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5 05:1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确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PCB企业只有扎实地打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应用基础,才能获得智慧制造的综合效益。
谁能 “从毛巾里拧出水来”变得很重要,只有用最精确无误的管理把成本降到最低,提供质量最好的产品和最完善的服务,实现对市场变化最快的反应,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压力越来越大的产业环境下,以最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最精确无误的管理成为想要有所作为的PCB企业的选择。
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变短,给电子产品制造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市场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断增加,现代PCB制造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采用现代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以最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质优价低的产品。
快速反应的市场需求
在线路板行业,听到最多的是:“我们行业是全订单生产,订单批次多,品种规格复杂,谁能最快速度响应并生产出高品质产品,谁就是胜出者。”
电路板产业属于获得订单后再组织生产的经营形态企业,称为订单型生产企业。其生产特点是由客户设计产品的线路图之后,交由印制板企业代工生产。管理者需要综合应用材料、设备、工艺,实现印制板产品加工,确保产品充分满足电路设计和装联要求。电路板制造特别重视质量、价格、交期,而产品制程多达数十站以上,制造过程中可能影响产品良率的变量非常多,必须能随时掌握生产状况,同时估算产出率;另外,产品制程变化多端,各种制程生产设备投资门坎高,产能差异大,常因生产状况造成管制负荷或替换情形,基于这种特殊的营运模式,快速报价、成本核算、品质管控、制造效率等异常重要。
对于以快板样板生产为主的PCB企业,快速响应甚至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业内某知名PCB样板厂为例: “我们每天要生产200多个品种的产品,每个月产品种类达到6000余种。每天的样品数量是其他厂家一个月的量。”客户化定制千差万别,每个订单不同信息都多达上百种。不仅如此,深圳、内地都有多个工厂,那么如何控制协同生产,通过订单自动分配,提高资源效率?
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前端业务系统的订单需求(如规格、交期等)信息传至后端,并把它作为产品分类、生产投产及派工的依据;同时能提供弹性分类、组合、替代料管理,将各站生产状况回馈至前端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PCB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
系统体系防范品质风险
“品质是设计出来的,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通过将ERP智能设计系统同品质预防关联,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品质预防体系,从设计阶段开始,将风险防范于萌芽之中。PCB企业专业信息化软件易美ERP系统中就有这样一个“品质预防矩阵”的功能,支持将企业内部每个工序或者制造环节的潜在品质风险全部建立在品质预防矩阵中,并带来管理效益的提升。
曾经有个港资的知名企业给惠普制造一款高精密TS镀金邦定产品,在产品送达到美国惠普公司后经对方检验判定品质不达标,被退货处理,损失很大。于是该公司进行攻关,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沉铜工序的背光级数设置不精确导致的,因为该产品性能要求极高,必须要做特殊的设置才可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经过验证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出来了,并将解决方案通知到了所有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但是该产品型号在后续的2个月客户并没有下单,在第3个月的时候下了一个订单,但因为产品转型,变成了另外一个型号,于是悲剧发生了,所有的人员都忘记了这个品质风险,历史再次重演,产品一直到被送到美国总部再次被告知存在品质问题,并导致对客户的巨额索赔超过500万港币。
这个管理悲剧发生后,企业高层认识到系统性的品质风险必须要靠系统化的方法解决,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员工敬业,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品质防范体系,在产品品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就纳入到系统化的风险预警和管制系统。因此公司决定引入了易美ERP系统,并下了大力气建立了品质预防矩阵库和对应的管理机制。在此后的将近8年中,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品质事故。
信息管理出效益
中小PCB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管理不善,粗放式的经营导致粗放式的管理,管理者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市场情况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库存、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和工时利用率不高,生产成本高,对市场的反应很慢,应变能力差。这都是决定PCB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的最大关键。其中,成本控制在如今外部环境不景气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个PCB集团公司的老总很困惑:企业的业务量比去年有了快速的增长,可是利润却出现大滑坡,现在他每个月看到的财务报表都不知道该怎样解读,赚钱了他也不相信赚钱,亏钱了他也不相信亏钱,因为总是同他的个人的判断有很大的不一致。这个也是典型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困惑,其症结就是缺乏一个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系统。
引入ERP系统后,借助于成本计算系统,成本的核算精细到了每一个订单、每一个工序的每一项材料、电费、水费等,每一周系统都可以提供一次成本简报,核算出每个工序的每一项材料和费用有没有超标,核算出每个完工订单批次的成本和毛利;每个月1号还没有做财务核算,管理会计部就将这个月的效益分析报告提交了出来。通过ERP系统,企业的高层对公司管理效益的偏差有了一个微观的透视,企业的管理决策的方向更加地清晰,企业的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管理的偏差被不断地收窄和纠正,管理效益也显著地得到了提升。
智能化任重道远
产业智能化是PCB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途径,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目标,也是行业内进行优胜劣汰的过程,而信息化将在产业智能化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业内已有多家行业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如科易美、思力系统、必有德等。这些软件公司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以生产制造管理为依托,基本实现了对PCB制造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人力成本将不断上升,未来的管理需要将对人的依靠降到最低,因此需要依靠智慧信息化实现管理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和相互衔接。因应智慧制造的趋势,PCB产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平台已经从最初的单纯的数据记录和收集走向了对管理决策的支撑。以科易美为例,在过去十多年间,其ERP系统作为PCB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主力提供商,在工程设计的智能化、报价的智能化、防错的智能化、内控的智能化、成本精算、以及精益生产的控制上都建立了成熟的信息化方案,并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在PCB业中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一个全球领先的企业,采用全球最自动化的智能化的设备,使用着最少的人力资源,通过易美物联网系统建立了一个最智能化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中心,设备的调度和编排、人力的调度和编排都是自动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关联业务都是相互连接的,内部的设备故障和产出效率都得到适时地监控;他们在生产着全球最顶尖的产品,却用着最少的人力资源,他们的设备效率得到了最大化地发挥,创造出了行业最顶尖的效益。” 科易美郭套山总经理这样解释他理想中的PCB智慧工厂。
篇2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在计划经济环境两种不同的经营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发展有所不同。本文将关注的视角放在电力企业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分析上,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计划管理的优缺点,帮助电力企业趋利避害,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电力经济;经济发展;计划管理;优缺点
一、电力经济学简介
首先,电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最主要的特殊性是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同时完成,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时性。其次,电能跟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及同时性。GDP计算的时候,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卖出去,在仓库里面,也算到GDP里面去。在用电量中,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许没卖出去,但是用电量用掉了。用电量也具有准确性及广泛性。几乎所有生产经营企业(不含汽车、飞机、轮船)都在用电。最后,用电量很容易获取。现在中国国家在电力用户侧有4亿支智能电表,还不包括电厂、电网中的电表,它们时时刻刻记录着每一个用户的用电状况。通过用电数据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线的运行情况,也可以了解人们的生活习惯、用电方式,通过这个来分析企业生产的状况。电力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电能生产函数。电力大数据产量具有时时性、准确性、广泛性、可获取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用电量与生产产出呈严格的正相关。用电量越多,产出越多;用电量越少,产出越少。生产投入有许许多多的要素,用电量也是投入之一。如果中国单独拿出来作为其他投入的代表,就以用电量作为投入,看它的产出,这就是电能生产函数的基本思路。电能生产函数定义就是在企业生产中用电量与最大产出的关系。我们做了很多企业的调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即我们发现:在企业生产中每新增一个单位的用电量,所能增加的总产出不变,即边际电能产出不变。由边际电能产出长期保持不变的特性,可以导出电能生产函数是一个线型函数:y=ae+b,其中a是边际电能产出,b是一个常数。对电石企业的测算,这个企业里面有三类生产线,不同类型生产线综合到一起,用电量与产量仍然保持很好的线性关系。不仅仅是产量,还可以看它的利润,看它的销售收入,看它的增加值,以及用工、劳动力等等。电力经济学里面有许多电能生产函数,有许许多多的特征,本文不详细探讨了。
二、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优点分析
中国电力经济发展计划管理成效是显著的,现在的人均用电量跟日本70年代中期的水平差不多。因为日本工业体系是相对比较完善的,技术水平也差不多,在工业化的后期,他的二产用电量在下降,三产和居民的用电在上升,这是一种走势。另外,日本真正经济泡沫破灭是在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了。中国现在也有这种情况,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了以后是不是跟日本一样呢?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破的,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期,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跟日本当年还差着十多年。中国的时间被压缩了,日本是90年代破的,中国现在相当于是在70年代中期,这样压缩的时段,中国后面的潜力还很大。第二点,日本现在是在完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完成的工业化进程,而中国现在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改革的潜能还是很大的,中国改革的还能推动中国的经济往前发展。中国现在房地产泡沫破了,是不是跟日本一样一蹶不振,我觉得不会。如果现在房地产泡沫破掉的话,一定会有一段阵痛期,但是中国后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发展阶段不一样,中国改革的空间还很大,发展空间也很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潜能很大,反过来,拿经济增长的潜能倒逼,必须进行改革。
三、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缺点分析
现阶段,在战略管理方面我国各个供电市场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是因为供电市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属于国有经济的组成部门,所以它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个部门的管理及运营体制不完善,机构工作性质不明确,各个部门的协调组织性差,对人才战略理念不够了解,缺少完整的聘任制度,缺少市场竞争意识,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服务素质不高、轻视营销战略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都极大的影响到供电市场的发展及带来的经济利益。
四、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向市场管理过度策略研究
市场内部的制度如果过于繁琐,就会影响市场长远的发展,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正因为电力市场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国有市场的一部分,所以内部机构较为复杂,管理和运行体制也多多少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市场的内部结构进行整理改革,优化其管理体制,严格控制工作流程,对各个部门建立专职管理,确保工作能够快速并正确的进行。二是要成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不差别对待,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目标清晰,以此提高市场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并通过建立这样的运行模式,来保证市场内外的同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市场的快速发展,收获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发改委:争取两年内建立电力现货市场[J].变频器世界.2016(08).
[2]邹浩.电力体制深改背景下火电企业面临的形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5).
[3]张汉诗.文山电力被“借壳”后的财务风险与展望[J].管理观察.2016(23).
[4]万常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面临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
[5]黄智豪.电力改革对电力规划造成的影响[J].科学家.2016(06).
篇3
【关键词】前端维护 管理 优质播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线电视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前端机房作为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源,其下传信号的播出质量和播出安全是用户收看好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对有线电视发挥好喉舌作用的关键,做好前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对减少播出事故、降低停播率和劣播率,保障有线电视的安全优质播出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现在多数有线电视前端机房都采用了UPS系统供电,机房的市电输入多是双回路市电自动切换的,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行。蓄电池的维护精细化主要做好以下方面:首先:蓄电池的维护规范。但从广义上来讲,一定的维护还是必要的。在使用维护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蓄电池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应在20-25摄氏度之间,环境温度过低,低于15摄氏度时,蓄电池的寿命就会缩短。(2)要防止电池短路和深度放电。深度放电会造成电池内阻增大或充电电压过低,从而使蓄电池降低甚至失去充放电能力,放电程度越深,循环寿命越短。(3)要避免大电流充放电,否则就造成电池板膨胀变形,使得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内阻增大、容量下降、寿命缩短。(4)由于组合电池电压很高,存在点击的危险,因此,在搬运维护中,不要触及极性和安全排气阀。(5)对于不经常停电的地区,最好每隔一个月对UPS进行一次人为的断电,让UPS在逆变状态下工作一段时间,防止长期不用使电池电解液沉淀,以使蓄电池保持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延长使用寿命。(6)蓄电池存放室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一旦发生火灾最好用四氧化碳灭火器。(7)不能把不同厂家、不同容量、不同性能的蓄电池联接在一起,否则,会影响蓄电池的性能。其次:蓄电池的日常维护。要在10天左右对电池进行检查和测量,并做好记录。检查内容包括:(1)整组电池的浮充电压和单体电池的浮充电压。测单体电池的浮充电压时,应在充电状态下进行,否则,测的是假电压,最好在测量时,在万用表两端并联一个3欧姆的电阻丝。(2)检查电池是否损坏、壳盖间有无泄露,表面有无杂物、灰尘,单体电池的电压是否低于标称的70%,电池架是否松动,连接端子是否锈蚀。判断蓄电池是否有漏液还是酸雾的标志是观察极性是否有晶体淅出,有晶体淅出的是漏液,没有的是酸雾,漏液主要集中在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地端子外,而酸雾主要集中在排气阀附近,一旦发生电压异常、物理损坏、电池液体泄露、温度异常等现象,就要找出原因并更换有故障的电池。
二、做好前端系统的日常和应急维护工作
(1)建立机房的基础技术资料,始终保证前端接收卫星信号的地面站正常工作,并使前端各设备良好接地。说道提高处理应急故障的速度,不能不说建立机房的各项技术资料,包括地面站示意图《要对接收的地面站进行编号》、功分器示意图(对功分器的每个输出后去向那个接收机都要标明,输入来自那个地面站也要标清楚)、混合器示意图(对每个输入口的节目名也要标明)、光纤配线架示意图(并对每个尾纤做好标签)、模拟信号流程图、数字信号流程图等有线电视前端的地面接收站是有线前端的核心节目源,要每月对主备地面接收站的场强和质量进行测试,对信号弱的地面站要运用检修时间及时检修,使地面站时刻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另外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电视设备,接地不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传输和播出质量。尤其是接收机、调制器、和服务器的接地尤为重要,设备之间用截面大的铜质线连接到一点,接入地线排,所有设备近可能短距离集中接地,应避免长线多点接地。办公大楼的工作地线最好用1.5×2立方米铜板三块,深埋三米,用粗盐、木灰同沾土掩埋,用5厘米宽的铜皮钢条做引线接入机房,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2)做好前端监测播控以及各设备的接口也要处理好。对于出现的各种故障要及时发现,迅速处理,机房的常用备品备件要充足,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前端机房的设备数百台,各借口有数百个,每个设备的面板上都赢做好标签,并随时更新,每个借口都要接牢拧紧,特别是F头的接口,最好采用压接式。如果接头松动,机房许多频道的高频信号和外界高频电波,就会由此薄弱环节串入系统,引起许多干扰:如网纹、杂波、亮点干扰等。做好日常维护是消除此类故障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每日的巡检、周二的检修时间仔细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接触不良、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节目安全播出。(3)要做好机房设备日常维护的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工作,并做好维护日志的记录。
三、加强机房的制度化建设管理和人员的学习培训机制,确保安全优质播出
篇4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 人本化理念 缺失与构建
大学教学活动主要是由学生和教师构成,大学教学管理应当紧紧围绕这两个参与主体进行。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实现要求将人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当以人作为主体,做到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要求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在大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又要让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活动更加自由和活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一、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本化理念缺失现象
(一)管理观念上的人本化缺失
大学教学活动是围绕社会需求开展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强调一定的集体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此,大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集体,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然而,就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共性和个性之间严重脱离,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化,导致个性化发展严重落后,将学校本身视为管理的主体,压制了学生和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
(二)管理制度上的人本化缺失
第一,考核评价人本化缺失。目前绝大部分大学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评价的结果,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完全脱离了人本化理念的要求。第二,课程选择人本化缺失。大学各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通常都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加以选择,尤其是在公共课或者选修课的开设中,多数大学都是根据选择该课程人数的多少或者任课教师的多少来进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第三,管理制度过于刚化。管理制度方面的刚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择面较窄,学生一旦缺席课程就会受到严厉惩罚,缺乏一定的弹性。
(三)管理队伍上的人本化缺失
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成效,最终决定的将是整个大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综合当前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过于薄弱的教学管理队伍严重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如教学秘书既是教师又是教学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水平的不足,很多教学管理人员过分依赖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简单粗暴的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通病[2]。
二、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管理观念,将师生发展作为管理核心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被充分尊重和关怀,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难以满足师生的内心需求时,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呼之欲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抛弃以往那种高度行政集权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舍弃僵化式的机械化管理,从师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发展[3]。比如,面对教师教学时,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让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和展示自己,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尤其是各种课程的开设以及各种业余活动的开展,在开设课程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选择,在开展活动时让学生自愿参与,学校将自己视为管理者的同时,更应当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4]。
(二)建立弹性的管理制度,做到以人为本
理念的转变终究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树立,则必须落实到制度的完善方面来。鉴于当前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刚性,所以我国大学管理制度应当进行适当改变,大力补充柔性管理,刚柔并济,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当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是不要求一定要完全满足师生的要求,而是要从具体形势出发,在可以操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师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例如,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从全班学习成绩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当综合观察教师的表现,从整体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同样如此,单纯地以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评判学生也是不合理的,而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将过程和结果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实现对学生的合理评价。
(三)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实现人性化管理
常言道:教学管理不仅是一种工作,更像是一种艺术,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这样一种“艺术”,大学教学人性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注重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提升[5]。所以,针对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缺乏这一现象,高校应当培育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首先,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通过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丰富教学管理队伍。其次,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再有,完善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制,通过检查和考核,促进各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最后,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不能者下,适者留,不适者去,提升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缺失严重的背景下,实现人本化管理成为了大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关键因素,人本化教学管理的实现,将促进师生发展的同时,也会极大提升高校的声誉,高校教学管理也只有践行人本化管理理念才能保持更大的活力和完俚纳命力。
参考文献
[1]刘盈盈,颜玄洲.本科高校教学中的“人本情怀”思想的探析[J].教学研究,2016,12(01):52-55.
[2]庄萍华.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实现路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06):129-131.
[3]王桂林.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及其实现[J].职业时空,2015,36(08):83-85.
[4]徐海升.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S2):213-215.
篇5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运行调节;事故预防
1 前言
中原油田基地锅炉房的两台29MW循环流化床锅炉,分别于2007、2008年度委托长沙某公司进行节能设计改造。返料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方形上排气旋风分离器及其返料回送系统,大大简化了整个分离器的制造和安装工艺,分离效率可达99%以上,改善了炉内的物料平衡和热料平衡,使飞灰含碳量明显降低,锅炉效率显著提高,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分离器灰斗及料腿均为水冷方式,可将分离下来的飞灰适当冷却,避免飞灰重燃结焦,堵塞返料管。分离器采用水冷结构,分离器既是锅炉受热面的一部分,同时又保护分离器免受高温烟气烧坏,与绝热型旋风分离器相比,使用寿命及检修周期都大大延长,是比较先进的分离器。分离器置于省煤器前,返料温度高,物料返回炉膛后重燃条件好,有利灰的燃尽。同时由于对烟气中的飞灰进行了分离,使进入尾部省煤器的烟气含尘浓度大为降低,减轻了省煤器磨损。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灵活、运行控制方便等特点。由于改造后的返料系统与改造前大不相同,运行经验不足,返料系统经常出现故障,严重影响炉内物料的正常循环,降低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我单位通过这几年对流化床锅炉返料故障研究和排除,在返料系统运行管理上逐渐摸索出了一些经验,能保证返料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返料系统的压力平衡
在返料系统中,返料回送装置由旋风分离器、返料立管、和返料回料阀组成,根据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这样的固体物料循环回路中沿着回路的压力之和应该为零,即
Δp1=Δph+Δpt+Δpf
式中:Δp1―返料立管两端压差
Δph―返料阀阻力
Δpt―炉膛阻力
Δpf―分离器阻力
这个等式就是循环回路的压力平衡方程式,返料立管产生的压头,使循环回路压力平衡,从而可以使固体颗粒从炉膛出口的低压区向炉膛高压区连续稳定流动。
3 返料的流动密封U型阀
返料回送装置由一个带溢流管的鼓泡流化床和返料立管组成,小流化床中间有一个分隔板,以分隔板为界,靠近炉膛部分的为返料床,返料立管下部为松动床,分别由两个独立的风室配风,即松动风室和返料风室。U型阀中压力略高于炉膛,从而可以防止炉膛内气体流入立管。返料在返料立管内形成一定高度的返料层,其高度根据负荷及返料量自行升降,从而使其产生的压头与通过返料U型阀的压降及驱动固体颗粒流过所需的压头平衡,同时也有密封返料风的作用,防止返料风反窜上分离器。
4 返料系统的运行管理
返料器(U型阀)位于旋风分离器下部,它的作用是将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高温物料连续、均匀的返回炉膛内再燃烧,返料器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1)返料系统的运行要求:①保证返料流动稳定,循环正常,返料系统能够随时保持压力平衡。②保证返料阀处温度正常,控制返料温度≤950℃,极限不超过1000℃。否则容易产生结渣堵塞事故。③保证返料流化正常,不发生堵塞和局部超温。
(2)投返料前放灰
锅炉点火启动正常半小时后应投入返料,进行物料循环。投入过晚,返料立管内积灰过多,返料风无法松动和流化返料,造成返料无法返回炉膛,并且越积越多,同时投入过晚也不利于返料系统的均匀升温;返料投入过早,返料立管内返料量太少,返料阀起不到密封作用,炉膛内气体和返料风容易反窜上返料立管,引起返料障碍。
投返料前要先把点炉时的含碳量高的返料灰放掉,以防投入返料时造成炉膛温度温升过快。放灰要求如下:①如入炉煤为纯煤时,每班应从返料器内放灰一次,放灰时闸板开度应小一些,以放灰见到红灰后,观察到红灰均匀稳定为准,关闭放灰阀门。②如入炉煤为掺烧链条炉灰的煤,每班应从返料器内放灰一次,每次每根放灰管放灰量为0.3方左右,放灰时闸板开度应小一些。如放灰阀门开度过大,放灰过快,会破坏返料器内的压力平衡,可能造成返料量和炉膛出口温度的大幅波动,并可能造成炉膛烟气的反窜。
(3)返料的投入
锅炉点火初期不投入返料,不开返料风及松动风,待投煤后并床温稳定后再投入返料。
返料投入顺序及要点为:
①把返料器内累积的含碳量较高温度较低的灰先放掉,至见到红灰为止。
②适当提高炉膛负压。
③先投入返料风,投入参考初始压力为2200~2400Pa,再将阀门开度加大1圈。
④待返料风投入10~20秒后,投入松动风,松动风投入要缓慢,投入参考初始压力为2000~2400Pa,再将阀门开度加大1圈。
⑤调整炉膛负压至合适数值。
⑥随着锅炉运行时间的延长,主床料层厚度及风室风压的提高,返料器内的灰位会逐渐的提高并稳定下来,但返料器的风压一般不需要作调整,其具有自我平衡的能力。
(4)正常运行时的维护
①经常观察返料风、松动风的压力显示值。返料风理论计算正常压力为3500Pa~4500Pa;松动风理论计算正常压力为3200Pa~4300Pa。
②坚持每6小时对返料器风箱内的积灰排放一次,放灰时开启闸阀的速度应缓慢,开度要小(闸阀不需要全开),开启放灰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以没有灰流出为准,放灰完毕应将闸阀关闭严谨。
③在正常运行时,返料温度随炉膛出口温度上下波动或分别比相应的炉膛出口温度略高,均属正常现象。返料温度应控制在850~950℃范围内,当返料温度超过950℃时,分离器内有结焦的危险,但返料温度过低时,会使飞灰含碳量上升。
(5)返料系统的运行调整
运行中应根据锅炉负荷、返料量动态调整返料风量、风压,保证返料床流化正常,流动稳定,返料系统能够随时保持压力平衡,控制原则为炉室差压在规程规定范围。返料运行中应随时注意调节返料温度,控制返料温度控制返料温度≤950℃,极限不超过1000℃。如果返料温度过高,一般通过适当减少给煤量,适当加大一次风、二次风、返料风来控制返料温度。
在运行中应随时注意返料系统工作情况,根据返料温度情况以及风室风压等情况,判断返料是否堵塞或者结渣,并及时清除异常。这点在返料温度发生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尤其重要。
锅炉停炉后应放净返料灰,防止返料灰二次燃烧或者长时间留在返料器内发生板结。
6 结束语
针对高温分离返料系统的结构特点,只要在锅炉的运行中采取正确的运行调节方法,高温旋风分离系统完全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发挥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异性能。■
参考文献
[1] 岑可法,等.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篇6
前言
物流行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体系之中,以此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发展。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物流行业应牢牢抓住这一时展机遇,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建设之中,引导物流行业朝着精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切实有效的实现精确物流的发展目标。对此,本文对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一、地理信息技术和精确物流的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以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其中地理信息技术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这一载体进行有效传递和功能的综合性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较为强大,在多个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使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具有搜集、管理、分析的多元化功能[1]。也正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高效整合和系统分析,能够为物流行业的精确发展奠定基础。
精确物流以智能平台和数据网络为基础,能够对物流资源、地理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化、实时化、精确化的管理,从而实现物资配给效益的最大化。精确物流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准确配给物资、快速的物流运输速度、优化组合各资源要素和效益最大化[2]。精确物流能够将物资资源与地理物流相结合,促使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连贯的统一整体,从而实现对各部门的精准调控和优化配置,对物流地理进行精准定位,由此可见,精确物流将逐渐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的应用
(一)查询分析
查询分析是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的重要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精确物流管理体系提供精准的地理空间地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则是分析查询,这是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实现由点击查询到空间分析查询方式的科学转变,与此同时,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物流空间内容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估,从而总结与之相关的地理空间发展规律。此外,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更为准确、直观、精准的优势。由此可见,在精确物流的运行过程中,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能够精准定位物资的空间方位、运输路线,进一步提高物流行业的效益利润。
(二)辅助决策
精确物流作为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要切实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精确物流要以消费者的切身需要和客观情况为基础,对精确物流体系中的各项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升精确物流的用户满意度。对此,相关人员要重视对精确物流的科学决策,从位置决策、生产决策、库存决策、运输决策等方面入手,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将其构建于完整的体系框架之中,从而更加快捷有效的获取相应的地理物流信息。
(三)商业服务
在物流发展过程中,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良好的交易服务,对此,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重要的决策分析,从而制定符合经济发展形势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目标。同时,物流企业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市场的发展潜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市场行销活动,为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此外,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有效的回应顾客需求,对潜在客户的地理位置进行科学配置和优化管理,提供完整化和优质化的商业服务,减少生产管理成本的投入,为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快精确物流的发展建设进程。
(四)实时跟踪
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除了为其提供查询分析、辅助决策、商业服务的功能,还可以对物品资源的地理位置进行实时跟踪和精准定位。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概念,并且在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下逐步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附有条形码信息的商品资源而言,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实现全球定位功能的最大化,以便对物流要素准确跟踪[3]。同时,精确物流需要通过仓库等物流设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存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分析功能,对仓库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减少仓库设施资源的浪费,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物流企业的资源成本。
三、总结
篇7
摘 要:数据挖掘是实现数据库精确营销的关键技术,它在电信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首先通过分析精确营销的内涵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特点,并结合市场营销学的4P理论,提出了CPCT(时机―产品―渠道―顾客)模型来实现电信行业的精确营销,最后针对目前电信行业精确营销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确营销;数据挖掘;电信行业;CPCT模型
中图分类号:I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06-02
一、引言
ニ孀攀谐【赫的日益激烈和3G时代的到来,大众化营销已失去优势,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模式也逐渐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客户驱动”转化。面对客户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需求,迫切需要电信运营商在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针对特定消费群体实施精准的营销措施,将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渠道营销给合适的用户。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了解特定业务的目标用户,发掘他们的产品偏好和渠道偏好,实现“一对一”式的精准营销,并总结一套业务精确营销模型。目前,基于客户信息、客户价值和行为,深入数据分析的精确营销理念逐渐被各大电信运营商所接受和重视,并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努力学习和运用的营销模式。
ケ疚恼攵缘缧判幸档木确营销内涵和数据挖掘特点,结合市场营销学的4P理论,提出了CPCT(时机―产品―渠道―顾客)模型,结合此模型分析了目前电信行业精确营销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议。
二、精确营销的内涵和特点
ゾ确营销最早是以邮购、目录营销方式出现的,随后一些没有中间商渠道的行业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营销。在这种背景下,世界直销创始人莱斯特.伟门在1999年提出了精确营销概念:改变传统的行销渠道及方法,以生产厂商的客户和销售商为中心,通过电话访问、邮寄等方式,建立客户、销售商的资料库,然后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可能购买的目标客户,为其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营销推广方案,同时为生产厂商提供客户、销售商的追踪服务。随着精确营销实践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广泛的内涵:精确营销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消费者洞察为手段,恰当地进行市场细分,并采取精耕细作式的营销操作方式,将市场做深做透,进而获得预期效益。
ネü上述的分析,电信行业的精确营销,相对以前大众营销而言,是以客户洞察和准确定位客户为驱动的市场营销,依照完整的营销管理流程和规范,利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平衡客户需求和企业利益,完成的更科学、更规范、更精耕细作的营销活动,实质上是一个应用数据技术帮助企业构建更个性化并有更高利润的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它与传统营销存在诸多的区别:(1)传统营销中的市场细分主要以人口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而精确营销的客户划分则主要依据客户的个人偏好和消费行为属性,所以精确营销特别强调对个人的沟通和了解;(2)在信息渠道上,传统营销模式是广众传播,因此在选择传播媒体时,它更加注重受众数量的效率;而精确营销是窄众传播,更加注重精确性和效果;(3)在营销形式上,传统营销模式是单向传播,企业只要求将信息传达到目标受众,它只关注营销的策划和执行;而精确营销则是互动传播,不仅要求信息到,更要求得到信息受众的反馈,并继而进行互动性沟通,它关注的是营销闭环管理:营销策划、营销执行和营销评估;(4)完整的客户消费资料和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粗放式营销的很多营销决策都是通过主观 “拍脑袋”决策的;精确营销时代,营销决策是基于电信企业数据仓库的客户消费数据,以科学先进的客户洞察和商业理解,采用数据挖掘及OLAP分析等定量分析手段,探索客户消费特征和偏好,并依此设计不仅满足特定客户需求而且符合企业利益的营销方案。
三、CPCT模型是实现精确营销的关键
ゴ统营销都是基于4P营销理论展开的,它认为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受到“营销要素”的影响,企业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这里所谓的营销组合要素可以概括为4类: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即著名的4Ps。所以传统营销活动的实质是通过对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用科特勒的话说就是“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科特勒,2001)。
ゾ苡销组合概念和4Ps观点被迅速和广泛的传播,但同时在有些方面也受到了一些质疑,主要有以下几点:(1)营销要素只适合于微观问题分析,它只从交易的一方卖方来考虑问题,执着于营销者对消费者做什么,而不是从顾客或整个社会利益来考虑,仍然是生产或产品导向的观念,而不是市场导向或顾客导向的,而且它的重点是短期的和纯粹交易性的;(2)市场营销组合和4Ps理论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导致它的现实性受到限制。高斯达.米克维茨(Gosta Mickwitz,1959)早在1959年就曾指出“当营销机制中基于经验性的工作表明企业采用了彼此之间大量的明显不同的参数时,市场中的企业行为理论如果只满足于处理其中的少数几个,这样的理论的现实性就很差了”;(3)4Ps理论是对博登等人提出的营销组合概念的过分简化。博登认为,市场营销组合概念是为营销人员提供参考,营销人员应该针对特定用户将可能使用的各种变量组合成一个统一的营销计划(Neil Borden,1964)。(4)营销是交换关系的相互满足,对营销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影响顾客的分析很少,“对于结构的偏好远胜于对过程的关注”(Kent,1986)。
フ攵哉庑┡评和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精确营销无非也是特定营销要素的组合,包括产品、推荐业务的合适渠道、客户和时机,这里的产品指营销方案、产品组合和资费套餐等广义产品,渠道包括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客户指营销活动的目标用户,时机是指宣传的时间、营销方案推广的时机和适当利用事件营销的时机等广泛意义的时机。这样的一个CPCT(时机―产品―渠道―顾客)模型组合就能比较全面地涵盖电信行业精确营销的营销变量,基实质是以精准化营销为指导,在合适的时机建立客户-产品-渠道(CPC)三维适配模型,促进“合适的产品经由合适的渠道最终到达合适的客户”,提高营销服务效益和效率。CPCT模型支撑的精确营销的思想是增加时机的精确营销,在客户日常活动全过程中植入营销,研究用户接触时机,最终做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合适的对象推荐合适的业务。其内容包括:客户与产品匹配(CP)、客户与渠道匹配(CC)、产品与渠道匹配(PC),即用合适的渠道,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所以CPC模型是一个整体,当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要求其它因素相应发生变化。
四、如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精确营销
ナ据挖掘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发现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隐含的、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信息的高级处理过程。它不同于现有的经营分析系统,现有的分析系统是采用固定的分析模式、固定的表现形式,表现固定的内容。而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则是能根据不同的需要,抽取不同的数据,分析各种具体业务及营销活动对目标用户的影响。
ゾ确营销需要在充分理解顾客数据的基础上,针对顾客习惯与偏好实施“一对一”的营销措施。它建立在企业海量数据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等工具建立客户细分模型、产品关联分析模型以及增量销售模型等,分析顾客需求行为,评估顾客的价值,预测未来趋势,并通过策划营销活动检验与改进这些精确营销模型,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说,精确营销首先需要收集企业在大量商业活动中记录的大量数据,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仓库系统是数据挖掘商业应用的良好基础。
ニ孀偶际跏侄蔚某墒欤电信运营商开始尝试利用运营系统所积累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商业规则,建立了客户细分、流失预警、业务及营销活动响应等模型。那么运营商如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精确营销:(1)数据仓库的建设。整合所有市场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包括客户背景、购买行为、消费行为、营销活动行为等方面的数据,建立涵盖用户清单级、客户清单级、账单级数据等各层数据的数据仓库。(2)加强对业务的商业理解。数据挖掘的应用目前看来最大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于对业务的理解。尽快建立数据挖掘的行业知识库,对于更好地指导数据挖掘的应用十分关键。而在电信行业里针对不同的业务建立客户细分知识库是非常必要的。(3)专业数据分析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的数据分析队伍,摸索、实践、总结数据分析方法、模型甚至模板,然后在全企业推广应用,支撑精确营销工作在全企业的推广运作。(4)客户洞察是精确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如何使客户洞察建模以及模型推广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在精确营销的运作过程中会成为企业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将基于某个分公司消费数据建立的挖掘模型封装成模板,供其它分公司将模型本地化后的推广应用,能够避免重复建模,节约企业资源,提高整个企业客户洞察模型推广应用及精确营销工作的效率。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ニ淙皇据挖掘在电信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对于电信运营企业来说,精确营销还是新生事物,其理念和方式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了解和熟悉。
ツ壳埃电信运营企业在精确营销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某些地方运营企业过于频繁的业务推销短信让用户不胜其烦;企业现在基本上还是以产品为主、真正做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业务的少之又少;与用户的沟通基本上还停留在表面和带有强烈的短期功利目的等等。另外,目前的精确营销主要集中在客户细分上,它属于模式识别问题,在操作上有不可忽略的精确性和复杂性的矛盾。目前需要解决的应该是用户行为的模型体系,即什么样的模型,反映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如何表达这些模型,及如何实现有效的运算等。另外,用户的心理作用及反应在“互动模型”中也非常重要。社会的层次化结构造就了社会人群需求的多样化,必然会形成精确营销的市场。既然需要精确,就应精确到心理因素对行为模型的相关性影响方面。对某种单一要素人群的层次化划分,仅解决了定向分销问题,并没有深入到精确营销的本质:即对用户进行层次划分时,不能忽视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价值取向,特别是由个人心理因素所决定的购买欲及消费模式决心。
おげ慰嘉南祝
[1]王晓平,吴传宝.精确营销及其在电信企业的应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6.
[2]林有宏,黄宇芳.电信行业精确营销方法与案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
篇8
关键词: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农业装备
1.精确农业技术的内涵
精确农业亦称作“精细农业”或“精准农业”。它建立在“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上,实时测知作物(畜禽)个体小群体或小地块生长及疫病的实际情况,进而确定其针对性投入的最佳数量和时机,以求最优效果最低代价。
2.精确农业技术支持体系
2.1全球定位系统
精确农业中的定位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实施,需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一般由卫星、地面站组和用户设备等组成。免费论文。现投入运行的有美国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OLNASS系统。近几年来,GPS产业技术发展迅速,若干大公司迅速涉足农业领域,提供了用于农田测量的DGPS产品。现有国外农机厂商配套的GPS产品,大多采用EJI方式引进关键部件进行二次开发后嵌入农业机械应用系统中,可使性能价格比显著改善。GPS作为农业空间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一旦建立起来,即不但可服务于精细农作,也可用于农村规划、土地测量、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定位服务,其农业应用技术开发的前景广阔。
2.2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是精确农作技术体系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它可以提供大量的田间时空变化信息,基本上达到了实时监测。该系统具有时效强、灵活、精度高等特点,目前已用于森林虫害监测,果园病虫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产量和肥力图制作。可显示出由于农田土壤和作物特性的空间反向光谱变异性,提供农田作物生长的时空变异性的信息,在一季节中不同时间采集的图像,可用于确定作物长势和条件的变化。由于应用卫星遥感的成本比航空摄影的成本低一半以上,卫星遥感技术预计在21世纪的前5年内,在精确农业技术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2.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可比作精确农业的大脑,主要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库和管理人员组成。它可将传感器或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随时输入,带有持久性的数据可以一次事先存入或定期存入,专家系统及其它决策支持系统也可事先存入。在精确农业技术体系中主要用于建立农田土地管理、土壤数据、自然条件、作物苗情、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图形转换与表达等,为分析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由于农业活动涉及广阔的地理空间和各种管理信息都有明显的空间随机分布性,GIS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4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能对计划、管理、高度、作战指挥和方案寻优等应用问题进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一般决策过程由问题识别、建立模型、执行模型、评判决策、修改模型五个阶段组成。近年来,不少专家提出应把专家系统的技术加入到决策支持系统中去,建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自动化程度。
3.国外精确农业研究现状及趋势
精确农业作为20世纪90年代农业生产新技术,其发展十分迅速。美国在精确农业研究与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及德克萨斯州部分地区已经实现用精确农业技术耕作,美国各大学农业工程系均在进行精确农业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目前,美国农业工程界正致力于土壤元素含量测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以及产量监测系统研究。如:新型移动或土壤肥力测定器与手动探测方法对比研究,多功能图像仪及地理系统用于处方农业管理及产量监测确定施肥变量的研究等。瑞典农业工程研究所进行了变量氮肥对作物产量及质量影响的研究。法国谷物研究所进行了根据作物及土壤特性采用变量氨肥实施技术研究。日本农业工程科研机构在农业生产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免费论文。
4.我国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应用前景
1985年以来,我国科学家一直从事专家系统、系统工程的应用研究设计工作,完成过专家系统的研究设计,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思想,有许多独特的设计思想。近年来,我国在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森林虫害方面又有突破性进展,在这些成果基础上完成了GIS,GPS,RS(指气象卫星遥感)EUCERES(农田生态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集成,以实现4S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系统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库体系结构、人机界面、数学物理模型等内容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精确农作”的技术核心和基础。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已经启动了有关研究工作,内容涉及GPS,GIS(农业应用,田间信息采集传感技术,智能型农业机械监控技术,精细农作技术和系统集成与发展战略研究。免费论文。未来农民将能在计算机网络终端上从影像图中获得他的农田长势征兆,通过GIS和EUCERES分析,制定出行动计划,然后在车载GPS和电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及时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害。
参考文献
[1]刘林森. 现代信息化推动精确农业发展[J]. 信息化建设, 2010, (03) :51-53.
[2]孟凡志. 寒地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J]. 现代农业, 2010, (01) :27.
篇9
一、精确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相对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ationalUnifiedProcess,RUP)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弊端。所谓的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主要是指以网络基础、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论,它就好像一个在线的指导人员,能够为全部层级、所有方面的软件程序开发提供开发模板、方针建议以及案例支持等等。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拥有着一个十分完整的框架结构,在该框架结构下,技术、实践等面向过程的方面以及代码、模型、文档等其它开发组件均被囊括其中。但是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为基础,给出了一种相对更加高效、更加可行的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终极目标就是弥补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不足,通过科学、系统以及有计划的指导,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可行性尤其是成功率,能够为中小型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帮助。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简化使其更具针对性。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主要面向对象是那些常规性的绝大多数的软件系统开发,因此,在针对性方面显得不足,没有能力可以根据实际的问题给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软件开发设计方案。尤其是那些开发数量与日俱增的中小型软件系统,应用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则会使得整个开发过程显得啰嗦、累赘和臃肿,软件设计人员除了要进行软件设计活动之外,还需要有效处理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天生的不足,增加了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压力。而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思想则采取了与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面面俱到截然相反的理念,即“分割简化、细致明确”。具体而言,就是将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问题进行合理划分,分析并探讨相对简单的部分,明确这些简单部分之后进行设计活动和实现活动。
由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来源于众多的中小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实践,因此,它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高效,而且极具针对性和简化性。这些特点使得不论是软件开发人员还是软件工程管理人员都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第二,能够实现软件开发支持的最大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软件设计人员对于业务理解的偏差、系统用户对于业务的变更和微调等,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很难进行有效地应对,而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主要是由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当中,软件系统开发团队的人员构成与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团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不仅拥有软件系统开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有用户业务领域的专家。因此,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软件系统设计团队能够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与用户进行直接、没有偏差的交流,及时发生客户对于业务的新要求、新变化,相应地,客户也能够在交流过程中了解软件系统开发的具体进程,并根据软件系统开发团队的要求为软件系统开发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协助。第三,优化合理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对于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而言,它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划过程、需求分析过程、设计过程、编码过程、测试过程以及运行维护过程。其中,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设计过程要比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该过程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整体性设计过程和详细设计过程)笼统得多;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测试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发人员的测试过程和用户的测试过程,且开发人员的测试过程密切联系着编码过程;同时,测试过程之后直接进入到运行过程也缺乏合理性,这两者之间应该增加“试运行过程”,即保持“测试过程试运行过程运行过程”的顺序,经过试运行过程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之后再进入到正式的运行维护过程中。有鉴于此,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系统开发过程进行了合理化与优化处理,将其划分为以下七个方面,即需求定义过程、外部设计过程、内部设计过程、编码测试过程、联合测试过程、系统试运行过程、系统初运行过程。其中,“外部设计过程”和“内部设计过程”同属于大的设计过程,“联合测试过程”则合并了编码和开发人员的单体测试,单独增加了“系统试运行过程”这一个重要环节。正是由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系统开发过程进行了合理化与优化处理,使得软件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管理和控制软件系统开发的进程。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在每一个开发环节当中均有开发进度文档,该文档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进行阶段性任务的明确、任务完成人员和完成时间的严格定义,借助于开发进度文档,彻底实现了软件系统开发进程的精确化管理和控制。第四,基本思想概述。通常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精确软件开发过程是建立在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基础之上的,并充分融入了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能力成熟度模型)理念,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所以,精确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中小型的B/S系统及其类似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思想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的细化分割。精确软件开发过程实现了对复杂问题的细化分割,将其划分成为多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不论是系统开发过程还是软件工程管理均更容易;(2)软件开发团队当中增加了新成员——业务领域专家,他的阶段性介入对于增强整个软件系统开发团队业务能力方面是不言而喻的,提高了发现不合理业务的及时性,并能够给出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软件系统开发资源;(3)优化合理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定义过程、外部设计过程、内部设计过程、编码测试过程、联合测试过程、系统试运行过程、系统初运行过程等七个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要求计划具有非常高的细致程度,例如,以周为单位进行计划的制定,以天为单位确定开发计划,以小时为单位明确测试计划,等等。总体而言,精确软件开发过程能够为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进度提供更可靠的保证,对于软件工程水平较低的国内现状而言,其积极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
二、基于精确软件开发过程的X系统开发实例
某企业需要开发一套物流中心仓库管理系统,要求对仓库进行严格的控制,即对仓库进行精确的入/出库管理,提供在库量的实时监控,并且为财务用户提供准确的入/出库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数据。需求定义。在立项初期,首先确立系统开发的对应体制,包括开发商、用户系统课负责人、用户业务负责人。在开发商方面,有项目经理,项目组、开发人员以及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整体进度的把握已经项目合同的相关事宜。项目组长则全面的管理项目的开发进展,对各个开发阶段进行全程的跟踪,并且对项目中的相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做出决策,还包括了与用户系统负责人进行联络。开发人员主要负责系统需求的获取,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现。在用户方面,系统负责人主要起联络开发商和用户的作用,协助开发商和用户对业务需求进行沟通。另外,还负责向系统课的领导汇报系统的开发进度情况以及开发遇到的重大课题。业务负责人主要由实际工作的操作者构成,是系统功能的提出者以及系统测试和确认的人员。外部设计。在需求定义阶段,己经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确认,系统整体上可以分为8个大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管理、Maste管理、集装箱堆场、仓库管理、溢出仓库管理、工厂侧管理、财务用户部分和Housekeeping。在每个人功能模块当中又划分了若干了个功能画面,分别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实现。内部设计。详细描述了系统数据的数据结构,定义了各个数据表以及表中的数据字段的名称、类型、长度、含义等相关信息。系统实现。开发系统环境: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3SP2;开发平台:MicrosoftVisualStudio2003;开发语言:,C#,JavaScript;数据库服务:MicrosoftSQLServer2005;数据库客户端:Oracle9.2。
篇10
【关键词】运营体系 运维体系 运维管理体系面对竞争,战略转型;完善管理,促进发展”成为电信运营时代的主旋律,电信运营企业日益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电信运营商的运维总体定位必须从以往的网络提供者和维护者转变为向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网络经营者。
核心运营能力通常从两个方面表征,一是从客户角度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可替代,二是企业的运营能力难以模仿。从电信产业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不管是电信运营主导者,还是跟随者,电信运营企业为各级用户提供的产品同质性强,模仿性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难以构成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运营能力来构建。核心运营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能力集合,包括发展方向掌控能力、核心研发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核心网络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等等,其底层支撑源于电信运维管理体系。
电信运维管理体系是为满足电信网络运行维护的要求所建立的各项组织管理要素的集合,是电信运营体系的组成部分。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运维体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资源配置、运维流程、网管系统六大方面,这六个方面是构建企业核心运维能力的基本要素。
电信运维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独立性、关联性、动态性的特点。其复杂性是指维护管理的专业多、地理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相对独立性是指生产与管理职能的专业性很强;关联性是指必须与其它部门紧密配合、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为客户服务的过程,才能发挥组织管理的优势;动态性是指其组织管理模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网管技术、管理体制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电信运营商的运维管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新一代的运维体系,现代运维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面向服务。运维本身就是网络服务,是电信企业服务职能的一部分,运维现代化,首先要从观念上予以转变,从面向内部的网络设备转为面向用户和业务。
(2)以集中化为主要生产方式,采用现代运维管理体制。适应电信网络转型、业务与产品转型要求,采用现代运维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创造价值。基于“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发挥集中化大生产的优势,在保障网络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注重效率提升,强化运维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能力和运维效益,彰显运维价值。
(3)面向服务的运维组织架构。现代化的运维组织结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扁平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运维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简化生产作业流程和管理流程、增强运维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二是分工明确化,职能生产、职能管理组织部门相对明晰;三是面向服务,在统一客户响应、资源管理、资源调度需要设置专业的服务部门,以组织为依托,建立大客户服务支撑和差异化服务体系。
(4)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效构建三个机制,即经济资源的争夺与竞争机制、资源有效运用的动力机制和资源整合的配置机制,这些机制的构建尤其受制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但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
(5)流程管理。资源整合的配置机制可以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来实现,流程重组或流程再造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创新过程。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采用规范化、自动化的运维生产与管理流程,由职能管理转向流程管理。
(6)网管系统。专业网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功能型网管系统紧密结合,构建服务型网管体系,辅以运维管理支撑系统,能够有效支撑集中化运维生产方式与自动化运维管理流程。
(7)集约化、精细化运维管理。精确管理以精确营销为核心,以精确的网络运营为支撑,实现企业的低成本运作和效益增长,即从企业的精确管理要效益。运维的精确管理应该包括了解客户需求,通过灵活配置网络资源快速开通信业务,满足市场细分客户、争取存量与增量市场份额的需要;及时掌握用户分布和用户对网络质量的感知情况,不断优化网络提高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合理配置网络资源,抓住网络主要问题,通过用户细分、业务细分、网络配置分析等科学与精确的管理使得用户满意度提高而运维综合成本下降。
(8)领先的运维能力。一是前后端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前后端保障SLA,前后端无缝的工作流程与保障制度;二是差异化的服务保障能力,运维部门要根据分等级的运维服务标准,对不同客户群提供差异化服务;三是新业务服务支撑能力,运维部门介入到新业务、新产品开发过程,奠定适应转型需求的新业务服务保障能力基础。基于以上三点,使网络运行能力、网络保障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服务保障能力领先。
通信运营商的运行维护体系正在不断演进,今后将向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细化工作角色,实现例外管理向例行管理、粗放式管理向精确管理及功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转变,实现运维工作的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电子化和高效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蔡晓玫.电信企业流程重组理论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北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2]鲁春丛.对电信运维管理体制的研究[J].通信世界,2004.
[3]栋斌.本地网维护体系的改革[J]电信技术,2004.
[4]吕延杰.三网融合与通信业的转型.[A].中国通信学会论坛
报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