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效学习法范文

时间:2023-03-25 17: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高效学习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高效学习法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间就像流沙,淹没了往事,留下的只有一长串的回忆。回望过去,中段考已经结束了,自己考了什么成绩?自己努力了吗?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考得较好的同学不要沾沾自喜,考得不理想的也没有必要责怪自己。过去的都已成为过去。我们都已不能回到从前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现在,是未来!下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方法!

我个人认为,上每一节课前先要预习一下,这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因为,在学习前预习,带着问题来学习来上课,印象会更深刻,上课时,应该做到绝不分心走神,心理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学习时,大脑运转会加速,达到调节作用,有利于吸取更多的知识,加强记忆力,可见上课认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曾经说过“时间是小偷,偷走我们得来不易的知识。”的确,不及时复习是的话,知识,就会跟时间飞走,所以,及时复习是重要的。而怎样才能复习好是关键的。我认为,在文科,要背的固然要背好,但最重要的是总结与理解,而在理科,相对来说不用多背,要多做练习,不断创新思考就好了。

篇2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美观整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反之,不良的习惯也会成为学习进步的绊脚石,不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脑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做事丢三拉四。

    一、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小学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许有的家长和学生会想,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谁不会呀。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呢。学会听课,对小学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无从了解和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二、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 几个需要在老师家长引导下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玩与学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这里,家长必须帮助指导孩子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小学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小学学生生活的全部,小学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得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有娱乐和活动的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课余活动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小学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小学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小学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小学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小学学习过了关,初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

    (2) 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客浩斯发现,学习刚结束,遗忘就相伴开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复习的时间较长,如果第二天复习了,第三天就遗忘少了,需要复习的时间也较短;如果第三天复习了,第四天遗忘得就更少了……。总之,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及时复习。小学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学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利用分散学习的道理,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采用“卡片”复习的方法。例如复习英语单词,把卡片分为左右两边(或正反两面),分别写上中文词义和英语单词,然后自制七个袋子(或信封),每袋内放置一周中某一天应复习的卡片,复习时,用手遮住一面,回忆另一面的内容。当天复习以后,就放入隔天的袋里,以此往复有规律地交替复习,效果十分明显。其他如数学公式等各种知识均可用卡片来进行复习。

    过度学习。我国着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仍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别人问他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回答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保持在50%-100%范围内。举例子说,背诵一首唐诗,如果用十遍刚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再读3-6遍,这样就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三、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学好各门功课

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有效课堂;可视化教学;学习小组

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历史悠久,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很长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平台,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1.创设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1)在课堂上,恰当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在我的课堂上,把书本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性的“任务”,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成为主体,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2)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课堂上,有很多学生有问题却又不敢提问,有想法却不敢多说。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 “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思想,鼓励学生放下包袱、大胆提问。其次,抓住社会热门事件,学生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激发他们提问题的欲望,引发他们提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聆听,应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积极性。

2.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1)由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的转变。以教为重心,教师讲,学生听的办法,主要是近代教育中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学生参与度、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要由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的转变。我们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教的职能主要是“启发”“诱”“引导”等,学生学的形式主要是自己读书和活动。课堂实践中我们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师生互相探讨活动中进行的,“学”“问”“思”“辩”“行”,做到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

(2)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要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我们要改变观念,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经过正确的引导,将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与先设计好的课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性提问,并将提问转化为学生探究学习,鼓励思考知识、创新知识。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直观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Photoshop中的通道和蒙版工具的时候,如果照读书本理论解释,大段的文字让学生很难理解,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针对以往教学效果不佳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并通过做案例的形式把整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案例做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4.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高度参与并积极讨论,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增加对知识的认识。我们以简单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来,这样必定会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避免了教学盲点。

5.用心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感情的融洽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我们在重点强调课堂设计的同时也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批评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众人面前不给学生留有余地是职业教育教学中最不可取的。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点小错,应该很自然地面对,不应有意回避。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人侧重于激发学生兴趣,协调师生关系,只有让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充满生命活力,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课堂。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上)[J].中国远程教育,2000(02).

篇4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兴趣 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和善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强调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兴趣,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持续性的同时,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组织与指导,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巧设悬念,恰当的启发、诱导,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认识到所接触的教材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闻等心理特点,我总是在课堂上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疑,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为了让学生发现“圆的周长”的每种测量方法,我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圆片,有大的、小的、轻的、重的、硬的、软的,线绳,直尺等多种学习材料,学生凭借这些材料在经历“想——做——悟”过程后,便能发现圆周长的多种测量方法(如绳测法、滚动法等等)。软圆片的提供,使一些学生想起了对折等量这一简约的方法。当大家将近在眼前的生活中的圆的周长可用绳测、尺量的办法解决,那远处的生活场景“十五的月亮的周长”怎么办?诱发了学生渴求解决问题办法的内动力,向圆周率的认识迫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教材,正确引导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并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灵活运用数学,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 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数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人们理性生活。生活化课程、生活化教学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数学思考方法,教师在关键处要注重引导,提出一些内容恰当、难易适中,并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学生不断产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材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如教材的“读一读”里,有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利用“读一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教材的“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呈现“想一想”的图例,问题是:人们在围观时,为什么会自然的围成圆形呢?这是在让学生观察与思考、画一画、认一认、讨论圆的一些特性后让学生思考的深度问题。教师可以从原理上、从人文性上、从人们的生活习性上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这是因为:①围在圆上的人数比其他任何图形边上围的人数多,最大化的利用了场地;②每个人站在圆上看中心是等距离的,人们的从众心理和向心作用;③更具公平性,给运动中的人和物留下最大的展示空间。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去发现三角形是如何具有稳定性,让学生去观察房架、自行车,引导学生做实验:用三支铅笔围三角形,让学生发现不管如何移动,其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让学生明确三角形稳定的本质“边长确定,大小、形状也就确定”。

3.注重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一、 激活身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使学生“想学”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和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学智慧的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放飞心灵的园地,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于精神活动之中。

我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尝试了以下活动:让学生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和宽,算出卧室的面积,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怎样铺设你的卧室地面?学生接受任务后兴趣盎然,第二天带回来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就连平时的几个学困生也完成得不错。学生从地砖面积的大小、铺设的美观、经济实惠等不同层面进行了考虑、交流,彰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魅力。

二、 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会学”

教学是不断摆脱社会、技术、自然与他人的各种压制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当是面向学生,强调学生参与和自觉的过程,因而也是反对权威的过程。教师要尽力创设具有接纳性、支持性和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创设富有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并且要充分运用外部条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情景化,在课堂教学里为学生创造出学习、探索的时空。

我在教学《购物策略》时是这样做的:先出示例题“某种饮料大瓶装(1200mL)售价10元,小瓶装(200mL)售价2元,三家商店为了促销这种饮料,分别推出了优惠策略: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优惠;丙商店购物三十元以上八折优惠。班里要举办联欢会,要给参加联欢会的35位同学每人准备约200mL饮料,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都跃跃欲试,在讨论时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比较,最终选出了合适的方案。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懂得了一些购物的策略,培养了经济头脑,提高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师生互动,建构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使学生“能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与被动接受式学习相比,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更充满张力和复杂性,更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把握“自主”“自流”与“放开”“放任”的界限,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中的调控。在教学中要实行目标导向,实行程序控制,实行灵活调控,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对提出的问题灵活处理,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得出最终结论。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先把学生分组,给每组分发了不同的圆柱圆锥模型,准备了沙子和水,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圆柱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利用手中的器具通过操作发现有些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些却不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引导他们找原因,学生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一般的圆柱和圆锥却没有这个特点。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解决问题,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学到了知识,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现出了学生自己“能学”的特点。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1-0080-03\[作者简介\]张希智(1973―),男,福建泉州人,本科,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惠南实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英语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才能从内因引起变化,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手段才能事半功倍。

一、利用情景、实物、幽默笑话将趣味教学引入课堂

学生喜欢在活跃的语言情景中学习,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真实的情景感到好奇,对俏皮的幽默笑话感到快乐。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尽量创设情景、引用实物和幽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于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

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才学得有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努力营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把学生引入学习的领地,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如在学习“购物”话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就地取材,用coat、jacket、hat、glove、scarf、shoe、shirt、dress等开展对话练习。并请一个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去clothing store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小组对话就产生了:

What can I do for you?

Yes, I’d like a pair of shoes.

What about the black ones?

They look nice. But I don’t like them.

How about the white pair?

They’re very beautiful. How much are they?

Only 40 yuan.

Oh, good. I’ll take them.

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听,给予表演者掌声和鼓励,并适时指出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就增强了。

(二)实物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调色板

教师可根据学生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的天性,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简笔画、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把学生带入图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单词tree、flower、car、pen、ruler、apple时,教师可以用简笔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单词head、face、eye、nose、mouth时,教师可让学生触摸自己或同伴的身体部位学习和记忆单词,学生兴趣盎然。又如在学习被动语态时,老师拿出一台新款的学习机提问并帮助学生回答:

What is this?

It’s an English Learning Machine.

What’s it used for?

It’s used for learning English.

合理地运用实物、简笔画等使学生产生了我想知道、我要说的欲望,让他们感到英语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学英语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三)幽默笑话,调节情趣

西方人幽默诙谐,英语幽默笑话给英语学习者带来无尽的乐趣,对学生极具吸引力。课堂上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简单幽默的笑话,要尽量让学生听懂,让大部分学生都笑起来,快乐起来。例如:Little Robert asked his mother for two dollars. “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money I gave you yesterday?”“I gave it to a poor old woman,” he answered. “You’re a good boy,” said the mother proudly. “Here are two dollars more. But why 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e old woman?”“She is the one who sells the candy.”(译文:小罗伯特向妈妈要两分钱。“昨天给你的钱干什么了?”“我给了一个可怜的老太婆,”他回答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妈妈骄傲地说。“再给你两分钱。可你为什么对那位老太太那么感兴趣呢?”“她是个卖糖果的。”)

二、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延伸到课外

比如,教师可在本班学生生日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一个birthday party,让学生自制礼物来为同学庆贺生日。Happy birthday to you! Thank you. I like your presents, thank you!等口语都得到充分地运用,学生们觉得有趣,提高了学英语、说英语的主动性。过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再写篇日记,加深学生对活动的印象。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写起来就言之有物,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又如,教师可根据初中生好胜的特点,在课外时间组织讲小故事、猜谜语、唱英文歌、开展阅读比赛等活动。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愉快教学

教学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学生对老师信任、友好、亲近的和谐关系,这是学生学习兴趣持久的关键。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老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相反,就会对该老师所上的课程不感兴趣,产生厌恶情绪。

(一)尊重、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改变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形象,多换位思考,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情境,使学生绷紧的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他们的思维也将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精辟见解也可能由此而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享受到“自由”的快乐,开拓自己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问路”这个话题时,老师提问一名学生:“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s?”学生站起来想了想,最后说:“Sorry, I don’t know.”这时如果教师生气了,接下来的师生沟通就可能卡壳,因此老师应该说:“Oh! It doesn’t matter.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这样,学生的自尊得到了保护。

(二)关爱每个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

在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教师不能只顾优生,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地学习,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表现不好或其他可能被忽视的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

(三)欣赏和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英语学习中,学生最怕出错,怕被别人笑话,总是期待成功,教师应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尝到每一份成功的喜悦。教师的一句good、well done、excellent都可能温暖学生的心田,促使他发自内心地想学好英语,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因此,老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总之,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只有教师和他的教学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喜爱,学生才乐学愿学。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生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钢琴教学 兴趣技法 研究分析

一、兴趣的含义和价值

兴趣最初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后逐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是指人们在接受了某一种影响或暗示后,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越强烈,人的大脑就会处于一个越兴奋的状态,注意力集中,感知力也更加敏锐,效率也就越高。作为钢琴学习来说,其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技术练习阶段,难免会产生枯燥和乏味之感,并直接影响到练习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充满兴趣的去学习,正是获得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兴趣的激发途径

(一)树立对钢琴演奏的正确认识

近年来,在社会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学习钢琴演奏的青少年也是越来越多,甚至一度出现了“钢琴热”,这本是一个好现象,也是钢琴艺术在中国普及和传承的表现。但是透过表面现象后可以发现,多数家长、教师和学习者,都对为什么要学习钢琴、通过学习钢琴达到怎样的目的等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直接导致了学习者兴趣的丧失。比如很多家长之所以培养学生学习钢琴,其实是为了方便于学生今后的各种升学和考试,能够凭借这种音乐特长而获得某些加分。这种想法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功利化认识,对学生的兴趣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即在他们看来,学习钢琴是一个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与钢琴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等,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只需要练习好,达到最初目的即可。众多学习者在利用钢琴技能进入大学校门后,或者说实现了自己的这个重要目的后,自然也就对钢琴失去了兴趣。所以这种错误认识对学习者钢琴学习兴趣的影响是长期和巨大的。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认识,多从钢琴本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钢琴作品、钢琴演奏、钢琴活动丰厚的艺术魅力,以此让学生主动的亲近钢琴,愿意用钢琴表现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再像之前一样,将钢琴演奏视为是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二)利用作品激发兴趣

钢琴作品是钢琴艺术存在的基础,也是学习者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向学生布置一首首曲目,学生经过练习后再演奏给教师听。看似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其实学生始终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且也没有体现出作品本身具有的兴趣激发作用。所以教师不妨从作品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包含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背景、创作者轶事等等都可以作为切点,当学生对作品充满兴趣后,自然也就对演奏充满了兴趣。比如《牧童短笛》,这是贺绿汀先生早期的代表作,不但是一部难得的精品,而且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应该为演奏者所熟悉。上个世纪30年代,俄裔美籍作曲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创作比赛”,当时年轻的贺绿汀鼓起勇气参加,并凭借这首作品获得了第一名。而且作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正是比赛所强调的“中国风味”这一主旨。这些作品的背后信息是为多数学生所不知的,而教师进行了引导之后,也就等于给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又如舒曼的《梦幻曲》,该曲子是舒曼在与恋人克拉拉回忆童年情景时有感而发的一首佳作,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十分简单,但是在情感表现上却是真挚而感人,很多演奏家在演奏这首作品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水。而且在近年来的一部韩国电影《为了霍洛维茨》中,正是通过对该曲目的运用,迎来了整个电影的。这些信息也同样是切入点,能够让学生跳出自己之前的思维圈,从一个更加宏大和多元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和感受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而当他们形成了个性化的体验之后,就会自然的走到钢琴前。

(三)关注情感体验和表现

情感是音乐艺术最为本质的特征,之所以进行各种技术练习,也正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作品和演奏者的情感。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多数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技术训练上,陷入了一个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忽视了钢琴情感性这一最本质的特征。所以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用钢琴表现出这种情感。具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多媒体的利用。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提升,多媒体已经成为了各级教学的标准配置,且当今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十分丰富,理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能够用一些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来丰富教师单纯的讲解,帮助学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比如《黄水谣》这首作品,其描绘的是日寇到来前后黄河两岸的巨大变化。日寇来之前是麦苗肥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而日寇到来之后则是奸烧杀一片凄凉。所以前后两段在内容和情感是有着巨大反差的,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亲眼看到和听到这段历史事实,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当这种体验聚集到一种程度的时候,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抒发出这种情感,这种状态下的演奏效果也一定是高质量的。

(四)举办多彩活动

前文中提到,钢琴艺术由于其自身的特征使然,决定了对其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半途而废。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模式、方法上下功夫,将一些活动引入到教学中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教学中多采用一对一或集体课模式,使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实完全可以将两者进行融合,形成小组模式,并展开小组间的竞赛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水平相似的若干个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除了进行正常的小组教学外,也定期举办竞赛活动,既有小组之间的比赛,也有小组成员之间的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又比如可以效仿当下备受学生关注的各种选秀节目,举办钢琴演奏大赛,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分为海选、初赛、复赛等,直至评出最后的总冠军。在比赛举办的同时,联合学校的多种媒体进行跟踪式报道,营造出一种全校关注的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校外单位或社区的联谊活动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他们感受到钢琴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使传统的认识得到有效的改变。

(五)发挥榜样作用

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崇拜者,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同样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通过交流,了解到学生心目中最推崇哪一位音乐大师,然后以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介绍,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钢琴的亲近感。在此基础上,不妨多利用一些鉴赏或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扩展视野,丰富感受。其次,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出示范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当教师表现出对钢琴的热爱之情时,才能让学生也真正喜欢上钢琴。所以要求教师要以一种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来,热爱钢琴、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对钢琴演奏的兴趣。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也获得了多方面的提升,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人才。越是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越应该从微观方面对一些瓶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所讨论的兴趣激发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价值和意义,难以引起教师的重视,而实际上却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态度和目的,就兴趣激发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为当代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昌菲.论基础钢琴教育中的“良师”[J].钢琴艺术,2005,(07).

篇8

【关键词】高校英语;创新教学;学习动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多边贸易合作的不断增强,对英语应用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加大。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输出地,肩负着培养国际化本土人才的使命。然而,我国高校学生对这门重要课程兴趣索然的现象普遍存在,且高校在英语教学上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挖掘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厌学导致英语综合能力差,难以满足在国际背景下工作的要求。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给出解决方案,旨在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英语的实际应用性,使高校英语教学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高校学生对英语“厌学”情绪的产生

1.1 高校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学习被动。(1)教学方式陈旧。 我国高校英语老师多年来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基本上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整堂课“照本宣科”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一味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降低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导致课堂的气氛沉闷,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枯燥。 我国高校英语课教授的内容多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对于语法规则、词语解释和单词记忆较为偏重,较少语言实际应用的练习,缺少实践性、交际性和趣味性。语言是会跟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而更新的。随着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新的词句也会产生,如果教师不注意新知识的更新换代,将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同时,学生所吸收的知识与社会发展脱节,制约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媒体过时。当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材编写观念落后,内容过时,几乎还停留在词汇和语句的解释和理解上,与中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区别不甚明显,只在于句子更复杂和词语更丰富;课后练习题中设计大量的词句操练和阅读理解,却较少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选用的例文老旧,文学成分较多,缺乏时事热点评论类和科技知识类的文章,缺少时代感,与现实世界脱节;其它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和电子教案等寥寥可数,且实际内容与教材大同小异,几乎成为了纸质教材的翻版。教师习惯性地盲从教材,不注意自我创新,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考核方式单一。我国高校的英语考试多以笔试为主,着重以学生的听力、语法、阅读、写作等卷面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而且试卷的题型常年不变。在这种生硬的考试制度下,学生容易形成机械式的思维模式,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模仿与记忆知识,进行大量枯燥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辩证思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被慢慢消磨,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1.2 英语实用性低,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为考试而学习的思想已成为惯性。在广大认知中,英语成绩是升学、毕业、求职和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特别是四六级考试,更是大部分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另外,由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对于英语的重要性还不是非常清晰,没有把英语看成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感觉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缺少关联、用处少。因此,很多学生在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后,就放弃了巩固和继续学习英语的想法。

1.3 高校学生英语基础差,自信心不足。人们总是对未知或不擅长的事物表现出感畏惧感。国内学生由于没有天然的语言环境,也缺少长期的专业训练,大多英语底子差。他们容易因为听不懂和说不出,而对英语产生排斥情绪;在使用英语交流时,许多学生过于重视他人的看法,厌恶当众出丑给自己带来的羞耻感,因而极少发言、表现低调和缺乏自信。这种心理障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1 转变英语教学风格,增加课程趣味性。了解学生,“投其所好”。 据我校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学形式依次为影视欣赏、歌曲学唱、互动游戏和小说品析。学生们反映,形式虽新颖,但选用的素材过时。为了使课程更吸引人,教师应该学会与时俱进,了解现在在学生中流行什么,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推陈出新,让课堂更具趣味性。例如电影、歌曲和文学作品可适当选用内容健康、英语词汇丰富的近期刚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外文歌曲排行榜前20名的歌曲和畅销外文小说等;也可从网络下载学生喜爱的漫画的英文版或带有英文字幕与配音的动漫作为教学素材;还可播放英文的科教节目、美食旅游节目和综艺节目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以这种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融入课堂,不单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也与学生打成一片、更加贴近学生。此外,教师应更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学生能以多种感官去汲取知识,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学。

改变学生考核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适当调整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应拘泥于死板的笔试。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最能体现其应用能力的是与人交谈时,因此应适当调高口试的占分比例;根据不同学科,应在考试中加入专业英语的考核内容;应将平时的小组项目、调查报告、小作文等一并纳入期末总成绩的核算范围。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小组项目或调查研究时,应多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2 改变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实用性。依据不同专业,选用不同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行业研究,分析行业发展现状,紧密围绕社会和企业对该行业英语的要求,及各个岗位的特点与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挑选教材,将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的具体目标结合实际;有条件的可定期举办面向不同专业的专题讲座,例如可邀请外国企业的外籍高管或外国学术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这种因地制宜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能更深入的了解所学专业的市场状况,提前进入社会角色。

根据工作、生活的不同需求,采用应用性教学。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英语除了具有专业性,更应具有实用性,例如用于外企工作申请、面试、旅游、接待外宾、网络资料搜索和外文书报阅读等。教师应在专业化的教学安排中,适当穿插个性化实践教学课程,将知识点功能化和情景化,达到特殊的教学目标。例如专门为大四的学生开设几堂外企就业指导课,用实际演示模仿外企面试全过程,教学生如何写英文简历、练习英文笔试题目和模拟英文面试等;在境外旅游实操课上,教学生如何在外文网站上搜索信息、制定旅游行程,查找和订购机票、酒店、门票等,以及教授如何申请签证,模拟签证面试过程,及设置实景对话,练习旅游时常用的各种句子等。此外,适时在一些涉及国外文化背景的场景中,导入英语国家的人文情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面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2.3 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精神饱满、交谈亲切、态度和蔼,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语言素养,点燃学习热情;面对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教师要付出爱心、耐心和细心,多创造口语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勤讲;一旦学生出错,教师不应严厉斥责,要温和纠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学生对英语感到索然无味并不是难以医治的顽疾,这需要高校教师树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理念,制定创新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程晓棠、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2] 付云.中心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高等教育,2012(12)

篇9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心理学上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十多年前,凯洛夫在论及教学实质时也曾提出,“教学一方面是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活动理解为“活”加“动”,“活”指活化、激活(activate);“动”为行动(action)。活动(activity)是先活化后行动。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我所理解的激活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当成一种需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教的活动包括对语言情境的营造,语言知识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进程安排诸方面。学生学的活动可概括为: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学英语对小学生来说应该不仅仅是脑力劳动,更重要的是体力劳动。国际流行的TPR少儿英语教学法,也同样强调英语教学的互动性,在游戏、表演和各项课堂活动中将英语趣味化,同时注重语言学习的启发性,进而培养学习自觉性。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中兴趣呢?这需要老师做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

一、精心布置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氛围,在时间与空间上全方位合理安排。

学英语需要情境和氛围。我们倡导在真实环境下的语言学习,但由于课堂环境的局限性只能退而求其次,即在特定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营造英语情境。同时我们要在学生每天有限的活动空间中营造浓厚英语氛围。让孩子们在英语的环境当中或多或少都能受到熏陶。让孩子们每天轮流制作英语日历,配上天气以及节日内容或特色内容;黑板上写有每天学一句的英语句子;教室里师生共同设计的展区要常换常新;指导学生制作个性化十足的物品标签英语标志来美化教室和家里;用班内图书角里的英语故事和英语漫画让孩子们融入到英语世界;英语板报作为孩子们自由创作的园地;鼓励学生多给校刊及报刊杂志投稿,给孩子们的英语习作提供放飞梦想的发表平台。英语教师应利用一切学生活动的空间融入英语,千方百计使英语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中非常自然的一件事。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灵活,有些需要孩子付出智慧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外和家里完成。

二、教给学生“动”的方法,将口动、眼动、手动、互动结合起来。

口动:让孩子们爱说、敢说、多说英语。课堂上通过富有吸引力的英语游戏与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布置简单易行的口语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眼动:学会观察身边的英语,比如教室里每天更换的日历板,英语特色作业展、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的英语常用句与名言警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英语,如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等都有许多有意义的英文。

手动: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教孩子们养成勤于动手记笔记的好习惯。我班上每位孩子都配备有英语小词典和英语摘抄本。这可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不会的单词随时查词典,随时记录身边新发现的英语。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英语词汇就会大大增多,好的英语学习能力也因此锻炼出来了。

互动:让教师带动学生,让学生带动家庭,让社会传播学校口碑。家长们普遍有让孩子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可多渠道让孩子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带回家。同时大胆改革英语作业布置的方式方法,可布置制作英语贺卡、手抄报,收看英语节目,浏览英文网站,收集西方文化小知识,记录我们身边建筑物上的英语标识,使用简单的英语来做调查问卷等学生喜欢的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协助孩子完成特色作业,每周都在班级进行评选和展览。

三、精选课堂英语活动。

遵循实用性教学的原则,我们提倡英语活动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组织活动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较快地进入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选择和设计英语活动时应注意:

1、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2、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活动要重过程,重体验,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有可操作性,并能在活动结束时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5、活动应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并尽可能地多一些文化元素。

把活动引进课堂意味着我们的英语课堂需要更开放,更创新,更不拘一格。应该允许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进行教学。

四、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在活动中体现弹性与层次性。

在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英语活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小学生学英语,很容易爱屋及乌,喜欢英语老师而喜欢上学英语,因此老师一定要用心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科学证明,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调表情都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在对人接受信息之效果的研究中发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积极的情绪和夸张的表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在面对班级内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时,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的弹性尺度。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来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英语教学活动切实有效。如采用体验法、情景表演法、任务布置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可达到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更具弹性和多样化。可以由老师灵活选择使用。如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针对班级内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同活动目标,照顾到活动当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在给学困生设计课堂任务时应努力做到:低起点,缓坡度,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多活动,快反馈,让学生短时间内看到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会产生一种信心,从而激感,成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五、效果展望:

英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变得爱动、乐动、敢动。在这个动的过程当中培养了兴趣、深化了记忆、形成了习惯,也提高了能力。通过持之以恒的活动,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养成,学生对待学习会慢慢地变的主动。当老师和学生共同行动起来的时候,带动的是家长和社会。有了处处见英语的环境,孩子们学习英语不再困难,而成为了一件富有乐趣,随意又自然的事情。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兴趣是学习之母”,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英语课上成活泼有趣的言语技能课,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英语教与学的质量,努力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外实验;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有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把实验当做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一种工具,普遍的现象是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骤机械地“复制”一遍实验,实验方法比较死板,而且在做实验时对学生的指导也远远不够,没有让实验发挥真正的作用,学生也没有学到在实验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

学生在做实验前对实验的过程抱有极强的好奇心,都想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适当地减少对实验的讲解时间,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做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有缺陷的地方给予指导,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自己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去积极思考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原理,最后从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教师的讲解中总结出做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做实验,学习效率将会高得多。

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

化学现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实验课题,利用化学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做这类实验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先考核一下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预防在做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不能单单从实验结果这一个方面去判断学生的优秀与否。

三、采用鼓励性实验评价体系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出现,所以,有时候即使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了实验,也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或者是正确的实验结果,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继续做实验的信心。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懂得多利用此法,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高中化学是高考中理科综合的重要部分,实验的考核比重逐年增加,教师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摸索、总结适合学生实情的、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闫婧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