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故事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4-03 04:3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名人成长故事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是确定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重要依据。要从横向、纵向寻找学段目标的关联点,从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尽管各学段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呈现的次数、方式、时间不同,但都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课内与课外也都紧密联系。要从四条主线(问题主线,观察主线,资料主线,表达主线),两个重点(活动重点,合作重点)等方面去准确把握各学段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活动。
重视各个学科或活动的互相融合是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重要因素。课标要求“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重点之一。比如第一学段美术课有叶贴画,第三学段劳动课有采集制作叶子的实践。抓住这些知识的结合点,以语文课程加以整合,就可以开展相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比如在三月份开展“添绿小雷锋,竞相美校园”德育活动,让低段学生给花卉写名片、为活动写口号,中高段学生可写活动片段或过程,以习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挖掘生活资源,找准语文学习的切入点更是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重要途径。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物和事都能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极其难得的素材。比如围绕着一个蛋糕孩子们有无尽的话题,有做不完的文章。可以抛出“蛋糕万象知多少”这样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整合出一系列的子问题:读有关蛋糕的故事,唱有关蛋糕的歌曲,查有关蛋糕的营养学知识,搜集各式各样的蛋糕图片,亲临蛋糕店体验蛋糕的制作,上网查询了解不同品种的蛋糕适合的不同节日,写出这次活动的经历……从生活中确定一个主题,衍生出若干个子课题,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高,效果好。
二、利用范例引路,指导设计活动方案
相较于课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筹划及开展的时间跨度长、空间不确定性因素多,组织过程存在工作量大、工作头绪繁多等诸多难题。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与活动自主,任由学生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这是不可取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当好参谋,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活动方案的设计可“三先三后”:先扶后放、先简后繁、先仿后创。起初,教师可提供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模仿的活动计划表为范例进行引领。表格上主要体现几个项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地点、活动方法、具体分工、展示形式、安全注意事项等。有了前期的模仿基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一位教师在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专题开展活动时,先让学生在学习纸上写下自己感兴趣和想探究的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产生了学生各自感兴趣的小主题。接着学生合作写出“超越名人组”活动计划书。其中分工部分是这样的:①阅读;②资料收集整理;③编辑手抄报;④分配讲解员;⑤制作报告会幻灯片;⑥写读后感。这个部分明显存在分工不明确的毛病,职责没有落实到人,活动时就易产生小组成员互相推诿等现象。于是,教师提供了必要的模仿范例,小组开会商议,做了补救调整工作,成员的分工明确到位,人尽其才,使得活动方案完整可行。
三、注重合作与实践,开展学习活动
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往往要承担多项任务,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观察、记忆和语言交际能力及探索创新等实践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五重”(重整合、重运用、重过程、重实践、重全员参与)来看,实现目标的关键离不开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合作、师生合作。要杜绝部分学生“等、靠、要”思想,发挥全员参与创新的精神。比如开展“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活动,制订活动方案后,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按照分工要查阅资料、查看实物、实地采访考察、拍照等,除了必须整合、运用自己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外,同时还要积极地向伙伴寻求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形成有独特个性的结论。在施行活动方案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同样的人员,同样的任务,同样的分工与合作,“先分工再合作”与“先合作再分工”完成任务的效率不一样。比如“成长的故事”采访组在采访校长时,发生了意外,提了一个问题:“校长,您看到我们学校发展成这样高兴吗?”接着没词了。显然这样的采访没能达到目的,活动没成效。回去后,采访组成员就出现的状况进行剖析、交流,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分工前没有合作,负责采访的同学“单枪匹马”,对采访的问题想当然。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后调整了计划:①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会做好,采访不怯场不忘词;②采访时应有礼貌,注意文明用语;③重新整理几个采访问题并写在笔记本上。后来,这个小组的采访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四、注意成果展示与生成,增强活动效果
成果展示既不是堆砌原始材料,也不是原始资料的简单呈现,而是呈现通过学生们的分析、加工、筛选、甄别,融入他们的理解、情感,并具有学生们的个性和特征的材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示形式很多,如制作成卡片、示意图、手抄报、录音、照片、日记……要根据整理后的资料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展示。
仍以前文提到的“成长的故事”专题活动为例。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梳理成三部分制作成课件展示:第一部分是“成长记录卡――就这样慢慢长大”,把学生们收集到的自己婴儿期、幼儿期、童年等不同时段的成长相片,按顺序做成PPT并配上旁白、音乐。第二部分“手抄报――成长的足迹”,有的是一份版面涉及多人成长故事,有的是个人专版。第三部分“优秀习作――成长路上,与你分享”,多以小学阶段的日记、习作为主,记录成长过程的快乐与忧愁、失败与成功、迷茫与顿悟,既有故事也有感言。交流展示之后,学生依然对活动的话题兴趣盎然,由人及己感慨不已,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教师因势利导,把成果展示当成新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端,把新生成的问题探讨引向深入。
篇2
1 教学内容的开放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用教材而并非教教材。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现行教材中内容滞后、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文本舍去,让学生学习一些新的、散发着时代气息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文章、好作品。如在学习新闻消息时,详细学习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后,学生已掌握了有关新闻的知识,就不必再讲《解放南阳》了,可拿来报纸让学生阅读,读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新闻,从而进一步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及写法。并让学生尝试写一些新闻,报到我们周围的事,可鼓励学生办《班级日报》、《校园周报》等。如学习《芦花荡》时,我们可观看一下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的视频片段,去体会小说中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白洋淀军民的抗日乐观主义精神、去体会小说中战斗的诗情画意。还可以去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白洋淀》进一步去体会白洋淀派的小说风格。如我们学清照的词时,可不必按照教材编排,可自行创作设计《走进李清照》,把她的前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她的后期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放在一起学习,这样去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悲欢离合。尤其是去理解其作品哀愁婉约的风格。这样,我们自选文本,去寻找作品的想象空间,去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灵活的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走向开放。
2 教学形式的开放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形式应是不拘一格的,但内容决定形式,丰富多彩的形式又促进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对诗歌、散文教学,我们可举行配乐朗诵会,并自制背景画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小说、戏剧教学,我们可以编排课本剧,以演促读,以读促写,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甚至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摄像,刻录光盘,进行观赏,交流欣赏。如说明文教学,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选取画面,制作解说词,进行解说。学山水游记,也可让学生制作解说词,做一回导游。作文课上,可让学生叙述生活故事、成长故事、传奇故事等,举行故事会;也可以针对某一话题,举行演讲赛;针对某些观点,举行正反双方辩论赛。也可以采访一个人,做一回小记者;也可以对文本深入挖掘,大胆地与本对话……教学形式的开放,也必然带来作业训练的开放,这样,学生的作业也不局限于题山背海之中,学生的作业也可以让他们创作、编排课本剧、准备故事会、演讲赛、办手抄报、搜集乡土文化,到民间采风等。教学形式的开放,作业训练的开放,必将给学生带来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
3 教学思维的开放
长期以来,我们一般习惯于求同思维。因此造成学生思想僵化,以致我们的学生一个个都像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缺乏个性。面对蜡烛,学生总要歌颂无私奉献的老师;面对铺路石,学生总要歌颂默默老做的养路人;面对风雪中的梅花,学生总要抒发不畏严寒的情怀;面对中秋圆月,学生总要想到台湾的统一……在学生的头脑中,高尚与卑下,正确与错误,伟大与渺小,正义与邪恶,仿佛都已早有定论。因此,在他们笔下,黄鼠狼永远是没安好心,狗咬耗子永远是多管闲事,中途睡觉的兔子永远是骄傲的象征,不懈爬行的乌龟永远是执着的典型;麻雀自然是不能歌颂的,老鼠自然是不能同情的。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打破思维的固定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去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如在学习《论雷锋塔的倒掉》时,当我们对象征封建势力的雷峰塔,对封建卫道士法海批判的同时,我们也可反弹琵琶,逆向思维:白娘子的确是妖,法海执法无情,铁面无私,制止人妖结合无可非议。也就理应歌颂了。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续写、改写、扩写,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如学了《孔乙己》后,学生可以想象孔乙己的结局。有的学生想象孔乙已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中悲惨死去。也有的学生想象孔乙己遇到贵人相助,奋发读书,科举高中,重回鲁镇任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