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哪儿范文
时间:2023-03-26 21:0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爸爸在哪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女孩6岁的生日时,爸爸送给女孩一只很大的小熊,女孩很高兴。女孩抱着小熊,跑到妈妈那儿,告诉妈妈,爸爸送给她了一个小熊。女孩抱着小熊,跑到朋友那儿,告诉朋友,爸爸送给她一个小熊……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渐渐长大了,爸爸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家里也越来越富裕。可家里的温馨快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冷静寂寞。女孩常常看见妈妈在角落偷偷地流泪,女孩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哭。在女孩过7岁生日时,爸爸的朋友送给女孩很多很好的礼物。可女孩不想要,她最喜欢的依然是那只打满补丁的小熊。
“嘶”的一声,把这个宁静的早晨给打破了,女孩的爸爸永远闭上了双眼。女孩的妈妈看到被遮着白布的爸爸,泪水夺眶而出,发疯般的摇着爸爸的尸体。女孩拉着妈妈的衣服,不解的看着妈妈的举动。她不知道,不知道她最爱爸爸永远的离开她了……
篇2
关键词:真人秀;明星效应;转型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
自从《老大哥》在荷兰产生后,真人秀开始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以一种独立的节目类型的姿态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电视栏目创作者加入其中。真人秀被称为“RealityTV”,但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真人秀节目的真实可感性是其最主要的节目看点。统观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相对处于一个盲目跟风、复制、模仿的阶段,往往一档高收视率的栏目就能引领整个电视荧屏的栏目走向。大批量的同类型栏目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却也显示出中国的真人秀节目缺乏创新、盲目跟风的弊端。
2013年10月11日晚10:00,湖南卫视播出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第一集,此节目首播时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被誉为湖南卫视首档“零差评”栏目。《爸爸去哪儿》原版权来自韩国,节目创意和节目架构基本上沿袭了韩国电视创作者的思路,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中参与者中的明星子女的年龄普遍低于韩国原版栏目中的孩子们的年龄,而这一点恰恰更好地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为节目平添许多趣味性。《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真人秀的转型作出了良好示范,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星效应”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创新运用
“明星效应”在电视综艺娱乐栏目中的运用屡试不爽,湖南电视台的《我是歌手》以及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都很巧妙地运用了明星的名人效应,把真人秀节目中的参与者变成了具有良好感召力的明星群体,让明星们以参赛者的身份来角逐来竞争,这就很好地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心理。
《爸爸去哪儿》也沿袭了这一点,当中的参与者无一例外的都是名人明星,无论是演员郭涛、导演王岳伦、模特张亮、跳水王子田亮,还是台湾歌手林志颖,他们都是被观众所熟识所关注的名人,观众对其私生活的关注程度就是节目本身的一大看点,在节目当中,这五位名人爸爸要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体验生活,体验与其生活方式完全迥异的生活,这不仅仅对参与者是一个挑战,对节目创作者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正是这种反差和迥异能彻底地征服那些富有好奇心的观众。不是一味地迎合嘉宾,也不是一味地追捧明星,这是《爸爸去哪儿》栏目对于“明星效应”的一大创新:把明星参与者当作实实在在的道具,为其安排引人入胜的节目环节,为其完成任务设置重重阻碍,这成了此档栏目的一个卖点。
二、关注“社会热点”为真人秀节目赢得更广泛的收视群体
《爸爸去哪儿》这档栏目之所以成功,在于其在原版的基础上适时改变了儿童参与群体的年龄界限,原版中的儿童参与者年龄普遍偏大,对于事情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成熟。中国版《爸爸去哪儿》中尽管有许多儿童不合作甚至哭闹不止的镜头,但是这一点反而吸引了电视机前为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观众群体,因为这一点恰恰符合了真人秀节目中“真实”这一要素,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明星爸爸和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孩子的不配合还是明星爸爸们的束手无策都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在实际育儿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真实问题,观众仿佛通过这档栏目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共鸣感便油然而生了。
当今的中国社会,婚恋话题和育儿话题已经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单从活跃荧屏的形式各异的相亲节目婚恋节目就能看出这一点。《爸爸去哪儿》选择在这个时候播出,很好地迎合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热点,把年轻父母的育儿问题真实再现电视荧屏,这也就为栏目扩大收视群体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行“栏目品牌战略”为真人秀节目的生存提供更多空间
《爸爸去哪儿》分季分集播出的栏目形式并无新奇,但是湖南卫视对此档栏目的“品牌”打造却是当下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无论是从网络媒体的实时更新宣传,还是开放观众参与话题讨论版块,又或者是第二季参与人选投票都是对栏目品牌效应的一种巩固的手段。对于一档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而言,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一直都是令众多电视栏目创作者较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能把一档真人秀节目做的长久,实行品牌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真人秀栏目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电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进步,而如何能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网络媒体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长足发展,转型和创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如何能够在盲目跟风、不断复制和模仿的时代做出具有栏目特色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就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参考文献】
篇3
我到卡尔加里的时候,那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从我租住的公寓往外看,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阿雅开着车从卡城的最南边过来看我,带着我和女儿去逛街看电影,介绍哪家超市买菜最便宜合算,我才对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了点最基本的认识。
那个时候阿雅三十出头,有一份自食其力的电脑软件方面的专业工作,自己买房买车,英语流利,几乎不带口音。她不施脂粉,素面朝天,也有些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意思。阿雅从申请出国到读书毕业工作拿到公民,一切的一切全是靠自己的力量。不仅仅如此,在她的帮助下,她妹妹一家也都申请出来,她当时正在办父母的移民手续,以等批下来,她们全家便算连根拔起,在加拿大团聚了。
就是这么一位要相貌有相貌,要身材有身材,经济独立的自强自立新女性,到三十多还一直单着,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一定是她自己要求太高,或者有些什么问题。”一般的人估计脑海里会冒出这样的想法。
我一开始也不能免俗。可是随着几年下来,我冷眼旁观之后她在感情路上磕磕绊绊,便了原来的判断,得出了新的结论一一技术移民圈中的理工男生简直是怪圈,现实而又纠结,并且要在现实与纠结中了其一生。
阿雅也是理工生。可她不是一般的理工生。她还是个女文青。带点人文情怀的理工女生,不可否认有点挑剔。在刚见面的时候我就直截了当地跟她说,你还是别在中国男人圈里转了,直接奔老外吧。理由有三,第一,国人圈太窄,到三十还没结婚的更少。本地人不像中国人有那么大的结婚压力,三十岁左右的单身比比皆是,选择面宽一些:第二,技术移民圈大多数是理工生,比较刻板单调,没有想象力,你不大会喜欢;第三,国男对女人诸多挑剔,又要你赚钱养家,又要你做贤妻良母,整个就是一个自带饭票的保姆,你又做不到!
可是阿雅受党教育很多年,有着根深蒂固的国男情结。她固执地在国人圈中寻找。她的美丽又让她不论出现在哪个圈子里都能一下子引人注目,她总是能吸引到一些单身男士跟她交往,但是交往到最后,考虑到各种综合因素,总是不了了之。弹指芳华,直到我离开卡尔加里,她还是单身一枚,按照国内的标准,恐怕已经进入“齐天大圣”的行列。
男一号我们称做A0巴。A跟阿雅算是同行,也是搞IT的,是个北方男。我第一次见到他,恍然看到一个韩国人。据阿雅讲,A比她小一岁,是个典型的宅男,会做饭并且做得还不错。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宅在家里上上网,也曾做饭给阿雅吃。A男对阿雅最大的心结就是阿雅比他大――大一岁也算大(蜜瓜画外音)?!阿雅不仅仅比他大一岁,身材还偏瘦,他是独子,怕阿雅不能生孩子!
就这样,A男一边跟阿雅交往着,一边通过电脑网络跟国内不知道怎么认识的女孩子神聊着,这样一耗就是一两年,终于有一天A男借着探亲的机会迅速跟家里介绍的一个女孩相亲并结婚。在阿雅的逼问下,他这样说:“我从来没有跟你结婚的冲动。”
家里介绍的女孩没有生育的担忧,因为女孩子长得玉润珠圆,宜生之相,过来没多久就怀孕生子,使得A男求仁得仁。
因为阿雅一直以来都很控制自己的感情投入,所以虽然有些受伤,但也受伤不深。不久她积极参加国人圈里举办的各种活动,爬山吃饭,又认识不少单身的朋友,很快有男二号闪亮登场。
男二号是江南小生,八零后,比阿雅足足小8岁。我姑且称他为B男。B男本科学工程,硕士读管理,本质上还是理工生。那一段时间,我对阿雅的主要功能陪她参加各种单身活动,充当一只高质量的电灯泡。我目睹了她跟B男的整个交往过程,一开始就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我对她说:“如果这个男孩是个老外,我不会说任何话,因为老外的婚姻自己做主,受父母的干扰很少。而且老外一旦爱上了,很多其他的感情之外的东西考虑得比较少,比如对方是不是结过婚,是不是比自己年纪大,是不是有孩子。男女都一样。我们中国人不一样。我们会把感情和一些现实的利益放在天平上秤,秤来秤去,最后被放弃的往往是感情。你跟他交往,就算是最后他爱上你,也迈不过他父母的那一坎,在父母和你之间,最后被放弃的肯定是你。”
我甚至不知道阿雅对我的话是否将信将疑。我不知道她总是高估爱情的力量还是心存侥幸。而我,我甚至怀疑国人是缺乏爱的能力的,尤其在第一代移民在海外艰苦拼搏的时候,往往现实得令人不可置信。总之阿雅继续交往着,跟B男的交往过程苦恼大于甜蜜。我觉得,即使不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往,双方最低限度能做到的是尽量使对方感到快乐,而不是相反。男人至少要尊重自己与之交往的女性。
很多很多国男恰恰缺乏这一课,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母亲没有教他们这一课。B男嘴贱,往往说一些很令阿雅气结的话,比如“我感觉你越来越认真了”,“不管将来结果如何,你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我家也脏了,你也帮我打扫打扫嘛”等等等等。
更为奇葩的是,他一边跟阿雅交往着,一边在当地华人都去的网站上征友。阿雅发现后终于受不了了,提出分手。而他郑重其事地约阿雅到他家吃饭,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两个人正式建立男女朋友关系一年,双方不再另外交友,也即西方人所说的Exclusive。阿雅问:“那么一年以后呢?”B男答:“一年以后再说。”
阿雅把这段对话告诉我的时候,我半天没憋过气来,立刻问:“他的脑袋被驴踢了吧?凭什么?”以我在西方多年的生活经验,任何一个西方男人都不敢明目张胆地要求这么一个不平等条约,这种号称是阳光青年的八零后中国男孩是被怎样教育长大的才会提这样的要求?!
阿雅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当时正在被同公司的一个高大帅气的西方男孩追求,徘徊在两者之间。在跟B男摊牌之前,她以为B男能不顾一切世俗的眼光跟她在一起,所以对我说:“如果B愿意,我宁可选择他,毕竟同根同种,互相理解,没有文化障碍。”
至此阿雅嫁给中国男人的梦想彻底破裂,她别无选择地奔向了一直对她示好的男三号,C男。
当然C男是个百分百的西方男人,与B男一样比阿雅小8岁。阿雅看起来相当年轻,C男一开始不知道,
知道了以后有些意外,然后坦然接受,从此再也没提过这件事,仿佛这根本就不是一件事。
A男只比阿雅小一岁,还整天念念叨叨地说:“你要是不比我大多好!”
B男根本就没想过能跟阿雅修成正果,双方的关系在共同的朋友圈里是保密的。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就对我说:“不要找艺术圈的男人,艺术圈的男人不可靠。”他认为理工生比文艺生可靠得多。于是我嫁了个理工生。跟着这个理工生接触了许许多多的理工生,才发现父亲当年的结论简直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工生的“可靠”,是环境造就的。他们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男生多女生少机会少。他们的性格内向而没有想象力,等人到中年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之后,身边有了背景不好的年轻女孩之后,他们变起来不比文艺生更少,甚至更狠琐。他们比文科生更缺乏点人文情怀,现实得如同计算机般的精确,可以把人的情感制定成计算软件进行精确计算。
目前,阿雅跟C男已经过了见伯母的阶段,感情非常好。C男是百分百的德裔,在内陆省份的乡下长大。在交往之初,阿雅就把自己在中国男人面前担心的问题都问过他。
“你一定要孩子吗?我生不出来怎么办?”
C男回答:“孩子一定要养。我们这么辛苦地工作,赚了钱总要留给什么人。但是孩子不一定要自己生,领养也可以。”
“你妈妈如果不喜欢我怎么办?”这是阿雅最担心的问题。很多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父母制造”。
C男回答:“我不认为她有什么选择。”意思是说,我的婚姻我做主,她的话不算数。
阿雅一颗大石头落地,彻底放松。
阿雅跟B男交往的时候,我对她这么说过:“其实这种姐弟恋或者什么什么父母反对的恋情很好办的――那就是先斩后奏。国内的男女如果说要父母的资助买房子有什么压力,那么这边全靠自己根本不是问题。两口子在这边登记结婚,即使是父母不接受,过几年抱着孩子回家,难道做爷爷奶奶的能把亲孙子拒之门外?接受孙子就得接受孙子妈!哪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
可惜我睁着眼睛看了这么多年,就是有这么点小智慧小勇气的男人都没看到,看到的都是MOM’SBOY(妈妈的男孩)
那么,克服了这些主要问题,是不是西方男人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呢?当然有!阿雅和C男交往之初,也是磕磕绊绊。我说过,她是个百分百中国制造,思维相当中国式。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找一个好男人把他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跟C男开始的时候,我一再警告她,你不可以带着这种心态跟他在一起,会有麻烦的。与我劝阻她跟小8岁的B男交往一样,她自然没听我的话,于是跟C男吵了几次架,严重的时候两度到分手的边缘。C男一开始也确实比较孩子气,在我看来就像是个恶劣的孩子,早该分手。
要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不得不拿B男和C男做一下对比。C男在跟阿雅争吵之后分手,带着父母去了古巴,回来要求跟阿雅见面,送她礼物,要求和好。而和好之后像变了一个人,吃饭抢着付账,给阿雅买这个买那个,为她做饭,把阿雅惊得目瞪口呆。我的判断是一一他一定把跟阿雅交往的过程跟父母说了,并被父母教导怎样做一个男人。B男呢?他的父亲教导他,男人要先成家立业,结婚以后照样可以出去”玩”。
篇4
2、所以,可以在手机上疯狂地玩爸爸去哪儿了。并且控制他们的活动哦。
3、打开搜索引擎,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栏里输入爸爸去哪儿APP。然后在搜索的结果里,就可以找到爸爸去哪儿的游戏软件了。
4、记得,这个下载的通道得由你自己去寻找了,找一个适合的下载的地址进入。记得,因为不同的搜索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在这里不推荐你去哪里下载。你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网进行下载吧。
5、当然,你也可以在搜索引擎点击更多,然后找搜索引擎APP,然后在APP里搜索爸爸去哪儿,这个,也能搜索出来,这个在里面进入后,就能找到这个软件,并且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
篇5
鸿雁外语六年级 康鑫
童年是什么?我问岁月。岁月说,童年是你在生活中留下的快乐的小水珠。
是你在一颗颗的葡萄粒中数出的甜甜美美。
是你在一株株柿子秧边蹭下的一件件迷彩衣裳。
是你在妈妈的怀抱里,倾听着一首首软软的歌谣,将要沉沉入睡的乖模样。
是你在刚刚学会走路时带给家人的惊喜一串串。
是你在院子里和泥巴和出的那个泥水满身的傻小子。
是你骑在爸爸的背上,赶着马儿撒欢的父子情深图。
是你在八月的蓝天与白云下,感受秋日气息浓浓顷刻间的目瞪口呆。
童年在哪儿?我问岁月。
妈妈说,她的影子在哪儿它在哪儿,童年很喜欢捉迷藏。
爸爸说,他追到哪儿童年就在哪儿,童年害怕他的胡茬子。
知了说,它的歌声在哪儿它在哪儿,童年随着它的歌声飞。
甲虫说,它的翅膀在哪儿它在哪儿,童年正在它的翅膀下呼呼大睡呢。
篇6
星期三
晴
我上光荣榜了
甘肃省靖煤公司二中小学部一(3)班 杨淇
“爸爸,我上光荣榜了。”
“什么?真的吗?”话刚一说完,爸爸就像闪电一样冲向了校园的光荣榜。
“在哪儿?在哪儿?”
“一年级的第一个。”
“好,真有耶。”爸爸兴奋地说,“淇淇,你看照片旁边还有什么?”
“有一些字,是老师写的话,说‘杨淇是班上的领头雁……’”
篇7
今天,放学后,爸爸来接我了,他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灰色围巾,手推一辆崭新的白色小自行车,我走近一看,哇!好漂亮,它浑身雪白,
它的轮子就像12寸的小蛋糕一样可爱,它又像是一只美丽而轻盈的小鹿。可是,我还不会骑这漂亮的自行车,爸爸把自行车推到我们小区让我练习了几次,
我想,如果我把自行车学会的话,过不了几天我就可以骑着它到森林公园去玩,让我的朋友开开眼界,知道我的真正本领!
篇8
我觉得我的身体越来越轻。咦,我的腿呢?我摸了一下我的腿,怎么外面溜滑滑的,还一片一片的,这不是鱼鳞吗。哎呀,我变成了一条小鲳鱼了,正在海水里游着呢!可我这是在哪儿呢?正在纳闷,我看见了前面有一条和我差不多大的鱼儿。我一摇尾巴,哇,就轻松地游了过去。看来做一条鱼的感觉真好,在水里多么自由。
“嗨,你好,你知道这是在哪儿吗?”我向她打了个招呼。
“你好,看来你是新来的吧。这里是上海海洋水族馆。”她高兴地说。
我这才注意到,在我前面不远处是很厚的玻璃层。白天小朋友们就在玻璃外面看我们表演。
“你叫什么名字,来这里多久了?”我问道。
“我叫莎莎,我到这里快两个月了。我们家族喜欢跳舞,人类叫我们跳舞鱼。”
莎莎长得很漂亮,就象《海底总动员》里的尼莫。她的尾巴由各种彩色组成。游起来就象一个舞蹈家在舞动漂亮的长裙。
“莎莎,你带我去转转好吗?”我说。
“好啊。”莎莎说。
我们游到一群鱼的旁边,那些鱼大约有1米来长。我问莎莎:“这是什么鱼呢?我从来没有见过啊。”
"你最好离他们远点。那是电鳗。它们的身体会发电。”
“会发电?”我觉得不可思议。
“是的,他们放出的电威力巨大。他们在遇见敌人时就放电麻对手,听说它们可以电死海马呢。”
“哦。”我倒吸了口气。“那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吧!”
我们游到一个浅水地带,前面是一群群发光的鱼。跳动的光照得我睁不开眼睛。
“咦,这些鱼怎么会闪闪发光呢?这叫什么鱼啊?”我问莎莎。
“那叫斑马鱼,来自美国附近的大西洋水域,它们的身上有特殊的荧光材料,所以会发光呢!”莎莎滔滔不绝地说。
“你知道得真多!”我羡慕地对莎莎说。
“那没什么,我天天听解说员在对小朋友讲解呢,用不了多久,你也会知道的。”莎莎说。
接着,我们又去拜访了海马。想不到小海马竟然不是海马妈妈生的,海马爸爸有个育儿袋,小海马是从爸爸的育儿袋里生出来的,真是奇怪!我们还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珊瑚礁,以及热情温柔的绅士——企鹅。
“你怎么不往前游了?”我说。
“前面是鲨鱼区域,被它发现就没命了。”莎莎有点害怕。
“那我们回去吧。哦,对了,我忘了问你,你的老家在哪里?”我说。
莎莎的脸显得有些忧伤,她轻声地说:“我的家在中国的东海,我的爸爸妈妈都在那儿,那天我在玩的时候不小心钻入了一个大网,然后就被送到了这里。我真想他们,呜呜……呜……”莎莎哭了。
“别急,我会帮你想办法,找到你的爸爸妈妈。”我安慰她。
“你?”莎莎抬起头,问我:“你和我一起逃?那你的老家在哪里呢?”
“我的老家,我的老家在……”哎呀,我怎么一下子不记得我的家在哪儿了,我急得满头大汗。
篇9
你们好吗?
今天,突然很想你们,于是便赶紧拿起笔来写下此信。
鉴于这是家信,所以我就不打草稿了,任思绪流淌,如有语句不通之处,请见谅。
学校的生活是单调的,课程安排很紧凑,虽也充满着变化,但终究不如家里温暖。在家里,我能觉得很踏实,在这里似乎不能,这里的人太重视学习成绩了,成绩成了唯一的选择,以至于竟让我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他(她)们都成了机器人了,机器学习人,在此我没有丝毫轻视同学们的意思,也不是说我自己不用功学习,毕竟学生的主业应该是学习,但学习成绩成为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成为学生们至高无尚的追求,学习就太可怕了,我感到这就有点不必要。不过,放心吧!父母,我会在抓紧学业的同时,又会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快乐学习的追随者。我的钢琴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大有进步。总之,我明白你们的良苦用心,也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希望,为着远大的目标而读好书。
算了,先抛下这些吧!咱们谈些自己的。现在,我最挂心的已经不再是成绩了,反而,倒挺想湖南,挺想浙江,挺想家乡。我常问自己:为何我生在哪儿,却不能生活在哪儿,成长在哪儿,我的根毕竟在哪儿啊!“身在异乡为他客”,用“异乡人”三个字形容似乎又太刺眼了点,可我不得不承认,好想老家,好想美丽的洞庭湖畔!之所以对故乡的情感久久挥之不去,乃至感伤得流泪,或许是最近多看了几篇有关家乡的文章,也许是受“於斯为盛,惟楚有材”的左右。虽说现在是在上课,但我已经潸然泪下了,我不知道文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对心灵的穿透力有多强,以至于只剩下一个念头,请让我生活在湖南吧!
不能最往下想了,再想这些事,恐怕要哭出声来,既然我们都是尘世中的芸芸众生,哪能不为名利所动。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要出人头地,就只有下功夫苦读了。学习的压力是大的,我已经很用功,还好,这边的老师待我不错。唉!真的不要再写这些了,好吗!还是写一些快乐的吧!上次你们带我去部队游玩时,我看到了儿时家边上的那水塘,那路,那操场,那山,脑海中不禁忆起与小伙伴刘晓龙一起钓鱼摸虾玩耍的情景,那时候多快乐!我跟在他身后成天屁颠屁颠的,念着他教给我的一些顺口溜。故意往有水的地方把鞋子踩湿,往有泥巴的地方把衣服搞脏,外婆为了使我能干净点天天拿着小棍子赶我,却追不上我。甚至有时还恶作剧,弄得一些家长上门告状……。那日子真是快乐啊!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写出来心情好多了。写这信也请你们别想我太多,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是个感性的人,更多的话语还是等回家来口述吧。文中可能有些许错别字,不是我不愿将它挑出,只是我不忍心再看一遍。
心太痛了,又太快乐了!
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
篇10
成长
——礼貌是金
一晃十二年过去,我已经是一名快要升初中的男孩。在十二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当我呱呱落地诞生之时,到现在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当我鹦鹉学舌,叫了第一声“爸爸妈妈”之时,到现在我能流利地朗读文章;当我蹒跚学步,艰难地迈出第一步之时,到现在可以在跑道上自由地奔跑……这段时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使我刻骨铭心。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一家人怀着满怀的好心情去杭州游玩。我们驾驶着汽车行在车辆来来往往的沪杭甬高速公路上。就在我们的肚子咕咕作响时,我们的汽车驶入了嘉兴服务区。到了那里,我们分头寻找超市,到超市先买些东西吃,再到杭州品尝美食。于是,我们找到了超市旧址,询问在那里的工作人员,问:“超市在哪儿?”那位工作人员并不理睬我,我没发觉我在哪个方面做得不对,便再问:“超市在哪儿?”那位工作人员心平气和地说:“你到底叫谁?”听了这句话之后,我改变了以往的态度,恭恭敬敬地问:“阿姨,超市在哪儿?”阿姨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超市在对面,我用手指指着的地方。做人要讲礼貌,讲文明,要是不讲礼貌,别人就会把你视为没有教养的孩子。”这句话让我垂下了头,十分羞愧,我便连忙说了一声:“谢谢!”再向超市奔去。
就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需要讲礼貌、讲文明,才能成为一个由公德心和社会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