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6 08: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做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做课件

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又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言是实学。”并特别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种教学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助于我们在电子课的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在“生活中”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范围小,不能“尽生活教育的能事”。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从生活中来教育,即整个的社会范围就是整个的教育范围,这样一来,教育的对象就变得丰富,教育的意义也就丰富起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大的方面看,“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站在一位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从小的方面来讲,社会即学校,在现有的学校,我们学生学的东西是屈指可数的,而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懂得文化知识,更要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在“做”中“教”

陶行知说:“‘教学做’可以是生活法,也可以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一面做,一面想,在做上相教相学,就能产生新的价值。

例如,《电子线路》、《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两门课程,其中《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虽然教学条件有限,但是,我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在讲到《液晶电视机高压板的原理与检修》这节内容的时候,我特地把家里的32寸TCL王牌液晶彩电搬到实验室,通过实物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形象直观,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尤其在讲解液晶电视机内部结构的时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自己动手拆装一遍,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做”中不仅仅是对液晶电视机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拆装和组装液晶电视机的经验,从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们善于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善于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客观世界,在实践中自我发展,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还体现在它的“平等性”,平等性体现在应该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人,也就是说对于师生而言,彼此是平等的,而不是谁主导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

《电子线路》、《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两门课程在知识点上是相辅相成,中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由于课程安排的问题,在学习《电视机整机原理》时,相关知识已经在《电子线路》课程中学习过。例如:彩电“行、场振荡电路”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就可以知道该电路是已学过的《电子线路》中“脉冲振荡电路”的变形。学习该章内容时,我尝试了另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备课,鼓励学生向老师大胆提问,有些同学甚至向我请教该如何备课才可以把知识点讲解得更加清楚;课上,学生们充分展现出了“小先生”的风采,还做到了“师生互动”、“演练结合”,板书也写得很工整,甚至还对板书进行了设计。为了能够把知识点阐述得更加透彻,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虽然,每个学生讲解结束后,我都会及时作充分的点评,但是课后依旧有很多的学生要求我多指出一些不足。在我看来,类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一般都上得比较成功,学生的“讲、练”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巩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 “做”中“学”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四、在“做”中“创造”

陶先生说“做是创造的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他要求:“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做得更好的道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做”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即“学以致用”。把课本上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融会于电子制作中,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发现新的问题,真正体现陶先生说的“发现比现在做得更好的道理”的思想,也正是我们今天说的“创新”。

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中推广“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毅.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篇2

[论文关键词]化工原理 “教学做”一体化 项目化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

“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规律,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优化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的化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主要支撑功能。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打破学科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把整个学习内容归纳分解为“流体输送系统的认识”“液体的压力测量”“管子的连接和阀门的安装及使用”“列管换热器的选型”等16个项目,科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工程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师到企业生产岗位调查,对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完成化工单元操作岗位核心能力工作分析表,然后在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针对工作分析表分解出任务表,确定化工单元操作的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主线,并据此设计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它是从生产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并且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模式,在理实一体多媒体教室,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分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设计、策划、完成、评价整个工作任务。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在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根据“行为导向”原则,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在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后,选用实际工程案例对其综合分析、解剖和总结,由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增强工程应用的意识。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程追踪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定期开展岗位工作调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努力追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技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二、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模式

本课程主要是将“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计算机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参观实习”“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先进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技术”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构建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技能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化工单元操作实验,探索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化工课程设计包括: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等。计算机化工仿真实训技术,开发了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受益面。 转贴于

1 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学院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拥有雷诺实验、柏努利实验、流体流动综合实训装置、阻力综合实训装置、离心泵性能综合实训装置、管路拆装实训装置、传热综合实训装置、过滤综合实训装置、精馏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吸收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流态化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气体膜分离综合实训装置、洞道干燥实验装置、板框过滤机及过滤实验装置、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箱式干燥器、水环式真空泵、结晶器、DCS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等实验实训装置一百多台套。经过多年的建设,综合实训室现具有符合要求的各种设备,功能齐全,实训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化工原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2 化工仿真实训室。学院建设了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及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配置了200台计算机和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化工仿真实训软件。通过形象、科学、简易、安全、经济、有效的化工仿真模拟技术,可进行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和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操作。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包括:离心泵、精馏塔、换热器、液位控制、吸收解吸、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压缩机等。化工生产仿真实训操作包括:乙烯、聚丙烯、乙醛氧化制醋酸、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装置,具有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现象的处理,再现真实生产过程的实施动态特性。达到了既能对生产实际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又能亲自动手进行反复操作,更全面、具体、安全和深入地了解不同的化工生产操作,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3 先进辅助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配套了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片以及教学模型等。围绕教学内容制作课程的ppt、Flash动画素材、CAI教学短片,以及网络教程和习题训练等,利用人机相交界面的多媒体效果,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提升了教学团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能力,显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施开展专业课教学的优势和成果。《化工原理》课程配套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习题、授课录像、实训指导书及参考文献目录等都已经在校园网上开放,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加强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是彰显高职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学院大力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并且根据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泸天化、四川天华等二十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建设适合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参观实习,师生共同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多元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和配置,充分考虑了专业教学对双师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建成有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专任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20位校外兼职老师,他们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的指导、课堂教学、项目开发等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3

一、分座位,分小组,分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特点、教学实际,分好座位;座位不必受班主任分的座位限制,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进行异质搭配,到你的课,就按着你分的座位坐好,同时分好小组,组内成员以好、中、差异质搭配,并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好任务。

二、根据课的内容,设计好教学过程,使之更利于合作

1.新授课

(1)教师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提出要求、学生自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提出要具体,最好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好层次。

(2)师检查自学情况,针对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或加以点拨或小组讨论,直到学生清楚明白为止。

(3)随堂练习、夯实基础。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小组长出题,组员答题,组长讲解,人人过关,这不仅帮助了差生,同时对组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提前预习并学会。学会才能出题,而这种学会不仅仅是教科书,他必须从课外书中吸取营养,充足电,才能够达到放电、发光、发热的功效,这无疑拓宽了尖子生的知识面,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4)知识总结:可由组员、组长进行小结,教师加以补充,对易混、易错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5)随堂测试,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教师有时间,可以面批,没有时间,师说答案,同桌互检。

2.习题课

习题课因其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小结、应用,合作学习在此操作性就更强了,你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在此介绍两种:

(1)擂台课

①课前准备:准备好习题,题型可采用判断、填空、选择、解答等,教师可先准备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习题,分好类,如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然后做好课件。

②基础题选出擂主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数量多、准确率高即胜出为擂主,然后教师注意讲解学生做错及没有做上的题目。

③攻擂开始:其他小组选题,擂主和其他小组解题,其他组先解完、解对,则胜出,否则守擂成功,胜出者讲解此题解答方法,听者有好的解法也可讲解交流。如此反复。

④最后看谁守擂时间长,最后胜出。教师可准备些小礼品,作为奖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而擂台课正是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竞争、成功、欣喜、遗憾等多种情感交织的体验,必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

(2)游戏课

在有些章节结束后,不妨设计一些游戏课,如小作品制作,手拉手的电路串联和并联,魔棒点灯等都为学生准备好了游戏素材,只要老师信任学生,肯放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便学生出现问题,我也觉得好,古语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问题是学生进步的源泉。笔者在学完“水的蒸发”时曾设计一节游戏课“让我们一起玩烧不坏的手帕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玩着不同的游戏,学生的精神很亢奋,玩得也很高兴,随之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有的小组手帕烧坏了,有的小组手帕点不燃,点燃手帕而没有烧坏的小组兴高采烈。问题产生了,孩子们就开始研究起来,最后他们讨论的结论:水和酒精的比例是使手帕燃烧而又不烧坏的关键。

同学们设计了下面一个表格,然后分别实验。

经过实验上的探究,最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水和酒精的比例为70%是使手帕燃烧而又不烧坏的最好浓度。

游戏为孩子安上了思维的翅膀,浓厚了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教者多设计一些便于合作的游戏课,何乐而不为呢?

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所以,教师如果能把握好教学素材、时机,实验课也不妨一试。

三、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合作学习是在小组或团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互帮与互助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再灵活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除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还应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要讲究评价艺术,教学结束后或考试结束后,教师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组长不仅要给予评价也要给予奖励,对转化了的学困生经常表扬,特别要把表扬信息传递给家长,对进步小的也要积极鼓励,给予肯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愉悦、满足、轻松和成功感,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如师生可共同评出“乐于助人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命题手”等。这样,对小组成员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四、合作学习的好处

1.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

2.合作学习拓宽了尖子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合作学习可以大面积转化学困生,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合作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5.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16)01-0110-03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国际上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复杂化的新形势;国内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将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回答。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研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工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1〕,积极发挥科研管理者的热情和智慧,充分体现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一)转换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科研管理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并以向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责。在服务和管理两者关系的认识上,重服务,轻管理〔2〕。孰知,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服务的质量。科研管理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应该跳出行政事务的狭隘范围,站在一个更高层面上,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从社会科学研究与本单位的发展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更多地探讨有益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科研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措施,要有利于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实现科研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效结合。

(二)拓宽视野,树立前瞻性的认识

作为科研管理者,首先,应该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科研管理工作所处的水平和阶段以及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这些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应该对本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利弊都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科研管理者,不仅应具有甘于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更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对科研管理工作前瞻性的认识。

二、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一)建立重大项目与学科建设的相互促进机制

重大项目是一个带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的很好的途径,在项目的制定和立项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促进老学科的发展、培育和创建新的学科。因此,一个重大项目的立项,往往是对一个老学科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可能培育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或是一个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同时,要优先解决学科建设中关键的或重大的学术理论问题、现实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持续性的重大项目研究支撑和推进学科建设,以形成学科建设与项目实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的机制。

(二)转变“重成果,轻转化”的传统思路,完善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机制

我们一方面强调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另一方面,成果的推陈出新也同样离不开宣传和推广〔4〕。由于对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缺乏认识,致使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存在简单片面化的认识。社会科学成果与科技成果相比,效益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由于其不像科技成果能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而往往是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多维因素来实现,因此应重视其转化的长期性和循序渐进性〔5〕。同时,重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在做精已有的成果、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成果宣传、转化渠道,还要进一步扩大学术论坛的影响力和提升内部专报(刊)的质量。科研管理部门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过程中,应发挥引导、协调、规范、服务等职能,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面向社会、推动科研生产力的发展。

(三)扭转“重立项,轻结项”的现象,加强课题督查力度

在一些高校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存在一定的“重立项,轻结项”现象。近年来,随着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增多,各级课题的立项数目不断增加,特别是院校一级的课题,为进一步培养科研后备力量,要鼓励年轻人踊跃申报。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部分科研人员由于缺乏经验,对研究进度、方法、经费的使用等把握得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对课题实施中的难度预期不够,资料掌握得不充分,导致课题不能如期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重视本单位课题立项数而忽视结项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课题的管理上,不仅要强调课题的立项率,而且更应重视课题的结项率。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应采取定期检查或抽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监督检查的力度,在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同时也应保证成果的时效性。

(四)进一步完善课题结项制度

目前课题结项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公开发表,另一种是通过专家鉴定。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一些新的结项考核办法,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对课题成果进行考核,鉴定成果等级,避免一种方法带来的片面性〔6〕。另外,目前课题结项追求目标和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管理。课题的中期检查意见应作为课题结项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课题的最终成果两个方面相结合,专家鉴定等级和成果发表等级相结合,以便对课题成果质量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在保证课题顺利完成和成果质量的同时,争取多出科研精品。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研管理人员,目前存在的现状主要是: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日常繁杂的管理工作,所以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可以利用的时间非常少,而业务学习对于整个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于科研管理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提供的业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从科研管理工作的长远角度来看,应该“以人为本”,把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重视起来。

(一)建立一支懂科研规律、擅长科研管理的高素质科研管理队伍,加强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的科研管理队伍,一部分是原来从事科研的人员,一部分是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新引进的人才,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基本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要想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加强业务熟练程度,就需要实现这几类人员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科研管理工作不同于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它需要管理者深入把握科研的内在规律,熟悉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具备管理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具有直接进入科研的能力,并且对科研有全方位的认识,以避免管理工作完全依靠行政指令而带来的僵化。同时应重视队伍中年轻人的力量和作用,虽然他们在业务熟练程度上比较欠缺,但是在理论及信息化方面比较占优势,对一些新的管理方法、新的技术手段能快速地掌握。因此,年轻人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是科研管理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所以,倡导科研管理队伍配置的多元化、合理化,是科研管理队伍尽快成熟化,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处理好人才的使用与培养的关系

科研管理人员的使用和能力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合理使用本身就是培养,通过各种途径系统地培养,又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只注意使用、不注意培养的做法是不符合人才使用原则和现代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的〔7〕。所以,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定期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了解社会科学前沿动态,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同时,尽可能与外界进行交流,开阔视野,开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完善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应专门设立优秀科研管理人员岗位奖,奖励那些在科研管理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管理工作。因此,完善的激励制度,也是促进合理使用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促进科研工作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信息在科研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日益渗透,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因此,管理信息化始终是科研管理工作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直接进行项目申报、结项、查询,科研部门进行科研信息,提供科研成果下载等功能,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不仅简化了工作程序,而且保证了数据填写的规范程度,加快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其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过程的动态管理。随着科研项目的日益增多,加上有些科研项目研究的周期都较长,通过人工对这类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在研究进度、资金监管等方面的情况显然都比较滞后。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便于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的动态管理。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高决策评估的信息支持力,增强科研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另外,信息化可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新的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对新形势、新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因此,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洁蕾.当前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4-35.

〔2〕倪敏,吴敏玲,梁崎.关于构建高校和谐科研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8,(1):77-78.

〔3〕吴团英,金海.转换管理机制推进学术创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3):79-84.

〔4〕谢建新.把脉科研滞后根源破解成果提升困局———基于地方社科院科研发展维度〔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92-96.

〔5〕王静,梁玉军,周群峰.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19-120+123.

〔6〕何星蓉.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职能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7):53-55.

篇5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数学课堂教学 数形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提高数学课堂时效大有裨益,其突出的作用正在逐步被人们认识、理解、接受和应用。

1.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数学教师自己制作数学课件,也是一个重新备课的过程。一般要考虑全课内容,审核重点、难点,设定应用课件的范围。因而需重新整理知识结构,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知识体系更清楚,知识掌握更准确,几乎相当于一次知识的再学习,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多媒体课件可使原来死板的数学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爆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件美妙的声音和精彩动画的感染下,学生进行丰富想象和联想,各方面的知识和素质都能得到较好的培养、提高。

3.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异面直线成角”时,教师在课件中能很形象地把空间的两条直线通过平移转化成平面中的直线,巧妙地利用声音和动画相结合,将“异面直线成角”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平面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还积极调动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激起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4.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将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用面积射影法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时,关键是找面和其投影面。因此我们运用了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一个面投影到另一个面的情形做成了动画,边解说边演示,既形象又逼真,使学生能更真实地体验、观察面和其投影面。这样很快就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问题。由于我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是由教学者和课件制作教师一起探讨设计制作的,因此能很好地突破重、难点,抓住要害。

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抽象知识就会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讲解,可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5.深化课堂训练,巩固新知识,反馈信息,发展思维。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思维,反馈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识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使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6.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数学教育的范围。

原本需要2―3个课时的数学课,有了课件的参与,教学任务基本都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主要原因是相应课件能简要地说明问题,化繁为简,更好地配合教师掌握教学的时间和进度。好的课件能在课堂中提醒教师下一步是什么,该怎样做,还可代替教师完成某些工作。虽然课前教师已经做好资料的准备,但数学课的范画是比较多的,且由于教师想引导学生自己从量中求同,因此必须在课堂进行板书、展示、示范等行为。课件把范画和范例按预先设计好的次序和方式安排好,教师只需按部就班地进行资料的展示即可代替板书内容,甚至演播示范的动作,教师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轻击鼠标或敲键盘)来完成,剩余更多的时间用作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控课堂的进度和深度。

通过数学多媒体软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对没有掌握的内容反复学练。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认识转化为软件后,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分析指导学生。此外,数学多媒体软件也给教师查阅资料、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带来了便利。目前,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学校的局域网,甚至与Internet相连,作一些网上学校的有益尝试。

篇6

 论文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掌握合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笔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的实践研究,有效打造活力科学课堂。即通过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常常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就“翁”声一片,热闹非凡,看似在激烈讨论,相互合作,其实并不合作。汇报讨论结果时,要么,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当观众;要么,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常此下去,这个“合作的小组”就形同虚设,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反之,要是能正确运用,合理调控好这个“合作的小组”,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课堂活力不断呈现。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反之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要求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记录本上画出你的连接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的小灯泡都被点亮了。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组一直没亮起,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指出了几点建议,一试果然亮起来了。他们很开心。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在执教《光与热》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光与热的必然联系。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三面、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最后,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局限于教室走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次序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来作为你的探究场所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激励学生合作。 

有的时候对学生适当运用奖励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常采用小组竞争的机制。在执教《造一艘小船》一课时,教师为每组准备相同的橡皮泥一块,小铁圈若干。让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用橡皮泥做的船装载的小铁圈最多为胜利。在合作之前,我激励学生,今天老师给各组一个机会,来比一比那组同学造的船厉害。能装载大量的货物并能分析出装载量大小与船的哪些因素有关系。比赛结束后,老师给装货多并能说出装载多少原因的合作小组给予奖励。颁发“最佳造船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你们取得的成功是大家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合作小组的荣誉,体会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要为小组出力,才能使的小组探究取得成功。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 

即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人体器官的联系。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执教《摆的研究》一课时,我出示两个不同的摆,并让它们同时摆动半分钟。请两个同学分别数摆摆动的次数。学生发现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说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有说与摆角的大小有关、摆绳的长短有关等。学生的分歧很大,此时我鼓励共同探讨,确定本组探究问题的指向。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运用排除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认识。 

由此可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可行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正确运用,合理调控下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促使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7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通过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形象,使学生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出模拟的知识情境,能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全新的学习环境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运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多媒体课件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多媒体课件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与小学数学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无法看到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只能依靠想象来理解,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然而,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可以使数学由静变为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变难为易,改变了教师教学方法。利用课件画出的图形与黑板上的图形不同,它有静态和动态。制作的动画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观察静态的图形,保持设定的几何关系不变,为学生提供了在动态中观察几何规律的最佳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者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而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达到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为学生创设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即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由于多媒体课件在存储、表现和传递教学信息时具有集成性、数字性、超文本性、交互性及可诊断性,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其最为显著的教学优势有以下方面: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声音、图形和活动图像等多种信息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演示动画,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环境。

2、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现象进行回放。这不仅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3、培养学生多元维化的思维方式

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处理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视觉和听觉,甚至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因此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习惯,从而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4、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中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的使用能充分发挥人的五个感官的全部作用,必然会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保持更长久的记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课件能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不是单纯的传统面授,也不是单一的电化教学,而是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创新。融合,表现为兼取两者之长,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创新,表现为两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按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注重现代视听媒体的充分合理应用,真正做到视听组合,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加符合学生学习与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使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颖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活动带来了勃勃生机,为数学展示其独特魅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看到许多教室不易观察的现象(例如,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等),可以获得在课堂上难以得到的直观经验和体会,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培养观察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多媒体课件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

多媒体课件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教学中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提供了丰富图画、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并茂的情景,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这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趣味性和直观性地展现在课堂上。(例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过程,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推导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用多媒体课件,既可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数学图形,又能把知识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五、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造多层次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课件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而且基于超媒体在每一个节点处提供了多种不同的选择,易于实现“学习控制” 的个别化教学策略。 将教学系统的流程控制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选择使用相应的媒体信息和自己需要的路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学习。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数字化的学习情景,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多媒体课件的不断使用,使现代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单纯的传统教育很难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多媒体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的教学,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抄写”的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根据目标要求,在低年级,毫无疑问是以听说为主;在中年级,要在听、说、读方面下功夫,并可以作尝试如仿写之类的初步写作训练;而在高年级,则应该着重抓好阅读与写作的教学,除了进行听、说、读的训练外,还应该着重抓好英语写作的教学。因此,我们的英语写作最好在小学高年级开展。但是,是不是低年级就不管写作了呢?也是不行的。高年级的写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要低年级的基础。

由于小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很不容易。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我们应注意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低年级时重视单词识记,提高正确拼写的效率。

单词拼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过分强调它是不妥的,但忽视单词拼写教学的后果是严重的。如果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形成了不注意拼写的习惯,会导致英语写作中单词错误百出的问题。在低年级新授单词时我经常采取演绎法,即单词出现后就讲解一些发音、拼读规则,再让学生依此类推。到高年级时,学生看到新单词,不用查字典就能根据规律正确朗读出该单词;反之,听到一个新单词,他们也可以根据读音正确拼写出该单词。

二、各个年级强化操练句法结构,提高正确表达的水平。

小学英语教学不要求讲解语法知识。在教学中尝试将有关的句法结构进行重点操练,不讲解语法知识,但让学生在强化操练中自然而然地获取语言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正确地表情达意。

三、低、中年级的写不应该只注重单词句子的书写,还应进行句子练习,即造句。

造句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练习形式之一。我在让学生造句时常常为造句提供一个结合实际生活的情景,避免注重语言形式,忽视内容,脱离一定的情景与主题。如:在学习了My favourite food单元后,我让学生学习造句:“I like fish.”

四、充分运用起小练笔。

篇9

完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县、乡(镇)、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及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搞好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工作,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使我县科普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突出品牌示范,在有限的人、财、物资源条件下,树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典型,打造精品,发挥品牌特色示范引路的作用,以科普日、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教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为载体,以社区科普活动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活动中心、活动室、科普长廊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点带面,促进科协工作上新的台阶。

(二)力争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上有新突破。

围绕制约我县企业技术瓶颈问题,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全力做好科技项目培育和策划工作,筛选、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上报到国家、省、州有关部门,力争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助推我县经济发展。

(三)狠抓科技培训。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科普惠农计划、创建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科普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展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开展“菜单式”送科技下乡,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年要举办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1440期,培训72000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2100名。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拓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解决八角等支柱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引资力度,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八角深加工项目尽快建设。继续做好八角产业基础研究工作,结合正在实施的国家、省下达的八角项目,积极推广成熟技术,加强八角生产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八角产业科技含量。打响“中国八角之乡”品牌。

(五)继续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鼓励创新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为重点,搞好知识产权的培训和宣传工作,认真执法,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知识产权工作全局,实施好知识产权战略,为建设创新型云南做出贡献。

(六)加强对验收结题的科技项目后续管理。

(七)组织实施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

篇10

2、8:00至9:00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如记诵文言文。

3、9:00至11:00短期记忆效果很好,进行突击记忆,学习可事半功倍。

4、13:00至14:00这段时间是午休的最佳时间。休息调整一下,可养精蓄锐,下午学习的效率会更高,不过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即可。

5、15:00至16:00休息后精神状态较好,此时长期记忆效果最佳,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6、17:00-18:00这一阶段是头脑再度清醒的时刻,是进行复杂计算和有难度作业的好时间。

7、19:00-22:00这一阶段是最安静的时刻,也是学习的好时段,可静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比较难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