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范文
时间:2023-04-03 19:0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效;备课;重点;预习;评价;基本功;和谐
近日我校搞教研,随领导下去听课,发现不少老师的常态课很难做到高效,往往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构建“高效课堂”,让常态课像家常饭一样养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什么是“高效课堂”
专家们在谈“高效课堂”时,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我更欣赏第二种认识。因为我觉得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感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逼迫学生,用“填鸭式”教学,为提高成绩而奋斗。
2.怎样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从以下入手:
2.1 充分备课。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课堂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说到备课,很多教师认为是老生常谈,觉得自己备课已经很认真。其实不然,有些老师只是了解本节要讲什么,甚至连要做哪些练习都没有准备。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备战。《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那么应该怎么备课?我提几点关键做法:(1)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驾驭教材。现在的教材编写十分符合孩子的心理,编写程序也很好用,提供的资源十分丰富,用起来很便捷。可是有些老师却不去研究专家煞费苦心编写的教材,好端端的教材思路没吃透,以致浪费了教科书上最方便有效的资源。我听过不少老师抱怨:现在的教材越改越乱,很简单的知识,绕了一个大圈才绕出来,就不如原来的教材好教。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教材,学生才会有探究发现的机会,如果恰当使用,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曾听过一个英语老师的课,他教了好多年英语,在那节课上,我发现他对本节课书中提供的表格不明白编者的意图,运用不当,本来是运用本节课英语句式进行调查,完成表格,却让他处理得有“剑走偏锋”之感。(2)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抓住重点,指导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知识。我听过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变化的量。因为是新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教材中提供这样一个素材:骆驼可以成为沙漠之舟是因为体温与时间的变化有关,给出一个折线统计图,标出骆驼48小时体温的变化规律。她没有让学生围绕统计图去寻找两个变化的量,去发现骆驼的生理特征,总结出骆驼体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是完成图下的三个问题,没有抓住重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对本题中两个变化的量没有深刻印象,认识模糊。在课堂回顾总结环节,学生提出:人的头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体重会随吃饭多少而变化、四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等,我发现老师都未置可否。可见老师对本节课重点理解不深,知识点把握不准。(3)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能解决的浅显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进一步在课堂探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就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措施。针对学生实际,授课制给因材施教带来一定的困难。布置了预习,有的理解了知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一知半解;还有的可能一无所知,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他们带着自己的见解、问题进入新的学习中,更有参与的准备,有来展示的,有来获取的。课堂就是他们的舞台。由此,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2.2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要人人有思考,有收获,可用小组合作来实现。教师如果能像一个牧羊人,让羊儿在草原上自由欢快地吃草,你可以在旁边欣赏,鼓励,他们才会吃的踏实。如果你一个劲地赶,吆喝,羊儿哪里会有功夫专心吃草?与“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指明在所要达到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需要指出的是,“牧羊式”教学并不是对学生完全放任自由,它突出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以小组长为中心探讨老师抛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展示收获。小组内取长补短,互相教,互相学。孩子学得高兴,老师教得轻松。
2.3 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发现,板书让学生参与写,讲台让学生站。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思考我说出。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展示创新的机会。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为获取知识而感到快乐。
2.4 注重真情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因人而异、情况而异,我们提倡表扬,但表扬的话语要丰富,不是一味的“好、很好、很棒、不错、OK、Very good……”等公式化的词语,让我们点评学生的语言生动起来、丰富起来、幽默起来、真诚起来、动听起来!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课堂评价,可以显示老师个人风格、教学智慧。评价是武器,既能克敌制胜,也能伤己伤人,所以要巧妙用之。
2.5 提升教师个人教学基本功。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调控能力。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
篇2
关键词:教学高效率;高效数学课堂;新课程;数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76-02
那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落实新课程理念,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回归到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并从中取得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收获。
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鉴于这一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预习要做好
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备大纲: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使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新课标,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行为都是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把握教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弄清自己该给学生教什么,怎样去教,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他们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设计上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案、导学案。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鉴于这种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让数教学的过程生活化,这就要创设出符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现实情境,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去体会和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教师在课堂上增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1.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意识。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适时适当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在启发中去尝试,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我一定能行”,这样就给学生点亮学习的希望明灯,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愿意听取和接受学生的多种想法,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合理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尊重、理解、赏识带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数学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想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想着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想着如何给学生知识的新颖感、实用感和生活感,如何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良好习惯培养意识。有人认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看来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以练促学,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高效的。
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去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同行学习,向名家学习,取长补短,以他山之石去攻玉,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容量和体系,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和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知识植入到学生的知识空间中去。
五、悉心反思,不断提高
有位教育家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登塔尔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为了提高、为了发展、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为给课改积累经验教训。
篇3
一、 提高备课质量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提高备课质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能力再提高的一个过程。高效课堂要做到高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案。
1. 先思后备,不能急于求成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切记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教学时所要面对的主客观的情况,然后再考虑如何着手,防止思维落入固定的模式。教师在备课时,不应把视线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备课时首先要充分考虑班中学生的情况,熟悉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其次,要了解班级整体的情况,如班风、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最后经过教师的这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教案来,才能使教师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
2. 明确目标,因材施教
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达成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教师在备课时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不是一件工业的产品,他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也不相同,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诸多因素的限制,使他们所要求达到的与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尽相同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这一块就要尽力避免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把握与区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注重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有效把握重点,这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的负担;突破难点就要求教师分析难点存在的原因,然后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案中的重难点,应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当出现变数时,要有一定的预案,做到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这样也就达不到高效课堂的要求了。
在备课时,我们常常走入这样的一个误区:把重点与难点混为一谈。其实有时候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的时候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教师备课时,要注重区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和一些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等。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能力等因素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有所不同。教学重点就是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相关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
二、 务实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听一些公开课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有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游戏加活动,忙忙碌碌;有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喜笑颜开,课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的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知识的运用与拓展,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对答如流,仿佛学生天生就会一般。这些课老师、学生上得高兴,听课老师看着热闹,似乎上课效果很好。但下课之后,当我们拿着听课本走出教室,脑海里还能留下多少课的内容,这些课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是这样,那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不用说了。
高效课堂只是针对传统课堂的一些弊端所提出的。高效课堂的创建,就是希望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弭传统课堂中的一些弊病,彻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高效课堂只不过是改换了课堂的形态和面貌,并没有真正做到高效。高效课堂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教师讲变为学生讲,把同向坐变为相向坐,把安静的课堂变得热闹,又或者让学生由坐着上课变为站着,老师由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课堂形式简单的变化,并不代表其就是高效课堂。出现的以上这种种现象,我认为这是教师在高效课堂存在着一些误区。误把课堂活动的活跃程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少、教学手段的一些新颖变化等等,等同于课堂实施新教学理念的多少。我们应该认识到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肤浅、热闹的课堂形式的区别。要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还是要务实一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的教授知识,该静的时候静,该闹的时候闹,这样学生才能实实在在学习和运用知识与技能。
三、 过硬的基本功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离不开教师对整堂课的高超驾驭能力,而这是建立在教师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基础上的,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功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不管课前发生多少烦恼事,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一上讲台,教师的精神面貌就应当焕然一新,把自己的身心一下子就投入到教学中去。试想学生对着精力旺盛,神采飞扬的教师时,怎么不被他们深深吸引呢?其次是感情的投入。这就要求教师把感情充分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真正做到融入其中,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课者,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的目的。第三就是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带着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能为学习带来无穷的动力。第四就是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教师的语言要能“粘”住学生,即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幽默。试想一名教师上语文课时,语言抑扬顿挫,充满磁性,还不时幽默风趣一把,这样怎能不吸引学生呢?最后,教师的字也很重要。俗话说“字若其人”,板书不仅表现出一位教师上课的基本功,而且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乃至性格。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所以我认为只有教师具备了以上这几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才能真正的实现高效课堂。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39-01
新课改积极推崇解放学生,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里,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充分体现出来。但纵观近几年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的情况,所以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课堂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与以往知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需要,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完成了启蒙阶段的学习。然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对学生自己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高中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生活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高中生身心发展也日渐成熟,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知识文化积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度,让他们增强探究的意识及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语文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极难提高。新课改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发挥其主体性。当老师关注学生时,学生心里就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进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这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语文课堂形式应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比如,在课堂上采用演讲、话剧、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将学习与兴趣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文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与沉淀[2]。
3.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并不仅限于教师使用,而应该是教师在课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导学案中的内容,清楚教师将要讲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跟教师展开"平等"地交流。尤其是在教学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时,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对开展高效课堂意义重大。例如,教师在《一剪梅》和《今离别》的教学中,虽然这只是两首短诗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完全理解诗歌的意境亦非易事,甚至出现了有的同学连"红藕看残玉簟秋"中的"簟"字都有似曾相识而不懂其意的现象。但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事先掌握了这些生字和生词,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老师的课堂讲解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或者个人的见解。
4.引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常常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便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其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知识,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首先要做好小组的分组工作,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将好、中、差生合理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感情等因素。教师可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认真去探究知识,鼓励他们善于坚持自己的观念,与人辩论,但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同时,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及时察觉学生各自存在的学习优、缺点,从而使指导更有针对性[1]。
5.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真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学生开始密切接触网络。而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在作业的布置方式上与时俱进,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不失教育本质,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3]。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满足自身的需要。这些是课后的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应该将它划入学习范畴当中,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建优雅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画面给学生的感官以综合刺激,再附以教师的谆谆诱导,学生会很自然、很轻松地融入到这种教学情境当中。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悠远的古琴音乐。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诵读这首词会别有一番滋味,体会着音乐中的韵律感,感受着词中蕴含的意境,在自由的氛围中发挥着自己无穷想象力,体验着词中无限的美。再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将精心选择的长江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情境中来,领会到词的壮丽和雄浑之美。总之,充满意境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先对将要进行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使之积极主动地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总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得到主动、生动的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课改的立足点在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将其真正融入教育对象之中,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改善教学手段,寻找更多积极有效的方法,以此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翟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学周刊,2013,(6)
篇5
【关键词】CAD课程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8-02
目前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提出了“高效课堂”的口号,我们职业学校也不例外。所谓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但笔者认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会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就笔者个人理解而言,高效课堂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具体表现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整个课堂过程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如何才能打造职业学校的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autoCAD》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认真探究教学方法、科学建立学习目标、全面进行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考虑,下面分述之。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大型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在机械、建筑、电子、造船、石油化工、服装等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绘图已逐渐取代传统手工绘图方式,所以职业学校的很多专业均开设了电脑绘图(即CAD)课程。要构建职业学校的高效课堂,必须根据学生学情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较差,意志力不强,缺乏自律意识和自信心;同时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实践动手能力却较强,对计算机较感兴趣。笔者任教的是中职机电专业的CAD课程教学,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功底,不仅要熟悉CAD软件的操作,掌握机械制图、公差等专业课程的内容,平时还要注意收集CAD方面的书籍、实例、趣味图形等,并对它们进行钻研,整合教材,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
autoCAD功能非常强大,对于中职生来讲,要在短时间内学得很精很全面几乎不可能。
笔者结合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以及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将教材中一些太复杂、不实用或不适合职校生的内容删减掉,精选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平面图轮廓线的绘制”、“尺寸及公差的标注”、“简单立体图的绘制”。然后将每个模块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列出来,并分析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做一个简易的、模块式的教学大纲,并制定实例图集,应注意实例图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学内容准备,如可将操作训练题设计成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中等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题三种类型,力求使每个学生均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认真探究教学方法
笔者结合多年CAD课程教学经验,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为了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实例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在CAD课程教学中,尽量不单独讲解和练习绘图命令,教师可根据精选的教学内容收集几十个绘图实例,把要学习的命令融入到具体实例中讲解,最后用所学过的命令设计图形。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
2.分层目标教学法。分层目标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的上机操作,观察学生学习基础、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际情况,再通过班主任、原任课教师了解,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他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次备课,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体系的有机结合体。在CAD课程教学中,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4人小组,每组包含优、良、中、差学生各一名,在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后,小组成员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三、科学建立学习目标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在CAD课堂上,随着学生绘制的实例图不断增加,学生的操作水平也逐渐提高,在学生完成一部分机械制图的实例习题后,可以针对相关教学重点,让学生绘制一些有趣的形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用绘制“手机面板图”来学习阵列、图案填充、多行文字等命令。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让他们相互观察每人的手机,观看各类手机图片,然后以NOKIA 5310手机面板图片为例进行绘制。
教师提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三步曲:第一步,绘制NOKIA 5310手机面板图;第二步,为手机面板设计漂亮的颜色;第三步,自己设计并绘制遥控器、计算器、键盘等面板图。教师制定4人小组的学习目标:每组成员中至少1人完成以上3步,至少2人完成前2步,所有人必须完成第1步。学生则根据这三步曲制定自己本次课(2课时)的学习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3步,基础一般的学生完成2步,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1步。然后小组内各成员相互合作,讨论作图步骤,寻求最快绘图方法,最后在教师的讲练结合下完成图形绘制,这样可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也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全面进行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实施全面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面的课堂评价是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笔者在每次CAD课堂下课前10分钟会先让学生进行自评,现以手机面板图为例:
“手机面板图”操作评价表
然后让小组各成员间互评,取长补短,提升绘图水平,并汇报小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根据4人小组总体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评价是否完成了小组学习目标,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等,并对表现最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使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教师获取了教学反馈信息,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调整,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学习目标,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多向性评价,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那么如何在40分钟的一节课中,既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高效课堂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结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并查找了相关美术教学的书籍资料。认为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制定高效的教学策略
高效教学提倡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因材择学。教师要运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如设置学生目标,选择作业任务,合作学习,自我针对性指导,自我评价等方法,积极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纯粹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天生的求知欲,从中获得非凡的效果。
美术学科教学的进行,需要教师针对学科特点,设计各种强化学生学习的策略并妥善的运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唯有针对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各种强化学习成效的策略,并融入教学中,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同样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反应也不同。对于教师和学生,新的方法可能会给他们新的感受和刺激。若教师每天都按自己的常规程序进行教学,使用的教学策略也相同,或者教师可能进行一系列的示范和动手活动,但教师却很少讲解,很少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问,教师提供的策略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学生不可能从这样的教育经历中有很高收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保持常规新奇之间确实可以使得课堂更具活力,更具动力。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上的差异问题,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
在小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应当着力为学生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我认为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注重游戏性,以培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为主,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学生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例如,布置一些学生喜欢的绘画情境,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多种美工材料,以及学生喜爱的美术作品和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示墙等等。在学习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的同时,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三、关注提问和倾听,给孩子更多的激励
有意义的“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好的提问是提探究式自主学习的前提,而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优异的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倾听并期待他的回答。
激励教学,就是指激发学生学习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在快乐时,大脑中枢部位被激活,产生忧虑情绪的部位则沉寂,准备行动的能量增加。由此可见,“快乐”能相当有效地激发人体的内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美术教学中“快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激励加幽默的暗示要比站在讲台上敲教鞭更有效,接下来的授课也将变得非常顺利,学生作品也很不错。
四、以“趣”导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情景,实物展示和表演,为学生打开创造思路;通过自我评价、相互欣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把孩子带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学习,引导孩子们用脚感觉一下鹅卵石小道的表面,摸一摸树皮,感受一下表面的粗糙,逐渐感受物体表面肌理的概念,找一找学过的冷色、暖色,在身边的事物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育是在多元化文化影响下以多样性的面目出现的,是以多元化文化思想渗透的,综合的、全面的审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美的事物。传统的美术课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绘画及技能的培养上,是原本应当丰富、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变成了机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训练。而应该注重过程,即在过程中提炼美术的精华,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
小学生拥有稚嫩的童心,它无不被情所牵引。色彩是小学生表达情感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知道他们表达的需要,选择他们所要表达的方式。心理学家发现,美术、音乐等艺术表现方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心灵的平衡发展。要让孩子热爱美术,作为执教和教导者,对自身要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要热衷于生活中的美,保持对美术的热爱。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每一颗渴望在白纸上“舞蹈”的心。
总之,实施高效教学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里需要教师的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懈追求,课堂上促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敬、智慧得以显露的同时,才能形成真正的活跃和谐高效的课堂。美术课堂有独特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教师要充分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探索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健词】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流,如何让初中语文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高效语文课堂如何构建?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首先必须让学生们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所产生的追求和探索知识的精神力量是学习知识、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进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开思维的“闸门”,参与学习、探索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课前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自我学习过程,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地学”,为教师“更顺利地教”,为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指导好学生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在预习课本时,一定要认真把课本中的内容阅读两遍,同时结合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结合试读本课生词,并且尽量在预习时就做到会写本课的生词;在掌握了生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导学稿上的知识点试着理解课文;在学生自学了词语和课文之后,让他们结合预习作业中的问题,检测自己预习的效果。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的作用,指导检查督促学生预习。让学对预习的各个阶段进行指导,并及时检查督促本组成员的预习、导学稿的完成以及预习笔记,尤其是对于本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在预习时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保证本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进行预习。
同时,高效课堂必须是知识当堂消化的课堂。课堂45分钟不在于讲的内容有多丰富,而在于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多少,最好的情况是老师讲的内容学生都在课堂上理解、掌握,而不该是让学生课后去消化,因为让学生课后消化对于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说能够落到实处,而对于另外一大部分学生来说离开了老师的监督,很难落实。那么,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消化呢?
注重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复述训练。即当教授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该知识点进行描述,老师通过学生的描述分析出学生概括得是否准确、全面,并及时纠正。
课堂练习不可少。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就是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能收获成功的喜悦,长期如此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二、构建灵活多变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 以清晰、 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尝试成功。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书、思考、讨论、实践、练习,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状态。教师则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去积极地吸收语言信息,然后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扮演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展示。这样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低效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课堂是学生的天堂,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而进行,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自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走,学生才能真正“长大”。要创“高效”的新型课堂,就应该把一切主动权都交给学生,尽量做到“少讲多练”。开放的课堂教学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语文”的快乐,更使他们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轻松地掌握运用语文的技能。所以说,只有为学生创造自主空间,才会出现高效的学习效果。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语文学习气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肯下力气花功夫去学习这门课。反之,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所以,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要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眼中不仅是一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敬的朋友。可以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健所在。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嘉慧.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运用策略[J].2008(10)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效率;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分别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东卢中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他们都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构建了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化学课堂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处于一种平等、宽松的交流与互动中,思维才容易被激活,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才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学业上的指导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情感上的朋友关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学困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把工夫用在课外,充分备课。由于初三化学学科的特点,多年教授同一本教材,大部分老师都能吃透教材,熟悉新课程标准,能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就认为自己对教学内容已经成竹在胸,在课前翻翻以前的教案,就算备课了。而忽略了每一届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差异情况等,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在每节课之前除备常规的内容外,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备“学生”上,积极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使课堂45分钟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无论是杜郎口还是洋思中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强调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并加以行动和发展,在课堂环节上落实为“预习、展示、反馈”。以杜郎口中学为例,课堂模式是10+35,规定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有人质疑说课堂教学岂能限制教师讲,这样的质疑应该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却没有明白另外一个道理,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不限制“讲”岂能保障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讲”的尺度,千万不能什么都讲,什么都问,漫天撒网,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否则,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只能是劳而无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
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活动太少。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这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和目的。初三化学,有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即概念性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而知识又有规律可循;初三化学,又有其作为启蒙学科的特点:知识点多,面广,零碎,记忆成分多。作为初三化学的学习者——初三学生,则属于青少年阶段,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化学的学习,开始表现出较大兴趣,但越学越觉得困难,从而心灰意冷。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搞满堂灌、题海战,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初三化学靠背背,也能考个八九十;高中化学犯了难,考考就是不及格。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只有致力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形成他们的终身发展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根据初三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问题导入法、实验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归纳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观察和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图标和数据。
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科学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坚持学的品质。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古代张载曾说:“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深刻认识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合作性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成绩,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杨小微.中小学教学模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数学 高效课堂 生态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不断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生发灵感、自主创新、展现自我的平台。课堂生态学的概念是1932年美国的沃勒首先提出的。何为“生态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课堂生态因子之间的协调运作,从而形成互利互助、共同参与合作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持续和谐发展的课堂追求。我认为即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开展生态化的历史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构建生态化课堂的根本
开发历史高效课堂的原动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一旦对历史知识感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强化“以生为本”意识
时下的高中生,总的来讲,他们的身心都处于一个快速成长与基本定型的发展阶段。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老师的肯定,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与能力。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关系。所以民主就是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那座桥。“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强化“以生为本”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指导者、权威者”的架子,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成为学生的平等学习伙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令,让学生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与思维主线”的原则。只有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推进、深入。首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和内心的个性需求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实行角色转换,形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主角”定位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展开合作探究。再次,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增强个人魅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教师平等认真的教学态度更是师生互动的催化剂。
四、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资源日益丰富。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如何把这一资源的优势转化为课堂教学优势呢?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备课,对大量的教学资源与信息进行处理,根据自己与学生的需要,形成独特的教学资源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每一节课都用到PPT幻灯片,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事及过程的理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而在练习试卷的讲评课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投影仪。这一设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应用得不多,但在讲评课中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我们可以随机或有意挑选几份学生的试卷,用投影仪进行展示。针对展示的试卷,学生可以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如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或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往往十分活跃。通过学生共同对一道试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得分点和造成失分的不足之处,进而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及时总结,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深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生态课堂。
五、教学成功=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之必需,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不能完全统一。课堂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构建高效互动的历史生态课堂,要迎接诸多挑战,教师必须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在前进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鼎福.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物理实验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25-02
在当今各地方学校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教育大环境下,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开展和实验操作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低下的现状,促进物理实验向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的方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加强对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物理实验课。
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行新人教版物理教材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标准要求,将过去教材中的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的分组实验或探究实验,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而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学习《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大纲》和《标准》),对教材的分析重视不够。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由于对内容标准落实不到位,教师将不能很好地运用《大纲》和《标准》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进而导致在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实验认识不到位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物理教学搞好,学生考试能考高分就行,而学生的实验操作则采取应付的手段。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全部在教室中进行。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且物理实验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如果学生脱离实验的操作锻炼,只是上课听教师纯粹地讲解理论,那么学生的成绩难以提高,而且学生实验课堂的效率也十分低下。
2.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行为关注不够
此外,有部分学校教师在探究实验教学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验操作只是依据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对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环节中的行为不重视。如在科学探究实验的“猜想与假设”环节中,如何有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材料或自己的经验等作出科学、合理及大胆的猜想,如何通过有效讨论确定本次实验探究结论的合理性等,教师关注不多,有时直接给出早已准备好的结论。另外,教师有时过于在乎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过程。如在“评估与交流”环节,教师不引导,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象征性地进行交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将得不到及时纠正,相反还会导致以后的实验交流环节敷衍了事,这与教师不重视反思与交流的过程有着直接关系。
3.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尺度”和时间难以把握
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是把已学的理论知识简单地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当中或者是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相关物理规律和定律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进行操作,教师应及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压力,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信心。但在现实的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一些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实验操作指导的“尺度”:(1)教师指导过度,使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2)教师指导不到位或完全放手,造成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
而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中所要进行的实验分析和理解不到位,同时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不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也没有作出合理的预测。因此,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在实验各环节中所用时间不能做到合理安排,甚至出现实验操作中时间不够的现象,最终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只能马虎行事,这不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连最基本的教学三维目标也不能落实到位。
二 构建初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物理实验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重视程度有关。在新课程改革下,尽管《大纲》中明文规定: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无论是城镇中学还是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重教学,轻实验”的观念比较严重。因此,要想构建初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实验。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创造相应实验条件,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新,对做出创新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还可以勉励学生课余在校外收集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废弃品,然后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些实验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如“模拟人工降雨”“光的色散”“潜水艇的浮沉”等。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只有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的结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结论。
2.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建立,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性。一堂实验课,要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思路引导很有必要,关键在于教师对引导程度的把握。教师引导的过程,若过于简单,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若过于详细,则实验课堂变成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即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思考。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且又占据了一堂课的时间或是大部分时间,最终把实验课变成教学理论课。
因此,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定位好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即在实验中如何指导学生,何时介入到实验相关环节,何时向学生提供有关实验资料或图片信息,以何种方式提供信息等,都应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而角色的定位关键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实验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即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实验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展开。其次,教师还应更多地发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主动性。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不仅是操作上的主动性,也不是教育者喊喊口号而已,而是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进行实验操作,甚至是自己独立设计或改进实验。
3.及时反思总结与评估
物理实验结束后,实验数据的误差与实验结论的评估交流是一个完整实验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操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结束,还需要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数据,如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何通过改进实验原理来减小实验误差等基本方法。只有实验后的及时反思和总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才能建立起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4.注重物理方法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