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题范文

时间:2023-03-25 21:3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题

篇1

其实,成人和孩子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教师能获取知识在看待教材内容时是俯视,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学习知识是仰视,所以同一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认为简单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回想起自己从学生这一角色走过来,自己也遇到过学习知识的困难,经历了一些艰难的历程。所以,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和教学内容,往往会偏离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反而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我想多数家长和小学老师都遇到过和我类似的问题——明明很简单的一道数学题,却没办法让孩子明白。于是就响起了一片声音:“现在的小学数学题太怪了,太难了”。真的是太难了吗?这道数学题超纲了吗?如果我们冷静地想想,如果我们能从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我后来从一个只会加减法只会数木棍的小朋友的角度去给表妹这样讲的:假如小红只给小明一个苹果,小明还比小红少2个,假如小红给小明2个苹果,他两是一样多的,以此类推,当小红给小明4个苹果的时候,小明恰好比小红多4个苹果。我和表妹边说边用小木棍演示,她很快就理解了。可见,这道小学题没有超纲,问题出在我们成人过于“聪明”“懂得太多”“习惯了走捷径”,没有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从一个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站到学生的角度预设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人本教育的必然抉择;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需要。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少和心理发育不成熟,他们的认知水平很不稳定的,也很不成熟,可塑性很大。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与他们成长环境、遗传因素、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在能力、兴趣、性格、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也是必然的。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心理上接受差异,认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只有教师关注了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才能让教育的阳光雨露洒满每一个角落。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人本教育的必然抉择

人本教育强调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关怀人的兴趣、爱好、思想和品质。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今天,人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不应是正确与否的“裁定者”,而应是一个启迪智慧的伴奏者。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果不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果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在不影响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优化教学策略,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认知学习、心智发展必须同人的情感相结合。脱离了情感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丰富情感体验、重视情感体验,是践行新课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体验情境,使师生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情绪上的满足,师生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激荡、感悟和升华。如果这样,我们的学生会逐渐变得有智慧、有能力、有思想;如果这样,我们的课堂会逐渐变得有情趣、有创意、有魅力。

四、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体现了关注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终身发展”,这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为顺应时代需要和尊重教育规律,教师要把促进学生终身卓越发展作为神圣使命。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经验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处在学生的身边。对待某个问题 ,教师要首先考虑到“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他们处在哪个层次上”,“他们独立解决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然后教师再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跨过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思维方式与所教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体会到学生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从感情上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关爱,知识与能力方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从行动方面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

总之,学生的卓越是学校教育的目标,“追求教育卓越,享受教育幸福”是教师奋进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鲁代均.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假如我是学生;考试周刊;2007.17.

[2]何更生.确定课文“教什么”要看学生“学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11.6.

[3]姚淑荣.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3.

篇2

一、要搞好抽象文字题的铺垫

从知识结构上讲,一道数学题可以用三种形式表达,一种是使用汉语言描述的题目,一种是文字题,还有一种就是纯粹的数学题。这三种题呈阶梯状依次升高,越往上层,越抽象,距离问题的解决越近。汉语言描述的题目是文字题的基础,文字题是纯数学题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使用汉语言描述的题目不理解,那么就概括不出文字题,也就得不到纯粹的数学题。如果对使用汉语言描述的题目理解得不正确,那么就得不到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文字题,同时也得不到切合实际的纯数学题。所以,教学文字题,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使用汉语言叙述的题目,做好概括文字题的基础。

教学自然数的记法。即记数法则:把阿拉伯数字排成一个横排,左起第一位的数字表示有几个1,第二位的数字表示有几个十,第三位的数字表示有几个一百,第四位的数字表示有几个一千。

例如,教学这个法则,可以先把这句话讲给学生听,使学生明白记数的方法,然后写出几个文字题让学生写出数。比如3个一千+5个一百+2个十+9个1。因为左起第一位表示几个1,所以,应该把9写在左起第一位;因为左起第二位表示几个十,所以,应该把2写在左起第二位;因为左起第三位表示几个一百,所以,应该把5写在左起第三位;因为左起第四位表示几个一千,所以,应该把3写在左起第四位,得到3529.

二、要善于删除汉语言叙述题目中的非数学成分

数学应用题,叙述的生活、生产、学习中的数学问题。题目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描述生活、生产和学习中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对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从应用题中把这些词语剔除出去,留下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量和数量关系,对抽象文字题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教学这样的题目:“妈妈给了小明10元钱,让他去买一袋食盐。小明买了一袋食盐用去了2元钱,还剩多少元?”在这个用汉语言叙述的题目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词语是“10元”“用去”、“2元”和“剩多少”,“用去”用数学符号“-”表示,“剩多少”用“=?”表示,得到:10元-2元=?这个文字题。

如果把文字题里的单位去掉,就得到了纯粹的数学题10-2=?

三、要注意把数量关系不明显的语言转换成数量关系明显的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对同一事物往往有多种表达的方法。表述与数学相关联的问题,可以这样表达,也可以那样表达,有些表达比较直白,有些表达比较含蓄,需要人费点儿脑筋才能够理解。小学的数学题中,也不乏有一定语言技巧的题目。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抽象文字题。文字题是数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们总是希望题目的数量关系明显一些。因此,在抽象文字题之前,要尽可能把那些数量关系表示比较含蓄的语言变换成数量关系比较明确的话。

例如,有两个自然数,第二个自然数是2,第一个自然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第二个自然数后面补一个0,得到的两个新数正好相等。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第一个自然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其实就是这个数除以10的商,或者说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自然数后面补一个0,其实就是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如果我们用甲表示第一个数,乙表示第二个数,那么这个题目可以叙述成:“乙数是2,甲缩小10倍后与乙扩大10倍后相等。求这两个数。”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到文字题。

乙=2,甲÷10=乙×10。甲和乙是多少?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线段图;作用

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由于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很难正确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画线段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本文通过分析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线段图的作用及应用方法。

1 线段图应用的重要性

1.1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借助线段图,可以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图形,这样可以清晰地分解题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很难理解题意,如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视野狭小。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以便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1.2化难为易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比较难的问题,数量关系复杂教学且难以理清,这时教师需要借助线段图,找出这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问题就很快迎刃而解。因此,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将难题化难为易,愉快解题。

1.3化繁为简

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不免会有一些数量关系比较混乱的题目,学生容易混淆其中的关系,这时借助线段图,可以化繁为简,理清学生的思路,轻松解题。

2 线段图具体应用领域

2.1解读数学信息

在解答数学题目时,首先要审题,弄清楚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明白题目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培养阶段,解读数学信息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要帮助学生正确审题,遇到抽象、复杂的逻辑关系时,可采用简单的图形进行转换,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信息,这样有利于轻松解答问题。例:森林里有猴子20只,狮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猴子数比老虎数多3倍,问:狮子数比老虎数多多少?只有审清题意,才能轻松解题。首先求出狮子的只数,然后球老虎但这个题目关键是审清题意,如果没有看清题意,这个题目多半会算错,很容易看成猴子数是老虎数的3倍,而题目说的是猴子数比老虎数多3倍,换句话说就是,猴子数是老虎数的4倍,题目便迎刃而解。最后将狮子数减去老虎数,得到最后的答案。

2.2构建数量关系

在应用题的解答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却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梳理数学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用线段图e例构造数学模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信息,正确答题。例:小红的爷爷买了12个一筐蔬菜,黄瓜有12根,西红柿的个数是黄瓜的1/4,南瓜的个数是西红柿的2倍,请问西红柿和南瓜各有多少个?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算出西红柿的个数,随之南瓜的个数就能轻松地解答。除了数量关系的构建以外,本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数学信息就是分数的解答,西红柿的个数是黄瓜的1/4,这个和西红柿的个数是黄瓜的4倍的数量关系千差万别,所以要特别注意数量关系的数字是否为分数。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这些问题都讲解清楚,学生才能轻松解题。

2.3提升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经常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即数形结合,是常用的解题手段。数形结合时把数学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的方式分解题意,以多样化的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全方位思考题目的信息,找准题目的突破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读题目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线段图不但能帮助小学生轻松解答应用题,而且能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如一题多解、自编应用题、语言能力等。另外,线段图美观大方、结构清晰,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同时一辆三轮车从乙地出发开往甲地,当汽车行进的距离是全程的2/3倍时,客车行进的距离恰好是全程的3/4,此时,两车间的相距100千米。问:甲、乙两地的相距是多少千米?此题比较复杂,计算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应运用线段图的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解题,仔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从多角度进行解题。

3 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策略

以中低年级为重点培养对象,以简单题的形式入手,为今后解答复杂的计算关系打下基础。解答数学问题,首先是理解题意,其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边画边讲解,对基础太差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并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找准相关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用图解题。解题方法是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应用线段图去解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样化解题,注重学习“一题多解”的方法。针对不同数学的题目,小学生应当学会运用不同的线段图模型,在课堂上做示范和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简单的题目学会“一举反三”,体会线段图在应用题中的应用,提高小学生主动应用线段图解题的自觉性。线段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实用性,如若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掌握利用线段图辅助解题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4 结束语

在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目的过程中,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会让解题事半功倍。线段图的应用应当从中低年级开始培养,从简单题目入手,让学生掌握利用线段图的解题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未来高年级复杂题目的解答。学生在利用线段图解体时,一定要申请题目,找准数量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列出关系式,进行最后的解答。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运用线段图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解答数学中的应用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为今后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华.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作用探讨[J].消费导刊,2014(11):270-270.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从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时、教材和教室这些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性,体现大数学教育观。以往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训练价值,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逻辑性,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思维训练性而忽视了现实性和应用性,使应用题远离了学生生活,断开了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它使一部分学生在应用题面前丧失自信,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让应用题教学走出课本,走出课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种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如调查生活中都要用到那些重量单位;调查本年级的学生人数;观察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等。对材料的搜集活动可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数学信息,以利于学生对数学更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提供给大家解决,通过这些收集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观察意识,应用意识,并自觉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一年级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人民币去买各种东西,在模拟买东西的各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简单的加、减运算知识,而且也把人民币的知识学活了;在中年级,当学生学完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统计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并且估计这些塑料袋平铺之后所占的面积有多大,把它们攘起之后所占的体积又有多大,在此基础上估算他们全级、全校的家庭一个月、一年能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的面积、体积又将怎样,这些塑料袋将造成怎样的环境污染等等。

二、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乐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学生的参与动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尤其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情境,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生的主动差异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好怎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统计知识时,笔者是这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课堂的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的水果,你们选出其中爱吃的一种吧!”接着出示苹果、桃子、梨、橘子、葡萄、香蕉、西瓜的水果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水果,纷纷都说自己喜欢吃什么,这时我强调说:“你们是否能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记录下来?”同学都说:“能。”整堂课学生都处在吃水果的兴致中,这样就用水果把学生引到了课堂,把他们“吸引”住了。统计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并枯燥,如果不用学生感兴趣话题,把其引进课堂,那么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不乐学,就达不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 改观传统模式,实施分组探究学习

传统教学中多是教师单纯地进行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教师完全可以进行一些改变,让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在学习模式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的模式来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探究,在课前进行预习,几个学生在一块发现问题,有些问题在学生之间就能够得到解决,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印象也能够比较深刻。学生之间主动地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被激发,探究学习就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规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几个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对于新的知识进行讲授,各个小组的模式还可以激发竞争的效果,积极主动性也能够提高,在学生进行讲授完毕后,我们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补充。学生教学生的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授者和学习者的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能够得到不错的效果。

四、 强化学习效果,精心布置作业

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多媒体;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32-02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各个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改革教学理念,不停地寻找更多的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方法面前,多媒体教学映入眼帘。多媒体教学模式集声音、动画、图片等于一身,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这种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小学生处于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解题思维等一切思维的成长期,他们需要教师采用新颖的方式去培养和开发,并且在学习的道路上也需要教师去热情地帮助,这些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全都做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真实地看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所以备受教师的青睐。在此,笔者探讨一下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1 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数学做好铺垫

著名的教育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和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全然体现多媒体的特质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一直是小学教师以及校领导所关注的科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学习知识的一部分,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去学习数学,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

2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且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只是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解题思维以及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答数学知识。如果学生没有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他们对于数学知识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教师的讲解就相当于天方夜谭。

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很爱自己的学生,在很多方面主动帮助学生去解答,往往在学生没有考虑全面时就主动说出答案,很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不去这样做,那么学生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写一道题就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希望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很愿意帮助学生培养并提高自学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需要教师来指导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多媒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直白地去思考,教师按动鼠标来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跟随着鼠标指点的方向,开始在大脑中搜索该思考的地方。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一定的思考能力,慢慢地就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多媒体完全替代了教师手写的过程,为课堂教学赢得很多的时间。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及时分析数学题,并且能有效地解答。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加之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没有主动探索的能力。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只有几分钟的热情,这样的分析时间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多媒体运用动画、声音的形式将情景再现,适当地加上表格,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大人和孩子吃午餐,4个孩子一次吃一个面包,一个大人一次吃4个面包,一共吃了100个面包,大人和孩子一共有100人,问大人和孩子各有多少人?

对于这样的小学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模拟现场,用动物的角色进行刻画,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动画以及情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拓展知识,慢慢地激发自己的求知兴趣。加上教师的解答,慢慢地分析,最后教师会展示出问题的答案。当然在解题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所指导的画面进行讨论。解答如下:

解:设大人有x人,小孩有(100-x)人。

4x+1/4(100-x)=100

解这个方程得:x=20,100-20=80

答:大人有20人,小孩有80人。

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分析和解答数学知识,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4 多媒体,趣味教学的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呆板的讲解很难使学生保持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会使学生精力不集中,对数学知识的重点以及难点就不能及时跟上。长此以往,就很难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去面对数学知识。这样的局面要求数学教师有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并且吸引学生,让学生集中精力来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提供趣味教学模式,不断地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

如趣味数学题:“某店来了3位顾客,急于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5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2个饼,那么烙熟3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这样的数学题展示给学生,学生会不断地拓展思维,关键是他们不失兴趣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5 教学评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反思教学模式,在反思中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很好地对其中的不足点进行有效的改进。教师可以经常在课余时间对学生以及一些家长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咨询学生以及家长对教学模式的态度。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找到不足,同时在反思中去综合考虑自己的教学状态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得到进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师应跟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

6 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让学生和家长看到成功的希望。数学教师应不断努力,积极拓展,勇于创新,改善教学模式,为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尽心尽责。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何双泉.信息时代下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探究与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篇6

一、思考题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1.通过思考题的学习,学生能从中获得一些解题方法和经验。

例如: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18页思考题“把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涂上油漆,如果将它平均分成27个小立方体,那么三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______个,两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______个,一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_______个,没有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______个。”解这题要和立方体的顶点、棱、面的个数相结合。通过上述思考题的解题,指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实际问题巧妙地转化成为数学问题。

2.通过思考题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例如: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40页思考题“从0、1、2、4、5、7中选四个数字,可排列成几个能同时被2、3、5整除的四位数,其中最大是几?”这题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还要结合,概括出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等等。总之,这些思考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思考题的学习能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74页思考题“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5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有些学生会问:“为什么会下落呢?”这时,教学这题可结合初中的物体的自由下落,和学生讲一讲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多增长一些知识,方便他们以后的学习。像这样的思考题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及时的给学生扩大知识面,不管它是不是属于数学这门学科的。

二、思考题是思维形成的好手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要依靠学生从解答数学题目中去体会和领悟。然而不是所有的数学题目都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只有题目具备了一定的培养思维的可行性才行。学生解答这样的题目才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多数思考题就是这样一类题目,解答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抓好思考题的教学,特别是这样一些思考题。

例如: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67页思考题:“在下面各式中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等式成立,0.2__ 0.2__ 0.2__ 0.2__ 0.2=0(或1、或2、或3、或4、或5)”。这道思考题能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题,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答,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分析、小结。巩固时可将数据加以改编,如改编为5个2,或5个5,或5个0.5。这种改编既复习了原题的解题思路,又使题目有一定的新意,学生会乐此不疲地去思考、解决这种改编的思考题。数学思考题的解答、数学思维的培养又一次在学生独立解答中得到了培养。

三、思考题是激发兴趣的好老师

教材中的许多思考题内容很有趣,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切身体验去解答思考题,学生会有很多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进取心和毅力,起到改变数学的抽象难懂、公式法则的呆板难用和运算的枯燥乏味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思考题都要求学生去思考,去寻求解题的方法,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意志,建立自信心。

四、思考题是联系生活的好桥梁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不能形成大量的实际观念和鲜明的表象。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数学,就本身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地服务于生活。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教学符合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呼唤学生的“参与”与“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小学数学的思考题就给了教师机会,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102-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开始不断地创新,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改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当前,为了迎合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在寻找多种教学模式,迎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进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比较前卫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它集声音、动画于一体,用巧妙的科技形式将知识灵活地展现给学生。教师将这种教学模式引进小学数学课堂,不断地加深小学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具有逻辑性,也要具有一定的解题思维与解题技巧。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时融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学习方式,也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小学数学教师非常认可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既然这种模式如此受到教师的青睐,那么就要看一看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怎样的作用。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曾经说过:“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必须能满足某种欲望。如果学习者乐于做出努力和拿出其全部力量,那么目的就必须是明确的,结果也必须是值得通过努力取得的。”如果学生失去对知识的兴趣,那么教师讲解得多么好也无济于事。所以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适当地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打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些趣味的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脑筋急转弯,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更加感兴趣,有了兴趣也有了好奇心,就会更加热爱数学知识,也喜欢上数学课。

2 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就会在无形的渲染中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所以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身心都处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完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将数学知识的环境进行展现。如: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针对这样的一道数学题,教师可以采用现实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模拟商场中的货主以及相关的买卖情景来构建数学知识氛围,帮助学生去理解。教师构建了环境以后,学生看得更明白,就能很好地解答出这道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认真去学习都难。

3 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能帮助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还是不够成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况下还要优化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些数学题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在一些数学题的解答上会非常茫然,甚至很难去解答。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的特性指导学生理解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很快掌握知识,并且及时攻破难点。

如: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教师用形象的动画,通过点击鼠标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分析,展示给学生分析的过程: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然后教师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52+32)÷(2+1)=28(辆),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这样学生就能看明白。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共同参与讨论以及分析,将每一个步骤都演示得非常清楚,学生就能很明白该题中的每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会知识,从而快速攻破难点。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知识是所有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这一门学科备受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非常的重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绞尽脑汁想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总是很不乐观。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也不是很能明确知识的真谛,所以教师心急如焚。

面对这样的教学情景,教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以后,教师对学生开始数学检测,学生与以往相比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在考试中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5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数学知识更条理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成果就是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且可以将那些重点以及难点进行理顺,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会拿着书本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但是学生真正记住多少一直是一个未知数。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将这些知识有条理地展现出来,将这些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教师将分类好的数学知识全面地展示给学生,并且共同复习,学生看得明白,理解得透彻,再也不会出现那种跟不上的局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篇8

一、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思维发展

在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交叉发展的时期,但其主要还是发展抽象思维。但其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不成熟,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其思维有其特殊性。

1.认识规律的特点。

人们认识规律一般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让小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学应用题时,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具体事物,也就是感性材料,让他们先有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把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对比,以促成他们对其进行抽象概括,由此来解决数学问题。人们总是对自己亲身所感、所闻、所触的事物记忆犹深,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让应用题成为可感、可闻、可触的具体事物,加深应用题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

2.小学生思维灵活性不足。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不考虑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一味地喜欢照搬他们心里那套固有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年级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一贯是顺序思维,让他们逆向思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数学应用题往往是顺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思维集中时间短。

思维集中的时间与年龄成正比,小学生因其年龄所限,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思维集中的时间也很短,因此,思维有效利用的时间也很短,一般是20~30分钟。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定位及其自身特点

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与旧课标相比有所变动,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定位。

我国的教学受传统影响较深,其内容和教学的模式一直都是因循守旧,没有什么突破。小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应用题十分难,教师也常觉得教数学应用题相对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颁行了新课标,旨在给数学应用题教学注入新活力,新课标主张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并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成为快乐教学。

2.小学数学应用题自身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小学数学应用题开始注重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应用,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应用题作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问题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并且以此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有实践能力。应用题内容的涉及面广泛,可以使学生多元化认识事物的途径。

三、与小学生思维和小学数学应用题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应用题教学方法

1.化繁为简,抽象变具体。

小学生的思维多为具体思维,要理解抽象的数学,就要准备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其在小学生的思维中有所铺垫,然后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熟悉并让学生喜欢,在愉快的气氛中可以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提供充分时间供学生解题。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学生通过理解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方法来解题,这是一个主动探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十分关键,但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可能因人而异。此时,教师应该有充分的耐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度过此过程。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启发、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兴趣,但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锻炼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应用题看似枯燥无味,但是仔细琢磨,终究都可以回归实际当中,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其社会经验,把抽象的数学应用题融入社会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解数学题就是解决身边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体会解应用题的重要性,这样,也会让学生对应用题倍感亲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解数学应用题思维模式的建立。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读懂题意;解题思路

一、读懂题意要求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

受到年龄因素、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小学生在读题时时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不了解的字词或者短语(“增加了”“增加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如此就极大地阻碍了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更谈不上对应用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弄清楚、弄明白应用题目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数学用语,并辅助于一些实例讲解。相信这样一来,这些原本生涩、难懂的数学用词将真正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数学语言,从而为其在日后的应用题解答过程中提供切实的积极帮助。

如,在“李东拿10元钱买文具。他买圆珠笔用去2元,剩下的钱买铅笔,每支铅笔4元。他可以买几支铅笔?”的解题教学过程中,我就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经验针对“剩下的钱”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剩下的钱即原有的钱在支出一些之后仍多出的部分,在该题中剩下的钱为10-2=8元。如此,学生日后对类似数学应用题目的解答便手到擒来了。

二、正确的解题思路是解答应用题的必要途径

学生在应用题目“三年级一班女生植树15棵,男生植树比女生多6棵。全班共植树多少棵?”解答时很容易简单地把15与6相加,并计算出21棵的错误结果。这便是学生缺乏正确解题思路的具体表现。其实,在我看来,上述学生易犯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同一、二年级应用题相比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此,教师在应用题目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捋清典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即首先要明白应用题目中到底讲的是什么事?随后,要将题目中涉及的几个关系量一一分析清楚;最后确定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用何种方式计算。只有学生心中有了条理分明的解题思路,他们才能在题目解答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确保正确的计算结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尚有很多,但无论是哪种技巧或者捷径,都离不开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实际情况的认真总结、分析与实践。希望更多的教育同仁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探索与研究,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应用题这一数学题目类型。

篇10

我在任教初一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甚至出现成绩明显滑坡现象,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而中小学数学教师没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学法指导上进行衔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和联系性,教师的教学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如有位初一数学老师讲到合并同类项时,将苹果和梨子放在一个篮子里让他们分类,由此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同类项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找不到与小学内容的直接联系,在新知教学中不加复习,而直接引入新知识硬性灌输,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好的效果。

初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教学中与小学数学相衔接呢?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经常看看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经常听听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的课,与之展开研讨。每教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备课时先查查与小学数学哪部分内容相衔接,也可以在复习导入环节中先复习小学学过的对本节课新知学习有联系的知识,以旧迎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谈话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等,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学习的机会多,而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法上更多的是采用讲授法。初一学生对教师采用讲授为主的教法一时难以接受,往往会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初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从探究法逐步过渡为讲授法就显得很重要,如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的形成教学,在小学通常是通过学生观察一组代数式,引导学生比较分类,再加以概括得出,而初中教师通常会自己用语言概括得出,显然后者的教学时间短,但忽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是很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所以初一的数学教师不要因为教学内容多就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可以采用小步子、快节奏、多引导、重训练的教学方式。另外,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扶得多、放得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却恰恰与之相反,即扶得少、放得多。这一教法的反差,使初一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不适应现象。因此建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和初一数学教师在教法上要走“中间地带”――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三、关注学法指导的衔接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一般具有较高层次性,但数学思想方法是动态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图示法、归纳法、对应法、转化法、化归法、分类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小学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来的,如消元法、代入法、函数法、数形结合法、类比法等。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小学数学老师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训练,在高年级复习应用题时,利用题组变换加强训练,减少板书,省时高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会取得较好效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独立解题,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又能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达到进一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初中数学老师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在平时进行新知教学和练习训练中,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如找规律就是应用归纳法,应用规律填数主要是运用演绎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如先让学生观察填数,概括规律,运用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归纳演绎数学思想方法,让其应用到具体的解题情境中,他们就会非常乐意。

四、关注教学评价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