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3-26 14:0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沟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沟通的重要性

篇1

1、沟通有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确立互信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要想得到真诚的友谊,相互的尊重,彼此的信任,那就要深入的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双方行格和个性,在交往中过程中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分歧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感情。

2、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善于沟通,良好的沟通效果往往会使人很快在工作中打开局面,更能让公司效能大幅提高。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你要获取对方的真实信息,另外你也必须向对方传达你的真实信息。这有这样的沟通才算成功的沟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儿科 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 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07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Pediatric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Li Yarui Liu Lihua Shi Wenna et al.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China become more and more nervous.Malignant events of medical disputes continue to emerge,Especially in pediatric clinical work.Goo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can improve this phenomenon,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In pediatric clinical work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kills of communication,and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s,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and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Pediatrics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skill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7-01

1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状况

医史学家西格里斯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即医患关系。“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其他监护人。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医”和“患”有着“战胜疾病、早日恢复健康”的共同目标,这不仅要依靠医生精湛的医术,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水平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过分维护自我的权利,而不积极配合医生的质量。政府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体制的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法律法规不健全。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强度和风险性不相称,医务人员道德的淡化,缺乏耐心,出现收回扣、乱检查等现象。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医患矛盾日益激化。[1]

2012年3月23日,年仅17岁的患者李某不满治疗,手持水果刀,冲进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乱砍刺,造成28岁的实习医生王某死亡,另有3名医护人员不同程度受伤。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命案,该院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某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还在抢救中。据卫计委资料,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受伤28人(其中患者及陪护人员11名、医护人员16名、保安1名)。这一系列的伤害医生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产生了大量负面影响,扰乱了医院秩序,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打击了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儿科患者身份特殊医患沟通更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是儿童的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易反复、免疫系统不完善等特点。其次是患儿的身心特点:自我表达能力差,情感控制能力低,对疾病的耐受力低,检查及治疗时不易合作,患病后依赖性增强。最后是家长的身心特点:焦虑和紧张,对患儿过分的照顾和溺爱,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对医务人员的怀疑和不信任。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处理不好往往影响一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和谐的医患沟通促进患儿康复,因此提高沟通的技巧性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2]

2 儿科医患沟通

2.1 注重沟通技巧。

(1)主动沟通。所谓主动沟通,是指医务人员要主动与家长及患儿沟通,而不是出现矛盾后或者家长主动来的时候再沟通,如果出现了问题再沟通,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了。主动沟通不但可以使家长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及责任感,对医务人员更加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可以防患于未然,将遏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2)真诚沟通。真诚沟通关键在于实事求是、真情实意,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强调人权的重要性,掌握了如何充分维护自己的知情同意权,患者家属有权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并要求医务人员对所进行的诊治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解释,并认真而详细的对家属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及家长以诚相待,本着希望患儿早日康复的心态,积极治疗,与患者及家长沟通时,要诚恳有耐心,以真诚感动家长并取得家长的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情况及需求,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患者的病情、诊治情况、性格、家庭情况等各个方面着手,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沟通,以求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最后,所谓技巧是可以灵活运用的东西,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情境而异,我们应本着鼓励、善意的谎言、说话留余地等原则。[3]

2.2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沟通。

(1)婴幼儿时期(0―3岁)。这个阶段的患儿需要爱和保护,对母亲依赖性强,易哭闹,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时应轻柔,并用语言和抚触给予关爱。

(2)3岁―学龄前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逐渐健全,逐渐脱离对母亲的依赖性独立出来,对外界好奇心强,情绪丰富,对住院病儿要多加关心,亲近他们,允许他们携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和物品,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3)学龄期。外界变化可引起内心情绪波动,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出现对抗、任性、不遵医嘱甚至攻击行为。医务人员在接触年长病儿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对恢复期的患儿,为了消除因住院而耽误学习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应适当鼓励他们。

2.3 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

(1)善于倾听。倾听在医患沟通中很重要。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家长总想把患儿的所有症状尽可能详细的告知医师,医生工作繁忙导致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倾听,这样不利于医患沟通。倾听首先站在患儿家人的角度认真听取。同时,注意重点以便于病程记录。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家长迁怒于医生,我们应耐心倾听,等家长发泄完怒气后再对其进行细心的解释。

(2)善于解释。因为患儿病情变化快易反复,家人常常会很焦虑,同时家长对疾病不了解,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患儿目前的情况,耐心而且详细的向家长解释,使他们对疾病的诊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医生的信任增强并积极配合治疗。[4]

3 儿科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3.1 新型的医患关系要求医生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化建设加强,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出现了新型的医患关系使医生处于被动地位,给予患者及家属更多的知情权以及选择与决定的权利,医方与患方作为“共同利益体”,共同参与疾病的诊治,更利于患儿康复,所以更加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3.2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由于社会医疗体制及相关法律不完善,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一知半解,医务人员的不耐心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发生甚至发生伤害医生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使我们开始反思沟通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可以改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3.3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生应有的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特别是新时代的儿科医生,我们不仅要具有精湛的的专业医疗技术与美好的医德,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得到患者及家属充分的信任,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5]

总而言之,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医生的品德、修养、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累积。良好的医患沟通可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在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不仅拥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高尚的医德,还应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黄文森.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2):267~268

[2] 殷秀芝.钟勇.儿科医患关系和谐途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2.33(457):78~80

[3] 刘华.许双虹.提高儿科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临床医学论坛.2010.31(4):62~63

篇3

关键词医患;语言行为;儿科;重要性

儿科与其他科室相比,本身就具有一定特殊性,儿科诊疗过程中,常常会面对患儿主述能力差的问题,再加上儿童自身各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发病常常具有起病急、病情易变化的特点,因而,增加了临床诊疗难度,同时,家属往往处于情绪易紧张、敏感、焦躁的状态,若医生沟通不当,则容易造成医患纠纷,因而,儿科医护人员在提升自身诊疗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好良好的沟通方式。本文收集我院儿科84例患儿做对照研究,探讨语言行为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文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我院儿科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儿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14岁,平均(7.5±2.8)岁;住院23例,门诊治疗19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5~14岁,平均(7.8±2.5)岁;住院22例,门诊治疗20例。对比分析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具备临床对比条件。方法:对照组应用普通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则于沟通中应用语言行为,具体内容如下: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①倾听[1]:倾听是良好沟通的一种方式,医护人员在倾听家属讲述的时候,首先不要打断讲话者,善于提取家属所述重点,充分体现出对于讲述者的理解和尊重,针对重点问题对家属提问,而对于回答问题会觉得不耐烦的家属,应该耐心解释所提问题对于患儿诊疗的重要性。②解释:诊疗期间,需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家属讲述患儿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对于家属内心的疑惑,给予耐性的解答,从而得知家属对于诊治方面的疑惑,达到改善家属心境的目的。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的沟通:①保持童心[2]:首先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治疗期间,对患儿的喜好进行了解,以地位对等的方式,通过动画片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减轻患儿对于医师的害怕和陌生感。②关爱和尊重:在通过患儿了解病情的时候,多给予患儿鼓励,如聪明、真棒等,医护人员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通过关键点,与患儿交流,同时,应用合理的肢体语言,如拥抱等,让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和尊重。③动作轻柔:为患者实施各项检查前,都需要提前告知患儿,使患儿有心理准备,检查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对患儿造成刺激,增加患儿对于诊疗的不安感。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患儿及家属就医满意度:儿科于每例患儿诊疗结束后,给每例患儿发放一份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表中内容主要涉及5个方面,分别为医生沟通交流、医生诊疗专业性、医生诊疗态度、患儿及家属对于诊疗结果的知晓度,由患者对5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每项内容分值20分,总分100分,分数高低与满意度呈正比。记录两组研究对象诊疗期间的纠纷事件。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两组研究对象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对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描述应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描述则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4.102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医患沟通中应用语言行为的重要性。方法:收治患儿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医患沟通,观察组在医患沟通中应用语言行为。结果:观察组诊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临床医患沟通过程中,良好的语言行为对维护医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研究吴从吉435500黄梅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结果

观察组诊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语言行为指人与人交流中的功能性单位语句,临床上医患沟通交流不顺畅极易导致医患纠纷,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对医院形象及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导致沟通差的原因与两方面的沟通差异有关,分别为沟通语境和沟通主体[3]。临床资料显示,引发医患纠纷事件中,50.5%均与沟通有关,体现出良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对于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十分重要。本文中观察组在沟通、交流中应用语言行为,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从家属的角度出发,通过倾听和解释,让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理解,增加家属在医护人员诊疗中的信任感与配合度;另一方面,从患儿的角度出发,以与患儿对等的方式,通过保持童心、关爱和尊重、动作轻柔3个方面的内容,使患儿感受到自身受到的重视,缓解患儿对于医护人员的害怕感和陌生感[4],提高患儿诊疗配合度。结果提示,语言行为可避免发生医患纠纷,提升儿科诊疗质量。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医患沟通过程中,应用语言行为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提升临床诊疗满意度,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儿科诊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秋丽.浅析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20):4099-4102.

[2]黄小梅.刍议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现代养生,2016,16(3):254-254.

[3]李云荣.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5(14):2012-2013.

篇4

班主任事务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要用心去对待,要起到衔接与沟通的桥梁的重要作用。

假如有一天,我做了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我该如何与任课老师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任课老师不仅是这个班的“教书先生”,给学生们传授各个课程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们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他们也是班集体重要的管理者,是协助班主任完成各项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要学会如何与任课老师交流,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首先就是良好的交流,交流才能互通,才能加深了解,才能有共同完成班级事务的可能性。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比如课后问问任课教师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听课效果,互相提出提出意见,以使班级更好发展。

其次要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要采纳,不能置若罔闻,置之不理。班主任还要教会学生尊重、感激任课教师,不能因为某门课程的不重要就忽视这门课的任课老师,也不能因为不是班主任就觉得任课教师没权利管理班级,教导学生。(班主任 banzhuren.cn)这样,任课教师在班上和课堂上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便于更好的沟通,任课教师就能够积极主动的管理好班级。

同时,在班上也要树立好任课教师的威信,有的课程不是主课不是重要的课,学生就容易忽视,乃至不尊重任课教师,而只是学习班主任所带的科目。有的班主任甚至会在课堂上公然指责任课教师,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综合考核,更严重的是会出现集体偏科现象,班风不正,勾心斗角。

篇5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常常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操作。而沟通是执行护理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在操作中的配合度。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进行宣教中运用沟通技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在每日上午09:30~11:00期间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操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间控制在10~15min。对照组在操作前进行常规宣教,即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患儿与家属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包括以下方面。

1.2.1语言沟通

在和患儿初次交谈时,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制度与住院环境。每次为患儿进行操作前,均和患儿家属沟通好,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注意说话技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做到确切、清晰、简洁,符合患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例如,避免提及“扎针”“穿刺”“消毒”等粗暴专业的词汇,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连接一个小管子”“擦一擦你的小手”等保护性、儿童易于接受的词语。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护理人员可采取树立榜样、鼓励结合批评、表扬的方式与患儿交流。例如,向患儿讲解“你看,旁边床的小朋友多勇敢,刚才阿姨给他输液时就没有哭。让阿姨看看你是不是也很棒,来,主动把手伸到阿姨这里”等。交流时注意选择患儿感兴趣、有密切关联的话题切入。如患儿正在玩玩具,可以与患儿借此沟通,玩的什么玩具呀,这么好玩呀,你给阿姨玩会吧。以此与患儿拉近距离,消除其恐惧感,以利于沟通治疗。一般来说,与患儿最佳沟通时间为他们有兴趣与他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运用符合不同年龄患儿的语调与音色,调整自身情绪状态,情绪不佳时避免与患儿交谈,以免伤害患儿心理。可在患儿哭闹时暂停治疗,待情绪稳定后再做治疗。

1.2.2非语言沟通

操作者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除仪表端庄外,还可适时抚摸一下患儿的额头、肩部或握一握小手,使其产生亲切感。此外,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在患儿面对护理操作时流露出焦虑恐惧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则及时以关怀与同情的目光注视患儿,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在心理上产生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目光中传递给患儿及家属勇气,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必要时也可停下来,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倾诉,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对护理操作的配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通过数量统计及满意率调查表书面形式进行统计分析。配合率的评价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儿能够参与到操作中,对操作者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为配合。患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处于哭闹、拒绝、反抗状态者为不配合。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向患儿家属询问对此次操作是否满意,“是”为满意,“否”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操作中,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护理操作前的健康宣教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率。

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利于患儿及家属对操作充分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参与护理操作治疗。此外,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亦可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中无形地提高沟通效果。抚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是肢体语言沟通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适当的抚触可使患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增强信任感与安全感。抚触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过程中最容易被对方捕捉到的重要信息,对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好表情,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深入沟通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工作铺下基石。罹患疾病,对患儿和家属的压力都比较大,与家属沟通时注意眼神的交流也可极好的提高沟通效果。听是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倾听痛苦是一种帮助患儿及家属宣泄和情绪转移的方法。认真听取患儿的诉说,深度的共情和倾听是治疗病痛最佳良药,因此,无言的倾听、共情亦是不可少的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护患间的相互作用与良好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不仅有利于维护患儿正常权益,而且能够促进临床工作顺利开展。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操作难度,使操作得以更顺利的进行,治疗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0):123-124.

[2]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3]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4]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74-175.

篇6

1.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1.1 患者刚进入医院,突然改变环境,会导致其有一些不良心理表现,其对新的环境会有不适应,其会有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在治疗中配合情况不好,这会给护理措施带来一定的困难。故此时应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说出自身的困惑,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在治疗中给予最大的配合工作。

1.2 良好的沟通可让护理措施顺利地实施起来。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其要进行封闭管理,这让患者的旁边没有一个家属,这样会让患者更加感到孤独,想念自己的亲属,患者会有逃出医院的想法,一些患者更会出现一些妄想症状,想象有人会对其不利,从而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产生对立的态度,在治疗中给予抵触。护理人员应用各种机会和患者进行沟通,多进行交谈,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其交成朋友,从给予其进行心理干预,这样可利于之后护理措施的开展。

1.3 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可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对治疗和护理工作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些患者住院之后因为没有其他家属在身边陪伴,故对其情况就无法完全了解,这对诊断、治疗、护理工作都有很大的障碍。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就非常的重要,和其沟通中可更好的了解其具体情况,从而好合理地安排治疗护理措施。一些患者因为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致使在期间会不断的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而治疗方法却一直不变,致使疗效不乐观,此时护理人员应不断地和其进行沟通,了解其现今的一些情况,对其心理情况有详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调整治疗和护理的措施。

1.4 良好的沟通可明显降低纠纷的发生几率。精神科的患者有很大的特殊性,患者大多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自身还多有幻觉的产生,或者其有抑郁等情况发生,一些患者还有一定的攻击性,故应要对此类情况进行预防,护理人员应多去查看患者的情况,多找时间和其沟通,从而避免此类不良情况发生。对患者的情况要多加观察和注意,对其心理情况要及时了解,早期发现患者的问题,早期给予对症措施。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还可明显地降低其发生纠纷的几率,和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对治疗护理都非常重要。

1.5 良好的沟通对患者出院之后再次回到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患者在逐渐康复后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压力,担心如痊愈之后再次回归社会,会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从而心理方面的压力很大。故护理人员应在沟通中多对其进行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的价值进行确认,消除自身的压力,正确面对自己,调整好心态,从而在回归社会后自身可以适应。在患者回归社会后应要和患者的家属及朋友等进行沟通,让其更好地配合患者适应社会。

2.如果进行良好的沟通

2.1 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是沟通中必要的条件。一些患者因为自身疾病所影响,会对医生和护理人员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打骂、攻击等情况经常发生,一些患者更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进行攻击,有些患者还会性骚扰护理人员。此类情况都会对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和伤害,如自身的素质不过关会对患者产生逆反心理,在治疗中给予其主观的操作,给予其报复,此类情况反复就让护患关系更加恶劣,患者对护理人员也更加恶劣。故自身的素质非常的重要,护理人员要对其理解,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控制,保持自身的职业形象,反复沟通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2.2 和患者进行第一次沟通非常的重要。患者刚刚进入医院,护理人员应对其关怀,照顾,做好细致的工作,因第一次和其进行接触,故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和其建立好第一印象,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让其认为护理人员非常的亲切,像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样。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才可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从而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关键地基础工作。

2.3 找一个可沟通的话题非常重要。患者因为疾病会有很多无端的想法,这些想法多不切实际,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找一个患者有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可从患者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中找话题;找出突破口和患者进行沟通可让话题丰富,从而让患者说出自身的想法及情况,护理人员要不断地控制话题的转移,从而多了解其情况,这样才可让沟通的情况更加详细。

2.4 在和患者沟通中要和其和平共处,并对其尊重。良好的关系应平等相待,和其做成朋友。患者因疾病会有众多古怪的想法,自身的情况也不好,护理人员如对其有歧视会让患者感到得不到尊重,让交流沟通更加不良。进行沟通时应要掌握语言方面的技巧,不可出现对患者不尊重的语言,也不要像审问一样和其进行沟通。避免在沟通中随意,要认真面对和其的对话,要让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对其很尊重,想和其做成朋友,理解其的想法。和其沟通的语言应让患者可以理解,并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给以处理。如患者为多疑型的患者,其会对护理人员有很强的戒心,这时护理人员在谈话时应要和其有一定的距离,沟通时要倾听其的话语,找一个可以交谈的话题作为突破患者心理防线的切入点。如患者为悲观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要给予关怀和蔼的态度和其沟通,让其把自身的悲观想法说出来。患者叙述的隐私护理人员应给予医疗保密,不可随意乱说,沟通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篇7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沟通;重要性;艺术系

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沟通不单是正确的传递命令,更重要的是在传递信息的时候达到心灵相通的效果,从根本上发现和解决问题。护理是手术室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手术质量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生活水平得到迅提高的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疗技术及护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患者选择医院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护理只是简单的履行医嘱,通过一问一答来收集患者信息,但是在医疗制度不断改革的的时代里,此种护理形式已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护理理念成为护理领域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护士要不断提高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达到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手术室手术室护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及艺术性。

1护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1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医患关系的前提

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回访时,要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和蔼可亲、从容沉着的举止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好评;指示性动作可表现和加强说话的内容;对患者恰当的触摸、对患儿的抚摸、搂抱都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1.2合适的语言交流可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手术患者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智力上存在着差别,过多使用专业术语会产生概念上的误解后不被理解,手术患者一般都要求在与其交流时使用他们熟悉的日常用语,否则会给他们带来困扰,产生误解或不满,应多用礼貌性语言,尊重患者的同时也得到患者的尊重,使患者在心理上满足被尊重的需要。如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若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误解,甚至会对有些讲话断章取义。要尊重患者,选择合适的称呼,选择恰当的称呼是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让患者感到护士的关注,得以消除紧张心理,消除患者的疑惑和顾虑,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1.2医患沟通交流艺术是预防医患纠纷的重要举措

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医患沟通交流艺术,医院要客观、详细地告知患者病情,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明白自己做何种检查及其目的意义;明白有权选择医生;明白诊断或治疗方法实行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知道自己应注意的有关事项;知道看病时应遵守医事法律、医院诊疗秩序和规章制度;理解看病时应尊重医生的诊治权;知道自己进行特殊检查和手术前应当阅签知情同意书的程序;明白发生医疗纠纷后应依法解决的相关程序等。相反,若患者提出与其疾病有关的咨询或者疑问时,医院应给予合理、适当的解释,这才是预防医患纠纷的根本举措。

2护患、医患沟通的艺术性

2.1术前沟通

2.1.1术前语言沟通。由于缺乏对手术及相关医疗知识的了解,不少患者在面对手术时都多少伴有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弊病,总是会不停的询问手术危险度、手术效果、手术后遗症等,并且会出现不止一次的询问,面对频繁的询问,多少护士会有不耐烦的情绪,甚者只给一句“那些不都告诉过你吗”。其实病人对同一问题的多次询问正是他们心理问题依旧存在的表现,只是想通过多次的确认来给自己打气,护上在未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必会出现情绪化,而患者也容易埘护士不满,护患纠纷容易产生。因此,护士在面对患者多次询问时,必须耐心细致的解释,语言要温和,不要表现出不耐烦,避免患者心理受挫。平时多问候患者,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多赞美他们的改善之处,如“今天气色不错”、“今大你精神多了”、“看来你比疾病更坚强”等语句进行鼓励。

2.2.2术前非语言沟通。心理学有研究表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因此护上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非语言沟通,比如查房中用手摸下患者的头,了解患者体温情况;对于老年患者也可以通过握手对其鼓励,拉近彼此的距离;晚上查房时给患者掖下被子,关窗帘等,都能够给患者带来温暖的感觉。

2.2术中沟通

2.2.1术中语言沟通。在术前沟通的基础上,护士与患者已建立了良好关系,当患者进入手术室看到熟悉的面孔时,定能够轻松许多,同时护上对患者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护理更能“一针见血”。护士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可适当与患者交流,交谈选择轻松的、与疾病无关的话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手术进行中,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在轻松的交谈中度过手术。

2.2.2术中非语言沟通。手术室的环境对患者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护士要营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比如手术台保持整洁,放一束鲜花在患者町见处,温度维持在22℃一24℃,让患者在视觉和感觉中快速适虚手术室环境。对于局部麻醉的患者,事先了解患者喜欢,放适合患者的轻柔音乐,放松他们的神经。在患者焦虑时,握住患者的手给予鼓励,拔针、拔管时,动作要轻柔。

总之,医患、护患沟通技巧是护患沟通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因素。要成功的做好沟通。医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学习加强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注意自身素质修养,丰富实践经验,增进护患沟通技巧。总之,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尽量满足患者与家属的需求,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环境,了解患者的心理,排除其恐惧心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术中配合及手术结果。

参考文献:

[1]翟丽芳.护患沟通刍议[J].当代医学,2009,15(18):137-138.

[2]彭涵.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136-137.

篇8

【摘要】目的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导诊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的误解,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通过理论与平时实践工作相结合,探讨了门诊导诊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技巧。结果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门诊导诊护士的沟通技巧方案。结论 门诊导诊护士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与患者交往中服务于患者,提高服务形象。

【关键词】护患沟通;门诊导诊;护理

由于我院门诊患者来自各个乡镇,每个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所患的疾病、病情的轻重以及对疾病痛苦的承受力不同,每个人求医问药的心态也表现不一。因此,导诊护士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果断迅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且导诊护士要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剖析其心理活动规律,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心态表现、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分别对待,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抚和疏导工作,尤其是要注意正确运用沟通技巧[1]。

1 导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医院门诊普遍存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护士少的特点。有文献报道,我国护士无论是绝对或相对数量均严重不足,由于护士数量不足,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责任心,致使护士身心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也常把自身的压抑情绪传送给病人。有时在工作中缺少热情、表情冷淡、语言交流不够得体,对病人的提问不能及时给予解答,健康指导不全面等。另外,门诊病人来到门诊有急切的心理,而医疗流程又很难满足病人,他们就会认为应得而未得到的服务,而我们的护士又没有很好的同病人沟通,结果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即影响病人康复,又影响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

2 导诊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

2.1 非语言沟通技巧

护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包括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这些都会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对护患沟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倾听是护士对病人关注和尊重的表现。倾听不只是听病人的询问,而且要通过病人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体会病人的真实感受。护士在倾听时应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动作,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保持眼神交流,不打断病人说话,当说到痛苦时,要点头默许露出同情的眼神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病人说完后护士可用简单总结的方式将患者的话重述一遍,使病人明白你已理解他的意思,知道他的思想和感受,让病人感到你在关心他,这是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2 语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当病人带着病痛来到医院后,由于存在种种牵挂,对医院的陌生环境不适应,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对各种检查和治疗不了解,这时侯病人往往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担心、抑郁、怀疑等复杂心情,这就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处境以及不同时间、场合的具体情况,选择病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交流沟通。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护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语速要适中,过快会让人病人感到没有诚意,过慢会让病人反感。例如,当病人对药物剂量或疗效发生疑问时,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或过激的语言,护士要用真诚、清晰、流畅的话语,给病人以耐心解释,以消除病人存在的担心心理,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3 与患者沟通要有同情心

同情心是在跟病人沟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而且护士有无同情心能很容易被病人感知,从而影响沟通效果。对病人要诚恳,给以温暖和适当的同情,注意不要摆架子,做出很傲慢的样子,或只做一些表面事,而应表现出你的态度和感觉都是诚恳的,让他感到你是真心想帮助他的。有时还要体谅他,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环境的陌生等因素,造成情绪不稳,心绪复杂,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心理变化,有些病人可因一点小事,就可以引起他们的不满,与护士发生口角。因为语言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绝望。所以对患者要将心比心,态度诚恳,用美好关怀的语言,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及不良的心理刺激,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解除病痛,促进康复。

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方式,一个优秀的护士仅会沟通是不够的,还应利用一切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刻苦学习,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丰富与护理有关的人体、社会和行为科学知识,争取创造一个病人信赖的护理环境,达到护患关系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世锋,邢玉荣,郑 英.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44-5645.

[2] 喻启玲.非语言交流在门诊体检工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C003-C004.

篇9

现代工程项目中参加单位较多,形成了复杂的项目组织,各单位有不同的任务、目标和利益,而项目管理者必须使各方面协调一致、齐心协力地工作,这就使项目管理中沟通与协调显得更为重要。沟通是组织协调的手段,是解决组织成员间障碍的基本方法。协调的程度和效果常依赖于各项目参加者之间沟通的程度。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沟通与协调工作。

1.项目经理与技术人员的沟通

技术人员对基层的具体施工情况了解较少,项目经理应积极引导,同时注重全局及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1.1建立完善、实用的项目管理系统

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设计比较完备的管理工作流程,使大家按程序、按规则办事。

1.2建立项目激励机制

由于项目的特点,项目经理更应注意从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角度激励各个成员的积极性。改进工作关系,关心各个成员,礼貌待人,公开、公平、公正;在向上级和职能部门提交报告中,应包括对项目组织成员的评价和鉴定意见,项目结束时应对成绩显著的成员进行表彰等。

1.3形成比较稳定的项目管理队伍

尽管项目是一次性的、常新的,但项目小组却相对稳定,各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公平、公正的考评业绩方法、标准,并定期客观、慎重地对成员进行业绩考评。

2.项目经理与企业管理层关系的协调

项目经理与企业管理层关系的协调应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项目经理与企业主要领导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服务与服从、监督与执行的关系,企业要对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调控,项目经理要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地抓好项目的具体实施。

3.项目经理与发包人之间的协调

发包人代表项目的所有者,对项目具有特殊的权利,要取得项目的成功,必须获得发包人的支持。项目经理首先要反复阅读合同或项目任务文件,了解项目构思的基础、起因、出发点,了解目标设计和决策背景,从而理解总目标和发包人的意图。让发包人一起投入项目全过程,而不仅仅是给他一个结果。尽管有预定的目标,但项目实施必须执行发包人的指令,使发包人满意。发包人通常是其他专业或领域的人,可能对项目懂得很少,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使发包人理解项目和项目实施的过程,减少非程序干预;项目经理作出决策时要考虑到发包人的期望,经常了解发包人所面临的压力,以及发包人对项目关注的焦点;尊重发包人,随时向发包人报告情况;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让发包人了解承包商和非程序干预的后果。项目经理有时会遇到发包人所属的其他部门或合资者各方同时来指导项目的情况,这是非常棘手的。项目经理应很好地倾听这些人的忠告,对他们做耐心的解释说明,否则,会有严重损害整个工程实施效果的危险。

4.项目经理部与监理机构关系的协调

项目经理部应及时向监理机构提供有关生产计划、统计资料、工程事故报告等,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规定和施工合同的要求,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搞好协作配合。项目经理部应充分了解监理工作的性质、原则,尊重监理人员,对其工作积极配合,始终坚持双方目标一致的原则,并积极主动地工作。在合作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注意现场签证工作,遇到设计变更、材料改变或特殊工艺以及隐蔽工程等应及时得到监理人员的认可,并形成书面材料,尽量减少与监理人员的摩擦。项目经理部应严格地组织施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敏感问题。与监理人员意见不一致时,双方应以进一步合作为前提,在相互理解、配合的原则下进行协商,项目经理部应尊重监理人员或监理机构的最后决定。

5.项目经理部与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

项目经理部应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地基处理、隐蔽工程验收和交上验收等环节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同时应接受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对双方的协调。项目经理部应注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主动与设计单位磋商,积极支持设计单位的工作,同时也争取设计单位的支持。项目经理部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中应与设计单位进行深层次交流,准确把握设计,对设计与施工不吻合或设计中的隐含问题应及时予以澄清和落实;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应巧妙地利用发包人与监理工程师的职能,避免正面冲突。

6.项目经理部与材料供应人关系的协调

项目经理部与材料供应人应该依据供应合同,充分利用价格招标、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搞好协作配合。项目经理部应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材料需求计划,并认真调查市场,在确保材料质量和供应的前提下选择供应人。为保证双方的顺利合作,项目经理部应与材料供应人签定供应合同,并力争使得供应合同具体、明确。为了减少资源采购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供应合同应就数量、规格、质量、时间和配套服务等事项进行明确规定。项目经理部应有效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与卡于料供应人建立可靠的供求关系,确保材料质量和使用服务。

7.项目经理部与分包人关系的协调

项目经理部与分包人关系的协调应按分包合同执行,正确处理技术关系、经济关系,正确处理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生产要素管理和现场管理中的协调关系。项目经理部应加强与分包人的沟通,及时了解分包人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以平等的合同双方关系支持承包人的活动,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避免问题的复杂化和扩大化。

8.项目经理部与其他单位关系的协调

项目经理部与其他有关单位的协调应通过加强计划性和通过发包人或监理工程进行协调。具体内容包括:要求作业队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分包队伍施工许可证,到劳动管理部门办理劳务人员就业证;办理企业安全资格认可证、安全施工许可证、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资格证等手续;办理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资格认可证,到交通管理部门办理通行证;到当地户籍部门办理劳务人员暂住手续;到当地城市管理部门办理临建审批手续;到当地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知单等手续;到市容监察部门审批运输不遗洒、污水不外流、垃圾清运、场容与场貌等的保证措施方案和通行路线图;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施工现场的噪音检测工作;因建设需要砍伐树木时必须提出申请,报市园林主管部门审批;大型项目施工或者在文物较密集地进行施工,项目经理应事先与市文物部门联系,在施工范围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调查或者勘察工作,若发现文物,应共同商定处理办法;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图、用电量资料等到城市供电管理部门办理施工用电报装手续;自来水供水方案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应在自来水管理部门办理报装手续,并委托其进行相关的施工图设计,同时应准备建设用地许可证、地形图、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施工许可证、供水方案批准文件等资料。项目经理部与远外层关系的协调应在严格守法、遵守公共道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介组织和社会管理机构的力量。远外层关系的协调主要应以公共原则为主,在确保自己工作合法性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处理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篇10

一、情感有“度”

谈到教育,往往强调“爱的教育”,真情付出,这并不是在处理家长和自己的关系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来了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家长会很尴尬。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为了避免尴尬,家长选择了不与老师沟通。这样的沟通,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起反作用。其实,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进行交流,同时给于家长更多的方法引导和理念引领。基于此,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要注意几点:

(一)教师的态度。我们和家长谈心,目的是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双方沟通的态度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情绪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态度,用征求意见的诚恳之心,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肯定会接受的。

(二)教师的标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都是可爱的,可以宽容、原谅的,甚至有些父母还会纵容孩子。有些原则性的错误,比如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和道德方面的,就必须严正指出,需要家长共同监管、督促孩子去改正。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管理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合适的标准和原则,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度。

(三)教师的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最有力的媒介和载体,语言的适度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古话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与家长交流,不能只强化孩子所范的错误,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策略,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需要改正的地方,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了。

二、持之以“需”

教师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等到我们想起与家长沟通时,或者不得不通过家长来解决问题时,孩子的问题或许已经由一个小火苗燃烧成一团火焰了,想要改正花费的精力最增加很多所以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

(一)经常性不要等着家长先来询问,或者孩子出大问题了,再与家长沟通,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

(二)多样性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家校联系方式,提高家校沟通实效。比如利用“家长开放日”“家校合作共建周”等与家长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及时通报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从而让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为直接便利。

三、导之以“方”

在日常与家长的多次沟通里,发现家长不是不想管好孩子,而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所限,不知如何管理的问题。鉴于此,我总结了几点教育经验给大家:

(一)注重对家长学科知识的普及学习是孩子们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的选拔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下,学习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前途,但是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家长们普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家长的学历水平和认知能力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学历水平、经济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想让孩子有所改变,便寄希望于孩子能多学知识,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却又苦于自己的学识达不到,不能亲自辅导孩子;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和能力虽然比较高,但是由于多年工作,一些学科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辅导起来孩子也有难度。以上两类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采用让孩子上辅导班、小饭桌或者一对一辅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殊不知无形中却与孩子距离越来越大,效果往往也不是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建议家长采用与孩子同步学习的方法,开展家庭式学习模式,可以结合网络课件或者平台授课、校园网教育等多种方式,促进家长相关各学科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为家校共同管理孩子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二)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教育在教师中流传着一句话,什么样的孩子,背后往往就有着什么样的家长。心理学家往往也喜欢说:“孩子是在代替父母吃药。”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问题。当然,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可以随时给家长和孩子进行相关教育,目的是让家长和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重视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避免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家校沟通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应该重视对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平时可以通过学校给家长举办名师讲座的方式,给予家长更多的精神支持和方法引领;也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子经验;还可以借助各种沟通媒介及时推送各种教育方法的相关知识。总之,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