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过独木桥范文
时间:2023-04-01 03:5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牛过独木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筷子搭桥 难过;路子窄
烂板子搭桥 难过;不顶事
烂汽车过朽桥 乘人之危
烂柱子搭桥 不牢靠
烂板桥上的龙王 不是好东西
老太太走独木桥 难过
卢沟桥的石狮子 数不清
麻秆搭桥 难过;担当不起
芦沟桥上石狮子 数不清
骆驼过独木桥 步步有险;一步三分险
没桥顺河走 绕来绕去
木炭搭桥 难过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骑马过独木桥 难回头;回头难
骑马上独木桥 回不得头
骑自行车过独木桥 小心翼翼
桥孔里伸扁担 担当不起(比喻负不起责任或不敢当。)
桥上搭碉楼 底子空
桥是桥,路是路 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桥头上跑马 走投无路
牵牛上独木桥 难过
桥顶上盖搂 上下空
牵牛上纸桥 难上加难;难上难
牵瘸驴上窟窿桥 左右为难
掂着猪下水(可食的猪内脏)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顶大风过独木桥 担风险
独木桥 难过
独木桥上踩车 别拐弯
独木桥上钉木板 故意让人过不去
独木桥上扛木头 难回头
独木桥上跑马 冒险;危险
独木桥上散步 走险
独木桥上睡觉 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遇仇人 冤家路窄;分外眼红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短板子搭桥 不顶用;不顶事
短木搭桥 难到岸
扶着桥栏杆过河 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
扶着醉汉过破桥 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 不好看也爱看
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过了银桥过金桥 越走越亮堂;越走越明
近视眼过独木桥 小心在意;只顾眼前;迈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扛竹竿 难转弯;转不过弯来
篇2
游戏识字。游戏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那么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让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愿意学,乐于学,主动的学,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如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把生字制作成“脚”形状的卡片,而把相应的音节作成“鞋子”状的卡片,看谁给脚穿对鞋子,学生识记兴趣大增;《荷叶圆圆》这一课把生字写在荷花的花瓣上,看谁能拼出一朵最完美的荷花;另外还设计了很多游戏,如《爬天都峰》一课把生字排成山的形状,学生从山的下面开始往上认字,认字月快就爬山越快,人的越多就爬得越高,学生兴趣盎然。又如二年级下册中《生日礼物》这一刻在教学生识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捡瓶子的游戏。因为文中的小男孩为了给妈妈买到生日礼物,不顾一切的捡空瓶子去挣钱。我把生字做成了瓶子状,让学生帮文中的小男孩捡瓶子,这样不及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对学生也进行了思想教育。
字。根据小学生好奇、爱猜想的年龄特征,让学生把自形较复杂的汉字编成有趣的字谜来识记汉字。这是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识字方法。每到这个环节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都会大大增强,从中我也感到了为人师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变出了很多精彩的字谜,如:
牛过独木桥。(生)
一个人呆呆的坐在土堆上。(堡)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有日月天就(明)。
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和一起,欢乐不发愁。(喜)
故事识字法。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可把汉字编进故事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的故事中识记字形。让学生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的联系起来,帮学生感性识字。此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多数汉字是有几个部件组成,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有给狮子增添了趣味性。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的印在脑子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发展。另外,汉字的由来也有很多故事,如“阔”字,可给学生讲述三国时期曹操因嫌门大而在门上写“活”字故事。在津津有味的故事中学生记住了“阔”的字形。
篇3
快到六点时,我穿好衣服,准备出门。可又犹豫了一下――我决定推迟二十分钟。原因是,我觉得不要太张狂。我愿意低调一点。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过去的图景:我扯了一大把宽大鲜艳的纸条,雄纠纠走向领奖处。我是不是会很招风?推迟二十分钟,让那些小孩子们把“鲁迅全集打一曲艺形式”之类的先猜走吧……
我的猜谜技艺,其实有点像自己勉强行进的滑冰和单一姿势的游泳,说是精吧,不是,说是不会吧,也不是,就是介于外行和行家之间。真正的高手,都是不露声色、以征服难题怪谜为荣的人物,根本不以数量取胜。而我,心态上还不淡泊,战术上还要耍花招。每次进了“场子”,我首先会迅速浏览一下自己可能猜到的谜面和谜目。那种会意式的、以拆分对译方法制成的谜,是我的长项。我那时就像天上飞过的一只苍鹰,用两只锐利的眼睛(请允许我对自己过分热爱一下)判断哪只羚羊速度慢些、肉质嫩些。我又像一阵风,卷起地上厚厚的秋叶,让最轻飘的几片随我飞走……噢,当我的手伸向一张彩色的纸条,同时发现旁边已有人对它注视良久,心里就充满邪恶的……
这是一种虚荣吗?肯定是。我承认自己有这个虚荣。多年前,我和老婆在“避风塘”喝茶,那里正好有一些元宵节没撤下来的灯谜。老婆其实比我更厉害,一个多小时后,她已手握一大把红纸条儿。当她手捧一大束奖品(那是锡纸和竹棍制成的小星星),走过前厅,几个眼中闪着惊奇光芒的服务员,不约而同鼓起掌来。我也接受了这些掌声,因为那些小星星里也有我的一小点股份。后来,我个人也有一些战绩。在一个艺术家协会成立大会之后,我来到一个宽敞的大厅――那里挂满了谜条。那次我特别幸运,得到了好几块纪念手表(都印着长长的协会名称),一大堆中国结儿……灯谜也是我忧伤回忆的一部分。2010年父亲重病,有一天我为他买药,付款时看见药房柜台上方拉着一根长铁丝,稀稀拉拉挂着一小排灯谜。我停下脚步,扫了一眼,猜中了一个,得了个精致的小药盒儿。拿到父亲那里,我胜利地说:“猜谜得的!”他脸上浮出一丝微笑。他一生中最后几个笑容里,这个小药盒儿占了一次。
我是不是可以有一点自信,在这个元宵节的傍晚晚去一会儿,还能取得不俗的战绩?
可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
六点半钟我到达现场。我十分困惑:那个巨大的金属架子上面,只有灯笼,底下空荡荡几乎没人,也不见任何灯谜。我去售楼处问询,里面的一位负责人肯定地说:灯谜就在灯笼里。“里”?我从未见过把谜放在灯“里”的。我又返回去――可无论灯里还是灯外,仍然不见任何写了字的东西。这是不是售楼处在搞一种行为艺术?这个行为艺术本身就是个灯谜――谜底是“灯”,“谜”没了。
一对带小孩儿的夫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低头在灯笼架子周围低矮的灌木丛里找着什么。一会儿,就看见他们手上有几张很细小的红纸条儿。见我疑惑的表情,他们说:“都让人拿走了,还掉了点儿……你也找找吧……”我仔细观察灯笼,有几个上面留着小块的白色不干胶条,看来不久前这里是粘过灯谜的……
我也在灌木丛里找,可没他们幸运。按照传统,他们手里的谜条如果没有猜中,就属于大家的……我这样想……但我不能这样说,因为这样太没礼貌。于是我说:“你们的灯谜我能不能看看……猜对了,奖品算你们的……”我想,总不能白来一趟吧……那家男人把几个谜条给了我。还真挺难,要不怎么让人扔了呢……
这是我近年来猜谜史中最奇特的经历:寒风凛冽,与陌生的一家三口为伴,在一大堆灯笼的照耀下,孤零零地面对五六个从地上拾来的窄纸条……几分钟过后,那对夫妻对我失望了,也许他们正在暗暗嘲笑这个自不量力的家伙。孩子妈妈拿出手机,迅速查看起来。不到一分钟,就冲我说出的答案,我还没有做完恍然大悟的表情,她已夺过纸条,扯着孩子,带上老公,奔向灯火辉煌的售楼处……那里,有奖品等着他们。
这时走过来一个老太太。她递给我三张红条条儿――“这三个你能猜出来不?三个才能领奖!”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这老太太没有或者不会用智能手机!我接过纸条儿,十秒钟里猜出了其中一个,告诉了她,但另两个却端详再三,不能立解。她看着我,站了一小会儿,说:“给你吧,我不猜了。”随后消失在暮色之中。
我是不是也拿出手机来搜一搜?我悲壮地想起“君子慎其独也”。五分钟后,我猜出了另两个。奔向售楼处!
在领奖处,我拿到了一只巴掌大的绒毛猪。刚要走,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走过来――他们手里有一大把红纸条。很吓人的一大把!谜底,他们用笔写在纸条的下面或后面。看得出,他们对谜底和谜面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清楚,――有两道谜,他们记混了,还一脸茫然;有一道谜,记录者记差了音儿,写了错别字。他们得到了许多绒毛玩具――当然这是他们不太满意的奖品。他们问:难道没有豆油之类的可以换吗?排在这对夫妻后面的,是两三个小姑娘,大约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她们也拿了很多红纸条,同样把答案写在上面。这时,负责核对的小伙子突然提了一个愚蠢的问题:“这是你们爸妈帮着猜的吗?”――其中一个脸色尴尬,嗫嚅着:不是……
我忽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遇到一个空荡荡的猜谜现场――在我来之前,这里一定发生了一次类似哄抢的事件。所有的人都知道,只要能扯下谜条,就会在网上找到谜底。而这意味着一定会得到奖品……即使是一个喜欢猜谜的人,像我,大概也会如此吧,谁愿意失去“抢答权”呢?像过去,规规矩矩研究半天,先去领奖处对答案,然后小跑回来扯纸条,已经是古风古韵,一去不返。我回想自己愚蠢的20分钟耽搁。噢,想得悲壮点!――这是向中世纪猜谜方式的最后一次致敬……
一场高效的灯谜晚会。一场奋进的灯谜晚会。一场瞬间消失的灯谜晚会。绝大多数参与者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自己的目标――授奖处的一麻袋绒毛猪和绒毛狗,转眼间被瓜分一空。但是,我弱弱地问一句:灯谜本身带来的快乐,还有吗?
灯谜是一种在文字中寻求“别解”的小玩意儿。仿佛一个逗趣的人,他说的话,你决不能按照表面的意思理解。他不是在那里一语双关,就是让你接上话茬。跟他对话,摸透他的心思,需要机智,需要知识,还需要某些想象。其实每个热爱猜谜的人,都应该感谢、佩服那些制谜的人――这些捣蛋鬼,在平常的、自然的、普通的语言中,发现了不凡的对应。看,“养在深闺人未识”,多么熟悉的诗句,里面住着一个成语,叫“其貌不扬”,跟杨玉环女士一点儿也不搭;“开明”,多么普通的名词,用一点历史小常识,就与唐代诗人“元结”发生了联系;“写文章要具体”,这么句“常言道”,却跳到一个建筑设施的名儿上,叫“防空洞”;“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悲”,让两个盖世英雄――项羽和关羽,异代相望,他们名字的巧合,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的姓氏巧合,在一个“翠”字中让人无限感慨!
那些制谜的人,很可能是一些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喜欢玩笑戏谑的人,他们都是天地之间的趣人。他们的趣味游戏,在过去只是一种无关修齐治平的“小道”,但如今,当人们很少用笔来写字,却有了另外一个意义:让我们停下来,静下来,凝神注视日益被忽视的汉字,感受那远去了的古老文化。“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它的作者是不是对“省”字凝视了很久?他是把这个字拆了又拆,合了又合啊!“横看、竖看、左看、右看,都是八十八,这字就像一朵花儿”,噢,一个小小的“米”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被待见的丑小鸭,现在如此娇艳、高贵,浑身散发着白天鹅的气质!“一钩残月带三星”、“牛过独木桥”,这样美妙的图景,让人们又一次记起:汉字最基本的创造方法,是直观的,是象形的,是艺术的。现在,乘着想象的翅膀,它们又回到了图画:你的“心”,不就是“一钩残月带三星”吗?一头牛走过独木桥,不就呈现出一个“生”字吗?这些普通的汉字,在小小灯谜的照耀下,是不是变得生动、变得新鲜、变得更美了呢?生活在汉语中,你是不是觉得是一种小小的幸福呢?
从谜面前往谜底的过程,并不轻松。你在曲曲折折幽幽暗暗的小径中徘徊,你在月光朦胧树影婆娑的亭台里摸索,你在大雨倾盆泥泞不堪的田野中行走,你寻找的那道光,那条路,似乎遥不可及。但灯谜的魅力正在于此。难,才让它有乐趣。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源自轻松易得、毫无障碍。火罐有力地攥紧背上的肌肉,让你呲牙咧嘴,可没有这种难受,你也不会在火罐除去那一瞬感到无限的轻松舒畅。一部侦探电影,为你编织了无数迷宫,让你兴致盎然,如果一个朋友走过来傻乎乎地告诉你凶手是谁,你一定有跟他绝交的念头……噢,那些把猜谜的过程简化为打开手机查百度的人们,你们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