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4-04 06:4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效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教学

小学英语是适应时代需求为小学生开设的辅修性课程。小学英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为升入中学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有效教学是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对小学生即将面对的更高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到有效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

由于缺乏明确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活动不够重视。很多英语教师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几个单词、几句对话,只为应付期末考试。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活动规划,教师不能有计划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掌握,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规划,小学英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小学英语课堂中“满堂灌”“一堂言”的教学模式随处可见,教学活动中只有“教”而没有“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速过快,不能及时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掉队。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很多教师直接播放课件,而不再板书,学生很难跟上课件。还有不少教师轻视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学习重难点的强化指导,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过快的教学节奏和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不能很好跟上教学活动节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评价体系缺乏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单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都是通过考试来衡量,忽略了英语的语用特征。纵览小学各年级的英语教材,会发现小学英语课本中主要内容都是有关交流和会面的日常用语。这不仅要求教师教学生认识这些语句,还需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日常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英语会话的信心,养成张口说英语的习惯,为更高级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但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缺乏专门的口语评价,单一的一纸考试无法满足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需要,使得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形成了“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思维。

(四)家校合作欠缺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活动只是在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家庭这一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受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和羞于开口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在学校进行,很少有家长会参与孩子的英语学习活动,更不会对其英语口语能力进行检查和监督,因而造成教学活动缺乏连贯性。家庭和学校两个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团体都缺乏基本的英语学习和应用环境,降低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实现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措施

要改善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符合其语言发展需要的英语教学活动,明确教学目标,系统规划教学活动,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强调家校合作,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学英语有效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指引,也是活动的意义所在。要实现小学英语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育部门和各小学要提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特点的教学目标。小学正是个体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恰当的英语口语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另外,教学活动的目标还应该有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划分。总目标可以确定为整个小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子目标可以是各年级的英语教学目标,还可以再细分每学期、每单元甚至每堂课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实施越容易,学习活动评价的标准也更明确。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以目标为导向,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改善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目标需要。英语加入小学教学课程的时间有限,加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小学英语偏重应用,与其说小学英语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不如说是对学生英语习惯的培养。受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小学英语教学不能像中学、大学一样给学生讲授英语语法、文化,甚至英语语言史,更多的是教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话语言,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英语使用的习惯,为更高级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改变“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让“说”代替“记”,真正引导小学生英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监督学生预习,找出教学的重难点,带领学生攻克重难点,以此来建立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其自信心和兴趣的不断增长。

(三)丰富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模式,还应该努力调节教学节奏。第一,教师播放课件时,要充分利用板书,尤其是在讲解重难点时,运用板书来进行强调,放慢教学节奏,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其攻克难关。第二,教师还应该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教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课堂的互动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人体器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器官指认游戏。让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其他学生通过举手发言向讲台上的学生给出指示,比如当发言的学生提出“Touch your face”的要求,讲台上的学生就需以最快的速度指着自己的脸。第三,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如英语单词听写、课文诵读、简单演讲、讲英语故事等,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并督促他们进行课后学习,扩展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四)促进家校合作

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光靠学校是不够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下很多小学生家长都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英语辅导资源。家长要改变教育靠学校的传统观念,多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主动配合孩子的英语会话,增加孩子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信心。另外,家长和学校要加强联系,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提醒家长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必要时给英语水平较低或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家长提供专业的帮助,指导他们运用电脑、电视、VCD现代科技来弥补自身不足,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

(五)完善评价体系

完整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量化工具,并为不断改进教学提供重要参考。首先,小学英语评价的主体应该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其中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其次,评价的内容应该由理论知识的测试,转向理论和应用并重,即理论测试和口语测试同行,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同步的评价模式;再次,评价重心应该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最后,完整记录评价结果,掌握并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秋芳.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研究与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206.

[2]褚献华.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设计原则[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2):41-48.

[3]李晓晓,何茂东.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3):109-111.

[4]任立志.新课程下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67.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带动社会不断前进与进步。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推动,而人才培养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为技术服务的人才以此解决需求。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科学学习让学生接触科学领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奠定良好基础。但小学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一方面由于小学科学地位较其他课程而言较低,教师没有重视科学的教学活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基本与学生零互动,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有效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的结合能起到改善作用,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从课堂教学出发,教师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利用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将有效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相结合,提出如下策略。

1.教师课堂教学与作业巩固相结合

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步骤。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达标。教师不能处于原地踏步阶段,一直运用原有知识进行教学,这样的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跟随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通过网络、培训及阅读书籍等方式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另外,有效的课堂需要作业加以巩固,让学生对理论化知识加深理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进行作业布置,也可以通过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错误分析,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点还不能有效掌握,老师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学习,为日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比如,上到有关电路的课程时,将书本上一些来不及讲解的问题像电池与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等等,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写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理清学生思路,从而有效巩固科学知识。

2.在小组合作模式前提下的有效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就像一个容器只需要吸收就好,其实这样的模式极其不利,因为学习是学生的责任,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埋头苦讲,不重视课堂互动,则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私下搞小动作浪费时间等现象,从而影响学习,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有必要采用这一模式,老师根据对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从学习成绩、性格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把不同学生分为几大组,之后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差异分工合作,老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相应指导,让学生的讨论中心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老师也可以在讨论结束后,抽取部分同学进行回答,不像以往让小组指定的人回答,这样做可以简单地抽查是否小组每个人都积极进行讨论。比如,上到《生的事物和熟的食物》时,老师通过以鸡肉为例的实验操作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实验后的物品分配给各小组,老师可以提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为什么不能食用?等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结合简单游戏进行有效教学

小学科学学习相对于其他课程学习是比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兴趣为出发点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打开事件大门的关键钥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对这方面的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有关科学的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活泼好动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等缺点,同时优缺点是相对应的,老师如果能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思路,则学生能够很快吸收相应知识点,正因为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还没有清楚的认知,没有花时间在学习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相应奖励。同时游戏融入不能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要注重时间的把握程度,实现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一目标时就可以进入正式教学活动中。如上到岩石内容时,可以岩石为中心进行知识抢答比赛,回答出问题最多的人可以得到教师相应的奖励。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继承传统中的优秀精华,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我国教育对学生而言一直都是体现着“让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充分表明要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必要性。如何对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打造一个有效的课堂模式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不断探讨与经验总结。本文从教师专业、课堂模式及学生兴趣方面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实现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课堂评价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一、有效教学内涵阐述

(一)教师教的角度

有效教学是一种时下非常流行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教学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内涵。站在教师教课的角度下,有效教学的内涵指的是通过教师的授课,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掘,进而取得了有效进步。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教师进行有效性教学,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其次,教师想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才能让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一些语音的加重、重复内容的讲解等都能够很好的向学生展示学习的重点内容所在,对于这些关键点的强调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的。

(二)学生学的角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就明显要简单很多。总之,凡事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质保量完成教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被称为有效教学。

(三)教与学关系的角度

从教与学的角度上看,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诉求所在。其次,有效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能够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再次,有效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有效学习的实质与核心所在。

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新形势下,教育就是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这里所指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还体现在综合素质上。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需要将全部学生的进步作为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学生开展,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对于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性不能视而不见,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本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以数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课程本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因此,数学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所在,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一些充分展示数学天赋的机会。中国的数学教学表明,一个概念或者是技能的形成需要很多次的重复工作作为铺垫。换句话说,重复可以通过变式得到发展。而变式则需要通过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因此,在进行数学有效性教学中,通过源源不断的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多角度的思维方向,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数学思维的模式,这些都有助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方法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以积极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学生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角色定位的转化。不再像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学习者,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通过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进行自主交流和合作,最终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有效课堂教学在于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让学习活动更加具有参与性与活动性。

三、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概念本就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和数学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所有数学活动的“钥匙”。在进行概念课教学时,教师应该系统的向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在熟悉概念的前提下,进行灵活的运用。特别是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都与数学的解题思想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例如,在教授数列这部分内容的概念时,概念的涉及其实很简单,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会发现概念里面包含了很多有用的数学思想,诸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因此,概念课的有效教学能够让概念的教学范围不断外扩,让学生通过概念学到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二)命题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师在进行命题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设置一简洁、灵活的情境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教学中也可以巧妙利用。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感受数学学习的所在。例如,在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很多的命题很难理解,不易学习,余弦定理、直线的斜率等都常常让学生很费脑筋。而教师则可以利用一定的技巧,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命题的理解,并对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进行巩固认识。

(三)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学习的复习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复习,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巩固,而学生在复习中查漏补缺,将自己之前“欠下”的账借此机会补回来。一般在一个单元或者是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后,教师都通过会进行一个阶段的复习。通过复习,原本比较混淆的基本知识框架会被理清,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复习环节中,学生引导学生自行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教师在这个阶段还可以配合准备一些复习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练习题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等都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新课教学相比,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主体性地位,对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恰当的点拨。这样的复习教学,才更加具有有效性,更加事半功倍。

(四)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过程中,试卷讲评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通常情况下的试卷教学,教师往往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就只是在被动的氛围中记笔记,纠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想实现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就应该在课前多下一些功夫。通过对全班试卷进行合理搜集,找准一些典型错误,供全班讲解。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查自纠。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更多的发挥自主性,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篇4

一、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因此,在会计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知识理论体系以及运作方法,还需要掌握会计实务方法,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当前,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制的弊端

从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都沿用了传统课程体系的课程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同时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导致学习目标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当堂完成比较困难,导致知识衔接存在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

2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在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贪大求全,让学生学习各种技能,认为这样能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学生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知识运用存在很多问题。在会计实务教学中,教师会给每位学生一套实习的资料,这些相当于中型企业的月业务量。也就是说,学生一个人充当了各种角色,既是销售人员又是仓库管理人员,既是出纳又是会计,内容繁多,种类复杂,学生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比较困难。

3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资料只是照抄企业某个阶段的会计资料,而没有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有些资料是由教师编造的,与实际的情况相差较大,实务课程成为理论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换汤不换药,缺乏真实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训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也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

4只注重手工操作的训练,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完成了会计电算化改革,学校财经专业也都开设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和条件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较少,会计实务教学大都仍为手工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长时间来适应,学习与工作的衔接难度较大。

二、中职会计实务项目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针对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的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应运而生。所谓项目教学法,即通过项目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技能。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的方法,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力求使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符,使课程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和结构,在各专业教学中应用时,应结合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流程。在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结合教学现状,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效。在选取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书本知识作为项目的载体,还应该留有余地,让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还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因此,在项目设计时,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制作学习进程和项目书。

会计实务课程即与会计实务相关的一些课程,如基础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统计学、税法、财务会计等。根据会计实务课程,可将其分为七个项目,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项目一:出纳岗位;项目二:财产物资和核算岗位;项目三:职工薪酬和核算岗位;项目四:成本核算岗位;项目五: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岗位;项目六:资金核算岗位;项目七:总账岗位。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项目

在项目设计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教学内容,而应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以5~7人为一组为宜。在分组时,教师应将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中去,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带差,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分组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重要的影响。在分组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学习项目。

3根据所选项目,制订项目计划

在选择项目之后,小组成员应对项目进行分析,思考怎样才能完成项目的任务,并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计划。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可能是已经学习的内容,也可能是新的知识点。如在材料会计岗位中,审核购入材料的原始凭证、填写材料收料单及领料单、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登记材料总账和明细账、月末盘点材料等,教师只讲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项目教学中,如果这些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根据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的完成是整个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关注项目完成的过程而非结果。各小组成员在制订好项目计划后,教师应引导小组成员对项目计划进行分析,调动已知的知识,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计划中所涉及的问题,才能完成项目的任务。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篇5

一、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态度,是自身对认知对象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乐之,才能对学习对象本身关注与认可,积极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主动探究。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大脑皮层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消极情绪占主导,就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而使学生失去思考与提问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说,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进行生物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否则教学就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效果。

一是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他所任教的学科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学生对学科学习感兴趣,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对教师积极的态度与认可转移到他所任教的生物学科教学上来。我们要向学生展现的是一个博学多识、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富有活力与激情、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形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外部形象,穿着整洁、仪表大方、言语得体,要加强内部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借此拉近师生距离,以教师积极的情感与修养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生物学科学习上来。

二是展现教学的富于变化。机械化、程序化、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无法让天性活泼的初中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的。生物教学也是如此,单调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只会让学生看到生物教学的枯燥与单一、抽象与深奥,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学习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展现教学的富于变化,以此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使学生经常产生新鲜有趣的感觉,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来。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演示、模型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向学生尽情展现生物学科教学的魅力,让学生真正爱上生物学习。

二、学习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鱼”是知识,“渔”是方法,有效教学的核心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鱼”,还要让学生得到“渔”,要“鱼”“渔”兼得,这样的教学方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创造条件,开辟平台,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它实现了教师由灌输到启发,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而成为目前最为流行、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是“确定任务—实践体验—研究总结—成果交流”。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如对于“某种植物净化环境的作用探究”“地区生态环境调查”等,教师可将学习的主动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收集、整理与加工各种信息,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来自主地解决问题。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既是研究方法更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更要关注探究性实验,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材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加工,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三、多元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评价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的检测与总结,它不是学习活动的终结,相反而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得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真总结一段时间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更全面地认清自己,找准方向,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来,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转折点、生长点。相反,如果评价失当,只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失败,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厌学情绪滋生。因此,我们要实施以赏识教育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生物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推进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评价中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积极表现;适度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避免因一味表扬而使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因一味批评而使学生产生的过度自卑;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全体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使每个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这样的评价更为客观,学生更容易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活动的起点,成为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助推器。

篇6

一、楞次定律的定义

在课本当中,楞次定律的内容表述是: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对这个内容的表述,不同的资料略有不同,有以下一些:

(1)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它的原因。或者具体一点说是: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的变化。(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弥补产生它的那个原磁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哪一个表述,总少不了这几个关键点:一是原来的磁场,二是原来磁场的变化,三是感应电流的磁场。还有“阻碍”,“弥补”这些动词。尽管有多种内容表诉。但各种表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我们如何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表述呢?

在楞次定律的内容表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楞次定律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判断感应电流的方法。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就是:当原来磁通量增加的时候,会引起感应电流的变化,而这个感应电流又产生一个新的磁场,这个磁场的方向就是与原来的磁场的方法相反,来达到阻碍原来磁通量增加的目的;当原来磁通量减少的时候,感应电流也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以此来达到阻碍原来磁通量减少的目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要深刻的理解楞次定律,我们就要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因果关系,原来磁通量发生变化,会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又会引起感应电流,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阻碍不是阻止,原来的磁通量增加还是会增加,原来的磁通量减少还是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只是延缓或削弱了原来磁通量的变化。

二、楞次定律的表现形式

楞次定律的内容文字概括精练,内容含义丰富,而我们对楞次定律的的掌握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上,我们更重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楞次定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在具体的应用上,楞次定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反减同,题目如下:一个矩形线圈abcd在水平面上匀速自左向右运动,进入一个有界磁场当中,磁场竖直向下,磁场边界如图所示,从矩形线圈的ad边开始进入磁场到磁场的bc边完全离开磁场。对矩形电流的有无和方向判断(从上往下看)正确的是

A.先顺时针,然后没有电流,再逆时针。

B.先顺时针,然后没有电流,再顺时针。

C,开始没有电流,等线圈全部进入磁场时,才有电流。

D,先逆时针,然后无电流,再顺时针。

我们来对这个题目进行分析。

当矩形线圈还在磁场的区域右边时,穿过线圈的磁场为零,那么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为零,磁通量没有变化,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线圈没有感应电流,当ad边刚进入磁场区域时,对矩形线圈而言,具有磁场的有效面积越来越大,那么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我们还要注意这时的磁通量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上往下看),根据“增反减同”,此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是竖直向上的,根据右手螺旋定则,要产生竖直向上的磁场,感应电流必须是逆时针,当矩形线圈完全进入磁场区域时,虽然这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为零,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就没有感应电流,当线圈将要离开磁场时,矩形线圈有磁通量的有效面积越来越少,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逐渐减少,根据“增反减同”,此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是竖直向下的,而要产生这样的磁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矩形线圈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的,当线圈完全离开磁场时,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没有感应电流产生,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选D选项。

(2)来拒去留。如下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金属导轨,导轨里有竖直向上的磁场,在导轨上有个导体棒,现在分析当导体棒向左和向右运动时,分析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

当导体棒向左运动时,相对导轨而言,此时的导体棒是表现为“来”,根据来拒去留。磁场表现出对导体棒的排斥力,即安培力阻碍导体棒过来,所以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是向右。这时判断安培力的方向非常简单,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感应电流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导体棒向左运动时,导体棒所在的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向上的,并且在减少,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所以导体棒所在回路里的电流是逆时针的,根据左手定则,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是向右的,这跟用来拒去留的方法判断的结果是一样的。当导体棒向右运动时,相对导轨而言,此时的导体棒是表现为“去”,根据来拒去留。磁场表现出对导体棒的吸引力,即安培力阻碍导体棒离去,所以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是向左。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感应电流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导体棒向右运动时,导体棒所在的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向上的,并且在增加,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所以导体棒所在的回路里的电流是顺时针的,再根据左手定则,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是向左的,这跟用来拒去留的方法判断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如上图,条形磁铁水平放置,条形磁铁右边悬挂一个金属圆环,圆环所在平面与条形磁铁所在直线垂直。试分析,当条形磁铁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时,金属圆环如何运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来拒去留很容易地解决。当条形磁铁向右靠近圆环时,根据来拒去留,此时圆环对条形磁铁是排斥的作用,即阻碍条形磁铁靠近,圆环对条形磁铁的力是向左,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条形磁铁对圆环的力是向右的,所以圆环往右偏。我们再来分析条形磁铁向左运动时,金属圆环向哪边运动。当条形磁铁向左远离圆环时,根据来拒去留,此时圆环对条形磁铁是吸引的作用,即阻碍条形磁铁远离,圆环对条形磁铁的力是向右,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条形磁铁对圆环的力是向左的,所以圆环是往左偏。

(3)增缩减扩。右边两根光滑的平行导轨M和N,他们是水平放置并且固定。在导轨M和导轨N上面另有两根光滑导体棒P和Q,导体棒P和Q相互平行并且与导轨M、N垂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轨P和Q相互靠近

B.导轨P和Q相互远离

C.条形磁铁的重力加速度大于g

D.条形磁铁的重力加速度小于g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所谓“增缩减扩”,就是指对一个闭合回路,如果通过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的话,那么根据楞次定律的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增加,这个时候回路的面积有缩小的趋势。如果通过回路的磁通量是减少的话,那么根据楞次定律的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减少,这个时候回路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题目,我们知道对条形磁铁而言。两个磁极的磁场是最强的。如果磁铁的南极向下运动的话,通过导体棒P和Q所在的回路的磁通量是向下并且增加的,根据“增缩”,这时导体棒P和Q应该是靠近的,这样才能使回路的面积减少。如果条形磁铁是向上运动的话,根据“增缩减扩”,导体棒P和Q应该是相互远离的。此题还有另外C、D两个选项要判断,这时我们可以用来拒去留来分析。当磁铁向下运动的时候,根据“来拒”,这时的导体棒P和Q回路表现出的是对磁铁的排斥,即回路对磁铁是向上的力,对磁体而言,还受到一个向下的重力,磁铁的合力向下并且小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理,条形磁铁的加速度是小于重力加速度g的。当然,这个题目我们假设磁铁受到的排斥力大小是小于重力的,综上所述,此题正确选项是AD。

三、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篇7

农村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强化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由于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在地域、经济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牵制,所以其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只有冲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窘迫状态,才能实现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农村体育;资金投入;选拔机制;学生主体;教学方式

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分支。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实窘状,提升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真实有效性,就需要以各种卓越可行的战略性对策为支撑,以此实现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提高重视,立足发展,放开投入

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无位置,教学发展必然无结果。作为后台支撑的政府,要充分关注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基础与发展前景,要立足于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条件的改善与优化,要加大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事业资金与设备的投入,为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作为学校,要充分响应政府与教育改革的号召,要高度认知体育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与基础性,要将体育教育经费落到实处,替换陈旧器材,增添全新设备,翻新扩展教学场地等等,以此对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各项功能给予完善与强化,真正做到财尽其用。

二、完善机制,着眼选拔,加大培训

体育教师的缺乏及低素质、低水平等内在因素严重限制着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严重阻碍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作为学校,要着眼于体育教师的选拔与任用,要建立并完善体育教师的选拔与考核机制,广纳优秀型、突出型人才,壮大农村体育的教学力量。学校还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培训强化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以培训向教师灌输体育教学的新鲜养分,以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观念,以培训优化榜样力量。

三、调整思路,优化方法,提升质量

作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转变传统教学思路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调整落后的传统教学思路为符合现代教育与现代学生发展的科学思路,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调整,要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身心承受能力制订与之相适宜的体育课程计划,要转变单一的教学形式,改变枯燥的教学内容,要以适合学生特点与需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要以趣味性、健身性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篇8

[关键词]中学生羽毛球课堂教学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89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开展方便、上手容易的运动,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和场地环境特点而定。运动时,运动员不断地运用各种步伐,合理采用击球技术,在球场上往返对击,有效锻炼了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长期进行可显著提高有氧耐力。此外,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也有很大帮助。适量的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培养果敢自信的心理品质,非常适合在中学体育课堂中进行教学。

学生经过学习可以了解羽毛球的许多知识,课堂羽毛球运动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参加羽毛球锻炼的深层次含义并最终爱上这项运动。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羽毛球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一、重点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出发,让启发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遵循教学规律,注重练习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学练的水平。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练任务自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按步骤启发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教师集体讲解示范、全体学生练习的老旧教学方式。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做学习的主人,在每节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快地学习羽毛球知识。

二、体现网络教学的优势

当今网络教学视频资源丰富,各种动作技战术练习方法等不一而足,让学生自学自选喜欢的羽毛球教学视频,能较好地满足学生预习、复习、丰富相关知识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主动学练,并能掌握更多课外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牢固的基础,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三、以赛带练培养全面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学练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拼搏、团队精神,提高体育实践能力。根据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启发其想象判断力及培养分析能力可以采用游戏竞赛法。将课堂教学突破口放在针对比赛选择优势技战术的使用上,让学生激发潜力、充分表现,体验到胜利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如发球比赛、接球比赛可以限定区域,制定不同条件下的比赛(左右半场、网前小球比赛)提高学生的能力。

还可以将分组教学比赛安排在学期末,学生全全操作,裁判也由学生。比赛实践证明这样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应变思考能力很有帮助,还极大地活跃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里享受羽毛球带来的乐趣。同时加重能力的提高、淡化考核的压力,使学生享受参加羽毛球比赛的乐趣。

四、视频教学与视觉再现相结合

技术技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较短的课堂时间里不可能教授全部的羽毛球技术,只能精选重难点,再由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精选出在发球、握拍、击球和步伐四类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正反手握拍、发高远球和小球、双人后场高远球、发球上网和前进后退步伐,并将优秀的技术动作制成视频课件以供学生单独学练。另外,在视频指导演示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针对一些连贯快速、较难学会的羽毛球技术(如搓勾对角球),我还尝试运用了“视觉再现法”,对加快和完善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有良好作用。即在观看了技术动作视频和教师动作示范后,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重视动作情境,让脑中的动作表象与视频实际动作趋于一致。另外,还要求学生课后每天进行几分钟的视觉再现训练,以充分激发其学习潜力,避免学习中的单调重复和盲目模仿,持续纠正动作偏差,保证了困难技术动作的掌握巩固和正确运用。

最后要说的是,要将羽毛球理论及规则裁判法科学地用在教学比赛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比赛、阅读比赛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加入羽毛球器材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的长处, 充分利用网络新鲜资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理论课。还可将优秀比赛视频赏析放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丰富其学练手段,提高其解读比赛的水平,掌握取得技战术进步的正确手段,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吴晔.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2]翟向阳.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3).

篇9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

诗歌是中国文化殿堂里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学会赏析诗歌是当代中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艺术境界。

一、重视想象,真正领悟诗歌意蕴

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离不开想象,同样,要想更好地欣赏中国古典诗歌,也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沟通我们和古人思想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借助语言材料,选取典型意象,再造一幅合乎作者情感的画面或生活场景,进入诗人诗歌艺术境界,感受诗歌意蕴。

例如,课外古诗词背诵中有晏殊的一首词《破阵子》。词的上片选取燕子、梨花、碧苔、水池、黄鹂、柳絮这些清明前后的景物,我们通过想象,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就会在脑海中展现一幅明媚秀丽、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从而品赏到诗歌的画面意境之美;下片,作者选取“巧笑”“逢迎”“疑怪”几个动作,再用“女伴”“昨宵”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我们通过想象就能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感受一种生活情趣之美。

二、注重联想,真切体悟诗歌情理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道出了联想这一思想活动的重要性。文化共融,情感相通,通过学生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体会,展开联想,去体味古典诗歌的情感和哲理,是学生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真切体悟诗歌情理。

例如,课外古诗词背诵中有范仲淹的一首词《渔家傲》。作者在这首词里,描写塞外寒风袭人,满目萧瑟荒凉的艰苦条件,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要想更好地理解这首词,除了要在头脑中再现塞外自然环境和战争生活场景外,还要借助联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即大多是父母在外务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很深很浓,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生活感受。

三、深谙术语,准确把握诗歌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既在表达人类共通的情理,也在展现精妙的表现艺术。学生如果熟悉各种艺术术语,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从适用的角度就可以做好各种中考诗歌鉴赏试题,从发展的角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水平。要准确把握诗歌艺术,首先应通晓专业术语。例如,表达上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修辞如比喻、夸张、对偶、对比、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等。这些术语要记住并理解透,并学会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例如,在古诗词背诵中有王观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中把水说成眼波横流、山是眉峰聚,比喻新奇;同时“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的诗句以设问的形式并妙语双关,点出朋友的去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更富有想象,化抽象为具体,表达美好祝愿。该词多种艺术手法并用,很好地表情达意,且耐人寻味。

四、强化规范,彰显诗歌有效教学

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做题考试上,高效做题,考试有效得分,是检验古诗歌鉴赏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为此,我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答题,有层次、有条理,在考试中凸显学生的鉴赏水平。我把它总结为三步答题法:第一步,概述内容或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文本分析;第三步,说出作用或意义。在教学中,我反复强调,回答问题要有这三步意识,看答案要找出这三步。

例如,下面这道中考试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请结合诗歌分析本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颔联使用了反衬手法(第一步)。听到曲子“折杨柳”,很容易就想起故乡的春色和亲人,可是眼前春色全无,亲人不见,但将士仍然积极参战,英勇杀敌。(第二步)有力地衬托出了边关将士忠勇爱国的精神(第三步)。

读懂诗歌是前提,上述三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会读懂悟透内容,会做题是检验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手段,也是学生体现能力的主要途径。

通过上述四方面的重点努力,就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古诗歌鉴赏教学成效,当然也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考试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娅娟.浅谈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篇10

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的教学。笔者认为,要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以教材为出发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在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首先,要按国家标准真正开足美术课时。在以往的教学中,美术课基本被挤占或挪用,尤其是初三年级,为了中考,美术课不是被语文课挤占,就是被数学课挪用,教学中很少真正开足课时。要让美术课的教育价值得到体现,开足课时是前提。这不仅要从学校的课程上得到体现,还要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其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标中指出,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确,美术课程是具有较强人文性质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美术知识领域方面的构建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的发展。要达到这一预期目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差异性,还要注重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内的主动探究而获得发展,不断发展。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发展而服务的。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要注重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将美术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如在“卡通画”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熟悉的葫芦娃、哪吒、孙悟空等动漫作品。然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在教师示范下再引导学生学习绘画,学生的兴趣就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又如在海报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先多媒体演示一些经典的生态保护方面的海报,在观看中思考问题,通过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确定了主题和风格,通过竞赛方式进行版面设计,然后再丰富内容,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轻松,也学有所获。

其次,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如在“脸谱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鹅卵石、鸡蛋、竹片上绘制脸谱,让学生在了解脸谱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废物利用,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在“各异的风土人情”的教学后,学生分组对剪纸文化进行探究,有的小组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查找、有的小组通过老一辈们了解剪纸,有的则是通过收集剪纸艺术来了解剪纸,从而多个侧面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倡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教授和示范后就让学生进行绘画,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了解所要描绘对象的特点,也还没有掌握基本画法时就要进行绘画,效果自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