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吃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5:0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吃为话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吃为话题的作文

篇1

打心眼里恐惧失去。时间总是那么匆匆的流逝,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也是重复着一个一个的来了又走。明知道总有一天会分开,还是那么地舍不得,是呵!这只是早和晚的问题,已经肯定了的,就改变不了。可是究竟为什么一切总是来了又走呢?既然来到,为什么还要离去?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珍贵所在吧!安慰自己,说什么“一切随缘”,“缘”?若是有缘,一切来了就不会走!走了的,就叫作“缘尽了”呵呵,这只是傻子般的虚伪罢了。

错过的,就不会重来啊.....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渐渐懂得珍惜。可是,换个法子说,珍惜,又有何用?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罢了.....但是,那重要的是过程,不是吗?不要让每一个走进你生命的人带着遗憾从你生命中离去呵!保留住这份美好,别再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啊....

当珍惜成为一种习惯,离去的,也许就会成为最美的。

一个人走,何处是尽头?生命那么脆弱,人是那么懦弱,一生不管是叱咤风云还是庸俗平凡,人,都逃不过离去。是的,一切总有一天会消失,到那时候,谁也不知道我曾来到这个世界,一点痕迹也没有呵!谁会记得,记得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欢笑,我的泪水?甚至,有一天我自己也会忘记我这一生究竟做了什么。我,真的好傻..所以说,这一生啊,要让自己快乐就好呵!什么分数,什么烦恼,什么情感,不要去为此而有太多抱怨,太多悲伤。因为,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什么也带不走。

真的有时候会痛恨自己,为了那么一点点小时就大吵大闹,嘻嘻哈哈。这简直就是无聊透顶!!!呵呵,是的,我错了,人是有情感的,不是嘛?就是因为这情感,才塑造了人的一生,爱和恨,都是美丽的,他们伴随着出生到离去.....

好想好想,让一切再重来一次。对那些因为我当初的愚昧而让我错过的人,说声:对不起。

篇2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去祭拜祖先,缅怀故去的亲人。2021年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素材有哪些?一起来看看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素材,欢迎查阅!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一

严冬已被春风赶跑,不知不觉到了清明——一个悼念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戴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烈士陵园扫墓。一路上,鲜艳的少先队队旗随风飘动。

一到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悲壮的乐曲声中,宣誓仪式开始了。我们先默哀三分钟,向烈士们表达我沉痛而崇敬的心情。然后,学校大队委员和学生代表站到纪念碑前宣誓:“革命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的幸福而战斗,我们长大后,一定要报答他们。”听了这番话,我在心里暗想: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像烈士们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接着,我们就到了革命烈士馆,大家把亲手做的小白花献给了烈士们,这白花是这样的纯洁,象征着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在烈士馆里,我看见烈士们的遗物,有烈士们在战场上穿的衣服、烈士们写过的书信……看着这些,听着老师的讲解,我似乎回到了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在危难面前,视死如归、坚强挺立的身影,看到了他们脸上从容而镇定的笑容,听到了他们为了革命胜利,甘愿献出生命的豪言壮语。是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生命的延续;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生活的安宁。

扫墓活动结束了,我心情无比沉重,思绪万千。抬头望望天空,它昏暗而阴沉,也在诉说着内心的悲哀。回望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它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先烈们说:你们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我们一定会实现你们的遗愿,让爱国乐章延续,直到永远……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二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我家乡的清明节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当然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去瞻仰民族英雄,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会有我们的美好未来。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习中去。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将来更好地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种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会有好收成。人们也会纷纷栽下了一株株小树苗,美化自己的家园,使神州大地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春天把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万物复苏,万紫千红。我们趁着这美好时光,带着相机,去山上,田野踏青,寻找春天的足迹。

清明时节,风筝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飞,翩翩起舞,绽放于蓝天,如鱼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们手里拿着风筝,一个个欢呼雀跃,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快乐,放飞了希望。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我们用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各种活动来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三

天空下着绵绵小雨,我们还是踏着一条幽静的小路去拜太公太婆。

来到山脚下,雨儿早已湿润了泥土,风中带着山上草儿`花儿的气息一下子弥漫了整座山。我走在前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拿着一些用品一起上山了。山路十分难走,铺满了落叶和一些已枯萎的植物,旁边的.杂草也有我一半高了。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绊倒了。这让我见识到爬山这么难。

终于到了目的地,我已累得气喘吁吁。“安琪,把这里的落叶扫干净。”妈妈说道。这么脏,让我扫。唉,没办法,谁叫我要急着来。只能拿起扫帚扫了。雨仍然下着,一滴滴打在我的脸上,冰冰的、凉凉的。不时刮来一阵风,落叶开始调皮起来,在空中跳起舞来。我好不容易扫成一堆的落叶又铺成了一条毯。“讨厌的风,我恨你。”我再也忍受不住了。放下扫帚坐在一边发呆,还嘟囔着“我不干了”。妈妈看见我这样笑的合不拢嘴,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来扫。

一切终于准备就绪,开始拜太公、太婆了。我站在坟前,学着老一辈人的样子“双手合并,并说“太公、太婆,今天做清明,有客人自己带来,吃后钞票自己拿去”。然后再拜几拜。

烧纸钱了,奶奶总是把纸钱分成三份,再点燃纸钱烧给太公、太婆。

放鞭炮了,我总是躲得远远的,怕打到我自己。可妈妈却说:“不要怕,没事的。”我还是不相信,自己顾自己的。

扫墓结束了,我们匆匆下了山——因为雨越下越大了。

清明节,一个悲哀的日子——连老天也流泪了。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素材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5日这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这正吻合着诗里渲染的迷蒙、悲伤的气氛。没错,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

早上,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到爷爷身旁:“爷爷,爷爷,我们好久出发去给祖先扫墓啊?”“别急,别急,待会儿就出发了。”

在车上,我的脑袋东摇摇,西望望,看到路两边地上花红柳绿,大片的柑橘林已长出了新芽,油菜花开得正旺,白的耀眼,黄的染目。鸟儿在山涧、树林发出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飘洒着,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家乡石羊哨爷爷的老家,觉得回家的心情真好。走到祖先的坟地,看到已有五颜六色的纸花、大小不/的灯笼布满了坟墓。我们第一个任务是拔去杂草,第二个任务是插花。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第三个任务是祭祖:我在坟前送上一束,深深一鞠躬;接着,敬上三支香,轻轻地磕了个头,祝愿先祖们在阴间安心快乐,也祈祷他们保佑我们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取得好成绩不辜负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呵护我们全家人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我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墓还是那个墓,人还是那个人,阴阳两隔,逝去的终究是走了,生者的日子还是要好好珍惜的。记忆犹新仿佛昨日,剪不断的还是丝丝缕缕的怀念。

扫完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拐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非常有意义,因为清明节让我们对祖先增添了几分敬意、几分感恩、几分怀想。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五

阳春三月已经悄悄离我们而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脚步已离我们不远了,只有一步之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开始,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空气里弥散着夏的气息。清明一年复一年,饱含了中国人古朴的风俗,饱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饱含了人们对老一辈人的无限希望和祝福。每逢这个时节,游子们心里就会涌起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有的何尝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千里迢迢赶回家去,何尝不是希望能在家乡多待上几天,和家人永不分离。清明节也正是游子回家探亲的时候。

生与死,迷与悟,雨纷纷,欲断魂,是谁,把生死牵连,让活着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之所以要扫墓,是因为要缅怀先烈,祭奠先人。其习俗由来已久。

篇3

(一) 对比型

这种材料类型的特征是: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基本可以划分两部分,内容相对或相反。话题一般为关系型。这种材料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所以在审题时,不仅要注意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区别,更要看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立意时既要坚持两点论,同时又必须坚持重点论。这样才能做到既全面,又重点突出。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有的同学只注意到“生无所息”,围绕“惜时勤奋”立意。或者只强调“生有所息”,从人的“生理特点”出发,写娱乐休闲的重要意义。其实这两种角度都是片面的。“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表面上看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前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后者强调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所以最佳的角度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为了理想和追求,既要孜孜,同时为了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又要注意劳逸结合,围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立意,就较为全面了。当然这二者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写作时应有所侧重。

(二) 寓言型

所给的材料一般是一则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故事。这是最传统的材料类型。它的立足点是道理或哲理。在审题时,首先要把这些“读”出来,然后把它作为写作角度。所以在阅读材料时,必须特别关注寓言中“主角”的言行,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尤其是结尾部分议论性或哲理性的的语句,这些都是理解材料至关重要的信息。读懂材料是审题的关键,因为一旦理解出现偏差,作文就会面临跑题的危险。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雨燕减肥。”雨燕在第一次离巢前,必须减肥(锻炼,控制食物的摄入)。理解这则寓言的关键信息是结尾一句话: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高飞。它揭示的道理就是: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受磨炼(从本领到意志),这才是本题的最佳立意角度。审题时,如果把视角仅仅集中在“减肥”二字上,围绕“时尚”来写,那就跑题了。

(三) 松散型

与寓言型材料相反,松散型材料淡化审题。甚至不需要审题,写作角度就在材料当中。它的优点是角度相当宽泛,什么层次的考生都有话说。它侧重考察的是考生的立意和表达。写作时无须另起炉灶,只要从材料所提供角度当中任选其一,或把几个角度合而为一即可。如2006年高考安徽卷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材料中一共提供了六种“书”,七种“读书”方式。这样,从理论上讲,材料至少提供了42(6×7=42)种角度(姑且这么认为)。当然角度并不止42个,只不过没必要再去另选罢了。

(四) 问题型

材料是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个热点问题或生活中常见的某种社会现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题时,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所描述的是一个什么社会问题,把“靶子”选准,然后再作深入具体地分析。为了使自己的见解能更加深刻,最好从具体问题出发,利用哲学上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辩证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借以提高认识的深度和高度。重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探讨解决方案,而不能仅仅局限在问题的表面上。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I:“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仅从“阅读率不断下降”这个角度下笔,分析其原因,表达一种忧虑。虽然也能够扣题,但过于片面。因为从整则材料来看,虽然传统阅读方式有所下降(1999年为60.4%,2005年为48.7%),但是由于网上阅读率的大幅提高(1999年为3.7%,2005年为27.8%),所以整体阅读率实际上是上升(1999年是64.1%,2005年是 76.5%),这才更加全面和客观。我们也可以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传统阅读方式(图书阅读)下降,新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上升,后者必将取代前者,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因为网上阅读有着传统阅读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信息量大,而且更加便捷。

(五)独词型

题中没有材料,仅提供一个词语或短语,作为话题或题目。一遇到这类题目,很多同学感觉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口)。这时,我们不妨借用管理学中“5W1H”理论,对话题提几个问题: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样做(how),什么时候(when),是谁(who),什么地方(where),甚至更多问题。这样,话题就会由抽象变得越来越具体,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的缺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对话题的深层认识。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首先思考“who”:我想握住谁的手?亲人、友人、恋人、老师、同学、伟人、名人,甚至希特勒、小布什、伊拉克难民、濒临灭绝的生物、理想、信念、真理、青春……然后思考“why”:我为什么要握住他的手?想表达感激、倾慕、敬仰、思念,还是规劝、责问、关爱、奋进……最后思考“how”:怎样才能握住他的手?我应该怎样去做?等等。这样思维的角度一下子就展开来了,而且问题越多,思维也就越深入。然后确定一个角度来写就可以了。

(六) 解词型

篇4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难以估量的。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的延伸阅读——作文的写作注意事项

合作,合作,老师每次布置都说“合作”,但每个成功的范例都在考场上。这次合作不在“天时地利”,恐难成功。我们小组的四人一“相聚”,肖便嚷了起来:“哎呀,这么艰巨的工作还是吴来干。”我在一边做“指导”:“不不不,让马干,她语文好,字写得又漂亮,我嘛在后面指导肖,并给予你们以精神上的支持。”“我更不行了,还是你来。”“不不,你来!”“你来,你来!”“啊——”我头都快炸了。“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不如这样,这次我们每人都出,谁也别偷懒,然后,我们选一份最好的交上去。”大家点头默许了。

篇5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写。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黄榄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黄榄!”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黄榄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黄榄”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3、评讲

篇6

[摘 要]生活经验是学生写作的基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却常常被忽视,使作文空话、套话连篇。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以活用学生的生活为起点,以重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亮点,以升华学生的情感为极点,实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生活经验 作文教学 写作基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8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探索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世界,反对作文与学生的生活脱钩,倡导教师教学时要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生活。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常常被忽视,直接导致作文与学生的自身发展意识无法对接。新时期农村小学如何开展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笔者认为生活经验是学生写作的基石。

一、作文教学以活用学生的生活为起点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学设计忽略学生已有的生活,一切从零起点入手,那么,教与学就会脱节,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将无法展开,他们的情感与体验不能参与其中,写出的作文将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如教学写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作文课时,教师严格按照“先学范文——引导开窍——提纲摘要——习作成篇”的环节进行指导,学生就会抓住吊唁屈原、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来写,没有个性。如果教师以当地的乡风民俗为切入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起点,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端午节,写一写真实生活中的现代端午节,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一下家乡的端午节,有目的地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内容写下来,那就不一样了。

如片段一:

“端午节的前一天,外婆拎着篮子来我家送端午。篮子的最上边放着两条漂亮的新裙子,裙子下面一边放着一筒月饼、一筒麻饼、一盒绿豆糕、一盒云片糕,另一边放着十个粽子、十个咸鸭蛋。外婆看见我放学回来,连忙招手让我到她身边去,说:‘过来,试试新裙子漂不漂亮。’我一边吃着外婆送来的糕饼,一边试着裙子,心里美滋滋的。”

片段二:

“吃过午饭,爸爸用铁畚斗畚来一些白石灰在门口先画了一个圆圈。我很好奇地问爸爸画圆圈干什么,爸爸说画个符确保全家一年身体健康平安。我更奇怪了,一个什么样的符这么厉害?于是,我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爸爸画,爸爸边画边解释说:‘这个圆圈再加上几条线,代表着各种害虫,你看我再在中间画一把宝剑,把害虫刺死,我们全家不就幸福安康了吗?’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这是真实版的端午节,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端午节内容,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表达出来。

作文课,教师如果用很深刻、很复杂的理论去引导,对文化知识尚缺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切入,必然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激发起他们创作的兴趣。

总之,学生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必要前提和准备阶段,作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依托,揣着生活经验练笔,在练笔中提升。

二、作文教学设计以重用学生生活经验为亮点

作文教学设计如果摒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浪费。生活经验是学生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累积起来的基石,也是学生个体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的基石。每一个学生都带着独特的生活经验走进教室,在自己独特的感悟中读懂生活。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抓手,引领学生在横向、纵向、多角度比对和感悟中重组生活经验。如指导养小动物的作文课,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养过什么动物,你为它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组经验,认真推敲养小动物的细节。养小动物时的情景一一在学生的眼中浮现,生活的外延在学生的脑海中拓展,文字背后的小动物们呼之欲出。

一个学生在养蚕的生活体验中写道:“蚕宝宝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它们在我和爷爷奶奶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大。这几天,天气闷热,蚊子特别多,爷爷把养蚕的盒子拎到房间里,点上蚊香,让蚕宝宝与我们一起度过一个无蚊之夜。可是,第二天起床,我打开盒盖子一看,傻眼了,蚕宝宝们已经僵硬了,它们的身边留有许多淡绿色的液体。我赶紧拎着盒子去问科学老师怎么回事。科学老师说:‘蚕宝宝们中毒身亡了,蚊香是有毒的,我们人类体型较大,一圈蚊香的毒性对我们的伤害不大,但对蚕宝宝来说,等于中了毒气弹。’我流下了悲痛的泪水,由于我的无知,蚕宝宝们都死了,但我也增长了知识——养蚕的房间不能点蚊香,也不能喷洒灭虫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需自营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作文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而要躬行,要有亲身经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让体验成为习作的源泉。

总之,重视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一定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以感受、思考、探究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建构生活的本质意义,获得体验,切不可以教师模式化的讲授代替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将学生锻造成毫无生活经验的“写作加工厂”。

三、作文教学设计以升华学生的情感为极点

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也是他们自身生活经验的镜头回放过程,这种有意识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每一次书面表达不同于现实生活。教师所要追寻的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克服学生情感的不确定性,坚守情感升华的开放性,坚信习作主体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赏识个体生命的成长,这应成为作文教学设计的极点。

如指导学生写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时,在调用旧有情感,走进家乡,感受到家乡的博大、无私、美丽之后,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必然丰富起来。但这还不够,教师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自主表达与实物景观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梯子,降低难度,打开学生表达的窗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表达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家乡美景,又教给了学生梳理感受,物化思想,升华情感的方式。事实证明,此时的学生下笔如有神,真实、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一片壮观、美丽的山水自然景象,而在这种壮观、美丽的山水自然景象中,站立着深深热爱着它的学生。学生用这样的文字写下了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山区,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不信,我带你去看看!

春天,家乡小河的水满起来了,春姑娘带着微笑给河边的柳树梳头。燕子也活跃起来,带着它的剪刀为柳树剪出嫩绿的枝条。鸭子和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嬉戏着。春天,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家乡。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柳树下谈天说地、下棋、玩扑克,小孩子们也在柳树下追逐。夏天,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乡。

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绿叶下遮遮掩掩,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枝头。漫山遍野的板栗与田野里黄澄澄的稻子为家乡构成了一幅金色的画。秋天,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家乡。

冬天,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下,山上白了,地上白了,房子、树上、小河,一眼望去,都变成雪白色的。我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冬天,是一个银装素裹的家乡。

家乡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我为家乡骄傲和自豪!”

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情感是真挚的,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在与自己的家乡对话,在对话中升华了自己的情感,加深了对作文的理解。

篇7

这么深奥的问题似乎不适合有着这样低落心情的时候思考,但是它却一直徘徊在脑海,挥之不去。

灰姑娘说: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爱的王子一起跳舞;

睡美人说: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时得到甜蜜的一吻;

海的女儿说:幸福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

可是童话终究是童话,不能代替现实。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与一知己谈诗论画,琴瑟和鸣 ;

幸福就是与一高手摩拳擦掌,切磋武艺;

可是古代终究是古代,不能代替现在。

幸福是什么?

是早上睁开眼睛,看到阳光洒满了房间,用力嗅嗅阳光和早晨的味道;

是阳光明媚的上午,抱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露天的阳台上,享受风吹过,文字划过;

是小雨淅沥的午后,静静走在雨中,望望在雨中舞蹈的小草,听听雨滴落在世界的声音;

是华灯初上的傍晚,闲散的走在路上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驻足,让回忆在脑海里逐渐清晰;

是繁星漫天的夜晚,坐在田野旁边看星星眨眼,看萤火虫飞舞,看远处的霓红闪烁;

幸福是什么?

是春天看见第一抹绿色映入眼帘,感受温暖微风吹过发帘;

是夏天看见骄阳四射百花盛开,坐在海边看潮起潮落;

是秋天看见漫天红叶飞舞,拉着长长的影子在夕阳里散步;

是冬天看见到处白雪覆盖,咯吱咯吱的奔跑在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

幸福是什么?

是十岁的过年的时候穿着新衣服,拿着压岁钱,挥舞着烟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是二十岁的时候跟几个铁哥们儿天南地北的侃山,喝酒,最后抱头痛哭;

是三十岁的时候与自己心爱的人走过红地毯,一起装扮共同的小窝;

是四十岁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镜子前打扮,然后夸她比他老妈当年还漂亮;

是五十岁的时候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街,被人说是姐弟俩;

是六十岁的时候过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除夕钟声响起时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饺子;

是七十岁的时候拖着老伴儿的手一起在公园散步,一起在长椅上看夕阳;

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太多种定义,或许只是一种感觉;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只是这一刻,让自己的嘴角微微扬起。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情绪非常的低落,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天就是混混噩噩活着,如行尸走肉一般。独自一个人时我常常会问自己:我过的好吗?我生活的快乐吗?我是幸福的吗?为什么我总是没有幸福的感觉呢?究竟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的呢?

我是属于出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的人,那时候缺吃少穿人们的生活都非常困难。所以曾经的我天真的以为幸福就是物质生活的丰厚和富裕。有吃、有穿,兜里还有一些可以随意花的零用钱的日子是多么的写意啊。可是当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感到很幸福,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幸福,因为我的内心总是很空虚。

于是,我就想,幸福还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吧,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自己事业的人才应该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努力工作,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当我终于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的时候,我再一次反思自己是否幸福,我发现我还是没有很多幸福的感觉,因为成功只不过给我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并没有让我感到很幸福。我有点迷茫了,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呢?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读到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哲学家见一位渔夫在海滩上晒太阳便奇怪地问:“你怎么不去捕鱼?”

渔夫说:“我已经回来了。”

哲学家说:“为什么不多捕一船?”

渔夫答:“我们吃喝够用了。”

哲学家说:“多捕鱼可以多存钱呀。”

渔夫摇头道:“存钱干什么?”

哲学家算道:“如果你每天多捕一船鱼,十五年后就会买很多船。”

渔夫懒洋洋地说:“那又怎么样?”

哲学家认真地说:“那时,你就可以安安稳稳地躺在海边晒太阳了。”

渔夫说:“我现在已经安安稳稳地躺在这个海边晒太阳了。”

看了这个小故事我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原来幸福并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而是一种淡然、一种简单,一种个人的感觉。幸福与否不能靠金钱的多少来计算,也不能靠事业的成功与否来衡量。一位百万富翁的幸福未必就比一位身无几个小钱的渔夫的幸福多,而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的幸福也不一定就多过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市民。

终于我知道了我的幸福所在:

清晨,当我梳洗一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迎着初升的阳光,脚步轻松地行走在上班的路上时,我想那就是一种幸福吧。不是吗?与那些至今还身处在战火中的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人们相比,难道我不应该感到幸福吗?

傍晚,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一边随意的聊着自己一天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我想这也是一种幸福吧。不是吗?与那些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夫妻不能团圆、亲人不能相见的人们相比,难道我不应该感到幸福吗?

节假日里,约上几个好友或爬山赏景、或冶游谈心,让自己的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美好。我想这也是一种幸福吧。不是吗?与那些身患疾病无法行动、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们相比,难道我不该感到幸福吗?

其实,我还有很多很多的幸福……

是的,我是幸福的,终于我懂了:原来幸福它一直就陪伴在我的身边,只是我没有用心去发现它而已。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为了获得自己想象中的东西而拼命的去追求、去寻找,可当我们绕了一个圈子之后才会发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它就是那些平时被我们所忽视的东西。所以,请那些还在不停地寻觅着的朋友们认真的关注一下你的周围吧,也许你所需要的东西它已经存在于你的身边。

满天星没有玫瑰的千娇百媚,没有玉兰的冷若冰霜,但她清新淡雅,如空灵清澈的涟漪;满天星没有牡丹的雍华富贵,冬季如期而至,花儿们的风光早已湮灭在冰雪里,而满天星依然一片芬芳。

当夏季愈走愈烈时,当春天的百花全化为泥尘时,碎雪便悄悄的附于茉莉繁密枝头,浓浓绿叶中,先露出碎米点儿,不几天成了骨朵儿。膨膨的,胀胀的,点点滴滴,密密匝匝。哪有这等露珠儿,泪珠儿,眼珠儿,心肝宝贝儿。那大冰雪人的精灵儿,眨眼间变成了许多小精灵儿。

奇!奇!!雪性的茉莉却喜欢阳光。阳光愈烈,碎米点儿,骨朵儿愈多;奇!奇!!雪性的茉莉花又恼阳光,待那烈烈的阳光远去得无影无踪,夜晚又拉起帷帐之时,那些雪骨蕾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舒缓的、恬静的、悠悠的开启心扉。哟——幽香入鼻,沁肺,滋心,润神,透全身每个毛孔。那过程,迹是缓缓的、恬静的、慢悠悠的含蓄委婉得象经过无限幽长管道而来,细腻,均匀,如丝如缕,绵绵不断。其芳馨,浓而不淡,薄而不厚;无阳光之燥气,无月光之稚气,无四时之杂气。真乃天地极极之真气、极气矣。

茉莉花的含蕴是多彩的。给你的是一股幽香韵味深长,那沾雪点、挂花蕾、绽雪花也非常节制,真是芬芳、秀色、福气,生命皆悠悠绵长。雪点、雪蕾、雪花排好了次序,一批一批打点,一批一批出蕾,一批一批绽放,直从夏季绵长到冬季。此性此景此情,他花岂及哉!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什么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怀抱着幸福的梦想,吞下了长生不老丹,飞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可独守着寒冷的广寒宫,她是否会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马蒂尔德,在戴上项链做着幸福的梦的同时,却没有想到这幸福是那样地短暂,她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嗜财如命的葛朗台,拥有如山的金币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当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轮椅上盯着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时,这样的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当中国的封建学子们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且为之奋斗终身时,吴敬梓则用他的笔给我们绘出一个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幸福就是如此吗?我怀疑了。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一份有自己声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