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日风俗范文
时间:2023-03-30 14: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冬至节日风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风俗。但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风俗,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
这就是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五年级:真诚璃茉丶
篇3
关键词:韩国;春节;饮食;服饰;研究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39-2
1 韩国春节饮食
在韩国,春节时人们互相赠送的食品和祭祀祖先的食品总称为“岁馔”,春节时喝的酒称为“岁酒”。岁馔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大米、酒、烟、鱼类、肉类、蛋类、柿饼、紫菜等。在韩国,春节的时候为了摆放祭祀的供桌以及招待客人需要准备各种食物。主要有:年糕汤、岁酒、蹄子冻、柿饼汁、酿酒、紫菜等。根据每家的情况准备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是必须准备的传统食物是年糕汤。
1.1 年糕汤和年糕
在过去,粳米的产量不高,因为是一种贵重的食物,以粳米为原料的年糕并不是人们的日常食品,而是只有在过大寿或者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够吃到。年糕汤被赋予喜宴的象征,代表最大喜事的意义。只有春节早上,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年糕汤,年糕汤就成为了一种节日食品。北方的些地区也用饺子汤代替年糕汤。
根据韩国《东国岁时记》①的记载,年糕汤被称为“饼汤”,是一种“供祀接客”的必须食品。还记载了年糕汤的具体做法,用粳米做成白饼后切成铜钱大小的薄片,放入添加了牛肉或野鸡肉的酱汤炖煮后加入辣椒粉。韩国的俗语“鸡代替野鸡”②,就是从制作年糕汤时用鸡肉代替野鸡肉中演变出来的。过春节的时候,人们习惯用“吃了几碗年糕汤”的表达方式来询问年龄,这也是年糕汤作为岁馔的代表性食物的一种体现。
对于春节食用白色年糕汤的风俗,崔南善③在《朝鲜常识》中解释道“用白色的食物代表新的一年天地万物复活新生”。还有春节食用白色年糕是从古代崇拜太阳说由来的说法,春节作为新年的第一天,白色的年糕是新的标志。并且,年糕的形状和太阳的形状类似,也是春节食用年糕风俗的一种解释。
将粳米粉放入笼屉蒸熟后制作成的食物被称为蒸糕,是一种在春节或其它节日供奉神灵的食物。春节食物除了年糕汤,饺子汤以外还有药食、蜜饯、果子、绿豆煎饼,蹄子冻、烤肉串、蒸糕、柿饼汁、酿酒、萝卜泡菜等。
1.2 岁酒
岁酒专指春节时喝的酒,最具代表性的是屠苏酒。屠苏酒是添加了肉桂、花椒、白术、桔梗、防风等药材酿制而成的酒。传说春节的时候喝了屠苏酒一年之内都不会生病。据《洌阳岁时记》④记载,这种酒小孩子也可以喝。京都杂志还记载了如果没有屠苏酒用其他的酒来代替的情况,需要所有的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而且这时候的酒一定要凉的酒,代表着迎春的意义。
1.3 果子
果子是春节早上祭祀祖先使用的食品,也被称为油果。将糯米粉用高度数的酒和成比较稠的面糊,搅拌均匀后做成块状放到温暖的地方晾干。晾干后的糯米粉块下油锅炸至膨胀表面形成硬壳漂起,捞出后表面沾上麦芽糖再撒上芝麻即制作完成。
果子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当时的人们有在早饭前吃一种叫做“寒具”的食物来增强食欲的风俗习惯,这种“寒具”就是果子的原型。这种风俗习惯在高丽时期广为流传并延续至今。根据《洌阳岁时记》⑤记载,果子是祭祀祖先的首选食品。《东国岁时记》⑥也有关于果子的记载,“五色果子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贡品”,“作为岁馔食品之一的果子是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食品”。
果子大体上可以分为糯米粉做成的油果和米花糖。米花糖根据颜色和样子可分为白色米花糖、红色米花糖、梅花米花糖等。许筠⑦的《屠门大嚼》中有这样的记载,“白色米花糖是全州的特产,也称为‘薄痫’。”
1.4冬至小豆粥
在韩国,冬至被认为是“新一年的开始”,也被称为“小春节”,因而也是重要的节日。据《周易》中记载,太阳的开始和结束是以冬至为界,因而在过去将每年的11月作为正月,冬至作为春节来庆祝。
所以除了腊月月底和正月初一,冬至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冬至风俗的核心就是小豆粥。将小豆熬成粥,再加入用糯米做成的团子一起熬。由于团子的大小和鸟蛋的大小类似,也被称为“鸟蛋”。在冬至当天,小豆粥既作为时令食品来食用也作为贡品来祭祀祖先。还用来驱除妖魔鬼怪洒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人们认为小豆粥可以驱除鬼神的原因是由于小豆粥的原料小豆是红色,而红色则代表着辟邪的意思。
2 韩国春节服饰文化
岁装专指春节时穿的服饰,儿童的春节服饰也被称为七彩段子服或彩色童装。在过去,岁装一般都是自己缝制而成,很少外出购买。没有条件做新的岁装的人们也会在春节的时候把衣服洗干净,熨平整。
春节前夕,每家每户会根据自家的条件来准备岁装的材料。一般从春节前一周或前十五天左右开始,家里的女性开始缝制岁装。由于在缝制岁装的时候比平时的衣服更认真更细心,所以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篇4
关键词:颜氏家训 南北朝 丧葬风俗
中华民族以注重礼仪而著称于世,在丧葬风俗方面,数千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礼仪规范。荀子曾指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1]从丧亲之日开始,人们的动停行止、言谈服饰、时日安排等,都被纳入礼仪的规范之中。
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颜之推,生于乱世,播迁南北,历经四朝。颜氏作为当时的名门望族,为了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传继后世,教导训诫后世子孙,从北齐武平三年(572)起至去世,颜之推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著成《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历代家训无不强调丧葬之礼的重要性,《颜氏家训》也对当时的丧葬风俗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对比,现撮其要者论述如下:
一、吊丧
吊丧是以客人身份前去慰问和哀悼。吊丧之俗,最早见于《仪礼》、《礼记》等周礼典籍。在《颜氏家训・风操》篇中:“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这是说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写信致哀,就等过了节再穿戴整齐亲自前往吊唁,以示慰问。而北方人则恰恰相反,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人们特别重视吊唁活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南北方人在吊唁的时间上是相异的。
同篇又载:“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吊则绝之;除丧,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有故及道遥者,致书可也;无书亦如之。北俗则不尔。江南凡吊者,主人之外,不识者不执手;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于会所而吊,他日修名诣其家。”此言意为江南地区凡遭重丧的人家,如果是与他家认识的人,又同住在一个城邑中,三天之内不去吊丧,丧家就会与他断绝交往。 其实人死如灯灭,纵然生者对死者千般孝敬,万般留恋,死者也浑然不知,如若因此而与亲朋结怨,实在没有必要。
二、哭丧
哭丧,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对此《颜氏家训》中也有论及。首先在哭的方式上,“《礼・间传》云:‘斩之哭,若往而不反;齐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茫恍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也。’《孝经》云:‘哭不谩!皆论哭有轻重质文之声也。礼以哭有言者为号;然则哭亦有辞也。江南丧哭,时有哀诉之言耳;山东重丧,则唯呼苍天,期功以下,则唯呼痛深,便是号而不哭。”
其次在哭的时间上,“阴阳说云:‘辰为水墓,又为土墓,故不得哭。’王充《论衡》云:‘辰日不哭,哭则重丧。’今无教者,辰日有丧,不问轻重,举家清谧,不敢发声,以辞吊客。道书又曰:‘晦歌朔哭,皆当有罪,天夺其算。’丧家朔望,哀感弥深,宁当惜寿,又不哭也?亦不谕。”这里说到辰日不能哭丧,否则会再死人,同时朔日哭泣也会缩短寿命。颜之推毫不留情地批判这种习俗,丧家在朔日和望日悲痛万分,难道为了爱惜寿命,就不哭泣了吗?简直是莫名其妙。
三、入殓
在《颜氏家训・终制》中,颜之推的遗嘱展现了当时的入殓习俗,包括沐浴、穿衣、棺材、陪葬品等。“一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劳复魄,殓以常衣。……棺器率薄,藏内无砖。吾当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床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并须停省,粮罂明器,故不得营,碑志旒恚弥在言外。载以鳖甲车,衬土而下,平地无坟;若惧拜扫不知兆域,当筑一堵低墙于左右前后,随为私记耳。”
同时在祭祀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V,唯下白粥清水干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亲友来U酹者,一皆拒之。……其内典功德,随力所至,勿刳竭生资,使冻馁也。……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即灵床上不要设置枕几,每逢朔日望日祥V祭奠,只须用白粥、清水、干枣等物作祭品并谢绝亲友们来奠祭。至于念佛诵经等佛教功德,颜之推希望子孙们量力而行,不要因此耗尽资财而遭受冻馁之苦。同时在每年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子孙们可以举行祭祀活动。
四、避煞
人死后若十天,魂魄要返回故宅,并有凶煞相随。为避损害,丧家要“避煞”、“掩煞”。《颜氏家训・风操》云:“偏傍之书,死有归煞。子刊。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燃火,户外列灰,拔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颜之推认为所谓“煞”,出自旁门左道之书,所有这类迷信恶俗做法,都是不近人情的陋习,应当弹劾检举。有的亡者死于传染病,即颜之推所谓的“注连”,古人将传染病视为恶鬼凶煞,大概也是“避煞”之说的来源之一。
五、禁忌
当时还有一种风俗,即人们每逢家人的忌日,不可以宴饮作乐,以表示对死者有着说不尽的感念思慕之情,俗称为“忌日”,或称“忌食”,这是古代普遍流行的禁忌习俗。“故不接外宾,不理众务耳。……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此乃礼仪与人伦之常,历代相沿成俗,今日仍然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思想文化环境和社会历史状况,使得当时的丧葬风俗也极富时代特色,主要表现为:
(一)地域差异性
《颜氏家训》中对南北朝丧葬风俗记载得最多的是南北风俗之异,颜之推充分认识到各个地方的丧葬风俗存在差异,尤其在吊丧、哭丧等方面,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或等过了节再穿戴整齐亲自前往吊唁慰问,而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则特别重视吊唁活动。江南地区在丧事哭泣时,经常杂有哀诉的话语,哭声偏于柔美;北方人在哭泣时,只知呼叫苍天,在披戴齐、大功、小功以下丧服的丧事中哭泣时,也只是号而不哭,相对更加豪放。南北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丧葬风俗,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下这些,为后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卷。
(二)灵魂不灭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不断,百姓或死于乱兵,或妻离子散。同时道教和佛教大行于世,灵魂不灭、鬼神显验等迷信观念成为极其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其规模、声势和影响大大超过前代,灵魂不灭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人们坚信人有来世,世有鬼神。例如民间普遍流行的“避煞”这一习俗,人们就是因为相信死有鬼神,在特殊的日子回家告别,家人必须回避和举行特殊的仪式,才能平安度过。如果没有回避,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同时颜之推在其遗嘱中嘱咐子孙只须用白粥、清水、干枣等物作祭品,祭奠不用牲牢,也体现了当时佛教思想影响甚大。
(三)薄葬风气盛行
与之前的秦汉时期和之后的唐宋元明清相比,魏晋南北朝的丧葬风俗显得格外俭薄。在颜之推的遗嘱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棺制、陪葬品、祭祀之礼等一切从简。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国家的分裂,社会经济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缺乏充实的物质基础,自然也就无法追求前代的厚葬之礼。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封建统治者的倡导和模范行为有关。作为薄葬风俗的倡导者――曹操,历来提倡节俭治国。史载他“后宫衣不锦绣……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2]蜀汉名将诸葛亮也以廉俭著称,他“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馆,敛以时服,不须器物。”[3] 这些人生而节俭,死则薄葬,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死,是每个人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中,丧葬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丧葬风俗。《颜氏家训》作为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其撮南北风土;俊俗具陈,是考世之资也。”在其质朴的言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价值,有助于后人进一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 颜之推.颜氏家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 秦元.颜之推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2.
[3]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1、2019年中秋节放假安排:中秋节假期是9月13日至9月15日,共3天。其中,9月13日中秋节是法定假日,中秋节法定假日只有一天。
2、中秋节节日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非常陈旧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奠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西北东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中央。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奠月亮。这种习俗不只为宫廷及下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开展,也逐步影响到官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清明是我国的一个春天的节气,而清明的时间是比较久的,在民间当中也有一些传说故事,那么2022年清明的由来故事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清明由来故事介绍,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2年清明的由来故事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2022年清明的节气意义清明是进行春祭,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踏青郊游的肃穆节日,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还能让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的生机。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养生的注意事项是哪些注意“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心情舒畅、动中有静
同时这个节气又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如太极拳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
换衣不宜过早
篇7
一句童谣你知道不?“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谁要不吃****蛋!”呵呵,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为了吃一顿饺子,让多少不更世事的孩童知道了一个节气:冬至
饺子,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赋予了深深的内涵,它的地位,不是任何一种食物能够代替的,饺子,始称馄饨,取“浑囤”之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又称:娇耳,源自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也就是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来源,至宋始称角儿,这是饺子的词宗,取“岁更交子”之意,因其外形似元宝,取其“招财进宝”之祥兆,渐渐的成了无可替代的节日食品。
饺子,在民俗方面也是屈指可数,在我们济南就有这样一个风俗,新娘下轿吃的第一种食物,就是从娘家带来的饺子,“下轿的饺子,抬头的面,谁的脸色也不用看!”将来在婆家不受难为的意思,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就是新娘在吃饺子的时候,旁边必须有人故意高声询问“生呀熟呀?”新娘必须要说:“生”来了,打趣声一片,其实就取“多子多福”的意思。新出嫁的女儿,新年第一次回娘家,妈妈会在除夕夜下饺子时,留下一些,等女儿初二回娘家时,煮给她吃,寓意家里永远都有女儿的饭!呵呵,现在有很多人都不计较这事了,传统要在我们这个啥都不信只信金钱的社会里中断了!权当它是个故事吧!尽管现在不是物质贫乏的年代了,可是,如果平时谁家来了亲戚朋友,主人乐的包饺子迎接,这也是一种莫大的敬意,不是一桌子菜,一锅白米饭所能表达的!
现在食品多样化,尤其是青少年,小孩子,不喜欢吃饺子了,更倾向于肯德基呀汉堡包呀等洋快餐,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喜欢吃饺子,但是你要知道它,了解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不你咋好意思站在人家面前说,自己是中国人呢?
篇8
立冬节气的由来和风俗:“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规矩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冬节气来历以及习俗介绍大全,欢迎阅读!
立冬节气的来历“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节气的习俗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我国北方,人们则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天津最有特点的就是倭瓜饺子。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节气养生注意事项饮食养生
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能为主,提高人体抵抗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食物,防冷御寒,增强身体免疫力。如:牛羊肉、鸡蛋、鱼类、核桃、牛奶等,蔬菜水果如梨、萝卜、大白菜、柑橘等,切忌食用辛辣、油腻和寒湿类的食物。
起居养生
起居应“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热量,规避严寒,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晚起可养人体阴气,躲避严寒。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易消耗人体阳气,引发疾病。所以,要养成早睡晚起的习惯,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此外,穿衣要适度,不要过少过薄或过多过厚。
运动养生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运动养生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进行打球、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但运动要适当,不要过度或大汗淋漓,使人体受寒引发感冒等疾病。
情志养生
立冬调养主要是“藏”,要保持精神安静,状态良好,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绪,避免情绪紧张、易怒、抑郁等;其次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健身操等文体活动。
暖脚养生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部一旦受寒,可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所以,健身先健脚,每晚睡前用热水(40℃左右)泡脚30分钟,有助于睡眠,消除疲劳,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热水泡脚,以免诱发原有疾病。
养生防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立冬后天气寒冷,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寒冷天气变化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外出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
2、感冒: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受冷空气刺激,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
因此,要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多饮水,增强肌体代谢能力;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流量多的公共场所。
3、胃病:胃病需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寒冷刺激,使胃肠发生痉挛导致胃病。
饮食以清淡、少食多餐为主,不吃生冷辛辣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
南方立冬有什么习俗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吃甜丸
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吃九层糕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吃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吃年糕。听过最极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吃红豆糯米饭
篇9
冬至进补要注意些什么
1、冬季比较寒冷,所以进补的话要选择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这样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像肉类,鱼类,蛋制品都是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而谷物则富含碳水化合物。
2、冬季有的人比较怕冷,有可能是因为人体缺乏某些矿物质,所以冬季进补的时候要注意补充矿物质,而食物中大部分都含有矿物质,注意均衡饮食,不挑食,就会保证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矿物质摄入量。
3、冬季比较干燥,所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B2,所以要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在知道了进补的注意事项之后,那我们来具体谈谈冬至进补要吃些什么呢?
1、说到进补,首先要说的就是肉类了,肉类能够提供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像羊肉,牛肉,鸡肉都是适宜冬季进补的肉类食品。
羊肉:冬季吃羊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并且给人体增加热量,而且羊肉含有暖胃的功效,羊肉属于温补的食物。
鸡肉:鸡肉在中医看来是温中补血,益气补脾,补虚益精的食物,而且一直有说法夏季吃鸭肉,冬季吃鸡肉,就是因为冬季进补的时候适宜选择鸡肉。
牛肉:牛肉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相对其他肉类而言少一些,所以对于肥胖或者减肥人士,在冬季进补的时候肉类可以选择牛肉,并且在中医看来,牛能够补中益气,是寒冬进补的优先选择。
2、不是只有吃肉才叫做进补,很多蔬菜也是冬季进补必备的食物,例如:萝卜,白菜。
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说的就是冬季的时候食用萝卜,并且萝卜也是冬季的时令蔬菜,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萝卜和羊肉,牛肉的搭配,是冬季进补的必备菜。
白菜:“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北方冬季的时候白菜比较好储存,所以食用的更多。
3、说到进补的时候要有大量的蛋白质,那么就不能忘了蛋制品和豆制品,这两种含有的蛋白质都比较高,冬季进补的时候就可以选择鸡蛋,豆腐之类的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并且还含有钙元素,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即使是肠胃不好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食用,算是冬季进补的佳品。
4、除了豆制品和蛋制品之外,海鲜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OMEGA-3,海鲜中常被人们食用的就是鱼类,贝类,像三文鱼,北极贝等等。冬季进补的时候食用鱼类和贝类,可以滋补身体,并且为人体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并且热量低,特别适合肥胖人士和正在减肥的人。
冬至进补有什么禁忌
1、一忌盲目吃狗
冬季天气冷,很多人都有吃狗肉的习惯,认为可以御寒,尤其是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吃狗肉是个人选择。但是切记不宜盲目食用来源不明的狗肉,以免染病。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所以,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3、无病进补
进补也要因人而异,健康人只要正常饮食就好,无需特别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冬至常见的祝福语
1、 冬至到了,想你是一种快乐,等你是一种幸福,念你是一种习惯,疼你是一种珍惜,吻你是一种温柔,看你是一种享受,抱你是一种浪漫可爱的小狗狗!
2、 吃口冬至菜,定能发大财;喝上冬至酒,幸福到永久;咬口冬至饺,从此好运交;吃颗小汤圆,家美人团圆;冬至到了,愿你吉星高照福无边,年年有余乐逍遥。
3、 冬至节气到,天气更寒了,保健不可少,贴士来关照,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要想身体健,必须天天练。祝福你,健康快乐,幸福美满乐逍遥。
4、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今日冬至,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了,愿我的祝福能像冬天里的阳光,为您驱走严寒,送去温暖的希望。祝冬至快乐!
5、 初冬至,天转凉,问候挂心肠;叶儿黄,寒气涨,冷时添衣裳;托浮云,唤流水,提醒保健康;短信至,问候来,幸福又吉祥。
6、 一年冬至夜偏长,心中问候常思量;气温早已降,防寒保暖放心上;出门记得添衣裳,深深情谊莫要忘;条条短信诉衷肠,愿友生活永安康!
7、 鼠标可以点击经济纵横,却点击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热忱,传真可以发出价值连城,却发不出你我之间的真诚,发条短信,联络感情,朋友,祝你冬至快乐。
8、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今日冬至,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愿我的短信及我的祝福能象这冬至的阳光,为您驱走严寒,送去温暖。祝冬至快乐!
9、 冬至节日又来到,短信发送心挂念,问候暖暖润心田,真诚情意永久传,愿你好运一起来,快乐高兴每一天,幸福相伴到永远。
10、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11、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小雪加大雪,雪中送炭忙。转眼冬至到,冷气不可挡。添衣又戴帽,腾腾补药汤。呵气迎新年,流感死光光。
12、 缕缕寒风,吹去的都是温情;片片雪花,凝聚的都是叮咛;片片落叶,摇曳的都是期望;点点星火,照耀的都是心声;字字句句,包含的都是安宁。冬至到了,祝你身体健康,幸福一生。
13、 冷极转暖,寒尽春生。冬至来到,春节在即。提醒朋友:保养好身体,保持好心态,保管好希望,保存好斗志,保鲜好爱情,保障好收入,保有好幸福!
14、 又是一年冬至到,冬至饺子不能少。又是一年冬至到,节日祝福把门叫。又是一年冬至到,短信祝福身边绕。冬至礼物来报道,我的短信逗你笑。
15、 冬至来到,我的祝福及时报到,一冻忧愁压力都不扰,二冻劳累伤心速速跑,三融好运连连送怀抱,四化幸福美满很美妙。祝你天天幸福,年轻永不老!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有人表示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篇10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有哪些呢?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 ( 节气清明)、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冬至 ( 节气冬至)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等。
了解来历,意味深长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具有深刻的含义外,它的背后还蕴含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在写作中,加入节日的来历,会让文章更深刻。
例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江中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节日。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也叫重九。古人以为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和“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如果你去了解了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时,写起来就特别亲切了。
习俗丰富,特色为主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每个地方的特色都不同。
例如:腊月就开始扫尘(将家里的蜘蛛网和灰尘打描干净)。年前准备好“松糕”(用粘米粉和花生做成的白色糕点),意味着步步高升,还要炸油角和“糖环”。“糖环”是用面粉过筛,拌入砂糖,印模后炸成金黄色,糖环形状如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摆上盆桔和鲜花,意味着一年大吉大利,花开富贵。
中秋是小孩子喜欢的传统节日,除了赏月、拜月、吃月饼,东莞还有节前送中秋(外婆到女儿家送月饼、灯笼和各种食物给外孙)和拜中秋(儿孙辈到长辈家送月饼)。在月亮下开“和碌”(蜜柚),意示着家人要和和睦睦。到了端午节,东莞水乡片各个管理区进行赛龙舟。除了赛龙舟,还有做龙船饭食。龙船饭食有点像扬州炒饭。龙船饭的用料很多,先煲一煲饭,将玉米、红萝卜、肉丁、蘑菇炒好,再将饭和些佐料搅拌,色味香俱全。有一位同学写东莞的春节,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做“咸丸”,大家不妨了解东莞的传统美食。
到了除夕,北京人要吃饺子,我们东莞就食“咸丸”, 食“咸丸”表示合家团圆之意。普通汤圆都是包了豆沙馅、芝麻馅,再放糖煮熟,而东莞的“咸丸”却是斋丸,而煮丸子的汤就非常丰富了。准备做东莞咸丸啦,奶奶先准备好鸡、鱿鱼、虾米、冬菇、腊肉碎粒、蚝豉等佐料,光看这锅咸丸的食材就知道美味。奶奶先是用油锅炒这些配料,倒上热水,放上鱼胶(鱼肉饼),煮出来的汤很鲜甜的。煮好汤底就开始搓汤圆,东莞咸丸用料精细、讲究,用糯米粉制作,随意捏成团,不加馅。这个时候小孩子也可以搓粉团,因为你想大的也可以,小的也可以,这并不影响这锅咸丸的质量。将搓好的粉团倒入鲜甜美味的汤底,咸丸在锅进翻腾,汤汁浓厚,尝一口,味道鲜美,一家人围着锅,吃着咸丸,过年嘛,一家人肯定要团团圆圆啦!
搜集诗句,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