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范文

时间:2023-03-20 10:0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天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从小爱读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立志要向他们学习。二十岁那年,他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他的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了官之后,马上发现贾似道和一批宦官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奸臣。有一回,蒙古军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放弃临安逃跑,文天祥马上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董宋臣,免得动摇民心。为了这件事,他反被撤了职。后来,他回到临安担任起草诏书的工作,又因为得罪贾似道,在他三十七岁那年,竟被迫退休。一直到了南宋王朝快要灭亡的危急时刻,他才被派到江西去担任赣州的州官。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失败,何苦呢?”

文天祥泰然回答说:“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道。但是国家养兵多年,现在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为国难出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但愿天下忠义的人,闻风而起,人多势大,国家才有保全的希望。”

文天祥排除种种阻挠,带兵到了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苏苏州)防守。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三路进攻临安。其中一路从建康出发,越过平江,直取独松关(今浙江余杭)。陈宜中又命令文天祥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失守了。

文天祥回到临安,跟郢州来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跟元军拼个死战。但是胆小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

伯颜带兵到了离临安只有三十里的皋亭山(在今杭州东北)。朝廷里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包括左丞相留梦炎都溜走了。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赶紧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国玺和求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

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

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营去,逃往南方去了;张世杰不愿投降,气得带兵乘上海船出海。

谢太后没办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要他到伯颜大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但是他心里另有打算。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等到了元营,见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严正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存心消灭我朝?”

伯颜说:“我们皇上(指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要消灭宋朝。”

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退到平江或者嘉兴。如果你们硬要消灭我朝,南方军民一定跟你们打到底,对你们未必有好处。”

伯颜把脸一沉,用威胁的口气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只怕饶不得你们。”

文天祥也气愤地说:“我是堂堂南宋宰相。现在国家危急,我已经准备好拼一死报答国家,哪怕刀山火海,我也毫不害怕。”

文天祥洪亮的声音,庄严的语言,把伯颜的威胁顶了回去。周围的元将个个吓得惊奇失色。

双方会见之后,伯颜传出话来,让别的使者先回临安去跟谢太后商量,却把文天祥留下来。文天祥知道伯颜不怀好意,向伯颜抗议。伯颜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您别发火。

两国和议大事,正需要您留下商量嘛。”

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回奏谢太后。谢太后一心投降,改任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伯颜接受降表后,再请文天祥进营帐,告诉他朝廷已另外派人来投降。文天祥气得把贾余庆痛骂一顿,但是投降的事已无法挽回了。

公元1276年,伯颜带兵占领临安。谢太后和赵显出宫投降,元军把赵显当作俘虏押送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押到大都去。一路上,他一直在考虑怎样从敌人手里逃脱。路过镇江的时候,他和几个随从人员商量好,瞅元军没防备,逃出了元营,乘小船到了真州。

真州的守将苗再成听到文丞相到来,十分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苗再成从文天祥那里知道临安已经陷落,表示愿意跟文天祥一起,集合淮河东西的兵力,打退元兵。

文天祥正在高兴,哪儿知道守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是元军派到真州去的内奸 命令苗再成把他杀死。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是这样的人,但是又不敢违抗李庭芝的命令,只好把文天祥骗出真州城外,把扬州的来文给他看了,叫文天祥赶快离开。

文天祥没办法,又带着随从连夜赶到扬州。第二天天没亮,到了扬州城下,等候开门进城。城门边一些等着进城的人坐着没事都在闲谈。文天祥一听,知道扬州正在悬赏缉拿他,不能进城了。

文天祥等十二个人为了免得被缉拿,改名换姓,化了装,专拣僻静的小路走,想往东到海边去,找船向南转移。

篇2

2、文天祥高山上的松柏万古长青。

3、文天祥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受尽磨砺都不变始终。

4、文天祥像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

篇3

岳飞、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简单地说,这是自称依据唯物主义史观的学者,以今天对屋里屋外人的理解,回看历史所得出来的结论。当年原是屋外的人,今天变成屋里人了;换言之,岳飞、文天祥当年誓死抗拒的“外患”,今天变成了“兄弟”;当年气盖山河的悲壮之举,今天变成了“兄弟阋墙”,所以他们的历史地位在新的标准下改变了。

中国教育部《历史教学大纲》编纂者将岳飞、文天祥从“民族英雄”降格为“杰出人物”,如果在教学上执意推行,所造成的影响是令人忧心的。民间在岳飞、文天祥身后为他们建祠立庙,树碑立传,历代人的追思怀念,是人们心中自然的意愿,广大人民会接受这种新看法吗?我怀疑。

回顾历史,我们应该专注的是什么?应从哪一方面去撷取历史教训?相信这也是新加坡人不久前提出学习岳飞的“尽忠报国”所关心的课题。

入侵的是什么民族重要吗?

岳飞、文天祥所处的时代,外患此起彼伏,国土丧失,奸掳掠,人民历尽屈辱,这时他们挺身而出,收复国土,解救生民,最后岳飞惨烈捐躯,文天祥从容就义。试问,这段史实的重点在哪里?入侵的是什么民族重要吗?过去他们和汉人什么关系、今天和汉人又是什么关系,重要吗?还是抗敌英雄血脉中流淌着的对乡土人民的一片挚情,为维护国家人民的尊严而浴血奋战,值得重视?

且不说在宋人心目中,不论是契丹、辽人、西夏、金人、元人,都是蛮横入侵的外患,根本没有现代人“大中华民族”的概念。

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者将宋岳飞、文天祥和明戚继光、郑成功所抗拒的外患比对之后,评定戚继光、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不是。这明显有提升和低贬他们历史地位的意味。从史实来看,比较这四位英雄人物的忠义文采,比较他们所面对的磨难以及他们所付出的生命代价,这是有欠公平的。

岳飞、文天祥所处的时代中原板荡,夷狄交侵,国家危难深重,他们所表现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正义。岳飞是军事天才,是宋朝众多将领中最为金兵所畏惧的一员大将。岳飞虽不以词章名世,但他的《满江红》词慷慨激昂,传诵千古(虽有学者疑为伪作,但未有定论);《五岳祠盟记》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他留下的名言是:“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岳飞冤狱而死,死得惨烈。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领兵抗敌,欲挽狂澜于既倒,不幸兵败被俘。在狱中他备尝艰苦,断然拒绝元人的诱降,至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文天祥的名篇《正气歌》气势磅礴,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启发

在很接近我们的年代,五四以来,中,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在海外,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满江红》和《正气歌》的影子。岳飞、文天祥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广远的影响。

所以,岳飞、文天祥的丰功伟绩,千古颂扬的民族气节,不管时空,一句话,你们打的是自己的同胞,就把他们搁置一旁,公平吗?合理吗?

篇4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0分)

1.

(6分)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炽热________(zhì

chì)

骁勇________(náo

xiāo)

脍炙人口________(kuài

huì)

铿锵________(jiānɡ

qiānɡ)

说客________(shuō

shuì)

宁死不屈________(nìnɡ

nínɡ)

2.

(4分)看拼音写词语。

xié

shāng

huì

zhǔ

dìng

gu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10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脍________人口

________风而起

大义________然

阴谋________计

宁死不________

洋洋________意

花言________语

________然正气

褒义词: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

4.

(12分)补充词语。

贪________怕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正气

花________巧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善战

________

________人口

大义________

________

5.

(5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6.

(9分)按要求写句子。

(1)用“一边……一边……”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小红看电视。小红嗑瓜子。

(2)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________,因为________。

②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

________各种各样________。

7.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②黄鹂吃了卷叶虫。

8.

(2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________。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人,善于讲________。

9.

(3分)读读写写

①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jīn

jìn________。

②回到家里,他xìng

zhì

bó________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bái

feì________,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10.

(8分)读拼音,写词语。

jìng

méng

long

shì

juàn

l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hēn

ào

níng

zhòng

táo

zuì

yō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1分)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________​

12.

(3分)写出反义词

腐朽—________

危急—________

凶猛—________

13.

(4分)形近字组词

将________

膀________

锵________

榜________

14.

(2分)给下列词语归类

脍炙人口

惊慌失措

洋洋得意

宁死不屈

褒义词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

15.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②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16.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是文天祥。

②文天祥不会屈服。

17.

(1分)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________

18.

(5分)扩句

①小红看书。

②这是大楼。

19.

(5分)缩句

①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②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20.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②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5分)

21.

(5分)读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回答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这里的“横祸”不能换成“灾祸”,因为?

22.

(5分)读课文《赤壁之战》,交流回答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3.

(5分)阅读课文《文天祥》选段,回答问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脍炙(kuàizhì)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chì)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

通过阅读说说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24.

(5分)阅读课文《文天祥》选段,回答问题

1271年,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ɡàn)州做地方官的文天样,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xiǎnɡ),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人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大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果然,许多军民闻风而起,有的来投奔文天祥,有的则在各地起兵,互为声援,抗击元军的力量—时声势大增。

然而,勤王军尽管士气旺盛,却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与骁(xiāo)勇善战的元军相比,战斗力相差甚远;再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抗元斗争头败了。

选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25.

(5分)阅读课文《文天祥》选段,回答

元朝统治者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满身的刑(xínɡ)具,关押在一间阴冷的囚(qiú)室中,企图使他屈服。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yē)?”三年牢狱生活的折磨,始终没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软硬不吃,又听说不少地方有营救文天祥的举动,恐日久生变,决定要杀他。1283年1月8日,元朝皇帝试图用作最后的努力,亲自劝降,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第二天,文天祥就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

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话体现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0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5分)

21-1、

22-1、

23-1、

篇5

不过,现在我要说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张千载。

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被老师视为“双璧”。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是很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举人,郁郁不得志。

文天祥知道他的才学,就想拉他一把,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心气很高,始终没有去见文天祥,一直在家里种种田、读读书,安贫乐道。

后来到了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军抗元失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一路北上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张千载听说后,立即变卖家产,等文天祥一行路过他的家乡时,就跑去上下打点,请求跟随文天祥一起去大都,照料他的起居。元军统帅也很敬仰文天祥的为人,就答应了。于是,一路上,张千载天天服侍文天祥,给他喂饭,帮他洗漱,像一个忠心的仆人。

到了大都后,文天祥被关押起来,张千载就在附近找了个房子住下,每天去给文天祥送饭,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些诗文,他也花钱买通关系,将它们秘密带了出来,其中就包括那首著名的《正气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就这样,张千载倾家荡产,不避寒暑,尽心尽力地服侍了文天祥三年之久,直到文天祥被忽必烈下令处决。此时已身无余财的张千载,不知道又用了什么办法,硬是将文天祥的尸体运了出来,而且还将在俘虏营中自杀殉夫的文夫人欧阳氏的尸体也一起找来,火化后将二人的骨灰带回了老家。

后人敬佩文天祥的这位义友,把这种朋友之间的情义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张千载号一鹗)。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让我又想起来“”时的一个故事。

“”初期,傅雷被打成了,经常要接受检查甚至辱骂、毒打。傅雷是一个品行高洁的人,受不了这些侮辱,就于1966年9月3日在家里服毒自尽,妻子朱梅馥也上吊自杀。

傅雷夫妇的尸体被火化后,因为他们的长子傅聪正在英国,次子傅敏也被关进“牛棚”,再加上当时人人都噤若寒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骨灰一直放在那里,没有人敢去认领,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也都因各种各样的顾虑而踟蹰不前。

在那样一个时代,再加上傅雷夫妇的身份,如果骨灰得不到认领,很可能会被丢弃街头。这时候,一个谁都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把他们的骨灰带回了家。

这个人叫江小燕,是上海一个普通的女工,跟傅雷一家毫无关系,只是因为她读过傅雷的书,知道他是一个好人,不忍心让他的骨灰抛洒街头,就冒充他的干女儿,将骨灰带回了家。

更可贵的是,江小燕不光留存了骨灰,还专门给上级写信,为傅雷夫妇辩护。可想而知,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结束后,傅雷的长子傅聪返回国内,江小燕这才把留存了十几年的骨灰郑重地交给了傅聪。

此时的傅聪,已是名扬世界的大钢琴家,就问她有什么可以报答她的,江小燕说,给我一张票吧,我想听听你的演出。

傅聪说,那天他哭了很久,既为父母的骨灰失而复得,更为江小燕高贵的品行。

许多事情原本跟这些小人物没有多少关系,但他们却出人意料地站了出来。只是因为他们朴素地相信那个人是好人,不应该受到那样的待遇。

篇6

英国抢占香港,破坏了中国的,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上和经济控制中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这是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在一次谈判会上,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在此情况下,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香港的问题谈判。

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凌晨00:00,祖国了,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时,举世瞩目,万众欢腾。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一洗国耻,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篇7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及译文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篇8

古称别称,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名称和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涉及地名古别称最多的莫过于《〈指南录〉后序》,现在我们就按文天祥当时的北行路线和脱险行程逐一对号,适当拓展。

文天祥出使元营,在“战、守、迁皆不及施”之时,加上“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因此到北关后不久就被软禁“不得还”。北关,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北门;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林升写的《题临安邸》,这里把“临安”“杭州”并提,是因为早有“杭州”之名,南宋偏安于此才改名为“临安”的。其实,杭州最初叫钱塘,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便是沿用古称;所谓“钱塘湖”,当时释为“杭州西湖”。杭州除了钱塘、临安之称外,还有“武林”之别称。“武林”原是西湖西北面的山名,过去常以它代杭州,黄宗羲在《柳敬亭传》里提到的《武林旧事记》,这“武林”就是指杭州。

为图“将以有为”,文天祥忍辱与贾余庆等“并往”北上,“历吴门、毗陵,渡瓜洲”,直至“复还京口”。吴门,今苏州;周邦彦《苏幕遮》中亦有“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句。毗陵,今常州。京口,今镇江。因苏州城西四十里,有座姑苏山,所以人们又把苏州叫做姑苏,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野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至于“瓜洲”“京口”,古诗词中亦多有所见。豪放词人辛弃疾代表作题目就叫《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更是妇孺成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陆游《书愤》中也提到过“瓜洲”:“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可见,“瓜洲”地名,自古及今,一直没变。

回到京口,文天祥得以逃脱,直奔真州――今仪征市――而来,本欲图谋中兴,不料维扬帅李庭芝听信谣言,“逐之城门外”。“维扬”二字代表扬州,截取于《尚书・禹贡》里的话――“淮海维扬州”,姜夔《扬州慢》小序头一句就是“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扬州又叫广陵,有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证。扬州还有个别名――江都,“顺治乙酉二年,江都围急”(《梅花岭记》),此“江都”即扬州,而今江都是江都,扬州是扬州,江都县属扬州市辖管。文天祥在逃脱过程中,曾至海陵到通州。海陵就是今天的泰州,通州就是今天的南通,现在“南通县”已改名为“通州市”,那是以“复古”来区别“南通市”的。

离开通州,文天祥顺江东下,沿海南逃,在四明、永嘉上过岸,最后来到了三山。四明、永嘉、三山,即现时的宁波、温州和福州。四明和三山,本皆山名,四明在宁波南面,三山在福州市内,又名九仙山,有二十四奇景,为名胜集中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担任过永嘉太守,当年永嘉郡的治所就在今天的温州市。顺便交代一下,《〈指南录〉后序》课文的插图上标有“台州(临海)”字样,而这篇序文未言及此地名,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倒提到过,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宁海在清朝属台州府,鲁迅先生是照旧习惯说的。如今的台州市辖椒江、黄岩、路桥三区和临海、温岭两市及玉环、天台、仙居、三门四县。

篇9

秋风习习,不寒不暖,又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这天,我们一家开车到莲花峰进发。刚踏进莲花峰,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莲花峰石,这小石峰是由一群凸起的巨石拱围而成,传说是宋丞相文天祥在石上望不见帝舟,顿足而生成,在陆地上望去似含苞欲放的莲花因而得名。

顺着弯弯的小路,两旁绿树浓阴,朝东门拾级而下,是“龙虎双厢”刻着清朝人狂草的龙虎两字。只见龙字一气呵成,若怒龙腾飞那虎一笔写就如吊睁下山猛虎,好一个风云际会,让人望而敬畏。

沿着石路一转,来到一座塑像面前,这是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塑像,只见他神态凛然,巍巍远望,一脸忧国忧民的神态。顺着他的眼光远眺,只见大海一片茫茫,“少帝旌旗极目中,孤臣血泪盈怀抱”,隐隐约约中,我们仿佛身处在金戈铁马的古代战争,仿佛听见了爱国英雄文天祥的灵魂在呼唤。

旅游胜地莲花峰的遐迩闻名,只因有“丞相勤王到海涯,精忠踏碎石莲花”的传说,而文天祥爱国、报国的赤子情怀确实让人敬仰,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让人从旅游观光中得到了另一种启迪。

莲花峰啊!你记载着历史,激发着我们的爱国情怀。同时,你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

篇10

多少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巍峨耸立;多少人可以在时间的风霜中容颜不老、岁月长存:又有多少人可以在人们心中流芳百世、千古留名……

1279年,在一个气氛让人紧张、更让人悲伤的晴天,文天祥被敌军押解着经过零丁洋,纵使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文天祥依旧不从,始终保持着他那颗赤子之心, 身上也已经是被敌军弄得遍体鳞伤,但即使如此,文天祥还是高傲的仰起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道出了他的人生准则,不管敌军对他的爱才之心是真或假都阻止不了他对爱国之心的态度,那就是坚持自我,唯心不从。南宋没落,朝廷一片腐败,多少人自顾安危,只求自己的利益,不在乎别人的生死,更不要说在乎国家的荣辱了,但是无奈,身为宋人,保护自己的国家和百姓是他应尽之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他是一名南宋的大将,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我想他也会选择纵身一跃,完成自己的使命。慷慨激扬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念是中华民族的崇高表现,文天祥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切。

回顾现今社会,多少人为了自己面前的一点蝇头小利,不顾他人与国家的安危,即使丧尽天良,为了能够满足他们的贪心,为了能够达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在所不惜。我们觉得做人做事都应该有自己道德原则、人生底线,有些东西不可逾越,即使时间逝去已染有几百年,但是留在后世人心中的那份忠诚依旧不曾改变,我们要向这位英雄学习、致敬,更要将他的精神继续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