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好段范文

时间:2023-03-14 19:3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累好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积累好段

篇1

2、画笔描绘锦绣图,垃圾分类不含糊。

3、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4、举手之劳小动作,环境大难题。

5、垃圾要分类,生活更美好。

6、垃圾扔前分一分,绿色生活一百分。

7、生活垃圾合理分类,全身是宝靠你创造。

8、创意生活,文明分类。

9、垃圾分类我先行,举手之劳处处做。

篇2

2019年9月,全国语文统一使用了人教统编版教材进行教学,这一重大改革,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为之一怔,“怎样把新教材上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为此学校派老师外出学习,学习归来的教师还在校内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我大概了解了新教材的特点,也从中得到了一个信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十分重要,为此,我没有太多关注,因为在老教材中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提及。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教学,我发现,与老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它专门设置了一个单元的教学都是与阅读有关,还有“快乐读书吧”,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等,虽说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着力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发现,使我感受到了加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结合学校“快乐悦读”活动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周一次的“阅读课”认认真真上起来,怎样上好一节阅读课呢?通过实践教学以及不断学习,我有了点滴收获:

一、 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是阅读课的关键基石。

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要多看课外书”挂在嘴边提醒孩子,但是如何来读课外书?怎样读课外书才有效?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关注,所以仅仅凭着我们教师及家长的只言片语,孩子们就开始阅读了,他们有的走马观花,只关注紧张精彩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粗略看一遍,具体的故事内容都没读懂;还有的甚至只看书中的插图,一点收获都没有。试问:这样的阅读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上好阅读第一课的关键要素,就是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本学期的第一节阅读课,我结合自己多年的阅读经历,把阅读方法概括为“圈点”“勾画”“标记”三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并逐一讲解做法。“圈点”就是读到好词时把它圈下来;“勾画”就是读到好句好段时把它画下来;“标记”就是读到那里有问题或有感受时把它写下来;一圈一画一写,一气呵成,无形中把阅读方法教给了学生,之后,让学生用这样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手中的课外书,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阅读,他们读得很认真,有心的孩子在圈、画、写上做的非常细致,让我自叹不如!

我想,如果孩子们在阅读时都能这样做,久而久之,我们的阅读就不可能没有效果。所以,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是上好阅读课的奠基石。

二、 督促孩子做好阅读的积累是阅读课的主要内容。

孩子们用所教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外书,一边读,一遍圈、画、写,大家都读有所获,但是如果仅是这样还是不行了,我们的阅读最终要落实到积累上,积累最终要落实到写作运用上。所以,在孩子阅读之后督促孩子做好阅读后的积累就尤为重要,它也是阅读课的主要内容。在开始上阅读课之前,我让家长为每个孩子购置了一本笔记本,并取名叫“阅读积累本”,阅读课上,把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画的好词好句好段认真摘录下来,并把阅读感受写在后面。孩子们读有所获,摘抄时自然有可抄的内容,大家认真摘录,积累本上留下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词语,留下了一句句优美感人的句子,也留下了孩子们读后发自内心真挚的感受。我想,这样长时间的积累下去,孩子们从课外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将会越来越多,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累积起来。

三、 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分享是阅读课的兴奋剂。

第一节阅读课在教会孩子阅读和他们认真的积累中愉快结束了,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致很高,通过批阅“阅读积累本”,我发现孩子们在阅读中真的有了许多收获,这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阅读课上,我用投影展示了部分孩子精彩的“标记”和积累,并给这些孩子所在的小组加了评价分,孩子们为之所叹,我乘机鼓励孩子们像他们一样认真阅读,认真积累,孩子们兴趣盎然,立刻认真阅读起来。有了第一次的阅读经验,许多孩子速度快了许多,很快,阅读完成了,他们开始摘抄积累,离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了阅读积累的任务,此时教室了有了骚动,大家抬着自己的笔记本不停地向旁边的同学炫耀着,看到此情此景,我想:既然大家都想炫耀,干脆来个读书分享会吧!此念一出,我便让孩子们停笔在小组里进行分享,可以分享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可以分享读书感受,还可以分享主要内容……孩子们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纷纷畅所欲言起来。小组分享后,我还让特别有心的孩子在全班孩子的面前进行了分享,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我心里高兴极了。看来,适当的“阅读分享”是一剂兴奋剂,它会给我们的阅读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鼓励孩子为积累配上插图是阅读课的升华。

做为教研组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特色作业,在10月初查阅教师批阅作业情况时,我发现了四(5)班胡丽萍老师批阅的摘抄本,我认真翻阅了3个小组的摘抄本,发现胡老师不但要求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还要求孩子们为每次的阅读配上一副精美的插图。此时,我不禁想:单纯的摘抄积累久而久之孩子们肯定会厌烦,而且看上去内容太枯燥,没有灵动感。胡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回到课堂,从第三节阅读课开始,我并要求孩子们在摘录完毕后把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升华为一副图,把它画在积累内容的后面。孩子们一听要画画可开心了,他们在做完积累摘抄后便认真画起来,这样,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图便出现在了孩子们的“摘抄积累本”上。

篇3

在全新的环境中,我有了一些新的打算。

在学校,上课时我要做到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记录重要的、有用的知识。多读一些有助与学习的书。

语文方面,我要做到多积累,多运用,多摘抄。多积累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同时也要把一些好的书整理出来。多运用一些自己看过的好词好句在作文中。多摘抄问问中的好句好段,整理成册,以备不时之需。

数学方面,也要勤加练习,注意计算方面不要失误。平时可以将自己不会的、不懂的整理出来再做一遍加深印象。

篇4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方法

要学好语文,深厚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厚积方能薄发,因为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非常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很广博,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一步走不稳,即将步步不稳。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要学会将学习、积累、训练三方面结合起来,达到理解、掌握与巩固的目的。只有我们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语文知识的乐园中自由翱翔。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得不仅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的方法。

一、积累的知识来自课本。

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经典的范文,它解决了“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所以使用课本的艺术就是科学的、动态的、机智的艺术,就是对课本的提炼和再加工的艺术。课本是教育专家认真审核符合中学生阅读的典范。除课文中要求必背的课文以外,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一定要用专门的本子摘抄下来,并做好分类,以便自己随时阅读记忆。如词语类、好句类、好段类、好篇类。

二、积累的知识来自老师。

学生听课笔记不能只记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老师平时上课所讲的与课文无关的带有哲理性或者自认为好的话要及时记下。如笔者的一位学生把老师平时上课讲的话都分条记下,一天老师课间无意中翻到该生的笔记本,发现他所记得都是自己平时无意间给学生讲的,记了几百条。如:

第三条: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愚蠢;坚持不该坚持的也是愚蠢。

第十条:千方百计完成任务,不要千方百计找借口。

第二十六条:“死的就死去了,除了你的家人,没有谁会为你的死而悲伤,其他人依然活得很好,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这是老师的一位同学自杀了,老师去吊望以后回来说的话)。

老师问他为什么记这些,他说这些我认为有用就及时记下了。

老师的知识面,见识毕竟都比大多数学生要广很多,很多时候老师的课堂中或者平时的言谈中的话都是老师多年的经验总结,是老师经长时间检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肺腑之言,要善于抓住老师的不注意就说过了的话,并记录下来。不仅要记录语文老师说的,其他老师说的同样要记下。这种来自老师的知识的积累要靠学生的灵敏的捕捉能力和爱记笔记的习惯。

三、积累的知识来自校园。

校园里的好的励志名言、宣传标语、口号方针都可以作为素材积累下来。许多学校教学楼都贴有名人画像,都配有名人名言,我就要求学生把学校里所有的名人名言都抄下来,且要时常记忆,要做到每看到一位名人就想起他的一句或几句名言。做到名人图像在我心,名人名言在我脑。只要用得到能出口说一个名人几个方面或者一个方面几个名人的名言,或者某个方面中外名人是如何说的。如图1:

图1

马克思的图像,要能想到他的至少三句名言:

1、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2、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如图2:

图2

爱因斯坦的图像,要能想到他的至少三句名言:

1、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2、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3、通向人类真正的伟大境界的通道只一条苦难的道路。如图3:

图3

鲁迅的图像,要能想到他的至少四句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生如能记住十多个名人的很多句名言,大脑就储存了很丰富的知识,随时用到随时搬出来便用,至少写作文可以手到擒来,有理有据。作文也就不再干瘪无味,味同嚼蜡了。

四、积累的知识来自学生。

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句自己的座右铭,不得抄袭,老师让学生认真修改后把全班的各学生的座右铭做成展板,并在自己设计的大一寸的图像(图像可以是照片、大头贴、漫画、卡通图片等)下写上自己的座右铭,做成我自己的名言。并要求学生选择至少五位同学的座右铭记住。如:

学生甲是一位女生,她用自己的自画卡通图片加上自己的座右铭做成图4作品:

图4

不仅座右铭写得很好很在理,图片与文字结合得相当完美,而且在细节上展示了学生很好的画画功底。同学们见到她的作品都赞不绝口,说她不仅是语言天才还是位绘画大师。同学们一见到她的卡通画就能说出她的座右铭。这位女生就更不用说记住自己的座右铭了,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心中时时为自己的作品骄傲呢!在别人的称赞声中,她也更愿意去记别人的座右铭了。

学生乙是个喜欢体育的男生,他用自己的照片做成了图5作品:

图5

图片和座右铭结合得很完美,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性格爱好,不仅展示了他积极健康的运动精神,更主要的是简单明了地亮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同学们会不时的摆出他的动作,随口说出他的座右铭:“我运动,我健康。”

这些很具个性的座右铭,同学们都会尽量把自己的做得最好、最有个性,为了能让别人选择自己的记住,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来的图文作品让老师想都想不到,真是耳目一新。当自己的座右铭被其他同学记住并在不经意间说出来时,他会非常高兴,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功感。互相记住同学的座右铭实际是在互相欣赏的时候就积累了知识。

五、积累的知识来自校外。

学生见到的只要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都可以记下来,如街上、路上碰到的好的对联,好的广告词,好的宣传标语;听到的好的吆喝的口号,好的歌词都要及时记下。如:“药材好,药才好。”要求学生就这句话进行仿写,就有学生写到“要心好,才芯好”;也有学生写到:“医德好,医得好”。

这些积累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还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大语文中去检验,做到了活学活用,积累知识的目的也达到了。

六、积累的知识来自兴趣

老师只要发现学生在语文某个方面有特别爱好的,都要鼓励他就这方面的知识去广泛的积累,并作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某方面也成为一个小专家。如有个学生非常喜欢李清照的诗词,他读过很多关于李清照的传记,把李清照的所有的诗词都作了摘录,并做了详细的注解,他能把李清照的诗词一首不漏的背下来,还做了一本《李清照全词集》,每一首词配一幅精美的图片,做得精美绝伦。这个学生就是个李清照研究方面的专家。他在这方面的积累就来自他在这方面的兴趣爱好。

愿意下苦工还要有好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方法,学起语文来就不会费力而学不好了,背下教材必背,抓住老师、学生的一句哲理,留心街上路边标语,拓展自己兴趣爱好,积累语文知识就简单易行了。

参考文献:

[1]《作文素材》总第15期2011年5月湖北大家报刊社.

[2]《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2年第8期云南教育报刊社.

篇5

关键词:材料;生活;书籍;表达;抄写;积累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留心细节,寻找写作原料(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只要学生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难道还会愁没有材料可写吗?其实,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时自己的农村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原料,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即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随时记录下来,要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引导阅读,丰富写作语言(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告诉读者怎么写。”其实,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感知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还会在读书中悟出怎么写,而这些又恰恰会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自由表达,积累丰富素材(说)

写作教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反感。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东西,允许他们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不武断地限制他们的题材,鼓励学生去扩大自己的语言范围,允许他们自由选择题目,真正地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厌恶写作中脱胎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坚持抄写,培养写作习惯(写)

篇6

一、在看图说话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想象写话训练

小学语文的看图说话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了,一直到六年级除了看图说话还要求学生能够写短文、写话。怎样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够具备看图说、写的能力,需要注意在方法上加强引导学生。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当在低年级就紧抓写作。就一年级看图说话而言,第一步应当使学生掌握画面上都画了什么,第二步训练学生口头说,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会说就达到要求了,二、三年级学生一方面要会说,同时还应当能写出来。这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这三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升。在低年级就应该对这种训练高度重视,这样有利于为高年级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好时机,能够学会灵活写话

语言是最为常用的交流沟通工具,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积极的交流沟通环境。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观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例如观察身边的某个同学今天的穿衣打扮等。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模样、表情、神态观察,对教师平时的上课状态,如何对待学生认真揣摩,或者也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内成员互相观察模样、穿着、表情等。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作文题目《我的老师》或者是《我的同学》,锻炼学生的即兴写作能力。

篇7

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陶冶情操,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地语言积累的意识和习惯,我校在每学期举行一次精彩纷呈的学生20分钟古诗、名家名篇、成语、词语、优美句段等口语才艺,以及学生日常积累的日记、作文、采蜜集、手抄报、剪贴报等丰富多采的图文材料展览。让学生感觉这是一次语言积累的饕餮大餐,都乐于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语言积累沉淀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从心中感受到“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真正内涵,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积累的热情,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二.“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利用传媒,听中积累。

特级教师于漪说:“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吸生活之水,开阔视野。”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摘抄本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讲解、赏析,让学生获得活生生的语言文字。不仅如此,教师们还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选购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让学生带回家听,由此产生读的欲望。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学生由“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引起学生兴趣,就能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作了铺垫。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扩大阅读,读中积累。

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为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如冰心、巴金、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名作家的书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并要求教师们坚持做到以下四点: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2、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会读会摘录;3、提出语言积累的具体要求,对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自我梳理,归类“入库”,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翻箱倒柜”,使积累的语言文字不至于“发霉烂掉”,从而提高积累的长久性;4、每周定时检查,并作好统计,在每学期末,开成果展览会。这样做,促使了学生更自觉、更认真地进行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阅读的热情,培养阅读的习惯,巩固其成果。

四.“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畅所欲言,说中积累。

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为此,课题组在学校进行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们为学生除口语课外,在课堂上增设“说话园地”这一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中,人人必讲,这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促使学生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渐做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境界。

五.“心入于境,情会于物”:增加习作,写中积累。

篇8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教材”为突破口,让学生喜欢阅读。低年级图文并茂的课文内容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范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升华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在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就会喜欢上阅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他们跟着老师一同欣赏名胜古迹,让他们去扮演狐狸,在表演中体会狐狸的狡猾;让他们尽情地读诗、颂诗,并仿照课文内容去作诗,感受当一名小诗人的快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帮他们建立起来良好的阅读兴趣,必定会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2.学好、写好作文,功夫在课内,也在课外。因此,教师应经常让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的故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速度特别慢,容易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利用种种机会给学生讲些优美的故事,然后告诉他们这些故事都在书里,以此激发学生自己找书看。等学生读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再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风采。这样,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

3.要让他们学会欣赏品味文章,在美读中自然成诵。无论是孩子思想品行的形成,还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主导因素都是孩子内化的结果,积累背诵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他们认为好的、优美的文章,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才会激起他们的兴趣,最终才可能通过他们的努力,把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来。为此,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去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美,在此基础上,通过熟读、美读,让他们自然成诵。

二、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以字带词。在人的大脑记忆中,单独记一个字易忘,如果以词的方法来记,就容易记住。因此在学习生字时,教师让学生用组词、扩词的方法扩大词语量,以丰富词语,积累词语。

2.以词引句。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好的词语,如果只是学了不运用,也容易遗忘。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造句,既巩固了词语,又学会了运用,一举两得。例如《日月潭》一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些词语:名胜古迹、群山环绕、风光秀丽,等等。

3.连词成段。用几个相关的词语,或者根本不相关的词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把几个词语说成一段话,是语言的积累,也是逻辑、想像等能力的训练。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几个词:早晨、太阳、干干净净、唱歌,引导学生这样写:一天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我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清洁工人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大人们来来往往忙着去工作,我也一边唱歌,一边快步向学校走去。

4.背诵好句、好段、好篇。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诗文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在学生的耳边。长期背诵一些优秀诗文,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5.一日一词一句,学以致用。把一天当中学到的词句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记下来。日久天长,积累的词句会越来越多。教师还应该经常利用语言实践课、练习课,通过语言、实物、图画、游戏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说话、写话上,使学生尝到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甜头,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和运用的习惯。

三、培养积累的习惯

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阅读,只有在大量阅读中才能吸收丰富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才能了解人生、认识生活、受到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9

阅读的好处,大家一定都知道,它不仅仅是只能学到好词,好句,好段,而且还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我家中的书,不说有上万本也有上千本了。阅读中外名著的绝代风华,无一不让我惊叹!行行文字仿佛片片美丽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深邃而悠远的天籁。 从“将登奇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我懂得了生活的曲折,认识到人生路的坎坷;从“事在人为,莫道万般都是命”,我知道了自我努力的重要;从“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我懂得了人应当经得起失败,应当有接受挫折的勇气,从书里,我知道了人应当有尊严,应该有人格;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应当知恩图报,应当有责任心……

读书是积累,知识的大小要靠日积月累才形成。年华如水,一去不复返,怎样才能不让它白白流逝呢?靠的只是自己抓,抓住了知识,抓住了今天,你就抓获了生命,抓住了未来。

孤独的时候,书是我的玩耍的朋友,郁闷的时候,书是照在我心上灿烂的阳光;失意的时候,书是点燃我自信的熊熊火焰。走进书中,我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在书中寻找自己,也在书中完善自己。细细品书,我感受着隽永的文字之美,也找到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

篇10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好学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较于常规的教学类型,小学生更容易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产生共鸣,如表演、观影。这类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带入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教授三年级下册《检阅》时,孩子们在上课初始就提问:什么是检阅?一番疑问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此时,笔者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雄壮豪迈的阅兵场景让学生们霎时明白了什么是“检阅”,并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课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上课时自顾激情澎湃,说得再动听,学生听久了也会索然寡味,因此应该利用其他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性因素。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

师:小朋友们,那树林里谁最活跃呢?是啊,小鸟很活跃。

(此时学生略显疲态,回答问题不积极)

师:那这群小鸟飞来飞去,忙忙碌碌地在干什么呢?(没有学生回答)

师:小鸟说,它想让你们知道它的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学生回答响亮,积极性变高)

师出示资料:杜鹃一个小时能吃100多条松毛虫,山雀一天能捕食400多条害虫,啄木鸟一天能吃掉1500多条虫子。

(学生发出惊叹声,眼睛放光,思想集中)

如此看来,循序渐进的数字震撼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这几个课外小知识适宜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3.增强教师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恰当运用的教具课件,恰逢时机的课堂展示,都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时,笔者将准备好的金鱼和鱼缸摆在讲台上,随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一起去做实验,更证明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唤起了孩子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二、掌握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随着教材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指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应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迅速、正确的解决问题。

本文列举帮助学生记忆的思维方法之一,即联想法。其实记忆的关键就在于组织和理解,对信息思考得越多,就越容易记住。在教学形近字“酒”和“洒”时,笔者利用了联想法:酒喝到了肚子里,于是多了一横;水洒出去了,被太阳晒干了,这一横就消失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以点及面的思维方法。

三、积累运用语言,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方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

语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来源于积累,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积累量远远不足。那如何积累呢?主要抓好两个字:写和背。

写――每人一本“采蜜本”。让学生在每周固定的时间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

背――背精华,终受益。积累的多少就要看背诵量。学生背诵文章中的精华部分,目的在于将文本化为自己的筋血骨肉,从背诵中体味作者的匠心所在。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运用

写是大脑总结、归纳、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灵活运用已积累的语言形成知识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勤练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情况, 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现状,并在不断扩充知识面, 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 提高对字、句、篇章的阅读、表达, 以及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表述、沟通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开启思维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范 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学的结合[J].小学时代(教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