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的诗意范文
时间:2023-04-05 16:1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墨梅的诗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接受美学与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其直接理论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的阐释学,其后是由伊瑟尔(Wolfgang Iser)和姚斯(Robert Jauss)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突出在于它大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地位,把文学鉴赏的重心从作者和作品转向了读者,出现了“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现在理解结构和先在只是框架的状态,由于这种期待视野的差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作者一方面会幻想原来的阅读记忆应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帮助阅读的进行,使读者对新的作品产生期待态度,另一方面,新的知识会进入读者的知识结构,对已有的之手记忆进行修改、调整使阅读继续深入下去,同时使读者的期待视野在阅读过程中作出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并重建新的期待视野。因此,读者的期待视野必须要不停地被打破,被超越,被创造,而语言的模糊性,也就是译文的模糊性,就更能“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就更能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
二、古典诗歌翻译模糊性美感磨蚀
诗歌具有模糊性――含蓄、复义、多解、不确定性。诗性文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模糊的,一般而来说,非诗性文本力求话语的准确,清晰,以排除干扰,消除歧义,在表达方式上也多采用直陈式,做到交流过程中的高保真;而诗性文本中交流的主要是一种情感,而情感追求的是一种感染力,它是一项不能进行科学分析的模糊信息,它只能靠主体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感受。而接受美学中的空白、未定性也更有助于读者拓展创造空间,在原作与译作之间达成更加良好的审美交流。以下将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以李商隐的《无题》两个译本进行比较为例,对古典诗词英译进行具体讨论。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诗的内容扑朔迷离,回顾诗人的一生,生在晚唐那个宦官专权的动乱年代,他的一生志不得展的不幸遭遇形成了诗歌内涵丰富而复杂,感情真挚而强烈的风格。他擅长象征手法作诗,其表达方法间接,效果朦胧神秘,他的复杂心境与现实厉害相成映趣。文中的这首《无题》,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的场面,是何等地热烈醉人,尾联则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以下是这首诗的三种译文:
Last night's stars, last night's winds,
By the West wall of the painted house, East of the hall of cas-sia.
For bodies no fluttering side by side of splendid phoenix wings,horn.
For hearts the one minute thread from mot to tip of the magichorn.
At separate tables, played hook-in-the-palm.
The wine of spring warmed.
Teamed as rivals, guessed what the cup hid. The candle flame reddened.
Alas, I hear the drum, must go where office summons,
Ride my horse to the Orchid Terrace, the wind-uprooted weed my likeness.
(A.C.Graham )
A
For the stars, for the wind, last night we met
East of cassia hall, west of bower of art.
We have no wings to fly side by side. Yet
One sharp arrow wounded yours and my heart.
Warmer than spring wine, you hint how to bet.
Burning like candle fire, I guessed truly smart.
Alas, called morning drums. Stumbling on street,
To duty at Royal Library, was this torn sheet.
(Huang Furn)
As last night twinkle stars, as last night blows the breeze
West of the painted bower, east of Cassia Hall.
Having no wings, I can' t fly to you as I please;
Our hearts at one, your ears can hear my inner call.
Maybe you're playing hook - in - palam and drinking wine
Or guessing what the cup hides under candle red.
Alas! I hear the drum call me to duties mine,
Like rootless weed to Orchid Hall I ride ahead.
(Tr. Xu Yuancbong)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两句是原诗的精华所在,又是相互关联的,虽然句中用了两个典,但是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用典的翻译确实是中译英的大难题,实译太实,虚译太虚,很难找到中间地带。在三个译文中,对典的翻译,Graham最忠实于原文,虽然“phoenix wings”和“magic horn”给读者带来了形象的视觉效果,但是其“神似”方面还远不如许翻译来得更妙,而许与黄的译文皆采用的是意译手法,黄用丘比特之箭来替代也未为不是一个巧思,对于读者来说,这种精确手法的翻译更易于理解,更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但同时却不能给读者创造新的期待视野。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中文语法跟英文语法在这里就尽显不同了,中文中形容词特性活泼,特别是古文中同时兼动词的部分功能,使得翻译起来很困难,“暖”“红”两个字是相对应的,黄译中“hint how to bet.”是一错误,送钩是藏钩的别称,并无暗示之意。这一翻译新加的暗示之意,大大破坏原文的本意,是翻译的忌讳。Graham将“暖”“红”译为动词“warmed”“reddened”,形美,音美,但是整篇译文下来比较冗长,不够精简,虽然译者比较忠实于原文,整体美感还是比不上许、黄之所译。许则一贯采用其重现原文美感手法,而不是遵照逐字逐句的对照翻译,但在翻译的忠实性上有所偏颇。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许的翻译很好地传达出了原始的神韵,既告诉了读者谈论的大体内容,又遗留了意义空白,可以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而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其留给读者想象与发挥的空间必定要比散文,小说等其他语体要来得大一些。在这三个译本中,译者不是要么只在内容上忠实了原文而缺失了神韵,要么就是只凭借自己的理解发挥重新改写,并没有对古典诗歌的美做到极致。因此对诗歌翻译做到“信”,“达”,“雅”的同时又能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是需要极高的语言文学功底和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着很好的把握。
篇2
【摘要】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性较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结合体,其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音律优美和谐,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徐志摩诗 想象 意境
徐志摩是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欣赏他的诗歌的人无以计数,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徐志摩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融会了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诗风。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意境优美,回味无穷。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作品中意境创造的经典之作当属《再别康桥》。康桥(即剑桥)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是他的理想的摇篮,故地重游,情感非同寻常。“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别离的笙箫”,构成诗歌缠绵悱恻的意境。诗人把美丽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融为和谐的一体。康桥的柔波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飘摇在康河。总有别离的生箫、沉默的夏虫,终要离开,于是他悄悄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赋予夏虫、康桥以人的感情,它们也在替诗人忧伤。这就把主观感情和外在景物的融合。诗人不但借景传情,而且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总之,徐志摩将各种因素高度和谐地统一运用,让我们一接触他的诗歌,就陶醉在他创造的意境之中。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徐志摩诗歌在音乐美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深远。在理论上他将音乐看作是最为重要的诗美因素。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采用当时的口语,就是现在的读者读来也琅琅上口,韵味十足。在这方面,《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和《再别康桥》都堪称经典。其中《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是音乐美的代表: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准确地抓住日本侍女在与客人道别时的一瞬,用“温柔”、“娇羞”、“忧愁”等富有感彩的词汇,道出了说不尽的温情,画出了一个侍女动人的形态和神态,特别是最末一句“沙扬娜拉”的款款道出,犹如一幅余音缭绕的娇美图。徐志摩的诗歌形式自由而又都精巧典雅,深得白话新诗的精髓。
三、词藻华丽,想像力丰富。
徐志摩诗歌并不刻意追求词藻的绘画美,但富于想象力,又善于驾驭现代汉语中的各种雅俗语言,因此,在文词的使用上也常常表现出“香艳”或“浓艳”的特点,甚至以丑为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有着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香艳”如《她是睡着了》:“看呀,美丽!三春的颜色移上了她的香肌。”《罪与罚(二)》:“肉鲜鲜的引诱”,“鲜艳的沉沦”等;“以丑为美”如更接近他的散文风格的《婴儿》:“她那眼,原来像冬夜池潭里反映着的明星,现在吐露着青黄色的凶焰,眼珠像是烧红的炭火,映射出她灵魂最后的奋斗,她的原来朱红的口唇,现在像是炉底的冷灰。”如《半夜深巷琵琶》写得妩媚明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追求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如《沙扬娜拉》状写日本女郎贴切传神,既纯清无瑕,又楚楚动人
四、比喻新奇、表现手法多样。
他善用反讽、比喻、象征等手法,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其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情趣横生、意境深邃的审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强化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他写了许多爱情诗,由于注意表现手法的变幻,而毫无雷同之感。意象的选择贴切而独具匠心,如《雪花的快乐》中的雪花,《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作者对资产阶级共和理想的向往,不落俗套。
篇3
【论文摘要】近年来,煤炭企业不断深化运销改革,实施营销战略,以营销带动资本合作,拉动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战略联盟,打造多边贸易平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冀中股份在煤炭市场的中营销战略作用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了新的营销思路和模式。
随着煤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煤炭企业的营销战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营销对资本合作、产拈结构调整、企业战略联盟等方嘶的影响力越发凸显因此不断完善煤炭营销战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煤炭企业需不断创新营销战略模式、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布局,优化市场结构拓宽渠道从多方面着手,强化营销战略建设以营销为中心推进企业高层合作提升企业核心营销联盟,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营销资源保障。
近年来.冀中股份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煤炭营销管理加强营销战略合作,发展路矿港航厂一体化运输,推动煤炭交易大厅建设实现了冀中股份由单一煤炭销售向大市场、大运输、大联盟、大销售格局的转变。使平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和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效益人幅增加煤炭销售量由2000年完成煤炭销售1100万吨增加到今年的1500万吨:建立股东用户33家,引进战略投资25亿元:培育新增电力机组2000万千瓦发展储备市场2600万吨实现了煤炭销售工作的超常规发展为冀中股份煤炭运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思路,强化营销战略建设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普遍缺乏营销战略管理体系没有专职人员进行企业营销战略的研究更缺少一套系统、科学的中长期营销战略筹划。
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凭借企业领导的个人智慧和经验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事实上件在营销管理上.营销战略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经营日标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营销所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与对策。企业想保持正确的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就必须重视营销战略的制定和适时调整。冀中股份在煤炭营销战略制定中通过扎实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明确了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能干什么,我们怎么干,并以此形成市场营销的理性思路。
二、健全营销管理机制,推动流程再造
近年来冀中股份为更好的开拓市场、服务客户,对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度改革和创新。细分市场,实施精细管理。通过市场细分,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公司把市场科重组为精煤销售部、电煤销售部、轻工建材煤销售部、市场煤销售部、地销煤销售部五个专业销售管理部门对各类市场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和营销组合强化专业销售管理推进“与客广一成长一的营销理念多边联合,共同成长。
在销售一线机构设置上着力细分26个驻外分公司和铁路运输及港口联络办事机构.加强密切沟通年用煤量30万吨以上的用户全部实现驻厂服务有效保障煤炭运输的及时正点提高合同兑现率。同时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强化绩效考核管理积极推行“锁定目标、节点控制、封闭运行’‘的内部运行机制.升级煤炭信息销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对煤炭市场供求信息和产、运、销、存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保证了市场信息及时高效传递反馈和沟通,提升了高层对市场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准确性,极大了维护了公司的利益.推进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三、深化营销战略联盟,加强资本合作,推动市场升级
在煤炭营销战略中冀中股份充分发挥煤炭营销的桥梁作用积极发展资本合作,建设煤电战略大联盟,固化煤碳市场推动市场升级。在逐步发展与华北、华东地区电力、石化、建材行业重点大户的战略合作、重点合作的基础上以资本为纽带,与巨人同行.优先发展煤电、煤钢战略联盟通过冀中股份相继与钢铁行业的邯钢、宝钢、安钢等龙头企业华能集团、国电集团等重点电力行业旗舰企业建立了资本合作关系引进和控制战略投资25亿元建立合资公司8家固化了98%的精煤市场和80%的动力煤市场.实现了由用户向股东的转变由非股权联盟向股权联盟的转变.讲一步提升了冀中股份用户的紧密度和忠诚度,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巩固了冀中股份在华北、华东市场的相对优势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广阔空间。
四、突出营销品牌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
煤炭市场的波动影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发膝.冀中股份认真分析细分市场用户.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突出’‘品种、品质、品牌”战略做到产品与市场的最优配置,实现销售品种系列化优势资源品牌化,产品综合效益最大化。打造精煤高端产品和名优品牌.抓住精煤产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的内在需求突出冀中股份的品质、品牌和区位优势保持精煤价格的精品地位。打造洗动力煤优势品牌针对市场对低硫、低灰煤炭的环保需求和高速增长的轻工建材煤市场,大力发展动力煤洗选加人轻工建材煤的销售实现优质优价扩大与普通动力煤的差距突出了品牌形象从而带动洗选加工规模.促进井下回采率提高实现资源节约利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指导,通过标煤单价测算,合理评估动力煤在各销售区域的话语权和价格定位,有针对性地挖掘有涨价潜力的区域市场和重点突破方向,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实现煤矿与用户双赢。使原来的以动力煤为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结构转变为以精煤为高端品种,洗动力煤为优势品牌,普通动力煤为基础产品的三级市场结构提升了产品效益,推动了产品升级。
五、优化运输布局.推动运输升级
把运输作为与市场同等重要的宝贵资源以营销理念经营运输,优化运输布局。建立与北京铁路局的战略联盟2005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与北京铁路局签订了《全面略合作协议》,推动了路矿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开展战略装车点建设加强西部运输通道建设提高整体资源保障能力。发展百万吨级运输通道抓住市场升级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顺应铁路运输变化趋势.利用点对点重载直达大列运输培育发展电煤、精煤、轻工建材煤的百万吨级用户。发展路矿港航厂一条化运输网络联合铁路、港口、航运和用煤厂家利用黄华港口资源发挥路、矿、港、航、厂联合体的优势发展沿江市场建设水陆联运通道。有力提高了煤的外运保证能力实现了运输升级。
六、发挥营销优势,推动多边贸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利用冀中股份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产品、需求的互补性搭建多边贸易平台发展非煤产品贸易,打造上下游企业的煤与非煤双供应链。依托股东用户发挥合资贸易公司的重要作用,发展多边贸易多点连接。以煤炭贸易为基础利用冀中股份与各股东用户、战略用户间的用户之间的产品互补性互相提供采购目录和产品目录.发展焦炭、矿石、水泥、化工制品等多种产品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规模搭建以煤炭为主导的贸易平台建立贸易合作的欧佩克固化市场联系促进非煤产业发展,打造上下游企业的煤与非煤双供应链,发展冀中股份循环经济.实现新的经济增长。
篇4
关键词:文学翻译 模糊美 意境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美学的视角来看,语言的模糊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内涵较之精确语言具有更多的暗示性、蕴含性、简洁性、独创性等特点。实际上,语言的模糊性恰恰是语言具有弹性的体现。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语言体系缺一不可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正如康德所说:“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在模糊中能够产生知性和理性的各种活动。……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
与其他语体相比,文学语体的模糊性更为显著,有人甚至把文学作品称之为“一种模糊信息的载体”(吴义诚,1996:19)。文学语言是语言的艺术化,既有自然语言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情感、意境、风格等这些非表象要素,虽然可感,但又是难以精确衡量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展现的是一种模糊美。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作艺术处理的结果,意在建构一种艺术的空白,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一 翻译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导致翻译的模糊性,所谓等值的译文更多的是模糊前提下的对等,即“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奈达语)”(郭建中,1986:3),绝对等值的译文是不存在的。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存在着相当大的模糊性,在翻译的整个过程当中到处渗透着模糊性。文学创作具有模糊美,文学翻译就是用译语的模糊美来再现、构拟源语的模糊美,也就是说再现源语的艺术效果。不同语言中的模糊性又表现出差异,这就给翻译实践增加了难度。但是,在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当中,一些译者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模糊美而醉心于“精确性”,死抠原文的字眼,字斟句酌,追求所谓百分之百的“信”或“等值”,抹杀了真正要文学翻译工作者再现于读者面前的原作的丰姿和神韵,使原作的艺术性大打折扣,文学翻译反而成了文字翻译。由此可见,模糊性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客观属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 汉语和英语模糊美感的差异
语言的模糊美,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体现。但总体来说,模糊美感,在汉语中是主流美;而对于英语而言,则是非主流的。
汉语的模糊性呈现了普遍存在的个性特征。由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长期影响和熏陶,汉民族从总体而言表现出一种重整体、重悟性、重主体意识的思维模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在造句、布局谋篇上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关系、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一种含蓄美、模糊美。而西方的个性思维方式是一种解析思维,习惯于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长于对整体中各个细节的精密分析,能较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缺点是不善于从整体上综合把握。反映在语言上则是重形合、语法呈显性,使英语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理性逻辑语言。
正因如此,汉语和英语的模糊美感在表现形式和审美效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造成汉英翻译中语言模糊美感不可避免的磨蚀与流失。本文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对汉英翻译过程当中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与补偿作初步探讨。
三 汉英翻译中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
汉英翻译的最大缺憾,在于汉语原文的模糊美、意境美的磨蚀与流失。其根源是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和审美机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讲究意会,不求精确的分析、一丝不苟的逻辑性;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它讲逻辑,重分析,求形合,欣赏客观、精确,漠视整体把握。
汉语经常运用模糊语言作细节描述:写人叙事,生动形象;借景抒情,能收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文字从林黛玉的外貌、行为到心理描写一应俱全。作者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着眼于宏观描写,重在传神,深得汉语模糊美的精髓:表达虽然模糊,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并不模糊。读过《红楼梦》的,几乎都认为林黛玉是个美女,不过每个读者头脑中所浮现的形象不尽相同。这恰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对比一下英语译文:
“Her 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her 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In repose she was like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in motion,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Kan,more delicate than Hsi Shih.”(杨宪益、戴乃迭合译)
杨、戴的译文,可以说绝非庸译,实属上乘。但是西方读者读此译文,头脑中不会产生一个美女的形象,而是一位身体虚弱、令人同情的女子(frailty、tears、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试比较:似蹙非蹙烟眉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似喜非喜含情目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态生两靥之愁无相应译文;娇袭一身之病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泪光点点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微微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英语表达求真、求逻辑、求分析,重形合,模糊淡去、逻辑登场,原文的模糊美感所剩无几。
茅盾曾为文学翻译作过如下论述:
篇5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重商主义;轮胎特保案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119-02
1 中美贸易摩擦的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相对较高。但是,中国并非一个贸易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极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对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国,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激增是长期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解决贸易摩擦迫在眉睫。陆玫琳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中,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博弈模型对中美贸易模式进行分析,强调政治力量与政策制定的机制和过程对贸易摩擦的影响。与铁流、李秉详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中认为摩擦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黄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中商主义视角分析――以中美贸易顺差为例》一文中指出中美贸易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李鼎春在《中美贸易摩擦成因中的心理、制度和政治因素分析》中从政治因素考虑,认为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美国国内的制度、政治以及心理失衡导致的非理性决策。杨岚在《中美贸易摩擦研究》一文中,指出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的不协调及美国的产业调整。本文以轮胎特保案为例,从重商主义的视角分析中美贸易,认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重商主义表现是贸易摩擦激增的潜在原因,指出中国一贯坚持的中商主义思想对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2 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想表现
随着14世纪末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重商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资本进行原始积累并不断向外扩张的历史背景下,并在16到17世纪中进入全盛时期。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思潮,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基本利益。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四部分:
(1)金银是唯一的财富,金银的丰富就是一个国家富裕的表现;(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只有进行对外贸易才能获得财富,并强调商业和商品流通的重要性;(3)只有在对外贸易获得盈余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主张增加出口减少进口;(4)强调政府的职能,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采取关税、补贴等贸易政策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从而获得财富。
与重商主义相似的是,自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以扩大出口、创造外汇储备为主要目的的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又称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扩大制成品的出口,加强工业基础,促进整个经济的工业化。为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中国采取了以下经济政策:
(1)本币贬值。在货币对外贬值的条件下可以使本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
(2)对出口部门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外汇担保等。给本国出口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样可以降低出口价格,增加企业的出口动力,扩大出口规模。
(3)大量的招商引资政策,如税收优惠、降低贷款利率等,以便大量吸引外资,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出口。
这些经济措施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出口增长,使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逐渐增大,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出口创汇战略的实行,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重商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著,本文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深化就是中国一贯坚持的中商主义思想所致。
3 中国重商主义表现下的中美贸易摩擦
3.1 中国轮胎出口成为替罪羔羊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轮胎特保案拉开帷幕。特保措施,即特殊保护措施是指当一国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不正常的增长而产生了对其国内同种产品的生产部门或相关的生产企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存在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可以采取的专门针对某一出口国的限制进口措施。美国认为,中国对美方的轮胎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是美国国内轮胎生产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增加的罪魁祸首。但事实是否如此呢?笔者认为中国的轮胎出口并没有对美国轮胎行业造成损害,轮胎特保政策只能使中国成为替罪羔羊。原因如下:
(1)从产品结构上看,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低端的轮胎生产,附加值低。而美国进行产业升级之后,占领的主要是高端轮胎市场,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由此可见,中国轮胎的出口实际上是对美国轮胎市场的“补空”,并不会影响美国轮胎产业的发展。
(2)从经济周期来看,真正导致美国轮胎行业萧条的原因是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会使得部分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人们的购买信心和欲望都会大大下降,消费量剧减,从而导致轮胎行业的进一步下滑。
(3)从科技进步的方面来看,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升必然导致劳动力投入的下降,使失业率上升。
种种事实表明,中国轮胎出口并没有对美国轮胎行业造成威胁或损害。那么,美国是出于何种目的对中国实施特保政策呢?让我们先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3.2 中美贸易摩擦特征
回顾中美近几年的贸易纠纷,从纺织品的进口配额、2002年的钢铁特保案、2004年的木质卧室家具反倾销案,到如今的轮胎特保案,中美贸易进入了摩擦多发期。数量不断上升的贸易纠纷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更给世界经济的复苏造成了阻碍。中美贸易纠纷的特点如下:
(1)数量不断上升,形式逐渐多样。自从“入世”以来,中国频繁遭受国际贸易纠纷,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从“两反一保”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再到环境、劳工保护壁垒,摩擦形式不断多样化。
(2)摩擦范围不断延伸,从货物到服务贸易。主要的摩擦包括人民币升值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纺织品的限制进口和“非市场经济国”地位的矛盾等等。
3.3 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
中国的轮胎出口并没有危及到美国国内的产业,却“无端”招致特保待遇。“非市场经济国”使中国频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的困扰。究其根底,就是因为中国一贯实行的出口创汇政策获得的巨额外汇储备、中美间的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他国的嫉妒和攻击。并且,从重商主义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的逆差就是本国财富的输出。因此,为减少逆差的进一步扩大,平衡国际贸易,美国频繁发动对中国的贸易纠纷。
重商主义思想的出口创汇政策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这一政策的弊端也日益显著。
4 重商主义表现对中国的其它消极影响
重商主义的理论具有过渡性,其生产和使用的背景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制造业不发达、社会正处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过渡时期。中国一贯坚持的出口创汇战略除了使中美贸易进入摩擦多发期外,还给中国带来了其它严重的消极影响:
(1)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出口创汇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是中国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储备投资国内基本建设,也不敢贸然用于国外投资,使得资金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并且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受大幅度的贬值,造成了财富的蒸发。
(2)出口导向战略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减弱了中国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并且长期的优惠和保护政策,使得中国大部分的出口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就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总量锐减导致大量出口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严峻的考验。
(3)加速资源枯竭,恶化生态环境。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生产附加值低的出口产品以换取外汇。但是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
(4)极力的招商引资虽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却也引入了竞争和市场份额的瓜分。外资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生产产品再返销会国或者销往其他地区,以获得巨额利润。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规模的增加必然会减少他国的贸易量,从而间接的引起了中国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纠纷。
(5)根据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偏向型的出口增长方式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抵消出口规模带来的经济效应,使中国陷入“平困性增长”的困境。
5 政策建议
中国想要走出目前的贸易困境,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外汇储备战略,控制外汇合理规模。改善目前巨额贸易顺差低效率的状况,扩大初级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既可减小顺差规模,平衡国际贸易,又能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逐步开放发服务贸易,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完善,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服务贸易的进口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扩大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规模,抵消巨额的贸易顺差。同时,也能促进本国服务业的发展。
(3)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出口的产品都是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比较优势的低附加值产品,获利少代价高。并且竞争力不强,替代性较高。这也是美国可以频繁发动贸易纠纷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国应该引进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行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德转变,将比较优势到发展为竞争优势,进行产品结构升级。
(4)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如建立与经济独联体、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区等除美国市场之外的国际贸易,不能局限与美国的贸易交易。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出口创汇的贸易战略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减弱了中国抵御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在经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更清楚的认识到具有活力的国需求才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
此外,中国还应该增加对外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WTO等多边贸易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6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改变,中国必须要与时俱进,采取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玫琳.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复旦大学学报,2009,(8).
[2]与铁流,李秉详.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9).
[3]黄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商主义视角分析――以中美贸易顺差为例[J].经济师,2009,(5).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澎湃新闻 今日头条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问世的第一个新媒体成果,澎湃新闻自2014年推出以来,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新闻客户端等多款新媒体产品共同推进,作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样本,澎湃新闻的多媒体融合及数字化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今日头条则是完全脱胎于互联网环境、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媒体产品,以移动客户端为主打产品。自2012年8月上线至2015年12月以来,今日头条已吸纳用户超过3.5亿,且在2014年6月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并仍保持每天超过3500万的用户增长速度。这一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算法来完成的新媒体项目,对媒介融合和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也具有可研究价值。
一、平台:多渠道并进与专注APP的差异
(一)多渠道并进的澎湃新闻格局
媒介渠道是新闻信息流动的通路,合理有效的媒介布局是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①向社交媒体平台延伸已成为传统媒体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寻求生存渠道必不可少的转型方式之一。具备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澎湃新闻,不仅注重多平台内容传播,也重视不同平台间的关联性。基于网络端与移动端的使用差异,其界面设计和部分细节功能上也有所差异,而且相较于网站或WAP网页版的运作,澎湃新闻更重视对移动客户端的推广,例如其网站首页右侧顶端吸引用户的位置展示对移动端的推广信息,首页右侧则放置了微信二维码提醒用户扫码下载客户端。这种推广趋势意在表明,移动客户端在未来将会成为澎湃新闻的主要推广平台,也是其未来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进行多媒体转型的主要渠道。但重视推广移动客户端的同时,与同类新闻客户端相似,澎湃新闻也在客户端的文章结尾处提供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分享按钮,以期以此形成信息的多平台、多层次传播。
尽管如此,澎湃新闻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新媒介传播平台的渠道战略趋势仍较为明确,例如在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每条博文中,都附有下载移动客户端的超链接,其官方微信账号的菜单栏设置有“下载APP”的按钮,且每篇推送文章结尾处也都提示读者通过“阅读原文”下载移动客户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澎湃新闻的官方微信之外,其运营团队还推出了包括“市政厅”等与其新闻客户端的子栏目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并分属给各自的内容团队运营,从而形成多平台紧密联系又各有专攻的渠道运作结构。
(二)以客户端为主的今日头条数据挖掘者
今日头条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自己的客户端为连接点,链接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热门新闻,使其以新闻聚合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媒介市场和公众视野。根据其对自身“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而非新闻客户端的定位,今日头条得以运营、推广和盈利的基础是技术。如何实现网络媒体资源的再利用和再传播是今日头条的关注焦点。作为新闻聚合类应用,今日头条的算法模式与美国Prismatic公司有相似之处,即“收集网上资源并排序,这种排序建立在文本分析、用户喜好、社交网络普及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②这与其公司属性有关:虽然今日头条是新闻类产品,但其公司六成员工为技术开发人员,使该产品可以根据算法技术对用户偏好进行较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并通过智能推荐方式,根据用户对推送设置的偏好,向用户实时推送信息。
同时,作为一款社交媒体,今日头条并不局限于重点打造的客户端平台,与澎湃新闻的多媒体关联运作方式相似,今日头条的客户端也通过分享功能将其与自身的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联,为用户收藏、分享或转发新闻资讯提供可能。这一方面使用户成为今日头条资讯的二次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自发传播的方式,今日头条也通过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再次推广了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二、内容:侧重时政与海量信息的差异
(一)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的定位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以此定位为基础,“内容原创”成为澎湃新闻致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其重点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凭借上海报业集团的新闻品牌和公信力优势,澎湃新闻采集并汇聚大量原创报道,突出内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澎湃新闻的采编队伍依托其传统媒体――《东方早报》,在内容采编观念上与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相契合,使其能够利用并强化基于纸媒基础发展起来的深度报道特长,将内容集中在“时事、财经、思想、生活”四个方面,以时政新闻报道为主。同时,澎湃新闻并不拘泥于单一的新闻报道角度,而是多视角、多方面地报道同类新闻。
此外,澎湃新闻还推出“问吧”栏目,以此来汇集互联网的海量、碎片化的优秀原创内容,从而实现内容生产的规模化。这种富有针对性的内容生产方式,加之其传统纸媒的内容生产基础,使其在新媒体产品的界面设计上也继承了传统纸质媒体的特点:简洁、干净。以其移动客户端为例,首页为重大时政或财经事件的图片新闻,每则新闻的布局为上图下文,且文字不超过两行,一目了然。界面左侧的下拉菜单为不同栏目的菜单栏,右侧的下拉菜单则是为用户提供了可定制的新闻选择项目,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该移动客户端界面,但并不会对该客户端界面的基本布局和设计做出较大改观。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一;教学工厂;实训教学;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目前一直是职业教育提倡的一种办学模式,然而当前,校企合作的普遍做法只是停留在学生下工厂企业实习、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上课和毕业生就业安排等浅表层面上,整体上校企合作的程度不深、质量不高。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要求的合格劳动者,是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的“校企合一”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突破传统和开创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既合亦作”的成功新范本。
“校企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调研
以江苏省某高等职业学校玉雕专业为例,把企业引进学校,实现了校企合一下的教学工厂办学模式。
现将该校玉雕专业2007级至2011级实行校企合一,开办教学工厂前后的三组相关数据进行以下对比:
说明:2007级玉雕专业学生76名(未实施),2008级玉雕专业学生83名(初步实施),2009级玉雕学生82名(全面实施)。
1.在校期间制作产品数及合格率
2.在校期间创造的经济效益(万元)
3.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二、校企合一模式的创新
1.校企合作的创新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该校玉雕专业的校企合一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一个升级,形成“质量为先,多劳多得”的资金分配方式。
教师日常教学的内容就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内容,学生的实训实践就是企业生产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具有过硬的生产能力,缩短学生就业成熟时间,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实训教学的创新
该校玉雕专业建立教学工厂,实行校企合一,做到了教学实训合一模式。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使之真正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强”的新型实用人才。
3.课程改革的创新
该校玉雕专业,在校企合一教学模式中,进行课程改革,探索“生产任务课程化”。在教案中,体现生产现场产品的图纸、加工工艺或工作流程等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宽,注重对学生“双基”“双技”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发挥团队精神,引导专业教师在“生产任务课程化”的教学中形成教学规范,拓宽教学思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产学一体”的内涵。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在校企合一教学工厂模式培养下的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高了,企业满意度提高了,学生、企业、学校都获得了盈利,符合了当前职业教育的趋势。
总之,“校企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尽量早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旨在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
[2]倪伟国.新加坡“教学工厂”对我国中等职枝机电专业教学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3]陈柏良.构建“校企合一”、“工学双全”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互动效应 合作学习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应用,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也是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大量的信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次,电子教案具有知识系统化、书写标准化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然而,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才逐步凸显。
2.课堂互动效应及多媒体教学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a从合作学习理念中首先倡导课堂互动效应教学概念。当时,合作学习理念在大多数国家被广泛应用,并作为一种最重要、最成功的创新有效的教学改革理论而闻名。互动效应观成为了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合作学习理念[1]。
当课堂教学变成了包含教学、学习和互动之间的动态过程时,我们认为课堂互动效应发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们要通过互动沟通形成多元化、多情景、多内容、多层面、多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以达到影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目的,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实现 “充实、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制循环。
多媒体教学是以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前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为前提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元素显示在投影屏幕上,包括: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和其他多媒体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与运用投影仪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综合控制的基础。最佳的教学效果将会在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过程中形成[2]。从本质上讲,多媒体是一种数字处理和信息交互,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
3.多媒体教学与现状教学的优势比较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多变的学习情景、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动态变换的教学过程,使单一的传统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并赋予想象,带给学生更多的遐想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不需要板书,可以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互动效应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保证
根据现状及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缺乏互动的特点,调查分析表明,不是互动效应的多媒体教学本身造成的原因,而是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缺乏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4.1现代教学方法应当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基础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行为的思想,也是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性质的把握。教学理念制约教学功能,影响教学质量,并决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在形式上将不会改变,只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才向前发生重大变化。
自20世纪西方已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它指出,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帮助和合作学习情景下主动构思获取知识[3]。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代教学理念的课程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此,课堂互动效应便成为建构知识的重要途径。
4.2课堂互动效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互动效应的教学中,师生双边关系是教学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创建很多条件,如:提问、个案研究、教学讨论等,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活动。如:思考、发言、写作及领会学习知识的乐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并激励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把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变成教师、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多边关系,这对多媒体教学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教学中交互式教学的能力之外,教师自身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水平和应用多媒体的能力也成为功教好多媒体课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4.3课堂互动效应的核心是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成功制作一份完美的多媒体课件的关键因素是设计。当前,大部分课件主要在于克服“移动教科书”和“代替黑板”的弊端,但仍然还有两个盲点。一是追求课件的信息容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反应、分析和综合;二是盲目地追求高科技而远离了教学的本质,教学媒体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妥善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是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它突破了一般媒体的线性限制,使得流于形式变成实时互动,实现信息交流和互动的目的。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体现课件的互动效应,必须多维度地扩展多媒体技术,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更进一步使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关内容相融链接,设计出由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组成明确生动的完美艺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课件内容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基础上,发挥交互式课件的优势,进而在实现教师、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目的是有必要的。
4.4合理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和设备是课堂互动效应的物质保证
现代教育方式方法需要现代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许多高校扩增了多媒体教室并购买了多媒体设备,但是高校相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存在大量关于多媒体教室环境和硬件设施的非理。
5.结论
互动效应模式下的多媒体教学所起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目前,人们对多媒体教学还是片面性的理解,过分强调在多媒体课程的形式上。多媒体课程相当于现代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教师在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心理准备和多媒体教学条件就盲目开始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行动的二重性。如果我们正确地使用它,便将会带来双重的效果。所以,当我们开始一个新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时,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1]网坛.合作学习理念研究[J].教育研究,68-72.
篇9
一、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推动煤电产业协调发展,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步伐
我区煤电一体化政策实施以来,吸引神华、华能、华电、国电、中电投、大唐等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先后在内蒙布局了煤电一体化基地。其投产的电力项目3900万千瓦,开展前期的项目4770万千瓦;拥有投产的煤矿产能1.8亿吨,占全区产能的40%;开展前期和在建的煤炭产能1.75亿吨,占全区产能45%;拥有煤炭资源量500亿吨,占已配置煤炭资源25%。在这些大型电力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内蒙古的煤电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电力装机达到42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932亿千瓦,分别是2002年的4.1倍和3.5倍,其中外送685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位;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是2002年的3倍,其中外送1.92亿吨。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初步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拉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持了国家的能源供应。
二、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稳定电力价格
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电行业经营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上涨,电力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2008年1至8月份内蒙古煤炭产量2.98亿吨,增长25.9%,盈利200亿元,增长1倍。纯发电企业除国有大矿合同比例高的个别电厂小额盈利外,其余全部亏损;而实行煤电一体化的发电企业,均能实现较高利润。
剖析煤炭电力企业经营出现如此严重分化的原因,实质上是价格双轨制矛盾的集中体现:即煤炭价格实行市场形成机制,电力价格则实行政府管制,这种双轨制的价格管理形成了价格的倒逼机制和政府的两难选择。也就是煤价上涨导致发电成本大幅上涨(煤炭成本占火电成本的60%以上),大幅度压缩了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直至近年因煤炭价格上涨太多而使电力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发电企业强烈要求政府兑现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而电力作为基础产业涉及各个行业,如果煤、电价格等比例联动,对全社会影响极大,引发通胀动力加剧;不联动或不等比例联动,则电力企业很难走出目前的困境,将难以为继;若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则加大财政压力,也不利于理顺能源价格、调节供需关系和调整产业结构。在煤电价格双轨制的条件下,要想稳定电力价格,必须先稳定煤炭价格,而目前煤炭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决定,若再对煤炭价格实行管制、则难以奏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区实施煤电一体化的企业,煤炭与电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上下游之间从外部交易、市场博弈变为企业内部核算,企业内部能够自行调节煤炭与电力的利益分配,即发电厂的自备煤矿价格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只受煤炭开发、生产成本的影响,而煤炭生产成本上升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会大起大落,从而规避市场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既保证了企业稳定的收益,也稳定了上网电价。同时煤电一体化还有调节煤炭供需关系,增加国家能源储备安全的效用。当煤炭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至电力企业自备煤矿开采成本时,电力企业可压缩自备煤矿煤炭产量采购市场煤、等于既减少供给又增加需求。反之靠自备矿自我平衡,等于增加了政府对市场供需的调节能力,这样就解决了煤矿建设周期对市场供应的滞后调节,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又能倒逼自备矿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
三、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要保持经济的稳定,能源稳定至关重要。我国能源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赋存结构,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69%,其中56%被作为电力燃料,火电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7%以上。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和消费中的地位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亚于石油,而国家目前对煤与油两种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国有经济对其控制力也相差甚远。在煤炭开采权全面放开的背景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纷纷抢滩煤炭资源开发,其主要原因就是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它的战略地位及预期收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认为煤炭产业的效益会持续稳定,占有了资源就有了预期收益、巨额财富。因为煤炭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在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下,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占有量和赋存条件,按目前煤炭主产区的吨煤利润100元计算,拥有储量1亿吨煤田的采矿权即得到了100亿的潜在利润,且不谈矿权取得的公平性问题。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对稳定煤炭市场价格确实有一定的作用,2008年6月份国家为稳定煤电价格,对煤炭价格实行临时干预措施――最高限价。从实际执行来看:国有大型煤矿企业,都能按照年初的合同不减量、不加价地稳定供应电煤。而一些小煤矿对电煤供应采取敞口合同――即价格随行就市,供应量因时而异,采取现金交易、现场议价的方式规避限价,最高限价的限制作用大打折扣。实践证明政府调控煤炭市场价格,除却能源价格、能源税制、矿权配置等市场化改革外,在现行体制和经济环境下,增加国有经济对煤炭资源控制比例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实行煤电一体化使国有电力企业占有了较大的煤炭资源份额,从而增强了国家对一次性能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
四、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煤炭的规模化、高效化开发,加快煤炭工业的现代化
通过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在国有大企业手中,国有企业资金雄厚,人才丰富,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有条件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高效化的煤炭资源开发,加快煤炭生产现代化的步伐。大型现代化矿井劳动生产率、资源回采率、安全生产水平远好于小煤窑。土法生产的小煤窑资源回采率一般只能达到30%左右,而大型机械化矿井的回采率在80%以上,节约资源的效果十分明显。
五、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煤电一体化有效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在煤矿开采中经过细选加工,洁净煤用于外运,提高了外运的效益;洗选出的洗中煤、煤矸石就地发电,废物利用又降低了发电成本;疏干水用于发电厂的循环水和发电用水;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治理采煤沉陷区。解决了煤电分离体制下煤矸石、疏干水、粉煤灰废弃污染;煤
炭和废弃物都得到合理利用,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综合效益提高。
六、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调整产业布局,缓解运输压力
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区,而电力需求则呈现出东南旺盛的局面。在电力结构中,燃煤电厂比例超过70%。这种能源需求和供给的地域性相应地带来了煤炭运输的问题。在电力生产的产业链条上,煤炭运输一直是电企头疼的问题,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力不足。大量的煤炭靠汽运到港口,用高级能源换低级能源。汽运吨公里运费比铁路高0.35元,从自治区西部煤炭生产区运往港口的吨煤汽运费就达400多元,进一步推动了煤价上涨。实现煤电一体化,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向邻近的华北、东北电网送电,变输煤为输电,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减少运输费用,减轻运输压力,降低发电成本,降低上网电价。同时又有利于形成合力地区分工,形成比较优势。能源基地利用能源价格优势,吸引发达地区能源消耗高,但不属于落后生产力、禁止类的产业向能源基地集聚,既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能源基地经济发展,将能源富集区的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减弱发达地区、电力负荷中心能源需求增长。因此,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内蒙古建设大型火电基地,通过特高压线路送往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外送1亿千瓦电力,等于外送3亿吨煤,增加煤从空中走的比例,输煤与输电并举,缓解铁路运输压力。从而大范围优化电源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有利于推动煤电产业快速发展。
篇10
【关键词】德美一体;化学知识;道德素质
前言: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学生,而在“德美一体”教学模式中,德育是刚,美育是柔,刚柔并济,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渗透理性情感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将结合自身经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德美一体”初中化学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初中化学中的“德育”
“德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能够达到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化学学科的德育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掌握。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首先要对试验方案进行设计,其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最后总结归纳并分析结论,这样的程序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和探究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延伸了解更多有关化学家和关于化学实验的故事,使他们感受化学家对科学的执着精神。
(二)初中化学中的“美育”
“美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辨别美,化学中的美表现在内容和过程中的妹以及内在美三点。首先,化学中的内容美体现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奇妙现象,可以令学生感受到化学这门学科的美丽和神奇之处。同时,化学仪器的外形特点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这些仪器的简洁美,而在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和试验方案的设计上一线的就是过程美。学生对于实验方案的合理设计、熟练和灵活的操作,都有着美的体现,也是他们对与美的创造和追求。而最重要的内在美则体现在为化学、科学献身的科学家身上那积极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领会这些科学家的执著科学探索精神。
二、如何构建“德美一体”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一)教师要营造美的教学环境
化学课堂教学,要营造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产生探究的欲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美的教育环境,通过模型、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令学生亲身体会,使抽象的、微观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才能切身的感受化学的魅力。例如,石灰岩是经历了怎样的化学变化,才形成了瑰丽的桂林山水,让学生感叹大自然的造物神奇;通过形似足球的碳60使学生感受结构之美,体会微观世界的神奇;从霓虹的变化,体会色彩之美。
(二)教师要深入挖掘科学美的内涵
化学之美蕴含在学科之中,教师要通过深入的挖掘,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特有的美。化学知识不仅仅是观察和模仿,重点在于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微观世界的结构美、化学定律的规律美和化学家们的品质之美。化学之美,美在付出。每一条化学规律的探索过程和元素的发现,无不凝聚着科学家们的心血,无不展现他们忘我钻研、百死不悔的精神。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延伸化学家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理性的光辉和科学家的付出之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化学之美,美在真实。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化学专业知识,还要讲授化学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确知识的来源,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化学之美,美在效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化学的应用,塑料、石油、炸药、医药……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加强生活中化学应用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应用之广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教学情境的设置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应付领导检查,在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生搬硬套设置引不起学生兴趣的情景教学,只能起到反作用。所以,教师在设置情景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让学生通过对奇妙有趣的化学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仅是整合教材的内容,还要将课外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相关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讲课中则需要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令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正能量,进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实例和学生的切实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进行课外拓展德育、美育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