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自然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24 19:2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大自然的古诗

篇1

《古诗二首》是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8课的内容,其中收录了《村居》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浅显易懂,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贴近孩子的生活,学生爱读、易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能读、背两首古诗,初步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和童真童趣。

3.感受古诗的魅力,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古诗,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寄语,初尝诗味

教师寄语:(出示幻灯片,教师诵读并伴唱《新学堂歌》)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3)“多熟悉一些古诗词,你将终生受益。多听一听为古诗词谱写的歌曲,你将会熟悉更多的古诗词。”(汪国真)

师:《新学堂歌》已经将20首优秀的古诗谱成音符,供我们边哼着曲调娱乐,边轻松地背诵古诗。(大屏幕出示:愿每个孩子都能用诗文的语言,展示自己诗化的心灵!)

(二)诵读感悟,读准背通

1.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8课《古诗二首》(板书,仍伴唱《新学堂歌》)继续用古诗来美化我们的心灵!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预习作业(幻灯片)。

预习作业:(1)网上查找关于两位诗人的信息及关于风筝的信息。(2)读这两首古诗,尽量把字音读准,查找相关词语的解释。(3)有能力背诵的,就把这两首古诗背下来。(4)试着用“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或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方法理解诗意。(5)想办法弄清楚“鼎”和“垂”的书写笔顺。

师:老师要在学习这两首古诗的过程中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是:读――背――问――诵――唱 (幻灯片)。

师:谁能把古诗的题目和诗作者书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的同时,老师问:谁来介绍你掌握的诗人信息)。

2.读准诗句,读出诗韵

(1)指名读,教师指导,使其明白:会读,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有节奏、不唱读,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配乐范读。(3)学生试读。(4)学生配乐表演读,教师评价。

3.循序渐进,背诵诗文

进入古诗学习的第二步――背。

(1)看着这些词试着背诵:(课件出示)草、莺、杨柳、春烟;儿童、纸鸢;蓬头稚子、路人、鱼……(2)分行背(看哪行背得又正确、又整齐、又有节奏)、(两行,每行一首)。(3)接力背(看哪位同学声音洪亮、有节奏)、(老师指定诗题,一对一句背)。(4)指名背。

(三)问读理解,融情于景

下面我们继续古诗学习的第三步――问。

以《村居》为例。

一问:这首诗高鼎描绘的是江南春景,那么,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知道春天的?说明理由。

二问:如果为《村居》这首诗题画,你会画些什么?怎样表现“草长”?(草尖上的新绿)说说你的理由。

师:江南的早春二月,小草、黄莺、杨柳、儿童都精精神神的,谁来精神十足地读出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读:生机勃勃)

三问:“醉”是什么意思?(沉迷,过分喜爱)高鼎“醉”了还是杨柳“醉”了?

师:这迷人的春景,谁人不醉?何物不醉呢?高鼎沉醉,醉得把“杨柳”看作了能传情达意的人,并把这份“醉”的情绪赋予了杨柳。怎样读,才能把高鼎这份特别喜爱春天美景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己试试)(二读:特别喜爱)

四问:“纸鸢”指什么?(风筝)“鸢”是什么?(老鹰)关于风筝,你知道哪些信息?

幻灯片出示风筝简介。(略)

师:这该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呀,纸鸢天上飞,儿童地下跑;纸鸢天上唱,儿童地上喊。请把这种热闹、欢快的场面读出来。(同桌互读)(三读:热闹、欢快)

五问:你们读得很投入!欢快、热闹之后,老师要问个深奥的问题,看看谁特别聪明!认真听:

草长莺飞、杨柳醉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天;

其实人生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放纸鸢的儿童就是人生的春天,你们也正处在人生的春天。

高鼎在诗中描写儿童放风筝,有什么用意?再欣赏这幅画,再品味这首诗,思考一会儿。

老师引导:

儿童――人生的春天;这幅图、这首诗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春天。

人生的春天融入了大自然的春天――

就更让这幅迷人的春景图,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生机)、无限的(活力)!

带着这份激情、这份希望,我们一起齐读全诗!(四读:激昂、希望)

(四)诵读感悟,体悟情境

下面我们进入古诗学习的第四步――诵。

(1)自由“诵”

诵是“熟读成诵”,诵是“背诵”;更重要的,诵是像“念”一样的背,就像眼前有这首诗的文字;就像眼前有这首诗描绘的画面(试着诵一诵)。

(2)指名“诵”

自然哼唱,享受古诗

猜猜下面我们该进入哪一步了?(唱)(放歌曲:《小儿垂钓》、《村居》重复播放)学生自然跟唱。

(五)灵活选择,乐在学中

1.推荐书目:《小学古诗词70首》

2.作业:选择自己想做的

画:画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将这句诗写在上面。

唱:自己配上熟悉的旋律演唱古诗或者学唱作曲家谱曲的古诗歌曲。

编:把这两首诗编成小故事讲给亲人、朋友听。

背:背诵这两首古诗的同时,自己归类查找其他的古诗背诵,如风筝类、春景类、小儿生活类等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人生的春天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可以去放风筝,也可以去学垂钓;更要怀抱诗书润泽心灵,以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生!

篇2

关于花的古诗词飞花令有《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39-01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精华,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国人都知道学习古诗文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文明程度和综合能力。其实在这个万众创业的时代,更应重视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采取新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从小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成为将来的创客,创业者,创新型人才。

一、当前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注重背诵古诗的数量 很多家长以孩子能背更多的古诗为荣;很多老师检查小学生古诗学习情况,就是看他们能不能背掉,考试能不能默写出来;许多小学生古诗背诵比赛也是看谁背的更多、更熟练。

2、过于强调读和诵 其主要依据有:(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即不懂的东西多读多背,自然就理解了。(2)自古成才的专家大卡都能对很多文章、名著熟读成诵。(3)部分专家甚至国家制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反复诵读。

3、滥用图片、动画、音视频和课件 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出不一定合理的情境固化了小学生的思维,容易导致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比如有的老师在上《春晓》时,一讲到 处处闻啼鸟,立刻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一个在红花绿叶的枝头上活蹦乱跳、歌声婉转的美丽小鸟。而根本没去考虑这是什么地方的春天?这是什么小鸟?此小鸟出现在彼地彼时是否合适?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只是一只小鸟,而且也不一定就在枝头,也许在地面上,在石头上,在草丛中,抑或飞在天空中。这种被人为渲染的景象很容易固化小学生的思维,本质上还是强迫灌输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耽误了人才开发的最佳黄金年龄。

4、简单追求诗的韵律,不求甚解只求声情并茂地诵读 小学生理解力就有限,还不知所学所读所背为何物,却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地反复读和背,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二、创新时代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深入大自然、深入实际生活真切体会和感受 课堂上老师创设的情境再好还是不及大自然和真实的社会生活,老师再讲再描绘都会和实际不一样甚至会出现偏差,有时还会给学生造成误导。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比如,在《咏鹅》教学中,就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池塘边,老师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讲解,通过实地观察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原来鹅在水中伸长脖子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在这个过程中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鹅的脖子虽然很长,但不论是伸长还是缩回都始终呈弯曲状,这便是“曲项向天歌”;也会发现池塘里的鹅,其羽毛除了少数艳鹅外基本都是白色的,而池塘里的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一定就是绿色的,清澈的、淡蓝色的、浑浊的等等都可能存在,之所以诗中说是绿色的,只是理想的形象的一种说法,因为人们常用青山绿水来形容理想的自然环境,这一切也正是诗中描绘的“白毛浮绿水”;而且通过实地观察,小学生们会认识到鹅掌基本上是在红色和黄色之间,而且是更偏向于黄色一点的,而不是诗中所说的红掌,之所以说红掌是因为写诗时为了与白、绿等浓重颜色相对应而采取的一种超越现实的一种想象的描写方法,在实地观察中小孩子们也自然会发现鹅在水中划水的时候,鹅掌拨出水面的水清亮的,而且基本上不论池塘里的水是偏向于什么颜色的,所以出现了“红掌拨清波”的诗句。所有者一切都是课堂上无法感知和理解的。

2、充分展开没有标准答案的想象 有的古诗一时半会是没有条件亲自实践的,比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无法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小学生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但这一过程中老师千万不能再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了。每个学生想象的都不一样,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所以老师也就不能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或老师自己的想象就一定是正确的、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也就是说在想象古诗的情境和体会古诗的意境时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3、反复争论不可或缺 对于大自然的观察、现实世界的理解、对古诗的想象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时可以让他们充分讨论,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别人正确的他们自然会接受,意见不统一的就让他们保持各自的观点。这样通过反复争论,让这些小学生们有理有据地升华各自的认知,不断冲破各自观点上的牢笼,小学古诗教学提高到一个空前崭新的平台上。

三、小学古诗教学采取新对策后的良好效果

实践方法的采用,会培养从小亲自实践、亲自动手、亲自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每一次得来真知都要通过实践付出辛劳,会使他们从小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达到科学的顶点必须勇于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最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就是靠实践、实践、再实践与百折不挠而获得了成功。

没有规则和答案的想象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大胆的超越常规的想象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带来创新的灵感。这也是当下我们国家所迫切期待的,最近总理反复强调、亲自指导出台多项措施来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殷切期望出现更多的极客、创客。

反复讨论和争论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认识到利用团队的力量会少走弯路,而且通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会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会不断冲破原有的观点牢笼。这一切都是他们以后创新和成功的必备素养。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 为生命奠基 [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篇4

我国的山水文学比较发达,吟咏祖国山川美景的诗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例如苏轼的就是一首有名的写景诗,描写出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有魅力的美景,杜牧的《山行》,就描写了深秋季节山中枫叶一片火红,顺着一条曲折的小路上得山来停步不前,是因为留恋着这美丽的枫林景色,画面鲜明优美;杨万里的《小池》一诗,就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具有无限生命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情趣的生动画面。诗人描摹物态时也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我们要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庐山香炉峰的峭拔雄伟,在阳光下的紫气蒸腾、烟雾缭绕、气势壮观的景象以及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一落千丈的磅大气势,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读者眼前。贺知章的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多么新颖,想象多么奇特!“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赞美了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二、从送别诗中体会朋友情

珍视朋友亲情,是我国传统思想里的一种认识。古诗中所反映的浓郁的友情,乃是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关于友情的抒写,多为送别之作。但同为送别诗,表达惜别之情的方式却有微妙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去领悟。例如,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风吹雁,长云暗日”,在高适的眼里似乎没有半点离愁之感,他反而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赏识像你这样的优秀人物呢?既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意,也是他对朋友品格才能的高度赞赏,对友人的未来的衷心祝福!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细雨霏霏,杨柳依依,在送别的宴席上,诗人劝好友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识的知心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祝愿好友,在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多多保重,一切平安。教学时,品味这两首诗的细微差别,我们也就领悟到了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

三、从边塞诗中体会爱国情

诗人忠于祖国的一腔爱国之情往往在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中流露出来。这在一些边塞诗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曹植的《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祖国,在沙场上这种英勇战斗,不惜献身的爱国之情溢于诗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我们要抓住“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场面描写,让学生领悟.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无数次的战斗,敌人的矛戈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还有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前两句描写了皎洁的明月,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戍边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这些正体现了将士们崇高的爱国之情。

四、从言志诗中体会人格情

篇5

先说书本知识:目前我们学校缺乏图书馆,电视又看不成,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几乎被堵死,写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阅读也仅限于现有的课本。针对这种状况,我让学生利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记一些历史事件,政治课本上的关于友情、亲情的章节让学生重点掌握。比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积累,记忆后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比如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季美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秋季特色,“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日雪景,还有有关花鸟虫鱼的诗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古诗词我都让学生有意的去积累。

课外读物的阅读。仅利用各科课本知识的积累毕竟有限,还需要对课外读物的阅读,这也不失为一种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凡是作文内容丰富的学生都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如初二(2)班的梁建、王笑,他们的作文写得都很流畅,文章中引用的资料大都是平时积累的。在濮阳市举行的“首届快速作文竞赛”中两人都获得了一等奖。

怎样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采取了以下多种方法:一是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二是订阅《中学生阅读》,三是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籍,如《阅读与写作》中就有很多精彩描写,句句深入人心。刘心武说道:“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在长期积累中学生也有了读好书的愿望。

再说生活积累,这也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向我们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春夏秋冬,我们虽然体会不到城市的喧嚣和眩目,但农村特有的景色也会令学生耳目一新,打开学生封闭的“天眼”,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世界带给我们的天然之美,风雨雷电将在学生笔下生辉,花鸟虫鱼会成为学生文章的点睛之笔。

让学生走入社会,收看新闻节目、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了解实时动态,提醒他们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在农忙季节帮家长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体验生活,积累人间情感。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文包诗” 情感教育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植入情感教育首先需要深挖教材,用文本情感打动学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视体现了新课改对小学生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拥有好的教材的基础上所能做的便是深度挖掘教材,把情感教育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感情,把握文本的精髓,从而达到情感转移的目的。当对文章有所触动的时候,学生能更容易理解,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受到经典的熏陶。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构建时期,传统的文化经典和人文教育等对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教育、责任教育、关爱他人等思想,让这些情感在小学生的心中扎根。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蕴含优秀人文精华的经典著作都为世人尊敬,如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就包含了许多优秀品质值得小学生学习,在教学中重视经典文化的教育不仅能使小学生增长知识,还能学习优秀品质。

二、“文包诗”的创新教学形式。

古诗词的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不论从老师的教学方面还是从学生的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新课改之后,古诗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文包诗”这种文学形式将难懂的古诗词融入通俗易懂的短文中,让学生能在更轻松、有趣的情境里学习古诗。

1.“文包诗”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文包诗”首先通过有趣、简单的文字把学生引入其中,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为诗歌创设情境,加之老师对其背景的介绍,在阅读诗词时仿佛身临其境,很快便能领悟文章的主要情感。情感是诗词的灵魂,常常也是划分不同诗词种类的标准,要想准确把握诗词的大意必先抓住其情感,如此学生更能对诗人的心境感同身受,理解和背诵起来更为轻松。另外,“文包诗”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2.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利用“文包诗”践行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先熟读课文。老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短文的背景和写作动机,对古诗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再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和主要内容,寻找出文章和诗歌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能更好地通过故事理解诗句的含义并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短文中的关键词对学生感受诗歌情感有积极作用。教材中的短文主要是根据诗词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和扩展的,因而短文中的字词也是紧扣诗词,为诗词服务的。我们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强调关键字的作用,但小学生往往无法从晦涩的古诗词中准确地找到中心词、字,但如果从短文中寻找关键字就容易得多,通过这些关键字就能揣测一首古诗词通篇的大意及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的字词,并鼓励学生根据词语表达的情感,将自己置身其中,理清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

最后,通过精读短文和诗词,找出隐藏性的意义,把古诗词中诗人感情的“细节”找出来,不放过任何一处情感的变化。“文包诗”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可以把学习的外延扩展到课外,平时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其他诗歌的扩展学习,积累更多的诗词,丰厚文学底蕴,提高自己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以更加积极、轻松的态度对待诗歌的学习。“文包诗”这种在新课改形式下创新的文学形式,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可行性和重要性,是语文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最终还应该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加强情感教育。比如邀请优秀的专家学者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语文讲座,举办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准备演讲和最终进行演讲的过程熟练掌握语文知识,也为学生创造了表达自己对文章、对诗词的见解和感悟的机会,还可以结合亲身经历。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等户外活动,带学生走进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魅力,或是走进博物馆、纪念馆,让学生了解文化名人的生活。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对加强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大有益处。

以上这些都是笔者个人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利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优势和资源提出的一些关于加强小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和要点。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建立完整的情感教育的体系,教师起着领路人和辅助者的作用。例如“文包诗”的文学形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起情感转移的纽带,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思路,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地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加强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苗玉玲.小学古诗教学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

篇7

3年前,香樟雅苑小学开展了以鸟文化为特色的环境教育。2006年,学校被评为了合肥市级绿色学校;2007年,学校又因这一特色环境教育内容荣获了“福特汽车环保奖”。究竟是什么样的鸟文化教育让这所学校获得了荣誉,他们的环境教育又是如何开展的?记者日前走访了这所学校。

鸟文化教育成为环境教育的最大特色

谈起学校为何将鸟文化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一大特色,香樟雅苑小学校长詹彤给记者讲了其中的缘由。香樟雅苑小学本是一所经过整合的学校,刚整合时,无论是规模还是软硬件建设,都属于“三流”学校的水平。为了让学校办出特色,校领导和老师们决定以开展环境教育来推进素质教育。“在兄弟学校,环境教育开展了很多年,我们要想办得有特色,就要独辟蹊径,找到有新意的内容。”詹彤说。

于是,校领导和老师们开始寻找适合学校特点的环境教育内容。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小学生们对于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对停留或是经过校园的鸟儿们很感兴趣。一个鸟窝、一两只在油烟机通风管道里休息的小鸟,就能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学生的年龄和心灵特点,让他们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与鸟类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也油然而生。”负责学校特色教育工作的吴金强老师说。另外,学校里的很多老师也有丰富的鸟类知识。最终,学校决定以爱鸟活动为契机,以鸟文化这一特色内容推进学校的环境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

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内容,香樟雅苑小学便在学校教育、教学和软硬件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融入鸟文化内容。在学校5层教学楼每一层的走廊上,挂满了教师们设计的介绍鸟类知识的展板,还有由这种鸟引申出的文学作品、文化典故等。每当课间休息,总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们指着展板上的内容讨论。在操场的西北边,学校建起了一个和平鸽舍,那里有近50只和平鸽。每到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或是举办重要的活动,老师们都会把鸽子放出来,让它们和学生在一起。在作文观察课、自然实验课上,老师也会把课堂设在鸽舍,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学生们通过观察、饲养小动物,写出来的文章既生动、又有感情。”吴金强说。

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适合小学低、中、高年级的介绍鸟类及自然知识的校本教材——《鸟,我们的朋友》,希望以鸟类知识为重点,用大自然引导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

詹彤介绍说:“为了编出高水平的教材,我们组织各学科的优秀教师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选取与鸟类相关的且易于让学生接受的内容。教材中不光有鸟类知识的介绍,还有和鸟类相关的古诗词知识、古文化知识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的知识面打开了,文学修养和文化水平提高了。”

此外,学校的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的老师也都有意识地以与鸟相关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语文课上,教师根据很多古诗词、文化典故都与鸟有关这一特点,教学生们朗读、背诵,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把文学常识、历史文化知识牢牢记住;在音乐课上,教师会教学生唱关于鸟的歌曲,把动物与音乐联系起来;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则让学生们观察鸟类,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它们,把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表达出来。

吴老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我们的数学老师经常会出这样的应用题,他们告诉学生一只猫头鹰一天可以捕食多少只田鼠,一只田鼠一天会偷吃多少粮食,每个小朋友一日三餐又需要多少粮食。

通过计算,孩子们用直观的数字了解到,5只猫头鹰一年保护的粮食足够10个小朋友一年的口粮。

孩子们一下子就认识了猫头鹰这种益鸟,了解了它们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环境教育特色更鲜明

每一个重视环境教育的学校一定会重视环保活动,香樟雅苑小学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自然中了解鸟类相关知识,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学校红领巾“爱鸟”社团的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全市鸟类的生存环境进行调查。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跑遍了全市的大小公园、水库、山林等,对全市鸟类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调查中,队员们发现市区几十条主次干道上几乎没有鸟筑巢的地方,而一些本不该筑巢的地方却成了小鸟的家。于是,同学们写出了《合肥市鸟类生存报告》,并以“给市长伯伯的一封信”的形式寄出。

在信里,大家结合合肥市鸟类不容乐观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意见,并提出利用路灯给鸟类安家的建议。市长特对此报告给予了批示,建议也得到了当地林业部门的认可和重视。这份报告还获得了合肥市科普论文的第一名。

篇8

利用班会时间,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学生交流了清明节的由来、习俗、饮食文化等,通过交流大家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意义。学校为每个班级下发了有关刘胡兰、王克寇书面资料,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在班主任的带领同学们学习,在熟知革命历史的基础上,感受英烈的英雄气概,进一步促进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做创新创优好少年,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理想。许多同学还制作了“英烈纪念卡”用特殊的方式缅怀先烈。

各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多方搜集资料,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关于清明的优秀诗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强大的感染力再次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全校3-5年级共有30余人次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中国文明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纷纷发表了祭奠感言、敬献鲜花、点燃红烛,表达了对先烈、先人、先贤、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自清明节被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后,很多学生也要同家长一道去祭奠先人,为倡导文明祭扫理念,学校倡议学生带动家长用敬献鲜花、植树等方式取代传统“烧纸”等祭扫活动。在孩子的带动下,许多家长能够做到文明祭扫。

篇9

古诗教学《池上》教学分析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化,便绕不开古诗。从三言、五言到七言,诗歌的发展史也是我们民族的发展史。在诗歌中,也可以看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传统文学中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诗歌的叙事方式通常会留给读者很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诗歌的写作方式如用典等,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同时,学习古诗,还可以为学生的文学审美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无论是从工具性的用途或者是人文性的角度,诗歌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如何教古诗

首先,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中国诗由于五言或七言的字数要求,多使用白描手法来叙述事件,在诗歌的叙述中会有大量的“留白”,这些部分不会体现在诗歌的叙述过程中,要靠学生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才可以体会到。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语言的特点。较之现代诗歌,古诗的语言更加凝练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咀嚼和品味诗歌的语言。要首先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进而可以理解整行、整句以及整首诗的意义。教师还应注意,在解释意义时,无需按照字的顺序来解释,能把意思说通即可。

再次,学生应通过反复地吟诵来体会古诗自身的美感。古诗固有的音乐美体现在它的韵律等方面,这些是无法通过默读体现出来的,要想直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就要反复地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次的诵读,才能进入诗歌中所描绘的境界,才能够领略作品中所包含的情致与趣味,进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虽然可以通过上述途径来进行古诗教学,但是,如果脱离某个能够把它们按秩序相连的载体,古诗的教学将会是分散、凌乱与嘈杂的,从而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在古诗的实际授课过程中,如果古诗的整体意境美遭到破坏,那么,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找准诗眼,则可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教授苏教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池上》时,我抓住“偷”字串连起全诗,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二、《池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同时,能够理解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2.通过想象和联想诗中的画面、反复吟诵全篇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本篇的理解。

3.感悟儿童特有的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形象特点,使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能够得到激发。

(二)教学重点

1.借助课本中的插图,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来明确关键字词的意思。

2.感受儿童特有的纯洁、质朴的美好形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诗人为何要用“偷”字。

(四)教学过程

1.通过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导语如下:同学们,有人将童年比作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在里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片;童年,也是一个装满了财宝的宝盒,盒子里面装着五彩缤纷的世界。请大家看投影仪,看看这些孩子的童年发生了哪些趣事(此时多媒体可为学生展示有趣的儿童图片),接下来,也请大家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的童年(学生自由畅谈,教师伺机小结)。唐代有位大诗人叫白居易,在他的笔下,孩子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近一个孩子的童年。

(2)揭示题目:《池上》,顾名思义,池上即荷花池上。

(3)学生齐读题目并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白居易,教师随时进行补充。

2.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全篇,要求学生能够读准每一个字音,并能够把诗句读通顺。之后,由教师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教师可指名一部分学生进行阅读,由全班进行正音。然后,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全篇,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句的意思,并找到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最后,进行集体交流,简单介绍诗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扣住“偷”字进行讲解

(1)诗人既然用了“偷”字,说明小主人公是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出门的,他是怎么悄悄溜出来的呢?在这里,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小娃偷着出门的一系列动作和场景。

(2)采到白莲后,小娃又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又有哪些动作。在这里,学生可以想象小娃的一系列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娃的动作,能让你们想到哪些词语。这里,学生可自由发挥,教师随时补充。

4.抓住“偷”字,深入理解

小娃回家后,可能会想到什么,诗人又为什么会认为小娃是偷采呢。偷采白莲似乎不是什么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呢,同学们有没有过“偷偷的”恶作剧?教师要指出,这里的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偷,要结合语境,准确地理解字义。

5.总结升华

全班一起吟诵全诗,学生可带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练习阅读。教师可指定某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由教师补充;或直接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参考文献:

[1]王红娟.现代与经典的完美结合――巧借媒体学古诗[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06).

篇10

关键词:古诗赏析 信息维度 内涵维度 想像维度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关于古诗鉴赏,学生的困难往往是集中在:拿到一首古诗不知道怎样读,面对的字每一个都认识,组合在一起便完全摸不着头脑了。古诗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只有理解考题所给的古诗,才谈得上鉴赏评价其中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才能够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懂古诗,是诗歌教学首要任务。

如何快速并有效地读懂一首古诗?需要我们突破古典诗词鉴赏的三个维度 ,即信息维度、内涵维度和想像维度。

一、于信息维度投入关注

古诗的信息维度常常表现在题目、作者、注释等外在内容方面,这就需要我们看题目、知作者、明注释。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而且往往就是这首诗的要点。如高启的《春暮西园》(2011年湖南省高考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晚春时景;陈与义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2011年四川省高考题),我们可知作者怀念友人,于是便去探访;上文提到的戚继光的《晓征》,单看文面也可以推测出是讲黎明破晓时戚家军出征的事情。

有的诗歌题目下面有对作者的简介,但比较著名的诗人便没有了,那么我们就要多了解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风格,言为心声,我们就可“知人论世”,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条重要原则。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他们的诗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有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之情。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感情深沉,忧虑沉郁,充满了关心、同情、高尚的情感。

诗歌下面的注释我们也不能小看。一般来说,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对理解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不是无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以降低考生理解诗歌的难度。如米芾的《望海楼》(2003年上海夏季高考题),诗下有三个注释,我们结合注释可知诗中“铁瓮”就是望海楼所在地镇江的古称,该诗题目是《望海楼》,可以知道作者是自远处仰视高楼。

二、于内涵维度深入品味

古诗内涵集中表现在意象、意境中,抓意象、品意境是鉴赏诗意的最重要过程。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 如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且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三、于想像维度中再创作

古诗是简练的留白艺术,需要阅读者善想像、懂联想,进行阅读审美的再创作,进而突破古诗鉴赏的想像维度。

诗歌的创作,是诗人以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主题依靠想象和联想来完成的。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其实就是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还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昧。这决定了,阅读诗歌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合理的想象联想的能力,借此来复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景状态,深切的体会诗的意境主旨,从而体会诗的内容,形成对诗的形象、手法、感情、语言的正确把握,也才能为读懂诗歌创造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