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07 09:5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悟人生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悟人生的名言

篇1

1、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2、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3、为了你,很多事我不一定会,但我在努力学。

4、感情久了,就不是爱了、而是依赖;失去那阵,那不是痛、而是不舍。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都是很幸福的事,可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公平,有得必有失。正如你爱一个人,得到了他,却失去了那神秘向往的感觉,得不到他,却得到了任心灵想象的自由。所以,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要怎么做才是最完美也最不让你后悔的。

5、牵你的手,静静的教你一支舞。

6、有人爱你的身体,有人爱你的思想,有人爱你的灵魂。你像颗闪耀的钻石,人们爱你的不同面,其实都是爱。所以别人爱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愿付出什么代价。有些人愿付出金钱,有些愿付出浪漫,而有些愿付出一生。爱是种选择,不选最贵重,而选你最想要的。

7、相逢的故事多似流星,唯你与我,以眼认眼,以身还身。

8、任何事物,只要让你心情沉重,让你对自己有不好的感觉,阻碍你前行的,把它丢掉。任何事物,如果只是占有空间,对你的人生毫无正面贡献,把它丢掉。任何事物,要丢还是要留,你得花很长的时间权衡利弊,或是烦恼不知所错的,那把它丢掉。

9、不要认为后面还有更好的,因为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可以和你一起远行;不要因为对方不富裕而放弃,勤劳可以让你们富裕;不要因为父母反对而放弃,你会发现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的爱情,将是你一生的悔恨。()其实对于爱情,越单纯越幸福。

10、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

11、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

12、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

13、年轻时候应该能够作一些冒险。年轻时候最大的财富,不是你的青春,不是你的美貌,也不是你充沛的精力,而是你有犯错误的机会。如果你年轻时候都不能追随自己心里的那种强烈愿望,去为自己认为该干的事,冒一次风险,哪怕犯一次错误的话,那青春多么苍白啊!

1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5、当我对你越来越礼貌时,我们或许就越来越陌生了。

16、人应该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掌控。追求舒适、追求享受是人的本能,但也要有所节制。欲望就像水一样,适当就好,多了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为把欲望误认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17、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

篇2

1、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让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得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2、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勤劳的农夫,在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爱心,他们付出的心血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收获爱心。

3、把别人当自己。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花好月圆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艰难困苦。面对别人的不幸,只有调换位置,把别人当成自己,才会真情实意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苦衷,并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

4、把自己当自己。此语最为重要。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把自己当自己,就是要求自己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别为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报酬,甚至是他人一些闲言碎语,一个不屑的眼神而怒发冲冠,要以平静淡泊的心态去面对种种荣辱得失和情仇恩怨。

5、失败,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成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失败和不忘失败。成功者都是从失败的炼狱中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循环往复,构成精彩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的裁决,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6、当无事时,应该像有事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因为漫长的旅途中,实在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

7、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8、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远源流长。伟大的一生,像黄河一样跌宕起伏,像长江一样神奇壮美。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伟大的一生,像黄山一样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

9、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的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

10、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去爱,坚强地去宽容,大度地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明智地理解身边充满爱意,那么我们就能够取得别的生物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11、信任,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一盏心灯。

12、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中探寻,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

13、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14、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中探寻,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

15、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人生的春天;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青春是珍贵的,它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她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孕育着时代的希望。

16、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能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的最纯的那一滴

17、亲情友情是我的财富。我是一朵白云,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我是一棵绿树,亲情便是滋养我的土地;我是一只飞鸟,亲情便是庇护我的森林;我是一泓清泉,亲情便是拥抱我的山峦。

18、真诚是一盏夜幕下的路灯,让行人因它照亮夜色而增添一份夜行的信心。生活中每一回真诚的履践,都会令我们不由自主地萌发对自己心灵的感动。

19、把自己当别人。人生在世注定要历经诸多喜怒哀乐之事,只有把自己当成了别人,才不会在喜事面前若狂,在困苦面前痛悲。人生在世还会涉及功名利禄之事,也只有把自己当成了别人,才不会为名所累、为利所动、为官所困、为情所恼。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把经典古诗文融于综合实践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有局限性的。为此教师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例如,我校开展了“家乡风物配古诗”的活动,让学生从古诗描写的情境中寻找与家乡类似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可针对家乡的某一风景、事物、传说等来配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百丈飞瀑,贺知章的《咏柳》――花木之乡的河边垂柳等。通过家乡风物古诗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容易理解名言的含义,思想也得到了教育。我校教师还收集了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轶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丰富了古诗教育的趣味性。学校还开展了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一”晚会,我校八百多名师生大声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六一”。学生们用童声熟练背诵《三字经》,以古韵吟诵唐诗宋词的传世之作;歌舞表演杜甫的《游子吟》,载歌载舞中透出古风古韵。寓意深刻、经久不衰的名言谚语,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铭刻在学生脑海中。

通过这些古诗诵读活动,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使学生以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去理解古诗文,且一些民间的、乡土的古诗文也得以再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可谓一举数得。

三、凭借经典古诗文评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结果。老师可利用评改作业之机,采取书面的形式与学生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业评定中插上一两句古诗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笔者在一次作业评改中写了古诗词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怀壮志的丁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腼腆的陈钰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少年时。”――贪玩的黄聪聪。引人思索的古诗文,一语点破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掉缺点,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篇4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才能走向快乐。“这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是啊,人生没有顺顺利利,经过了苦难的折磨,知道了苦难的滋味,才能走向成功,走向快乐。

每一次成功,每一次欢笑,每一次幸福的味道的背后,都缺不了苦难,泪水。可你想过没有你的成功欢笑是顺利的得来的吗?不,是你用自己的汗水、泪水而换来的,不要因为泪水而折腰,不要因为失败而屈服!

就像贝多芬一样,他也是经过苦难而得到成功的,要不他怎么会感悟出这样的名言呢?

想著名的画家,歌唱家,他们一步一步的迈向成功,或许自己很累很苦,但在失望的时候想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又会振作起来,走向成功。

记住,不要因为泪水而折腰,不要因为失败而屈服。你经过了苦难才会获得成功,经过了苦难才会获得笑容。成功就在眼前,只要你努力一步,就会向成功迈向一步,苦难并不可怕,用你的努力去克服它,那成功就离你很近了!

篇5

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所学的教材就是一部生活的浓缩品,它蕴涵了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涵盖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紧随时代的步伐,把我们带入到五彩缤纷、奇花异葩的境地。在领略境地美景的同时,我们也应把余香带到世间的各个角落,让教材的内容在作文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把教材的芳香洒向作文的角角落落。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借用这些教材呢?在此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历史名人。

可以说,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作家,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历史名人,政治教材中出现的哲人,无论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外国的科学家、音乐家,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的性格、思想倾向,同时也给予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而他们送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指引着我们寻找人生的方向。比如司马迁为了理想含垢忍辱,不屈不挠;李白为了自由蔑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陶潜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于是为我们构建了一处桃花园,无君、无压迫,人人平等,和睦相处。贝多芬甩开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殿堂里尽情歌唱,居里夫人抛弃世俗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里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如高考满分作文《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的片段: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砺的现实吞没。

根据文章的需要,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作者和历史名人的相关事迹,来充实自己作文的内容,或作为论据来论证作文的观点,其说服力会更强。

二、名言名句的恰当选用

名言名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长唱不衰,除文笔优美外,更多的是它们代表了作者的心声,思想深刻,对人生有借鉴和启迪作用。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到: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告诉我们,要时刻睁开那双慧眼,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鼓励我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才是生活的本色,这样的生活就不会显得枯燥乏味。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仕途失意,自我调解的旷达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落魄文人的感伤,更让我们体会到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

写作时,若能准确引用或化用一些名言名句,能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显得典雅凝练,同时也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如高考满分作文《季节》中的片段:

秋,这个季节,南方还是多雨的,绵绵细雨,一个害羞的女子。听到“疏雨滴梧桐”,这一“滴”字,不仅滴到了梧桐叶上,更滴进每个有心人的心田。因为凄凉,所以李清照写出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因为离愁别绪,让这位“女中豪杰”产生了愁心、愁意。

当然,除引用化用名言名句外,还可以借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们也能作为典型的事例来充实文章的内容,起到增加文采的作用。

三、自然景观的合理运用

可能我们不曾踏出故乡一步,可能未曾“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对现实中的山川美景不曾涉足。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需要亲身实践才能得以体会的。牛顿不是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得以成功的吗。所以我们也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上,借助读物上出现的自然景观,充分发挥想象,跟随作者去游一次山,玩一次水,领略欣赏奇珍异宝,感悟自然的神奇和独特。当我们兴尽而归,岂不是也能将它描述!像《雨中登泰山》,让我们体会到雨中泰山的清新明净;《神奇的极光》,让我们了解,原来自然界中还有如此幻妙的奇景;《游褒禅山记》使我们感受到褒禅山的险、奇、特,并且明白一个道理,越是险要地势,越是无人问津之地,越是有异样的奇景。《庄子・秋水》篇幅短小,却也让我们知道涧水涨溢,流向黄河,黄河一望无际的博大让人欣慰。由此可见,我们的视野应当广阔,不能坐井观天,否则将贻笑大方。

投身自然,放飞闲情,掬一泓清泉,吻一束鲜花,欣赏“明月松间照”,聆听“清泉石上流”;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壮气势;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雅趣;静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形胜之地;品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北国风光。站在橘子洲头,放眼天地,俯视鱼翔浅底,仰观鹰击长空,去感悟自然,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界中蕴涵着的人生哲理,自然寄寓着的人生真谛。如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的片段:

篇6

一、不能死啃书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课文的德育因素

教师不能完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使出浑身解数,要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语文课本内近三分之一的课文都蕴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在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德育拓展,把这些正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采用鲜活的素材、活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一时间学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使之“入学生之耳,固学生之心,导学生之行”。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达到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汲取了人生成长的有益营养的教育目标。

二、正人先正己,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道德榜样

播撒阳光的人自己首先心中就要充满阳光,“言传”与“身教”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在学生的眼里,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选取进步成长的准则,如果教师的说与行反差太大,学生是很难欣赏这位老师的,更不会尽信其教导。作为教师,必须严守师德规范,绝不参与教育“三乱”活动,让每一堂课都绽放精彩,严谨治学,积极奉献,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身体力行,无论是在学生前还是学生后都表里如一,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位教师萌发出热爱、信任、尊敬和敬佩,从而激起学生践行德育行动之心。

三、重视名言警句的教育价值

名言警句教学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名言警句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读和诵的初级层面上,应充分发挥名言警句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功效,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应用于作文创作、日常交际等范围。语文教师可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气氛,只言片字蕴藏人生大道理,寥寥数语拥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启迪作用。多年来,我鼓励学生搜集、学习、交流、创编、体验名言警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班级的墙上、学生的作业本中、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时时处处都有名言警句的身影。名言警句教学使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愉快轻松,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效果颇佳。

四、坚持开展德育题材演讲活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课前演讲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演讲活动中,教师是听众,学生是演员,全员参与,在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他们需将精心搜集、熟记于心的演讲稿以脱稿演讲的形式为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活动中谈社会、话人生、评时事、论得失,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我时不时地规范学生演讲的话题方向,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指向富含德育的话题,如我曾与学生们开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弘扬的十二种话题的演讲,也曾开展过以“我心中的道德榜样”为话题的演讲活动。每每演讲结束,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于演讲学生来说是一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满足,对于聆听者来说是一种化解学习疲劳的“清新剂”,也是一种收获人生哲理、知识经验的快乐过程。

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德育课堂

篇7

一、用诗“拽”气势

“拽”文片段:

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四时景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雄伟险峻――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美如仙境――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空灵幽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病因解析:

这段写山景的文字,因为引用了好多“山诗”,加上排比的修辞方法,初读时让人感觉很有气势,细品时却感觉这是“虚张声势”。作者生拼硬凑了这么多的诗文,真是太“拽”,“拽”出来的气势华而不实。山景是美的,它是实实在在的美,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语言来描述,没有必要引用这么多的诗文把真实的美景变成虚幻的声势。

二、用诗“拽”文采

“拽”文片段:

带着自己满腹的情愫,体味着诗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回忆,品评着诗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壮志凌云,欣赏着诗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圣洁感情,仰慕诗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缠绵爱情,我感悟着人生,看清了世界,净化着心灵。

病因分析:

在作文中引用诗词典故是给作文增添文采的常用方法,但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诗文引用过多,不但起不到增添文采的作用,反而会生出哗众取宠、“拽”文卖弄的嫌疑。上面这段文字,一连引用了四句诗,这些人生“感悟”,全是诗人的感悟,并非自己的感悟,把古人的感悟生“拽”成自己的“感悟”,应该算是空话连篇,而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采飞扬。

三、用诗“拽”道理

“拽”文片段: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至理名言;屈原又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明示了人生需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道理;苏轼还写诗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道出了人生要留下足迹的真谛。我要胸怀抱负,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拼搏,把诗中的道理化为人生的真实。

病因分析:

关于人生,道理很多,但没有必要把这么多的人生道理用“古诗”聚拢到一起。上面这段文字,引用了不同的古诗,“拽”出了好多的人生道理,把这些道理炒在一起,炒成了一锅大杂烩――用这么多诗句“拽”出的道理,杂乱地铺陈在一起,真让读者头晕眼花,看不明白了,这真是越“拽”越没有“道理”呀!

四、用诗“拽”情感

“拽”文片段:

老同桌,你在他乡还好吗?时光如梭,曾经与你一起“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分别的那天我曾经下决心“愿将双泪啼为雨,明日留君不出城”,可到头来却只是“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我们虽然居两地,难见面,但友谊长存,心灵相通。

篇8

山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单元板块的教学,激发学生去感受社会现实生活的美,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辨别美、创造美。

故事引导的含蓄美

教材的每一单元都以“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开篇,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有连续性。这些故事根据初中学生具体、感性、形象的思维特点,描述集趣味性、可读性、可视性于一体,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样式。尤其是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蕴涵着意境深远的主题,让学生读来引起深深的沉思,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单元学习之中。

例如初一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故事引导二在讲述了有自卑心理的尤玉明,辍学而又复学,穿插贫困学生刘丹努力珍惜学习机会的感人故事之后,以一句“秋老师注意到此情此景下地尤玉明正陷入认真地思考之中”作结。许多学生读罢内容,纷纷惊叹,那不就是我吗?我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新问题,怎样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丰富而又广阔的想象空间,带着这些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很快进入学习之中。这种含蓄的审美教育往往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走进生活的人性美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常容易陷入的误区是空洞说教,或者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甚至穿靴戴帽式地贴标签,造成说教两张皮。山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选取生活中的真实可行的案例,引领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而有用,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亲近感和可信度,同时大力提升教材的人文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一课,教学内容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名言导入,引起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接着,教材列举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技术奖的王选教授的事例和获得“城市美容师”称号的普通清洁工庄玉荣的事迹,回答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深刻道理。进而引用歌德、雷锋和孔繁森的名言进一步丰富了人生价值的内涵;最后,还用一个小故事证实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正确性。这样,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中接受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人性美的教育。

开放多元的形式美

篇9

看张爱玲的人生絮语,宛然一个孤傲、倔强的旷世才女的浅吟低唱。面对人世变幻,感受人情冷暖,她的笔触,犀利的有点残忍,粉碎了世人对人性温暖的期盼,也揭去了她对情爱最后的粉饰。一步步的伤痛与无奈,在她的笔下,清晰可见。爱上一个人,注定了她一生的甜蜜与苦痛。就如《色戒》中的王佳芝遭遇易先生,开始就意味着结束,万劫不复,只因为他不是对的人,情也就不是她要的情了。

一直不能理解的是三毛。三毛的离开,像一个讽刺,更像一个玩笑。看过她的《闹学记》,《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个洒脱、不拘的可爱小女人跃然纸上,鲜活,热烈。

看张爱玲的文字,会从心底透出凉气,嗖嗖地吹着冷风,如醍醐灌顶,让你从想像中清醒。三毛,让人觉得温暖。她的荷西,她的西红柿炒蛋,暖暖的,冒着热气,扑面而来。

就是这样的她,却以一个那样的决绝告别了世界,像一个谜一样的走了。

透彻、悲情的张爱玲,在异地他乡,孤独而平静的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的人生感悟最终是否有一些修正?或许,淡然,正是她对人世最后的感悟。无人知晓,她离开的时候,心里是否闪过那句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温暖、柔情的三毛,却以过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有人说,三毛是因为思念她的荷西而走的。也许吧,如果非要一个走的理由,我宁愿相信,这是她内心的选择。在她的笔端,看不到忧伤,有的,只是幸福。她的思恋,在文字里隐约地闪现。闪现着往日的甜蜜,映衬着如今的悲伤。大悲无言,大爱无疆。真的悲伤,是无法言喻的。三毛心底的挣扎,同样无人知晓。

这世上,谁更坚强?

篇10

诚然,课堂的有效教学与课外的大量阅读,对于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可忽视,前者有助于我们掌握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而后者则使我们畅游文学世界,体味另一番别致风情,对个人的思想提高尤为重要。然而,较于上述两种方式,社会生活实践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鲋鱼多刺,第三恨不记得了,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下意识想到了第三恨当是语文没有了生活的墨雅书香吧! 【引用不准确,不严密,不连贯。】

品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静赏风花雪夜,是以明境清心。朱熹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源头活水应该就是生活这本大书吧!语文素养就在我们赏秋叶片片飞红、观花蝶嗡嗡鸣叫之时不自觉得以熏陶与提升。【缺少实例,没能结合自己语文学习的亲身体会展开论述,完成写作任务。】

品味生活墨雅书香,可以味人情冷暖,品世间爱与苍凉。是谁在沙洲之中“拣尽寒枝不肯栖”?是谁在赤壁之岸高歌大江东去?苏轼味出了人情冷暖,于黄州种地酿酒,纵酒东坡醒复醉。若是没有这世态阴晴冷暖的深刻感悟,东坡怎能以一词一句震撼人们的心灵?【缺少实例,没能结合自己语文学习的亲身体验展开论述,有偏离题意之嫌。】

品味生活墨雅书香,成一曲千古绝唱,氲一缕万古情长!他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却仍然道出“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他对生活的体味,对民生的恤悯终成其“诗圣”美称。若是没有对“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的深刻咀嚼,何来“吾庐独破”的万古豪情?何来千古间那一瞬温暖的星光照亮历史的暗夜?【整段文字拿杜甫说事,文中没有“我”的经历或体验,且偏离了 “语文素养” 这一中心话题。】

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尽管益处颇多,却不免如鹪鹩巢林所占一枝、鼹鼠饮河所为一腹的短浅【表述不当】,而对生活的实践、体味才能真正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使人明人生之境,味人情冷暖,品世间爱与苍凉,终成一幅冲天大气象。

林清玄有言,以欢乐心过生活,以平常心味情愫,以弱软心除挂碍。希望在生活的畅游中,我们能够获得如雄鹰斗苍穹的辽远,而不是鹪鹩占一枝的短浅,因为生活的墨雅书香,就在那里。【与主题无关,纯属多余。】

本文属于二类标杆文。文章观点明确,结构完整,逻辑比较严密,但也存在明显的瑕疵:

1、全文都拿古人或他人说事,几乎没有自己的影子。不管是举例论证还是引言论证,都在古人堆里讨救兵,这是一种常见的通病。按照试题要求,应该“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进行阐述,因此,本文没有严格按要求写作,没有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有偏离题意之嫌。

2、在表达上,有故意追求文采从而造成表述不当的痕迹。如引用庄子等名言文不对题,引用杜甫一例看似颇具文化韵味,实则偏离中心话题;还有文章最后一段,无疑属于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评分:46分

1、添加与“我”学习语文相关的经历或体验,充实文章内容,完成题目指定的写作任务,确保扣题严谨。

2、修改引用的几则名言,或者更换,或者补充完整,或者直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