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6 11: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成功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2、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篇2
关键词:第一大股东 激励效应 防御效应 成长性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第二类委托问题的出现,第一大股东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逐渐成为学术界和金融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早在1932年Berle和Means就提出第一股东持股的重要作用,因为股权若不能集中,股东决策成本会相应提高,管理者能够使用其他经营目标替代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公司经营目标,侵害股东利益。他们分析指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有利于改善公司业绩,促进企业成长,形成高效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开板以来,有力地推动了高科技、高成长型创业企业成长,板块逐渐成为投资热点。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中,已有205家公司前三大股东出现变更,占创业板全部上市公司约54%,其中29家公司第一大股东出现变更。这些变更有些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成长发展,有些导致公司出现无实际控制人的现象。成长性作为创业板的灵魂,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之前专家学者对第一大股东持股如何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谢军在2006年提出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区间效应的模型为基础,通过实证方法检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区间效应,以寻求我国创业板上市第一大股东最优的持股比例。
二、文献综述
关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或成长性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一种观点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获取的收益大于其付出的成本,从而能够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增强企业运行的市场有效性,降低成本,有利于企业的成长。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Grossman、Hart(1988),Shleifer、Vishny(1986),谢军(2006),曾晓涛(2005),陈小悦、徐晓东(2001),徐莉萍、辛宇、陈工孟(2006)等。另一种观点则提出相反的结论,虽然大股东可以有效监督管理层的工作,但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激发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且使大股东具有了掠夺中小股东财富的能力,而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中小型企业业绩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大股东控股会由于“壕沟防御效应”造成成本的增加和公司业绩下滑,妨碍企业的发展壮大。代表人物主要有Hart(1995)、Burkartet al(1997)、Shleifer和Vishny(1997),LLSV(2002),胡国柳、蒋国洲(2004)。
一些学者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或成长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中孙永祥、黄祖辉(1999)和白重恩(2005)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倒U型关系。李维安、李汉军(2006)提出,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0%时,与公司成长性呈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20%小于40%时,与公司成长性呈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40%时,与公司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佟岩、陈莎莎(2010)研究发现,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对其的影响也不同。成熟期的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不利于其成长,对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有利于促进其成长发展。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成长性起到激励效应还是防御效应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而结论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所选取的公司样本和评价指标不同造成的。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相结合,研究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主体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成长性的衡量指标选取具有创业板特征的综合指标,通过对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找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最优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三、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一)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效应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层的行为,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激励效应。表达式为:
I(x)=aV(x)-C(x) (1)
表达式中,x为第一大股东努力程度,a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a>0);I(x)为第一大股东获得的净收益;V(x)为公司的总价值, V/x>0,2V/x20,2C/x2>0。
第一大股东的均衡管理努力解满足下列条件:
I/x=a×V/x-C/x=F(a,x)(2)
对公式(2)应用隐函数定理:
dx*/da=-(F/a)/(F/x)=-V'/(aV''-C) (3)
X*为第一大股东管理努力的均衡解。
V(x)/a=V(x)/x*×dx*/da>0(4)
公式(3)和(4)的模型结果说明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激励效应。a的增加会使得第一大股东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努力付出从而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效应表现为,第一股东持股与公司成长性呈正相关关系。
(二)第一大股东持股的防御效应
对于成熟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当第一大股东持股足够高,并实际控制上市公司时,第一大股东可以通过转移公司资源等“掏空”行为侵占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中小股东与第一大股东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影响企业的业绩和成长,产生防御效应。其表达式为:
R(y)=[T(y)-L(a,y)]+a[V0-T(y)]-C(y) (5)
其中,y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努力;a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份额(1>a>0);R(y)为第一大股东“掏空”努力的净收益;T(y)为第一大股东转移公司资源所获得的收益,T/y>0,2T/y20,L/a0);V0为第一大股东未转移资源前公司总价值(假设恒定),第一大股东实施“掏空”后公司的总价值为V1= V0- T(y),C(y)为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所付出成本,C/y>0,2C/y2>0。
第一大股东的均衡努力最优解满足以下条件:
R/y=(1-a)(T/y)-k(1-a)2(T/y)-(C/y) =F(a,y)=0(6)
对(6)式应用隐函数定理:
dy*/da=-(F/a)/(F/y)=-{[-1+2k(1-a)] ×(T/y)}/{[(1-a)-k(1-a)2] ×(2T/y2)-2C/y2}
当1-1/k0 (8)
dV1/da=(dV1×dy*)×(dy*/da)=-(T/y)×(dy*/da)
公式(8)和(9)表明,当上市公司由第一大股东控股时,其“掏空”行为会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强化。这表明,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的作用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成长性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公式(4)和(9)反映了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防御区间时,公司成长性会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当第一大股东持股位于激励区间时,公司成长性会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基于以上的模型分析,本文提出假设: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呈倒U型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
本文选取创业板2009-2013年5年的数据为基础,剔除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后,5年共得到1 103个数据,其中2009年32家,2010年144家,2011年271家,2012年330家,2013年326家。所有数据来自瑞思数据库及东方财富网,所有数据处理及计算工作在Excel 2007和SPSS 17.0中完成。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衡量指标
1.成长性衡量指标的构建。国外学者在研究公司成长性时,多选用托宾Q值表示公司成长性(McConnell and Servaes,1990;Panayotis and Sophia,2007),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无法准确计算,因此托宾Q值的应用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学者在进行此项研究时,多选用市净率和净资产增长率来表示公司绩效或成长性(谢军,2006;曾江红、丁宁,2007;张卫芳,2009),但单一指标表示公司成长性具有一定局限性,一些学者通过应用多指标来建立综合指数,从而对企业成长性进行深入研究。如章俊、唐敏(2009)在研究香港创业板时,选用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及净资产增长率建立反映成长性的综合指标,孙静稳(2010)在研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时,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三方面建立综合指标。通过上述学者的研究,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三高六新”的特点,本文选取公司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流能力(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销量现金比率)及规模扩张能力(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四个方面的13项指标来评价公司的成长能力。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企业成长性的综合得分,从而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其中盈利能力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它能够很好地体现公司的成长能力;营运能力能够反映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与效益,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规模扩张能力反映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发展潜力,结合企业背景,可以判断出企业持续获利的能力;现金流能力不仅可以评价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还能对偿债能力和收益的质量做出评价,是对企业成长性一个很好的补充。
2.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通过采用Bartlett球体检验和KMO检验对因子分析法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得出:KMO检验值为0.764,属于中等偏上水平,Bartlett球体检验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1%,通过检验证明,采用因子分析法是可行的。
3.公因子的确定。运用SPSS 17.0得到1 103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因子为: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现金比率,及其对应的特征值和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和贡献率结果,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4个公因子来代替原来的12个变量,选取的4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7.262%,因此这4个公因子能较好地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通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特征更为明显的旋转因子矩阵,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4个公因子基本上符合成长性评价指标的四个维度。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和每股收益在第1个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即因子1代表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同理,因子2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股东权益周转率,代表公司的营运能力;因子3包括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代表了公司的成长能力;因子4包括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销售现金比率,代表了公司现金流能力。
由于4个因子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7.262%,因此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权重。4个因子按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相加为综合评价得分,表达式为:
G=25.294%G1+24.32%G2+22.069%G3+15.578%G4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1.因变量:本文因变量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特点,通过构建成长性综合指标衡量企业的成长性。
2.自变量:本文主要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成长性的影响,因此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自变量。
3.控制变量: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中小型创业型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且第一大股东经常为公司高管,实际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将股权制衡是否存在和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公司高管作为控制变量,是为了研究存在股权制衡或者第一大股东同时担任公司管理层的情况下,对其持股比例的激励和防御效应所产生的影响。选择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为控制变量,主要是控制公司规模和企业财务政策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具体的变量说明及描述见表2。
本文设计了一个二次计量模型,通过该模型描述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和公司成长性之间的曲线关系,并考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区间特征。此计量模型公式表述如下:
Growth=+β1×large+β2×large2+β3×size+β4×dts+Σγi×Pi+ε
其中Growth代表公司成长性,large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ize为企业规模,dts为企业资本结构,Pi为一组虚拟控制变量。本文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企业成长性综合得分,作为公司成长性的衡量指标。
(四)描述性检验(见表3)
表3显示,我国创业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30%-35%之间,最大值高达69%,表明我国创业板的股权集中度较高,第一大股东在企业拥有较大的权利,能够对公司管理实施有效的控制。而成长性综合指标的均值和中位值均小于零,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并不乐观,这与市场预期产生了严重背离,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其原因。
五、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第一大股东持股和公司成长性的曲线关系及最值分析
本文根据建立的计量模型,对样本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旨在分析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进而判断第一大股东的激励效应与防御效应。
模型1、2的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控制变量对其是否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成长性均呈现二次曲线关系,且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认为模型有效。分析模型1、2的回归系数可知,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成长性呈倒U型关系,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在不同区间时,其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效应是不同的。
根据模型2,拟合的二次曲线的最大值对应的x为36.12%。在x=36.12%处,二次曲线的二阶导数等于0。模型2拟合的二次曲线呈倒U型状态。通过对曲线进行观察可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在0-36.12%之间时,公司成长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36.12%时,公司成长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此曲线反映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第一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有效监督经营者,能够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发挥其激励效应促进企业成长;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时,为了自身利益,大股东可能倾向于保守的投资战略和财务政策,甚至侵占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利于公司的成长。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成长性呈倒U型关系,证实了第一大股东的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从而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
(二)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公司高管的影响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家族企业,而控制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是家族企业的显著特征。为了检验第一大股东同时担任公司高管是否对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有影响,本文在模型1、2的基础上,引入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公司高管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见下页表5。
模型3、4的回归结果显示,在引入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公司高管的虚拟变量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第一大股东的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成长性仍然呈倒U型关系。这也就表明,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普遍为公司高管的情况下,第一类问题,即控股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较少出现,有利于公司的成长。
(三)股权制衡的影响
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时,适度的股权制衡可以防止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同时有利于其他股东监督大股东的行为,从而提高公司价值,改善公司治理,促进企业持续成长。为了考察股权制衡度对第一大股东激励和防御效应的影响,本文在模型1、2的基础上引入股权制衡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见表6。
模型5、6的回归结果显示,股权是否存在制衡对创业板成长性没有显著影响,且不改变第一大股东与公司成长性之间倒U型的曲线关系。股权制衡无显著影响可以解释为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家族企业的情况下,前几大股东多为一致行动人,股权制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股权过度制衡减少了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弱化其激励效应,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六、结论、政策意义及不足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近五年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并实证分析出第一大股东最佳的持股比例区间。当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36.12%时,有利于大股东发挥其自身优势,降低公司治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充分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促进企业成长;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36.12%时,随着持股比例的增高,第一大股东处于防御心理,开始寻求保守的投资和融资政策,抑制了企业成长。
第一大股东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呈倒U型的关系表明,不断完善我国新兴创业型企业的治理结构,要充分考虑第一大股东持股的区间效应,充分发挥其激励效应,不断消除其防御效应。对于初创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有利于发挥其激励效应,但随着创业板的不断发展,也要充分考虑股权制衡的问题,从而能够对控股股东形成一定的制约,防止其“掏空”行为,有利于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成长。结合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3.55%,并未达到36.12%的最优持股比例,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仍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本文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只从财务指标方面衡量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没有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因此具有一定片面性。其次,本文仅仅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单一方面考察了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但现实中企业成长性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他因素如何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有待进一步研究。X
参考文献:
1.Berle,A.,G.Means.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 York:Harcourt, Brace&Worod,Inc,1932.
2.谢军.第一大股东持股和公司价值: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21-25.
3.Grossman S.J,O.D.Hart. One share - One Vote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175-202.
4.Shleifer A,Vishny R.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461-488.
5.谢军.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J].经济评论,2006,(1):70-75.
6.谢军,曾晓涛.股权结构和公司成长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结构的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5-61.
7.陈小悦,徐晓东.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3,(2):64-74.
8.徐莉萍,辛宇,陈工孟.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评论,2006,(1):70-75.
9.O.Hart.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
10.Shleifer A,Vishny R.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737-783.
11.La-Porta,R.,F.Lopez-de-Silanes,A.Shleifer,R.Vishny.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J].Journal of Finance,2002,(37):1147-1170.
12.胡国柳,蒋国洲.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新证据[J].财贸研究,2004,(4):83-89.
13.白重恩,刘俏.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81-91.
篇3
我校已开设校本课程《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案例故事可读性强、易理解、好掌握的特点,我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我将从案例故事的选择,案例故事的教法,以及案例故事的职业素养培养三个方面论述案例故事在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1.同龄人案例的认同性
这是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由于同龄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事迹更具有时代性,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及远景目标更有贴近性,因此,这些同龄人所取得的成就更能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认同和心灵上的共鸣,更具有“杀伤力”。
例如在讲述职业规划对人生的作用时,我亮出了12岁就开始规划人生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模特经纪人丁仕源的故事,“丁仕源,1990年生,目前就读于深圳信息技术学院,目前名下有4家公司。12岁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高三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同时已是1000个模特的经纪人,他希望能够‘做90后的代表’,把附加于90后身上的非主流、另类、前卫、没有道德感的帽子去掉……”
随着我的介绍,教室中响起一阵阵赞叹声和羡慕声,“哇,好厉害。”“太牛啦!”而有了这个案例故事,职业规划的作用也就不那么抽象而遥远了。
2.成功人士案例故事的激励性
社会需要榜样的作用,特别是优秀人士,他们永远激励周围的人前行。结合现在学生喜欢淘宝购物的情况,我选取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成功创业的案例,让学生详细了解,一个并不聪明的孩子如何一步一步坚持不懈走向成功,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学生结合马云的事迹进行了热烈的分析和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创业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像马云那样,不畏创业的艰辛,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走下去才能成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人的事迹,特别是他们的精神理念不仅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以理想信念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在形成正确的成才观的同时,激励他们立足当下,立志成才。
3.不同职业案例故事的多样性
在案例故事的选取中,个案说服力可能会显得比较单薄,而且会让学生认为有偶然因素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具有说服力和典型特征的个案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这样讲课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也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借鉴,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道理。
二、对案例故事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案例故事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我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种案例故事的教学方法。
1.朗读
文科课程朗读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洁,富有鼓动性的案例故事,就采用朗读的方法,如讲到邓亚萍时我设计了这么一段:“她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而且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朗朗书声中,案例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朗读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让学生个人分段朗读,练习胆量,也可以分组分段朗读,讲究配合;富有哲理的评论全班集体朗读,增强气势的把握。
2.讨论
讨论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和增强记忆,而且通过这种有效的沟通更有利于吸取他人的观点,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针对文字较多而且富有多向性的案例故事,采用讨论法解决问题。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的运用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刻体会,就如演员演戏一样,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需要说角色的话,站在角色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出判断和决策,这样学生就能从中体味角色的心理活动,理想信念,以及职业规划。
三、充分挖掘案例故事的多元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职业规划生涯课程中,注意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无疑也是课程的目标。在案例故事的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注重对一个个案例故事的讲述,要求每一位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故事,不要求学生熟练记背,而是要求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运用自己的思考撰写演讲稿,为大家讲演,我们要求人人上台,人人表达,看谁的表达能力强,看谁的思路清楚,看谁的认识深刻,并对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规划需要学生既做好知识储备,又做好道德储备,特别是人的品格,如诚信、爱心、责任等成功的要素。比如说在讲到李嘉诚时,除了讲他的创业故事之外,李嘉诚的诚信、爱心、社会责任也是重点讲解的内容,他的成功之路值得学习,而他的人格魅力、职业素质同样具有榜样性,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是作为个体的人生活在社会当中,应当有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3.增进学生对各行各业的了解
篇4
感性故事开头
你可以简单地介绍自己或家庭,也可以介绍自己在该行业的历史作为开场白,再聊聊在行业里做了哪些创新的工作,以及个人在创业上的成功经验。故事是有说服力且有情感因素的,但在很多商业演讲中并没有重视。天使投资人与VC不同,当然他们都要赚钱、获得投资回报,但VC更为关注数据,天使通常把自己当作创业者导师的角色,并比较感性地把钱投给一些有意思的创意和优秀的团队。对于天使来说,最难忘的演讲通常不是以数据开始,有些是以一个令人兴趣盎然的个人故事开始。天使投资不是数据的事,而是信任及承诺。
用图片来讲故事
图片比文字更能留下深刻印象。天使投资人跟所有投资人一样,都喜欢看到用图片、图形、表格和其他直观方式展示创意背后的可靠数据。演讲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将PPT内容进行适当的分解,让投资人的眼睛和脑子适时放松一下,并用故事和图片来辅助完成对项目的阐述。
表现出你的激情
天使投资人希望与那些胸中有一团创业火焰、有激情去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建立关系。我曾学习过一些学术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都发现“创业激情”是影响天使投资人做出投资决策的三大因素之一。尽管激情是核心,但要说服投资人还不够,投资人需要知道你的产品能否解决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引入一个麻烦和一位英雄
精彩的故事或电影,都有一个专门制造麻烦的反派人物,还有一个拯救大家于危难之中的英雄人物。在做融资演示的时候,把这些麻烦和英雄想象成问题和解决方案。
投资人都看重团队,我认为创业者最好不要由一个人做全部的融资演示,他可以让营销总监展示产品,让技术总监介绍产品背后的技术,甚至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用户表达自己的观点。
融资演示一结束,不要让天使投资人有太多疑问,而是为你喝彩。在我经历过的大多数融资演示中,CEO一个人大包大揽,但是我们都明白CEO不可能对公司的所有事情全都清楚。一旦创业者的融资演示成功地打动几位投资人愿意进入下一步,他离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总之,从创业者的角度说,必须记住融资演示的目标是什么。最重要的目标是获得融资,其次还可以利用与投资人见面的机会获得他们的建议或推荐。没有任何人像创始人那样了解公司,因此,当与那些对公司了解不多的人交流时,讨论时慢一点,并借用一些视觉辅助。潜在投资人在跟你见面之前对一个种子期的公司知之甚少,事实上,在会谈开始之前,他们才仓促了解。
篇5
当我读完《活力远东》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本文化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江苏远东控股集团成功的密码,这就是从“大多数”入手。这是难能可贵的。就目前解码中国企业的作品中,有的人从外部看企业成功,有些人是从理论角度看企业成功,而《活力远东》的作者是位作家,他从体验的深度去看企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从被人们忽略的“大多数”去研究企业成功的必然性。一般来说,从外部看企业容易雾中看花,从理论角度看企业,如果不能从实践出发,会造成理论与实践打折扣,唯有从体验看企业,最真实。这种揭示一个企业成功基因的“贵真不贵造”的写作方式,我认为值得提倡。就本书的文化价值我谈以下几点:
第一点:新案例传播价值。《活力远东》这部书,是以故事的手法写案例,很新颖活泼。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构成,其实这种写企业创业、管理、营销等的故事,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这种形式比起那种枯燥的案例来具有放大感染力的传播优势,它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核。这种方式被《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誉为“土”得掉“渣”,把土里的“渣”去掉,就是精华所在。因此刘先生又称其:“伟大源于朴拙”。他从“朴拙”中看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怎样与“大多数”一起以“朴拙”的“土”中的大智慧,诚信创业,走向成功。从这本书看似有些“土”的表面下,人们发现了一个以“厚道”哲学、“和灵”文化为核心理念的智慧“集束群”大多数与管理者共舞的和谐创业图卷。作者以精湛的“白描”手法,传神地写出了一种新案例形式。
第二点:本土化管理价值。近年来,“管理”两个字,大概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了。管理、管理,管理什么?我认为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就是管人。许多人误解了管理的真正涵意,认为管理就是用一套死版的法则去生搬硬套地运作,就像管理一架机器那样。我认为这是走进了管理的误区。在这个世界上,人和物有质的区别,无论科技怎样发达,都改变不了人是世界的主人这一概念。如果要用人来管理好人,那就是动态的。有的人一时是落后的但经过学习和实践,就会进步。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中讲到的“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这一哲学思想被称作“天人之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中国的本土上运用中国文化去管理,又适应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这也是中国企业成功的特色之路。而《活力远东》这部书,从“大多数”的管理实践出发,阐明了在中国本土化成功创业的实践经验。这种成功经验的取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正是从创业实践中产生的。正象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其实远东的创业奇迹,是远东人用激情和热血写就的”。远东这个企业已成为中国电缆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的成功管理模式,不用去别处寻找,读一读《活力远东》的小故事,真可谓小故事中蕴藏着大道理。
第三点:文献价值。从世界企业发展史的角度看,能够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并且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这样的企业都具有丰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它托起了一个百年不衰的企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企业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过程,凡是能成长壮大起来的企业无不是深得企业文化丰富之力。《活力远东》这部书,对于远东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图书文献资料,而且这种精神财富不仅恩惠远东企业,对社会发展进步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远东人的创业智慧一旦成为文献,就变为了社会财富。《活力远东》这部书能一版再版也说明了远东企业的领导蒋锡培先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型优秀企业家。他从创业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远东百年不衰的活力之源,正是这些“大多数”无限的智慧之所在。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
篇6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办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包括文件管理外包服务、视音频解决方案及服务等产品组合。作为第一批登录中国创业板的企业,立思辰的创业,是从一台价值1000元的二手复印机开始的。
1988年,立思辰的3位创始人还是清华大学勤工俭学的学生,爱捣腾的池燕明伙同哥们在校内开办了一家复印社,当时唯一的资产是一台价值1000元的二手复印机。
这是立思辰官方网站公布的创业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立思辰与东芝复印机合作,把业务拓展到了全国各地。
复印机故事10年后,池燕明成立了北京立思辰办公设备公司,将“设备销售+零件耗材销售+后续维修保养”的传统业务模式转化为“整合设计、专业外包、长期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从设备销售商转型为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商。
这是公司从设备销售到文件外包的商业模式转型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立思辰通过与腾博(Tandberg)等国际一流视频通讯供应商合作,和众多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
2007年,立思辰改制变更为股份公司。2008年,公司以文件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公司启用新VI,定位于“绿色办公,整合服务”,这是公司最新的商业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公司进入高速成长阶段,2006年以来的盈利能力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业务和盈利增长能力都非常抢眼。
对此,知名财务批判人士夏草持有怀疑态度,认为立思辰涉嫌包装公司业务模式,将传统的办公设备供应商化装成现代服务提供商,同时涉嫌以前年度推迟确认设备收入、上市前提前确认服务收入、少转营业成本虚增收益并入为提高毛利率、将设备销售收入转为服务收入逃避增值税等财务包装,认为其成功不过是“一家办公销售商的谎言”。
篇7
戚励说,对于《中华儿女》杂志的这次采访,她更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拿来与正在或即将创业的年轻人分享。也许这些经验很微不足道,甚至存在代季沟壑,然而社会总是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更替,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但还是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人性”,所以戚励说:“做事如做人,一个人无论怎样定位自己的人生,都离不开如何做人!因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一个人要在组织、团队、家庭找到人生的位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必定伴随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也不例外,人生路上同样是各种滋味在心头……”
“下海”创业,白手起家
听着戚励董事长的娓娓道来,笔者已深深地被她的创业经历所吸引。所以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戚励的故事,倒不如说是在写记者对于戚励故事的感悟。
最近有一条流传甚广的“吸引力法则”,其主要内容是:“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你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你的身边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会把那些能够助你成功的因素吸引进来。你想成功,所以你才会成功。”在记者看来戚励这20年的成长历程便是如此。
戚励的创业故事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起当年的创业历程,戚励感触颇深地讲:“转眼间已经20多年了,当年的我刚刚进入而立之年。不同的是我们这代人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刚刚恢复高考我们便作为第一届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天之骄子’的我们大学一毕业就被中央机关、科研院所、国有大企业等让人艳羡的单位瓜分一空,当年的我们都有一份很好的工作,选择脱离体制自主创业是不被人理解的,我的父母同样对我的选择充满了担忧,因为那时人才还不能自主流动,选择创业就意味着你要放弃国家干部身份、公费医疗等等优厚待遇,因此那时的人们把自主创业形象地称为——下海。”
听到“下海”,记者禁不住问起:当初是怎样的动力促使您选择自主创业从而有了“飞达制氮”?
“当初并没有意识到未来会有怎样的结果,更没想过会成就一个企业。直觉告诉我,这项技术当时在中国还是一项新技术,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而我只是把每个发展时期该做的做好,随着企业的发展设定下一个目标逐步实施,加之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也可以说是时势成就了我的今天!” 戚励如是说。
是呀,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一定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毅力与果敢。和所有的创业故事一样,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她同样要面对。她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从不懂市场,不懂销售,不懂谈判到带领企业进入北京市最具活力的100家民营企业;从白手起家到当下产值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每一步都渗透着戚励的心血和付出……
“飞达永远是你的家”
当记者与戚励探讨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的时候,她露出了阳光的笑容:“这也是我今天要说的,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领域,设定一个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得到家人的同意与支持,组建一个适合企业规模的团队。创业之初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很多事情都是学着干,想着办,摸着看。你知道,人们最难忍受的事情并不是吃苦受累,而是当你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看到曙光,这个时候放弃了坚持就等于放弃了成功!我们创业之初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市场,我所能做的就是把当时的每一件事都办好,把每一步都走好,把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做到最好。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状况得到了改善,公司有了订单,有了业绩。现在想想,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都是边走边看,只有当你坚持到迎来曙光的时候,才会对自己走过的路和未来的目标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最值得庆幸的是,我有两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和十几位员工二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也可以说是他们成就了我。”
当记者问戚励,为什么你们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么高,创业之初的员工大都还在职,二十年不离不弃,甚至有些员工去而复来。戚励动情地说:“这也是我们企业员工的可贵之处。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家之主,我一直用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这些观念来源于19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松下幸之助和阿信,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学会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对于有意离开企业,寻找更高理想的员工,我会像家人一样鼓励他飞得更高,我会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总不会忘记嘱咐一句,外边的天空不适合的时候,这里随时接受你飞回来,记住:飞达永远是你的家。如今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已经实现管理层和技术创新人员的年轻化,为年轻人未来入主飞达制氮的高管做好了结构性准备。因为飞达制氮有了他们才会有未来!
细节决定成败
当问到她似乎对商机和市场总是有着敏锐的判断时,戚励说:“的确,在很多时候我看事情看得比较准,这是不是天赋我不知道。但多少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现在也是如此,学习涉猎很多方面,尤其是对财经类方面更关注有加。我始终觉得,当你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你的眼界才会开阔,你的思维才会敏锐,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也才有基础有实力抓住机会。不要看不上这些不起眼的点滴的积累,我想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什么事情我都喜欢做到最好。人生中有些不起眼的小事,也会产生蝴蝶效应。但前提是你得认真对待。也许现在的工作不是你希望的,也许现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但是请你一定要记住,认真对待它们,它们会善待你的。认真对待你自己的每一天,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总有一天你的积累会得到回报。
篇8
新版苹果iPhone在美国的正式,吸引了大量苹果粉丝彻夜排队等候,其中也包括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
由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对苹果公司的诞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粉丝们最终一致同意他成为新版iPhone的第一个购买者。
这个史蒂夫远不如另一个史蒂夫(史蒂夫·乔布斯)出名,但只有当年两个史蒂夫的联手才有了今天的苹果公司。虽然早已经离开苹果,但在苹果公司有一个头衔永远属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那就是——联合创始人。
苹果并不是第一家拥有联合创始人的公司,当然更不是最后一家。
如果你仔细观察,很多公司,特别是美国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联合创始人”这个头衔普遍存在。
如今红遍互联网世界的Facebook、Twitter、Flickr都是联合创业的成果,而老牌的巨头微软、苹果、Google、雅虎,也毫不例外。
但是,对中国而言,“联合创始人”还是一个新鲜名词,尽管并不缺乏联合创业的模式,但最终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至少,联合创业并未成为中国主流的创业文化。
伟大公司联合造
两个尚在学校上学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创造力,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应用,结果这种应用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广大用户认可,并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当我们回顾近几年来获得巨大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诞生,几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上面这个基本的故事架构,而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两个人”,而非一位“孤胆英雄”。
1998年,2个还在斯坦福上大学的20多岁年轻人:布林和佩奇,在一个破旧的车库里开发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搜索引擎,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公司,这就是今天的Google。
而在此3年以前也发生过一个同样的故事。还在斯坦福读博士的杨致远与好友费罗(David Filo)共同开发了雅虎,尽管杨致远“雅虎酋长”(Chief Yahoo!)的名号享誉全球,但雅虎一直还有着另外一位“雅虎酋长”。
“当我们创业时,就知道我们两人中谁也不会当CEO,我们知道两人谁也不会听对方的,因此我们得有第三方来仲裁。”杨致远表示。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雅虎都是由“第三方”——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尽管在雅虎危难之时,杨致远也上演过回归的一幕,但最终不得不以离开遗憾收场。
而Google从创立到今天,一直都是由施密特担任董事长兼CEO,两位创始人之中,原任CEO的佩奇改任负责产品的总裁,原来任董事长的布林改任负责技术的总裁,这种“三驾马车”的架构一直沿用至今。
“美国人奉行的原则是先小人后君子,所有在未来可能产生纠纷的问题,比如股权结构,他们都会在早期就完全明确,这就减少了未来两个人‘翻脸’的可能。”资深人力资源测评专家李峰博士分析说。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两位创始人可能并不会“携手到永远”,但这并不影响公司诞生确实出自两人之手这个事实。即使是极具“个人英雄主义传奇色彩”的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在创业之初,也是与他人“搭伙”。
微软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是比尔·盖茨的中学好友。而苹果的联合创始人则是那位排队买iPhone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只是这两个联合创始人在公司的发展中逐步退出了管理,形成了今天微软和苹果只剩一位创始人的局面。
“很多美国的创业者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也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实际管理和运作上并无优势,因此会很自然地选择离开。”中经合投资董事总经理张颖表示。
在张颖看来,联合创业的模式更大程度上是美国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的结果,“创业在美国相对比较容易,比如硅谷就有支持创业的完备的产业链,创始人有了创意之后会与他人合作,或者寻找风险投资将创意产业化,这个过程并不会倾其所有,因此很多创业者在成功创业之后就会从公司退出,然后寻求第二次、第三次创业。”
中国式“一山不容二虎”
中国俗话讲“一山不容二虎”。因此,尽管联合创业造就了很多国际上的伟大公司,但这种方式在中国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如果我们掰着指头算一下,国内互联网行业单一创业者的现象最为普遍,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孤胆英雄”。比如: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网易的创始人丁磊以及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等。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不是父子、兄弟或者夫妻等血缘和家庭关系,一旦出现矛盾,创业团队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现象不但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范围。”李峰认为。
上述这些创业者中,除了因为资本因素而离开新浪的王志东之外,创业者基本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继续参与并决策企业的发展战略。
“中国的商业竞争激烈程度实际上远超过美国,加上中国企业家的‘赌性’很强,他们回过头看,甚至会为自己的商业成功吓出一身冷汗,因此,江南春、李彦宏、马化腾等成功的企业家重复创业的概率太低了。”张颖表示。
他认为,成功之后企业家都会继续留在企业内,并选择在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中满足个人欲望和需求,比如买房、买车和消费,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公司的掌控显得很重要,如果有
联合创始人的现象存在,出现矛盾和分歧的可能也较大。
与陌生人或者朋友之间的联合创业模式相比,在中国,家族企业,或者说家族创业模式更为普遍,公司也更为稳固。连“股神”巴菲特在投资的时候,也更倾向于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当我们遍寻中国的联合创业模式,从美国回国创业的空中网前董事长周云帆和COO杨宁;以及同为北大同学,并联合创办了移动互联网公司3G门户的邓裕强和张向东,是其中的“少数几个”案例。
“中国文化倾向先君子后小人,而外国文化是先小人后君子,中国的创业者有可能在最初连股权这样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问题都不好意思谈清楚,因此企业运作中发生矛盾的几率就很高。”李峰表示。
正所谓“创业易守业难”。比如,华海药业的两位创始人陈保华和周保华是大学同学,20年前的坚定创业才有了今天的30多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但两位创始人却因为种种矛盾最终陷入了互相指责的境地,最终以周保华被迫离开董事会而终结了两人20年的创业情谊。
“单是去想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成家庭的过程是多么艰难,就可以想象两个陌生人的共同创业,并且‘相濡以沫’有多么不容易。”李峰说。
因此,在国外比较成功的创业组合中,两位创始人一般有着互补的性格和分工。比如苹果的乔布斯是商业奇才,但沃兹尼亚克则是罕见的技术高手;雅虎的杨致远喜欢交际,是个思想家,社会活动能力极强,而费罗知识渊博,工作扎实,他书写了搜索引擎的大部分程序代码。
篇9
当然能。
但我个人认为,励志书能帮稍微有点成功的人士微调处世方式,从而变得更好,却并不能帮助人平地起高楼建立一套处世方式。在每个人找到自我之前,所有的励志书都是教科书,在每个人找到自己那套坐北朝南的好户型之后,励志书就成为一名优秀的装修工了,可是千万别指望一名优秀的装修工能够把一处茅屋弄成台湾101大楼。如果你做梦仍在这么想,那么那些励志书就成功了,或许它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你如何做梦,然后活得尽可能开心――起码它们对我是这么干的。
我反对那些总是告诉大家肯德基爷爷80岁创业的故事、马云求职失败几十次的故事、比尔・盖茨退学创业的故事、邓文迪孤身闯龙潭虎穴成为母老虎的故事的励志出版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心态,不是结果。比尔・盖茨获得第一桶金不是因为他大学退学,而是因为他妈妈是IBM的董事,给了他第一单。马云创业成功不是因为他求职几十次失败而依然坚持,而是因为他有一群可以跟着他赴死,可以拿几百块的低工资和他一起创业的同事。
励志书常常把因果关系弄混,搞得一大批人在求职舞台上宣誓:虽然我没有文凭,但是我相信我能成功,因为某某就没有文凭。拜托,人家没有文凭,人家有资金好吗?
有人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是我相信我能成功,因为某某年纪更大都能成功。拜托,人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人家在美国,政策有所不同。
有人说:有人扫厕所能够成功,为什么我就不行?拜托,人家不是因为扫厕所成功,而是因为她所在的五星级酒店的客人层次较高,她遇见了一个愿意帮助她的客户。
有人说:我长得比她还要好看,她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为什么我不可以?我相信我一定行的。拜托,人家成为优秀的主持人,首先是因为她的普通话比你好,又看过很多书,只是刚好长得好看一点而已。我相信即使她长得不够好看,她也能成为优秀的主持人耶。
以上这些对话,你好好回忆一下,你自己有没有说过,或者说,你周围的同学或者朋友有没有说过?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拿自己的优点去比人家的缺点。
小明成绩好,没事,你长得比他高。嗯,心情变好了。
小红业绩第一名,没事,你从来不迟到。嗯,心情变好了。
大家都很喜欢小兰,没事,我喜欢你。嗯,心情变好了。
人就是在这种特别无聊的自我麻痹中渐渐产生了“我就是女王,我就是世界第一,没谁比我好”之类的幻想,这堪比自我陶醉。
以至于每次我看到那种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人时,我就特别恨对方身边的那些亲朋好友,他们究竟是如何地放任与无视,才造成今天的“惨绝人寰”呢?我不得而知。总之,我从某一天开始就扮演了口臭王的角色,什么词难听就拣什么词说,受得了我的人听进去了,受不了我的人离开了。反正我对自己也是这么干的,以至于我每天都在忙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全忽视了那些恨我的人的态度。
篇10
青年学生是《青年参考》的主力读者群之一。多年来,《青年参考》“创富”版(前身为“财富·创新”版)通过呈现和解读一个个“成长偶像”,为广大青年读者提供关于发展方向的思路和启迪。这既是广大青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是视服务青年为己任的《青年参考》必须履行的媒体责任。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博士说:“中国青年需要‘偶像’或‘人生导师’吗?在成长的过程中,参考那些值得信任的成功者是有价值的。参考他人的路,保持客观自觉,听信自己的心,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偶像可以是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和榜样。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突出的成绩,他们的行动和精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青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青年的影响不可估量。榜样为一代甚至几代青年提供成长的动力,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参照和坐标,甚至可以改变青年的人生轨迹。
“邻家大哥”:无须仰视的“成长偶像”
新世纪的中国青年需要偶像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当代中国青年到底需要怎样的“成长偶像”?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说,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的女主角小鹿纯子、世界级门户网站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是自己的偶像。青年“成长偶像”是一个社会时代精神的体现,反映了这一时代社会对青年成长的期望。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成长偶像”的界定已经超越了国界。“成长偶像”可以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成长背景不同,文化和信仰也不同,但他们身上有相当多的共同点:爱国、勤奋、敬业、执著、坚韧、无畏、理性、务实、注重团队精神、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世界眼光、勇于竞争……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榜样存在明显的差异。青年“成长偶像”只有得到青年的认同,才能引导和启迪青年成长。
和历史上广为传颂的英雄人物相比,和平年代的“成长偶像”往往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惊人壮举。想要得到青年的认同,“成长偶像”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来自青年的生活,和广大青年追求相近的人生目标,遭遇类似的人生困扰,与青年产生情感共振。青年愿意接近“成长偶像”,才能从“成长偶像”身上获取个人成长的“养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青年参考》“创富”版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通过呈现平凡青年的奋斗故事,揭示成功背后的付出与艰辛,启迪青年读者成长。
和出身显赫的豪门贵胄相比,平凡青年的成功案例离青年读者更近,更能打动青年读者,对青年读者更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创富”版报道的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物,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些来自平凡世界的“邻家大哥”,更真实,更亲切,因为不平凡的拼搏精神和感染人的干劲儿,成为贴近广大青年、无须仰视的“成长偶像”。
“成长偶像”贴近青年,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
平凡青年奋斗的故事,通常不会包含引起巨大社会关注的“兴奋点”,以及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矛盾和冲突。《青年参考》“创富”版用发现执著和感动的目光,寻找着身边的每一位“成长偶像”。
翻开“创富”版,这里是叱咤风云的创富精英的秀场,是平凡青年奋斗和拼搏的舞台。这里既有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企业老板,也有凭借坚实足迹脱颖而出的职场明星。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称为“女巴菲特”的美国投资人赛拉·佐豪森、全球最大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商GoDaddy的创始人鲍勃·帕森斯、在中国内地首富宝座上只坐了6天的李锂夫妇、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要把皮皮鲁打造成中国版哈利·波特的郑渊洁父子……都曾成为“创富”版醒目而清晰的焦点。
登上“创富”版的“成长偶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艰苦创业的“创业偶像”,或称“财富偶像”;另一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的“职场偶像”。这两类关于平凡青年奋斗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个满载着创新精神的“金点子”,浓缩了一段段洋溢着激情和坚守的人生经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对成长中的青年读者来说,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读性。
在市场导向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有了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的宏伟志向。《青年参考》“创富”版着力发掘贴近青年的创业故事和财富故事,为青年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无论是否准备创业,这些故事都能给青年读者以启迪。
“创富”版聚焦的一些“创业偶像”,是年轻的“80后”、“90后”。“80后”、“90后”群体惹人关注,一半源于这些群体旭日般的新鲜和活力,一半源于这些群体被打上的若干标签,比如“颓废”、“自私”、“叛逆”、“没有责任感”、“脆弱的一代”甚至“垮掉的一代”。读过“创富”版上一些“成长偶像”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标签根本不存在。
——23岁的澳大利亚华裔毕凡做廉价正装衬衫生意的故事:《华裔80后的“反品牌”生意经》。
定制通常意味着昂贵,但毕凡反其道而行之。2008年夏,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毕凡随父母到上海旅游,发现“从上海的一些个体服装生产商那里,以远低于波士顿或纽约的价格进货”是完全可行的,由此萌发了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正装衬衫”的想法。他创办了一家网络服饰公司,让世界各地的顾客以平价定制衬衫,生意兴隆。2011年,毕凡公司的营业额可能突破100万美元。
——28岁的美国“垃圾大亨”汤姆·萨奇的故事:《奇思妙想敲开财富之门》。
汤姆·萨奇是美国新泽西州地球循环公司的总裁,开始创业时,他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地球循环公司是垃圾再利用行业的翘楚。这家公司收集各种废弃的商品包装,想办法让它们“重生”。在汤姆·萨奇眼中,人们随手扔掉的果汁包装袋不是垃圾,而是铅笔袋;一张被丢弃的唱片可以变身为挂钟……这家公司的产品多达200种,通过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销售。
——30岁的亿万富豪安德鲁·梅森的故事:《60亿美元为什么不够买我的公司》。
安德鲁·梅森是美国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的创始人。创业之前,他只是芝加哥一个没有什么资历的程序员。如今,提起他,人们会想到数不清的产品、令人心动的价格,还有亿万身家。不久前,Google公司提出以60亿美元收购Groupon。如果成功,这将是Google历史上最昂贵的一笔收购。不过,梅森拒绝了Google的好意。
——27岁的腼腆“黑客”赵伟的故事:《为中国互联网安全奋力奔跑》。
赵伟是一个沉浸在网络安全的世界里,执著得近乎疯狂的“少年黑客”。他和他创立的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起,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安全发展。凭借有前瞻性的安全服务和产品,知道创宇在国际上小有名气。赵伟希望自己能改变世界对中国网络安全的印象,对中国黑客的印象。
除了“创业偶像”,《青年参考》也着力讲述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职场偶像”的故事。
和“创业偶像”相比,“职场偶像”大多甘于平凡,乐于平凡,凭借勤奋演绎出不平凡的职业生涯。虽然不像“创业偶像”的奋斗经历那样轰轰烈烈,“职场偶像”的拼搏却同样精彩。“职场偶像”的职场生涯或许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但他们的经历可以引领青年读者确立清晰的职场目标和发展轨迹。
——加拿大第二大保险公司永明集团精算总监、27岁的中国女孩杨晓丹的故事:《西方精算师群体中的东方女高管》。
加拿大永明金融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保险公司,在全球保险业中声名显赫。2009年10月,永明集团在公司100多名资深精算师中遴选精算总监。经过异常苛刻的考核,16岁就到加拿大留学的杨晓丹脱颖而出,成为该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不足30岁而位居精算总监高位的华人女性。在素来强调资历、以男性为主的全球精算师群体中,杨晓丹是最年轻的精算总监之一。
——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发展的海归吴正宇的故事:《从年薪15万美元到1.5万元人民币》。
31岁的吴正宇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IBM总部做信息顾问,年薪15万美元。后来,他放弃高薪回国,在湖北省一个县级市做市长助理,年薪1.5万元人民币。他说:“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为海外学人提供的机会,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对我来说,美国可能是个不错的深造环境,但回国发展才是最适合的。我愿意让自己这棵树苗,在中国长成一棵大树。”
吴正宇这个“职场偶像”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担任市长助理的15个月里,在分管新能源项目时,吴正宇发现了储能的难题——核电和太阳能发展很快,但电网输送能力差,发电不稳定。进行了大量调研后,吴正宇辞职创立了汇能科技公司。汇能科技做的事就是“储能”,把用电低峰时段的电能储存起来,留到高峰时段使用。汇能科技诞生时,储能这个领域几乎无人问津,这个有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引来投资者争相投资。
吴正宇的故事给人留下了很多思索和启示。留学生们需要读一读这个故事,甚至,《青年参考》所有为事业和财富奋斗的青年读者,都需要读一读这个故事。
用精神和心灵的饕餮盛宴,唤起青年读者无穷共鸣
通过“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和编译外媒报道等操作手法,《青年参考》“创富”版呈现了一个个“成长偶像”真实而精彩的故事,为广大青年读者提供了一场场精神和心灵的饕餮盛宴。多年来,“创富”版以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在读者调查中屡受好评,为《青年参考》这张国际新闻类周报抓住国人眼球,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前文提到的那些“成长偶像”的报道,都是平凡青年的奋斗故事。对广大青年读者来说,“邻家大哥”一旦成为榜样,唤起的共鸣便是无穷的。这些报道刊发后,同事们和读者的反响都很好,网络转载不计其数,有些甚至连标题都一字未改。从这些报道的选题策划和传播效果来看,用“邻家大哥”一般的“成长偶像”启迪青年成长,是值得以青年为服务群体的媒体坚持的一条清晰的编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