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范文
时间:2023-04-11 08:0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祥林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一倒可不要紧,只见一道白光闪过,祥林嫂不见了,她被带到了几十年后的现代社会。
“大嫂,您怎么了?”“大娘,您快醒醒!”“大娘……”睡梦中隐约听到有人说话,祥林嫂睁开了双眼,之间身旁已围满了人。
“大娘,您家在哪啊?我们送您回家吧!”
“家?我已经没有家了。男人死了,我的阿毛也……”说着,祥林嫂暗淡的眼眸闪过一丝泪光,随即又低下了头。
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最终认定祥林嫂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并把她送到了派出所。
派出所的民警们为祥林嫂安排了住所,帮她洗了澡,换了新衣裳,祥林嫂那就能改过岁月冲刷、摧残的面颊又显出几分姿色。民警们询问她的家庭情况,这自然会牵扯到孩子,于是,祥林嫂又开始了那段让鲁镇的人当为笑柄已听得不耐烦的独白: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山里的野兽没有东西吃,会到村里来吃小孩,可不知道春天也会来,我叫我们阿毛坐在门口剥豆……”祥林嫂说的双眼溢满浊泪,又边说边从怀里掏出那只阿毛的鞋子。旁边的女民警早已被祥林嫂的故事感动得泣不成声,一把搂住祥林嫂,痛哭道:“大娘,您受苦了!”
没过几天,祥林嫂的故事已经传遍了整个社区,人们自发的带着礼物来探望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祥林嫂惊住了,收到鲁镇人们如此排挤的她竟然会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她试探着问:“我犯下的罪过已经被饶恕了吗?”人们再一次为她深受毒害的心灵感到悲哀,对她的同情、怜悯又加深了几分。
又过了一段时间,祥林嫂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人们为她捐款,政府帮她安排住房,给她办理了低保,同时,还给她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
篇2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此语一出,如五雷轰顶,祥林嫂脸色霎时变作灰黑。人骂人最毒的话就是“不得好死!”让祥林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柳妈也竟然这样说她!但她仍要顽强地抗争下去,因为她还不完全相信柳妈的话。
当遇见“我”这个“见识得多”的人,“她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她想“我”一定能明白的告诉她“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很明显她“希望其无”,因为有灵魂自己就要被阎王“锯开来”。但是“我”的一句“也许有罢”的肯定,如同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判决,让祥林嫂彻底绝望了,轰然崩溃了,那噼噼啪啪祝福的爆竹声竟成了枪杀她的枪声。
祥林嫂本来很强壮,很坚强,甚至也很明智。她死了第一个丈夫后,虽在鲁四爷家做苦工,但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当第二个丈夫死了之后,她毅然独自撑起整个家庭,因为还有儿子是未来的希望。可是谁知道,唯一的儿子也被狼叼去了;这给一般人,此时只有发疯或者一死之念了,但祥林嫂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可自从听了柳妈的话,她就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整日战战兢兢,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
从心理学上讲,恐惧症是人生一种最大的心理病,它往往产生于对未知后果的无法驾权和预测。患者明知其反应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难以控制恐惧发作,严重时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会导致休克而死亡。恐惧症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有;像祥林嫂这样被吓死的人,不单是封建社会时期有,可能每个时代都会有。
“哀莫大于心死”,试想,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或者判了死刑,生命还能坚持多久?现在很多人,包括许多明星大官,当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者是犯了不可饶恕之罪时,不是立马奄奄一息,就是畏罪潜逃或畏罪自杀。可怜的祥林嫂被“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的话活活吓死时,就只有这样想了:“要是没有地狱,该多好啊!”
地狱到底有没有,活着的人没有必要去追究死后的事儿。但是监狱是存在的,癌症是存在的,死刑是存在的。让人恐惧的事情任何时间都会有,任何人都会有;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活下去的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人活下去的信心。
篇3
这一倒可不要紧,只见一道白光闪过,祥林嫂不见了,她被带到了几十年后的现代社会。
“大嫂,您怎么了?”“大娘,您快醒醒!”“大娘……”睡梦中隐约听到有人说话,祥林嫂睁开了双眼,之间身旁已围满了人。
“大娘,您家在哪啊?我们送您回家吧!”
“家?我已经没有家了。男人死了,我的阿毛也……”说着,祥林嫂暗淡的眼眸闪过一丝泪光,随即又低下了头。
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最终认定祥林嫂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并把她送到了派出所。
派出所的民警们为祥林嫂安排了住所,帮她洗了澡,换了新衣裳,祥林嫂那就能改过岁月冲刷、摧残的面颊又显出几分姿色。民警们询问她的家庭情况,这自然会牵扯到孩子,于是,祥林嫂又开始了那段让鲁镇的人当为笑柄已听得不耐烦的独白: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山里的野兽没有东西吃,会到村里来吃小孩,可不知道春天也会来,我叫我们阿毛坐在门口剥豆……”祥林嫂说的双眼溢满浊泪,又边说边从怀里掏出那只阿毛的鞋子。旁边的女民警早已被祥林嫂的故事感动得泣不成声,一把搂住祥林嫂,痛哭道:“大娘,您受苦了!”
没过几天,祥林嫂的故事已经传遍了整个社区,人们自发的带着礼物来探望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祥林嫂惊住了,收到鲁镇人们如此排挤的她竟然会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她试探着问:“我犯下的罪过已经被饶恕了吗?”人们再一次为她深受毒害的心灵感到悲哀,对她的同情、怜悯又加深了几分。
又过了一段时间,祥林嫂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人们为她捐款,政府帮她安排住房,给她办理了低保,同时,还给她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
篇4
我是一名企业白领,与普通人相比,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女人。有留美回国才华横溢又很体贴我的老公,有活泼可爱的儿子。这一切让我挺满足的。
可是,世事难料,我的一场人生变故,却让我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对于每日以笔墨打交道的我来说,有些意义非常,也让我对玛丽亚医院心存无限感激。
我的忧虑
事情发生在一周前,我那天和老公驾车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回来时途中路过玛丽亚妇产医院,老公又催促我去做妇科检查,我很不情愿。说实话,我的思想挺保守的。就觉得女性妇科检查很难堪,作为白领很不体面,所以每次都死活不肯去,老公总是连拉带拽地“架”着我去医院。
这次也不例外。我被老公“请”进玛丽亚医院,医生亲切地接待了我,并为我免费做了德国徕卡光电一体阴道镜检查。我原本还漫不经心的在大厅里和老公闲聊,谁料到,接到医生的化验单时,我却傻了眼。上面赫然写着:“宫颈原位癌”。这对于我和老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尽管玛丽亚医院的医生一再劝解我,说只要积极治疗还是有希望康复的,但我还是无法保持冷静。一个原本看起来很健康的人,却要活生生地躺在医院里接受无尽无休的治疗。开始住院的头两天,每次老公抽空来病房看我,我都要强忍着悲痛,无人时,我便偷偷地落泪。我不知道我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走,是不是已经到了尽头。
灾难来临的转变
这次突然地变故,让我悟到了很多。想起和老公结婚的这几年,老公每年都会催促我去做妇科检查。而去年,因为老公在外地出差了大半年,所以妇科检查的事就耽搁了下来。虽然玛丽亚医院的客服人员和我沟通了数次,让我及时检查,我都无动于衷,还私下里戏称玛丽亚的医务人员絮叨得像“祥林嫂”。
这次住院治疗期间,玛丽亚的刘泓彦主任跟我聊了很多。她说,女性每年的妇科检查非常重要,可以提早发现病变的预兆。还说在美国,不只是女性每年定期做妇科检查,男性也会每年做男科检查。美国人已经形成这种疾病防范意识。可是在国内,这种疾病防御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而宫颈的病患,一旦出现不适的感觉就已经到了晚期。
刘主任的话不禁令我汗颜,因为这和我老公的话如出一辙。老公留美多年,深受美国西方文化影响,对于身体健康很关注。可是在以前,每次他紧张兮兮地让我去做检查时,我都会说他“杞人忧天”,甚至说他太神经了。没病干嘛还要找罪受呢?所以每次我去检查,都是很不情愿。即便是检查结束,医生开了处方,也都是他督促我按时用药和治疗的。现在想想这些年下来,我们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这和老公的细心是分不开的。
生命比面子更重要
当老公对我的想法表示惊讶时,我道出了心里话,如果我再不及时做检查而耽误的话,后果不堪设想。那天老公陪着我去医院检查时,玛丽亚刘泓彦主任她们就是这样说的。如果之前早点检查,这种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结婚都九年了,我真的很感谢我的老公,每年他都不忘带我去做妇科检查。每次我不肯去,他都会说:‘老婆,别怕,有我呢。我陪你去医院,玛丽亚的温馨妇检是无痛的。’老公一直认为因为我们恋爱时做的那次人流,才让我一进妇产医院就怕的。其实是我的虚荣心在作祟,总是不能放下面子,好像面子比生命还重要。每次去医院检查,玛丽亚的医生都会说我有福气,有这么贴心的老公。还记得那年,我上检查出肿块,玛丽亚大夫说发现得及时是良性的,要辅助做物理治疗,老公每天都会定时为我按摩,家务活都舍不得让我做了。这些年,虽因小病患在玛丽亚治疗了多次,但都无大碍,又花费很少。而且因为这些年我们身体都很健康,事业也打拼得不错了,日子更是越过越好。
被朋友笑称“祥林嫂”
住院的这段时间,我对疾病有了重新认真的思索,在医院见到那么多痛苦着的患者先来就医,彻底改变了我原有的固执想法。我逢人便说:“一定要定期做妇科检查,这是非常必要的,看,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惹得朋友们一来看我,就会把我的话重复几遍,还笑称我是“祥林嫂”。尽管如此,我并不在意,因为她们毕竟没有我的这段特殊经历和感受,也难于体会我的这份复杂心情。我真的希望我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女性朋友,都能减少疾病,健健康康地过日子。
我觉得朋友们说我是“祥林嫂”不尽合适,我看我老公倒是男版的“祥林嫂”,而在我心里,玛丽亚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是真正的新版的“祥林嫂”。她们的确是站在关爱女性朋友的角度,通过省妇儿基金会的健康普查活动,不厌其烦地宣传妇科疾病的种种危害性,引导女性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积极看病防病,玛丽亚医院对于女性患者给予很多的减免和优惠,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玛丽亚的温馨服务。
住院的这段时间,是我非常开心的日子。玛丽亚的医务人员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让我感觉到像在家里一样温馨,回到家倒有几分不习惯了,我对老公说,要是家里也有私人医生和护士该有多好。
篇5
“天有不测风云。”在平安幸福地过了两年后,厄运降临了。老六得了伤寒命丧九泉,而我那相依为命的阿毛竟也给叫饿狼叼走了,五脏六腑全白吃空。我怎么这么命苦!上苍为何如此待我!我呐喊,我彷徨,我无助,我悲凉。在秋叶纷纷扬扬的时候,我又站在了鲁四老爷的家门口。
还是一样的白头绳,还是一样的乌裙蓝夹袄,还是一样青黄的脸,却是脸颊消逝了血色,嘴角丢失了笑影。我一个老实安分的丈夫又死了,我又成了不干不净的女人。这是一个比阴晦还更阴晦的耻辱,比酸涩还更酸涩的笑柄。可这些我一点也不计较。我思念我那可怜的阿毛,常常向人们讲起那个悲惨的故事。从他们冷冷的音调和森森的笑容,我感受到了鄙薄的“神气”。我只觉得这儿又冷又尖,仿佛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先前于鲁家繁累的活儿,这次我竟做得异常的轻松。轻松得连帮忙那个祭祀的烛台鲁四夫人都要慌忙的叫我不要去碰,轻松得连烧开水时与柳妈说几句都觉得无聊到不必再谈。
篇6
1 婆婆的霸道
封建礼教的迫害和摧残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封建礼教对祥林嫂肉体的迫害和精神的摧残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鲁四老爷的厌烦与咒骂,柳妈的同情与恫吓,众人的冷眼与嘲笑,伴随祥林嫂走到生命的尽头。读完《祝福》,人们无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无情批判,对鲁四老爷之流恨之入骨,对柳妈之辈鄙视之至,对众人的愚昧和无情嗤之以鼻,但是很多人或许忽略了一个“出镜率”不高却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起着决定作用的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在中国古代,婆婆大多比较霸道,她们对儿媳妇的管教非常严厉;媳妇大多受压迫、受,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从古至今,婆媳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婆婆的蛮横专制曾经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发生。钱钟书在《围城》里也写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的历史。”《孔雀东南飞》中蛮横的焦母最终造成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窦娥冤》中的老不正经的蔡母将窦娥推向不复的深渊。祥林嫂的婆婆也把她的霸道发挥到了极致。
2 婆婆的精明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三十多岁,山里人模样,在小说中直接出现了一次,然而也就是这一次露脸让我们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她到鲁镇是来寻回“出逃”的祥林嫂的,到鲁家赔罪、领走祥林嫂的工钱、取走祥林嫂的衣服、道谢离开,她没有丝毫的慌乱和不安,也没有丝毫的忐忑和羞涩,一切都是那么轻车熟路、从容得体。一个长期生活在山里的女人,没有见过世面,却能应酬如此之从容,说话如此之能干,不禁让人诧异,同时也让人疑惑。祥林嫂真的如卫老婆子所说“是逃出来的”吗?祥林嫂在春天没了丈夫,冬初到鲁镇找到卫老婆子介绍工作。如果她真的在婆家呆不下去,她为什么不选择在农村最忙碌最容易逃脱的夏秋季节,而偏要选择农闲时节有人看管的冬季逃跑呢?再来看看祥林嫂找的中人卫老婆子,她的娘家是贺家墺,而且经常回娘家,难道祥林嫂就不担心卫老婆子回去通风报信吗?新年刚过,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就合谋把祥林嫂抓了回去,走时还不忘领走祥林嫂的全部工钱,看来,卫老婆子所谓的祥林嫂是逃出来的值得怀疑。一个想要逃跑的女人,没有选择正确的时机,没有找到正确的中人,轻而易举的让人掳了回去。
当祥林嫂的婆婆从卫老婆子的口中第二次出场的时候,我们之前的怀疑得到了答案。卫老婆子喝得“醉醺醺”的,得意洋洋的向人讲述着祥林嫂婆婆的“精明”,说她在抓祥林嫂回去之前,“早已把她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从贺家得到了八十千聘礼,她拿这笔钱给小儿子娶了媳妇,“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多么会精打细算啊,无怪乎卫老婆子夸她是“精明强干的女人”。
由此可见,祥林嫂出逃鲁镇做工,后来被抓回去强迫改嫁,这一切都是她的婆婆设下的圈套,唯一的目的就是从她身上榨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从小说中婆媳二人的年龄差距我们不难看出祥林嫂是一个童养媳,为了节省娶儿媳妇的开销,她的婆婆将她买到祥林家,从小就受尽了婆婆的剥削。祥林死后,为了让祥林嫂继续给婆家创造经济利益,婆婆“骗着”祥林嫂在忙完家里的农活之后又出去做工挣钱,并且在最“恰当”的时机把她抓回去,一分不少的领走了她辛苦一个冬天的工钱,最后把她嫁到深山,赚到了一大笔“财礼”。婆婆看重的只是祥林嫂身上的经济价值,在乎的是祥林嫂能给她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当婆婆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后,祥林嫂就再也与她没有任何关系,哪怕是祥林嫂最终沦为乞丐,婆婆也没有收留她。
3 婆婆的权力
封建礼教的行为规范认为夫为妻纲,所以女子在丈夫死后应该守寡。祥林嫂为了遵守封建礼教行为规范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甚至以命相拼头撞桌角而没有成功。改嫁最终改变了祥林嫂的人生,让她背上了不守妇道、不贞不洁的罪名,让她在那个社会无法立足,鲁四老爷厌烦她不贞,柳妈责怪她不死,众人嘲笑她不洁,她用两年的工钱捐了门槛还是无法改变命运,沦为乞丐仍然得不到人们的同情,最终死在雪地里还要被骂作“谬种”。那么同为女人的婆婆不知道妇女一旦改嫁就会有这样的结局吗?她当然知道,以她为代表的那一类人无一不崇奉封建礼教,自觉地维护着封建秩序。但是,在占有经济利益的欲望的驱使下,他们再也顾不了这些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群“罪犯”怀着对经济利益的占有欲望迫使一个无辜的人去“犯罪”,然后让这个无辜的人承担所有的罪名。祥林嫂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虽有诸多反抗和救赎,却仍以悲剧结束。
篇7
教学之前,研读文章发现,鲁迅先生有意识地将祥林嫂的几次悲惨遭遇安排在春天,可以说,祥林嫂的生命里没有春天。于是教学时,我以“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品读之后小组讨论,学生迅速地得出了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的结论。
有的学生说鲁四老爷是封建礼教及其宗法制度的代表,是封建政权的一种反映,是他一次次驱逐了祥林嫂;有的学生说柳妈这个小人物充当了封建礼教的帮凶,她的话语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备受折磨、倍感痛苦,一直到死都想弄清究竟有没有阴世;而“阿毛的故事”的那一帮听众则是中国“第一流”的看客,她们的冷漠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进过充分讨论和我的指导,学生最后还得出了是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政权、以祥林嫂的婆家为代表的族权、夫死要守寡的夫权、寡妇不得参与祭祀的神权害死了祥林嫂的结论。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到“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歧视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作者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安排在春天里,有深刻的用意,他是想让人物的命运与环境造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有力的揭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到此,对《祝福》的教学可以说非常圆满了。既创新式地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讲授,又很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心里不免感到一丝轻松,但总感觉有些东西被遗落了。
课后不禁反思,《祝福》是鲁迅的经典之作,有无数前辈对它进行过研读。难道教参上所编的资料还不全面,还有遗漏?我教的和那些专家学者们的理解难道不一致?掩书沉思,恍惚间若有所悟:就是因为我教的和他们一样――也许数十年来教学者的解读都是如此,没有变化,才让我感觉到有些和时代不合节拍了,我教的不完全是触动心灵的东西。
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淘洗的。
一部文学作品“它要在自己那个时期里感动读者,必须与当时的‘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相适应,这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与“人类本性”内容相适应,应该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标尺。
《祝福》无疑是一部具有“永久的人性”的作品。我们应该从文本中读出一种经过时间淘洗永不变色的东西,并将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人性,从而建立自己健全的世界观和认知观。
仔细分析《祝福》中形形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与祥林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种高度对立的阶级与阶级间的关系,即使是鲁四老爷一家也并未像黄世仁对杨白劳那样对祥林嫂进行盘剥、人身侮辱;柳妈讲故事也并非有意折磨,为其想办法还足见其对祥林嫂的关心……。
所以将祥林嫂的悲剧归结为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其迫害的结果,这虽有道理也有必要,但以现时视角看来未免概念、空泛。时代变迁也让学生无法对封建礼教与宗法制度感同身受。我们除了教育学生反封建反宗法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有意义的内容?
再看,鲁镇上人,我们不能笼统的称之为坏人,但他们却都认为祥林嫂作为寡妇是一种晦气,都认为有阴司的存在,而且阴司道德标准还和人间的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潜意识里就认同这些标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
若是如此,生活在鲁镇的人们便形成了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力量,这种力量促成祥林嫂的悲剧遭遇一再发生。
一番思考后,我深刻感悟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应停留在历史观和阶级观的认识上,应该多角度(比如社会观)解读文本,应该勇于读出自己的东西,应该拓宽视野,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按照这个思路对文本进行深挖掘:镇上的人何以形成这种集体的无意识?作为被害者的祥林嫂有没有对自己的命运进行过反抗?
千百年来,封建礼教在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强化下,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标准、公理的化身,并化为血肉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它被所有的人接受、维护、遵守。而在表象上,它不是以一种凶恶的被我们反感、对抗的形式吞噬、残害人们,而是以一种人们自觉奉为神圣、公理、正确的形式让我们自觉地彼此吞噬、残害。而且人们又在这种吞噬、残害中获得一种维护正义的快意,这才正是封建礼教吃人的可怕之处。”更可怕的是,被残害者本人对这种残害也是认同的,甚至他们的看上去有着反抗特征的举动、行为也仍然是对这种残害的认同与信奉。还有什么比这种精神、心灵的毒害、更让人感到痛心的呢?
由此可见,封建礼教与宗法制度,他们最大的罪恶在于对“人的本性”的侵蚀。这种侵蚀产生了巨大的无意识的力量摧残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所以,从祥林嫂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形象,鲁镇的形形的人物则构成了一个为封建伦理及其宗法制度毒害得失去本性的群体。
那么,在当今社会,“人的本性”是否被一些新的东西侵蚀?科学文明的氛围之下,是否也存在着诸多的集体的“无意识的力量”迫害我们的生活?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如何有效的抵制形形的侵蚀?这些似乎应该是我们在课堂里更应探讨的问题。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们这个民族有很多骄傲,也有更多的沧桑血泪需要我们反思。从永久的人性这个角度来解读《祝福》无疑是挖掘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劣根之一,这与鲁迅先生的思想无疑是合节拍的,这样解读,我想九泉之下的鲁迅先生恐怕也会欣慰。
篇8
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性格为:
1、生活在旧中国,拥有着勤劳,质朴,善良和坚强的性格;
2、不屈服的性格特点,即使处于社会下层,但对封建制度的迫害勇于进行反抗;
3、祥林嫂的性格还有倔强的一面,曾多次反抗过自己的命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祥林嫂;坚毅;抗争
《祝福》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的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读完整部作品,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那个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头发却已全白,一手提着竹篮和破碗,一手拄着比人都长的竹竿,纯乎乞丐,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祥林嫂吧。
对于祥林嫂,我们从其身上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她的可怜和不幸,殊少谈论她的坚毅不屈和奋力抗争精神。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她的坚毅不屈和奋力抗争精神。
其一,他的勇敢出逃,靠做工谋生即是例证。祥林嫂,从小作为童养媳,在严厉的婆婆的折磨下生活,小她10岁的丈夫在她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先她而去,精明强干的婆婆为了获得丰厚的彩礼竟打算将她再嫁到深山野坳里。这与无端被卖何异?没有苦苦哀求,没有哭哭啼啼,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竟大胆地冲破了封建妇女足不出户的牢笼,居然会私自逃到鲁镇做工谋生。这是当时许多男子也未必敢做的事,更何况普通妇女。
其二,断然抗婚,不惜一头撞在香案上的壮烈也不失为感天动地的一次壮举。婆婆打听到她的地址,派人将她从鲁镇抢回,强迫成婚,两三个男子也擒不住她,一头撞在香案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其勇敢,其壮烈,让人可佩可叹。
篇10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家用画笔绘眼睛,以形传神,透露人的思想情感;文学家用语言之笔丈量"眼睛"的深度,刻"神"达"心",挖掘心灵的长度。鲁迅先生在《祝福》之中,紧随祥林嫂的"眼睛",刻出"祥林嫂的哭泣";不放过"看客"的"眼睛",窥探一代民众的内心;借助"我"的眼睛,批判人性的脆弱。
《祝福》以“实眼”看人生,以“虚眼”看人性,从实与虚交替之间照见文章之用心,即文心。
1.祥林嫂之“眼”――“眼”之明暗,人性之有无
人性,从字典上看,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祝福》借助祥林嫂眼眸之明暗变化,刻写出祥林嫂人性从有到无。
《祝福》一文运用虚实的方式,传神地刻画出祥林嫂之眼,及眼眸下的人性挣扎。初到鲁镇,祥林嫂是"顺着眼",实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虚写笑眼,文中的唯一一次;再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圈就有些红了""于是淌下了泪来""直着眼睛",实写祥林嫂沉浸在失去阿毛的悲痛之状;"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直到他急得流泪",写出柳妈的一席"阎罗大王"之语震恐祥林嫂,写尽祥林嫂的恐惧与积极寻求救赎之路;"所以总是瞪着眼睛",写出祥林嫂以"瞪眼与沉默"反抗"额头上疤痕"的嘲笑者;"眼光也分外有神",写出捐门槛后的神清气爽,暗示人性的回光返照;"眼睛窈陷下去",写出了祥林嫂赎罪不得后的绝望;"眼珠间或一轮",写出祥林嫂生命尽头的垂死挣扎。虚写处,还有两次"疑惑“――”只得疑惑的走开",这是祥林嫂不明白自己在祭祀中的"罪过";"然而她,却疑惑了",这是祥林嫂对鬼神的不明白,也是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祥林嫂从"顺着眼"到"直着眼"再到"瞪着眼"最后是"眼珠间或一轮",生命在挣扎中走向了"抗争",在抗争不得后走向了"渺小"。 虚实之间,写尽了祥林嫂的"希望之眼""悲伤之眼""愤怒之眼""疑惑之眼""绝望之眼""死亡之眼"。
祥林嫂的人性从勤劳、守旧、顽强、内心明净之中,丢失在生命的贫瘠中,挣扎在封建礼教的高压中,窒息于看客们的围困中,走向呆滞、空虚、绝望与毁灭。
2.“看客”之“眼”――“窥探”之真假,人性之善伪
"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此句是《祝福》中第二部分,第12段的叙述语。这句话很有意思,这是祥林嫂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就被族人绑走,而见证者"看客"所见,作者所叙述的。作者鲁迅这一虚眼,看到了看客的"实眼"--窥探,所窥探的结果是"不很分明",但所见的事实又是分明的。所以"窥探"之真假,人性之善伪,在实与虚之间交替,向纵深发展。
"看客"之眼,有四叔、四婶封建正统者之眼,窥探见祥林嫂的"不洁""谬种";有短工之眼,窥探出祥林嫂的"贫穷";有劳动妇女之眼,满意地窥见祥林嫂失去阿毛的"不幸与悲伤";有孩子吃惊的眼睛,窥见祥林嫂对阿毛的"思念、自责与渴求";有柳妈干枯的小眼睛,窥见祥林嫂额头的伤疤而不被"阎罗大王"所容;有"我"之眼,窥见祥林嫂从生命力旺盛走向精神空虚而凋零的命运轨迹。人性的善伪在叙述语言中已见分晓。
此中,以四叔、四婶、短工、林林总总的妇女、小孩等之眼为实眼,叙写出祥林嫂生命轨迹中的现实印记,而"我"之眼,如龙应台所言的"白杨树的湖中倒影",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3.“我”之“眼”――“批判”之深浅,人性之厚薄
"我"之眼,引导着读者"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引龙应台之语)。"我"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叙述语言就是"我"的眼睛,且行且批判,从时间、空间、思想的三维中,批判性地看待人事的变迁与人性思维的走向。
《祝福》此文初步推算整整走了12年:祥林嫂初到鲁镇半年就被卖改嫁,而后改嫁生活5年;再到鲁镇是秋季,快够一年,从四婶处支取工钱"捐门槛",此为1年;"赎罪"失败,不到半年头发花白,又是半年;"我"回鲁镇过"祝福",看到祥林嫂"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又是五年。12年的时光,可以把人推向何处?
四叔随年龄的增长,停留在康有为""之时,四叔人性被禁锢在封建的正统思想之中,视祥林嫂为谬种,这是"我"对四叔人性的拷问;"四婶"作为家庭主妇,以"家务的伶俐与否",让人性走向寡薄,这是"我"对四婶"人性"的拷问。
"看客"的悲伤、满意、鄙薄、烦厌的种种表现,是一种猎奇的窥探,是一种对他人不幸的满意,是一种空虚的填补。祥林嫂无法成为他们空虚的填补时,祥林嫂在他们的生命中失去了生存的价值,进入物质与精神的双向"贫穷",被世人厌弃了。这是"我"对"看客"人性的拷问。
而,祥林嫂三次"反抗":反抗再嫁,既是固守伦理的反抗,也是对"婆婆"为代表"族权""夫权"的反抗;反抗"嘲笑",既是对看客的反抗,也是对愚昧看客的封建伦理的反抗;反抗"魂灵有无",既是对生死的反抗,也是对"神权"之下的迷信的反抗。这是"我"对社会人性的拷问。前者是"祥林嫂式"的反抗,后者是"我"的反抗。前者"批判"个人在当世人性突围中的无力感,后者"批判"社会在当世对人性的包围与浓重,窒息了人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