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来了范文
时间:2023-03-21 05:0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北京亮起来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2008,同学们马上会想到哪里呢?2013年我们曾经走进过北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再一次走进这座美丽的城市。(放课件介绍北京)。
同学们看了这美丽的北京夜景,此时此刻你内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二、多种途径识字词
1.读文画词、认词。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去读一读吧!想一想:在读课文之前让我们拿起笔,边读边画出本课的新词好吗?
(2)课文中的生字词你都认识了吗?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你能大声地读出它们吗?
(4)小拼音藏起来,看你还会读吗?
(5)同学们都会了,那我们开火车读怎么样?
2.分类学词。
(1)王府井
课件展示王府井。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地方?王府井的“府”是我们既要认又要写的字。你能帮我记住它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王府井的?(课件出示词语)谁能把这几个词语读出来?
(2)故宫
课件展示故宫。谁能再想个好办法帮我记住“宫”呢?现在我们看看在今天学过的词语中,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故宫呢?
(3)天安门、广场四周
提起北京,我们立刻就想到的是……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广场四周的建筑物,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4)夜景
看看在这些词语当中,有哪些是可以来形容夜景的呢?再引导学生读词。
(5)颜色、光亮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也不小啊。既找到了描写建筑物的词语,又学会了描写夜景的词语。可是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的词语中还有可以表示颜色和光亮的词语,你能试着找出来吗?
同样是描写光亮,为什么“辉”和“烁”一个是“光”字部、一个是“火”字部呢?如果用两幅图来说明,你觉得怎样配更合适呢?为什么?
三、写字指导
1.首先我们来看“辉”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师范写)
2.接下来我们学习“烁”和“煌”。我们把这两个字放一起来学习是因为它们都是火字部。(师范写)
3.刚才欣赏王府井和故宫时,同学们教会我记住了府和宫,可是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
篇2
(北外附属学校二年八班 冷星雨)
每到晚上,北京就亮起来了。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北京小营西路有个地方叫橡树湾,那是一个漂亮的小区,里面长了许多茂密的树,那里的灯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家就在橡树湾的旁边,紧邻着八达岭高速,我们的小区叫燕清园,灯也非常漂亮,什么样的都有。从窗户向外望去,高速上的路灯五光十色,路上行驶的车也闪烁着不同的灯光,车灯随着车的开动,不断的变幻着,就像一条灯的长河,美丽的不得了!楼下的公园里也有好多好多漂亮的灯,有时候吃过晚饭,我们去那里散步,那里的灯光为公园里的人们照明,大家在灯下唱歌跳舞,开心极了。
篇3
一、朗读要投入
所谓投入即要把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语言环境之中,甚至将自己变成其中的一员。读《北京,亮起来了》时,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北京流光溢彩的夜景之中,看着各种灯光亮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学生能联系实际,将自己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时候,他已经投入了。
二、读出节奏和韵律,确定重音
朗读指导应体现指导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必要时教师要范读,并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节奏上是三顿,可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这种节奏,以更好地表现诗句的感情。
/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要读出豪壮的气势,同时注意语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加点的字读重音,语调适当拉长,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三、具体的文章把握不同的语气
朗读时要注意区别及读好以下几种语气。
喜:气满声高。
如读《欢庆》中“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就要气满声高地读,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爱:气缓声柔。如读《林海》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段时,就要气缓声柔地读,深切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那种爱。
静:气舒声平。如读《轻轻地》中“小兔小兔,你轻轻地跳”一段,就要把声音压低,边读边想象,体会文中的静。
悲:气沉声缓。如读《大海中永生》中“银色的专机,离开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就要读出那种沉重的心情,语速要放缓,语气要凝重。
……
篇4
故乡的腊月是被香味儿馋出来的。一进腊月口儿,街头的向阳处便安了杀年猪的锅,天刚扑明儿,人们便开始捉猪,然后抬到杀锅上。杀锅周围,围满了瞧热闹的半大小子和年轻的媳妇们,屠夫看人们围得太靠近了,便用一枝干柴挑起一串猪血泡泡儿晃过来,吓得大家笑着、躲着,躲着、笑着。待把猪肉刮洗干净了,便拉回家开始煮肉。在杀年猪的同时,一些人家便开始烧豆腐、炸肉丸子、灌香肠,还有蒸年糕、枣大卷、甜豆包、点红儿馒头的,家家户户香气弥漫。这浓浓的香味,把个腊月馋得转了东家转西家,一刻都不肯消停下来。
故乡的腊月是被赶年的人赶出来的。入了腊月,在外打工的,做活的,路再远,也要赶回来。一年出门在外,老婆孩子早想了,自己那颗上北京下广州四处打工的心儿,也该回故乡稳稳了。把给父母、妻儿买的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带回去,把出门在外的奇遇带回去,温暖这个家。更主要的是把那一沓子用血汗挣来的红红绿绿的票子,亲手交给爹和娘,让他们打算来年的生计,该花点儿就花点儿,别把钱搂得太紧了。紧赶慢赶赶回家,紧要的是还要给乡亲们拜个年,图个吉利,图个热闹儿,图个心欢。
外出的人赶年,在家里的人照样赶年。刚吃完早饭,左邻右舍的年轻人便相约去赶年集,老爷子、老奶奶也不甘落后,赶年集对于他们来说,购年货的任务并不重,主要的是赶个好心景儿:“老哥,现如今政策好,家家钱票子直哗啦,这赶年集,就是个晴雨表哪!”“可不,照这样子,一年胜过一年好。”
篇5
对刚接触写话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写话兴趣、树立写话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让学生由愿意写到能动笔写进而向顺利写过度。所以我始终注意从儿童实际出发,贴近儿童的心灵,降低写话的入门难度,让他们感到写话是件快乐、有趣的平常事。
在学生写话的初始阶段,我主要选择最贴近孩子生活的话题,如:问孩子们今天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有孩子说:“我最高兴的事是在超市买东西时阿姨表扬了我。”又问:“阿姨为什么事表扬你?”他说: “我在超市买东西时。东西从货架上掉下来,我把它们捡起来,阿姨表扬了我,我很高兴。”我立即给予肯定,并告诉他们这就是他今天最想说的话,这样写下来就很好。学生听了得意洋洋。于是我又找了几孩子说,孩子们边说我边给予指导、点评,帮助他们规范了语言。有了这样的说话训练基础,孩子明白写话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写话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我还经常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条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引导学生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大胆选择写话的内容,效果较好。如在写“家乡的特产”时,我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品尝特产,再把自己品尝的感觉在说的基础上写出一两句话,互相交流。先说后写,降低了写的难度,通过努力,写话逐步成为孩子们表达的需要,教师再逐渐提高难度,一点点增加要求,学生写话的内容就会越写越丰富。
二、尊重个性,鼓励自由写话
低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口语基础和词汇积累,他们天性活泼,充满幻想,好奇心强,愿意表现自己,希望与人交流沟通。教学中,我注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自由说写。例如:清明节前后布置学生和父母郊游后写几句话。有的写“美丽的春天真好玩的,有小草,有……”有的写“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芽,树下开出了美丽的小野花……”有的写“春天来了,我穿上春装,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着,小革从地里钻出脑袋和我比美……”有的写“春天来了,燕子来了,青蛙叫了,郊外的山坡上又热闹起来了……”他们所说写的话我都认真倾听,从不轻易否定,而且抓住孩子话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有序地说下去。在獭复练习中,他们说话写话能力提高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写作提前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搭建平台,体验写话快乐
为了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写话中的快乐,我努力捕捉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朗诵学生作品中的精彩语段,精心挑选典型语段进行展示与评议;对于写话能力较弱的孩子,就寻找他习作中较精彩部分放大处理,让小作者上台大声读一读,享受那份光荣与自豪。我还在班级墙上精心布置了“小作家之窗,张贴学生的优秀习作和进步较大的学生的习作,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收获自信。
篇6
开幕式序曲《击缶而歌》十分壮观,由2008位演员击缶表演,寓意着2008年奥运会在此召开,演员边击缶边大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表达欢迎各方朋友的愉悦心情。
第二个节目是《历史足迹》29个烟火脚印从“鸟巢”中升起,象征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接着则是《梦幻五环》,脚印到达“鸟巢”变成飞天而下的繁星,在地面汇聚成梦幻般的五环,空中飞天从地上拾起五环,簇拥他漂浮在夜空,这象征着中国百年梦想成真。
在“鸟巢”中央出现了一幅巨大的画卷,画卷缓缓打开,一笔笔水墨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另一个时空。古老的中华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渊源流淌的历史,演员们头戴毛笔、手举竹简共同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随后,70米长的画卷上出现了巨幅竹简,竹简打开,立体活字印刷体呈现在观众眼前,变幻出了“和”字,这象征着“和为贵”的思想。接着,热闹的锣鼓声带来了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戏曲的魅力。
在以下的《丝路》这个节目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和茶叶分别也露了面,几百个“船员”们在海浪种行驶,仿佛是重新回到了丝绸之路上。以上是向世界展现出了古代中国的特色,接着则展现的是现代中国的发展。
随着悠扬的钢琴声,著名钢琴家郎郎出现在了舞台中央,一群绿衣演员走向舞台,着绿色正体现了“绿色奥运”,他们排成和平鸽的形状,表现了世界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接着,这1000多人围成了“鸟巢”的形状,顿时全场欢呼雀跃,那形状竟然和“鸟巢”体育馆一模一样,我真对开幕式的策划人员佩服不已啊,他们的智慧是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啊!
经过了一系列的表演,迎来了各国代表团入场。希腊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故乡,所以首先进场的是希腊代表团,其他代表团的入场顺序则是按国家名称的汉字笔画顺序。每个国家入场都是一个风景,他们的着装都充满的地方的民俗风情,各有各的特色,让我真是大开眼界啊。每个队员都非常热情,每个人都面带微笑,这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作为奥运会主办方,中国最后入场,当姚明举着五星红旗进入会场是,全场一片欢呼,中国的队伍最为庞大,队员一个个充满自信,我看到这时,高兴的都站了起来,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希望,我想,这次奥运会中国一定会有好成绩!
篇7
1.“看”是指导学生看图。从图入手,找到适当的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把图意看清、看懂,注意图中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其特点。例如,在讲授《北京亮起来了》时,可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应选择从远处看整体的方法,可启发学生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北京的夜晚有什么特点?
2.“说”指的是在学生看懂图意之后,指导他们叙述图意的一种具体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同桌两同学再互相说,指名说。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求学生叙述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前后连贯。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泉水》一文中的图画时,许多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大胆发言。
3.“找”是图文结合的教学即指导学生看图和表达图意后,转入课文,找到作者描述图意的片段,对号入座,把图和文段画线连接起来。
4.“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体现。图文连接后,图文对照,逐次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如《黄山奇石》课文的第一段,可采取引读法。教师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学生读后半句,老师又读第二句的前半句“那里景色……”,学生接着读完后半句。这样引读,学生能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描写顺序,黄山的地理位置、景物特点能清楚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从中领会作者在写作顺序上为什么有的先说石头的名称,后叙述石头的样子;有的先叙述石头的样子,后说石头的名称,从而尝试到不同的叙述方法。
篇8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是短暂的时光,人生在世是不是需要一份执着呢?当然,执着是天地间最美妙的追求。
清风拂面,秋日的阳光灿烂,总让我想起那一个秋日。我骑着单车做着的一次单车旅行,而今日的轻快娴熟,却是基于那个秋天的执着追求。
深秋,金黄的叶子落了一地。悠长的小路上,爸爸在教我学骑车,我歪歪扭扭地骑上了车,爸爸刚一松手,就听见了“扑通”一声,我摔在了地上,自行车重重的压在我身上,车轮在半空中转着。我慢慢的站起身,看着手掌上渐渐渗出的点点血红,我含着眼泪,对着车狠狠地踢了一脚,大嚷着:“不练了,不练了!”
就在我即将放弃的一刻,爸爸拍着我的肩用温厚平和的声音说道:“执着是人生中,一种不懈追求的过程。执着是一场漫长的分期分批投资,它注定会有困难和失败;然而,成功就是对这次投资的一次性回报。”听完这一番话,我想:是啊,我要努力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止步不前,现在是这样,学习生活中亦是如此,如果这都坚持不了的话又何谈今后执着呢。想到这里,我努力支撑着站起来,双手轻轻托住车把,用带着伤痛的手掌用力。吃力地扶起车,坐上车座疼痛似乎慢慢远去,车子又一次摇摆着在小路上前行,在枯叶中留下一道蜿蜒的足迹。
来来回回,转眼就是晚上,路灯亮起来了,洒下一片柔柔的光。我骑着车在小路上来回,扶着车把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用力而微微发抖,双腿在一天的练习后变得沉重,象有两双无形的手在死死拖住我。我咬着牙,想着:坚持到底,一定要执着,会成功的。我不由得又加紧了脚下的动作,强忍住酸疼,身体微微向前倾,脚下使劲蹬了几步,放开刹车。车又一次奔跑了起来,风又一次亲吻我的脸。
几个来回后,手心和后背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车子好像变得听话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和我作对了,身体好像也轻松了许多,我也开始享受到了在秋夜骑着车感受清风拂面的美好。路灯斜斜地拉长我的影子,秋夜的小路上留下了我的身影和渐渐笔直的车辙。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导入 导入方法
新课的开始有出色的“开头语”,称为导入新课艺术。精美的导课艺术,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钥匙悄然开启学生的心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指出:“开头第一句是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理想的新课导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美”,新颖生动,引人入胜就是美;自然贴切,简洁明白,也是美。当然,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至于如何导入,教师得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特色、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自身特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态势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感官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可以由教师讲或学生讲,也可以放录音,而教师则在无疑处设疑,于平凡中教出不平凡,把学生的思维引深处,同时,结合故事的内容,使学生明白道理。如我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时,这样导入:有个小女孩叫兰兰,她是一个漂亮懂事的小女孩,她画的画可漂亮了,她画的花呀、人物啊、小动物啊,都像极了。有一天,她对照着自己的小手画了一幅画,画上只有自己的小手,胖乎乎的十分可爱,全家人都喜欢这张画,可就是这张画,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天,小女孩的爸爸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看把画贴在了墙上。兰兰想:“我有那么多画都很漂亮,爸爸却从来没有贴在墙上,这张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呀。”于是,兰兰问爸爸:“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答案就藏在课文中,等待爱读书的孩子去思考、去发现。”我说。这么一来,就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悬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把学生阅读的胃口吊起来了。孩子们马上打开书,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图片导入法
图片是学生比较爱看的,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教师在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也可以由老师来收集,通过指导学生看图,提示出要学的内容。如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就用了这种方法。
(师出示北京的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大声回答)北京。
师:是呀,上学期我们学过《北京》这一课,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白天看是这样,那到了晚上,北京又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图景呢?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北京的夜景,让我们一睹为快。
图片激发了学生看的兴趣,通过对比,直观提示了课题。
三、实物导入法
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准备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串绿色的葡萄。
师: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了点小礼物,(出示两串葡萄)两串葡萄,你们想吃哪一串呢?
生:我想吃紫色的一串,因为这种葡萄比较甜。
生:我要吃那串绿色的,这种葡萄更甜。
师:你怎么知道哪种葡萄甜呢?
生:因为我吃过。
生:我想尝一颗试试。
(师摘下葡萄让孩子尝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知道要亲自尝一尝才能确定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可有几个小动物它们可不懂得这个办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好吗?
(板书课题,在品尝葡萄中引入新课。)
葡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水果,把它带入课堂,学生会充满好奇心,然后通过猜葡萄的味道和亲自尝试初步让学生明白凡事不能只听别人说,敢于尝试才是可取的,再话锋一转,引出几个不知道这种做法的小动物来,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四、板画导入法
(画一个风娃娃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摇?摇的风娃娃。
生:这是一个可爱的风娃娃。
生:这是一个淘气的风娃娃。
生:这是一个顽皮的风娃娃。
师: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可爱又淘气的风娃娃。(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我通过板画把一个可爱淘气的风娃娃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起他们对风的兴趣,再通过概括,使他们初步了解风娃娃既可爱又顽皮的属性,直观揭题,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对风娃娃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
五、说说演演导入法
儿童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课堂表演能够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如在教学《看电视》时,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演出文中的各种角色,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打开了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
总之,在进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主动地、积极地阅读课文,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 写话教学 学生
在当前实施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在教学低段学生写话时应具有一种多维与开放的理念, 这尤为显得必要与迫切。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习作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备感头痛的一件事。于是市场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作文书。学生也被这些所谓的作文书弄得昏头转向,无法掌握写话的方法,从而丧失写话的兴趣。为此,本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整理出写话训练的有效策略。
1关注起步,培养兴趣。
低年级段的学生,没有说写意识,更没有说写习惯,要实现课程标准中的写话要求 ,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无意识的写话状态到条理性的自由表达的关键环节是启蒙,只有让这个环节充满乐趣 ,学生才能全身参与,主动体验。 因此,我们把"说写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说写欲望。首先让学生爱上日记。想写日记, 不把日记当作是一种负担。让学生 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而后, 向学生明确日记的要求, 同时交给学生日记的格式, 从而逐渐消除学生对日记的陌生感和压力感。让学生在日记中发自心灵的真诚倾吐是培养写话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学完《画家乡》一文后, 我让学生自己也画一幅家乡的景色, 然后给这幅画配上一段优美的话, 学生兴趣十足, 有的还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并在小组内欣赏、评价。培养了写的兴趣,起步就成功了。
2写话训练,从说开始。
低年级提倡"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想",先学会"说",再学"写",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新课程教材每单元都设计一个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涵盖了听和说的功能,而且凸现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程性质。在口语交际中,也可以做到说写结合。从一年级开始,口语交际就必须是常抓不懈的训练。在口语交际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自由地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先再小组内每个人说,然后轮流上台说话,下面的同学评价,老师积极给予肯定、鼓励,提出建议。训练学生从说完整的一句话,到想好通顺的一段话,最后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说话前,先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修改后再练习说话。多次训练下来,学生会初步明白如何能把话说清楚,说精彩。会说了,写就不怕了。
3依托教材,以文引文。
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利用教材内容进行说写,以文引文, 能开阔视
野, 积累知识, 扩展孩子们写作的思路。
3.1句式仿写。现在的课文浅显易懂, 贴近孩子生活, 孩子易于理解、模仿。在仿写过程中, 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 展开丰富的想象 ,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学到家, 可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 运用到写话中, 无异于如虎添翼, 让文章锦上添花, 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 我在反复诵读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这首诗写得真美,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 仿照书中的句式写几句小诗。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到的事物,巧妙地用书中句式表达出来,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了写的方法, 知道了该如何写。
3.2课文插图。低年级教材配有许多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贴近儿童生 活,趣味性强,为说写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习课文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想象写话训练。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时, 我觉得插图很有趣,我就适当点拨方法,然后让学生当小作家,用自己的话说重写"坐井观天",学生创意无限。
3.3课文续写。低年级很多课文的内容新颖,故事性强, 语言整齐。在教学中抓住儿童富有幻想的特点和最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导儿童对学过的课文, 发挥想象力补充课文空白, 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 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4借助多媒体,想象创编。
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动画、影像等图文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我借助课件展示一张张、一幅幅夜晚北京的图时,学生一声声地"哇!""哦!"地惊叹声着,五光十色的图片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 这时我适时点拨:"看到这么美的北京,你想说什么? 做什么? "一双双小手你争我抢地举起来了。有的说:"我也想去看看那美丽北京。 "有的说:"我去过北京,可没有发现北京的夜晚这么美。" 有的说:"我想再去一次北京。 "此时,美丽的夜晚的北京已经深深刻在学生脑海中了,文中的无声的语言已经转化成了学生心中向往的天地。
动画无疑是学生最喜欢的,我会经常在网上搜索适合学生的资源,可以播放一些生动有趣、促人思考的内容,让孩子看完后写写小诗。如《起舞的荧光虫》这个动画,是有关保护小动物的主题。学生看到后,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首感人的小诗。
5利用阅读,倾注活水。
为学生增加文化积淀, 打好人生底色, 教师应知道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语言, 努力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练笔, 或填补空白, 或续编故事, 或畅谈体会, 或模拟写话, 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有范式可仿, 在迁移性的练习中, 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 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现手法。
我校开展的"新语文主题阅读"活动,有两本与教材配套的《主题读写》、《经典诵读》,这两本书所选的文章经过主题阅读专家的精心挑选,篇篇精品,并能围绕人教版每个单元的主题。学生在阅读中,熟读成诵,学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从而积累写话材料,为写话提供了不少素材。这样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
总之, 在写话教学中, 教师要用心运用多种方法, 留心生活中的鲜活素材, 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培养写话兴趣,从而视写话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 满腔热情地轻松地步入写话乐园。
【参考文献】
[1]戴圣良.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