羊肉”所作的竹枝词。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笔调,写明了烧羊肉的原料及肉的肥嫩、酱和清汤的色红,尤其是后句中的一个“喜”字,更突出了烧羊肉的口味之美,读来仿佛使人闻到了羊肉的香味。

“小有余芳七月中,新添佳味趁秋风。玉盘擎出堆如雪,皮薄还应蟹透红。”是杨静亭为北京“小有余芳”酒家当时新推出的小吃而作的《蟹肉烧卖》。诗中既写出了“小有余芳”酒家在七月份新添了“蟹肉烧卖”一事,同时也叙述了“蟹肉烧卖”的形态和特征:外皮很薄,透出蟹红,玉盘擎出,堆积如雪。

“绍兴口味制来高,江米桃仁软若膏。甘淡养脾疗胃弱,进场宜买水晶糕。”是杨静亭为老北京“滋兰斋”酒家所作的《水晶糕》。诗中叙述了该店的水晶糕是以绍兴口味制成的,其原料是江米与桃仁,吃起来柔软如膏:不仅好吃,而且还写明了水晶糕具有甘淡、养脾、疗胃病的功能,因此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南楂不与北楂同,妙制金糕数汇丰。色比胭脂甜若蜜,鲜醒消食有兼功。”是作者为老北京“汇丰斋”制作的糕点而写的《山楂蜜糕》。山楂有南楂与北楂之分,汇丰斋以山楂巧妙地制出金糕,且“色比胭脂甜若蜜“,并有鲜醒消食的功能,这也说明了当时的清人已经开始关注普通百姓的健康饮食问题。

“黄花尺半压纱厨,才是河鲜入市初。一尾千钱作豪举,家家弹铗魇烹鱼。”是杨静亭写的一首名为《黄花鱼》(即小黄鱼)的竹枝词,“纱厨”指的是贵族式的厨房,“一尾千钱作豪举”一句,突出的点明了黄花鱼在都城市场上的价格之昂贵,但因为刚入市的缘故,还是颇受欢迎,以至家家户户都在烹煮黄花鱼。

“面白如银细若丝,煮来鸡汁味偏滋。酒家惟趁清晨卖,枵腹人应快朵颐。”是诗人为老北京“福兴居”所作的《鸡面》。描写了福兴居鸡面白如银、细若丝的形态和鸡面的滋味之美,同时也描写了福兴居酒家一早就卖鸡面,以至被空腹之人青睐的情景。这里的“枵”原指中心空虚的树,这里引申为空腹之人。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是杨静亭为北京“至美斋”而作的《馄饨》。作者描写了至美斋的馄饨以春韭为馅,吃起来清香可口,不同一般,同时也写明了该店馄饨的基本口味进口清淡,但咽下以后就会觉得滋味绵长,给人以无穷的口感享受。

“闲来肉市醉琼酥,新到莼鲈胜碧厨。买得鸭雏须现炙,酒家还让碎葫芦。”作者在文后自注(碎葫芦)“酒馆名,在肉市路东”描写了自己去肉市闲逛时,在碎葫芦酒馆的饮食之乐:醉琼酥、吃莼菜、品鲈鱼、食嫩鸭。其题目“肉市”则表明了在明清时期的北京,已经有了肉食类市场,专业分工已十分细致。

“原来肉制贵微炊,火到东坡腻若脂。象眼截痕看不见,啖时举箬烂方知。”是杨静亭为老北京“日俭居”所做的《东坡肉》。作者在前两句里描述了制作东坡肉的要点在于微火,火候到了,那肉自然油腻如脂,后两句则写出了东坡肉的特征:整块肉看不见象眼截痕。只有吃的时候方知肉已经烂熟腻口。

“蛋黄和面锬如饧,松子擎来香最清。妙制品惟供上用,奶油风味溯兴京。”是杨静亭为老北京致美斋所写的《奶油槽糕》。致美斋是一家制售姑苏美点的商店。作者在这里写明奶油槽糕是以蛋黄和面制成的,吃起来十分的香甜。而且“奶油风味溯兴京。”奶油槽糕是北京的传统糕点,据说“满人食后颇有怀乡之感。”

篇9

关键词:聊斋志异;癖嗜;美;丑;怪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的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除了人们反复论及的“谈狐说鬼”之外,还有大家未曾关注到的一种“怪”,就是书中人物的癖嗜。当一种嗜好发展成癖时,在正常人看来就是一种异样的行为,也就是“怪”。癖嗜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成为癖的寄托物,如酒、赌、琴、棋、书、花等都有其成为癖的理由及其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怪”是《聊斋》人物形象研究中所不容忽视的,值得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一、“癖嗜”及“嗜怪”的蒲松龄

癖是病,嗜是习。从字形上看,带“疒”的“癖”字跟“病”有联系。南朝梁代顾野王《玉篇》开始收录“癖”字,并作了第一次解释:“癖,食不消,留肚中也。”宋代陈彭年的《广韵》沿袭这种说法:“癖,腹病。”辽释行均《龙龛手鉴》则简略为:“癖,病。”到明代梅膺祚《字汇》,对“癖”的解释已变为:“癖,嗜好之病。”以上表明,“癖”的表现是病态的。

再看《辞海》对“癖”的解释。除了是“饮水不消之病”外,“癖”又是“积久成习的嗜好”。那么“嗜好”是什么意思呢?据《辞海》,“嗜好”就是“特殊的爱好”。于是“癖”又跟人的独特喜好有关系,即是说,人的某种不同于旁人的特殊的喜好积久成习,便成为“癖”。

可见,“癖嗜”是因主体对某事物的独特喜好得到不断的复现而逐渐形成的,如酒癖、弈癖等。蒲松龄《棋鬼》:“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黄景仁《灵壁磬石歌》:“文人癖嗜更多有,宝贵奚啻同天琛。”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吾萦怀有素,癖嗜良殷,……”可见癖嗜跟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作家吴组缃《谈癖》云:“何谓癖?严格的定义倒似乎不容易下。通常大约是指某些不正常、没道理的习性而言。其形成,想多起于积习,慢慢发展成心理甚至生理的病态。”所谓“不正常、没道理的习性”,其实指的就是比较特殊异样的生活习惯。癖形成于人类活动之中,但是人不是生来就有癖的,而是某种嗜好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即使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细小的动作有意无意地反复出现,也会变成癖,如咬指甲癖、嗜痂癖等。总的来说,癖嗜表现为人从某种客体对象中获得愉悦之后,对其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情绪,一直达到一种偏执、极致的程度,是每个人在生活上不可避免的一种习惯性的、病态的心理现象。癖嗜就是“非如此不可”的行为。癖嗜的客体对象大多是物,也可以是人或事。

白居易《山中独吟》诗曰:“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万源皆已消,此病独未去。”认为人皆有癖,并承认自己嗜章句成癖。“人各有一癖”指出了癖的普遍性。有些人不只有一种癖好,如明代的祁止祥。《祁止祥癖》中记载:“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今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人的癖嗜也更加多样起来,如上网癖、手机癖等,可见癖嗜不仅具有多样性,还有时代性。

癖嗜还具有特殊性。孙奕《履斋示儿编》云:“之不同,如人面焉。”(卷之十七)癖嗜就像人的面孔,各不相同,这是癖的多样性。甚至即使大家癖嗜的对象一样,但其偏好也往往不尽相同。如嗜石癖,《石清虚》中邢云飞好收藏佳石,《龅石》中有人爱吃石头。

《聊斋》收录了各种怪异的故事或者事件,意味着蒲松龄也有“嗜怪”的癖好。清汪启淑《水曹清暇录》(卷十)就说:“山左蒲留仙,好奇成癖,撰《聊斋志异》,后人棘闱,狐鬼群集,挥之不去,竟莫能得一第。”清邹驶《三借庐笔谈》对他创作时的“癖相”做了记录: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蒲松龄用二十多年时间完成《聊斋》,虽然屡试不第,却没有放弃此书的写作,坚持每天早晨就守在大道旁,与路人攀谈奇人怪事,竞不顾及行人的感受。这种异常状态其实是他“嗜怪”到极致的一种表现。杨万里《宜雪轩记》称,有癖之人“若病膏盲,若嗜土炭,未易瘳也”。这正像是蒲松龄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嗜怪”是蒲松龄创造性地完成《聊斋》这部“谈狐说鬼第一书”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

二、《聊斋》中的丑癖

丑,是与美相对的一种美学现象。先秦时期已有“丑”的概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早将丑引入美学讨论的范围,认为“丑是事物本身所具备的令人不快、反感的自然属性或精神行为。……它是一种畸形的、片面的、怪异的具体可感的形象”。然而当作为“第一自然”的生活中的丑进入作家艺术家的视野,由他们遵循艺术规律进行再创造而成为“第二自然”的艺术形象,由于其中已然渗透了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于是“生活丑”就变成了“艺术美”。所谓“可笑性是一种丑”,一方面是因为审美的丑与生活中的丑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主体对丑进行了审美评判。而“笑”丑的意义,则或者在于丑形象中渗透了主体的否定性评价,从反面肯定了美;或者在于主体在丑中体味到了滑稽,亦从反面肯定了崇高。而《聊斋》中的酒徒和赌徒等形象,就对读者的视觉和感觉产生直接而强烈的冲击,使人感到怪异甚至可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从传说中的仪狄开辟酒史至今,中国酒的历史已经有七千多年了,酒的香醇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然而,正如《王》中那篇《酒人赋》所云:“酒固以人传,而人或以酒丑。”刘怜纵酒裸形屋中、阮籍醉眠妇侧、诸阮与群猪共饮、周伯仁三日仆射等怪诞的所谓“名士风度”,一向传为笑谈。而在《聊斋》中,写到类似的酒癖故事的就有《王六郎》、《酒友》、《酒狂》、《秦生》、《酒虫》、《王》和《黄英》等7篇。如《酒友》中车生家贫,却“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酒虫》中的刘氏“日尽一石”,“每独酌,辄尽一瓮”。《秦生》中的秦生制药酒时误投毒于酒,不忍倒掉,封存起来。一夜思饮无酒,嗅到毒酒的芳香,“肠痒涎流,不可制止”,竞伏地牛饮,宁愿快饮而死。同篇中的丘行素,“一夜思酒,而无可行沽,辗转不可复忍,因思代以醋”,引来其妻及闻者的哂笑。又如《酒狂》中的廖永定,酗酒后“喃喃寻人疵”甚至“骂坐”,“妻党多畏避之”,名之曰“颠酒贼”。《王》中的王烂醉后无理取闹,强拦打骂路人。至于《王六郎》中的王六郎和《黄英》中的陶生则皆因纵酒沉醉致死。种种非理性的丑态,荒唐而滑稽,让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不期然而然地欣赏了一幕幕引人发笑的人间喜剧。

赌博,在古代称为博戏。许慎《说文解字》:“簿,局戏也。六箸十二期也。古者乌曹作簿。”乌曹为夏王桀的大臣。据此,赌博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了。赌博虽是一种游戏,但与普通的游戏不同;赌博不是单纯地凭胜负使人兴奋或沮丧,而是以钱物做注来比输赢。赌是文化,却是一种庸俗的文化,因此大多数人对赌博有抵触心理。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大多禁赌,至少在战国时已有了禁赌法令,李悝《法经》就规定对包括“博戏”在内的7种行为要加以惩罚。宋太宗曾“诏‘京城蒲博者,开封府捕之,犯者斩’”。但赌博对于赌徒来说完全是一种精神依托,早已成“癖”,所以自然是有“禁”无“止”。就连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有赌癖,她在《打马图序》中说:“余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

俗话说“小赌怡情,大赌伤神”,关键是这个“度”的把握实在不容易。在胜负的追逐下,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场上赌徒费尽心机使自己成为胜者,赢取对方的“囊中物”。胜负结局带给赌徒刺激,不劳而获催生出贪婪,这些人的赌癖便迅速形成且无药可医。然而凡赌必有输赢,且由于赌场黑暗,赌徒负多胜少,这就使得《王兰》中的贺才和《刘夫人》中的荆卿、玉卿因“饮博”而贫。更可悲的是,赌徒偏偏都是心存侥幸,致使输急了的他们不惜“倾囊倒箧”,甚至借贷、欺骗、偷窃也要再返赌场。于是《任秀》中的任秀“佻达善博,母教戒綦严,卒不改”;《细柳》中的长怙拿母亲给他学做生意的本资去“赌”而“诡托盗贼”,被母发觉,“杖责濒死”;《赌符》中蒲松龄的族人“罄资往赌”而大亏,“典质田产复往”又“终夜尽丧”;《王大》中的周子明因借赌债不还被城隍剁指涂目而终不悔改。显然,类似这样的行为不仅是过“度”了,而且已经丧失理智,到了痴狂而不可救药的地步。至于赌徒们在场上令人眩晕和窒息的种种猥琐可笑的赌态,且看《赌符》中“异史氏”的精彩描述:

……尔乃狎比朋,缠绵永夜。倾囊倒箧,悬金于崄巘之天;呵雉呼卢,乞灵于昏之骨。盘旋五木,似走圆珠;手握多章,如擎团扇。左觑人而右顾己,望穿鬼子之睛;阳示弱而阴用强,费尽魍魉之技。门前宾客待,犹恋恋于场头;舍上烟火生,尚眈眈于盆里。忘餐废寝,则久入成迷;舌敝唇焦,则相看似鬼。迨夫全军尽没,热眼空窥。视局中则叫号浓焉,技瘁英雄之臆;顾橐底而贯索空矣,灰寒壮士之心。引颈徘徊,觉白手之无济;垂头萧索,始元夜以方归。幸交谪之人眠,恐惊犬吠;苦久虚之腹饿,敢怨羹残。既而鬻子质田,冀还珠于合浦;不意火灼毛尽,终捞月于沧江。及遭败后我方思,已作下流之物;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衿之公。甚而枵腹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呜呼!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出手则“倾囊倒箧”,心理则“鬼子魍魉”,面目则已非人类,结局自然是“败德丧行,倾产亡身”——简直就是一幅赌场百丑图,或者说是一幕极其滑稽可笑的活报剧。

酒癖和赌癖皆为丑癖。这两种癖的表现都让人觉得丑陋、颓废、不和谐、不可理喻和滑稽可笑。从美学的角度看,这恰是一种“包含否定感的同时给人以,让人们领会到一种魔鬼的魅力”的“审美的丑”

三、《聊斋》中的雅癖

琴、棋、书、花,都在所谓“八雅”之中。我们知道,美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瞬间心醉神迷的状态。琴、棋、书、花等就能以其独特的境界和魅力使人进入到这种状态,从而产生美感。而人一旦与它们不仅有所接触,而且沉溺之,痴迷之,为之心醉,为之癫狂,就会使自己全身散发出骚雅之气,为人的品位自然不俗。《聊斋》中就有这样一些雅士让人叫绝:抚琴者,幽雅;擅棋者,智雅;知书者,儒雅;爱花者,清雅。

(一)琴癖。七弦琴能诉人七情;好琴之人觅知音,然知音难求。唐末隐峦《琴》诗曰:“七条丝上寄深意,涧水松风生十指。自乃知音犹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弦外深情无人能晓,所以才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样动人的故事。

大抵人之嗜琴成癖,全在于琴之意蕴。《宦娘》中的温如春,“少癖嗜琴,虽逆旅未尝暂舍”。拜访葛公,“受命弹琴”,公女良工善筝,“自闻琴后,心窃倾慕,每冀再聆雅奏”,竟与温结为“自相知音”的“琴瑟之好”,并与女鬼赵宦娘交流琴技。更有甚者,琴癖之风雅竟能不为窃据之欺骗所掩,正所谓“窃书不能算偷”。《局诈》中的嘉祥人李生喜琴,得一地下挖出的古琴,“贮以锦囊,藏之密室,虽至戚不以示也”。然而“喜琴”的李生偏偏遇上一位对琴有更大癖好的程姓道士。为了占有这张琴,道士精心策划,先捐资纳官于嘉祥,官员的身份连同他的“为人风雅绝俗”博得了李生的好感和信任,不知不觉一步步地陷入道士预设的骗局之中:“知交年余,并不言及音律;渐而(诱使李生)出琴,渐而献技,又渐而惑以佳丽;浸渍三年,得琴而去。”李生失琴,自然是“寝食俱废”;道士骗琴,则说明“道士之癖,更甚于李生也”。所以蒲松龄情不自禁地感叹“天下之骗机多端,若道士,犹骗中之风雅也”。

(二)弈癖。弈乃雅戏,凝结着古人的智慧。社会上为人处世之道,其实都可在小小棋盘中演绎出来,故好弈之人,必为智者或崇智者。他们用棋子去施展智慧,借助棋局去感悟人生。《棋鬼》中的书生“癖嗜弈”,却因此“荡尽”了产业。其父将他“闲置斋中”,他“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遭父责骂,“终不可制止”,父“赍恨而死”,他自己则因“不德”而被阎王减寿,“罚入饿鬼狱”。但即便如此,他在“自赎”的途中又忍不住与人对弈,“不遑溲溺”而“大愆限期”,结果“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此书生本来“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喜欢下棋,无可厚非;然“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虽精诚专一可感,但棋局致使其人生变为“死局”,用小说中梁公的话说:“癖之误人也如是夫!”可见,即便是雅戏之癖,也不可完全丧失理性;否则,“雅”便会被大打折扣。

(三)书痴。在雅趣“琴棋书画”中,“书”指书法;而《聊斋》中“书痴”的“书”则是书籍。宋代诗人尤袤称,书籍可以“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当然对于古人来说,书籍的主要功能,一是能给人以知识和道理,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二是读书可以做官并“抱得美人归”,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聊斋》中书生才子多不胜数,有几个书呆子形象特别引人注目。如《阿宝》中的孙子楚“痴于书,不知理家人生业”;《甄后》中的刘仲堪“少钝而于典籍,恒杜门攻苦,不与世通”;《书痴》中的郎玉柱,“尤痴”于书,“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卖”,“昼夜研读,无问寒暑”;《白秋练》中的慕蟾宫“聪惠喜读”,从父学贾,“每舟中无事,辄便吟诵”,在住处留守货物,亦“执卷哦诗,音节铿锵”。有意思的是,蒲松龄还总要给这些书呆子配上佳人陪伴。如阿宝之于孙子楚,铜雀故伎之于刘仲堪,颜如玉之于郎玉柱,白秋练之于慕蟾宫。特别是《白秋练》中,不独慕蟾宫喜欢“苦吟”诗书,白秋练亦“颇解文字”,二人恰是因吟咏诗章而喜结良缘,并且吟咏诗章在他们之间竟还有治病救命的功效!我们据此似乎可以给尤袤的“四当”加上一“当”:“病读之以当药”。更令读者艳羡的是,这些书呆子还往往得到美妻的帮助,进而蟾宫折桂实现“千钟粟”、“黄金屋”的人生梦想。孙子楚因阿宝节义感动冥王,死而再生,得以“举进士,授词林”;郎玉柱以“书痴”“苦不得售”,颜如玉教以棋枰、樗蒲、弦索,“又纵之出门使结客,由此倜傥之名暴著”,结果一举中第。

(四)花痴。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却不曾讲过“美者爱花”。《聊斋》中“容华绝代”的狐女婴宁就“爱花成癖”。她不贪享乐不嗜钱,一年四季与花相伴。她爱梅花,爱杏花,爱海棠,爱桃花,甚至结婚以后还偷偷当了金钗买好花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常常攀上高处,“摘供簪玩”,以致婆母呵之,“女卒不改”。婴宁爱花,加上她的“善笑”,堪称美的极致。如果说黛玉的爱花是“凄美”,那么婴宁的爱花便是清美,是甘美,是醇美。当然,爱花并不止是美女的专利。屈原爱芳菲袭人的“秋兰”,爱清雅高洁的“芙蓉”;陶渊明爱“芳菊”;刘禹锡爱“牡丹”。至于周敦颐,其《爱莲说》虽备极推崇“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却也承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及“世人盛爱牡丹”的事实。并且,从古至今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把花作为案头清供来欣赏。

除《婴宁》外,《聊斋》中还有两则奇异的“花痴”故事,其主人公一痴于牡丹,一痴于菊。《葛巾》中的常大用“癖好牡丹”,听说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到曹州“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坼。作怀牡丹诗百绝。未几,花渐含苞,而姿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向往”、“假居”,足见其对牡丹不胜心仪憧憬之至;“徘徊”、“注望”,更见其对牡丹花开的切盼与倚待。至于此人为能留连时日以珍赏牡丹芳容,竞典当衣物充作盘缠,其爱花之心,花亦为之动容,难怪牡丹花仙葛巾与他结下一段美好的姻缘。《黄英》中的马子才“世好菊,至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因为爱菊,他强烈反对卖菊谋生,认为那是“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因为爱菊,他结识陶生娶了黄英。陶生和黄英姐弟俩本是菊精,陶生醉酒化为,醉死而化为“醉陶”,回应了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乃聊斋先生匠心独运之处。

琴棋书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琴通款曲,棋品人生,书衍义理,花怡诗情。古人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致天人合一、物我交会,因而某特定之物或物象便成为审美主体的一种“不可须臾离”的精神依托,或痴之,或癖之,斩不断,理还乱。《阿宝》异史氏日:“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其实就癖嗜琴棋书花之人来说,倒未必非精于某物不可;只要是爱到极致,便足见其情意之缠绵与形象之逸雅,至于他对彼物是否精能早已不重要了。

篇10

关键词:敦煌;吐蕃归义军时期;寺院;仓司

中图分类号:G256.1;B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4)01-0100-09

一般来讲,寺院的常住斛斗和常住什物主要由寺院的仓司机构负责管理,但吐蕃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寺院除了设置仓司机构外,同时还设置有其他“司”名机构,并且有的“司”名机构还往往参与寺院常住财产的管理。如S.4452《后晋开运三年(946)某寺算会破除外见存历稿》第一件载:“开运三年丙午岁二月十五日,当寺徒众就中院算会,癸卯年直岁保集应入诸司斛斗苏油布緤等,一周内破除外见存……”第二件载:“开运三年丙午岁三月一日,当寺徒众就中院算会,甲辰年直岁福信应入诸司斛斗油面布緤等,一周年破除外见存……”[1]这里的“诸司”一词说明该寺设有多种“司”名机构,这些机构有自己的负责人。又P.2613《唐咸通十四年(873)正月四日沙州某寺交割常住物点检历》载:

1 咸通十四年癸巳岁正月四日,当寺尊宿刚管徒众等,就库

2 交割前都师义进、法进手下,常住旛像、幢伞、供养具、铛■、铜铁、

3 函柜、车乘、毡褥、天王衣物、金银器皿,及官疋帛纸布等,一一

4 点活,分付后都师法胜、直岁法深,具色目如后。

……

67 盘壹,无脚。伍硕柜子壹口,在灯司。大柜壹口,在修造司。小柜壹口,

68 [在]行像司。又大小柜肆口。生铁大火炉壹,破碎不堪用,再写煮油铛用

(后略)[1]9

文书中除了寺库外,同时还提到灯司、修造司、行像司,而该件文书是点检某寺院都师负责的全寺常住什物的,说明库司、灯司、修造司、行像司等机构应该是该寺院的。并且从“伍硕柜子”等来看,这些柜子是作为容器而盛置斛斗及其加工物的,这说明这些“司”名机构应该存有自己负责的财产。当然,除了库司(仓司)、灯司、修造司、行像司之外,敦煌寺院还设置其他“司”名机构如厨田司、招提司、功德司、堂斋司,等等。下面我们就对敦煌寺院的诸司机构进行讨论说明。

一 招提司

P.3352《丙午年(886或946)三界寺招提司法松诸色入破历算会牒残卷》、S.1600《庚申年至癸亥年(960—963)灵修寺招提司典座愿真等诸色斛斗入破历算会稿残卷》、P.3881V《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正月一日某寺招提司算会应在人上欠》中分别记载有三界寺、灵修寺和某寺的招提司。另外,S.6276V残存2行,其内容为:“永安圣寿招提司都师厶乙手下应入(中缺)施诸色斛斗油苏米面等总八百(后缺)。”[2]该文书残存内容太少,故不知是永安、圣寿两所寺院设置了同一招提司,还是由同一个都师负责两个寺院各自的招提司,不管具体情况如何,说明永安寺和圣寿寺亦设有招提司,并且两所寺院间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①。

关于招提司与仓司的关系,郝春文先生认为仓司所执掌的实际是招提僧物,所以仓司又被称为常住仓司或招提司,并认为沙州寺院应该均有仓司或招提司[3],这是将招提司与仓司等同视之。但实际情况可能不尽如此。

关于招提,《佛学大辞典》解释云:“梵音Caturde■a,译曰四方。谓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受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处为招提僧坊。魏太武帝造伽蓝,以招提名之,招提二字,遂为寺院之异名。”[4]敦煌文书中的招提司有的应为负责寺院斛斗、织物收支的机构。如P.3223《永安寺法律愿庆与老宿绍建相诤根由责勘状》第18—20行记载永安寺仓司负责人老宿绍建有云:“邓法律特地出来,没时则大家化觅,有则寄贷,须容若僧正共老宿独用。招提余者,例皆无分。”其中“招提余者”就是指永安寺寺院其他僧人,显然,招提就是指寺院。又P.3352《丙午年(886或946)三界寺提司法松诸色入破历算会牒残卷》载:

1 三界寺招提司法松状

2 合从乙巳年正月一日已后,至丙午年正月一日已前,

3 中间一周年,徒众就北院算,法松手下

4 应入常住梁课、硙课及诸家散施,兼承

5 前帐回残,及今帐新附所得麦粟油面

6 黄麻夫查豆布氈等,总肆佰贰拾六石四斗六升九合。[4]333-334

(后略)

文书中记载三界寺招提司法松所管的依然是“常住”之物,故此处招提司应相当于寺院的仓司。

但是,我们不能肯定每所寺院的招提司就相当于仓司而代替仓司的职责,因为佛典中对常住僧物与招提僧物有过严格的界定。如《大宝积经》卷113《宝梁聚会》“营事比丘品”云:

若所用物:所谓常住僧物,及与佛物,若招提僧物,彼营事比丘,应当分别;常住僧物不应与招提僧,招提僧物不应与常住僧,常住僧物不应与招提僧物共杂,招提僧物不应与常住僧物共杂,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与佛物共杂,佛物不与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杂。若常住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须者,营事比丘应集僧行筹索欲,若僧和合,应以常住僧物分与招提僧……

对其中的常住僧物及招提僧物,张德钧先生解释云:“所谓常住僧物,正即律钞所谓常住。此所谓招提僧物,正即律钞所谓十方常住。常住僧盖有相当固定性,乃属常时居住者。招提僧则各处游脚,而属挂单蹔寓者。彼此财物,皆由营事比丘经管,而营事比丘却不能擅为动用。”[5]可见,常住僧物是一寺常住僧所用之物而不通于其他寺院,而十方常住僧物即招提僧物不限于一寺之常住僧,两者是不同的。

这种将常住僧物与招提僧物进行区别的情况在敦煌寺院中亦有反映,如S.1600(1)《庚申年十二月十一日至癸亥年灵修寺招提司典座愿真等诸色斛斗入破历算会稿残卷》云:

1 灵修寺招提司■

2 净明、典座愿真、直岁愿■

3 庚申年十二月十一日已后,至癸亥年十二月日

4 中间首尾三年,应入诸渠厨田兼诸家散

5 施及官仓佛食、阇梨手上领入、常住仓顿设

6 料,承前案回残,逐载梁颗麦粟油面豆

7 麻等前领后破,谨具分析如后:

(后略)

文书所载灵修寺招提司的收入包括寺院土地、施舍、官仓佛食、阇梨手上领入和常住仓顿设料等,显然,这里的招提司与常住仓是并列关系。同时,上件文书与S.1600(2)、Дx.01419和S.6981(1)实为同一件文书可以缀合{1},从缀合后的内容可知,灵修寺招提司在辛酉、壬戌、癸亥三年的收入明细中往往将官仓入、阇梨手上入和常住仓入并列,其中S.6981(1)所载癸亥年除了官仓入、阇梨手上入和常住仓入之外,还增加了大众仓入,详情如下:

16 癸亥年:麦四斗、粟四斗春秋卧醋阇梨手

17 上领入。粟十石四斗于仓领入。粟三石

18 七月写釜子时于仓领入。麦八石四斗、

19 麻八斗春秋佛食入。麦六石城南鄯家

20 厨田入。麦七石城南汜判官厨田入。

21 麦一石五斗刘阿朵子厨田入。麦

22 十七石康家厨田入。麦一石于大众仓

23 领入。三年内入得麦一百四石斗、

24 粟八十三石四斗、麻石四斗九升。

(后略)

文中除了阇梨手上入和大众仓入之外,春秋佛食是从官仓领入,其他“于仓领入”是指从常住仓领入。可见,灵修寺招提司并没有代替常住仓司而成为寺院常住斛斗唯一的管理机构,其所管理的斛斗应是灵修寺常住斛斗的一部分。

二 功德司

《敦煌学大辞典》中“功德司”条认为敦煌文书中的功德司是归义军时期都司的下属机构[6]。但我们认为,目前所见敦煌文书中的功德司一般属寺院内设机构,如P.2042V《报恩寺功德司道信状》载:

1 报恩寺功[德]司道信状

2 右合从戊子年正月一日已后至己丑年正月已前

3 中间沿常住一周年所用什物等总陆伯陆拾

4 贰硕壹斗壹升伍合麦粟黄麻油粗面等

5 贰伯玖拾[7]

从文书内容可知,该功德司的支出是用于报恩寺常住,说明此功德司属报恩寺而非都司下设机构。至于当时功德司管理的是报恩寺全部斛斗还是其中一部分,亦即在功德司之外是否还设有仓司等机构则不得而知。不过唐耕耦先生缀合的报恩寺文书P.2821+北图新1446(1)+北图新1446(4)《庚辰年(980或920)正月报恩寺寺主延会诸色斛斗入破历算会牒》中斛斗的相关数据是:回残44.6硕,三年共新入165.95硕,年共破用182.4硕,见在31.69硕[8],而P.2042V所载报恩寺一年的破用约是662硕,远远大于182.4硕和165.95硕。故不排除该功德司管理的是报恩寺全部斛斗的可能,即功德司可能扮演着仓司的角色。

此外,S.4689亦载有功德司,其内容如下:

(前缺)

1 右通前件斛斗麦緤布等,一一勘

2 算,谨具分析如前。谨录

3 状上。

4 牒件状如前,谨牒。

5 显德元年甲寅岁正月壹日功德司愿德状。

6 徒众

7 徒众

8 徒众

(后残)

该件文书前后残缺,其中后面残缺的内容在S.11293中保存下了一部分,其为:

1 徒众

2 徒众(押)

3 同监(■押)

4 同监永

5 尊宿智思

6 尊宿(■押)

7 法律大安

8 法律海诠

9 法律宝深

10 法律惠晏

11 释门僧政■

(后缺)

S.4689与S.11293的字迹完全相同,其中S.4689的最后一行与S.11293中第一行的“徒众”二字均残缺不全,且双方所残存的“徒众”二字正好可以彼此互补,故两者为同件文书无疑。S.4689中第11行释门僧政的签字“■”在敦煌寺院经济文书中频繁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时间当在920年前后的P.4906、S.5050、Дx.01426、羽068等文书中均有该签字,而该僧应为报恩寺僧人[9],故我们可将S.4689+S.11293拟名为《后周显德元年(954)正月一日报恩寺功德司愿德状》,这是在954年报恩寺对功德司愿德所管斛斗算会后的上报牒文,说明报恩寺在954年前后亦设有功德司。顺便说一句,该件文书中的所说的“同监”在敦煌文书中似仅此一例。

三 公廨司

对敦煌文书中的公廨司,郝春文先生在《敦煌学大辞典》的“功廨司”条中解释为是归义军时期一些寺院主管法事活动收入与支出的机构[6]635,但在《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中认为是都司下设的以出贷斛斗获取利息为目的的机构[10]。实际情况是,敦煌寺院内部有设置公廨司的现象,如P.4649《丙申年(936)十月十七日报恩寺算会抄录》载:

1 丙申年十月十七日报恩寺■

2 算会大众功廨司灵进■

3 众抄录谨具如后

4 合得本利麦壹拾三硕贰斗■

5 斗伍升■

此处虽云是大众功廨司,但这里的大众应是指报恩寺僧徒而并非整个敦煌僧团,因为该文书所载的是报恩寺内部对功廨司的算会。

不仅报恩寺设置有功廨司,其他寺院亦有设置公廨司的可能。P.3370《戊子年(928)六月五日公廨麦粟出便与人抄录》载:

1 戊子年六月五日公廨麦粟出便与人抄录如后:

2 应戒、友庆、洪福、员德四人各粟壹斗,至秋陆斗。

3 赤心安官通便粟两硕,至秋叁硕,(押)。见人杜寺主。

4 兵马使曹智盈便粟肆斗,至秋陆斗。口承外生(甥)池略(押)。

5 赤心宋唱进便粟壹硕,至秋壹硕伍斗,(押)。口承阿婶赵氏(押)。

6 赵善通便粟叁硕,至秋肆硕伍斗,(押)。口承沙弥幸通(押)。

7 贾法律便粟壹硕,至秋壹硕伍斗。口承沙弥幸通。

8 洪润游怀润便粟肆斗,至秋陆斗,(押)。口承曹保晟(押)。

9 莫高曹保晟便粟肆斗,至秋陆斗,(押)。口承游怀润,(押)。

10 玉关傅流住便粟两硕,至秋叁硕,(押)。口承敦煌安胡奴,(押)。

11 当寺僧义忠便粟肆斗,至秋陆斗,(押)。口承沙弥善通,(押)。

12 玉关傅流住便麦壹硕,至秋壹硕伍斗,(押)。口承敦煌安胡奴,(押)。

13 ■粟伍斗至秋柒斗伍升,(押)。口承游怀润(押)。

14 ■斗,(押)。口承戒惠,(押)。

15 ■斗,(押)。口承僧义忠,(押)。

16 ■秋叁硕,(押)。口承沙弥幸通。

17 ■斗伍升,(押)。口承彭员通,(押)。

18 ■硕斗伍升,(押)。口承神沙康通达,(押)。

19 龙勒程恩子便麦壹硕伍斗,秋两硕贰斗伍升,(押)。口承康通达,(押)。

20 龙勒石章六便麦壹硕,至秋壹硕伍斗,(押)。口承安友妻裴氏,(押)。

21 普光寺尼索寺主便粟陆斗,至秋玖斗,(押)。口承喜喜(押)。

22 龙勒程恩子便粟伍斗,至秋柒斗伍升,(押)。口承喜喜(押)。

23 洪池邓安久便麦壹硕,至秋壹硕伍斗,(押)。口承李安六(押)。

24 赤心李安六便粟壹硕,至秋壹硕伍斗,(押)。口承邓安久(押)。

25 平康王安君贷麦壹硕伍斗,至秋壹硕柒斗。口承王寺主(押)。

26 王寺主贷麦两硕,口承王安君(押)。

27 曹法律贷麦斗

(后缺)[11]

该件文书所载的是公廨麦粟的出贷情况,便贷者有僧有俗,涉及敦煌诸乡。问题的关键是,这是哪里公廨麦粟的出贷呢?是都司下设的公廨司麦粟,还是某寺院的公廨麦粟?下面我们对此试做分析。

P.3370所载的便贷者或口承人有多人在其他文书中出现过。如P.2032V《后晋时代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第62行载:“粟两硕贰斗伍升,僧义忠利润入。”第346—347行载:“九月十日,得义忠粟陆硕。”第605—606行载:“麦一石,僧义忠利润入。”第626—627行载:“粟一石五斗,僧义忠利润入。”第697行载:“豆一石,僧义忠利润入。”第526—527行载:“黄麻贰斗,邓员德利润入。”P.2049V《后唐同光三年(925)正月沙州净士寺直岁保让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第123行载:“麦壹斗,友庆利润入。”第184行载:“粟壹硕,石章六利润入。”P.2049V《后唐长兴二年(931)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第53—54行载:“麦壹硕,游怀润利润入。”第73—74行载:“麦壹斗伍胜,彭员通利润入。”第77—78行载:“麦叁斗,曹保晟利润入。”P.2040V《后晋时期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第107行载:“乙巳年正月廿七日已后,胜净戒惠二人手下诸色入。”P.3234V(7)《年代不明(10世纪中期)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第19—20行载:“豆三石,彭员通便将折修西渠手工用。”P.3234V(11)《年代不明(10世纪)净土寺西仓豆等分类入稿》第34行载:“豆壹硕,彭员通利润入。”第41行载:“豆伍斗,程恩子利润入。”这些文书所载的均是向净土寺便贷,便贷者僧义忠、友庆、邓员德、石章六、游怀润、彭员通、曹保晟、程恩子及净土寺财产管理人员戒惠均出现在P.4649中,其中除了P.2049V两件的时间为925、931年之外,另外几件文书P.2032V、P.2040V、P.3234V等唐耕耦先生已经将其和其他相关文书进行了缀合复原研究,并考证出这几件文书的时间在939—945年之间。从时间上来看,这些文书的时间与P.4649的936年相距很近。据此我们认为,P.3370中“当寺”僧义忠及僧戒惠等应为净土寺僧人,而P.3370中的便贷者均是向净土寺公廨斛斗进行的便贷。

当然,寺院有时可以仅仅设置公廨斛斗而不再设置专门的公廨司,公廨斛斗的管理由仓司机构直接负责,或者说仓司扮演着公廨司的角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S.2472V《辛巳年(981)十月三日勘算州司仓公廨斛斗前后主持者交过分付状稿》间接得到证明,现将S.2472V内容移录如下:

1 辛巳年十月三日,算会州司仓公廨斛斗,前主持第五队押衙

2 阴保昇、押衙杜幸德等两队,准旧案上硕数升斗,合管交过

3 与新把仓第一队头押衙龙员昌、队头裴万通等,麦壹伯

4 叁拾叁硕伍斗壹升伍合陆勺、粟肆伯捌拾捌硕肆斗伍升,内

5 除一周年迎候 阿郎娘子及诸处人事吊孝买布

(中略)

11 右谨奉勘算,一一诣实,分析如前,交过分付者。

(中略)

15 都押衙阎

16 都押衙陈

17 都押衙慕容

这是归义军州司仓的前后两任负责人在进行交接手续时的核算账目,虽然这些用来便贷的斛斗被称为公廨斛斗,但是这些公廨斛斗并非由公廨司而是由州司仓掌管。按此,敦煌寺院亦可由仓司掌管其公廨斛斗而不再专门设置公廨司。

四 堂斋司和修造司

S.4782《寅年乾元寺堂斋修造两司都师文谦诸色斛斗入破历算会牒残卷》载:

1 乾元寺堂斋修造两司都师文谦状

2 从丑年二月廿日于前都师神宝幢手下交入见斛斗,兼自年新附硙课油梁课直,及

3 诸家散施麦粟油面豆米纸布绢回色折色等总贰伯陆硕贰胜半。

4 陆拾壹硕玖升白面,陆拾硕壹斗叁升麦,陆拾

5 柒硕陆斗贰胜半粟,壹硕捌斗伍升油,陆硕

6 肆斗伍升半豆,壹硕壹斗粟面,伍斗肆升

7 洪(红)蓝,叁升半米,白练壹丈捌尺,纸两帖,

8 布叁丈捌尺。

9 壹伯肆拾贰硕陆斗贰胜半麦粟油面纸布绢等前帐回残,今附此帐。

(中略)

16 陆拾叁硕肆斗麦粟油面丑年硙课油梁课及诸家散施新附入。

25 玖拾玖硕玖斗柒胜半麦粟油面豆等自年缘寺修造及众僧破用

(中略)

44 油壹升,麦壹斗伍升,已上充打硙轮博士

45 及解木人食用。油陆升,充段升子手功直

46 用。粟两硕伍斗,缘当寺硙不行,硙直用。[1]309-312

(后略)

敦煌文书中明确记载堂斋司、修造司的地方很少,堂斋司似乎仅此一例,修造司除了S.4782外,前引P.2613中亦有记载。S.4782记载乾元寺堂斋、修造两司丑年的收入是硙课、梁课及布施所得,支出部分记载了寺院的种种事务支出,由于内容较多,故未将其全部移录。文书记载都师文谦手下支出斛斗的用途有的是“自年缘寺修造及众僧破用”、“缘当寺硙不行,硙直用”,即是因乾元寺修造、修碾硙而造成的支出,故堂斋、修造两司应属乾元寺的机构而不是都司下设机构。因为若属于都司的话,都司财产是不能随便支出用于其他寺院的,更不会用于某一寺院某年度的种种费用支出。同时,S.4782是乾元寺对本寺丑年二月廿日至寅年某月日这一会计期内本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算会后的上报牒文,其内容记载的是乾元寺在本会计期内的所有收支盈余账目。据此我们认为,此处乾元寺的堂斋、修造两司实则与寺院仓司一样管理着全寺的斛斗等财物{1}。

五 灯 司

敦煌都司下设置有灯司[10]326-330。灯司的活动主要是负责燃灯事宜,而燃灯的形式既可以是敦煌僧团统一进行,又可以是以寺院为单位进行。燃灯的地点亦不固定,除了窟上燃灯外,寺内及其他地方亦可以燃灯,如P.3578《癸酉年(913)正月沙州梁户史氾三沿寺诸处使用油历》载:“五日,寺内燃灯油壹升,付阿婎阿师子。”同时,敦煌有的社邑与寺院有密切关系[12],寺院内部燃灯时,有的社还要纳燃灯油,如S.5828《社司不承修功德状》载:“只如本社条件,每年正月十四日各令纳油半升,于普光寺上灯,犹自有言语,遂即便停。已经五六年来,一无荣益。近日却置依前税油上灯,亦有前却不到,何况条外抑他布施。从今已后,社人欲得修功德及布施财物并施力修营功德者,任自商量,随力所造。”[13]可见该社社条规定,社众在正月十五日需纳油于普光寺燃灯。不过该社应不是专门的燃灯社,其纳油燃灯主要是为了修功德。像这种寺内的燃灯一般不会由都司下设的灯司负责,而应由寺院自己负责,故有的寺院亦可能会设置自己的灯司。除前引文书P.2613记载某寺院有灯司之外,又S.5495《唐天复四年(904)灯司都师大行深信依梁户租神德手下领得课油抄》载:

1 天复四年甲子岁二月一日,灯司都师大行、深信依

2 梁户朱神德手下领得课油抄录如后:

3 三月十一日,领得油壹斗,朱。四月五日,领得油贰斗

4 玖胜,朱。七月十四日,领得佛料油叁斗,八月十

5 二日,领得油肆胜半,朱。九月八日,领得油肆胜半。[14]

(后略)

文书记载的是灯司都师大行、深信分数次从梁户朱神德下领取课油之事,其中灯司都师大行在《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册第115页中误录为“会行”。又S.2575《唐天复五年(905)八月灵图寺徒众上座义深等请大行充寺主状并都僧统判辞》中记载了灵图寺徒众推荐大行充任灵图寺寺主之事,并且得到都僧统的批准,说明大行为灵图寺僧人,其在904年担任的是灵图寺灯司都师一职,在905年升任为寺主。

寺院的灯司亦有自己的斛斗等财产,从整个寺院来看,灯司的财产又是寺院财产的组成部分而属于整个寺院。如敦煌藏文文书P.T.1203载:

与上同时,论嘘律卜藏从“长明灯”之粮仓借荞麦十尅,于今年秋七月十五日还至寺庙粮库。保人安腊德(指印)

沙弥贝扬借粟五尅,于今年秋还清(指印)[15]

(后略)

引文中的“长明灯之粮仓”告诉我们,此长明灯即指灯司,并且其还有自己的粮仓及斛斗。在文中所记的二笔借贷账目中,第一笔明确是向长明灯仓库所借,第二笔虽然没有说明,但亦应是向长明灯仓库所借。我们注意到,虽然是向长明灯仓库借贷,但归还时却要还入寺院仓库,说明长明灯的财物属于整个寺院。又S.6064《未年正月十六日报恩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中第33行记载的一项收入明细为:“四石二斗麦,施入长明灯,附。”即这项收入是布施给长明灯的,应属长明灯仓库管理,但在整个寺院的算会中又纳入全寺财产之中。这种情况在宋代内地寺院亦有,如《台州金石录》中《长明灯碑》载:“本院诸殿堂虽殿主执干,尚缺长明灯。遂募众缘,得钱叁拾叁贯,入长生库。置灯油司,逐年存本,所转利息买油。”这里的灯油司类似于敦煌的灯司,有自己负责的部分专供燃灯所需之钱,但这部分钱又属于寺院的长生库。

六 行像司

学界一般认为敦煌文书中的行像司属都司下设机构{1}。但有的敦煌寺院亦应设有行像司,除前引文书P.2613记载某寺院有行像司之外,P.3432《龙兴寺卿赵石老脚下依蕃籍所附佛像供养具并经目录等数点检历》第73—74行载:“红绢裙并丝悬针线袋罗网并金铜杏叶庄严周园柒箭,在行像社。”此处行像社应指龙兴寺的行像司,因为我们经常从敦煌社邑文书,特别是社司转帖文书中看到,各种类型的社均可称作相应的社司,行像社亦应如是。

从文献中记载的行像活动来看,在举行行像活动时,当地的各个寺院均应参加。如《洛阳伽蓝记》卷3“景明寺”条记载:

时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于时金光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16]

可见,北魏洛阳诸寺的行像在行像活动中均要参与,这种情况在敦煌地区亦不例外,故敦煌文书中记载寺院往往有因行像的布施收入。如P.2583《申年比丘尼修德等施舍疏十三件》第二件第4行载:“黄緤绢二丈五尺,施入灵图寺行像。”第三件第2行载:“施入龙兴,修行像。”P.2049V《后唐长兴二年(931)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第45行载:“麦叁硕,二月六日沿行像施入。”第138行载:“豆柒斗,二月六日沿行像施入。”P.2040V《后晋时期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第109行载:“麦陆硕陆斗,粟肆硕八斗,二月六七日八日沿行像散施入。”第130—131行载:“麦陆硕六斗,二月六日七日沿行像散施入。”第154行载:“粟肆硕捌斗,二月六日七日诸街沿行像散施入。”第420—421行载:“粟叁硕陆斗,二月七日沿行像散施入。”第474行载:“麻壹斗,沿行像施入。”P.3234V(5)《壬寅年(942)正月一日已后净土寺直岁沙弥愿通手上诸色入历》第2行载:“麦两硕五斗、粟肆硕五斗,二月六日、七日沿行像散施入。”

既然各寺有自己的行像且要参与行像活动,而在行像活动过程中有诸多事宜如修补行像、缝伞、设立行像堂等事宜需要办理{1},那么有的寺院组织自己的行像司当在情理之中,而具体事务由行像司组织的行像社来负责完成,故在敦煌文书中有寺院与行像社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如 P.2049V《后唐长兴二年(931)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第201—203行载:“粟两硕壹斗,卧酒,二月八日斋时看行像社人及助佛人众僧等用。”P.2040V《后晋时期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第227行载:“粟壹硕贰斗,支与行像社人七日用。”第298行载:“油壹升,行像社聚物看用。”P.2049V《后唐长兴二年(931)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第129—130行载:“米伍胜,行像社入。”P.2032V第594行载:“麦伍硕,行像社人入。”P.3234V(2)《年代不明(10世纪中期)油入破历》第1行载:“行像社聚物得油一胜。”可见,这些记载中的行像社和净土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往来关系,特别是净土寺还有因行像社的收入,这些收入应是在行像活动中由施主布施给净土寺的,说明该行像社应属净土寺行像司所属之社。

当然,寺院所属行像司不一定长期掌管有相关财产,有的寺院的行像司可能仅仅是在行像活动前后临时执掌行像活动中所得的布施等收入,行像活动结束后则要向寺院算会交接,然后由寺院仓司统一管理。如上引P.2049V、P.3234V(2)所载净土寺因行像社的收入应属此类。

七 其 他

除了前面所述的各种机构外,敦煌文书中还记载有其他“司”名机构如经司、厨田司,等等。学界对敦煌文书中经司的所属有不同看法,谢重光和郝春文先生认为都司和寺院均设有经司机构[6]634,郑炳林先生认为经司为都司下设机构[17]。从P.3188《乾元寺前后经司交割经本记录》所载“乾元寺前经司大慈手上藏内经,现分付后经司广信”[18]来看,寺院内设置经司是无疑的。至于厨田司,S.6981《辛未—壬申年(971—972)某寺某某领得历》第3—5行载:“十一月十七日于厨田司福行领得诸处厨田粟壹拾伍硕、豆伍硕伍斗。”可见,厨田司应是经营寺院厨田的机构,但该司名称在敦煌文书中似乎仅此一例,说明厨田司在敦煌寺院中的设置并不普遍。

结 语

虽然吐蕃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寺院设有诸司机构,但并不是每个“司”名机构每所寺院均要设置,并且有的机构的设置可能是临时性的。在这些“司”名机构中,有的机构等同于寺院仓司机构负责管理着寺院的斛斗等财物,有的机构虽然掌管着寺院的部分斛斗等财物,但其与仓司有别而主要是负责其他相关事宜。

参考文献:

[1]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521-522.

[2]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英藏敦煌文献:第10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246.

[3]郝春文.《勘寻永安寺法律愿庆与老宿绍建相诤根由状》及相关问题考[C].戒幢佛学研究所,编.戒幢佛学: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2002:79-81.

[4]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书店,1991:1370.

[5]张德钧.杜诗用招提本起[J].中国文化,1946(2).

[6]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634.

[7]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97.

[8]唐耕耦.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研究[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281-286.

[9]王祥伟.日本杏雨书屋藏四件敦煌寺院经济活动文书研读札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3):23.

[10]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26-330.

[11]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207-208.

[12]郝春文.隋唐五代宋初佛社与寺院的关系[J].敦煌学辑刊,1990(1):16-23.

[13]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719-720.

[14]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英藏敦煌文献:第7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05.

[15]王尧,陈践.敦煌吐蕃文书论文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25.

[16]周振甫.洛阳伽蓝记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