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短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小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小短文

篇1

1、Today i and friends of foreign travel, outside air is very good, people feel very comfortable. We all appreciate the fine girls bicycles. We enjoyed the beautiful nature brought. We happily spent a happy day. 今天和朋友一起出外交游,外面的空气很好,人感觉很舒服。我们骑着自行车一路欣赏鸟语花香。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大家开开心心地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2、Today Mailehaoduo clothes, and parents take to the streets is happy, the parents have to pay to buy things. Unlike in their street to buy things they like to take a long time but saw the price, Ha-ha, is really very happy. I love my parents, I too thank them for the care and love.今天买了好多衣服,和父母上街就是愉快,买东西有父母帮付钱。不像平时自己上街买东西碰到喜欢的但看了价钱都要考虑好久,呵呵,真的是很开心。我爱我的父母,太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戴了。

3、A man is driving up a steep, narrow mountain road. A woman is driving down the same road. As they pass each other, the woman leans out of the window and yells PIG!! The man immediately leans out of his window and replies, WITCH(女巫)!! They each continue on their way, and as the man rounds the next corner, he crashes into a pi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If only men would listen.一个男人在一条陡峭狭窄的山路上驾车,一个女人相向驾车而来。他们相遇时,那个女的从窗中伸出头来叫到:“猪!!”那个男的立即从窗中伸出头来回敬道:“女巫!!”他们继续前行。这个男的在下一个路口转弯时,撞上了路中间的一头猪。要是这个男的能听懂那个女人的意思就好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mpressed me in addition to eating is playing. Eating zongzi is certain, the days th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pushing a car in the street to buy zongzi. Moxa grass, the old people will go to pick or buy a wormwood, tsao on hoist hung on the door, as for why, I don't know. Eat eggs, also is the indispensable a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here can't see the dragon boat racing,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big regre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 most like to buy a colorful rope in hand on the neck, several months will not take dow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customs are different, too.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sacred holiday, is also a great holiday. The purpose of all part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o commemorate qu yuan.

Every year the most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in addition to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 lik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 prefer the hometown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在家乡,人们通常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每到端午节那天,家乡最热闹的就是北大桥了,从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晚上十点多都是人。端午节那天,我们大家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桥玩,从早上三点多出门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家。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插艾草,老人们都会去采或者是买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芦挂在门上,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鸡蛋,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这儿看不到赛龙舟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端午节,我最喜欢买五彩绳系在手脖上,好几个月都不会拿下来。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题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35-01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疑问才会有进步,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提问、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对present的学习,老师可事先准备好不同的礼物,在课堂上拿出来,马上就会吸引住喜欢礼物的小学生的眼光,学生就会产生疑问:“What is this?/Why you have this?……”,老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提问进行讲解,进而提出“礼物”一词的写法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合理把握提问的类型

小学的英语教学还属于初级阶段,因此提问的类型丰富多样,其中课堂程序性提问较为普遍使用。这类提问主要是为了落实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状态进行检验、对课堂活动进行实施。比如:“Let us play a game, OK?/Who can read this word?”等。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调、语言,学习基本的单词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造句,而课堂提问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仿与练习的机会。比如:学习新的句型、句式以及新的词后,老师就可让学生进行重复朗读、默写或简单词汇之间的替换。英语课堂程序性提问是随机的,只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回答问题,因此老师可采取“一个接一个”、“一组接一组”、“一排接一排”或者全体回答等方式进行提问,使学生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能参与问题,进行模仿或回答问题。英语课堂建立完整的教与学的程序,适量采用程序性提问,使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便于老师进行课堂控制。但老师也要注意提问方式与提问类型的转变,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提问模式或对同一类型的问题进行重复提问,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且课堂提问无趣,打击其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思维习惯的逐渐养成以及英语学习基本技能的逐渐形成,老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采用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提问方式和课文理解性的提问方式。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提问,不仅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英语的训练,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比如:“Do you like sports? Why do you like it?”这样,学生就要自己组织语言、寻找词汇来进行回答,增强其思考能力,在其他学生的不同回答以及老师给出的不同答案中,也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扩展。但在设计此类问题时,老师要注意难易度的掌握,对于较低段学生的英语学习要适当降低提问难度,设计学生可进行选择的提问,并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与判断。

三、正确把握提问的频率

课堂提问的频率是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的反映,也是对课堂节奏的反映,课堂节奏控制是老师进行课堂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往往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力不稳定。而且,由于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加上大班教学,人数众多,导致学生的注意更难以集中。因此,课堂教学的快节奏以及提问频率的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这需要师生之间能够默契配合,而且也不是提问越多越好,提问过多容易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倦、紧张的心理,干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默契,使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体态语调等了解老师的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实现老师对学生行为的宏观调控。

四、巧妙把握提问的时机

第一,导入新课时。新的课程开始时,老师可与学生进行自由交谈,有目的性的交谈,再自然的过渡到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如:学习Sports一课时,老师可进行启发性、连贯性的提问来引入新课:“What day is tomorrow? Do you like weekends? 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weekends? I like play tennis, do you like playing tennis?”通过这一系列的连贯提问,引出句型“Do you like……?”以及有关于Sports等的相关内容。老师也可适当设置疑问,引起学生进行释疑解惑的欲望与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学习“What time is it?”句型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并提问:“What is it?”,学生有可能觉得:“It is a circle, it is a plate…”等,然后,老师在画上一些小圆点在园内,学生有觉得:“it is a cake,it is a pie…”等,最后,老师在标上数字或者画上长短针,那么学生就会知道:“it is a clock.”老师也可引出“What time is it?”这一新的句型。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质疑、提问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寻求答案的过程以及获得答案的喜悦,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新旧知识过渡时。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渡,两者之间的衔接应做到自然,老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联想、逆向、横向和类比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创造与探索。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进行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整合学习,有利于将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突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语文作业;分层;设计运用;教学活动

分层设计是作业部署中一种科学的方法,尊重了学生在认知结构、智能结构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客观事实,具有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等先进理念。分层作业能够保证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作业心理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达到人人有所需、人人有所学的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浅析了分层作业在小学高段语文的运用,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对作业进行分层

对作业进行分层即是指对作业的难度、数量进行不同层级的划分,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老师在作业设计和部署之前,就当天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理一理”“想一想”“问一问”等环节的思考,理一理今天的教学思路、学生的课堂表现,想一想如何实现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问一问学生的作业任务量等。考虑到学生语文能力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在语文作业的安排和设计时,可以将作业划分成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层次。

二、对学生分层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教育能力、学生学习效果测量的有效手段,对教学活动具有不容忽视的巩固、补充和辅导作用。为了让作业更好地发挥教育效用,服务于语文教学活动,需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进而布置难度程度不一样的作业任务。比如说,老师可以参照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学生群体,A群体是语文基础知识较为丰富、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C群体学生是学习具有障碍和困难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布置难度程度不一样,作业的要求和标准也应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对“分层”事件的心理变化,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转换,激励学生向A群体学生看齐和学习。

篇5

 

在如今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们多是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相应的教学,却忽略了在学习语言时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化的渗透。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将教学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还没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因而有必要进行反思进而提出改进的意见,更好地将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

 

一、概念的界定

 

(一)基础教育

 

关于对基础教育的定义有很多,车丹在《基础教育定义综述》i中提到,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所有的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因而在本文中,就将基础教育简单定义为含初中、小学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

 

(二)英语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ii中对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义,“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也被明确列在分级标准中,教师“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说明文化的渗透在语言综合运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Robert Lado)iii说,“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我国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语法基础好,但在遇到跨文化交际的情况时,所学知识却无处可用。这是因为语言是有内涵的,它的应用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如果能在起始阶段产生浓厚的兴趣,则能为将来的英语学习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而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异国风土人情知识,最能引发小学生的兴趣。

 

基于文化渗透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们都应当提高对文化在语言中作用的重视程度,在初学阶段就打好基础。

 

三、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现状

 

教师会忽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是因为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过分追求和注重成绩。大多数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抄写、背诵单词,给学生灌输大量的语法结构知识以提高成绩。其次是有一些教师认为要将文化分层次地灌输给学生太复杂,且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不高,索性不重视。另一些教师对于文化的渗透有误区,认为学生通过背诵课文就可以自然地领悟和掌握,无需引导。但对于刚刚起步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化,更多的可能只是机械性地背诵。在遇到跨文化交际时,他们只能在对方提供的与课文相近的情景下,进行条件反射式的对话。

 

四、对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思考

 

基于英语课程中文化渗透的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者在起步阶段就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为英语的综合运用打下基础,有必要对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改善现状。

 

(一)教师文化意识的培训

 

如上文所提,很多教师的文化意识不强也缺乏一定的文化相关的知识,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含指导老师如何自然、有层次地在英语课程中结合语言的教学进行文化渗透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很多的老师虽然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渗透,但却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渗透方法。不正确的文化渗透方式如超过了小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也会导致不但不能使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达到期望的效果,反而事倍功半。

 

(二)教材文化内容的改进

 

在教育环节中,教材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编写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教材内容应当要贴近现实生活。与生活越相近,学生对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才能更熟悉,从而熟练地运用语言。第二是教材内容应当要有逐级递进的层次感。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填鸭式”文化学习反而会削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是教材内容应当要与时俱进。文化在快速发展,而很多教材的内容仍是一成不变。过于老旧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没有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渗透方法的创新

 

对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方法,如果一味拘泥于教师讲授的方式,时间久了也会显得乏味,因而需要鼓励教师在这方面进行创新。

 

五、结语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们应当意识到单纯的语言教学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文化交融必不可少。本文所存在的不足是并没有进行很多的实证考察,因而对于一些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并不是完全了解因而不能完整地进行归纳,这是在将来的研究中要进一步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再根据现状提出更多可行的建议,为教师们提供借鉴。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对策

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目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其独有的特点为多数学校所青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的学习气氛,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学习也能很好地将其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现代化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很多老师对现代化理解存在很大误差,这种问题的存在大大阻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作用,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些问题。

1.选择不恰当的现代化工具,影响教学质量

有的教师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将一些教学内容直接做成动画的方式放到PPT上,通过投影的方式来讲解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僵化,大大影响了课堂活跃气氛,甚至还不如教师不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直接口头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吸收。其次,有的教师由于有了现代工具的帮助,在课堂上往往会变得惰性,对于课文的朗读也直接使用录音工具来让学生倾听,这种录音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毫无感情的,听起来远没有教师的声音那么富有亲切感,因此很容易影响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现代化工具

在大多数院校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后,很大一部分教师有时在进行教学讲解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现代化工具的教学方式,有时在进行课程的选材时,选择的PPT内容与实际课本的目标教学内容相差甚大,大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难以真正教给学生有用的信息。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选择合适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是极为重要的。在基础阶段正是学生启蒙思想形成的阶段,若教师不选择合适的工具来进行讲解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以后的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影响未来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具体应用

上面我们对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课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可以看出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使用现代化工具时过于死板或不会选择合适的现代化工具进行课程讲解,下面我们就主要来分析下目前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1.现代化工具的使用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教师讲解的重要性,造成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融合统一,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教师在进行PPT的演示过程中,对内容的展示、图片的展示等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若能加以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表达的机会。而且PPT的制作相比较而言要简单的很多,也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

2.借助于音响等工具营造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往往都是无声的而仅仅只有老师在课堂上的声音,这样的课堂氛围对于一些课文,学生往往很难身临其境地体会写作内涵,写作意图等。例如,在《威尼斯小艇》一文的讲解过程中,若教师能够通过播放具有欧洲风情的歌曲,要配以教师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主旨大意,学生脑海中也会形成一幅优美的画像,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异国风情中去,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大大改善语文课堂传统、沉闷的课堂气氛等问题。

3.通过现代化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短文听力理解 效度 难易度

听力理解属于接收性语言技能单项测试,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在类似日常生活的情景中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新增的短文听力测试是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一项重要改革。短文测试共设3篇文章,每篇后设有3-4个题目,每篇短文的长度在200词左右。短文题材多样,涵盖科学、文化、教育、风俗、历史、人物、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内容,体裁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短文的录音材料采用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朗读,录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只念一遍,难度适中,不会涉及较为专业复杂的词汇及句式。每篇短文听音结束以后,题目之间也只有5秒的时间间隔供考生迅速做出正确答案的选择。本文通过对2005年至2012年的24篇短文听力考试题目的对比分析,对照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综合研究了该项考试内容的内容效度。

一、研究方法

效度是当前国内外评价测试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语言测试的立足点。它以“考的是什么”,以及“是否考了相应能力”为核心问题,旨在研究考试结果是否反映了所想要考查的内容程度。Bachman认为:效度统指测试的有效性。效度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以及准则效度。其中内容效度指测试内容与预定要测试内容之间一致性的程度。“也就是测试题考察到了考试大纲规定要考的内容,或者说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它所要测试的目标。”就英语专业四级的短文听力理解测试而言,它的内容效度具体体现在篇章字数、材料的选取和考查技能等三个方面。

二、英语专业四级的短文听力理解测试内容分析

(一)篇章字数是否适度,材料选取是否恰当

自2004年新版《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以后短文听写的具体情况如下:

2005年

火车站通知:停靠站台、发车时间、延迟班车(197字)

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建馆目的、组织建立缘由、红十字标记(212字)

拉拉队:意义、表演、受伤原因、比赛范围(212字)

2006年

狗:用途、现在的用途、文章话题(219字)

志愿者:工作条件、目的、态度(208字)

儿童虐待:年龄阶段、父母的问题 (220)

2007年

自行车安全讲座:车主须知、讲座话题(201字)

选课讲座:课程介绍和对比(224字)

达·芬奇:移居米兰的时间、从事的职业、去世地点(170字)

2008年

关于国际会议酒店选择的演讲:会议室的用途、酒店设施、设备(194字)

博物馆导游词:建馆目的、交通工具、陈列品特点、短文来源(234字)

学生安全讲座:寝室安全措施、如何保障夜晚外出女生的安全、讲座人的建议(238字)

2009年

圣诞节购物:选择伦敦的原因、购物信息(207字)

交谊舞:来源、受欢迎的原因(200字)

小孩取名的文化:新西兰的做法、名字的来源、国家对比(207字)

2010年

华盛顿大学介绍:课程、学费、贷款(235字)

父母照顾孩子:父母照顾孩子的时间对比、对照顾孩子的看法(269字)

艾滋病救助计划:救助对象、具体细节、政府的作用(216字)

2011年

飞机:服役年限、坐飞机的感受、安全维护(252字)

职业介绍:具体职业的信息(272字)

盗窃案的录像分析:地点、目击者的观察、具体细节(229字)

2012年

银行开户:开户证明、水电气单、邮局贷款(189字)

缓解压力:计划的含义、放松的活动方法、降压的方法(273字)

英语新词:新词的来源、文章的思路、文章的主旨(252字)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新《大纲》施行以后所进行的8次考试中,从2005至2009年的短文听力考试题无论在字数上还是在主题上都是严格符合《大纲》要求的。但是从2010年以后,短文的长度略有增加,字数可以说基本上是在216-273字之间。长度增加就意味着获取做题信息的范围增加了。从这一点来讲,2010年以后考试的难度是要略高于《大纲》的要求的。

(二)从提问方式的角度分析技能考查的难易程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应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讲演或交谈和难度相当于TOEFL中的minitalk等中等难度听力材料,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简而言之,英语专业四级的听力理解考查的一个重要理解技能就是对信息的筛选,对比理解能力,在命题过程中体现于信息比较的题占较大比重,兼顾对事实细节、主旨大意和说话者意图等理解能力的考查。而从2005年至2012年考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3种:

1.信息比较题

信息比较题考查考生处理不同信息的能力,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题目属于信息比较题。近年来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RREC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CORRECT?

In the old days, dogs were used for the following EXCEPT

.

2.推理题

推理题无法直接从字面意思中获取信息,需要做一定的逻辑推理,获取隐含信息。近年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alk?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the speaker___?

The passage probably comes from___?

3.事实和细节题

这类题型在短文听力中占有很大比重。提问形式多样,特殊疑问句和一般陈述句都可用于考查考生获取具体信息和重要信息的能力。近几年的提问形式有:

How do the cheerleaders perform their jobs?

What is the speaker’s last advice?

What is the speaker going to do in the new place?

从以上历年真题的题型来看,每年的考试题中都分别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细节理解、内容推断等方面的能力,其中以对细节的理解和比较为主。这是完全符合大纲的考核要求的。

本文通过对2005年至2012年的24篇短文听力理解的分析,初步认为:新大纲实施以来,短文听力考试的难度在内容上是基本符合大纲要求的,但也有逐步增加难度的趋势;在技能考核方面仍然以学生对细节和整体的理解能力为主。作为测试的后效应,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快速理解听力内容、瞬间记忆听力内容等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UK.:0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篇8

关键词:学生;英语短文改错;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22

短文改错题属于综合能力测试题,要求学生娴熟地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熟练了解语法结构、洞察理解词汇意义、准确把握上下文关系等,进行综合判断,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这类题看起来不难,实际上对语法知识和语感要求比较高,学生得分普遍不理想,多在5-6分以下,甚至更低。要取得满意的成绩,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深刻理解它的考查方式和步骤及方法。

一、考查方式

综观近年高考卷,我们知道短文改错题的考查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设置错误的类型、语法错误的个数和修改要求方面相对稳定。掌握了命题规律,就有了明确的解题方向和思路,减少了某种错误的类型和语法错误的个数明显过多或过少的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正确率也会明显上升。一般说来,在约100个单词的短文中有10处错误,包括: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缺词”为1-2处。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多词”,一般为1-2处。

修改:在错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错词”为6-8处。

二、解题步骤

1.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全面把握短文的时态与语态、人称和写作逻辑等线索。

2. 逐句进行细节分析找错。细节分析有利于更准确地审查单个句子的结构和前后句逻辑。

3. 从语法结构入手,进行语法改错。掌握常见的语法错误类型和错误个数,就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方向。

4. 复读全文,检查核对。改好后再读一遍,仔细推敲,查看是否语句通顺,合乎逻辑,字母大小写正确,使答案更准确,最终定稿。

三、解题方法

从语篇上考查学生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词法主要考查冠词、名词、介词、代词、连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等。句法主要考查简单句、并列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行文逻辑主要考查短文的连贯性、逻辑性。

具体说来,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常见的方面入手:

1. 冠词:考查冠词的多余、缺失或错用。如:

I want to be seated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解析:in front of sth是指……的前面,in the front of sth是指……的前部,应把第一个the去掉。

归纳总结:

(1)熟记a,an,the在单数可数名词前的常见用法。如:泛指时用a,an,其中在以辅音音素开头的名词前用a,在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名词前用an;特指时用the。

(2)熟记冠词的一些特殊用法。下列情况名词前不用冠词:①学科名称、棋类、球类;②节日、日期、月份、季节;③三餐;④表示独一无二的头衔等。

2. 名词:考查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主谓一致等。如:

As for a friendship, we can readily find them in our classmates and other people around us.

解析:it指代前面提及的friendship,而them 指代复数名词,应把them改为it,

归纳总结:

(1)熟记常用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以及一些常见的修饰名词的词汇、短语。

(2)在可数名词前面加a、an或the,或者用复数形式。

3. 介词:考查介词的多余、缺失或错用。如:

He finished the race in 12.6 seconds and broke in the school record.

解析:break为及物动词, in多余,broke the record打破记录,应去掉in。

归纳总结:

(1)熟记表示时间、方位等的常用介词用法和固定搭配。

(2)介词后跟动词,动词用-ing形式。

4. 代词:考查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和关系代词等,注意其数、格、词性是否前后一致。如:

What’s more, you have to be friendly with your pupils and take good care of him.

解析:根据句子意思可知此处要代替的是your pupils,应把him改为them。

归纳总结:

(1)人称代词格,数保持一致。注意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 指示代词意思,数保持一致和记住常见的固定结构。

(2)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尤其是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用法。

(3)常用不定代词的联系与区别和修饰不定代词的形容词要后置。

5. 连词:考查句子逻辑关系和连词对称性。如:

Tom went shopping at a store yesterday. He had to drive his car but he had many things to buy.

解析:后面句子表示因果关系,应把but改为because/as/for。

归纳总结:

(1)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有:顺序、并列、转折、让步、因果、条件等。

(2)根据全文逻辑正确选择连词。另外,because与so,though,although与but,if与and/or等不能同时使用。

6. 形容词/副词:考查形容词、副词三级形式和词类转换。如:

Last Sunday,police cars hurry to the taller building in New York.

解析:从句子意思可以此处应是最高级,应把taller 改为 tallest。

归纳总结:

(1)熟记形容词和副词的特点和用法。形容词可以做定语、表语、宾补。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全句,作状语。

(2)熟记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三种运用。

(3)熟记形容词和副词的一些特殊情况。表语形容词只作表语;部分副词有两种形式,一个与形容词同形,一个以形容词-1y构成,但它们有不同的含义。

7. 动词:考查内容较多,包括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等。如:

Then the trouble started. We can not open the door. So we asked the policeman for help.

解析:前后两句均为一般过去式,要保持时态一致,应把can改为could。

归纳总结:

(1)确定句子结构,准确判断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是谓语动词的再准确判断时态、语态和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非谓语动词的要准确判断具体的非谓语动词形式。

(2)注意人称和数及几个动词的结构一致和注意固定搭配。

四、真题演练(2016新课标I)

My uncle is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close to that 1 live .Though not very big , but the restaurant is popular in our area .It is always crowded with customers at meal times .Some people even had to wait outside My uncle tells me that the key to his success is honest. Every day he makes sure that fresh vegetables or high quality oil are using for cooking. My uncle says that he never dreams becoming rich in the short period of time. Instead, he hopes that our business will grow steady.

【答案与解析】

1. that where 考查状语从句,to后面的宾语从句缺少地点状语。

2. but去掉 考查连词though不能与but同时运用,故去掉。

3. had have 考查时态一致,本文时态的基调为一般现在时态。

4. honest honesty 考查形容词转变名词。成功的关键是诚实。

5. or and 考查连词,根据前后句意要用and来连接两个短语,把or改为and。

6. using used 考查被动结构,be used for表示被动结构。

7. becoming前加of 考查动词短语,dream of doing梦想做某事。

8. the a 考查冠词,in a short time短时期内。

9. our his 考查代词,前后指代要一致。

10. steadsteadily 考查副词,grow指增长,要用副词形式。

篇9

关键词:多媒体;高效课堂;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已越来越受重视。于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育者们努力的学习计算机以完善自己的课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然而,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留意。现针对这几个问题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特别是在课改势在必行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显得特别重要,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一定要用要用多媒体来教学不可。在课堂中,如果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这还得根据教材的内容、课题的类型以及学生的年龄等特点来进行有的放矢。如教学《草原》一文,“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1]课文讲到这儿时,学生对“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肯定感到很抽象,究竟有多迂回呢?究竟有多明亮呢?这时如果能播放一段关于绿色的草原上有一条清清的弯弯曲曲的河流的视频或图片,将其巧妙地展示出来,学生看到了这样“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在碧绿的草原上弯弯曲曲的盘旋着,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在语文课堂上,要准确把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间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教师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特别是在高效课堂上,当学习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时、当学习的内容过于抽象而教师又难以说清楚时、或当学生感到困难,需要突破教学难点时,这就必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即使这样,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其实,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同时,教师能适时的加以点拨或评述,会让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语文课堂上,要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事物的形象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使之更直观、形象、生动。但必须把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机。所谓时机主要体现在:

第一、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表达的时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如:“在春天的深处,小女孩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此刻小女孩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2]但学生们由于缺乏亲身体验,对这些描写可以说是很难理解的。在这时如果能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画面,且有花、有草、有蝴蝶、还有潺潺的流水声等。我相信学生必定对眼前的奇幻景象会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所深深折服,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当然课堂效果也会很好的。

第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机。如教学《燕子》一课时,在熟悉课文内容过后问学生“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春天燕子会飞回来,那么,你们还知道在春天有哪些景象呢?”学生似乎不太清楚,这时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以及图片,有蓝天、白云、还有花草树木……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栩栩如生的画面再配以动听悦耳的音乐,我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立刻被调动起来,接下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或许会谈春天的风、谈春天的雨、谈春天的雷、谈在春天农民们在忙着播种、谈学生们在操场上做着各种游戏等。思维被激活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这时,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将春天和其他季节加以比较,这样课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学生感情需求的时机。如在《风雪重围》一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咬牙切齿”。学生对这个词很难深入的理解,此时,老师可以先深情地而且很忧伤地讲述当时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的,尽量做到使学生感同身受;随着播放一些关于的片段,老师在学生观看片段的同时加以引导“这就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时留下的罪行。此时此刻,你们就是这千千万万人民中的一员,放眼望去,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愤怒的讲述着自己的感受,最后老师总结:“刚才你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去指责和痛骂那些日本人,这就是‘咬牙切齿’。”由此,学生对咬牙切齿这一词语的领悟也就水到渠成。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学习最有力的因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单一乏味的语文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性会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益刺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让我学’为‘我要学’”。[3]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当屏幕上出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画面时,学生的情绪必定能被带到三国时期那万马奔腾、狼烟四起的古战场。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了一个气势雄伟、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这样的情境渲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提高了理解文本的能力。

总之,在高效课堂盛行的今天,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定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让多媒体技术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语文高效课堂上有力的臂膀,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 崔峦、蒯福棣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短文 改错

在我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始终把提高学生英语的各种能力放在首位,并力求从多角度单方面下手。比如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英语短文改错能力。短文改错是各大省市英语高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句法分析能力,而且测试考生是否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短文改错能综合检测考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能鼓励考生纠正其错误的语言使用习惯。

但是,在考试中,我们的学生得分率较低,尤其对于高考出现的新的改错题型,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束手束脚,不知所措。即使有的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也不知如何纠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对短文改错这一题型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放矢地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对该种题型的解题能力。

在复习中,首先要透彻理解主要语法知识,对各种词法,句法了如指掌。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语法知识框架结构,由易到难地分析“错之所在,病之所倚”,才能思路清晰,切中考点,做“明医”,不做“庸医”。下面笔者把教学教研中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1.最容易诊断出的是动词的时态病理:

动词的时态、语态是高考英语改错题中的考点,在上下文中应保持一致,而且在文章中容易看出,要求注意通篇比较。

如: 1)···and they find me a comfortable one on second floor.(应改为found)

2)We listen to my CDs together and soon became best friends.(应改为listened)

3) My sister saw a lovely cup when we are shopping the other day(应改为were)

4) I am secretary of the City Student Union (CSU). We were organizing an art exhibition···(应改为are )

2.名词的单复数或不可数名词易分辨:

如:1)I plan to make friend with them so that we can help each other on the course work.(应改为friends)

2)Li Ming’s parents invited I to spend two wonderful week in Qingdao with them. (应改为weeks)

3)More than 1000 painting will be on show,(应改为paintings)

4)He agreed to reading my story and give me some advices on how to write like a real writer.(应改为advice)

3.注重形容词和副词之间互换:

如:1)Everyone else seems very nice and warmly here.(应改为warm)

2)Li Ming and I loved walking along the beautifully beaches there(应改为beautiful)

3)I had to try hardly not to laugh at her shocked face!(应改为hard)

4)As you are very popularly with us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应改为popular)

5)He is not doing so good in his studies.(应改为well)

4.代词的用法,比如she与he,you 与me, her 与 him 以及it用法,不定代词等在上下文中,偷换概念或者指代不清。

1)I’m going to attend mine first lesson this afternoon,(应改为my)

2)Li Ming’s parents invited I to spend two wonderful week in Qingdao(应改为me)

3)As she did this, lots of tea splashed on his T-shirt!(应改为her)

4)We would be grateful when you could join them that day(应改为us)

5. 冠词多加或者漏加,尤其是一些习惯用法。

如:1)they find me a comfortable one on∧ second floor.(漏了the)

2)she bent down and picked up to look at a price on it(应改为the)

6. 非谓语动词to do, doing, done 。

如:1)I had better to stop now(应去掉to )

2)Li Ming came ∧see me every day.(应加上to)

3)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 soon.(应改为hearing)

4)He agreed to reading my story(应改为read)

7. 介词误用或固定搭配。

1)we can help∧each other on the course work(应加上with是固定搭配)

2) Then I invited Li Ming over in my place.(应改为at)

8. and与 but,So ,or , how与 what, so 与for等连词误用。

1)for I’ve got some preparation to make, Keep in touch.(应改为so)

2)Last year I was ill but had to stay in hospital for a week(应改为and)

9. 各类从句中which that whether if where when why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如:1)let you know what things are going.(应改为how)

2)It was turned out to be her own cup, that she’d left on the shelf by mistake(应改为w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