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写我的学校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1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年级写我的学校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三年级写我的学校的作文

篇1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四十九 下水(上)

当了教导主任以后,我的视野开阔了——我可以把每个班级都当作我的试验田。当然,自己实验了几年,最遗憾的还是没能教过三年级。因此作文教学系列化研究开始推向了各位三年级教师。我雄心勃勃地把自己设计训练序列刻印下来(那时,学校的条件相当差,教导主任的优惠,就是每人都有一块比较好的刻写钢板,我们印发东西,要用铁笔在钢板上刻写蜡纸,然后用油印机印刷,就像印《挺进报》)。然而,当我去听老师的作文课时,才发觉,老师的作文课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一回事情,我看学生的作文时,也觉得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观察和表达都不到位。

当时,学校正在建新教学楼。三年级被分到了另外一所学校借教室上课。我骑着自行车,到外面的学校去听一位赵老师的作文课。那天,下着雪,赵老师在教室内给学生指导如何写雪。我耐着性子听赵老师给学生讲下雪的过程,如何用词写雪。但是,老师指导完了,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下雪”的情景时,学生说的非常空洞、干瘪。我有些急了。我把赵老师叫到一边,对她说:你不能把学生带到到外面,指导学生去亲身观察一下,体会一下下雪的情境吗?你能不能不能在雪中指导观察? 赵老师是个很好的年青人,尽管我有些急,她却没有生气。好吧,她招呼学生:这样,咱们到外面玩一玩雪,好不好?

学生欢呼雀跃,呼啦一下,来到了外面。在飘飞的小雪中,赵老师跟孩子们一起玩着,然后,有针对性地指点他们:看一看飘着的雪是什么样子的?地上、房上怎么样了?扬起脸,体会一下,雪落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学生跟在老师后面叽叽喳喳地说,非常开心。 回到教室里,我告诉赵老师:让孩子们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感受到的。这下子,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放学了,赵老师要求学生回家以后,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下雪”写下来。 第二天,我们一起看作文。这下,赵老师乐了——最好的学生写到了600多字,最差的,也写到了100多字。我让她跟学生以前的习作做一下对比。她不好意思了:主任,我明白了——三年级作文,需要先观擦再写。

篇2

关键词:读写结合;句段训练;由仿到创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文,对作文有畏难情绪,这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学研究中,我逐步探索出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抓好三年级学生“段”的训练

1.围绕中心句,进行一段话的练习

有些句子能概括全段的内容,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带动全篇。例如,《可爱的大熊猫》第一段的第一句“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是本段的中心句,我引导学生找一找,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写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分别写了大熊猫的身子、尾巴、皮毛、四肢、耳朵、眼睛等内容。授完本段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作文《我家的小狗》《我家的小猫》等,按照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进行段的训练。

2.总结构段规律,进行“段”的写作训练

如,《高原》,作者围绕高原景色的美丽和富饶可爱,先总写“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然后分述这里的天空、高原、湖泊分别是怎样的美丽神奇;这里的药材、矿藏、森林、牛羊等物产是多么丰富。最后水到渠成,总结出“祖国的,真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学过这篇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作文《美丽的上河城》,让学生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写作练习。

再如《家乡的红橘》,课文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家乡红橘生长情况,先写初春时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的花,再写秋天未成熟的果实,最后写十一月时成熟了的果实。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课下,我布置小练笔《家乡的苹果》《家乡的石榴》等,按时间的顺序分段写水果。

3.由“仿”到“创”,写好一段话

作为小学生,由“仿作”到“创作”,这是实现作文知识迁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仿”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运用与范文相类似的题材,使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例如,《我们的学校》先介绍了学校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描绘了学校的美丽;然后描写了学生上课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后写山里的孩子像春笋一样茁壮成长。学生学完这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我们的学校》,有实际的例帮助,学生写起来就有章可循。

4.重视积累、加强交流,使句段表达更有文采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为了扩大学生的积累量,我常写出十几个词,要学生写一段话用上这些词。后来,我引导他们分门别类地积累学过的词,这应是学生词句训练的一条途径。

学生的习作往往三言两语,几笔带过,内容空泛,一点“美”的地方都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拿到投影仪上播放,让大家看看,应该把哪些地方补写清楚,然后开展扩写文章比赛。改作文时,我力求面批面改,直接指出作文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修改或重写。渐渐地,学生作文有看头了,他们脸上也有笑容了。

二、在阅读中学写作文,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有很强的思想性、趣味性,同时也有可供模仿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是学好作文的必经之路。

1.创设情境练说话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较为丰富。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画,或绘制彩画,或利用多媒体放映图片,并设计相配套的系列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入境入情,学生就有话可说。

如,我在教《父子骑驴》时,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书上的插图,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象回答:(1)图上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2)看看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动作,想想他们在说什么?(3)结合书上内容,体会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改变角度学表达

当学生已有说几句连贯话的基础后,我常常引导学生,运用改变叙事角度、调换故事顺序等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例如,《三袋麦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三个动物对三袋麦子不同的处理方式及最后不同的结果,赞扬了小猴做事有思想、有远见,同时,也教育我们,做事情要从长计议,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讲完这篇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比方说:小猴把土地爷爷送的麦子早早吃光了,相反小牛把土地爷爷送的麦子都种到地里,来年有了大丰收,小猴没有吃的了,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句话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的说小猴点子多,会骗小牛的麦子吃;有的说小猴到小牛家借麦子吃,并下定决心向小牛学习,来年种麦子……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三年级作文教学更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习作途径,让学生由“仿”到“创”,多积累、多读书,乐于在自作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

参考文献:

[1]彭小虎.上好课: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我的困惑

每接手一届新的学生,我都会被他们层出不穷的错别字气得直挠头。“武、式、丧”总多加一撇,“绒、或”的一撇又不知丢到哪里了,“爽、转、考”的笔顺容易写错,“嫩、懒”的最右边总是弄混,还有“立即”的“即”与“既然”的“既”根本就不分。这些字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2500个会写的常用汉字。虽然错别字在不断出错、纠正、再出错、再纠正中逐渐减少,可是还有阅读与习作如同两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

课堂上,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勉强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需要老师点拨,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就更离不开老师了。课堂检测时,学生朗读和对课文的理解就又回复到初读时的水平。在课外阅读中情况也不容乐观,班级中最多有一半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积极主动的阅读兴趣。

习作始终是令学生最为头痛的一件事。到了六年级下期临近毕业时,学生的习作能基本达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离“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差得远了。每到上习作课,学生的习作基本上与生活和个人的真情实感没有联系,要么是干巴巴的流水账,要么是搜肠刮肚地抄那些在作文书上看到的优秀习作。

连续六年的毕业班教学使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什么每一届学生到了六年级都会出现这些错别字?为什么他们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窄?为什么他们的笔下总是写不出真实的情感?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六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的烦恼。

我想改变

面对小学升初中的压力,课堂上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多读书、勤练笔,而学生却是一副懒洋洋的表情。想想家长焦急的眼神,我一直在思考:在小学六年毕业之际,怎样送出一批令人满意的学生?

教六年级这几年,我和同事一直在尝试改变,但效果总不理想。2012年6月,校领导和毕业班老师座谈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张振敏校长说:“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但向低年级推卸责任可不是解决之道呀!不如你们向郑州师范学院的张家胜教授和她带领的团队请教请教吧!”

趁着张教授和她的团队每周三到我校听评课时,我向专家请教。张教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向我提出这样的建议:“你近几年一直都在教六年级,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清楚,你能不能下到三年级试着教一教?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识字量很大,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作开始起步,从三年级找突破口,然后一直送到六年级,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听了张教授的话,我觉得顾虑重重。从高段到中段,从12岁到9岁,这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学段、3岁的差距,更是对我自身的一个巨大的考验。教熟了的年级备课毕竟轻松,重新换年级就意味着新的挑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干好了自然不必说,干不好的结果就是“瞎逞能”。面对挑战,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

2012年8月底,开学初,我正式向学校提出要求:“今年,我要尝试着教三年级。”

我的收获

带着问题,我走进了三年级教研组。开学初的集体教研,我和老师们一起研读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决定把三年级上学期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培养阅读兴趣和习作起步的引导上。开始上课了,我发现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三年级的孩子,刚从一二年级大量识字的学习要求,提升到现在不但要识字,还要大量阅读,更要学习写整篇文章的更高要求,真是很难为他们。但在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

三年级的孩子同六年级的孩子比起来,识字量小得多,我就让学生先交流怎样识记生字,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再重点讲解。三年级的孩子记得快,忘得更快,我就根据遗忘规律,每学一课就进行一次默写,错别字在下一课第二次默写,一单元学完后,针对本单元的易错字第三次默写。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得到表扬,喜欢竞争。我就为他们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建立班级虚拟图书角,对能主动阅读的孩子大加表扬,利用每周一、周三下午阅读课的前三分钟让他们在班级进行好书推荐,并开展“阅读大王”的评选,这些举措调动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4

一、把握阶段目标,切忌揠苗助长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然而回顾我刚接手时上的一堂有关写学生的课余生活的作文课不禁汗颜,具体是这样上的:同学们,前面进行了口语交际,知道咱班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许多爱好,真了不起!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爱好写下来,好吗?孩子们都说“好”。于是我打开话匣子,引导学生开始一步一步的接近本次的习作目标:首先得确定自己课余生活中做得最多的是什么事,然后写你是怎样做的,接下来写你经常做这件事的感受。随后一声令下“开始写作”。谁知学生们顿时面面相觑,接下来孩子的发问竟让我无言以对。有的孩子问我:“老师,是写一段话吗?”“老师,是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回答吗?”……我的脑袋一下懵了,怎么刚才说得清清楚楚,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孩子们咋就犯糊涂了!望着那一双双清纯的眼睛,我恍然大悟,眼前的这些孩子是初涉作文,怎么可以像指导高年级写作似的拔高要求呢?难怪他们会说出那么多让我费解的话来。那堂作文指导课可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咱们在进行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时,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去想,把指导工作做扎实,这样才不会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中。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由于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旧城改造的力度,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孩子们亲眼目睹的。写哪一处好呢?这个问题我就交给孩子们自己选择,有的说写公园,有的说写山,有的说写河,还有的说写桥等等,眼瞅着孩子们的写作兴趣高涨了,我抛给他们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你写的地方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呢?一些孩子告诉我可以用上一些美词佳句,另一些孩子马上补充要把内容写得生动具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通过观察,把景物装在自己的脑袋里,假如记性不好,还可以用笔把它们写下来。从孩子们兴奋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懂得观察的重要性,于是趁热打铁,教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1、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等等;2、抓住景物的特点: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3、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看、听、闻、摸、想等活动4、选取感兴趣的地方仔细观察,以便取舍。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引发学生想象,扩大思维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长此以往,无数的妙语便会从孩子们的头脑涌出,如一位学生在《我爱故乡的吊桥》一文中写道:“晚上,吊桥上的灯全亮了,那白荷花灯连在一起,多么像两串珍珠项链戴在大地妈妈的脖子啊!”,这样有灵性的语言充斥在作文里,写出的作文还怕不真实生动?

四、 鼓励学生积累,达到厚积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具体做法是:1、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2、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童话书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3、在班队课、早读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4、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五、指导学生习作,保护孩子童心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学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说,有话可写。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自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95-001

学生进入三年级,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作文。对于刚进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讲,语言积累的贫乏,往往会使得他们无事可写,无从下笔。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作文世界

1.丰富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作文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恰当地运用谜语、故事、简笔画等方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践中不难看出,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是促使孩子积极参与写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2.善于激励,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

2.1及时中肯的评价。学生写完作文后,老师要及时进行评改。平时教学中,学生写完草稿后我会利用1到2天的时间及时修改草稿,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了激励机制。即使是学生的作文写得一无是处,我也会找到他的优点之处,并写上几句鼓励、赞扬的话,以提高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2.2师生、生生互评。这是进入三年级下学期后我尝试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完成草稿后,老师再次对文章的要求进行一遍复习。然后由自己对草稿进行朗读,发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进行第一次修改。接着分同桌和前后四人小组两个层次进行生生互评,找出人家作文写的优秀之处,写上激励的话;然后再找出文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最后一遍,由老师再次进行修改,整体把握学生的习作情况。

2.3挖掘典型,展示优秀。每次习作,总会涌现出一些好的作品。对于这些优秀作文,我会打上笑脸,通知家长打印出来,然后把电子稿传给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博客中展示。另外,我收到这些作品后,加以修改就可以向各大杂志投稿。变成铅字的文章,对孩子来讲,更是一种激励。

二、关注细节,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1.学会细心观察的本领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习作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三年级下册习作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内容要具体,要把习作内容写得具体就要靠学生对事物细节的认真观察。其实归纳起来,就是要孩子学会:第一,多看多听。第二,多问多想。第三,多记多写。

2.学习从生活取材的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我平时注意了解学生,从日常接触中、从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如利用节假日,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利用学校的活动,写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利用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写写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

3.创设情境让孩子有话可说

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很多时候头脑中是空白的。随随便便抛一个我们认为相当简单的话题给他们,以为他们可以写,事实上,他们没有表达出来的。此时,作为入门阶段,我们老师可以可以选用一些好观察的事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有时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懂得如何观察。

四、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作文过于简单,不够生动具体,就是因为平时的语言太贫乏。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立足课堂,给每个孩子语言表达的机会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在课堂上能有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相当有益的。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不少的“口语交际”。这些内容是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的。开始,孩子们的口语交际活动,还是生涩的,常常词不达意的。但是经过多次努力后,有些小朋友就脱颖而出,那么通过小组努力,我让这些孩子去带领还没有赶上来的学生。通过一带一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机会,逐步养成流利表达的能力。

2.鼓励阅读,让每个孩子积累好词佳句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导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否则,总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因此,我鼓励我们的孩子海量读书,多看课外书籍,并懂得如何积累好词佳句。每天睡前一小时保证看书时间,利用好中午的阅读时间,并鼓励他们准备一本摘抄本,专门用来积累好词佳句,并且在班上开展“比一比谁的好词多”的活动,激励他们主动去积累词句,并让他们在写作时尽量用上这些好词句。实践证明,阅读量大的孩子能很快适应三年级作文的教学,且作文中用词丰富、表达流畅。所以关注课外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6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教学 能力培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乐于作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听话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因此,一年级学生刚开学时,我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如世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这样不但让他们听到精彩的情节,还能欣赏到绝妙的语言。听课文录音,让他们听到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指导他们认真听《红领巾广播站》和《雨衣石广播站》广播,培养他们专心听、仔细想的习惯。上语文课常常把它上成故事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情感的波动。如上《乌鸦与狐狸》这一课时,我就用这样的开场白:“小朋友,老师今天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从前在一个树林里,有棵大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的洞里住着狐狸。它们虽然是邻居,但它们并不那么友好,因为狐狸常常骗乌鸦。有一次……”讲着,讲着,学生的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说明我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听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

二、说话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增强了,内部言语的水平会相应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从学会普通话开始,初步学会用完整的语句回答,看图说简单的事,到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及复述指定的课文。学会礼貌用语,说说见闻,这些练习都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每单元的听话训练内容,都认真完整。为了让全部学生都有机会过关,以“金字塔型”的练习进行过关。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说话。在学校读书月开展的讲故事比赛,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先在班级里讲,再挑选比较突出的学生去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故事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读书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读是写的基础。通过诵读,阅读各种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为此,我们班设立了小小图书角,从一年级开始,三年来班级的书已积了一大堆,使学生方便看书,书的类型也很多,有《幻想篇》、《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名人故事》、《寓言故事》等等。每学期都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上课时,也常常以范读引路,深读共鸣,精读精彩片断,逐渐培养学生读书。现在,很多学生已养成阅读报刊、课外书的习惯。

四、写作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如果培养好学生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经常让他们去参加各类活动。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不多,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接着写一件有意义点的事,然后再告诉他们把写作过程中想到的事情都写出来,逐渐培养他们把事情写的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每当在写作文之前,我指导学生先说,然后再开始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

五、修改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己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修改作文认为是教师的事,这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每次作文完了后,鼓励学生来做“小老师”,先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批改同学们的作文,前后左右同学都可以相互批改,而且在批改同学的作文时,容易找出对方的错处,使作文写得更加通顺了。

篇7

一、课题引领——成果提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诵经典美文,写天下文章。这是一个大气有素养的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我们把“读·行·诵·写”这一课题作为我校实施阅读能力提升工程、进行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抓手,从读书、践行、诵读和写作四方面入手,把阅读落到实处。

师生共同大量阅读,整本书阅读;课外大量阅读,课内共读交流。

日日不间断的阅读最能提高一个人的阅读水平,为了更好地落实阅读计划,我们开展亲师生共读活动,成立了“以文会友读书会”,每月的23号晚上定期交流,家长、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加,交流读后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为了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问题,利用周末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冰雪文化节我们一起去滑雪、一起走进福利院给老人及那里的智障儿童送去温暖、“情系雅安”报纸义卖、我是小导游、“赏荷咏荷画荷写荷”、 “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不但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且启迪了孩子们的智慧,激活了他们的头脑,让每个孩子都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

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文化根源的所在。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髓,最能滋养人的精神,开启人的智慧。从小学刚入学开始,老师便带领孩子与家长牵手,齐诵经典诗文,近六年背诵积累,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提升了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孩子们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最主要的是涵养了孩子的人格,他们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几年下来,孩子们不断在此类比赛活动中获奖:在寿光市国学经典电视诵读大赛中获奖;在市教育局和宣传部组织的“国学达人”比赛中走出寿光,获得潍坊市第一名并参加省赛获三等奖;在潍坊市教育局和文明办组织的“国学小名士”比赛中,包揽了潍坊市小学组的前三名,并进入省复赛挑战,与初、高中的同学同台比赛获得第八场比赛第二名。

创建“班级作文报”,给学生的写作练习提供平台。“班级作文报”是阅读与习作结合的主阵地。每周一期,每期篇目一般在15-25篇不等。三年级主要是以激发写作兴趣为主,发表后讲评,讲评重点改正错别字,病句等基本错误,目标是让学生爱上写作,并能文从字顺地表情达意;四年级提高写作水平,在作文讲评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批改,并在写作方法等方面做到“一练一得”。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改变传统批改作文的方法,结合“班级作文报”的发行,在班内评选阅读“幸运大奖”和“啄木鸟式小读者”等;根据发表习作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小小作家”、“写作小能手”等;为了培养孩子爱护图书,学会积累的习惯,不定期组织“我的书装帧大赛”、“我的报装帧大赛”等活动。结合班内开展的各种比赛及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五六年级主要进行主题写作,同时进行编书和写书训练。

二、政策推动,由点到面

为更好的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将“读行诵写” 课题的成果由点到面的推广到全体教师,我们制定了《圣城中学阅读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提出了“亲师生共读”计划和“全科阅读计划”,发动全体家长和师生的参与读书,并筛选形成了圣城中学班级共读书目和层级阅读书目,由学校投入十多万元新购进图书5000多册,为层级阅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同时校长干部带头阅读,每年寒暑假除了新华杯阅读书目外,学校还倡议全校共读一本书,如学校为老师每人友配备一本《道德经》,开学后进行了阅读交流,党员干部同读一本书——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同时把教师专业书籍推荐到老师们面前,语文老师共同阅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数学老师的专业书是《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和吴正宪教师一起读教学课程标准》,书法老师阅读《中国书法史》,音乐老师阅读《给音乐教师的建议》,等等,用阅读的知识给教师的课堂增加后劲。

三、氛围创建,助力前行

   为了更好的利用师生在校的碎片化时间,我们把创建读书氛围做为工作的重点,除了开放学校图书室,建设教师幸福书吧,班班建立图书角,同时还建设了三圣文化广场,在教学楼大厅、走廊设计了文化展板,建立开放式图书角,铺设木地板,将书籍放在学生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为此我们专门铺设了木地板,配备了小圆桌等供孩子们读书。

四、搭建平台,活动推动

为提高亲师生读书的积极性,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1.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开学初,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我校组织了《于永正老师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20条建议》的读书交流活动。我们还利用学科共同教研时间,学科内共读一本书并进行进行读书心得分享。

2.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学生读书活动,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成就。

根据各年级部学生的不同特点,一个年级一个主题进行读书展示活动。如一二年级的我爱诵读,三年级的“好书推荐”,四五年级的“读书交流会”,六年级的“我读书、我表演”等读书展示活动,展示给了师生分享的平台,让师生在阅读中浸润成长。

篇8

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留了个作业名叫“看图说话”,我是这么听到的,我也是这么做的。但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楼道,管我要作业,我嘻嘻一笑,心里想“昨天我跟妈妈说的那么好,老师肯定也会表扬我的。”我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滔滔不绝地说,没料到我刚开口,老师生气的嚷道:“你怎么没有交作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作文这个词,我先是一愣,然后切切的望着老师严峻的面庞,小声地问:“老师,什么是作文?”老师解释道:“作文就是把你想说的写出来,记得那是你的心声。”我点点头,我那时明白作文是我的心声。

也是从那起我喜欢上了写作文。

我开始努力的写作文,我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直接写下来。我的作文水平也成了全班第一。但不知道什时候作文变了质。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叫《我的妈妈》。老师满怀信心地对我说:“你肯定能很好地描绘出你的妈妈。”那天晚上我伏在桌上,构思着作文,然后写下了妈妈很多优点,我咬了咬笔头,有些了一些妈妈的缺点,最后赞美了妈妈。写完后,我看着自己的作文乐了,我认为我已经很好的描绘了我的妈妈。第二天,我自信地把作文交给了老师。老师看了看,皱起了眉头,对我说:“看来你还不会写赞美的文章,让老师来教你。”我迷惑的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拿起红笔,把我写妈妈缺点的段落都删去了,我不解地问道:“删去就不是完整的妈妈了。”老师急了:“要这么完整干嘛?要把妈妈塑造完美一些!不能写缺点,听见没有?”我呆呆的看着自己的作文,明白赞美的作文不能写缺点。也教会我人都爱听好话,只能写好话。

“朋友”变得陌生了。

这已经是六年级了,因为我一直按老师所说的去写作文,所以我的作文一直是最好的。可是在一次考试中却出了意外。那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母校》。我回想着母校的一草一木,写下了我对母校的真实感受。我这样写道:“我的母校是一个很小的学校,教室不宽敞也不明亮,并且到了夏天,校旁的垃圾桶中发出恶臭,但是大家还是很努力的学习……”等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愣了,我的作文分数是全班最低分。只见卷上的评语是:“写得太真实了!”真实还不好?我不满的找老师评理,老师严肃地说:“这是作文,是给别人看的,要虚一些,比如说把你的作文改成:“我的母校很大,教室宽敞明亮。夏天时,校园里的花儿飘出阵阵芳香……看这样写是不是顺眼多了?所以说不能太真实。”

篇9

一、贴近生活,明确习作教学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看上去很简单,容易触及的要求,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准确定位各个年段的习作要求,从而无限制地拔高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主题要突出、鲜明,选材要新颖、有趣,描写要生动、具体……日久天长,学生怎能不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尤其是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低年级的写话接触到习作,但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寄予他们无限的希望,希望他们一下子就能展示出作家的天赋。我们不妨来看看三年级习作的要求:乐于进行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自由表述,让他们感受到习作就像说话一样自然,没有太多的规矩,习作就是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二、微格训练,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1.学会发现

“有意义”和“有意思”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有着天壤之别。我觉得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应该写有意思的作文。所谓有意思,就是能反映童真童趣的生活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意思的作文呢?生活浩如烟海,写作材料取之不尽,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有时发现比观察更重要。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写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即便是一个不太起眼或者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只有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写作素材,学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2.留心观察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待在家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家庭生活,参与“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为习作积累更多的真实的素材。

在学校里,老师、同学朝夕相处,时时处处皆有故事,老师要巧妙预设,创设特定的协作情境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一次,为了写关于活动的作文,我在班里开展“石头、剪子、布”的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的习作题目有二三十种:《惊险较量》《免费电影》《生死抉择》《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练习”大战》……以下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片断:

“我忐忑地走到黑板前,抹掉手心的汗水,又看了看全组同学,此时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的心情,我明白,如果我输了,我就翻不了身了。我伸出颤抖的手,深吸了一口气,心中默念着:石头—剪子—布。我和刘钰的手都伸了出来。嘿,都是剪刀!我们俩互相看了看,又埋下头。我实在没有勇气再比下去了。我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手心更是湿漉漉的。我用牙齿紧紧地咬住嘴唇,以缓解紧张。我没有思考,直接伸出了手——石头。我把闭上的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啊——刘钰出的是剪刀,我赢了!我赢了!随即,我听到和我同组的同学欢呼起来了。我不顾老师在场,高兴得跳了起来。我快乐,我兴奋,我像插上了翅膀的鸟儿,快乐地飞翔。”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开放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这样习作的素材就会因为生活的多姿而变得多彩。

3.关注内心

学生刚开始写作时,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要借助外在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的思考。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我们常常感觉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女生要比男生写得好,这是由他们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的。这个时候的女生,情感要比男生丰富一些。而一个情感不丰富的人,看得再多,读得再多,也写不出好作文。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内心情感、感受的捕捉的训练,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学生用细腻的语言去描写自己在一刹那间的感受、内心体验。学生拥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他们才会写出有生活情趣的作文。

三、激发习作表达的欲望

叶圣陶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激发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乐于表达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借助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愿意写,乐于写。

如果你满怀真情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听的人心不在焉,甚至哈欠连天,你还有兴趣往下说吗?你以后还会再对他倾诉吗?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发出自己内心可能幼稚,可能难登大雅之堂但真诚、自我的声音,却得不到真诚、热情的回应,一次,两次,三次……学生还会欢天喜地、乐呵呵地写作、表达吗?

篇10

大家好!

我是三(2)班的中队长xx。很荣幸能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这次锻炼的好机会。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活泼开朗的女孩。我的成绩一级棒,每次期末考语文、数学门门都得100分,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我酷爱阅读,看起课外书来,总是爱不释手,也爱动笔写一写,现在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30多篇小作文了呢!这大概与我外出旅游分不开吧!,利用节假日去游山玩水,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既拓宽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

我爱学习、爱运动,也喜欢琴棋书画诗酒花,擅长国画的我参加瑞安市少儿美术作品比赛荣获特等奖、参加瑞安市金色童话书画比赛获二等奖。我的作品还在美术刊物上发表、在塘下镇文化活动中心展出呢!去年科技节,我的小制作七个小矮人获得一等奖。唱歌方面我也获得学校百灵鸟歌唱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上个星期,我代表全校少先队员上台发言,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当然,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会加倍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一直担任中队长,我有足够的信心来竞选大队委,如果竞选成功,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为同学们服务,做好老师的左右手,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如果落选了,我也决不灰心,我会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