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文化活动范文
时间:2023-04-02 12: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场文化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广场文化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利用城市中广阔的场地,如体育场、大型建筑物前后较大的空地、公园及面积较大的草地等进行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广场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群众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都越来越高,如何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是摆在每个群文工作者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何为广场文化活动品牌
如今“品牌”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什么?就是特色和形象。广场文化活动,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要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从文化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来说,品牌首先是一种吸引力,其次是一种信任度,再是一种亲和力,要能感觉到对自己有帮助,能愉悦身心有所教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为广场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提供了现实的可能。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一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如“绿谷大舞台”“昌平文化广场”“五云婺剧角”“天天乐文体广场”等,这些活动的特点一是自愿参加活动的群众多,活动经常化,像“天天乐”文体广场,几乎每天都有;二是知名度大,妇孺皆知。三是充分体现了广场文化的群众性、自发性,又凸显了示范性和导向性。这些广场文化活动,对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化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广场文化,是指持续的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广场公益文化活动。
二、为何要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
首先,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求,要把坚持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广场文化品牌活动是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文化活动。因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求新求乐的愿望更为强烈,艺术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而一般性的广场文化活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的广场文化活动才是他们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必须大力打造培育好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其次,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是文化部门特别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社会责任,是一个部门或组织或个人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主动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是其重要的任务之一。品牌广场文化活动,能发挥更好的文化效益。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与教化的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是群文工作者的价值所在。第三,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是提升当地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不仅传播先进文化、拓展人民群众的精神空间,更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一个地方的广场文化活动,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人文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综合水平。品牌广场文化活动,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如前几年,某市的广场合唱做的特别好,便有了歌城之称,我们的“天天乐”文体广场,已覆盖全市的每个城镇,天天乐,大家乐,也成了一个城市的形象。
篇2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文化;地位;作用
我国的百姓一直有着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前,百姓比较青睐的是老式舞台、影幕、传统戏剧表演、歌舞节目等,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业余活动意识不断的增强,现在的百姓,更加追求的是企盼参与性、娱乐化的业余活动。所以,适应新趋势的群众喜爱的广场文化活动便产生了。广场文化活动的出现,不但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活跃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也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广场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原因是它融思想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目前,这种活动形式已经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实行起来了。本文就来谈谈广场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广场文化活动的功能
(一)“窗口”功能。文化广场是一个窗口,人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见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民的精神面貌,一个地区通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显示出的是这个地方的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局面。建立的广场活动能够较有效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给世人展现出的是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在一定方面促进了招商引资。所以,广场文化活动的举办起到了“窗口”的作用[2]。(二)引导功能。对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的举办,使人们渐渐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这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的有利的。例如,广场舞、在广场中举办大合唱活动等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不但能够吸引广大的群众积极的参与,而且还转变了百姓有些不良活动的意识,较好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引导百姓向着正确、健康的活动前进。(三)交流功能。要想使广场文化活动不断的发展,就要请各著名文艺团队进行文艺表演,使当地人民能够欣赏到精彩的、专业的文化表演,这样,不但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还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在业余时间相约参加一些广场文化活动,促进了人们之间更加深入的交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场文化活动的交流功能。(四)教育功能。广场文化活动所表现的内容均是思想健康、内容科学的,反应的是我国的大好形势,宣扬的是社会主义。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起到社会教育的作用,人们在参加活动时也是进行了一次较好的洗礼。比如,我们在演出中有一个节目是《贩来的新娘》,这个节目就起着较强的教育作用,它反应的就是农村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了,但法制建设还比较落后,必须要对农村法制教育进行加强。群众在看了这个节目之后,受到了较大的触动,都意识到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自己要不断的提高法律意识,这就很好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普及广场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人们在广场进行集会、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广场是人们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广场上通过对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能够使群众自发的成为广场的主角。广场文化活动的种类是较多的,并且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健身功能:如扭秧歌儿、太极拳等。广场文化活动是人们追捧的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百姓的喜欢,它已经成为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能够较好的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百姓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去专门的营业的文化娱乐场所消费,这样,这群人在业余时间就没什么事情干,那么,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就会出现。而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不断兴起与展开,就使得百姓的业余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所以,对广场活动的普及是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广场文化活动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广场活动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审美需求更加进步,因此,广场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3]。(二)广场文化活动是对群众文化的时代主旋律的反应,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作用在当前的社会中,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在业余时间人们都把文化广场活动作为业余活动的首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不断的发展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审美要求也日益提高了,这就要求广场文化活动也要有较高的标准,高标准表现在:广场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表现为较高的标准,它在思想性、艺术性相互结合的同时,还要求节目的形式要新颖,较好的反应时代的主旋律,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作用。
三、以活动提升广场的文化品位,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一)围绕各级政府中心工作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较好的开展。相关部门、单位要积极的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促进广大的职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凝聚人民的力量与智慧,促进社会的发展。(二)举办大型的高层次文化活动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我们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不但要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还要吸收现代的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的活动,不断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三)开展广场文化活动要结合重大节假日,比如春节、元宵等节日,在这期间举办民间艺术展演、歌曲大赛等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四、结语总之,广场活动在群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我们要不断丰富其形式与内容,使其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文化大辞典[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2]陈丽.广场文化的兴起与思考[J].文化大视野(第10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09).
篇3
(一)集体性
人数多、人群广是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特点,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可以说人民群众既是创造者,又是参与者。加之表演方式多以集体形式进行,一般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更多人,整个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壮观。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广场这一开阔的阵地,才满足了这些需求,最终成就了其集体性的特点。
(二)娱乐、教育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恰恰给急需愉悦精神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练习与表演中,人民群众的心灵得到了美与善的熏陶,丰富了精神世界。不仅如此,作为一种复合的社会意识形态,积极、健康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还能够使群众形成有价值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具有弘扬正气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灵活、机动性
由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不受年龄、身份等限制,所以一般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易学,参与性极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本来只是观众的人一旦被气氛感染,便可马上成为表演者,参与其中。加上在参与过程中人人可参与,且随时可以离场,更说明了这一文化活动形式的灵活性。
二、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
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以广场为载体,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到了一丝轻松和惬意,所以一直备受欢迎。整体来看,当前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比如,每天早晨广场内随处可见一些中老年人打太极、舞剑、吊嗓子或者围着广场小路竞走,当然也包括一些伴着动感音乐跳健美操的中年人等。这些便组成了广场热闹的清晨,场面其乐融融,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欣赏。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也把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加入进来,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有的地方更是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精品,致力于将当地的广场文化搬到更大的舞台上。这些措施不仅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品牌价值,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向外界展示了当地群众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领导干部对广场文化活动不够重视,资金有所欠缺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不足和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促进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
(一)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基本要求
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与方针来进行指导,坚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同时兼顾文艺作品题材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与此同时,对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题材也要进行恰当把握,既要以“五个一工程”为建设核心,落实好重点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组织工作,又要进一步增加不同主题活动的总体比重,突出宣传的重点。这样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广场文化的价值效用,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传承民族文化,满足群众需求
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由民间舞蹈构成的,可以说,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在我国的北方,每逢过年过节,城镇市集都会进行一些秧歌舞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都会穿上传统的汉族服饰,而为其伴奏锣鼓、唢呐、钹等乐器也体现了浓浓的汉族文化特征。此外,在草原地区,人们在跳舞的时候常常会习惯性地抖动双肩;在一些山地地区,人们在跳舞的时候习惯运用踢踏有力的脚步动作来表达欢快的情绪等。这些都说明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人民群众对它浓浓的爱。鉴于此,在当前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同样可以将当地的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样式融入进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发展群众创作队伍
长期以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但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对当前的群众创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于群众文艺创作的组织工作来说,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尊重并发扬业余艺术创作者的创作需要与作品艺术价值,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络,以最大化的交流空间吸引更多的相关人才加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创作者的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创作力量,将各个有经验的创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做好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其次,建立专业的创作者团队,相关部门还要经常对其进行培训,提升这部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更好地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献言献策。再次,加强对文学新人的培养。或者让其参与实践,为自身素质的提升打基础,或者让其与专业的作家协会、艺术家协会进行长期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巩固与提升群众文艺创作后备力量的整体素质。做到了以上三点,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必定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其效果必定十分理想。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作用;和谐
广场舞是百姓自发地,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院坝等开敞空间上进行的富有韵律的舞蹈,通常有高分贝、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多为徒手健身,也有一小部分手持轻器(如扇子、花环、丝带等)。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和传统舞蹈相比,在难度上相对比较低,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在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市群众文化开展现状
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度假城市,我们家乡的文化气息浓郁,依山傍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区面积7813平方公里,人口307.32万(2015年)。我市的文化广场、人民广场、人民公园、汤河公园、环岛公园等成为我市群众自娱自乐的集中场地,目前盛行的群众广场舞在各个地方也都开展的如火如荼。不管寒冬酷暑,只要是晴朗的天气,就能看见大家舞动的身影。我市的群众艺术馆和各县区文化馆也为群众提供了免费开放的活动场地,定时、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广场舞培训、广场舞比赛、广场舞展演等活动,更加促进了百姓的健身欲望和热情。
二、广场舞是群众文化中自娱自乐的大众艺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对于自己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广场舞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形成了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参与人数多,其组织者和参与者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发的行为,目的是为了休闲健身,修身养性。广场舞的音乐节奏欢快,节奏感强,舞步简单,动作变化比较少,更加适合非专业的百姓和中老年人的步伐,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记住全部的舞步动作,这也是大家都喜欢广场舞的一个重要原因。活跃在广场上的群众基本上都是业余的艺术舞蹈表演队伍,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节奏动感的秧歌、有现代舞蹈还有融合了当下最新流行音乐动感强烈的体操,这些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广场舞。广场舞在行进过程中,其队伍的形状也是富有多变的,队列形式丰富多彩,在各种环节方面都能够满足群众的舞蹈需求。广场舞的参与者十分的轻松和自由,既没有固定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人工方面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随到随跳,只有找一片空旷的区域,放起音乐大家就可以欢快的舞动起来,促进了群众间的交流。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也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其不受常规舞蹈规则的限制,没有专业舞蹈的规范,不用基本功,变化手段十分的丰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舞蹈,都可以成为广场舞的组成要素,而人们正式通过这种多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在表演时,人们的肢体运动、娱乐、艺术结合为一体,在充分张扬人的个性的同时,将舞蹈回归到原生状态,让百姓舞者更深入的体会到舞蹈的本真,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怀,宣泄内心的烦恼,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有益身心健康。
三、群众文化生活中广场舞的作用
在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广场舞表现出了广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最根本的职能作用就是促进和谐氛围,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为群众文化的基础表形式,广场舞既能够活跃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还能够在社会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广场舞是一种自我娱乐的文化表现形式,其目的就是强身健体,自娱自乐,因此,在开展过程中不受时间、地点、服装、舞台、灯光和艺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广场舞活踊鼓芄欢匀嗣堑纳硇慕行调节,陶冶人们的情操,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大大增进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团结,其表现形式体现了群众文化的特点和内容。也成为了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因此,这种表现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在广场舞的带动和辐射之下不断的进行示范,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国家体育总局在今年两会以后推出了几套适合群众运动的广场舞,这种对舞蹈的形式的规定和引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因此,我们可以说,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2、广场舞有利于和谐群众文化的建设
广场舞大大增进了百姓间相互的沟通和了解,使大家退休后,不仅仅只局限于家里的小空间,为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能,其能够切实增进是群众对真善美以及文明、高尚和和谐的追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好的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广场舞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大多是中老年人,以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广场舞不仅能够对本地的先进文化和精神内容进行弘扬,赋予区域文化生活中更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群众积极向上,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我市群艺馆及各县区文化馆都在积极推进广场舞培训普及工作,这样大大促进了我市群众间的友好交流,有利于我市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更好的把握特点,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有利于发展和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激发群众热情和积极性,为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百姓文化生活的质量,促进了群众文化交流,实现鼓励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的方针政策,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研,浅谈广场舞的看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华章,2013(02)
[2]宋禄霞,广场民间舞的美学特征[J].四川戏剧,2010(02)
[3]刘夏夏,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初探[D].北京体育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广场舞活动;群众文化;中国梦;艺术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以广场舞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广场活动也是方兴未艾,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构建,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广场舞文化活动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广场舞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发展大的背景下,国内城市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个发展期,政府加大了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更加注重保证广大人民生活的丰富。广场舞文化发展至今,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辐射到全国中小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建,农民主动参与、组建广场舞活动的积极自主性提高,广场舞又添一支农民新军,广场舞的遍地开花,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广场舞兼收各种现代舞蹈元素,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手段,借助社会流行通俗的音乐为背景,表演内容热情欢快,舞步、步法及结构简单易学,具有饱满的情绪和丰富的队形变化,既能娱乐健身又能益智健脑,在中老年人群中极易普及和推广。广场舞多由群众自发组织,主动参与,在时间上和队伍组成上具有休闲性、松散性和不固定性,在表演方式上也较为灵活。此外,广场舞也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群众通过参与广场舞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同时也能愉悦观赏者的心情,刺激观赏者主动参与的兴趣,这样,舞台、演员和观众融为一体,场面十分热闹红火。
广场舞文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产品,它基于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形式,又杂糅了现代流行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体育运动。它的兴起,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促使群众居民加强体育锻炼,实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2 广场舞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2.1 广场舞体现的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广场舞作为群众的业余娱乐,反映出来了正是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所以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大的追求。广场舞发展得越好,作为一种群众文化而言,体现出来的正是人们对于如今个人生活的追求和社会生活的满足,同时很具体地告诉我们,现在时展的状态良好,社会建设和谐,人们生活幸福,更多人参与其中,群众的幸福感就会越高,对于群众文化建设起着不断促进的作用。
2.2 广场舞文化活动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
广场舞由于其广泛的群众性、时间上的自由性和舞蹈形式的娱乐性这些特点受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群众还可以通过广场舞这种共同活动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目的,提高了群众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此外,广场舞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传达给人们一种积极、正面、和谐的形象,进而也增进了群众对真善美、对爱、对文明建设以及高尚道德的追求,促进了群众正确生活习惯的培养,并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鉴于此,广场舞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既促进了群众和谐文化的建设,也为和谐社会与文明城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2.3 广场舞能够帮助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群众的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多的需求以满足自身的发展。广场舞的推广,不仅让更多人认识到舞蹈文化的魅力,更能帮助群众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提高对于身边事物的审美品位,能够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所在,进而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实现群众生活的幸福圆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舞文化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能够促进社会文化建设走向多样化,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4 广场舞能够锻炼群众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群众的文化建设
由于城市生活快节奏的发展,人们长期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长期下去会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困扰,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发展。广场舞通过运动的形式,人们听着音乐摆动身体,除了能够大脑的精神神经得到舒缓之外,我们的身体更能够得到放松和锻炼。和很多人一起跳广场舞,我们能够体会当中的快乐,和得到放松满足,对于现代人来说,自己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群众文化的建设的意义所在就是希望群众能够在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中释放身心,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广场舞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促进广场舞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广场舞队伍建设
由于广场舞活动具有松散性,平时也不容易组织安排,因此必须要强调队伍建设。首先,一个队伍必须要有一定舞蹈功底的领舞,有能力带领其他群众进行舞蹈,并且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编排舞蹈。因此,针对领舞者可给予适当的帮助,或者由正规的文化部门对其进行培养,使其具备较硬的艺术功底与舞蹈编排能力。其次,还需要选拨队伍中的舞蹈精英组成固定的舞蹈队,并为他们统一分配服装和道具,保证广场舞队伍的统一规划。
3.2 突出广场舞的特色
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特色的差异性,广场舞的发展也需根据各城市、各社区的特征,融入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舞蹈元素,突出自己队伍的广场舞特色与个性,打造与众不同的舞蹈文化,使其能够朝着更高层次进行发展。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广场舞也应渐渐脱离传统的内容与形式,引进流行元素与新兴的社会内容,在原有的坚实基础上,合理地改进、创新、发展,使广场更具新时代气息。
3.3 相应的部门要加强重视与管理
广场舞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相关的文化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广场舞文化活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可建造广场舞活动场所或场地,保障广场舞活动场地的干净整洁,并投入相应的活动经费,以提高广场舞在群众中开展的有效性。此外,文化部门也可以通过本地区内的广场舞比赛、交流的方法,提高各社区广场舞的水平,并激发更多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广场舞文化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群众文化发展的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广场舞也应朝着更加多元化、时代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使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J].四川体育科学,2013(2).
篇6
一、精心筹备,夯实基础
领导重视,组织行动到位。在文化局的领导下,XX区文化馆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城市文化广场演出领导小组,相继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投入到活动当中,制定了周密的活动实施方案。要求:
(1)紧扣“世博会”主题,组织好静安寺广场“周周演”活动,做好节目推广与文明观看的宣传工作;
(2)积极筹划“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群星奖”获奖节目进世博、中国国际艺术节“我们的家园”与“周周演”活动的有效结合,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3)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种文化资源、区域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通过城市文化广场周周演活动,挖掘、荟萃、整合静安本土的文化元素,展示静安海派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静安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4)加强活动期间安保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三防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对重点目标和部位进行排查,并落实到人。
二、丰富活动,共享世博
5月以来,来自中外文化团体在静安寺广场演绎“海上风、民族风、时尚风、世界风”四个主题共计41场“周周演”活动,吸引观众约3万人次。中外艺术家与静安市民用心灵、用热情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增光添彩。(1)外国艺术家与现场观众共贺世博:通过“周周演”的舞台,我们体会着外国艺术家的浪漫与热情,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观众的激情与亲切,在很多节目中,常常有观众和着节拍与艺术家一起共舞,一起合唱,台上与台下高昂的气氛,不时将当天广场演出带入一个又一个。例如在6月20日法国“夏至音乐日”的活动,虽然下起小雨,但热情洋溢的音乐引起观众的共鸣,有的观众走上台为演唱的法国朋友撑起雨伞一起合唱《好一朵茉莉花》,将整台演出推向,中法友谊之花在雨中绽放。
(2)“群星奖”获奖节目走进世博: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倡导并选调的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获奖节目,于9月25日起借“20**上海世博会城市文化广场周周演”的舞台开展为期3天的本市巡演。25日下午在静安寺广场展演,文化馆维护演出次序并亲切接待外省市团队,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使静安市民近距离感受我国高水准的群文艺术。同时我馆青年爵士团参与了浦东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广场、南京路世纪广场和市群众艺术馆剧场巡演。
(3)民间艺术走进世博:6月XX县专场演出、6月“剡溪记忆”XX市越剧专场、7月“十里红妆”宁波镇海演出、9月的“彝山神韵”XX楚雄专场演出,让民俗文化借助上海世博平台,进一步延伸其宣传效应。
(4)静安群众文化走进世博:为了更好的推动本区群众文化的发展,依托周周演活动,我馆积极调动区域内文化团队与馆办艺术团队,推出“盛会世博,歌舞静安”XX区文化馆专场演出、“激情世博,秀我风采”XX区残疾人艺术团专场演出等,让世界了解静安,让静安走向世界。
三、加强宣传,推进实效
(1)为了使静安群众更多地了解XX区世博活动情况,在静安寺广场设置周周演活动安排版,演出期间发放各类宣传画册。
(2)邀请静安时报和有线电视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在静安时报刊登“周周演”活动信息,并向《群文世界》提供世博活动照片,扩大活动的社会效应。
(3)及时更新馆内宣传栏,在馆一号楼一楼设立咨询处,放置各类活动宣传册。
(4)提高文化馆月刊世博信息量,及时向群众提供活动反馈情况,目前每月发放刊物42本,发放至XX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XX市文化艺术档案馆、XX市群众艺术馆、XX区文化局、我区五个街道和五个文化中心以及全上海18个区县。7月增制社区活动双月刊,使社区群众更多更全面得了解社区世博文化活动情况,促进市民参与活动地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网站、报刊信息的,截止至9月,在群艺馆网站共静安文化活动信息稿135篇,同时在文化馆网站上,及时更新图片、近期活动等内容,不断充实网站信息。
(5)为了使静安人民更多的感受世博文化气息,8月27日,在文化馆玉兰展厅展出“盛会世博歌舞静安”静安寺广场周周演摄影展,凝结数月来广场“周周演”演出活动的难忘瞬间。
四、完善工作,加强管理
(1)加强广场安全管理,向所有演职人员发放安全注意事项。每场演出安排主要负责人1人,安保工作人员6人,在节庆或9月18日等特殊日期,加强安保人员,局、馆领导全部到场,维持次序,同时要求信息畅通,遇突发事件及时汇报。
(2)为了使各类活动顺利进行,我馆工作人员事先联系各演出团体、主办方及有关领事馆,提前解决团队对场地、设备等要求,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3)根据团队有关化妆间与候场空间狭小问题,我们及时联系广场管理办,在不影响演出效果的情况下,在广场舞台边设立演员候场区域,使演出团体更好地休息。
(4)加强与区卫生系统的联系,在广场演出期间设置医疗站,及时解决夏日高温造成中暑等情况,加强安全管理。
篇7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文化;发展
广场文化一词属于城市文化范畴,指随“城市”规模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城市特有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和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其又具有了新的内涵,他不仅仅指“城市”文化,我们可以在中华大地的城市、乡村见到人们跳广场舞的普遍景象。如何发挥广场文化的社会功能和优势,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将是我们探讨的内容。“广场文化”历史上早已有之。具文献资料:人类城镇最初产生和形成规模之时就有了广场文化的雏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形成一种特有的历史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广场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场为载体,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既有娱乐、体育锻炼的成分,又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从它开展的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一段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时代风貌和文化状况,折射出一个民族、一定地域的群众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紧紧围绕“两手抓、两加强”的思路,坚持把公共文化放在首位,推动我州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探索公益活动的多种实现形式,在由政府投入之外,挖掘社会潜力,整合社会资源,引入和吸纳社会资金,“借风”发展多元化的群众文化事业。
随着“免费开放、文化惠民”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势对广场文化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有广场文化活动的工作力量已明显不足,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免费开放、文化惠民”工作任务的繁重性、专业性和长期性
一、广场文化的普遍性
广场文化的普遍性,也可以认为是广场文化的群众性。广场文化的普遍性是由广场文化活动自身特点所决定,广场文化其自身活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就决定了广泛群众性的参与的普遍性,是广场文化与专业艺术文化的区别所在。广场文化活动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与参加的活动内容各不相同,形成广场文化的形式繁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或自己喜爱的活动,而这些广大的参与者――群众,许多人是由最初的旁观、欣赏者到积极参与者的不自觉的角色转换,正由于其所具有的自愿性,所以广场文化参加的人最多、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活动持续性最长;由于年代的不同,不同时代参与者不会因其所具有的文化素质的不同,广场文化活动的内容会因社会因素不同有所差异,如上世纪50年代跳交谊舞、80年代跳迪斯科,现在全民跳广场舞,既不同年代会因为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广场文化活动的内容。
广场文化活动自身具有的开放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广场文艺演出、举办大型文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工业产品的展示和宣传、科普知识宣传等等,文化辐射功能是其它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通过推动全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愉悦了心情,陶冶了情操,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越迫切。结合“文化惠民、免费开放”工作,通过各民族广场舞蹈培训,群众跳广场舞蹈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二、广场文化的普及性
广场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面广,可以汇集社会的各个角落。广场文化活动蕴含了广大群众普遍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利用它来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很大作用。广场文化活动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份,广场文化活动势必要受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流对广场文化有着引导和促进作用,具有较强地普及性。
三、广场文化的地方性
广场文化既有现代城市文化的共同特征――普遍性,在文化主潮流大趋势的前提下又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等一些地方特征。地域位置、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广场文化活动内容及氛围的会有所不同,如大理地区跳白族的“霸王鞭”、白族集体舞,弥渡跳花灯,南涧跳“跳菜”,巍山跳打歌,在内容、形式、文化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形式就有了天壤之别。所以不同地域的城市广场文化,反映着不同地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从其广场舞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在人们眼前就有不同的心灵感受和震撼力。
四、广场文化的季节性
广场文化活动的天地是公园和一些开阔的场地。露天广场的活动使广场文化比较容易受到季节、天气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随着四季的变化,广场文化活动的内容也会产生一定的相应发生变化,如春夏之交公园广场早晨跳健身操,夜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流连在气息宜人而凉爽的广场上消闲、纳凉、跳跳广场舞;到了严冬季节的傍晚很少有人出来锻炼和进行文艺活动了。
从广场文化活动的主体和内容、形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他一个以广场为载体,广大群众为主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尽相同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打歌、对唱、交谊舞等文化活动;时间上,虽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是只要场所适合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能开展和进行。由于我们国家在基础实施规划建设上的不到位,各地提供群众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的场地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暴露出“广场舞”大妈跳广场舞与居民发生冲突,甚而一些广场舞大妈为跳广场舞占用机动车交通道路、医院门口的情形发生。同时,随着参与人数的不增加,活动场所中难免会混杂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悖和不健康的内容,这是我们在进行和开展广场文化时要注意的地方。
广场文化的发展总而言之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民情,广场文化的蓬勃开展与文化职能部门的扶持、正确引导离不开,广场文化的繁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对于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政府部门在给予高度重视和引导扶持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镇)建设规划,开辟和提供足够多的群众活动场所,活动场所建立良好的环境,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素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抵制不健康文化侵蚀的宣传。国家“文化惠民,免费开放”的进行,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认真落实“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群众文化活动的力量和源泉。文化馆(站)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搭建广场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努力创作出群众喜爱和能接受的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广场舞蹈,为群众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的天空。同时,在“文化惠民”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同群众生死与共,建立鱼水关系。
篇8
一、农村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1.公共性。公共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一个群众公共生活较为集中的生活与休闲场所,也是人们社交、休闲与娱乐、集会的场所。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艺术交流和健身活动。所以我们可以多举办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文艺表演活动,在活动中多采用平民化、大众化的方式,使人们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2.群众性和社会性。广场文化以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基础,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他们平等交流,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尽情释放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
3.多元性和多样性。广场文化活动具有形式上的多元性和内容上的多样性,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说唱艺术等等,内容丰富多彩。
4.娱乐性。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日益普及、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参与人数的剧增,以及那些不亲身参与活动而是观看或欣赏活动人群的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就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有跳老年秧歌的、集体舞和交际舞;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
二、丰富农村广场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农村思想文化阵地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占领,否则,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腐朽文化就会影响新农村的发展。广场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保持新农村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要严格把握广场文化活动先进思想教育的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列宁强调“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能够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事实。”
这要求我们将先进的理论观念通俗化、大众化。从村民实际生活中挖掘题材,利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形式开展先进理论教育,如:开展“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还要充分利用广场内文化墙、科普小黑板、阅报栏、标语等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扩大思想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广场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先进广场文化的舆论导向作用,坚持先进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真正做到社会主义先进广场文化深入人心。
2.广场文化活动形式要贴近村民生活。村民是广场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又是受益者。广场文化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取决于村民对广场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广场文化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从群众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特别是鼓励农民创作村民喜爱的思想健康的戏曲、小品、相声等优秀节目,才能调动村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新型农民对科学知识、技能等渴望,举办知识型、技能型广场活动,如科普知识宣传、技能培训、知识竞赛等,满足村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
3.挖掘地方特色,打造?V场文化品牌。“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决定了农村广场文化具有地域性特点。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兴起都需要从旧有文化中汲取养料,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中创新、发展起来,文化具有传承属性。所以,新兴的农村广场文化需要立足于本地区的地理与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不断增强广场文化的生命力。
三、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建议
1.积极引导,提高认识。广场的群众性、流动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效益。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配合街道,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促进广大市民形成对广场文化的正确认识,把广场文化引向活动自发与管理有序相结合、业余与专业演出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轨道。
2.提供服务,加强管理。在建设广场时不仅要考虑广场的绿化,更要考虑到广场的活动空间,方便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街道文体中心要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在举办大型活动中成为具体组织管理者,以新颖、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篇9
一、广场文化的兴起
当前条件下,广场文化不仅在一些大城市中有着广阔的发展舞台,就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也能找到其生根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迪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利用闲暇时间走出家庭,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正基于此,广场文化在各大中小雉市悄然兴起,如星星之火,燃遍大街小巷。每个清晨和傍晚,各区小公园,人民广场、儿童公园、生活小区等能活动的场所,都会看到自娱自乐的人们。上至白发人,下至学龄儿童,有的练功、有的舞剑,就连从前视跳舞没“好人”的“老正统”、“老封建”的中老年人也欢快地跳起了老年迪斯舞。看着白发人,黑发人在晨曦和晚霞中翩翩起舞,无不让人感叹今天生活的美好。。广场文化的兴起,既是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思想观念上的又一次解放的具体表现,是人们积压了很久的自娱自乐心理和向往随心所欲的休闲消遣心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种宣泄和爆发。
二、广场文化的功能
广场文化与其它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凡方面独特的功能:
(一)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广场文化活动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它打破了单纯地域、单位、小团体的限制。能够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吸收数以万计的群众参与,最具体现群众文化生活的优势。
(二)活动组织的认可性,广场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即要有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要有得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而,广场文化活动最能体现政府行为,从而相应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广场文化活动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决于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而且,对成功的广场文化活动也使得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作用也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三)广场文化的深远性。广场文化活动由于参加人多,演出节目质量一般相对较高,再加上新闻媒介传播,使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广场文化的走向
广场文化要想保持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扶植、支持和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有些文化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有组织进行的,也有一些群众自发的。除了自娱自乐,难免鱼目混珠,这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些人借搞文化活动出名,搞一些封建迷信的宣传和文化品位低级的活动,或不分地点、时间随便设置卡拉OK演唱、摆摊设赌、噪音很大,严重扰民,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这些问题都有待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加强组织和管理。
篇10
【关键词】群众文化 广场文化 和谐社会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广场文化随之兴起。现在广场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广场文化的特点
1.1广场文化的开放性和广泛参与性
广场作为人民大众的娱乐活动场所,具有公益性和开放性特点,所有的人不分性别、身份、年龄等的差别,都可以参与到广场活动中去。这使得广场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广泛参与性特点。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每个人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欣赏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哪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放松身心,自娱自乐。
1.2广场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性
广场文化不仅具有开放性和广泛参与性特点,而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场文化在活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彩[1]。既有民间大众文化,也有高雅的艺术文化;既有艺术表演,又有体育健身活动。在文化活动形式上,既可以是体操、武术,也可以是音乐、演讲等;既可以是个人表演,也可以是群体表演,表演形式不拘一格,类型多样。
2.广场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广场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
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腾飞,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国家加强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进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广场文化伴随物质文明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市先后建立了东辉公园、镜屏公园等文化广场,各乡镇建立自己特色的城镇文化广场,如箬横的横滨广场、松门的幸福广场等,村级也都建立小型文化广场,这些广场为茶余饭后的广大人民群众、退休艺术爱好者、各个艺术社团、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很好的去处和丰富的娱乐节目。
2.2广场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引导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的广场文化活动中,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广场文化的熏陶。又因为广场文化具有开放性、广泛参与性等特点,这种特点使得广场文化对群众的影响范围更广泛[2]。良好的广场文化可以增强群众的凝聚力,有意识无意识地就承担了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陶冶人民群众情操的同时,也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去处,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减少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很多不良的社会陋习,促进社会稳定,加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的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广场文化传播内容的管理,引导广场文化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能让广场成为一个宣传封建迷信等不良文化思想的舞台。
2.3广场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构建我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广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我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场文化也将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加强广场文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广场文化机制和管理
目前,广场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在新形势下,政府文化部门要创新管理,加强广场文化机制建设,使广场文化在社会化、事业化、产业化思路的指导下形成完备的体系。比如,对广场文化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以及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制度,保证广场文化在制度下运行。对于广场文化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广场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范围非常大,如果管理不善,不仅不能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可能会使广场成为一个传播不良思想的场所。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广场文化的管理,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3.2加强广场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环境下,广场文化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首先,在广场文化内容上,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广场文化建设要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要,让群众主动地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4]。其次,在广场文化活动形式上,要与时俱进,注重形式多样化。广场文化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展更多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等。
4.结束语
广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有利于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发展广场文化,推进我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加强广场文化机制建设和丰富广场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等,这样才能使广场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少奇,邹子为,陈以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