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的自述范文

时间:2023-04-12 00:1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灰尘的自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灰尘的自述

篇1

大家好,我是灰尘。因为我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古今往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而你可曾想过,人类的生息可是离不开我的!

我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我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我,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张开眼睛。

有趣的是,我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我大多具有吸湿功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我身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我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的漂浮。假如空中没有我,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象。

瞧,我多有用啊!假如这世界没有我,大自然将变得多单调啊!听了我的自述,你们还会“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吗?

篇2

嗨!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字典。我的职业是一名老师,别看我不能说话,在众多中小学生的眼中,我可是一名称职的老师。

我的身材四四方方,在书兄书姐里我算得上是最胖的。但你们可别笑我哦!我可是在很陆离的减肥呢!

虽然,我的身材不好,但是,我的知识是无书能及的。你可别说我吹牛哦!唉!因为现在科技的发达,每一位学生都将我埋在堆满灰尘的“坟墓”里。

每当我的学生将我从灰尘“坟墓”里挖出来的时候,我又多么希望他们能和我多聊一会儿。可是,他们每次找我聊天的时间是准时只聊两分钟。然后,又将我埋在“坟墓”里了。要等他们下次找我聊天,又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篇3

大家好,今天的主角是我——一本漫画书。我既讨人厌,又讨人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我是红色的,原本和我的同伴在报刊亭上摆着,过着说说笑笑的日子,可是,这种日子在某一天结束了……

有一天,我正在和我的同伴聊天,突然,我们的主人——报刊亭的老板把我们从染满灰尘的柜子里拿了出来,拍拍我们身上的灰尘,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漫画书都不新了,在不卖掉就没人买了,今天碰碰运气吧,也许能卖出去。”主人把我们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不一会儿,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从我们前面走过,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停下了,她在等公交车。她回了回头,看见了我们,眼睛直放光,她摸了摸她的口袋,摸出了3元钱,缓慢地向我们走来,胆怯的问,:“这本漫画书多少钱?”主人答道:“5元!”小女孩想了想,说:“能不能3元卖给我?我只带了3元。”主人想:反正也不新了,再不卖掉就赔钱了。主人说:“那好吧。拿去吧”

就这样,我被我的新主人带回了她的家,我被她藏进了书包。我随她来到她的卧室,她打开书包,小心翼翼地把我拿出来,小主人向四周望了望,把卧室门锁上,便拿起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当——当——当”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她连忙把我藏起来,快步走出卧室。

“妈妈!你回来啦!”“嗯。回来了,你在干什么?”“嗯……嗯。。。写作业啊。”“哦,那快去写吧。”“嗯。”小女孩快步走进卧室,拿起我,又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她的妈妈推她的房门,看到了她正在看漫画书,生气地吼道:“干什么呢?看漫画书呢。是吧!”“妈妈……我就是想看看,同学们都有,就我没有,我以前借过他们的书看,很好看的,所以…。所以我就买了一本。”“漫画书?漫画书有什么好看的,多看看作文书!那些漫画书是不好的,就像你结交了坏朋友似的,和他时间呆长了就会变成坏学生。”我听了,极不是滋味,都想跟他们理论一番,凭什么说我们漫画书不好,可惜人类听不见我们说话。小女孩说:“妈妈,真的很好看。”“好看!我可没见得有什么好看的。”我被她的妈妈一把夺回来,撕了个粉碎。她妈妈生气的走了。还是小女孩好,她把我拾起来,自言自语地说:“真,真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讨厌它。”说着说着,眼泪就啪啪地落下来。并说:“可怜的漫画书,妈妈撕了个粉碎。哎……”过了几天,我被她妈妈卖给收废品的了。

收废品的把我送入了回收站,我做漫画书的日子就这么结束了。现在我就在想为什么大人那么讨厌我们,难道是因为我们是漫画?内容不好看?怕我们影响了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又不是什么危险品,只是很有趣罢了。难道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放松娱乐一下不好吗?

篇4

2月18日下午,记者乘车即将抵达潍坊市临朐县城时,就在公路两边看到许多成片的铝型材销售店面。在县城中,有好几条街道都被多家铝材厂占据。根据潍坊日报和临朐县经信局主办网站2009年的资料,铝型材、不锈钢是临朐工业支柱产业,该县是“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拥有铝型材生产企业38家,年生产能力55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从业人员2万余人;铝型材市场经销户225家,年交易额100多亿元,是江北最大的铝型材集散中心。

由于工人还未返厂以及春节人员流失,18日下午,县城里几乎所有铝材厂都处于停工状态,厂区空空荡荡,最热闹的是负责招聘的人事部门。在爆料人张华(化名)的帮助下,记者进入几家铝材厂,探访排污情况。在某家据称是在当地规模排在前十的企业,记者穿过车间走到后院,发现一排上绿下蓝的设备,水流正从上方的小罐流入下方的大罐。张华称这就是污水处理设施,车间产生的污水先要经过这一步处理,然后流入污水池。

沿着罐式设备一路走去,在一个车间侧墙旁,记者发现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圆形井,有一根塑胶管道朝地下伸进去,井里比较暗,看不出究竟有多深。管道另一头连着两个大水池,池水呈粉绿色,其中一个水池的池边堆放着两大堆熟石灰。张华说,这两个水池都是储存污水的。记者在井边逗留1分钟左右,就看到3名员工径直走向井边,拿起扳手好像要做检查,并对记者产生怀疑,记者只好匆匆离开。

根据记者的描述和对照片的分析,“中国水危机独立调查”小组成员、污水处理专家董良杰表示:“看起来是排污井的可能性很大。”

员工自述

在另一家铝材厂,记者看到一个被铁皮包围起来像房子的设备,推门而入,看到闪着绿色灯光的仪表盘。张华说,2月17日他曾来过这里,当时有个老年员工在看守设备。据老年员工讲,这个设备的下面就是排污水的,“一旦工厂的污水处理能力饱和,就往地下排。”

在该厂另外一个车间,记者跟着张华走上楼梯,看到高处有许多水槽,因为停工一段时间,水中漂起了灰尘。他说,这是对铝材进行氧化处理的地方。他告诉记者,氧化工序后的废水随着管道流到车间外一个池子,而他的一个曾在该厂做过工的朋友告诉他,这个池子的水并不排往其他地方,而是直接往地下渗透。

董良杰说,这样的“渗坑”,是国内企业违规排污最常用的方法。实际上,国家要求污水池必须做防渗处理,而违规企业却故意让水渗到地下。“在我国,污水只允许处理后在地表排放,任何方式地下排污都违规违法。”

对于当地企业的地表排污,张华也表示担心。他说,他这几天曾观察到,流经当地的弥河河水,在一个工厂排污口附近变成黑褐色,不过,记者和他一起并未看到这样的景象,他说可能是因为正好当天工厂没排污。

记者一行在某家铝材厂附近的小溪边观察完排水口准备离开时,遭到工作人员盘问。当记者以“随意逛逛”回答时,该工作人员说:“你们是来调查水质的吧?希望你们说实话,要是不说实话的话,我就要想办法了……”张华和此人应付了几句,为避免冲突,记者与他迅速走远。

报料人披露

张华自己也曾在当地铝材厂打过工,但不久就辞职了,原因是“条件实在太恶劣”,他工作时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和器具,更不用提保险。

记者走访了几家不同规模的工厂,少数运作的机器不时产生刺鼻的粉尘;一个大锅炉旁,工人在灰尘和热浪中席地而坐;这些设备旁的工人都没戴口罩、手套等防护器具。“厂里从来不发口罩手套,只能自己解决。只有在那些不戴口罩人就待不下去的车间,厂里才会给口罩,两天一换。一个口罩、一副手套的成本才多少钱?太黑心了。”说起这些,张华有些愤怒。

临朐县铝材厂的数量不断增加。记者看到,眼下还有不少新厂正在建设,周边农村还有大片的土地早已被征收,划作铝材厂的建设用地。张华带记者来到县城旁的一个村子,就在村民的房屋后,有一大片开阔的土地,他说,总共有1200亩左右,2008年左右就被征收要用作建铝材厂了,只是现在还没动工。目前这个村子离最近的铝材厂约2公里,若新厂破土动工,将来村民的后院很可能离工厂只有一街之隔。

篇5

那时,刚上完政治课,语文老师就走了进来,我们想休息一会儿,老师喊道,把作业完成再说。我低着头翻开本子,突然感到地板开始晃动,而且越来越凶,房屋嘎嘎响。同学们都往门外跑。我坐在最后一排,直接从后门跑到了走廊,可是刚出去,我就往下掉,感觉很多东西砸在我身上,尤其是左手,被一块预制板压住,一点知觉都没有,也感觉不到痛。我无法动弹。

14:28,哥哥

我正在埋头写作业,突然感觉脚下的地板一阵晃动。在我们这里经常有人开山放炮,有晃动的感觉,大家都没在意。紧接着,教室晃动得越来越厉害,不知是谁喊了声“地震了,快跑!”随着同学们冲到门口,脚下就是一空,我本能地抱着头掉了下去。随之而来的是一片黑暗,我还以为自己已经死了,我用力地呼吸了一下,发现没事。

废墟下,妹妹

震动终于停了。我周围的废墟里埋了很多同学,我看不到他们,只听到他们不停地哭喊着呼救,那声音让我心里发怵。但是我没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那么冷静。我只是想,我肯定不会死,哥哥一定会来救我。我感觉到旁边有同学不停在动,我被水泥板挤压得更紧了些,这让我很难受。我大声喊: “冷静下来,不要哭,不要乱动,等人来救我们。”

废墟下,哥哥

废墟之中,我发现身体和手都可以动,就用力刨掉压在我身上的水泥砖块,我得自救。我刨出一个小洞,看到了光线,呼吸到了满是灰尘的空气,可是压在我胸膛上的那块水泥板却怎么也推不动。我大声呼救,一位叔叔跑来帮我搬开水泥板,我一使劲,就爬出了废墟。我脖子刺痛,在流血。可我顾不上,我得赶快找到妹妹。

废墟下,妹妹

大约过了20分钟,透过头顶的一个缝隙,我看到很多人的脚在上面晃动,很多家长和老师在上面呼喊着。这时,我听到了哥哥在叫我!我连忙大声答应。我听见咔嚓咔嚓的脚步声过来了,那是哥哥!他看看我在下面,先把压在我身上的砖块和木头搬开,我的头和大半个身子露出来了。可是压在我左手上的那块预制板太重,一个同学的爸爸连忙过来帮忙,很快,预制板被移开了,哥哥拉着我的右手,一使劲,我脱险了。我看见哥哥的手,已经被水泥砖块弄得血肉模糊了

废墟上,哥哥

站起来才看到,学校变成了一片废墟,幸存的老师和赶来的家长都在废墟里搜救活着的孩子,凭着记忆,我往妹妹教室的方向走去,碰到妹妹的一位同学,他说他是从四楼跳下来,才逃过一劫的。

他把我带到一片废墟中,说他听到了妹妹的声音。我大喊了一声,果然听到妹妹的回应,声音还是那么响亮,我心里轻松了些。我赶紧弯腰,拼命地搬动压在妹妹身上的水泥砖块,很快,我的双手就被磨破皮,血糊糊的了。我感觉很痛,手背上还被挂掉一块肉皮,可是我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救出妹妹。

很快,我刨出了妹妹,看到她左手臂挂掉了一大块肉,隐约能看到骨头,可她好像没有感觉疼痛。我赶紧把衣服脱下来给她包住伤口,我听到废墟底下,还有人在喊救命,就赶紧把她扶到操场安全的地方,又跑回废墟。

妹妹定格的形象:

这时余震不断,一些砖头还在不断往下掉。看见哥哥又跑回废墟去,心里很怕,但是又升起一种骄傲,哥哥真勇敢。我看见他手忙脚乱地搬开水泥砖块,从废墟里拉出一个女生,那是我的好朋友赵燕。哥哥把她背了出来。

接着,哥哥又背出了同学刘银和另一个男生。余震又开始了,门卫室摇摇欲坠,班主任晏宁坐在那里,双腿血肉模糊,无法动弹,哥哥赶紧冲过去,将她背在身上。可是老师太重,他背着她,连步子都迈不动。他一咬牙,不知哪来的力气,终于背起来了,一步一步往操场这边挪动,我看见哥哥的鞋子掉了,光着脚踩在尖利的砖头瓦砾上,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从门卫室到操场,这短短的距离,他却走了十多分钟。

篇6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前将持续8周以上,胸片或CT等提示胸部无明显病灶的咳嗽称为慢性不明原因咳嗽,简称慢性咳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以及其他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ChB)、变应性咳嗽(AC)、心理性咳嗽等。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易被误诊、漏诊、误治。宋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科研工作多年,治疗慢性咳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从师侍诊,获益良多,今不揣愚陋,结合案例,略述其治疗经验如下。

1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陈某,女,40岁。2006年10月7日初诊。反复咳嗽4年余,常因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刺激性气味接触后容易诱发或加重。每次发作,咳嗽常持续3月余。此次因3月前受寒后,咳嗽又作,干咳为主,痰少白粘,夜间和晨起咳嗽为甚,闻到异味咳嗽加重,咽痒则咳剧难以抑制,胃纳尚可,夜寐欠安。舌淡、苔薄,脉弦紧。服感冒药、抗菌素、止咳药,疗效欠佳。曾查血象、胸部X线等检查未见异常发现,查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西医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为咳嗽,证属久咳伤阴,肺失清润,复加风寒犯肺,肺失宣降。治拟祛风解痉止咳,佐以养阴润肺之法。处方:荆芥、防风、杏仁、枇杷叶、紫草、茜草、地肤子、苍耳子、地龙、炙紫菀、炙冬花、乌玄参、南沙参、北沙参各10g,蝉衣、桔梗各6g,鲜芦根30g,甘草3g。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酮替酚片口服,每晚1次,每次1mg,共60片。另嘱饮食宜清淡为主,忌食生冷粘腻油炸之品,禁烟酒,避免烟尘异味。7剂后,咳嗽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4剂,咳嗽逐渐消失。至冬令之时,予以中药膏方调补,法取祛风解痉、益肺固表、补肾,其后咳嗽未发。

按: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近年来才被临床重视的特殊类型的哮喘,也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之一,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中医学上,将本病归属于“咳嗽”、“肺痹”、“肺痿”、“风咳”“痉咳”等范畴,本病常以“风邪为患”,肺失宣降,邪阻肺络,气道挛急所致,临床上表现出风邪的特点,如“风善行数变”、“风盛则挛急”及“风邪为患可致疹痒”等[2]。治疗上若按一般的宣肺化痰止咳法,则疗效常不佳。宋师认为,治疗需重视“祛风”,或为祛风解痉(外风),或为疏肝平肝(内风),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搜风通络之品,使风邪外达,肺气得以宣发,清肃之令得行,气道得以通利,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当然,在病情缓解期,宜重视益肺固表补肾。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常因气道存在变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从而导致气道对各种刺激反应不一;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表现为喘息症状;如支气管粘膜肿胀为主者,则表现咳嗽为主[3]。药理研究表明,地肤子、苍耳子、地龙、辛夷、蝉衣等风药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力,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拮抗组胺,抗过敏性炎症等作用,且西药酮替酚为抗组胺和抗过敏介质释放药,能抑制和拮抗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中西医结合,疗效甚佳。

2 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

刘某,女,45岁。2006年6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2年前因外感后咳嗽一症始终未缓解,每遇风寒等后症状加重,咳嗽以晨起和白天为主,痰少难咯出,咽喉不适,咽后壁粘液附着感,时觉喉痒,清嗓后感缓解,时流浊涕,鼻塞、鼻痒、喷嚏时作,此次3月前因受寒诸症加重,胃纳尚可,二便尚调。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滑。行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发现;行鼻窦CT示:鼻粘膜增厚,窦腔模糊不清,考虑为鼻后滴流综合征。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邪犯鼻窍,肺气失宣。治以宣窍祛风,清热止咳法。处方:藿香、苏叶、白芷、苍耳子、辛夷、地龙、紫草、茜草、炙紫菀、炙冬花、黄芩各10g,鱼腥草30g,木蝴蝶、蝉蜕各6g,杏仁、桔梗各10g,甘草3g。7剂。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鼻部症状较前减轻,咳嗽亦减,咽部仍不适,再服7剂,症状明显减轻。续服14剂巩固治疗。

按: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特点是病理性鼻分泌物分泌过多并伴有多种微生物、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向鼻咽部、咽喉部下滴,其机制是上气道内的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受到了机械刺激而为咳[4]。中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喉接于气道,与肺相通,为肺之所属,故肺、气道、喉、鼻共同构成“肺系”,以维持人体呼吸正常生理活动。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在窍为鼻。”《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本神》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因鼻肺相关,鼻窍不利,常引起肺之宣发肃降失常,而引起咳嗽。本例患者为邪犯鼻窍,肺气失宣,而出现诸症。上焦病位相对较表浅,用药宜轻灵、轻扬透达,利于宣畅肺气,因势利导,不可攻伐。方中以藿香、苏叶、白芷、苍耳子、辛夷、地龙芳香宣窍祛风;紫草、茜草凉血祛风止咳,木蝴蝶、蝉蜕祛风利咽,黄芩、鱼腥草清肺热;紫菀、款冬花润肺化痰止咳;杏仁、桔梗宣降肺气而利咽;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切准疾病的本质,使鼻通、咳平、痰化,迅速控制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是故病有三层,治有三法,层层护卫,法法兼到。

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赵某,男,32岁。2006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述3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虽经治疗,然咳嗽仍在,以干咳为主,呈刺激性,偶尔咳少许粘痰,色黄,咽痒不适,以白天和夜间咳嗽较剧,每遇冷空气、油烟、灰尘、异味等咳嗽常加重,时有头身困重,胃纳如常,二便无殊。舌质淡红、苔黄微腻,脉滑。曾在外院行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发现,肺通气功能及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正常,痰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该证属于痰热挟风型,方拟清热化痰,祛风止咳法。方药:桑白皮、杏仁、枇杷叶、天竺黄、淡竹茹、厚朴、防风、黄芩、乌玄参、浙贝母各10g,蝉蜕、桔梗各6g,薏苡仁、鲜芦根各30g,甘草3g。7剂后,咳嗽减轻。再服14剂,咳嗽逐渐消失。按: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它很像是以痰液中能测出嗜酸细胞为特点的哮喘,但与哮喘对比,没有可逆性气道阻塞或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发展成为慢性气道的炎症,也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5]。因肺为娇脏,易受邪侵,而风为六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而入,故肺气被郁,肺失宣肃,肺热内郁,蒸液

成痰,痰湿犯肺,而致咳呛。治疗重在清热化痰,祛风止咳。方中桑白皮、杏仁、枇杷叶清降肺气,天竺黄、淡竹茹化痰止咳,黄芩、鲜芦根、乌玄参、浙贝母清肺生津、润燥止咳,防风、蝉蜕祛风抗过敏,苡仁除湿,厚朴、桔梗调畅气机、以助化湿,甘草调和诸药。

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黄某,男,42岁。2006年6月17日初诊。患者咳嗽、咳痰,咳嗽以日间较明显,伴胃脘部嘈杂不适,时感烧心、泛酸、嗳气、胸闷等不适,病证反复发作已有5年余。近3月来因饮食不慎,而致诸症加重,痰黄质粘,胃纳欠佳,二便尚正常。舌色淡红、苔黄稍厚腻,脉滑。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史。曾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证属胃热气逆,肺失肃降。拟降逆和胃、清热化痰法。处方:旋覆花(包煎)、川连各9g,吴萸3g,蒲公英30g,代赭石(先煎)、煅瓦楞子(先煎)各15g,杏仁、枇杷叶、天竺黄、淡竹茹、前胡、苏子各10g,蝉衣6g,甘草3g。并嘱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7剂后,诸症状明显好转,续服20余剂,始见诸症逐渐消失。

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反射、气道微吸入、反流物直接刺激以及神经肽的参与等,常由酸与食管和气管粘膜的化学感受器接触而激发,进而导致支气管痉挛,发生咳嗽等。中医学中并无“胃食管反流”这一病名,其诊断和辨证论治可参照相关疾病如吞酸、嘈杂、胸痹、噎膈、梅核气等,病变部位食管。食管属胃,为胃气所主,因此脾胃升降失调,胃中浊气上逆为其主要病机,正如《素问•咳论》所说:“聚于胃,关于肺”,宋师认为,此种咳嗽,先有胃肠疾患,后生咳嗽,既无表证,当求内因,所谓诸脏先伤,后传于肺,标见于肺,而其本在胃也。故治疗上,当以肺为标,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胃气降则肺气办降,肺气降而咳嗽自止。治疗时应当以和胃降逆为大法,辅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之品。方选川连、淡吴萸、煅瓦楞子和胃制酸,旋覆花、代赭石重镇降逆,蒲公英清胃热,枇杷叶和胃下气,杏仁、蝉衣、前胡、苏子宣降肺气,天竺黄、淡竹茹等清化痰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之功。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977-982.

[2]娄志杰,韩向莉,孙勤,等.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726-1728.

[3]章荣基.酮替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72例[C].浙江省第十四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15-19.

[4]陈伟,王秋萍.慢性咳嗽与鼻后滴漏综合征[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20(7):776-779.

篇7

关键词:《庄子》;《孟子》;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72-02

作为道家与儒家的两部代表经典,《庄子》与《孟子》在先秦“百家争鸣”的大论战中,分别从自然与社会两个角度剖析人性,成为在那个乱世中着重探讨人作为个体生存问题的开山之作。

一、《庄子》与《孟子》的文学思想观点之异同

(一)相同

《庄子》与《孟子》作为继承道家老子与儒家孔子理论的代表者,在汲取前人思想精髓的同时有所开创,二者均是将放诸于外在的视野向回收,更加关注于人的自身。比如老子理论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显然更加倾向于宇宙万物的“大道”,提倡顺应自然、依道而行、守住道的精神。而孔子的理论则无不是注重“学而优则仕”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以礼乐治国”的治国经世之路。相比老子的目光放眼宇宙洪荒,庄子则看到了人作为个体生存中面对的种种问题,提出“举世誉之而不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乘万物以游心”。而孟子显然也对孔子以礼治国之说持明显的不同意见,故而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之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认为个体的人生而向善,之所以不善,乃是环境使然,因而自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

从这一角度上讲,《庄子》与《孟子》都是两位至圣先贤由于发现前人提出的理论对于那个战争频发、人心不古的乱世并没有起到平乱而治世的作用,故而认为前人只关注外在世界的礼乐、秩序、宇宙观等没有实质的作用,拯救世界的良药应当在于从个体的人入手,由小及大、由内而外,通过荡涤蒙尘已久的精神和灵魂实现人与社会的救赎。[2]

(二)不同

正如庄子和孟子分别代表着道家和儒家两种哲学思想一样,《孟子》与《庄子》文学思想观点也有着相当的差异。《孟子》的文学思想中有很大部分都提到了人性本善,认为本质上的人性并没有邪恶一说,之所以出现世风日下的现象,乃是人善良的本性被乱世所蒙蔽,如同明镜蒙尘一般,所以治世的重点在于拭去蒙在人心上的灰尘,使心重新澄明。特别是针对统治者,《孟子》提出“天下可运于掌”的方法在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示君主若做到爱民如子,则民心自然归顺,可实现拱手垂衣而治。

而在《庄子》中对于个体人的关注却远远超过了现实世界的客观真实存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的文学思想更拉近于冲上九宵的大鹏,无所羁绊、无所挂碍。[3]

相比《孟子》与《庄子》,可以说这两部以“心”为主旨的哲学专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两种至高的精神追求,那就是站在现实主义土地上仰望理想主义的天空。《孟子》关注人心乃是让人入世,而《庄子》则超然得多,天下有何用,与其困顿于名利,不若破名破利,最终达到忘我的境界,无用之用,不为世俗中各种所谓的廉价“有用”限制,又怎么会有所困苦呢!

二、《孟子》与《庄子》文学语言比较

(一)《孟子》相对平实的现实主义用语

《孟子》尽管已经脱离了《论语》的语录式文学语言,且孟子作为一个雄辩家为了使自己的言论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大量使用寓言,但由于其作文的出发点和思想本质的指向,《孟子》中的文学语言仍然秉承着现实主义的风范。同时,孟子因其雄辩,其言语往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其论点和论据配合紧密,可谓天衣无缝。“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用词并不浮夸,但语言之犀利令人侧目,逻辑之缜密则让人无法反驳。

(二)《庄子》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语言

观《庄子》之言,犹如阅瑰丽绚烂之画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文学语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相当富有画面感,寥寥几十字已可勾勒出曼妙图画栩栩如生,令读者浮想联翩、心向往之。读《庄子》常易使人产生跳脱之感,仿佛这并非先秦诸子文章之一,而是更贴近某种奇幻文学范畴,不仅无艰涩之困,且愈读愈不忍释卷。此外,庄子重在宣扬无为之为、无用之用,这些完全背离世俗寻常认识的思想意识实难为普通人理解。故《庄子》中同样借用了大量寓言故事说理叙事,其语言夸张至离奇,令人读来直感神秘莫测,“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面对这样文字时,仿佛“神人”已隐隐浮于半空,若即若离、忽隐忽现,只觉心旷神怡。因此,虽然《庄子》中大量描述并讽刺批判的同样是先秦乱世中或追名逐利、或涂炭生灵、或不仁不义的人性之丑陋、邪恶,但由于其中遣词造句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和极端的浪漫情怀,在读者从文字间窥见彼时乱世的纷扰、困顿时,却仍能品出一丝兴味,一种仅仅属于《庄子》的情趣。

三、《孟子》和《庄子》中寓言的比较

(一)寓言运用基于相同的背景

孟子与庄子生活的时期是一个战火燃遍整个中原的动乱年代,统治者穷兵黩武,只为谋取更大的地盘、更多的物质、财富、金钱、奴隶。为了粉饰不义之战、获取更多的利益,各国君主纷纷招贤纳士,只为这些民间的贤能、人才能为已所用,妄图借助这些文人之力,将自己的侵略战争推上道德的制高点,从而具备更加充足的理由对外开战。当时招纳贤者的标准就是能言善辩,而普通、平直的语言在辩论时总免不了让听者感觉苍白无力,不若引经据典、以小故事之类娓娓道来更加妙趣横生。寓言在当时发源于民间,这种草根的语言初时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在辩论过程中,文人士大夫之流发觉了这种既有想象力又有故事性的文字的作用,纷纷将其运用到论辩之时,一时间寓言成为了雄辩家的最爱。寓言的出现也让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大类“成语”日益丰富,比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出于让自己的论点更具说服力和让更多人容易理解的目的,《孟子》《庄子》也从善如流,充分利用寓言为人喜闻乐见的优势将自己的理论推向大众。

(二)寓言的来源差异

《孟子》中现实主义的风范特性使其在使用寓言时也常从真实的生活中取材并与现实有所关联,并非凭空臆想,例如上面提到的“使奕秋诲二人奕”中的“奕秋”正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对弈高手。可见《孟子》引用寓言并不完全超越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是为了让他人更加信服于自己的理论尽量使用相对真实的案例。

《庄子》则不同,哲学思想上的无所羁绊让这部巨著中的寓言故事也没有了真实生活的限制,《庄子》中相当多寓言并无出处,纯属“无中生有”。比如上面提到的“藐姑射山”上的“神人”就纯属子虚乌有。包括“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以及《庄子》中最为著名的“北冥”的“鲲、鹏”等都是《庄子》完全的杜撰。

(三)寓言的描绘形式差异

如果说《孟子》中寓言的描绘形式采取了“白描”手法,则《庄子》就是极为炫丽的“彩绘”。《孟子》中寓言运用的朴实已经接近朴素,往往寥寥数语就结束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让读者了解故事最基础的框架,绝难多施一笔略加修饰。《庄子》正相反,不仅将寓言的起、承、转、合交待得清楚明白,更加浓墨重彩、铺排粉饰,读者面对文字兴致盎然之时,仿佛也能看见作者泼墨挥毫的恣意淋漓。

四、结语

作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最具典型性的巨著之一,《庄子》与《孟子》分别代表了道家与儒家两派的哲学思想。表面上看道与儒是两支并无交集的思想流派,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来说,道家与儒家却分别是这些读书人精神追求的指引与现实行动的指导。大量中国古代文人一方面坚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入世”之理想,只为在社会中实现一己之身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又往往在仕途不顺遭遇挫折时不自觉地依循着道家“出世”的思想寻求精神与灵魂的慰藉。可以说,《庄子》与《孟子》所代表的道与儒正如一体两面,在中国古代文人群体中实现了集中与统一。

参考文献:

[1]梁道礼.接受视野中的孟子诗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5-18.

篇8

身为富家子弟,有着"富贵"的响亮名字,却因嗜赌成性,倾其家荡其产,老父亲因此成了第一个离开富贵的亲人。沦落为农民的富贵也顿悟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华《活着》阅读体会及收获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余华《活着》阅读体会及收获1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活着》这本书。读之前我听同学说,故事很悲惨。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我以为它是一本普通的写农民悲惨生活的小说,讲述活着的不易。然而在我读了它之后,我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故事是以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展开的,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给别人讲述了自己的大半生。从他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多起来,再到一个一个地离去,我感到难过,同时又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实又不可思议。真的会那么巧吗,身旁的亲人怎么会一个不剩地全部离去?然而,未来,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掌握和确定的。

虽然生活很困苦,但是我能体会到他们有时的幸福感。正如作者余华在序中说:“我说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富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和贺拉斯:“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死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幸福到底算是种什么?它不是一些物质,而是一种满足的,用心的感觉。在一生当中,在一生的暮年,怎样才能做到拥有福贵那样的真心与坦诚,无悔?

在余华日文版自序中,提到关于“生活”与“幸存”的辩解,面对问题:“为什么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它们之间的轻微分界在哪里?”答道:“在中国社会底层的人来说,它们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代表了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福贵经历了苦难,但是他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

无论怎样,日子都会过下去,明天总会到来,也总会离开。它从来不会因为某些事而停下脚步,它永远均匀地前行着。就像现在的我刚考完期中,就像当初考完两天半的中考一样,惶惶恐恐地讶异着,十天前还发愁的考试,现在竟都过来了!何止一场考试,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福贵倚在树下,慈爱地看着他的老牛,向倾听者诉说自己的一生——应该也是历历在目,恍惚之间就在眼前。活着,是那么不易,又是那么简单。它需要用心经营,用爱来呵护。我正活着,我感受着。

余华《活着》阅读体会及收获2我感受到活着更深刻的意义。人靠记忆来慰藉,靠倾诉来释然,靠平静来概括,靠回回首彻悟。

枯草衰杨,曾为歌舞场。富贵年少家庭富足,无需为生计费心劳累。生在地主家庭的富贵衣食无忧,读私塾不需要走、有长根背着,享受穷人无法享受的尊宠。在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中,富贵不知道自己的活着的意义,抛弃娇妻,留恋柳巷。在酒醉_逸当中自甘堕落,毫无廉耻,顾忌,由青楼女子背着自己串街走巷,成为县城当中的笑话。在这里他不知道这种、逍遥都是昙花一现,也无法体会到烟花易冷的凄凉。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富贵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这一掉进去就从来没有出来过。

_和赌相伴而生,相对烟花柳巷的柔情,_挥洒如金的紧张和刺激更加人你沉沦。在如梦如幻的赌局当中,富贵输掉了祖辈积累的家产,从一个富贵之家变得一贫如洗。得知富贵输掉家产之后的老父亲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暴跳如雷,反而十分的平静。平静的表面下是波涛汹涌的的百感交集。知道事情无法改变的状况下,老父亲决定给富贵上完最后一课,将家产换成铜钱让富贵调到县城去还债,富贵挑着一筐一筐地铜钱,肩膀磨出了血,明白赚钱的不容易,痛哭流涕,从此以后踏实的生活。

身份的巨变让富贵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老父亲被气死,妻子被岳父带走。富贵只能租种龙二从他手上赢走的五亩田地养活一家人。从一个福少落魄到自己耕种田地去养活一家人的艰辛可想而知。人往往在最容易活着的时候不安分地活着,而在最不容易活的时候又努力的活下去。看着年迈的母亲蹒跚的跟着自己富贵的内心刺疼着,聪明伶俐的凤霞跟着受累,富贵内心也是深深的自责。亲情是人内心当中无形的线,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累时,人的自责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富贵也是如此。富贵的人生从圆滑的曲线变得曲曲折折、颠簸不平了,但他一直努力的活着。相比较之前短暂刺激的快乐,现在的他是真实、充实的。

人一旦真实地活着,那不真实也变得真实。

余华《活着》阅读体会及收获3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己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余华《活着》阅读体会及收获4夏日午后,一位老人,一头老黄牛,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活着就好。

从骄奢_逸的纨绔子弟到白发苍苍种田为生的老人,从家庭圆满到身边只有老牛相伴,这几十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只有福贵知道。

当人们期待着的一件好东西到来的时候,它往往来的既迟缓又艰难,而且它还附带着一切人们在幻想里没有顾及到的现实的灰尘。“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又变成牛,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在福贵的眼里未来的日子总是美好充满希望的,可是现实呢,母亲妻子因病而死,儿子为了救女校长抽血抽死了,女儿产后大出血死了,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孙子因为吃了过多的豆子活活撑死……悲剧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幻想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破灭,最终只剩下一头老牛与福贵相依为命。福贵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没有抱怨,只有希望。

如果福贵在年轻的时候能够珍惜他原有的生活,他的一生又会怎样,福贵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张爱玲曾经说过:“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的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经历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残酷其实是我们宿命的一部分,但残酷和希望从来就是孪生兄弟,生离死别的残酷现实没有将福贵击垮,在大风大浪之后他依旧顽强的活着,为了心中永远不灭的希望。我愿意相信,有一天,福贵会过上好日子。

《活着》本身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朴实平淡的自述,一个平凡人物的一生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感动:始终相信“人只要活的高兴,穷也不怕”的母亲、对福贵不离不弃的家珍、勤劳的凤霞、善良的二喜……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曾经有过他们的陪伴,福贵是幸运的。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不易,活着就好。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笑着,唱着。这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

余华《活着》阅读体会及收获5很久前就知道这本书,是通过老师的介绍;今天才翻,缘于她的介绍。

夕阳下一位叫福贵的赶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着老牛,就象一个个亲人又站在眼前。他们的生活未尝不象那头老牛一样负重着。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张破了洞的网一般,紧紧地扣着他的呼吸。从阔少爷到佃户,一夜之间的身份改变完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的生命中,几个名字撑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个善良而坚韧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没有让她变得慵懒世俗,反而愈加衬托出她的高贵。富裕的时候她并不高傲,我脑间唯有是她——一个城市女学生那个清纯的背影;转折时她并不惊慌,怀着8个月的身孕在牌场上的哀求让我为之动颜,离开了主房去茅屋住时的沉静让我为她赞叹;还有失去有庆的悲痛,凤霞走时的镇静,加上那让她难堪的软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着是一种沉重!

想起有庆,一个可怜而乐观的孩子!在城里出生半年就被母亲带回了茅草屋,也就那么短暂的生命却经历了几次的生死磨难。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对羊的喜爱,赤脚走几十里从来不喊累,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就这样上学、割草、喂羊从不怠慢,我欣赏这样的一种品质!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个这么可爱懂事的孩子却被狠心的医生活活地抽血而亡。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太残酷的世界。想起他,活着是一种折磨!

想起凤霞,一个失聪而纯净的孩子!一场疾病夺取了她的言语,却夺不去她那颗天使般的心。优越的童年的背后是无穷的灾难,而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支撑着一个破碎家庭的重担。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对弟弟的爱护;最让我心酸的是她为了一段地瓜和别人争夺,仅仅为了给家人一点干粮;最让我痛心的是由于哑而遭受的欺凌;最让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时,她却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后悄然离去!想起她,活着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想起二喜和苦根,一对在书中短暂走过的父子,惟有的只是对活着的诠释……

篇9

陈思进,“9・11”事件的幸存者之一。灾难发生当天,他逃出世贸大厦后不到3分钟,大楼就轰然坍塌。与他同行的300余人成为最后一批逃出世贸双塔的幸存者。

陈思进是在 “9・11”前两个月才举家移居美国的。他未曾料到,也不会料到,两个月后,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陈思进办公地点所在的世贸大厦北楼在这场灾难中轰然坍塌。

在此之前,陈思进在加拿大一家金融软件公司任高级工程师,此时,美国股市已经跌了一年,许多公司开始裁员。雄心勃勃的陈思进义无反顾地决定回纽约重整旗鼓,二度挑战华尔街。

2011年9月11日8时15分,陈思进走进位于世贸北楼80层的8067号办公室,像往常一样,他走到窗边欣赏曼哈顿的景色。

回到座位上时,电脑显示的时间是8时43分。突然,他感到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猛推了他一下,身体随之急速前倾,差点儿撞到电脑屏幕上。他有点蒙了,下意识地有点恼怒:谁在开玩笑?然而回头一看,他惊得后背发凉,身后根本没有人。

其他同事也纷纷站了起来,脸上现出惊恐的表情。大家顾不上带东西,纷纷撤出办公室,进入走廊去寻找通向楼梯的出口。而初来乍到的他没有意识到事件的严重,“很快就会回来的”,他想。

谁也不曾料到,此时,110层的世贸大厦北楼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架被劫持的民航班机撞到了大厦的93层,熊熊烈火从86层开始烧起。飞机上的69吨航空燃料倾泻进大楼中,引发了爆炸。曾经雄伟的世贸大厦失去了往日的尊贵体面,狰狞地张开吞噬生命的血口。

当世界各地的观众揪心地看着这场灾难的电视直播时,困在大厦中、距离起火的86层仅仅6层之遥的陈思进尚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他只想给妻子小玲打个电话,但电话、手机信号全部中断,这让他隐约感到事情不妙。

世贸大厦的电梯是分两段运行,以78层为中间点。逃生必须先到78层,再找到别的楼梯才能继续走下去。陈思进与众人到达78层时绝望地发现,宽阔的楼面像一个迷宫,他们找不到出口!从高层疏散下来的人多了起来,气氛变得越发紧张。此时有人发现,78层的8个出口已经全部卡死,由于大楼金属结构严重变形,安全门无法用钥匙打开。

此时,三个人高马大的美国人站了出来,喊着“一、二、三”,齐力用血肉之躯撞击金属门。回忆往事,陈思进深吸了一口气,“其中有我的一位同事,后来被发现肩膀的骨头都撞碎了。”

其中一个出口的大门终于被撞开,约一米宽,按逆时针方向下旋的楼梯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这是唯一一条通往“生”的出路,但人们没有蜂拥而上夺路而逃,而是自动把挨着扶手靠里的左侧道让给老人和女士,男士和青壮年则绕着大圈走。一切井然有序,没有惊慌和喊叫。“我们没事的!”……陈思进听到耳边善意的轻声鼓励,心头涌过一股暖流。

行至18层,背着沉重消防器材的消防员和警察开始从楼下向上冲。“场面让人动容”,陈思进回忆说,他们自知生死未卜,依然向着危险狂奔。

随后,人们知道了这不是炸弹爆炸,而是飞机撞上了大楼。陈思进听到一个男子打电话给他的爱人,场面仿佛好莱坞电影中生离死别的镜头!男子柔声细语道:“我答应你,我一定回来!万一无法再见到你……亲爱的,我爱你!”

当陈思进终于逃出大厦时,他疲惫得几乎要虚脱,从80层走到一楼大厅,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逃出来的人激动地高呼:“我出来啦!”此时,陈思进与同行的幸存者没有想到,他们是双塔中逃出的最后一批生还者。

陈思进没命地向北奔去。约三分钟后,他逃到一座桥下。突然身后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夹杂着恐怖的人的惨叫声。回望时,北楼像一块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坍塌成废墟,万千繁华,刹那成空。同时,大约40层楼高的浓烟像翻腾的海啸一般急涌而来,这场景让他不由得想到“末日”、“人间炼狱”,他不忍再看,拼命狂奔……

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旋转楼梯、葬身火海不断呼号的人群……跑啊跑啊……在“9・11”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这样的噩梦如影随形。陈思进形容自己“晕晕乎乎”的,总也不相信发生的一切是真的。

接下来的几年,通过写作和接受采访,陈思进的郁结和压力得到了释放。但总有一些影响和痕迹难以磨灭。如今的他得了“恐高症”,住酒店会下意识地选择10层以下的房间。

当被问到:“作为一名幸存者,‘9・11’事件十周年对您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时,陈思进说:“每当回忆起‘9・11’,或在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想起那天数千陨落的生命,再难的沟坎都能闯过去。正因为看到了人生无常的一面,意识到人生的繁华、苦难、梦想和欲望,在顷刻间都有可能纷纷落下,人生不一定有明天!只要还活着,想做什么,就应该抓紧时间去做!生命、亲情、爱情、友情太珍贵了……物质追求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了,真正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至少5000名美国人罹患“911综合征”

“9・11”恐袭事件彻头彻尾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3000多人葬身在大楼废墟之下,却有更多人至今仍生活在那天漫天灰尘的侵蚀之中。

恐怖袭击发生时,凯特・沃尔弗顿只有4岁。她和保姆从巴特里公园附近的公寓逃了出来,为了保命,她在漫天烟尘中奔跑了几个小时。十年后,已经长大的凯特仍在接受创伤后心理治疗。她的父母发现她有不明原因的肺炎,于是他们把凯特带到了世贸环境与健康中心。

还好,一些相关的救助项目在这里也坚持了十年。

在纽约人流最集中的地铁里,除了随处可见的流浪艺人,看到最多的相似事物就是一则广告。

“9月11日那天,我正在华尔街上班,当时我拼命跑回家。之后,我的呼吸出现问题,但我觉得只是焦虑所致。但现在,与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连他们都追不上。我的症状,咳嗽、呼吸短促、焦虑及其他。”一名金融人士自述说。

这是一则世贸环境与健康中心号召市民就医的公益广告。广告已经整整打了六年――从这个中心诞生的那天开始。

该中心在曼哈顿东区的表维医院、皇后区的艾姆赫斯特医院和曼哈顿下城区的高云尼医院,三个医院都设有服务点,也与社区医院组织共同合作,致力于让那些没钱治疗但又受到影响的人接受治疗。

在位于曼哈顿东区的表维医院,医疗主任、护士长钟慧华介绍,只要符合以下情形,可前来接受治疗:居住在曼哈顿下城区或布鲁克林区;就读于该区域内的学校或在附近的办公室、商店、学校或公寓大楼工作;2001年9月11日在曼哈顿下城区上班;曾协助清理受影响区域内的楼房。

6年收治5000余人,都十年了,还有新病人到来

符合上述收治条件的市民可先打电话到该中心,在电话里接受十分钟左右的简单调查,确认符合收治条件后,再准备好各种证明文件,与中心预约做体检。

第一次体检非常详细,需要做四五个小时,包括详细的身体检查、问卷调查,还要接受心理科医生的问询。从打电话到接受体检,差不多要等待两个月的时间。

第一次体检后,再隔两至四个星期做一次复诊,之后再拿检查结果。结果会告诉病人,他的问题是否真的与“9・11”有关,有关的话,则开始接受该中心的治疗。

据介绍,这个公益项目开始于2005年,目前中心的三个诊所合计收治了超过5000人。

只有表维医院有小儿科。表维收治的儿童病人有100人。十年前,在当时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世贸大厦上班时,很多上班族都习惯于将年幼的孩子安置在附近的托儿所。周边的中小学也不少。

钟慧华说:“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怎么了,都是爸爸妈妈因为孩子气喘带来的。”

由于当年小,很多孩子都不太记得当年的事情,不过一些十年前已经上高中的孩子倒明白很多,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些担忧:才20多岁,不知道长期下来身体还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病人中,病情比较严重的多是患了哮喘,有些人连大门都不敢出,有些人则丧失了劳动能力。还有一部分特殊的病人病不在生理而是心理。

有一个病人,看到世贸大楼倒塌时有人从楼上跳下来,他一下子就崩溃了,没有办法工作,事发后一个月就辞职了。

十年过去了,但陆续还有病人来就诊,“不会止步于5000人,我们现在还有新的病人,他们说,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病会和‘9・11’有关系”。

911寡妇的孤独生活,成为美国人受到伤害的标志

5年前,她们在“9・11”中失去了丈夫,她们被称为“9・11”寡妇。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得到了高额抚恤金,然而金钱能够弥合内心的伤痕么?5年来,她们在痛苦、不安与尴尬中挥别了过去,而其独特的身份,又注定让她们在面对未来时多了几分顾虑和戒心。在“9・11”十周年来临之际,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这群人。

在人们眼中,她们已经成了一种标志,代表着美国人受到的伤害。

卡尔身高172厘米,一头金发,淡蓝色的眼睛,性格开朗,但“9・11”之后,很少有机会听到她的笑声了。吃饭的时候,她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体重已经明显下降。对她来说,她所居住的斯坦顿岛有着太多痛苦的记忆。

斯坦顿岛在纽约附近,“9・11”牺牲的消防员中有78人来自斯坦顿。今天,岛上的街道多数用殉难的消防员名字命名。10年前,卡尔的丈夫迈克在世贸大厦执行任务时牺牲。镇上的一家酒吧、一所高中的体育馆和棒球场、一座保龄球馆和一所小学的游乐场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从斯坦顿东边开车到西边,几乎每条街都是我熟悉的名字――我丈夫的名字,我朋友的名字。”

丈夫殉职后,卡尔处处受到特殊待遇,几乎每天都有人送来鲜花、食品和慰问信。刚开始她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重视很不习惯。有一次,卡尔应邀去看棒球比赛,半场休息时,她和3个孩子被请到球场正中,全体观众起立鼓掌,搞得一家不知所措。卡尔不能理解这些人,“难道他们鼓掌是因为我没了丈夫?”后来,她慢慢明白了,自己和其他寡妇已经成了一种标志,她们代表着美国人受到的伤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激发爱国热情。

“我们开始的确很悲伤,时间长了就觉得累。在公众面前我们必须保持凄惨的形象。不管嘴上怎么说,他们实际上希望我们永远做完美的寡妇。”卡尔渴望被爱的感觉,“但谁愿意跟完美的寡妇约会呢?”

随着抚恤金的到来,矛盾更突出了。一个普通消防员的工资并不高,每个月2000美元左右,但养老金和保险金却很高。丈夫当了19年消防员,他生前曾跟卡尔开玩笑说:“我死了比活着值钱。”他说的没错,在美国,每个消防员殉职抚恤金是26万多美元;世贸双塔基金会拨给每个牺牲的救援人员家庭40万捐款;另外还有政府设立的受难者赔偿金170万美元。加起来,每个消防员的寡妻拿到的金额大约是200到300万美元。于是有人称她们是“百万寡妇”。

走在斯坦顿街头,你会不时地看到豪华轿车开过:奔驰、捷豹、凯迪拉克……在这个蓝领聚集的小镇上尤为显眼,这大都是“9・11”遗孀们的车。卡尔也不例外,儿子看中了凯迪拉克,5万多美元的车,卡尔连看也没看就买下了。不久,卡尔发现旁人的态度变了。很多人来找她借钱,卡尔丈夫的一个朋友张口就要借1万元,并声称他认识迈克的时间比卡尔还长。有些寡妇受不了,纷纷搬离了这里。而留下来的也都已经辞职在家,很少出门社交。卡尔还算幸运,结识了另一个消防员,两人感情不错。但卡尔没有再婚的勇气。

“为男孩儿们干杯”,“为逝去的男孩儿们干杯!”

在纽约曼哈顿的史密斯和沃斯基餐厅,4个女人每周都会出现在靠墙的一个固定位置上。看她们高举香槟酒杯,大声说:“为男孩儿们干杯!” 你也许认为她们正在开庆祝会。事实正相反,“男孩儿们”指的是4个人的先夫,他们都曾在世贸大厦办公,一个是投资银行家,其他三个是证券经纪人,10年前的那一天,他们同时遇难。10个月后,也就是2002年7月,她们第一次见面,成立了寡妇俱乐部。“如果可以选择,没人愿意加入这个俱乐部。”她们一起笑, 一起哭,一起度假,一起学会了冲浪,最后一起写了一本书。

俱乐部的主心骨是37岁的格百斯,她找到其他3个人,约她们一起在牛排店聚会,这是她丈夫巴特生前最喜欢的餐馆。巴特所在的公司有658名员工在“9・11”中遇难。格百斯仍清晰地记得“9・11”发生的时候,她接到丈夫的那个电话,“我还好。到处一片糟,我得离开这里,我先挂了……”以前每次通电话,无论什么情况,丈夫最后总要说一声“我爱你”,这一次格百斯隐隐觉得不对劲儿。

“9・11”以后,格百斯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每当有人问她:“你还好吗?”她总是无言以对。而她第一次跟其他3个人见面时,格百斯发现她们有说不完的话,她们所面对的伤痛和生活是如此相似。什么时候该摘下结婚戒指?如何开始新生活?在经历了痛苦、内疚和再次约会的尴尬后,她们仍然对未来怀着憧憬。她们边喝边聊,不知不觉,2小时过去了。

随后的日子里,她们分享着彼此生活的点点滴滴,“9・11”以后,格百斯每天都会写日记,她把想对爱人说的话,都写在日记里。业余时间里,格百斯还参加了一个写作学习班,开始把写作当成一种心理治疗,不管老师布置什么样的题目,她总是写跟丈夫有关的事情。俱乐部其他成员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出书。

出版商帮她们找到专业作家伊夫,在此后一年中,每到星期一晚上,格百斯和其他3个姐妹都跟伊夫会面。伊夫布置一周的写作任务,到了星期四,每人必须按时交作业。下个周一,伊夫把修改后的稿子发还给大家,格百斯在聚会中大声朗读,姐妹们一起讨论,回忆起更多细节。回忆,对她们来说,有时是极其残忍的,很多时候,念着念着,泪水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每到这时候,伊夫总是会问:“我们是不是进展得太快了?”但是写作已经成了格百斯哀悼亲人的一种方式。终于有一天,格百斯摘下结婚戒指,那是“开始接受现实的一小步”,但她仍不舍得删除电话留言机上丈夫的声音。

如今,格百斯已经结婚两年了,新丈夫约翰很理解她,在婚礼上,他举起酒杯大声说:“为逝去的男孩儿们干杯!”格百斯热泪盈眶,在那一刻,她知道自己找到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