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礼仪策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22: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庆典礼仪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连商业学校庆典礼仪中心,是学校主持与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场所。建立伊始,就尝试用全方位对外经营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主要经营项目---婚纱摄影、婚庆礼仪服务的业务操作过程。力求用最真实的体验,让“做中教”与“做中学”的职业教育实践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经营意识,敦促学生完成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变。
【关键词】
全方位经营化;主持与播音(婚庆)专业实训;员工素质
大连商业学校庆典礼仪中心,是依托学校已经开办三年的主持与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设置并建设起来的。设备设施的添置,完全按照以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为主的庆典礼仪所需而配备,管理制度则完全按照对外经营性礼仪公司管理制度设立,学生实习、实训的方式与考核也完全结合“全方位对外经营”的要求设定。“全方位对外经营”的实训教学尝试,让大连商业学校庆典礼仪中心成为大连商业学校全国示范校建设项目中---“商业一条街”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庆典礼仪中心的职能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大连商业学校庆典礼仪中心的职能,不仅体现在服务于主持与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于庆典礼仪市场需求的满足上。
1.1全方位经营、自负盈亏、把经营场所变成实训室
大连商业学校庆典礼仪中心自规划时起,就确定以真实经营为主导,用全方位经营活动,自负盈亏的经营性目标设定,规避以往专业实训教学中通常存在的模拟实际操作带来的诟病,把真正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接轨的庆典礼仪服务与经营,作为庆典礼仪中心的主打业务。庆典礼仪中心就是实训室,实训室就是教室。无论是实习学生还是实训学生,当他们走进庆典礼仪中心时,就是走进课堂,走进实训室。重要的是,当他们走进庆典礼仪中心时,就是走进企业、走进公司。学生在庆典礼仪中心真实的经营过程中,学习如何面对真实的客户要求,思考自己的经营与服务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庆典礼仪中心力求用最真实的经营活动,给主持与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一份真实的生意运作过程的体验,真正达到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与目的。
1.2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教学理念
“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职业学校建立专业实训室的初衷。实训室的建立让学生有了真实体验和训练实际操作技能的机会,尤其是一产、二产实训室。但必须注意的是,以往商业服务业大多数专业实训室的功能,都仅限于在模拟经营场景下的专业实务操作,强化的是虚拟岗位具体技能的模拟操作。学生只能在实训指导教师设定的经营框架下,瞎子摸象般操作,只见其型不完全知其意,忽略了真实经营的波谲云诡、忽略了真实经营本身的来龙去脉、忽略了服务业对客户满意程度的要求。从而,导致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有些许与实际脱节。大连商业学校庆典礼仪中心实行全面对外经营,用真实的业务运营,让学生在庆典礼仪中心提供的实习、实训机会中,真正全方位接触外面的世界、全方位接触客户、贴近市场、贴近生活,让“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 庆典礼仪中心实训教学的尝试
借鉴学校其它专业实训室运营的经验,庆典礼仪中心在筹划建立时,就将其定位为对外经营的经营实体,以期在实际经营中以真实经营带动实训教学,具体体现在:
2.1以庆典礼仪市场需求为指导,设定中心的经营范围
鉴于目前庆典礼仪市场对新人求婚仪式、婚礼现场布置、金婚庆典仪式、生日庆典仪式、大型活动庆典等方面的创意策划要求较高,市场需求较旺,庆典礼仪中心将本中心经营项目定位于策划与实施。具体经营项目设定为:婚纱摄影与制作、创意写真拍摄与制作、婚庆典礼策划、婚庆典礼主持、婚礼摄影摄像、婚礼现场督导与布置、纪念日庆典策划、企业(学校)庆典活动策划与实施。
与此同时,针对目前庆典礼仪市场上,婚庆主持人职业尚无正规培训和国家认可的从业资格认证的实际,庆典礼仪中心在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支持下,与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承担了婚庆主持人岗位技能鉴定标准的制定工作和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的编撰工作。该鉴定标准业经核准后,学校庆典礼仪中心就是大连市庆典礼仪行业婚庆主持人职业资格考核的场所,庆典礼仪中心的经营人员就是婚庆主持人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评员。婚庆主持人职业资格的考前培训工作与考评鉴定工作,也将成为庆典礼仪中心的一项重要经营项目。
2.2教学管理服务实现常规经营化,是中心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要求是教师与学生都能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用真实的操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真实的经营环境、真实的操作需要实训室真实的经营。而实训室的真实经营,才能真正实现经营管理服务课程化、教学管理服务经营化的实训要求。庆典礼仪中心的建立,为主持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教”与“学”,能够行之有效地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平台。庆典礼仪中心经营项目的确定、场地的规划建设、相关设施的完备,完全能够满足主持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摄影基础、婚纱摄影、摄像基础、影像后期制作、庆典策划、庆典现场布置、庆典营销策划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操作与体验。把上述专业课程的教学,完全纳入庆典礼仪中心的经营活动中。同一教学班学生,在同一经营场所,全部参与课堂教学、实训、实习以及庆典礼仪中心的经营活动。让学生真正在庆典礼仪中心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观察、体验、感悟、操作直至经营,不仅能够实现庆典礼仪中心的基本工作要求,而且能够真正让学生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以致用。
2.3把学生培养成好员工是中心工作的宗旨
学校的教学考核,注重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理论考核、专业知识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由于非经营化的实训室无法与真实的经营环境相契合,无法与企业经营要求相匹配等不利条件限制,造成学生为考核成绩而学习,懂理论、懂技能但不懂经营,好学生不一定是好员工的现象屡见不鲜。真实的经营场所,真实的经营观摩、体验与操作,会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训中,自我反思专业理论知识的匮乏、专业操作技能的不足、营销手段和方法的缺失、服务意识与态度的差距。实训指导教师在真实经营中,引领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经营,细致观察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以庆典礼仪中心的管理考核要求以及学生参与经营的效果为标准,对学生各项专业课程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进行考核。现场考核、现场点评,从每一个细节上,让学生懂得一个好员工真实的职业标准,明确一个好员工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熟练掌握一名好员工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从而,为本专业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于岗位需求,成为一名好员工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2.4与行业协会合作,把握市场需求脉搏,实现学生真实就业
以主持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真实就业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脉搏,让本专业学生成为庆典礼仪行业第一批具有专业资格和专业水准的从业人员,是学校开办并不断发展主持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始终坚持的方针。主持播音(婚庆礼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办伊始,庆典礼仪中心就依托学校,积极与大连市婚庆行业协会合作,了解市场讯息,了解行业需求,共同探讨课程设置,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与技巧。庆典礼仪中心组织本专业学生连续参加三届由大连市婚庆行业协会主办的大连市婚庆博览会,与行业协会合作,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大连市365市民服务中心成立庆典宣传活动,不仅扩大了本专业学生的社会影响,而且也让学校本专业的建设与学生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大连市婚庆行业协会所属众多婚庆礼仪公司、婚纱影楼、摄影中心、创意策划中心也因此成为本专业学生理想的就业场所。大连新青年摄影中心、大连黑白创意文化咨询公司、大连婚庆广场等单位已经让第一届毕业生登上了职业舞台。庆典礼仪中心正与大连市婚庆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共同进行庆典礼仪行业婚庆主持人岗位技能鉴定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将共同实施该专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
篇2
范文一
为办好社区邻居节,密切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营造相识、相知、互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氛围,努力构建和谐新社区,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市民文明行为习惯为宗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建设人际和谐、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和谐新社区,为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海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及原则
(一)主题:真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
(二)原则:
1、以人为本,突出参与性。举办邻居节要以社区为龙头,以居民小组、楼院为单元,以居民为主体,广泛宣传发动,增强认同感,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把握主题,突出创新性。围绕邻居节活动主题,根据邻里之间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主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实行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管理。
3、贴近生活,突出时代性。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增进邻里之情,营造诚实友爱、与时俱进的社会风气。
4、资源共享,突出和谐性。发动和吸引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以邻居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对活动给予支持,使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共驻共建、互相支持、和谐相处。
三、活动目的
(一)通过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驻社区单位及广大居民的共同参与,调动全市上下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海林奠定基础。
(二)通过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为民、利民、惠民目标。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进一步丰富全市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才华和智慧,提高广大居民的文明素质,形成和谐的大邻里关系,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四)通过社区邻居节期间的各项宣传及各种活动,使全市居民充分了解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充分感受海林的发展变化,充分传递上下一心的创业热情,使广大居民群众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我市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邻居节时间月-月日,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月日月日)
1、建立邻居节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成立第二届邻居节组委会,城区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社区要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2、做好邻居节活动的准备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邻居节具体实施方案,各社区要利用召开党员会、居民座谈会、民主听政会的形式,面向社区居民征集活动金点子3、做好邻居节的宣传发动和组织策划工作,使邻居节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二)活动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邻居节启动仪式
主题:邻里和谐、团结友爱
时间:年月日
地点:**广场(8时-9时)
(1)市领导宣布第二届社区邻居节开幕,
(2)邻里牵手,共创三城签字仪式;
(3)党员志愿者誓师仪式(3000多名党员参加,佩戴标志);
(4)市领导讲话;
(5)开展爱心传递系列活动;
①先锋行动:市委组织部、城区街道党工委组织城区在职党员干部及社区党员开展党员岗活动。
②天使行动:市卫生局组织医务工作者走进社区讲授医疗保健、和开展义诊活动。市计生局组织工作人员进入社区讲授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知识
③绿色行动:市环保局组织开展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绿色环保行动
④法律行动:市司法局组织涉法单位开展法律大集、法律广场宣传活动
⑤春风行动:市就业局举办劳动就业大集
⑥科技行动:市科协组织开展科技广场、科普知识讲座、全民健身科学知识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
⑦自强行动: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
⑧感恩行动:市民政局组织低保对象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⑨爱心行动:市民政局、市城区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广场爱心募捐活动
⑩公益行动:市教委、民政局在节日期间图书馆、革命烈士陵园免费向居民开放。
(6)散发致城区居民一封信,即招商亲商爱商,创新创业创优倡议书,旨在宣传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政策,鼓励居民招商创业,力求形成全民招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范文二
为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展示多元社区文化,建设宜居、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经社区研究决定,在辖区大力开展打造品牌文化,建设和谐家园活动。现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次创品牌文化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打造多种形式的文体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展示社区新面貌,打造文明和谐社区。
二、活动内容
(一)设立社区文化艺术节。拟定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周为社区文化艺术节,节日期间组织社区文体队伍开展一些比赛、表演、交流活动。
(二)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及家庭才艺展示。组织文体队伍进楼栋、进家庭及开展社区读书活动、家庭才艺展示等,动员辖区居民参与活动中来,增强居民对社区文化艺术节的认同感。
(三)开展一次声乐、器乐比赛活动。为了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优秀民乐团队的交流,推动群众性民乐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社区定于201X年元旦期间,举办优秀民乐比赛。本次比赛活动的宗旨为:创名牌,促和谐,推普及,树形象。
(四)开展社区文化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交流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水平。组织社区文化队伍参加一些庆典礼仪活动,努力打造社区特有的文化品牌,使社区文体队伍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
三、工作打算
(一)在现有秧歌队、太极拳(扇)队、腰鼓队等传统民俗文化队伍基础上,新培育发展一批以器乐、声乐和书画、美术等为主的文化活动队伍。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推动社区全民文化活动建设。
(二)社区拟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对社区文体活动人员进行一次较细致的排查摸底,对不同爱好的文体人员分类造册。根据摸底情况,成立不同的文体活动队伍。条件允许的话,成立社区乐队。同时通过设立社区舞蹈协会、书法协会、棋友协会等文体组织,组建社区合唱队、社区器乐队等活动队伍,
(三)制作一些文化名片。向有关婚庆公司、礼仪公司发放,提高社区文体队伍的知名度。
篇3
[关键词] 攀西地区;旅游产品;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A
攀西地区,是“攀枝花”市和“西昌”两地的合称,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行政上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计20县、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以彝族为主。作为攀西大裂谷旅游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格萨拉地区是四川省继九寨沟之后着力打造的第二个生态旅游品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及显著特色的自然景观,现已成为攀西大裂谷风景区的旅游支撑中心及攀枝花至泸沽湖旅游精品线上的重要旅游支撑点。
一、攀西地区旅游资源
格萨拉奇特的景观和绚丽多姿的彝族风情为该地的旅游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资源条件,游客在欣赏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能领略和体验彝族人民的风土人情,这无疑弘扬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推动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
(一)原生态的自然资源
根据丁季华对自然旅游资源所下的定义来看,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地貌、水体、气候、气象、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要素所构成,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并能为旅游业利用的景观或环境,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地质复杂、山高谷深、植被多样、生物丰富。主要自然景观以万亩杜鹃林、万亩盘松、原始森林、天然园林、大地盆景和鬼斧神工的天坑地漏,瑰丽多姿的天堂石林,奇幻百出的地下溶洞、绵延起伏的高山草甸为主。加上奇异的民族风情、优美的传奇故事、博大精神的文化内蕴,使格萨拉集生态旅游、文化观光、猎奇探险、民俗大观为一体,构成了一副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胜景。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旅游资源,其中以索玛花、红豆杉、地盘松、冷杉等最为出名。其中濒危珍稀树种——红豆杉更是宝中之宝,此外还有四川山鹧鸪、花松鼠、山喜鹊等野生动物共计170余种,素有“动植物乐园”之称,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二)浓郁的彝族风情和灿烂的彝族文化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在彝族人所有节日中,最隆重的首推“火把节”。彝族喜欢称自己为“火的民族”,在格萨拉有句谚语:“火把节没有看错了的,彝族年没有过错了的”。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格萨拉另外一个盛大的节日当推索玛花节,“索玛花”为杜鹃花,彝族民间称“玛苇”,《勒俄特依》中说人是“雪”演化而成的,雪族子孙十二种,人是其中的一种。而十二支的祖先都是用索玛花神枝蘸成,于是将其视为神灵文化。索玛花是彝族人的族花,彝族人喜欢用索玛花比喻彝族女子。在很多彝族歌曲中用索玛花代表纯洁的爱情。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同时境内生活着彝、苗、傈僳等24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多个民族相依相融,汇集了川滇民族音乐之精华,多数民族舞蹈之集锦,共同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留下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古时非常繁荣。大笮人民乐山乐水,能歌善舞,崇尚“原始”、“原性”、“原生”的“三原”之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大笮文化”。
二、攀西地区旅游产品现状
(一)产品优势
在旅游过程中,“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者前往外地旅游,或多或少地会买一些当地的特产来留作纪念或者送给亲戚朋友。格萨拉是彝族集聚区,其旅游产品主要以彝族风情为主。工艺品是彝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及表达方式,折射出灿烂瑰丽的彝族文化。漆器是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另外,彝族的饰品如银器、刺绣、配饰等,更是精美别致,做工精湛,是彝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最具特色的还数“大笮风”风味地方饮食,既有川味之麻辣、又兼滇味之野趣,更具各民族风味之神奇。大笮风的特色菜肴有山野奇珍香酥马蜂蛹、爬沙虫,细鳞鱼系列、鸡枞系列、石花菜系列,泡、腌菜江鲢,百灵山燕窝鸡、竹笋鸡、野蘑鸡,以及风干腊肉系列等数十品。同时,在格萨拉的密林深处,蕴藏着许多珍贵的野山菌和中草药,属原生态的绿色滋补佳品。这些商品开发出来既体现了独特的彝族风格,满足了游客旅游购物的心理需求,也能使景区盈利不匪,可谓一举两得。
(二)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1.旅游产品开发不完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具有一定纪念价值。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重点开展其特色品牌旅游,所谓“特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特色风情、特色服务、特色购物、特色饮食,以及能够给游客提供新经历、新感受,同时价位合理的旅游产品。找出自身的不同,打差异牌,才会形成较强的互补性,也才会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与空间。
而格萨拉景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除了一些自然景观、旅馆、和只在节假日才有节目表演之外,没有将其特色的民族饮食、土特产等特色物质产品和特色风情、特色服务等特色精神产品开发出来,旅游产品极其单调,无法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这一方面给游客造成了遗憾,另一方面也使景区白白浪费了一个盈利的机会。
2.旅游产品包装质量差。对旅游产品包装是实现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实施旅游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格萨拉景区旅游景点特色即原生态,未经多少人为修饰,这是其景点的一大亮点,但在产品包装中过于原生态,未经设计的产品,非常粗糙,并没有运用现代包装设计理念来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如砣砣肉的包装。
3.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产品不成系统。打造品牌是一个长远的战略,它以产品为基础和支撑,但它又跳出产品竞争的层面,它应该是旅游企业在产品创新、推广宣传、专业服务过程中与消费者各界形成良好关系的结晶.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方位塑造旅游名牌形象,邀请各方人士对全州进行旅游CI形象设计,策划旅游营销方案,如今已成为云南旅游业一个响亮的名牌旅游产品。可见品牌旅游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渗透力和更强的独特性,对旅游企业形象的塑造和旅游产品生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格萨拉”这个美丽的名字让多少人向往,而去过的游客却对其空洞的产品,粗糙的形象而失望。原因在于格萨拉景区产品开发设计中,并没有意识到品牌战略对于旅游产业效益及旅游产业形象的塑造的重要性,旅游产品开发散乱,不成系统,严重影响了格萨拉景区的形象和口碑,对格萨拉旅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4.旅游产品宣传不到位。如今,各大景区纷纷推出自己的特色,塑造品牌,并通过品牌战略的建立,进行形象宣传,如湖州打造“太湖、竹乡、古镇、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旅游系列产品品牌,桂林山水在自然景观基础之上推出人文品牌,即桂林---刘三姐,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刘三姐》等,格萨拉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彝族风情人文资源,并被大型神话剧《传说》选为影视基地,其主要原因在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而这些都可以成为该景区品牌建立的亮点。但格萨拉景区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整体的宣传,所谓的宣传广告也不过是一两张风景的海报,并没有进行平面或立体的多种促销手段,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使格萨拉的知名度仅仅停留在攀西地区。
5.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作为3A级的旅游区,应当根据实际接客量等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住宿,并且配备规定的消防、救护车等设施设备,健全紧急救援体系。而尚处于开发中的格萨拉景区并不具备上述一些设备。餐饮、娱乐方面服务质量差,游客兴致勃勃地前往景区游览,一方面是想融入大自然,感受其原始生态,另一方面则是想参与娱乐,放松心情,花钱享受高品质的服务。据考察,格萨拉景区内仅有一处提供盒饭的工作点,两处提供烤鸡,且无餐桌,味道平平而又价格昂贵,完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娱乐方面,仅在广场处可供游人观赏达提舞等表演。表演极具单调而又豪无张力,即使是简单的舞步也很少有游客愿意参与,更不用说是乐在其中了。这种缺乏主题与活力的表演难以引起游客的兴趣,往往导致许多游客乘兴而来,失望而归的结果。
6.景区环保意识淡薄。景区随处可见游客游玩之后留下的纸、袋、瓶等生活垃圾,不仅是游人对环保意识的淡漠,也有一些工作人员在对景区环境肆意践踏,除此之外,砍伐盗林现象在密林深处屡见不鲜,采挖草药对植被的破坏也已不是秘密。这块原始原生态的美丽天堂,随着景区的开发也一步步被肆虐破坏,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正在逐渐地摧毁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优厚资源,只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实施长效、有力的措施,提高市民整体环保意识,才有可能保住格萨拉的纯净,才有可能还子孙后代一片蔚蓝的天空,一片生机盎然的山水。
三、对策分析
旅游业是区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国内外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是区域间交流与合作的纽带,缺乏传统及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区或景区,如果仅仅依靠现代化的建设容易给人浮躁的表象,不利于旅游回头客的构建。如何构建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地,就要对本地区的独有文化如彝族大笮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深化应用,让其从展览室文字资料中走出来,进入到城区的生活和展示之中,使民族文化浓郁的古老传统,加入现代化的构建元素,在时尚中渗透一缕古意,让来访的游客可以感受到这块地域的特色文化氛围、不同的文化表现特征和表述方式,以及其中所具体体现的生活内容。
(一)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继承和发扬彝族文化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离不开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彝族文化资源包罗万象,提取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加以合理的利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产品开发设计中提取彝族文化当中最有表现力的元素,将彝族传统纹样加以符号化、图形化、意向化,然后以合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结合地方典故、地方文化加以呈现。在这样的应用思想指导下,合理的应用彝族文化元素,比较准确的表达了彝族文化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通过对旅游产品包装和彝族文化元素的运用,也倡导一种旅游形式的转变。旅游概念由观赏性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由浅层次的旅游方式转向融入式的旅游方式。
(二)加大及拓展旅游产品开发
在景区开发中,充分开发利用彝族文化,将彝家文化渗透到旅游过程中吃、住、娱、观看等各个环节,改变现有不洋不土的现象,打造地区旅游品牌民族特色,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使游客体验一种原生态原始民族部落的生活情趣,形成该地区的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产品的开发,同时为拓展旅游产品及旅游资源提供一种思路。
(三)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模式
利用民族特色活动,民俗节庆,举办民族文化旅游节,或建立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地区旅游品牌民族特色,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使游客体验一种原生态原始民族部落的生活情趣,形成该地区的特色文化。另外,格萨拉具备原生态探险旅游的资源条件,有许多未经过改造的原生态资源,给外界一种神秘感,增强了人们探索的欲望。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结合格萨拉自身优秀的探险资源进行探险项目、产品的开发,形成是一种集观光、探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模式。
四、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是当地的历史文脉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走过的痕迹,是人类文化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对人文资源及自然资源优势的综合利用。在攀西地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中,研究攀西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通过对其民俗文化、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服饰、民间传说等方面探索,同时倡导一种旅游形式的转变,使旅游概念由观赏性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由浅层次的旅游方式转向融入式的旅游方式。较为齐备地归纳和形成该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为攀西地区人文资源的开发增添了民族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丁季华.旅游资源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2]陈文峰.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10)
[3]姜家伟.从少数民族文化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J].大众文艺,2009(16):132-132
[4]程玉林,李向林.旅游产品包装问题浅论[J].工业技术经济,2006(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