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课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9:4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面课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面对一棵树我会说对它两句话。
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因为有了你,人们在野外即使不带指南针,也不会迷路。现在的空气渐渐好了,是因为你吸收了二氧化碳,就可以制造氧气。因为有你,人类的衣食住行才变好了。因为有你,我们小学生才能无忧无虑的坐在教室里学习。你给了我们人类多大的帮助,可有些人去不知道知恩图报。
所以,我的第二句话是“对不起!”现在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乱砍滥伐树木,使许多原始森林变成荒山秃岭,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报道的题目是土地荒漠化。就是因为人类不珍惜树木,使土地退化,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人民币。也让你的兄弟姐妹渐渐减少了。我代替那些人,向你说声对不起,我知道不管我们人类说多少声对不起,都弥补不了对你的伤害。所以我在此向你敬个队礼,我要呼唤大家一起保护树木。请你相信我们人类一定能做到的。
希望你能听到今天我所说的。
篇2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就数我没有文化了;父母都是教授级别的医生,救死扶伤一辈子,在我们这方还都有点名气,至少民众是认可的;两个妹妹都是从高等学府走出来的,一个至今还在日本求学不肯回来;妻子也读了几年书,虽说是大专,但也是货真价实的;就说我那上初中的儿子,让我去看他的作业,也只能和看天书一样。说起来就是我可怜了,名曰上了高中,可那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中到底都学些什么,我反正是说不出来。
走上社会,我心里总是有这么一个结,当年当兵在北京,我的排长是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和他在一起交流,我就象是刚刚来到这世界,稚嫩的都有些好笑。不过算是同龄的排长人却挺好。他送我了不少文学名着,鼓励我要多读书。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读书,开初读的是小说散文,后来我发现自己的爱好在人文科学,所以就读起了哲学;现在想起来都有些面热。年少的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狗屁不懂竟也敢抱上一本黑格尔的《小逻辑》去读;当然了,自然是什么也读不懂。不过人就这样,当初是怎样的心理,现在也都没有办法讲明白。可是人有时候也奇怪,开始真有些装模做样,但时间久了,却也读出了些味道。
知道了黑格尔,知道了费尔巴哈,也知道了海德格尔,尼采是何许人也。慢慢地竟也有一点自己混账的思想;觉得这世界上伟大的人太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不会有什么终极,更不会有被供起来的神。遨游哲学海洋时间久了,到是觉得一切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平淡;不过这自然,这平淡,却在我的心里不知不觉上升成人世间的“一”字。一字最好写,却最难表述;这人世间的无数事情就是这样,难是易,易也是难,难和易全在一念之差间。
总游历在书本中,对学识的祟拜简直到了言以复加的程度;虽说这些年我也弄文玩墨,但看到那些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什么的,在社会中风风光光,心里就不免生出痛来。觉得自己一生真不应该留下这样的遗憾。
说来也是的,没有理由,也没有为什么,整整四年的光景,我被剥夺了给社会做事的权利;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好象天生就该遇上这一劫;但用哲学的眼光看这一切,也许这就是社会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四年按说不是太久的时间,但今日的社会日新月异,一夜过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四年时间我把自己藏在书屋,原指望从书本里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可谁想那众多的哲学家们,给我留下的就和他们不能善终的结果一样,让人不能再去思想。
重新上班,发现眼前的一切有了异样的变化;几年没见面的人突然变成了硕士研究生;来我们这可怜的小地方当官的人,看他们的简历,几乎都是研究生,还有一种让我怎么也看不明白的说法,叫什么在读研究生学历。原想自己四年苦读会有所收获,可看眼前,觉得自己是越来越没有档次了。难怪我那小儿偶发奇语:“爸爸,你怎么不弄个研究生什么的当当。”弄个研究生是什么意思?看着儿子稚嫩的脸,我是真的不明白,这一个“弄”字在儿子小小的心灵里是被怎样诠释的。
儿子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可不想让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沾污了儿子的小心境;但是眼前的一切也的确是太难为小儿子了,他毕竟才十六岁呀。看来马克思他老人家有一个观点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那就是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互为关联的。按说学历是学来的,怎么会是弄来的?
不久前一位朋友很是神秘地告诉我,他正在攻读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当时我很是羡慕,心也蠢蠢欲动。为此我拉着家乡产的苹果专程去拜会他;想从他那里得点信息什么的。见到他说明来意,没料他竟哈哈大笑,说我何必舍近求远,还要赔上苹果;他说他们这个班光我们那地方的人就有好几十名,随便问谁都行。他让我看他们的同学录,朋友没有骗我,句句都是实话,因为大多数的人我都认识;看来今日的社会不能再用传统的哲学观点去评述了。
也赶得真巧,朋友正在答期末的考试卷子;我怀着对硕士研究生的敬意,讨过卷子一看,顿生后悔之意。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唯物辨证法?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我不愿再看下去了,看着朋友案上堆满的书,我一时不知再说什么好。
“就这些?”
“怎么,这还少呀!”看朋友的神情,我仿佛成了个陌生的怪物:“当今这时代,能把这此东西弄懂就不错了,这次的考题还是难的呢,现在有好几个人还要我答的卷子哩。”
我无言以对了;面对朋友,面对再过一年就能拿上硕士研究生文凭的学子们,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这个连高中学历也是混来的人怎么再在这社会中去思考。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不知想给社会留下什么?到底能留下什么?为什么明明白白的世理却能生出个神秘和虚无主义哲学来。
苏格拉底在学生们的关照下,喝着毒药平平静静地走了;亚里士多德为了活命逃离了自己的祖国,留下了一句我不是怕死,是不想让那些无知的人们犯一个屠杀哲学家的错误的话,而求得心灵上的平衡;马克思搅动了他那个时代甚或沿续到今天人们的思想和理念,可他却是凭别人的接济才得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尼采,用自己的思想桎梏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
篇3
今天,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永生难忘。
“叮铃铃……”上课了,我就像抱了只兔子,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没过一会儿,教室里就挤个水泄不通,一看这阵势,我想今天这堂课可来头不小。“第一环节是几道加分题,一组人回答,对了加十分。”宋老师面带微笑,清脆而响亮地公布了规则。可我呢?尽管端端正正的坐着,可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怎么办?怎么办?我小声地嘀咕着。一会儿就轮到我们了,茫茫然中,我也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念起了古诗。第一关过后,接下来的挑战居然是轮背古诗!轮背!这个词对于我说实在是太恐怖了!“第五组!”一个声音刚出,我的心立马提了起来。开始背了!我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可似乎没什么用。只见坐在我身边的人流利地背了起来,幸好,这首诗下一句我背的滚瓜烂熟,但又生怕忘记,我赶紧站了起来,说:“润物细无声!”话音刚落,心里就像摆脱了什么似的,一下子轻松很多,眉愁一下子舒展开来了。我开心极了,当别的组背不出来时,我沾沾自喜。
几关过后,我们披荆斩棘,途中也算是有惊无险,尽管最后我们没夺冠军,但还是收获很多。240分,这个分数不算糟糕,但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却使我终生受益!
六年级:杨婷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针对此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确是当前语文教研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提问重精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教师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教师B: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C: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也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篇5
1、温的食物会使周围的气温升高,冰箱就得大功率运作。而且会产生水气,凝固在冷板上容易结冰,食品在冷缩时还会吸进冰箱里的异味。
2、温的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里面的温度变化小,会滋生有害物质。
3、温的东西放进冰箱里时,同时也将热量带进里冰箱,冰箱需要“工作”来把温度降下来,这需要耗电,也增加了冰箱的负担。
篇6
浙江省三门县外国语小学五(4)班 叶一帆
今天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课——“走台秀”。
这个活动方法是,从自己有座位开始了,杨老师先走,你看!杨老师手背着背大摇大摆地走过讲台,同学们偷偷地笑了,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去,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我紧张极了,生怕做错了动作,弄出来了大笑话,我的同桌林娇娇开始演了,她演地是“疯子”,她走上台,学着螃蟹地样子,一边横着走,一起还使劲点头,摇头,还不时地滚动着眼睛,天崩地裂般的笑声传遍了教室……
轮到我了,我是是扮演“西部牛仔”我一边鼓励自己要有信心,一边学着西部牛仔装子弹,打敌人,装做打胜利后,回到座位,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跳简直是每秒10次啊!我强忍着自己不自然的表情,边走边做西部牛仔的动作,“哗哗哗……”我做的动作成功了……
“叮咚,叮咚……”下课了,游戏结束了,但大家仍沉浸在刚才快乐的游戏当中!
篇7
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或许你有焦虑有恐惧,也有激动,但我想说,请不要忘记身边所有关爱着你的人,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
2017年四川绵阳中考语文考试结束,今年的中考语文作文题随之出炉,题目为《一颗小树》
2017年四川绵阳中考作文题目:一颗小树
篇8
(一)教学定位模糊。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对口生的基础课程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课程开设的学期、理论课课时数、实验课课时数等基本相同,没有专门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对口生医学基础课量身定制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课的基础性、服务性、应用性体现不充分,造成教学整体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低。因此,在基础医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定位,即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熟练的护理技能、良好的沟通水平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二)教学方法不当。“病原生物与免疫”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学生会觉得枯燥,不想学,由此导致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教,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学到的越少;如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重点未突出,难点未讲透,学生就会感觉模糊不清,并且容易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因此,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脱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应该是统一的、互相依托和互相促进的,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二者往往是脱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先讲述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项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理论课时数多,实验课时数偏少,导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衔接不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方式单一。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依旧采用试卷形式,且考试一般在学期末举行,学生考试的结束也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结束,对于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交流,教师从学生那里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质的飞跃,因此,要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日常教学,考核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并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章节课时分配的改革。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在疾病防治诊断中的应用的一门科学。它对疾病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免疫学能够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应该增加免疫学的课时数。80%的临床疾病都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病原生物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了解病原生物引起疾病的原因、机理机制、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再结合临床实际及护理专业特点,强化护理学生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增加了微生物的课时数。
(二)理论课结构比例的改革。
1.删除临床已经不用的内容。例如:“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材中依旧有检测临床疾病的旧方法,对这部分内容可予以删减。
2.减少临床上比较少用或者未涉及的知识点。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细胞因子这部分不需要讲得面面俱到,只需要讲授细胞因子的基本作用即可。
3.重组各章节内容。免疫学是非常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对细菌、病毒、寄生虫没有一个基本概念上的认识,多数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我们将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细菌总论、病毒总论、寄生虫总论,在学生对抗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再讲免疫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抗体、补体等抽象的知识点。
(三)实验课结构比例的改革。“病原生物与免疫”这门实验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和无菌操作技术。实验课课时少,不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强化和无菌操作习惯的养成,因此,应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我们将微生物学的实验由两个学时增加到六个学时,让学生观察房间角落、自己手上的细菌等,使学生认识到细菌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必要,对于不同的教学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能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如病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或基础知识技能竞赛等,提高护理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即卷面成绩60%+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20%+实验考勤和实验报告20%=100%,其中,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实验技术的重要手段,这种考核手段更能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也改变了一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附属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篇9
摘要:英语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全球通用语言,每年最出科研成果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他们的母语就是英语,他们的科研人员可以方便直接的阅读全球最新的科技论文,直接从中受益。所以我国的学生学好英语势在必然,这也是大学开设英语课的缘由。但其中也有一些问题不可忽视。就此展开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 英语考试; 辅导机构; 应对措施
序论:许多中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从心理上会大致会分为两类,一类的想法是:新的生活,新的梦想,好好学习,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另一类则是: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刚度过艰难忙碌的高三,是时候歇歇了。加上对大学生活的臆想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于是就有了荒废学业的开始。逃公共基础课成为荒废之路中首当其冲的一站。而作为公共课中非常重要的英语一科在面对第二类学生的心理时,该怎样应对呢?这是学校教务管理层该思考的,也是英语任课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英语课怎样才能不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来上课?怎样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期末英语考试或学位英语考试时如何测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如何使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利用好教材并在国家CET英语水平测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怎样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课下又去校外的辅导机构报班培训的现象?诸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思考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本论:针对以上问题,我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英语课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负担,这和高考的应试性质不无关系,许多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可能在中学时就已经由于各种原因被磨灭了,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责任就是使他们从应试的心理中走出来,从对英语负担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不是任其发展。否则,大学就失去了大学应有的功能和教育开始的初衷。所以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应该能承启高中所学的,使学生首先建立信心,然后树立目标,不仅仅只是为了应试,而是真要学好英语,重新开始,一起来攻克英语。英语教师的引导鼓励在开始时的作用会显得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学生从此对待英语的态度和信心。
然后才是如何吸引学生来上课的问题。这需要英语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而不仅仅是靠点名来使学生“被吸引”,这需要任课教师做足课下功夫。并在授课过程中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幽默的“抖包袱”环节。由此引导学生,逐渐使他们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这样,一门学生在没上之前想像中枯燥负担的课程就成为了一门生动快乐的课程。
中国学生中的许多学生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养成了不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或是因为自卑心理,或是怕“出风头”,或是出于其它各种原因。然而作为大学生,日后要做为国家的栋梁和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过于羞涩或者说过于被动,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当然这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和大学生,这种局面应该作出改变了。其实许多学生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怕表达想法,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怕回答问题。这一定会影响课程的顺利进行和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学英语是为了跟外国人交流,外国人大多是非常开朗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所以中国的大学生们决不能在外国人面前扭扭捏捏羞羞涩涩,这样实在和中国大国崛起的样子不相称。作为英语课的教师,应该跟学生说明这一现象的大概成因和就此下去的后果,然后邀请学生来一起做出改变,从主动回答问题开始改变。我相信,这样讲明后,一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一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就是期末考试和学位考试的如何设置的问题。怎样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这需要命题组的整体统筹并进行高水平的命题操作以避免出现考出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却没考出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状况。这需要在命题的设置上进行有效地筛选,有针对性的设置。首先命题组根据教材出题,可以在题目的整体设计上以基础考点为主,使试卷上出现的80%的单词囊括在CET大纲中,在此基础上设置超纲词和技巧题,还有较难的选拔性的试题。由此来拉开成绩的差距,达到奖励优秀学生的目的。如此,会使学生中的七成具备合格的成绩,两成以上属于优秀,少数非常优秀。这也是大学的教育目标和职责。保证了学生到社会上时的英语方面的综合能力,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才算是真正有成效。
还有一个现象,也许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也有很多学生正在经历,那就是在准备考CET的同学中,有很多同学在大学课堂不学习,却利用休息时间在课外报培训班补习,这难道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吗?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委会在教材的编写上一定是考虑了CET的测试难度的,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会基于同样的考虑。如果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熟悉掌握了教材中涉及的词汇知识、语法现象、并做了足够的作文训练以及听力练习,然后只稍微做一些课外阅读的扩充,那么一定能在CET英语水评测试中取得较好甚至优异的成绩。但实际现象却是,大多学生在大学基础课程中没利用好教材和大学英语课堂,只好去找辅导班,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甚至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考了几次CET,报了几次辅导班。这个现象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作出应对措施来避免这种普遍的资源浪费。
篇10
就在今天第三节课,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操场集好了合,体育老师王老师看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便说:“本想让你们去山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的,可你们这个样子,就…”。“真的吗?王老师,你可别骗我们哟!”同学们高兴地打断了王老师的话,期待着满意的回答。
这时,王老师说话了:“由于今天天气这么好,我觉得应该让你们到野外轻松一下,不过有些条件:一、只能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二、听到老师的哨声要立即集合。三、…。”“唉呀,我们知道了,老师,快出发吧!”耐不住性子的曾锐叫起来了。“好,出发!”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手舞足道地上了山。
来到了山上,我惊住了!啊!好美的山、天、花朵、!阳光!同学们发疯似地奔跑,好像一释放了的小鸟,是啊!平时哪有机会到野外玩呀。
老师,对了,是老师,她也加入到同学们当中去了。游戏、奔跑。好像是一个大孩子。我呢?正在尽情地欣赏山上的美景,一片片的花草遍布在山上,碧绿的树苗威武地站在山顶,远处,有一位农民,手拿一把锄头,是在掘土?还是在开荒?不!他正在用他的画笔画出一片菜地,看、远处的胡豆苗、油菜地,不都是他的妙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