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的诗意范文
时间:2023-04-05 16:1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墨梅的诗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接受美学与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其直接理论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的阐释学,其后是由伊瑟尔(Wolfgang Iser)和姚斯(Robert Jauss)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突出在于它大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地位,把文学鉴赏的重心从作者和作品转向了读者,出现了“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现在理解结构和先在只是框架的状态,由于这种期待视野的差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作者一方面会幻想原来的阅读记忆应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帮助阅读的进行,使读者对新的作品产生期待态度,另一方面,新的知识会进入读者的知识结构,对已有的之手记忆进行修改、调整使阅读继续深入下去,同时使读者的期待视野在阅读过程中作出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并重建新的期待视野。因此,读者的期待视野必须要不停地被打破,被超越,被创造,而语言的模糊性,也就是译文的模糊性,就更能“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就更能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
二、古典诗歌翻译模糊性美感磨蚀
诗歌具有模糊性――含蓄、复义、多解、不确定性。诗性文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模糊的,一般而来说,非诗性文本力求话语的准确,清晰,以排除干扰,消除歧义,在表达方式上也多采用直陈式,做到交流过程中的高保真;而诗性文本中交流的主要是一种情感,而情感追求的是一种感染力,它是一项不能进行科学分析的模糊信息,它只能靠主体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感受。而接受美学中的空白、未定性也更有助于读者拓展创造空间,在原作与译作之间达成更加良好的审美交流。以下将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以李商隐的《无题》两个译本进行比较为例,对古典诗词英译进行具体讨论。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诗的内容扑朔迷离,回顾诗人的一生,生在晚唐那个宦官专权的动乱年代,他的一生志不得展的不幸遭遇形成了诗歌内涵丰富而复杂,感情真挚而强烈的风格。他擅长象征手法作诗,其表达方法间接,效果朦胧神秘,他的复杂心境与现实厉害相成映趣。文中的这首《无题》,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的场面,是何等地热烈醉人,尾联则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以下是这首诗的三种译文:
Last night's stars, last night's winds,
By the West wall of the painted house, East of the hall of cas-sia.
For bodies no fluttering side by side of splendid phoenix wings,horn.
For hearts the one minute thread from mot to tip of the magichorn.
At separate tables, played hook-in-the-palm.
The wine of spring warmed.
Teamed as rivals, guessed what the cup hid. The candle flame reddened.
Alas, I hear the drum, must go where office summons,
Ride my horse to the Orchid Terrace, the wind-uprooted weed my likeness.
(A.C.Graham )
A
For the stars, for the wind, last night we met
East of cassia hall, west of bower of art.
We have no wings to fly side by side. Yet
One sharp arrow wounded yours and my heart.
Warmer than spring wine, you hint how to bet.
Burning like candle fire, I guessed truly smart.
Alas, called morning drums. Stumbling on street,
To duty at Royal Library, was this torn sheet.
(Huang Furn)
As last night twinkle stars, as last night blows the breeze
West of the painted bower, east of Cassia Hall.
Having no wings, I can' t fly to you as I please;
Our hearts at one, your ears can hear my inner call.
Maybe you're playing hook - in - palam and drinking wine
Or guessing what the cup hides under candle red.
Alas! I hear the drum call me to duties mine,
Like rootless weed to Orchid Hall I ride ahead.
(Tr. Xu Yuancbong)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两句是原诗的精华所在,又是相互关联的,虽然句中用了两个典,但是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用典的翻译确实是中译英的大难题,实译太实,虚译太虚,很难找到中间地带。在三个译文中,对典的翻译,Graham最忠实于原文,虽然“phoenix wings”和“magic horn”给读者带来了形象的视觉效果,但是其“神似”方面还远不如许翻译来得更妙,而许与黄的译文皆采用的是意译手法,黄用丘比特之箭来替代也未为不是一个巧思,对于读者来说,这种精确手法的翻译更易于理解,更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但同时却不能给读者创造新的期待视野。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中文语法跟英文语法在这里就尽显不同了,中文中形容词特性活泼,特别是古文中同时兼动词的部分功能,使得翻译起来很困难,“暖”“红”两个字是相对应的,黄译中“hint how to bet.”是一错误,送钩是藏钩的别称,并无暗示之意。这一翻译新加的暗示之意,大大破坏原文的本意,是翻译的忌讳。Graham将“暖”“红”译为动词“warmed”“reddened”,形美,音美,但是整篇译文下来比较冗长,不够精简,虽然译者比较忠实于原文,整体美感还是比不上许、黄之所译。许则一贯采用其重现原文美感手法,而不是遵照逐字逐句的对照翻译,但在翻译的忠实性上有所偏颇。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许的翻译很好地传达出了原始的神韵,既告诉了读者谈论的大体内容,又遗留了意义空白,可以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而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其留给读者想象与发挥的空间必定要比散文,小说等其他语体要来得大一些。在这三个译本中,译者不是要么只在内容上忠实了原文而缺失了神韵,要么就是只凭借自己的理解发挥重新改写,并没有对古典诗歌的美做到极致。因此对诗歌翻译做到“信”,“达”,“雅”的同时又能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是需要极高的语言文学功底和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着很好的把握。
篇2
在美国,放弃同医院签订个人雇佣协议而成为一名自由执业医生,通常有两种选择,或是成为独立执业的医生,或是加入医生组织进行团体执业。有关统计显示,全美约有28万个医生执业团体,其中56%是仅有一名医生坐诊的独立执业,超过20人以上的医生集团有3000个。
有报道称2013年美国独立执业医生相比前一年从21%减少到1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额的诊疗配套设施投入以及与病人和医保对接的成本增高趋势明显,不愿在诊所行政运营上费神的医生开始走向医院或是较大的医生集团,独立执业医生占主体的格局,大有可能被分流而由医生集团这种新的模式所取代。
医生集团
随着趋势的改变,许多小型医生组织纷纷寻求医院和大型医疗集团的并购,或是同其他医生组织合并成为较大的医生集团。相比受聘于医院,加入医生集团的医生不仅在收入方面有所提高,同时在比如行医方式等方面也拥有更多话语权。
医生集团的发展促进了医生的价值回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服务行业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再塑。正是由于医生集团这股重要的变动力量,使得医院和保险公司对其进行积极争取。结合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在美国,医生集团的主要运作模式是分别和医院以及保险公司进行结合,结合方式及程度依据医生个人价值的判断和选择。
总体来说,选择同医院合作的医生集团在美国占大多数,按照同医院的亲疏关系逐渐形成了多种医生集团模式,比如相对自由的独立医生组织,医生可以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团体执业合同获得更好的医疗费用支付;而对于完全一体化组织内的医生,则更像是医院的雇员,在享受高比例固定工资的同时,也失去了同期在其他医院看诊的机会。
与医保结盟
那些选择与保险公司结盟的医生集团,旨在通过调整服务模式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与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构成不同,由美国政府买单的社会医保只涵盖特定人群(如军人、儿童、低收入人群或是65岁以上的老人等),私人医疗保险由于市场化程度高所以种类繁多,自选保险计划、健康维护保险计划和责任保险计划是三种主流的私人医保模式。
凯撒集团
篇3
关键词:五象美 郭沫若 诗歌翻译 《英诗译稿》
一、引言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最难的。文学翻译的一般原理当然适用于解释诗歌翻译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诗歌翻译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比如节奏、押韵等。但是,长期以来,对诗歌译文的鉴赏既缺少美学方面的研究,又一直缺乏一套系统可行的理论。而辜正坤先生的五象美论则为诗歌鉴赏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不仅能够用来更加深入地分析诗歌的各个美学成分,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为诗歌译文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评价体系。因此,本文拟从五象美的视角,以郭沫若诗歌翻译集《英诗译稿》为例,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的方法,对其译文进行美学鉴赏。
二、《英诗译稿》的美学鉴赏
2.1视象美
所谓视象,指诗歌的具体内容借助审美主体的呈象能力而显示为想象世界中看得见的具体物象及诗歌的外部形式如诗行排列、特殊的字、词书写形式等,前者称为“语意视象”,后者称为“语形视象”。一般而言,翻译讲究内容的忠实与文字的通顺。鉴于此,诗歌翻译中语意视象的处理,一般都是需要忠实于诗歌原文的。但是,通读《英诗译稿》,我们发现,郭老在语意视象的处理上,非常灵活。大多数情况下,郭老的翻译,基本维持了原诗歌的语意视象;但是个别情况下,却进行了深化或者浅化处理。譬如英国诗人Robert Bridges的诗歌《春之女神着素装》的第一句“spring goeth all in white/crowned with milk-white may”,郭老就翻译为“春之女神着素装,山楂花冠乳白光”。原文的“spring”这一意象,就是“春季”之意。但是,郭老在此处将这一普通用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深化成“春之女神”,将静态的视象动态化,与后文的“着素装”这一个动作紧密的衔接起来,从而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效果。同样地,在翻译英国诗人Thomas Nash的《春》时,郭老将“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译为“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此处的视象“king”,属于普通用词,乃“国王”之意。但是,郭老将其译为“尧舜”,则增译出了译文中的文化意味,容易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想象空间,平添了几分事象之美。通过对《英诗译稿》的考察,我们发现,郭老这样处理,诚然有满足深化或者浅化原文视象美的意图;但是另一方面,却可能是为了满足其余审美条件。譬如,前面的“春之女神”四个字,可能就是为了满足该诗“七言”的形式之美;而后面的“尧舜”一词,则可能是为了满足该诗的音韵之美,因为“舜”与前面的“春”连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就“语形视象”而言,中英诗歌的主要对比在其分节与建行形式。《英诗译稿》全书选取了50首诗歌,从分节形式上来看,郭老翻译完全保留了原诗歌的分节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给汉语的现代诗歌分节形式,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意义。从建行形式上来看,所选英文诗歌,在形式上基本都是“参差不齐”的。之所以说“参差不齐”,这是因为“西诗的音步是以发音为依据的,结果,就造成其建行形式产生长短不均的现象,不像汉诗的建行形式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百分之百地整齐划一”。对于此种情况,郭老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翻译形式,时而古体诗,时而现代诗。在这50首诗歌中间,郭老译为现代诗的有38首,古体诗的有12首。在古体诗里面,郭老又不完全遵循于传统的典型五言和七言的形式,除了5首七言和4首五言诗歌以外,郭老甚至意外的翻译出了2首四言和1首八言形式的诗歌。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郭老大体上按照一个汉字对应成一个英语音节的形式在翻译这些诗歌。这与辜正坤的“西诗的一个音节和汉诗的一个单字所占的音值多半相当”的观点不谋而合。
2.2音象美
音象,指诗歌中的韵律、节奏等对审美主体唤起的特定音美模式。从押韵格式来讲,英语诗歌趋向于多元韵式。换而言之,也就是在同一首诗歌中间,可以连续换用若干个不同的韵脚或者交叉使用若干个韵脚。而在汉语诗歌中,大都采用一元韵式为主,多元韵式为辅。
《英诗译稿》中,郭老在音象的处理上,可以说就不那么遵循原诗的模式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凡是翻译为古体诗的,大体能做到有一定规律的押韵美感,比如James Stephens的《月神的》前四句,郭老译为“山岳岿然,雄视八荒/气象庄严,无声无响/植根大地,负势竟上/宏涛排空,群峰低昂。”不仅是这四句,在这首诗歌的翻译上,郭老采取了一韵到底的形式,所有韵脚都是开口音“ang”,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音韵美感。但是对于较为灵活的现代诗歌,郭老的押韵形式则相对灵活。譬如Thomas Campbell的《生命之川》的第一节“The more we live, more brief appear/Our life’s succeeding stages/A day to childhood seems a year/And years like passing ages”,郭老译为“人生越老,岁月越短/生命的历程似在飞换/儿时的一天如同一载/一载如同几个朝代。”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我们发现,原诗采用的是隔行押韵方式――一三行和二四行分别押韵;但是译文却采用了不同的押韵方式――一二行和三四行分别押韵。这种押韵的遵循与变换,既受制于诗人翻译时选词的灵感,也受制于所译诗歌采用的形式,比如古体诗还是现代诗。总体而言,通读郭老的《英诗译稿》,我们大都能体会到诗歌应有的音韵美感。这与我国著名文学家与翻译家成仿吾先生在该书《序》里面的评价基本一致。他如此点评郭老的翻g,“不管你叙景或者叙事,总要忠实内在的节奏,并且最好有韵脚”。
2.3义象美
义象美属于诗歌的深层审美现象,它指的是诗歌字词句或者整首诗歌的意蕴、义理作用于大脑而产生的美感。简而言之,义象涉及到的是诗歌的主题及其表现风格。在论及诗歌的义象美时,辜正坤指出,“义象有含蓄者,有直露者,有新奇者,有平庸者,有险峻者,有舒缓者,有高尚者,有狎狸者,有雅趣者,有俚俗者,有深约者,亦有浅近者。”然而对于诗歌而言,最关紧要的义象则在于其美与不美。
就义象美而言,郭老的翻译,在主题表达上,基本没有偏离。一首诗歌,如果主题的表达都偏离了,那就算是错译了。《英诗译稿》中,我们也发现了郭老的一处疏忽,那就是Carl Sandburg的诗歌《芝加哥》 中的一句“building, breaking, rebuilding”,郭老将其译为“构造着,构造着,再构造着”。其实,准确的意思应该是“构造着,打破了,再来造。” 义象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诗歌的表现风格。在这一点上,《英诗译稿》很好地再现了原诗的各种风格,譬如Thomas Nash《春》的明快,Thomas Hood《今昔吟》的凝重,Robert Burns《红玫瑰》的热切等等。
2.4事象美
事象,指诗歌作品中的典故、情节和篇章结构之类在读者头脑中产生的美感。《英诗译稿》中,原有的典故之美一般都被保留了下来,较好的再现了原诗歌的事象之美。譬如HOHENLINDEN,郭老就译为“荷恩林登之战”。之所以增译了“之战”,这是因为该诗描写的不是地名,其实是1800年2月2日法国拿破仑军队重挫奥地利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样的增译,对于该诗所叙之事,起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英诗译稿》中,我们也发现了另一个事象美的典范,那就是篇章结构在读者心中唤起的美感。例如James Stephens的抒情诗《风中的蔷薇花》,郭老就译为:
“颤颤巍巍,
颉之颃之,
睡梦生涯,
抑之扬之。”
而诗歌的最后两节,同样的排列形式,只是将前后两句颠倒了而已。这样的形式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语形视象之美;这样的情节安排,很好地诠释了诗歌篇章结构的事象之美。这两种审美感觉,不正是蔷薇花在风中摇曳的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形象反应吗?
2.5味象美
味象是指诗歌的视象、音象、义象、事象等诸象在读者头脑中造成的综合性审美感受。换而言之,也就是诗歌的风格、境界、气势、气韵、气骨等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感受。从《英诗译稿》来看,郭老的翻译,不仅保留了原诗的韵律美感与画面美感,比如《春之女神着素装》;而且也保留了诗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貌赋予诗歌作品的艺术风格,比如《月神的》。诗主情,所以一切诗味中间,情味是最关键的。《英诗译稿》所选诗歌,基本都是英美抒情诗。从所有译文来看,郭老一方面关照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也关照了诗歌的各种情味,譬如《老虎》的雄浑之情、《悼阵亡将士》的悲伤与骄傲之情。
三、Y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发现,郭老的《英诗译稿》,虽然个别地方有待商榷,但是总体而言,译文在视象、音象、事象、义象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并且小心着笔,因此才能给读者带来综合的味象美感。
参考文献:
[1] 郭沫若. 英诗译稿[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比较与翻译理论(第二版))[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
关键词:文学翻译 模糊美 意境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美学的视角来看,语言的模糊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内涵较之精确语言具有更多的暗示性、蕴含性、简洁性、独创性等特点。实际上,语言的模糊性恰恰是语言具有弹性的体现。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语言体系缺一不可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正如康德所说:“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在模糊中能够产生知性和理性的各种活动。……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
与其他语体相比,文学语体的模糊性更为显著,有人甚至把文学作品称之为“一种模糊信息的载体”(吴义诚,1996:19)。文学语言是语言的艺术化,既有自然语言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情感、意境、风格等这些非表象要素,虽然可感,但又是难以精确衡量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展现的是一种模糊美。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作艺术处理的结果,意在建构一种艺术的空白,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一 翻译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导致翻译的模糊性,所谓等值的译文更多的是模糊前提下的对等,即“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奈达语)”(郭建中,1986:3),绝对等值的译文是不存在的。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存在着相当大的模糊性,在翻译的整个过程当中到处渗透着模糊性。文学创作具有模糊美,文学翻译就是用译语的模糊美来再现、构拟源语的模糊美,也就是说再现源语的艺术效果。不同语言中的模糊性又表现出差异,这就给翻译实践增加了难度。但是,在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当中,一些译者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模糊美而醉心于“精确性”,死抠原文的字眼,字斟句酌,追求所谓百分之百的“信”或“等值”,抹杀了真正要文学翻译工作者再现于读者面前的原作的丰姿和神韵,使原作的艺术性大打折扣,文学翻译反而成了文字翻译。由此可见,模糊性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客观属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 汉语和英语模糊美感的差异
语言的模糊美,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体现。但总体来说,模糊美感,在汉语中是主流美;而对于英语而言,则是非主流的。
汉语的模糊性呈现了普遍存在的个性特征。由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长期影响和熏陶,汉民族从总体而言表现出一种重整体、重悟性、重主体意识的思维模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在造句、布局谋篇上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关系、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一种含蓄美、模糊美。而西方的个性思维方式是一种解析思维,习惯于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长于对整体中各个细节的精密分析,能较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缺点是不善于从整体上综合把握。反映在语言上则是重形合、语法呈显性,使英语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理性逻辑语言。
正因如此,汉语和英语的模糊美感在表现形式和审美效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造成汉英翻译中语言模糊美感不可避免的磨蚀与流失。本文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对汉英翻译过程当中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与补偿作初步探讨。
三 汉英翻译中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
汉英翻译的最大缺憾,在于汉语原文的模糊美、意境美的磨蚀与流失。其根源是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和审美机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讲究意会,不求精确的分析、一丝不苟的逻辑性;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它讲逻辑,重分析,求形合,欣赏客观、精确,漠视整体把握。
汉语经常运用模糊语言作细节描述:写人叙事,生动形象;借景抒情,能收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文字从林黛玉的外貌、行为到心理描写一应俱全。作者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着眼于宏观描写,重在传神,深得汉语模糊美的精髓:表达虽然模糊,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并不模糊。读过《红楼梦》的,几乎都认为林黛玉是个美女,不过每个读者头脑中所浮现的形象不尽相同。这恰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对比一下英语译文:
“Her 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her 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In repose she was like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in motion,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Kan,more delicate than Hsi Shih.”(杨宪益、戴乃迭合译)
杨、戴的译文,可以说绝非庸译,实属上乘。但是西方读者读此译文,头脑中不会产生一个美女的形象,而是一位身体虚弱、令人同情的女子(frailty、tears、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试比较:似蹙非蹙烟眉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似喜非喜含情目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态生两靥之愁无相应译文;娇袭一身之病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泪光点点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微微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英语表达求真、求逻辑、求分析,重形合,模糊淡去、逻辑登场,原文的模糊美感所剩无几。
茅盾曾为文学翻译作过如下论述:
篇5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重商主义;轮胎特保案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119-02
1 中美贸易摩擦的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相对较高。但是,中国并非一个贸易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极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对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国,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激增是长期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解决贸易摩擦迫在眉睫。陆玫琳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中,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博弈模型对中美贸易模式进行分析,强调政治力量与政策制定的机制和过程对贸易摩擦的影响。与铁流、李秉详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中认为摩擦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黄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中商主义视角分析――以中美贸易顺差为例》一文中指出中美贸易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李鼎春在《中美贸易摩擦成因中的心理、制度和政治因素分析》中从政治因素考虑,认为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美国国内的制度、政治以及心理失衡导致的非理性决策。杨岚在《中美贸易摩擦研究》一文中,指出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的不协调及美国的产业调整。本文以轮胎特保案为例,从重商主义的视角分析中美贸易,认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重商主义表现是贸易摩擦激增的潜在原因,指出中国一贯坚持的中商主义思想对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2 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想表现
随着14世纪末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重商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资本进行原始积累并不断向外扩张的历史背景下,并在16到17世纪中进入全盛时期。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思潮,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基本利益。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四部分:
(1)金银是唯一的财富,金银的丰富就是一个国家富裕的表现;(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只有进行对外贸易才能获得财富,并强调商业和商品流通的重要性;(3)只有在对外贸易获得盈余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主张增加出口减少进口;(4)强调政府的职能,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采取关税、补贴等贸易政策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从而获得财富。
与重商主义相似的是,自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以扩大出口、创造外汇储备为主要目的的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又称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扩大制成品的出口,加强工业基础,促进整个经济的工业化。为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中国采取了以下经济政策:
(1)本币贬值。在货币对外贬值的条件下可以使本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
(2)对出口部门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外汇担保等。给本国出口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样可以降低出口价格,增加企业的出口动力,扩大出口规模。
(3)大量的招商引资政策,如税收优惠、降低贷款利率等,以便大量吸引外资,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出口。
这些经济措施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出口增长,使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逐渐增大,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出口创汇战略的实行,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重商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著,本文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深化就是中国一贯坚持的中商主义思想所致。
3 中国重商主义表现下的中美贸易摩擦
3.1 中国轮胎出口成为替罪羔羊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轮胎特保案拉开帷幕。特保措施,即特殊保护措施是指当一国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不正常的增长而产生了对其国内同种产品的生产部门或相关的生产企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存在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可以采取的专门针对某一出口国的限制进口措施。美国认为,中国对美方的轮胎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是美国国内轮胎生产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增加的罪魁祸首。但事实是否如此呢?笔者认为中国的轮胎出口并没有对美国轮胎行业造成损害,轮胎特保政策只能使中国成为替罪羔羊。原因如下:
(1)从产品结构上看,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低端的轮胎生产,附加值低。而美国进行产业升级之后,占领的主要是高端轮胎市场,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由此可见,中国轮胎的出口实际上是对美国轮胎市场的“补空”,并不会影响美国轮胎产业的发展。
(2)从经济周期来看,真正导致美国轮胎行业萧条的原因是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会使得部分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人们的购买信心和欲望都会大大下降,消费量剧减,从而导致轮胎行业的进一步下滑。
(3)从科技进步的方面来看,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升必然导致劳动力投入的下降,使失业率上升。
种种事实表明,中国轮胎出口并没有对美国轮胎行业造成威胁或损害。那么,美国是出于何种目的对中国实施特保政策呢?让我们先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3.2 中美贸易摩擦特征
回顾中美近几年的贸易纠纷,从纺织品的进口配额、2002年的钢铁特保案、2004年的木质卧室家具反倾销案,到如今的轮胎特保案,中美贸易进入了摩擦多发期。数量不断上升的贸易纠纷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更给世界经济的复苏造成了阻碍。中美贸易纠纷的特点如下:
(1)数量不断上升,形式逐渐多样。自从“入世”以来,中国频繁遭受国际贸易纠纷,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从“两反一保”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再到环境、劳工保护壁垒,摩擦形式不断多样化。
(2)摩擦范围不断延伸,从货物到服务贸易。主要的摩擦包括人民币升值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纺织品的限制进口和“非市场经济国”地位的矛盾等等。
3.3 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
中国的轮胎出口并没有危及到美国国内的产业,却“无端”招致特保待遇。“非市场经济国”使中国频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的困扰。究其根底,就是因为中国一贯实行的出口创汇政策获得的巨额外汇储备、中美间的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他国的嫉妒和攻击。并且,从重商主义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的逆差就是本国财富的输出。因此,为减少逆差的进一步扩大,平衡国际贸易,美国频繁发动对中国的贸易纠纷。
重商主义思想的出口创汇政策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这一政策的弊端也日益显著。
4 重商主义表现对中国的其它消极影响
重商主义的理论具有过渡性,其生产和使用的背景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制造业不发达、社会正处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过渡时期。中国一贯坚持的出口创汇战略除了使中美贸易进入摩擦多发期外,还给中国带来了其它严重的消极影响:
(1)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出口创汇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是中国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储备投资国内基本建设,也不敢贸然用于国外投资,使得资金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并且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受大幅度的贬值,造成了财富的蒸发。
(2)出口导向战略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减弱了中国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并且长期的优惠和保护政策,使得中国大部分的出口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就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总量锐减导致大量出口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严峻的考验。
(3)加速资源枯竭,恶化生态环境。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生产附加值低的出口产品以换取外汇。但是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
(4)极力的招商引资虽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却也引入了竞争和市场份额的瓜分。外资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生产产品再返销会国或者销往其他地区,以获得巨额利润。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规模的增加必然会减少他国的贸易量,从而间接的引起了中国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纠纷。
(5)根据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偏向型的出口增长方式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抵消出口规模带来的经济效应,使中国陷入“平困性增长”的困境。
5 政策建议
中国想要走出目前的贸易困境,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外汇储备战略,控制外汇合理规模。改善目前巨额贸易顺差低效率的状况,扩大初级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既可减小顺差规模,平衡国际贸易,又能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逐步开放发服务贸易,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完善,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服务贸易的进口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扩大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规模,抵消巨额的贸易顺差。同时,也能促进本国服务业的发展。
(3)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出口的产品都是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比较优势的低附加值产品,获利少代价高。并且竞争力不强,替代性较高。这也是美国可以频繁发动贸易纠纷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国应该引进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行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德转变,将比较优势到发展为竞争优势,进行产品结构升级。
(4)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如建立与经济独联体、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区等除美国市场之外的国际贸易,不能局限与美国的贸易交易。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出口创汇的贸易战略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减弱了中国抵御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在经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更清楚的认识到具有活力的国需求才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
此外,中国还应该增加对外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WTO等多边贸易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6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改变,中国必须要与时俱进,采取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玫琳.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复旦大学学报,2009,(8).
[2]与铁流,李秉详.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9).
[3]黄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商主义视角分析――以中美贸易顺差为例[J].经济师,2009,(5).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澎湃新闻 今日头条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问世的第一个新媒体成果,澎湃新闻自2014年推出以来,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新闻客户端等多款新媒体产品共同推进,作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样本,澎湃新闻的多媒体融合及数字化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今日头条则是完全脱胎于互联网环境、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媒体产品,以移动客户端为主打产品。自2012年8月上线至2015年12月以来,今日头条已吸纳用户超过3.5亿,且在2014年6月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并仍保持每天超过3500万的用户增长速度。这一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算法来完成的新媒体项目,对媒介融合和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也具有可研究价值。
一、平台:多渠道并进与专注APP的差异
(一)多渠道并进的澎湃新闻格局
媒介渠道是新闻信息流动的通路,合理有效的媒介布局是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①向社交媒体平台延伸已成为传统媒体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寻求生存渠道必不可少的转型方式之一。具备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澎湃新闻,不仅注重多平台内容传播,也重视不同平台间的关联性。基于网络端与移动端的使用差异,其界面设计和部分细节功能上也有所差异,而且相较于网站或WAP网页版的运作,澎湃新闻更重视对移动客户端的推广,例如其网站首页右侧顶端吸引用户的位置展示对移动端的推广信息,首页右侧则放置了微信二维码提醒用户扫码下载客户端。这种推广趋势意在表明,移动客户端在未来将会成为澎湃新闻的主要推广平台,也是其未来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进行多媒体转型的主要渠道。但重视推广移动客户端的同时,与同类新闻客户端相似,澎湃新闻也在客户端的文章结尾处提供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分享按钮,以期以此形成信息的多平台、多层次传播。
尽管如此,澎湃新闻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新媒介传播平台的渠道战略趋势仍较为明确,例如在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每条博文中,都附有下载移动客户端的超链接,其官方微信账号的菜单栏设置有“下载APP”的按钮,且每篇推送文章结尾处也都提示读者通过“阅读原文”下载移动客户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澎湃新闻的官方微信之外,其运营团队还推出了包括“市政厅”等与其新闻客户端的子栏目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并分属给各自的内容团队运营,从而形成多平台紧密联系又各有专攻的渠道运作结构。
(二)以客户端为主的今日头条数据挖掘者
今日头条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自己的客户端为连接点,链接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热门新闻,使其以新闻聚合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媒介市场和公众视野。根据其对自身“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而非新闻客户端的定位,今日头条得以运营、推广和盈利的基础是技术。如何实现网络媒体资源的再利用和再传播是今日头条的关注焦点。作为新闻聚合类应用,今日头条的算法模式与美国Prismatic公司有相似之处,即“收集网上资源并排序,这种排序建立在文本分析、用户喜好、社交网络普及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②这与其公司属性有关:虽然今日头条是新闻类产品,但其公司六成员工为技术开发人员,使该产品可以根据算法技术对用户偏好进行较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并通过智能推荐方式,根据用户对推送设置的偏好,向用户实时推送信息。
同时,作为一款社交媒体,今日头条并不局限于重点打造的客户端平台,与澎湃新闻的多媒体关联运作方式相似,今日头条的客户端也通过分享功能将其与自身的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联,为用户收藏、分享或转发新闻资讯提供可能。这一方面使用户成为今日头条资讯的二次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自发传播的方式,今日头条也通过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再次推广了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二、内容:侧重时政与海量信息的差异
(一)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的定位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以此定位为基础,“内容原创”成为澎湃新闻致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其重点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凭借上海报业集团的新闻品牌和公信力优势,澎湃新闻采集并汇聚大量原创报道,突出内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澎湃新闻的采编队伍依托其传统媒体――《东方早报》,在内容采编观念上与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相契合,使其能够利用并强化基于纸媒基础发展起来的深度报道特长,将内容集中在“时事、财经、思想、生活”四个方面,以时政新闻报道为主。同时,澎湃新闻并不拘泥于单一的新闻报道角度,而是多视角、多方面地报道同类新闻。
此外,澎湃新闻还推出“问吧”栏目,以此来汇集互联网的海量、碎片化的优秀原创内容,从而实现内容生产的规模化。这种富有针对性的内容生产方式,加之其传统纸媒的内容生产基础,使其在新媒体产品的界面设计上也继承了传统纸质媒体的特点:简洁、干净。以其移动客户端为例,首页为重大时政或财经事件的图片新闻,每则新闻的布局为上图下文,且文字不超过两行,一目了然。界面左侧的下拉菜单为不同栏目的菜单栏,右侧的下拉菜单则是为用户提供了可定制的新闻选择项目,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该移动客户端界面,但并不会对该客户端界面的基本布局和设计做出较大改观。
篇7
性能特点
水溶性PVA薄膜以PVA(聚乙烯醇化合物)和淀粉为主要原料,所有组分(包括添加剂)均为C、H、O化合物,添加剂各组分与PVA、淀粉之间只发生生物溶解,以改善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不会因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其化学性能。具体来讲,水溶性PVA薄膜的性能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溶性
水溶性PVA薄膜因其水溶性而得名。环境温度和薄膜厚度对水溶性PVA薄膜的水溶性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水溶性PVA薄膜主要有高温型(40℃以下完全不溶,80℃以上完全溶解)和低温型(遇水即溶)两种,国内市场以低温型水溶性PVA薄膜为主。表1所示为25μm厚低温型水溶性PVA薄膜的水溶性特点。
2.生物降解性
就降解机理而言,水溶性PVA薄膜溶于水形成胶液并渗入土壤中,可增强土壤的团黏化、透气性和保水性,特别适用于土壤改造。PVA成分被土壤中分离的细菌――甲单细胞菌属的菌株分解,产生使PVA黏度下降的仲醇氧化酶(SAO),SAO将PVA氧化生成β-羟基酮或β-二酮后,经水解酶水解断键生成羧酸和甲基等中间降解物,PVA长链经重复断裂,产生的乙酰氧基-羟基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被吸收到细胞内部并同化,为微生物提供生长代谢所需的能源,最终以H2O和CO2的形式被微生物排出体外。
3.含水量
在空气中的水溶性PVA薄膜,其含水量会随环境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如表2所示),性能也会随之有所变化。对此,成卷的水溶性PVA薄膜一般需要采用PE塑料包装密封,这样可以保持水溶性PVA薄膜特定的含水量不变。
4.防静电性
与其他薄膜不同,水溶性PVA薄膜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因静电而出现可塑性降低及静电附尘等问题。
5.水分及气体透过选择性
水溶性PVA薄膜对水分及O2具有较强的透过性,而对N2、H2及CO2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可以完全保持包装内容物的成分及气味。
6.热封性
水溶性PVA薄膜热封性能良好,可用于电阻热封、高频热封,且热封性与环境温湿度、压力、时间等因素有关。
7.耐油性及耐化学药品性
水溶性PVA薄膜具有良好的耐油(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耐脂肪、耐有机溶剂和碳水化合物等特性,但不耐强碱、强酸、氯自由基及可与PVA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如硼砂、硼酸、某些染料等),故此类物质不宜采用水溶性PVA薄膜包装。
8.力学性能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水溶性PVA薄膜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撕裂力、延伸率等,会随环境相对湿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表3所示。
9.印刷性能
水溶性PVA薄膜具有较好的印刷性能,可采用传统印刷方式实现清晰的图文印刷。
基于上述性能特点,水溶性PVA薄膜表现出了许多优势,如环保、降解彻底,可解决包装废弃物问题;使用安全、方便,直接接触对皮肤无刺激;具备防伪功能,可作为优质产品防伪的最佳武器,延长产品寿命。
应用领域
1.水中使用产品的包装
农药、颜料、染料、除草剂、化肥、清洁剂、水处理剂、混凝土添加剂等均为水中使用产品。与传统薄膜相比,水溶性PVA薄膜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业环境,而且还能实现准确计量,减少浪费。
2.洗涤包装
在医院等场合,通常采用高温型水溶性PVA薄膜(溶解温度大约为60℃)包装被污染的用品和衣物,然后将包装袋直接投入清洗消毒设备中进行清洗,减少医务人员与污染用品、衣物的接触几率,避免疾病的交叉传染,既安全,又方便。
3.服装及纺织品包装
利用高温型水溶性PVA薄膜(40℃以下完全不溶)不带静电、透明度与光泽度均优于传统薄膜的特点,用其包装服装、纺织品等易产生静电的产品,能使产品更加美观,提高产品附加值,尤其是出口产品的包装。
4.食品包装
水溶性PVA薄膜的阻氧性能十分优异,且对生物体的毒性非常小,用其作为食品包装的阻隔层,能大大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5.电子电器产品包装
水溶性PVA薄膜具有抗静电性能,尤其适用于电子电器产品的包装。此外,还可以利用其良好的印刷性能和水溶性,配合特种油墨,制作出高附加值的防伪环保包装,这必将受到高端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厂家的欢迎。
6.种子带
采用水溶性PVA薄膜制作农作物种子带,将其掩埋在土壤里,种子带遇到土壤中的水分(雨水或湿气)就会溶解,并分布在种子周围,可提高土壤的保水性,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这种方法还可有效避免种子在大风沙地区因而被吹失或被动物吃掉,又可使农作物按种子带或种子网的布局生长。因此这一技术在农田增产、绿化造林、沙漠改造中也必将大有作为。此外,还可以将农药、营养素等作为种子带的一部分,以促进种子的生长。
7.其他应用
用于陶瓷、塑料、金属、木质物品等异型面的商标及图案的水转移印刷,如电器外壳等;作为暂时性载体用于假发及刺绣品的制作过程。
产业发展状况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水溶性PVA薄膜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包装材料被广泛用于在水中使用的产品包装,如农药、化肥、颜料、染料、清洁剂、水处理剂、矿物添加剂、洗涤剂、混凝土添加剂、摄影用化学试剂及园艺护理化学试剂等。美国W.T.P公司、C.C.L.P公司、法国GRENSOL公司和日本合成化学公司等都是专业生产和销售水溶性PVA薄膜的知名企业。
目前,我国水溶性PVA薄膜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乐观,这主要体现在:①装备、技术整体水平不高,品种单一,基本上用于生产中低档产品;②生产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各自为营,市场、技术等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相互之间恶意竞争,打价格战;③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未形成集约化经营模式,国际市场竞争力弱;④生产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科研力量有限,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致使大多数高端水溶性PVA薄膜产品一直未能国产化。
不过,我国一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在水溶性PVA薄膜研发和生产方面一直在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970年,上海塑料制品研究所、四川涪陵地区塑料三厂先后开发了水溶性PVA薄膜流延法和吹塑法,但由于产品质量差、能耗高,而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1998年,湖南工业大学在中国包装总公司的支持下,研制开发了水溶性PVA薄膜流延技术及其生产设备,并最终经过中国包装总公司的技术鉴定,于2000年在广东肇庆方兴包装材料公司投入生产,逐步替代了进口产品。
2003年,江门宝德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新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水溶性PVA薄膜吹膜技术并投入生产。
2008年,福建省永安市三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美日行胶膜有限公司、常熟市星海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硕翔塑胶有限公司、株洲蓝海包装有限公司相继从湖南工业大学引进水溶性薄膜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并投入生产,使得国内水溶性PVA薄膜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2010年,北京工商大学独立研究开发了水溶性PVA薄膜挤出吹膜法,目前此技术已应用于两家国内企业。另外,兰州两家企业还开发了水溶性PVA薄膜滚筒熔液流延法,目前尚处于中试阶段,未投入批量生产。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20余家水溶性PVA薄膜生产企业,我国水溶性性PVA薄膜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新领域应用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水溶性PVA薄膜产业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首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包装的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PVA薄膜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水溶性PVA薄膜的市场需求量将有所扩大。此外,由于我国水溶性PVA薄膜具有突出的性价比优势,一些国外市场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对水溶性PVA薄膜的进口量逐年增加,这促使我国水溶性PVA薄膜产能不断加大,以满足出口要求。例如,印度从我国进口水溶性PVA薄膜已有10年历史,进口量逐年递增;近两年,越南、韩国、土耳其及朝鲜等国家也开始从我国大量进口水溶性PVA薄膜。
再者,科技研发力量的深入促使水溶性PVA薄膜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化水溶性PVA薄膜的品种及产量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几年,生产企业和政府还将加大在水溶性PVA薄膜产学研方面的投入。例如,湖南株洲蓝海包装有限公司与湖南工业大学通过两年的密切合作,在高温型水溶性PVA薄膜的研发上已获得初步成功,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部分产品已投入市场,并即将实现产业化开发。高温型水溶膜特别适用于水果套袋,而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每年需要近万吨的水果套袋,因此高温型水溶性PVA薄膜的成功开发,将使我国水溶性PVA薄膜的市场需求扩大50%以上。而且,相对于价格昂贵的纸套袋,水溶性PVA薄膜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篇8
关键词: 执法力度 权利人市场行为 保护意识
一、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它赋予创造者于一定期间内对其智力成果享有
排他性的使用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或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其对象是人的心智,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78年以后,特别是中国自1986年开始复关谈判以后,中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时,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基本上已经全面与世界接轨。
1790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专利法,美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保护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和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而且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是美国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当美国开发西部时,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更是大量收罗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人员的集中,成果的法律保护就自然地成为了历史的客观必然。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逐渐形成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将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秩序、贸易综合考虑。
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结构、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实力等方面的不同,知识产权制度也必然存在着重大的差异。然而美国常常以人权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以知识产权问题威胁或遏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以所谓的观念自由来企图“西化”中国。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方面,中美在贸易上经常发生争端。
二、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及症结
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多与知识产权有关。
1.升级的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焦点
自1989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就始终是热点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纺织品设限等热点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中美两国近年来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交锋,双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再次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关系中需要通过磋商来加以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中,真正有意义的是知识产权。发达国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可以轻易地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利益。同时,美国以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推行的“非专属管辖”主张,即不考虑行为发生地、被指控方的国籍或与国家执行司法权有关的情况,仅以有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这就给其无限的进行干预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个贸易大国在今后的经贸交流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
2.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症结所在
知识产权保护是中美贸易中存在纠纷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弊病: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
首先,知识产权所有人对自己的成果缺少保护意识,具体表现在取得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太熟悉,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不够。知识产权权利人匮乏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某种程度上纵容了盗版行为的猖獗。
其次,企业的保护意识不够。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对广大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制教育远远不够,相当多的人对知识产权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因此,在我国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产品时,社会上有人对此反应冷淡,照样买便宜的盗版CD,照样复制和使用盗版软件,打击侵权行为若不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其打击行动往往收效不大。因此,对公众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尤其是专利意识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2)执行力度不够
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已经成为中美知识产权纠纷角力的焦点之一。美国国会和美国公众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知识产品的出口,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迫在眉睫,美国商业软件联盟预计中国的软件盗版率高达90%。 当然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有失偏颇,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在执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知识产权的立法条目存有漏洞,有些方面根本没有涉及到。因而使执法者无据可依,在量刑上很大程度地带有个人主观性,标准不一,造成执法上的混乱现象。这种情况,也为侵权者钻法律空子,找关系、托人情开了绿灯。立法是执法的基础,但是,由于中国的法律体系本身还不够完备,立法与司法之间还没有同步,加上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得到强化,因此,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3)权利人市场行为不合理
权利人的市场行为无疑也是产生纠纷的一个重要诱因。知识产权可以促进竞争,但同时也易于被滥用。此外,知识产权的专有权还可能与市场支配力结合在一起,被用以限制竞争。这时,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行为如果不受到制约,受损害的除了其他经营者,还有广大消费者。这种行为还会减低垄断者创新的积极性,与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初衷相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行为进行制约就成为必要。
三、中国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思路
1.要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和专利保护的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制止侵权行为的先决条件。对公众特别是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尤其是专利意识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应该增强三种意识:知识产权的市场意识、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意识、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
另外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能力。增强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全面做好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9
一、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推动煤电产业协调发展,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步伐
我区煤电一体化政策实施以来,吸引神华、华能、华电、国电、中电投、大唐等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先后在内蒙布局了煤电一体化基地。其投产的电力项目3900万千瓦,开展前期的项目4770万千瓦;拥有投产的煤矿产能1.8亿吨,占全区产能的40%;开展前期和在建的煤炭产能1.75亿吨,占全区产能45%;拥有煤炭资源量500亿吨,占已配置煤炭资源25%。在这些大型电力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内蒙古的煤电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电力装机达到42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932亿千瓦,分别是2002年的4.1倍和3.5倍,其中外送685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位;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是2002年的3倍,其中外送1.92亿吨。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初步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拉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持了国家的能源供应。
二、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稳定电力价格
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电行业经营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上涨,电力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2008年1至8月份内蒙古煤炭产量2.98亿吨,增长25.9%,盈利200亿元,增长1倍。纯发电企业除国有大矿合同比例高的个别电厂小额盈利外,其余全部亏损;而实行煤电一体化的发电企业,均能实现较高利润。
剖析煤炭电力企业经营出现如此严重分化的原因,实质上是价格双轨制矛盾的集中体现:即煤炭价格实行市场形成机制,电力价格则实行政府管制,这种双轨制的价格管理形成了价格的倒逼机制和政府的两难选择。也就是煤价上涨导致发电成本大幅上涨(煤炭成本占火电成本的60%以上),大幅度压缩了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直至近年因煤炭价格上涨太多而使电力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发电企业强烈要求政府兑现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而电力作为基础产业涉及各个行业,如果煤、电价格等比例联动,对全社会影响极大,引发通胀动力加剧;不联动或不等比例联动,则电力企业很难走出目前的困境,将难以为继;若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则加大财政压力,也不利于理顺能源价格、调节供需关系和调整产业结构。在煤电价格双轨制的条件下,要想稳定电力价格,必须先稳定煤炭价格,而目前煤炭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决定,若再对煤炭价格实行管制、则难以奏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区实施煤电一体化的企业,煤炭与电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上下游之间从外部交易、市场博弈变为企业内部核算,企业内部能够自行调节煤炭与电力的利益分配,即发电厂的自备煤矿价格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只受煤炭开发、生产成本的影响,而煤炭生产成本上升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会大起大落,从而规避市场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既保证了企业稳定的收益,也稳定了上网电价。同时煤电一体化还有调节煤炭供需关系,增加国家能源储备安全的效用。当煤炭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至电力企业自备煤矿开采成本时,电力企业可压缩自备煤矿煤炭产量采购市场煤、等于既减少供给又增加需求。反之靠自备矿自我平衡,等于增加了政府对市场供需的调节能力,这样就解决了煤矿建设周期对市场供应的滞后调节,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又能倒逼自备矿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
三、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要保持经济的稳定,能源稳定至关重要。我国能源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赋存结构,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69%,其中56%被作为电力燃料,火电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7%以上。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和消费中的地位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亚于石油,而国家目前对煤与油两种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国有经济对其控制力也相差甚远。在煤炭开采权全面放开的背景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纷纷抢滩煤炭资源开发,其主要原因就是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它的战略地位及预期收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认为煤炭产业的效益会持续稳定,占有了资源就有了预期收益、巨额财富。因为煤炭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在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下,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占有量和赋存条件,按目前煤炭主产区的吨煤利润100元计算,拥有储量1亿吨煤田的采矿权即得到了100亿的潜在利润,且不谈矿权取得的公平性问题。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对稳定煤炭市场价格确实有一定的作用,2008年6月份国家为稳定煤电价格,对煤炭价格实行临时干预措施――最高限价。从实际执行来看:国有大型煤矿企业,都能按照年初的合同不减量、不加价地稳定供应电煤。而一些小煤矿对电煤供应采取敞口合同――即价格随行就市,供应量因时而异,采取现金交易、现场议价的方式规避限价,最高限价的限制作用大打折扣。实践证明政府调控煤炭市场价格,除却能源价格、能源税制、矿权配置等市场化改革外,在现行体制和经济环境下,增加国有经济对煤炭资源控制比例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实行煤电一体化使国有电力企业占有了较大的煤炭资源份额,从而增强了国家对一次性能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
四、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煤炭的规模化、高效化开发,加快煤炭工业的现代化
通过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在国有大企业手中,国有企业资金雄厚,人才丰富,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有条件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高效化的煤炭资源开发,加快煤炭生产现代化的步伐。大型现代化矿井劳动生产率、资源回采率、安全生产水平远好于小煤窑。土法生产的小煤窑资源回采率一般只能达到30%左右,而大型机械化矿井的回采率在80%以上,节约资源的效果十分明显。
五、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煤电一体化有效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在煤矿开采中经过细选加工,洁净煤用于外运,提高了外运的效益;洗选出的洗中煤、煤矸石就地发电,废物利用又降低了发电成本;疏干水用于发电厂的循环水和发电用水;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治理采煤沉陷区。解决了煤电分离体制下煤矸石、疏干水、粉煤灰废弃污染;煤
炭和废弃物都得到合理利用,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综合效益提高。
六、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调整产业布局,缓解运输压力
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区,而电力需求则呈现出东南旺盛的局面。在电力结构中,燃煤电厂比例超过70%。这种能源需求和供给的地域性相应地带来了煤炭运输的问题。在电力生产的产业链条上,煤炭运输一直是电企头疼的问题,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力不足。大量的煤炭靠汽运到港口,用高级能源换低级能源。汽运吨公里运费比铁路高0.35元,从自治区西部煤炭生产区运往港口的吨煤汽运费就达400多元,进一步推动了煤价上涨。实现煤电一体化,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向邻近的华北、东北电网送电,变输煤为输电,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减少运输费用,减轻运输压力,降低发电成本,降低上网电价。同时又有利于形成合力地区分工,形成比较优势。能源基地利用能源价格优势,吸引发达地区能源消耗高,但不属于落后生产力、禁止类的产业向能源基地集聚,既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能源基地经济发展,将能源富集区的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减弱发达地区、电力负荷中心能源需求增长。因此,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内蒙古建设大型火电基地,通过特高压线路送往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外送1亿千瓦电力,等于外送3亿吨煤,增加煤从空中走的比例,输煤与输电并举,缓解铁路运输压力。从而大范围优化电源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有利于推动煤电产业快速发展。
篇10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完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过程,缺少教学互动,无法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
传统酒店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互动不足。目前,酒店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酒店案例教学、岗位情境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来完成知识点的传授。相比较以前单一的讲授法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也存在案例信息陈旧、缺乏时代感、缺乏新奇性问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不高。
理论知识为主,产业发展关注不足。酒店类课程具有与行业联系紧密、信息量较大等特点,学生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管理知识,还应该密切关注业态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等行业动态。受教学时长等的限制,教师无法针对业态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无法从教师处获得了解行业动态的指引,其结果是造成学生与行业的脱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酒店类课程具有与行业联系紧密、信息量较大、教学项目学生参与性强等特点,教学内容适合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非常适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微信企业公众号的课堂教学系统模型。微信企业号不同于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它是单独独立出来的一个服务类型。微信企业号具有关注上的安全性(只有通信录成员才能关注)、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最大化(群发消息次数不受限制)。
微信企业公众号能将相对分散的学习者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课堂以外学习共同体,使学习者在课前能够大体了解课上所将要讲解的内容,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课后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并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参与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并在交流和协作过程中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图1)
基于微信企业公众号的课堂教学实施
建微信企业公众号。教师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申请微信企业公众号开,获取账号及二维码。课前,先收集所授班级所有人员的微信号输入微信企业号通讯录中,学生通过扫二维码进入企业号。描教师通过PC终端将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方面后续教学活动中小组讨论环节的进行。
课前教学资料的上传。开课前,教师进行线上平台教学设计方面,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分解,提炼该知识点要求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提前将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视频、图片、文本等内容存入素材库,以便后续教学中的信息推送。教师在课程前一周,通过企业小助手向学生推送有关课程内容PPT大纲、补充材料阅读等共享资料,让学生熟悉知识点。同时,在微信上布置下一节课的相关任务或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
课上教学环节的设计。翻转课堂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强调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互动的研究设计。
课后知识的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后,还需要课后的实践应用来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课后,教师将涉及课上知识点的案例、试题等内容上传至微信企业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互动及试题答案的上传。
学生参与企业号内容的推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关注有关公众号。了解行业动态。每日,按小组形式将最新行业关注点进行推送。学生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行业时事。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行业动态,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