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

时间:2023-04-04 03:3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

篇1

一、习作中常见病句及病因

1、成份残缺

成份残缺指因句中缺少具体某一个必要的成分而导致的语病。造成成份残缺的原因大多数是学生疏忽大意,是笔误,也有的是学生滥用动词“使”和介词造成的。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语句中用词不够准确,而形成的一种语病。选择词语不仅仅要辩析意思的差别,还要考虑语体色彩是否协调,感彩是否鲜明。造成用词不当的原因在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辨析能力差,对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甚至误解,此外,在习作中又缺乏斟酌。

3、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指相关成份在意义上或者的语言习惯上不能配合,或者不合事理。造成搭配不当的原因有的是学生对词语意思不理解,更多的是对语言习惯不了解,胡乱搭配,闹成笑话。

4、重复啰嗦

重复啰嗦是句子中某些成份意义上相同,形成重复多余。由于对词义理解不准,而不必要地迭用其它词、犯了成分多余的毛病,重复除了是对词语理解不透彻,也有社会影响的原因。

5、分类不当

逻辑中的并列关系是指同一个属概念之下各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分,可能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划分要求只能按一个标准进行,而且各个子项不可相容。学生在举例时,把不同标准划分出来的子项强行并列在一起而导致分类不当。

6、自相矛盾

在语言中有不少反义词或含义相悖的词,它们大多数都是表达对矛盾概念或对立概念,在习作中,如果同连续使用一对反义词或含义相悖的词,就会造成违反矛盾律,而导致自相矛盾的语病。

二、相应的对策

(一)规范用语,尊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1、地方方言的影响。

普通话中有一些词汇是来自方言。这些词汇在报纸、电视等公众场合大量应用,已被我们认可。它们的意思也能理解。然而有些话就不应出现在习作中了。如“丢点了”,这是老南京话。如果写在习作中,许多人不知道是下雨的意思。

2、不规范用语的影响。

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用语对于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的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帅呆了”“好好喜欢你呀”这类语言常常挂在一些人的耳边,甚至出现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比较“前卫”的学生在习作中也这样写。

3、特殊语言现象的影响。

一些语句看似不规范,但在特定的地方是可以用的。如“非常周末”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在习作中我们就不能写“非常的周末”。

(二)强化语言训练,渗透语法、逻辑知识。

准确地运用语言来写作,表达思想,往往涉及到语法、逻辑思维。把它们融入语言训练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学生在习作中减少或避免一些逻辑、语法上的病句。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法、修辞都不作孤立的教学,要从实际的听、说、阅读之中多提出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穿插相关的训练。此外,在苏教版教材中的“练习”,也常常安排针对性的训练点,词语归类、初步认识句子、认识与运用句式、修改病句、关联词语填空等,教师以此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实际的练习中感受语法、逻辑的存在,促进学生形成用词、写句、写话的相关技能。

(三)狠抓习作修改,提高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因此《新课程标准》中对习作修改也提出了几个具体的阶段性要求。在第2学段(3—4年级)习作目标中规定:“学习修改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中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不写草稿或急于誊写,应付作业,使习作中多了不少的病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熟悉的话语足以证明修改的必要。

修改习作中的病句时,可以采用“一读、二找、三改、四查”的方法。具体来说,首先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再找找不通顺或觉得有别扭的地方,仔细琢磨,多想想如何用词比较准确,如何搭配比较恰当。然后进行修改,最后再读一读,检查表达是否清楚、流畅了。

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在方式上除了教师改、自改、还可以采用学生互改。学生修改不但帮别人找到了语病,自己也是一种学习,是双赢的好事。此外,在评讲时,从学生习作中摘录一些有“疑义”的词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推敲,这也是一种好的尝试。

(四)重视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与习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中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老师课堂上讲的是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是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乃至整个语文能力的重要性。

篇2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主要现状分析

首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影响,为学生制定的习作目标较高。但是小学生正处于习作学习的初级阶段,在短时期内习作水平难以有效提升,对习作不仅不会产生兴趣,反而会产畏难、厌恶等负面心理。其次,习作教学模式过于形式主义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落后,在习作训练中限制学生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导致习作教学丧失趣味性,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再次,部分小学生针对语文习作缺乏主动性和兴趣,不愿积极练笔,而且他们的习作习惯也不够良好,在习作完成之后对检查不够重视,阅读与修改也不够仔细认真,导致作文中经常出现错误,虽然通过教师的指正与检查,还是无法完全杜绝。

二、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题目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对习作练习的兴趣往往不高,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设计一些贴近他们实际生活或生动有趣的题目,提升习作教学的趣味性。习作不仅是语言的训练,更是情感的归宿,在这种习作教学模式下,针对这些习作题目,小学生在写作中会有内容可写,采用流畅的语言将个人实际生活经历表达出来,避免抄袭和“假、大、空”现象。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日记或笔记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题目范围可以是生活中的趣事,学习中的感受、收获等,对于长度、体裁则不做硬性规定,只要是实际生活或学习中的所见所闻均可。习作不仅要有一种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严谨态度,还要有一种敢爱、敢恨、敢言、敢怒的生活态度,教师应引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将习作转化为他们关注生活的一种方式。

2.教学生正确的习作写作技巧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部分学生的习作形式空洞、内容简单,教师可通过加强指导习作写作技巧来实现,使其认识到习作中描写细节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习作中,不再局限于描写事件现象,还要将重点放在细节的表述上,这样才能够细致、生动地呈现出写作内容,突出习作主题。诸如,在进行具体的习作写作训练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现象,用心去倾听、感受生活中的特殊事件,并将其纳入到素材库中,以备在习作中运用,能够即兴写作。当小学生积累了一些习作素材时,应学会按照个人的写作风格和喜好,结合教师设计的习作题目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整合、筛选,实现有效合理地运用。除常见的书面习作之外,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和口头作文比赛,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实践训练,全面提升其习作水平。

3.注重小组之间的习作合作练习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为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避免语句不通、错别字词、错误标点等情况的产生,可使用小组合作习作练习模式,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进行习作训练。因此,当小学生完成习作练习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分组批改,引导其借鉴教师的日常批改方式,对本组习作作品进行评改,各个小组成员应找出其中的病句、错别字、词语搭配不合理等问题,做出标记。同时,对于小组成员都认为文质兼美的句子,或词语搭配的精妙之处,大家应进行交流学习,做到扬长避短,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习作练习模式,与新课程教学标准中“修改个人习作,并主动和同伴交换修改和相互学习”的要求相吻合,进而真正激发小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热情,在正式的写作中态度将会更加端正和认真。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修改 兴趣 模仿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5-02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学生写,老师改”,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这样批改作文的方式学生进步空间极小,收效甚微,且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写文章就成了“挤牛奶”无话可说,百度搜索,东拼西凑,抄袭之风日盛。

基于此问题,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新的评价方式便应运而生。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要学会赏评习作,其实,早在古代,古人便提出“语不惊人死不休”,恢宏巨著《红楼梦》更是经过无数次的增、删、改才问世的。因此,作文修改之重要可见一斑。

在修改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修改作文都只流于形式,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且缺乏修改的兴趣,所以大部分孩子只会修改简单的错别字、用词不当,而对于文章内容是否符合中心,如何将文章改得生动有趣、词汇丰富、语言优美却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那么,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行知有效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看法。

一、培养兴趣,增强修改作文的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也认为兴趣是行动的内驱力。的确,兴趣会将外在的被动转化为内在的主动并驱使其积极地去完成,因此,要让学生修改作文首先得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培养其修改作文的自信心。

(一)运用鼓励机制,激发其兴趣

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得到大人的表扬。因此,适当适时地鼓励能对提高修改作文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修改作文后,老师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新修改的文章,并在遣词造句、修辞运用、描写具体等方面提出其优点,在鼓励评价的基础上,将其作品展示于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欣赏,被展示作品的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二)采用小组合作,活跃气氛

小学生处于探索阶段,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他们40分钟都坐在位置上修改作文未免显得单调乏味。而小组合作却能弥补缺失,它不仅能让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活跃自己的思维,避免学生单独修改作文时因无聊而走神,最后一事无成,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帮扶体系。比如作文《我的同桌》较好的孩子便可以对作文只会修改错别字的孩子在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点、事例描写具体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指导性意见,一人提一点看法,积少成多,小组合作修改后的文章肯定进步较大。

二、循序渐进,奠定基础

对于刚接触作文及作文修改的孩子来说,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从最基本的字词、修改符号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作文修改能力。

正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种的习作:“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三年级,孩子刚接触习作,修改文章时,只要求把一些明显的错误修改出来就可以了,如错别字、错词、使用不当的标点。而进入高年级,对作文的修改要求则更高些。当孩子掌握了基本的修改方法之后,就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作文整体,包括布局、立意等,并进行旁批、总评,并借此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当然,进入这个阶段之前,孩子应该对作文修改已经得心应手,并有较高的写作水平。

三、将修改作文与日常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修改作文指导若只在一周一节的作文课上完成未免显得杯水车薪,它需要的是日常地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厚积而薄发。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字词运用等方面的修改,如老师提问“你觉得一年里,哪个地方哪个季节最美”,一学生回答“西湖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地方”这时候老师便可以在教学中融合作文修改的指导,让学生来说说这个病句应该怎么改?课堂上的适当练习,便会让学生形成修改的习惯且为作文修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修改作文的指导不是仅仅限制于错别字、病句方面,也可以是段落中添加修辞手法、具体动作描写等方面,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老师便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简单地写一段《家乡的山》或者《家乡的水》并让学生加以修改,有了本课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学习,部分不会运用修辞手法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便能运用上修辞手法,将家乡的山水写得形象生动,将山水与众不同的美呈现在自己的习作中。

四、区分类型,制定修改要求

作文的类型不同,在作文修改上的侧重点当然也不同。而孩子并未能明确这一点,当老师指导完如何修改写景作文后,孩子在文章中可能尽量往是否按一定顺序来描写景物,是否运用上修辞手法来让文章生动有趣等方面进行修改,这固然是没错的,但是同样的方法用在写人写事作文上则显得辞藻堆砌、无病,因为这类文章关注更多的是事例是否富有真情实感,语言、动作等描写是否具体,而无需华丽辞藻的堆叠。

正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习作:“写观察日记”。孩子在进行作文修改时,要特别关注到日记的格式是否正确。在进行简单的评价时,就要关注这篇日记是否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作等等。因此,不同类型的作文,决定了作文修改的方向。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修改,会导致文章中心不明,甚至出现越修改越离谱的情况。因此,修改作文切勿一概而论。

总之,作文可以说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作文修改又是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作文修改教学,努力提高孩子的作文修改水平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修改病句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下面病句的病因是什么?(填字母,28分)

A.成分残缺 B.语序混乱 C.前后矛盾 D.用词不当

E.搭配不当 F.语义重复 G.指代不明

1.他大约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才做完暑假作业。

(

)

2.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

)

3.黄山美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闻名全国。

(

)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慌的东西。

(

)

5.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们小学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

(

)

6.小刚和小明简直不敢相信,他的作文发表了。

(

)

7.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

)

二、修改下面的病句。

(28分)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

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修改符号在语段上进行修改。

(10分)

有一次命题作文让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伸手的好机会:小时候我受过一次屈辱,平时积累的那些描写苦脑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得到了好评,被贴在教室的墙上用大字誊抄出来。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34分)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①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②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精神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③“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④“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

⑤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各自的手机号报给我……”

⑥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⑦“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⑧A.“去买一个啊。”我想了一下,不假思索地说。

⑨“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支撑。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⑩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B.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陋……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⑪C.许久,我站在那里,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甚至有一种惭愧、自责。

⑫我朝着男生走出去的门口的方向说了声“对不起”,然后面朝着几十个和他一样年轻的面容,大声说了句“对不起”。

⑬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⑭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我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深深地鞠了一躬。

⑮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忽然盈满了泪水。

⑯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很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

(有删改)

1.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进行修改。(15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空。(8分)

(

)——(

)——自责、失败感——真诚、成熟

3.第13段运用了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题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6分)

A.男生感动的眼泪,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B.男生的眼泪使“我”内心不安,“我”觉得做事情之前

一定要调查清楚才行。

9 修改病句

一、1.F 2.A 3.B 4.D

5.C 6.G 7.E

二、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

4.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七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7.通过这次野外学习,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三、略。

点拨: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改为“《一件不愉快的往事》”;②“大显伸手”改为“大显身手”;③“屈辱”改为“委屈”;④“苦脑”改为“苦恼”;⑤“被贴在教室的墙上用大字誊抄出来”改为“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

四、1.A.“去买一个啊。

”我不假思索地说。

B.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糙……

C.许久,我站在那里,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败感。

2.自信 优越感

篇5

一、课内课外,努力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教师要把语文课上活,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教师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的一些富有情趣的东西,让课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兴奋地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趣教学正是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使之产生某种学习激情的教学方法,精神面貌很自然会成为学生习作中的模特儿,也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

二、贴近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实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就是要求我们想方设法地去贴近生活,充实丰富学生的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小学生的作文要从学习、生活中的内容入手,因此,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身心活动,在丰富的生活中提炼、感悟,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在活动时,教师要力求体现童真趣,别出心裁,比如可以结合常识课,告诉学生,泥鳅能预测天气,布置学生养泥鳅,观察泥鳅的天气变化前的表现,并把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平时也可指导学生观察庭院里的花卉,观察菜园里的蔬菜,把它们的形状、颜色等描写下来,从而丰富了生活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效果自然比较好了。

三、观察感受,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写一些自己经历的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农村的孩子到山上挖冬笋、竹林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挖到冬笋之后,发现了什么样的迹象可以预测那里有冬笋,而且,根据这些迹象,怎样挖才能挖到冬笋,挖到冬笋时,心里感觉怎样,这些写下来就很真实而有趣。有些孩子到田里捡过田螺,在什么时间去捡田螺最合适?根据什么迹象才能捡到田螺,捡到田螺时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生动有趣。

四、明确要求,作文练习要系统训练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跳一跳摘桃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文要从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开始,中年级的片段练习要多样,高年级的重点应放在篇章训练上,文体偏重于记叙文,应切实落实在有中心内容的恰当要求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年级不同,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各有侧重。如:让学生多写身边的人和事,写《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生日》等,这些与自己生活最接近的内容,最容易写,也最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也最能感动人。

前面说的是作文教学中的激趣与导练,接着谈谈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的评改应以学生的自改为主,教师的评改要少改,教师的评讲多表扬,多鼓励兼以探讨为妥。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改,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吗?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指导学生掌握自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既然自改作文这样重要,那么,应如何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其一,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教师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自改的意义,通过讲述古今著名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也可就地取材,树立典型榜样。选一些平时作文优秀的同学,做自改作文的经验交流,共同探讨自改作文的方法。当然,有时教师也可示范修改,引发学生自改的兴趣。通过示范修改,传授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和要领,同时让学生从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改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才好。讨论文章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其二,授予方法,掌握要领。教师在教学中可由易道难,由单项到综合地指导学生自改的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应注意到年段不同,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三年级开始先培养学生“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四年级接着培养学生“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五年级再培养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等。可见,小学生自改作文是从修改句子入手,修改的要求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可以自改,也可互改。自改、互改这两个方面可相结合进行。自改作文,可边读边改,轻声读,改正标点,用词不当,错字等,逐段默读修改病句,注意调整语序,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通读全文,立足全篇,从材料取舍,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中心思想等方面看看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互改作文,可分小组,交换修改作文,发挥集体力量,提倡互助精神。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既要有生字新词的记忆和默写,又要有重点段落的背诵和默写,教师也给小学生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作答,但是往往答非所问,一些教师就缺乏了耐性,慢慢采用了填鸭式的教学,为了学生的分数,强调需要记住的考点,更多的时间是去做题实践。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也就懒于思考,心想只要记住老师说的这些,就能考到不错的成绩,他们不去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限制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学讲方式课堂明确指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小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自主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合作学习呢?

一、自主先学中的合作

自主先学是学讲方式教学的第一步,是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过程,学生要对于基本字词先行识记,熟读课文,能完成同步练习的前面几个题目等等。自主先学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教学《莫泊桑拜师》时,我把同学们按照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等特点专门进行分组,让同学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给出自主先学活动单,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的准备,根据本篇课文的情况把课堂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10人,安排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第一小组搜集有关于莫泊桑和福楼拜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第二小组通过查字典、词典弄清楚“简陋、吆喝、烙印、咖啡、篝火”等词语的含义,并用“孜孜不倦、直截了当和滔滔不竭”造句;第三小组初读课文探究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怎样指导他的?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四小组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小组内归纳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回答这些问题。这样一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了高效率的预习。学生预习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课堂上可以有更多时间来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效果。

二、质疑问学时的合作

学讲方式课堂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提出质疑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就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探究,这就需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讨论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特别是可以让学困生也积极参与进来,自然能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例如在一次主题辩论活动中围绕“小学生能否看动画片?”,话题提出后,小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的很是热烈,有同学说到:“我平时很喜欢看动画片,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即使平时周末没课,妈妈也是禁止我看动画片,说是看动画片太耽搁时间,还容易让我上课时候想到动画片里面的故事情节,思想开小差”,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我的妈妈允许我看动画片,只是必须在我完成作业之后,我在动画片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对学习有很多的帮助,我觉得看动画片更有利于我的学习”这样针锋相对的讨论和交流之中,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心理感受,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不同认识,相互听取对方的发言,在思维碰撞之后大多同学倾向于第二个同学的观点,这样的合作讨论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学生从小就能懂得一分为二的探究问题,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比之是老师直接的讲解更容易接受,也许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检测促学时的合作

篇7

摘要:现行的语文实验教材为了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留下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在习作练习的设计上,只是给予了解写作范围和简单的提示,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法指导,这就使一些阅读面较窄,知识积累不足,写作能力偏弱的小学生写起作文来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想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创作,激励学生的评价及赏识这几方面来拓展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探究写作的基本技巧,引领学生走出生搬硬套的误区,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观察 探究 赏识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它将“习作”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目标和重要目标之一。但现行的实验教材为了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留下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在习作练习的设计上,只是给予了解写作范围和简单的提示,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法指导,这就使一些阅读面较窄,知识积累不足,写作能力偏弱的小学生写起作文来步履维艰。对此,作为教师该怎样拓展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探究写作的基本技巧,引领学生走出生搬硬套的误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想象

老舍说过:“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问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况。”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平时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越细致深入,生活积累越多,写作时就越容易。反之,如果我们平时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作文时即使绞尽脑汁也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老舍如果没有对车夫的种类,车夫的生活、语言及社会环境作了大量的观察与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创造,是不可以写出《骆驼祥子》这样的经典作品。朱自清在生活中如果没有仔细观察,用心感悟,能写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背影》吗?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为习作时的想象奠定扎实的生活基础。

2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创作

倡导学生以探究性方式进行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们可将探究性学习与小学生作文教学“联姻”,整合行成探究性作文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对周围的事物亲自观察,参与活动,从中选择引起自己兴趣或关注的内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感悟,引发争论和思索的基础上写成作文。

根据“探究性作文的主题范围要有意义,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客观条件”的原则。探究性作文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热点去酝酿作文的主题。教师组织学生回忆并罗列自己近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讲出自己的兴趣特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这些兴趣热点和问题进行讨论,形成作文主题。譬如,我课前从学生中了解到他们对这样一些问题感兴趣:“如何解决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烧掉没收的假货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及原材的浪费”“地球会爆炸吗”“农家娶了洋媳妇”“奶奶用手机” “爷爷考驾照”“球迷老爸”等。对于这些作文主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探究活动,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分工的探究任务,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体验,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利用记录、随笔、拍照、网上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形成作文所需要的资料和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具体的指导,但不要越俎代庖,后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在探究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让各组成员各自将自己的观察,体验及感受以书面形式汇总成一段文字,再进行小组的讨论,修改,补充与交流。

3 激励学生的评价及赏识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学生习作中表现尤为突出。然而有的学生在习作中显现出的创作火花被教师或家长无情地扼杀了。那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赞扬,难道,他们的篇篇习作就没有可取之处吗?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教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或者一次诚恳的指责,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为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都应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赏识。

3.1 学生自我赏识。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先由学生本人对习作赏识一番,画出好词好句或好段。如:五年级学生写的《球迷老爸》中的一个片段,他用“”先画出好词好句,用“?”标出动词,还在旁边做了评点。

他脚底下好像生了根似的,任凭你怎么喊他,他都没反应。你瞧他那认真劲儿,抱着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边看,嘴里一边喊:“臭球!臭球!快!快传!” 用比喻写出爸爸的专注。

连续几个动词写出了老爸

看球时的情态。

教师批改作文时,可参考学生的自我赏识,并给予鼓励。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习作。

3.2 小组互相赏识。在自我赏识习作的基础上,同桌或合作小组进行交流和赏识。人人都参加,由每位同学宣读赏识的词、句、段或新颖的开头和结尾。这种赏识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并且有浓郁的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尤其对习作较困难的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习作情趣。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认真倾听,并热情给予赞许。

3.3 教师和集体赏识。当老师批改到内容新颖,语句通畅并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习作时,通常会写上好评语,给个好分数,还会在班集体进行表扬与赏读,让全班学生从中得到启示。但是,对于较差的习作,教师更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赏识习作的优点。例如《爷爷考驾照》一文是典型的记流水帐,并且病句连篇,但我还是表扬小作者拟题,选材新颖,书写工整。此外,我认为教师也应当众赏识那些颇有进步的习作,可以赏识全文,也可赏识部分,以及赏识学生认真修改后的部分段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管建刚著.《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2] 陈秉章著.《小学生作文教学艺术》

篇8

【关键词】字母;音素;观察;记忆;语言技能

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有“情景教学法”、“交际会话法”等众多教学方法。本人就自己从教小学英语十几年的经验,总结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归纳出“听说读写看思动,画演唱游赛问答”这“十四字”教学法,在此做以简单介绍。

一听:众多英语专家都强调“听说领先”的重要性。具体到小学英语的“听”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以下简称从学的方面说),要多听老师、磁带或其他声音媒体的范读,也要有针对性地对比着听听同学、自己的读音与范读的异同;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说(以下简称从教的方面说),不仅要多听学生(尤其要多听单个学生)的发音,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听标准语音,不断提高自身的语音水平。”

二说:笔者此处所指的“说”不仅包括“说话”,还包括“朗读”。听了范读之后,经过内部消化,再用“说”的方式将学习的成果表达出来。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认真模仿和跟读范读者所读的字母、音素、单词、句子等,并经常朗读所学内容,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运用英语与他人交际;从教的方面说,在课堂上要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在课外也要尽可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三读:笔者此处所指的“读”专指“阅读”,而不包括“朗读”。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所学英语词汇量少,阅读能力一般较差。但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从开始学英语就培养阅读的习惯、多找一些与自己所学英语水平相匹配的英语读物来阅读,以巩固和发展所学英语知识。

四写:要本着学以致用、边学边用、以用促学的原则,从一开始就加紧“写”的训练。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多做连词成句、修改病句、翻译、看图写话、小日记、小短文等练习;从教的方面说,要经常给学生撰写可供阅读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剧等。”

五看: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利用一些形象具体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促进记忆。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多看老师的口形,认真看好老师出示的直观教具,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情、动作、眼神、体态等以帮助自己理解所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要多给学生看实物、图片、模型、动画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多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六思:虽然小学生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但若不从一开始就加以理性认识方面的指导,学生往往学得很肤浅,甚至与教师的期望大有差异。因此,充分给予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将对学生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动: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来说,要适时做些听词指物、听音动作等活动;从教的方面说,上课时要边教边动,充分运用表情、动作、眼神、体态等增强教学效果。”

八画: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画得像还是不像,教师都应该多表扬他,让学生大胆联想、大胆画,因为此处画画的目的只是表达学生的思想,即使不像,只要能让人看懂就行了(后面的“演唱游赛问答”等活动中,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其原因同)。

九演: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每课都有一段对话,因此每一课都可以设计出一个小短剧让学生去表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上课时的兴趣。

十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每节课中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穿插一些英文歌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利。

十一游:“游”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巩固学习;从教的方面说,同”唱“的教学一样,要掌握‘复习式’、‘调节式’、‘巩固式’游戏的教学技巧,并善于用游戏复习所学知识,掌握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十二赛: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通过与同学的竞赛,学会如何参与集体活动、如何处理与伙伴及与竞争对手的关系、怎样与他人合作等;从教的方面说,要经常设计一些既有益又有趣的竞赛活动,如一对一的对抗赛、小组赛、团体赛等,让学生大量参与其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并指导学生学会合作。”

十三问:“问”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刺激他人思维,并通过他人的答语获取自己所未知的知识。“学而不问”者,其结果必将是“学之肤浅”的。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上课要积极思考,大胆向教师提问,将自己没听懂的和不知道的问题一一向老师或其他人提出来,以求正解;从教的方面说,要多用启发式的提问刺激学生思维,而不能‘填鸭式’地‘满堂灌’,有时还要‘不耻下问’。”

十四答:“答人所问”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使之更系统化、更牢固。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或其他人的提问,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从教的方面说,要耐心而细致地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诲人不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作文批改;自我鉴赏;合作互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45-01

作文的批改,对于大多数语文老师来说,都像一座压在身上的大山。在一番辛勤的笔耕不辍之后,学生是否真从中有所收获与成长呢?拿到作文本的学生,往往只关注等第,对老师花时间、花精力琢磨出的评语往往是视而不见,作文批改徒劳无功,收效甚微,“一江春水”只能付诸东流了。

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就在一次座谈中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单一的教师改的作文批改形式,二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批改过程之外。《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看来,发挥学生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改“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学会改、喜欢改,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教师,从而提高学生“文从字顺”的作文能力。

一、大声朗读,自我鉴赏

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上来。因为学生新鲜出炉的文章中,往往会有很多明显的粗糙之处,让学生养成写好之后读一遍的习惯对于培养作文的修改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内部言语能力还未发展成熟,他们需要依赖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动,所以在默读中不易发现病句。而通过大声朗读,则可以请双耳做听众,容易发现拗口的和有毛病的句子,再斟酌,再修改。所以作文评改的第一步应是让学生在朗读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可以避免的初级错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去斟字酌句思考自己文章改点和亮点。经过反复朗读、发现、修改,学生在提高自改能力的同时,作文能力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合作互改,取长补短

小学生总喜欢挑挑别人身上的毛病,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间的互评,这是作文评改的有效方式,看别人的作文,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容易看出好坏来。这样的评改更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调动学生评改的积极性,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当然,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改得让别人心服口服。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指导学生评改的方法。

1、整体朗读,了解大意。先对拿到手的文章做整体上的把握,对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细改打好基础。在初读的过程中,发现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标点错误等一些显而易见的毛病并修改。

2、细细品读,寻找优点。有的同学一拿到文章总喜欢先挑刺,让学生先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既是对别人的肯定,又给了自己学习的机会。一旦发现优词佳句等绝妙之处,立刻在眉批处写出自己欣赏的理由,在提高学生语言感悟力的同时,书面语言又得到了发展。

3、斟酌用词,审慎评判。无论怎样的文章里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斟字酌句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让学生以“是不是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这一观点再到文章里去细读,不但要能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修改意见。

4、重新阅读,总体评价。最后,还要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评价,通读全篇,感受文章文字的流畅度、情感表达的流畅度,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整体评价,依然遵循先列优点再提建议的原则,最后提出希望或鼓励。

在这样的互批互改的实践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写作基本要求的理解,更增强了学生评析字、词、句的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三、百家争鸣,二次习作

学生评点之后,还得让被评点人点头,这样的评点才有价值。所以此时,让学生静心思索,给予辩驳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在百家争鸣声中,理解摩擦了,思维碰撞了,评改的火花也闪现了。在争辩中对字、词、句、段、篇的揣摩又一次深化了、提升了,作文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有了自改与互批的累积和积淀,学生交流之后就会发现一些通病,那就在全班的共同讨论中确定写点,重新设计作文的片段练习,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习作,力求在获得共识的基础上,从作文实践中巩固收获,寻求真正的习作能力的突破。

四、师生共赢

教师要始终坚信“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且是学生自己该出来的。修改作文不应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而应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改,不粗还是改的细,改得拙还是改得妙,都比老师的精批细改要强得多,因为那是学生自己的评改体验。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1-0117-03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品读字词,不等老师启发,感受力特别敏锐的学生便马上能体会到这样写的妙处。于是,师生间常出现的对话就形成了:“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凭感觉”。事实上,这里的“凭感觉”正是学生运用语感解决问题的例证。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现在得到普遍共识,一般认为,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和把握,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素养重点围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展开,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欣赏更高水平的文学作品打下坚实基础。语感是这四大语文基本能力的核心因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来落实语感的培养呢?

一、从听入手:培养“音乐的耳朵”

对学音乐的人来说,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的必修基础科目。音乐作为一名听觉艺术,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听音、辨音能力,才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鉴赏力、记忆力。只有将一定数量的音乐语言——各种曲调,各种音程、节奏、节拍规律,不同调式风格、多声部的结合特点等储存在脑子里,才能有能力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分析,并迅速正确地将其反映出来。因此,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对促进听觉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积累正是学习者通过在练耳过程和其他音乐实践中获得的。把音乐教学中的练耳方法迁移到语文教学中听的训练,同样适用。因为对于听者来说,语言在通过人的声带振动进行传递信息的时候,不只存在音高、音强、音色的差异,说话者本身对语言的处理方式不同亦造成听者对内容、感情、节奏的感受和把握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对于语言的丰富感受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锐反应。

1.加强示范,把握语感的技法。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的有效训练。让学生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把握停顿、重音、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时间长了,学生会把这些技法同化到自己的语法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的语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 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语言是否规范,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听觉环境。

2.教会学生如何倾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感知语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学会在倾听中思考。当听到老师或同学饱含深情的美读时,能自觉联系生活体验,产生联想,指出别人朗读时的优美之处;在别人语法不规范时,能主动发现语法错误,改正病句,这是培养孩子语感的较高层次。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语言的鉴赏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说入手: 提供大量的言语实践平台

当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受到外界相关具体情境的刺激,产生表达意愿时,大脑便开始自动进行信息提取,材料组合,形成言语雏形。在说的过程中,大脑会积极调动以往的言语知识和经验,对要表达的字词进行斟酌,句式、语法不断调整,使之前比较粗糙的材料在经过有序、合理的安排下变得充实,最终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根据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中的强化原理,在长期大量的言语实践操练下,大脑对内部语言的提取和再加工所耗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内部语言与外部言语建立的有意义的联系不断得到强化,语言表达的敏捷和流畅性会有显著提升。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且时间占用相对集中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专门开设的口语交际课来完成的。没有为表达而产生的表达。口语交际行为的产生必然发生在一定的口语交际情境之下。真切、坦诚的交际情境会激活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教学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承担起口语交际的任务。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角色扮演意识,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为学生日后语言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力打下坚实基础。

2.言语实践形式丰富多样。语文课堂上的言语实践可分为两类:独白式和对话式。前者包括谈心得体会、讲故事、口头报道、致词、演讲等形式。后者有日常会话、辩论、讨论、访谈、问答等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安排言语实践,不要拘泥于其中几种形式。像现在许多教师安排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读书心得,都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好办法。

三、从读入手: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包括阅读和诵读两种形式。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形成语感的过程。经过这样的内化、吸收和储存,呆板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 在学生以后的听说读写活动中以语言流的形式出现,逐渐雕琢、塑造出学生规范的语言和言语习惯,实现语言积累的正向迁移。古语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正是这个道理。

1.因声求气,注重美读。古人十分讲究“因声求气”。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则从心理学、生理学原理阐释了这个现象:“朗读是一种模仿。它模仿的是作者喉舌筋肉活动技巧。久而久之,作者的神气音节就在读者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通过诵读吟咏,甚至熟读成诵,让耳、口与心共同感悟语言的意义、情感、韵味,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一些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等也会以一定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固定下来,再遇到同样的语言,这种固定的形式就迅速地进行同化、顺应,语感就能发挥作用。

2.善于品评,读思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读过课文之后,对文章仅留下泛泛的印象,把握不了文章的内容与主旨,更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动脑思考。所以语文课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语文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①以读为本,读中感悟。②通过比较、调换、删减,揣摩字词、句的精妙之处。③联系生活,激发想象,再现情境或形象。④角色扮演,换位思考。⑤反复涵咏,调动语感。

四、从写入手:读写结合,培养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老师和学生最感到头疼的一件事,花费了不少精力,最后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其实,写作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自己不断的反复推敲,琢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才能不断强化语感能力。听读型语感为学生头脑注入了大量可利用的语言材料,最终还是要通过语言再现,即说和写输出、再创造语言来形成语言作品,进行实践检验。这种吸收——表达的关系,恰恰说明了听读型语感是说写型语感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1.读写结合,勤于练笔。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学生读懂课文,并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常练习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扩写、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透过经典作品,逐步塑造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表明,这种读写结合带给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应重视和阅读教学相关的小练笔,让学生在已经有话可说,更利于表达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2.让学生乐于修改作文。这里的修改作文,不单单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包括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相互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发现语法错误,还要字斟句酌,全方面考虑整篇作文的构思,布局,无形中锻炼和应用了现有的语言素养和语言感知力。如果是给别人修改,就更得认真、细心,说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原因,才能让别人信服。修改的作文多了,学生在自己写作时就能有意识地将这些问题进行规避,从而有效指导自己的习作方向。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着重训练的四大语文基础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随机应变,根据课堂需要,灵活的结合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语言训练。这四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养成。虽然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带有共性的语言最终会变成学生个性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张健.浅析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1,(22).

[2]孙伯琦.听说读写,培养语感[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3]刘颖.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的探究[J].天津教育,2011,(10).

[4]韩艳.小学生语感培养的几个途径[J].语文建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