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16 21: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励志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篇2
关键词:股权分置;公司治理;股利分配;股票股利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1)01-0037-06
股权分置作为一种限制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允许公众股流通的差异性制度安排,是我国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和法制环境下,资本市场设立初期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使得中国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性受限,而流通性正是股票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很多人认为,所谓“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其区别于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可能就是体现在“股权分置”上,那么,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差异是否会影响股东对现金分配的偏好呢?是否导致西方的股利政策理论在中国不再适用呢?国内很多学者利用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之前的数据对此进行过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有关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研究仍然不足。鉴于股权分置基本完成,本文试着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利分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实证研究。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国外文献中有关股利分配决策的理论流派纷杂,从文献发展脉络来看,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主要包括股利无关论、税收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成本理论和股利迎合理论等。其中,信号传递理论、成本理论和股利迎合理论更多的关注现金股利的支付率问题,而税收效应理论对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提出了理论依据,根据股利政策的税收效应理论,税收因素会对股利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对现金红利和来自股票回购的资本利得课以不同的税赋,则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现金股利的税赋高于资本利得的税赋,对公司及投资者而言,现金股利不再是最优股利分配政策;即使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因资本利得只在实现时纳税,相对于现金股利而言,具有递延纳税的好处,仍享有大量的所得税收益(Miller,1977)。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会倾向于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来提高公司市场价值,使投资者获利。Brennan(1970)的税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导出的均衡关系表明:考虑税收因素后,现金股利分配越高,期望的税前回报率越大。即:市场期望派现公司的税前收益率高于非派现公司。这意味着其他条件相同时,派现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低于非派现公司。Litzenberger&Ramaswamy(1979)扩展了Brennan(1970)的模型,考虑抵税的利息限制后认为,受到这一限制的投资者更欢迎现金股利分配。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的不可流通性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马曙光、黄志忠、薛云奎(2005)认为;由于我国分置的股权结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加之低廉的投资成本和高股利收益率,非流通的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偏好派现,而流通股东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非流通股东,其所获取的股票股利可以上市交易,由此获取的资本利得远远大于分得的微不足道的现金股利,加之我国目前尚未开征资本利得税,现金股利却要缴纳10%的所得税,故流通股股东偏好股票股利。王化成、李春玲、卢闯(2007)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具有集团控制性质时,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均显著低于没有集团控制性质的上市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高,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则越小;国家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明显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
二、公司治理与股利分配决策的关系假设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在股改完成前是不可流通的,在股改完成后一段时间内(至少3年)仍然是不可上市出售的,在这个阶段,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股票股利短期内不能获得现金回报,而只能通过现金股利的形式,才能获得现金回报,解决第一大股东自身的现金流问题。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
当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可以起到明显的监督作用,从而使公司的治理结构优于那些第二大股东监督作用较弱的公司(Wang和Wong,2003)。同时,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各个大股东为了获得其他大股东的支持,会作出更有效地使用公司控制权、维护小股东利益的承诺,从而抑制了大股东的“掏空”(Tunneling)行为(Bloch和Hege,2001)[8]。但在我国股权分置背景下,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一样多数为国有股东,其股票也不能流通,因此第二大股东同样倾向于不分配股票股利。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股价比一般都比较小,现金股利对流通股股东的成本补偿小,吸引力较低,因此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有分红的能力,他们宁愿公司采取股票红利的方式,寄望于二级市场股价的上涨来获取资本利得,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股票股利分配。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特定的问题上保护了中小股东的权益。Schellenger,Wood,andTashakori(1989)L9)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率正相关。为了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督和制衡,保护中小投资者,中国证监会采取独立董事制度,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独立董事人数等都进行强制性规定。由于独立董事对大股东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独立董事越多,公司越有可能考虑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降低冲突,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
截止到2007年底,基金持股市值占我国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30%以上,基益成长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由于现金股利相对于二级市场股价而言,比例甚小,基金投资的主要目标是获取二
级市场的价差而非每股现金分红。并且由于机构投资者一般持股数量较大,不断的买进可能抬高了股票市价,股票分红除权可以把炒高的股价拦腰截断,通过降低每股市价增加股票总量,而增强股票的流动性,以便于机构投资者的安全退出。因此,机构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分配股票股利,于是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5: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股票股利分配。
三、数据收集、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讨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是否有明显变化,选取的样本为2004~2007年间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并剔除:(1)ST、PT等类型公司;(2)传播与文化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保险业这三类垄断行业;(3)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开张的“老八股”――即延中实业、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实业等4只股票。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到985个样本,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总共得到3807个截面数据。股利分配方式分为不分配、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三种。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股利分配决策变量(DUM―SHRDV)。为检验不同的治理特征和财务特性,是否对股利分配方式公司有所影响,将因变量设计为一个哑变量DUMSHRDV,将2004~―2007年四年中,实施股票分红的公司DUMSHRDV取值为1,实施现金分配的公司DUMSHRDV取值为0。
2 解释变量――公司治理特征变量(GOV―ERN)。本文选取公司治理特征变量包括:(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PSH1),该指标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数值范围为1~100;(2)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PSH2),该指标表示第二大股东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数值范围为1~100;(3)流通股持股比例(PCIKL),该指标反映的是中小股东对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力。由于股改后因流通股股东无偿获得了对价支付增加了流通股比例,同时股改后理论上所有股份都是可流通的,为保持研究的一致性,本文的流通股比例指标选取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前,公司在2004年年报中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该指标的取值范围为1~100;(4)独立董事人数(NINDPDIR),我们以2007年度样本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人数为基准,该数值大约在0~10之间;(5)机构持股比例(PISTSHR)。该指标表示年末机构持股数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数值范围为1~100。
3 控制变量。为保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可能影响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因素进行了控制,主要控制变量包括:
(1)政策变量――股改完成哑变量(DUMRSS):股权分置改革可能对公司治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股利分配政策,因此,用报告期是否完成股改作为哑变量DUMRSS(完成为1,未完成为0),来考察股改是否会影响上司公司的股票股利分配决策。由于股改使得非流通股份变得可流通,原来处于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站在了一起,具有了相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大股东通过现金分红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越来越收敛,同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具有明显的税收效应,因此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都有可能倾向于股利分红而非现金分红,因此,本文预期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加大,哑变量DUMRSS的系数预期为正值。
(2)增长能力指标(MAG3)――增长能力指标的选取与第四章有所不同,鉴于三年移动增长率(MAG3)的绝对值离差较大,最低最高值相距甚远(-8.7%~428%),为此以成长性高低的二元判断来作为成长性指标的替代变量(DUMG3),即高于MAG3中位值(38.8%)的公司认为是高成长公司,取1。而低于中位值的公司为低成长,取0。一般来讲,股本扩张速度应该与企业增长速度相匹配,假设增长能力越强的公司,其股本扩张的意愿也越强。因此,本文预期该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
(3)现金流变量(CFFC)――每股自由现金流,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的会计处理,只是调整了权益类科目类别(将未分配利润转化为注册资本),而不涉及到企业现金流的变化,因此,本文预期股票股利分配决策与企业自由现金流无关。
(4)支付能力指标(RETN)――用每股未分配利润作为公司支付股利能力的一个指标,由于股票股利分配是将未分配利润转化为注册资本,未分配利润越多,企业进行股利分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本文预期该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
(5)公司规模指标(TLSHR)――用公司总股本代表公司规模大小,总股本规模越小,其股本扩张的意愿越强,因此预期该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
(三)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公司治理因素对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即验证上述假设1至假设5。采用的参数估计方法一般是极大似然估计法。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DUMSHRDV=a+bGOVERN+C1DUMRSS+C2MAG3+C3CFFC+
C RETN+C5TLSHR+d
其中Govern为自变量,即不同的公司治理变量,分别用于检验假设1到假设4。当解释变量分别为PSHl,PSH2,PCIKL,NINDPDIR时所形成的模型,以下分别成为模型1、模型2、模型3和模型4。
四、统计分析与检验结果
(一)股利政策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三年中(2005~2007年),不同分红类别占全样本的比例基本相近,即不分配的约占一半,有股利分配的占一半,其中股票股利占4%~10%。与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前的2004年相比,股改前后的样本分红类别结构没有原则性差别。
把样本分为已股改组和未股改组两个不同类别来研究,则可以发现,2006、2007年中每一年股利分配中,已股改组的股利分配样本占比均远高于未股改组,这至少可以部分地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会日益关注股票股利的分配。
(二)实证结果与解释
本文采用LOGIS了IC回归模型检验公司治理因素对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的影响,即验证上述假设1至假设5。从表2不难发现,各模型的拟合度(Nagelkerke R2)不是很高,但判对率(percent-age correct)都在94%以上,各模型整个方程各变量的参数均为零的联合检验被拒绝。整个模型检验获得通过。
具体而言,不同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表现。从modell―model5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08,且在5%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假设1成立。(2)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23,也在5%显著性上获得检验,说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假设2成立,(3)流通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但未通过显著检验,假设3没有获得支持。(4)独立董事人数的回归系数为-0.26,通过显著性为1%水平检验,说明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假设4成立。(5)机构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25,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股票股利分配,假设5成立。同时,在mode16中,股权分置改革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656,在所有公司治理参数回归系数中最大,且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股票股利分配政策。
本文考察了所设的控制变量对公司股票股利分配比例的影响,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结果:(1)从modell-model6各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企业的增长能力与股票股利分配决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增长的公司更倾向于分配股票股利。并且在mode17中,当加入了交互项DMRSDMG(=DUMRSS,DUMG3),回归系数仍然为正,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其回归系数显著大于DUMG3在所有回归方程中的系数,说明股改后,高成长公司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更大。(2)企业每股现金流(CFFC)的回归系数在每个模型中均为负值,且1%的置信水平上通过检验,这与本文的预期不一致,可能的解释是,在我国企业自由现金流是现金股利分配的基础,如果企业自由现金流越大,其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小。(3)每股未分配利润(TETN)的回归系数在每个回归模型中都显著为正,说明每股未分配利润可能是企业股票股利决策最重要的参数,每股未分配利润越高,其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越大。(4)总股本规模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作者的预期不一致。本文用其它规模指标(如销售收入)代人方程进行回归,同样不能拒绝零假设,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票股利决策时,企业规模并不是主要的决策依据,尽管发放股票股利意味着股本规模的扩张,但股本规模大小与公司是否发放股票股利并没有显著关联。
五、主要研究结论
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这一结论与国外大多认为第一大股东倾向于股票股利的观点截然不同,而与国内学者吕长江、王克敏(1999)、谢军(2006)等的研究结论相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我国股权分置背景对股利分配决策产生的特殊影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第一大股东大多数都是非流通股股东,无法像流通股股东那样获得股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非流通股股东只有通过现金股利的形式,才能获得现金回报,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票股利分配的可能性就越低。
2 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且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远大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这表明与第一大股东相比较,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第二大股东可能更不愿意分配股票股利,这可以解释在第二大股东的股票实质上仍然是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到2007年为止),股票股利更倾向于通过分配现金股利解决他们的现金流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第一大股东对公司利益侵蚀的“隧道效应”,解决部分的委托问题。
3 流通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但未通过显著检验,该结果与马曙光等(2005)指出的“我国流通股股东偏好股票股利”的结论不尽一致。这可能表明尽管流通股股东倾向于分配股票股利,但作为小股东,他们对于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比例的决策影响力很小。也反映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多数流通股股东不能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他们也就没有监督管理层的动机和能力。
4 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表明在是否分配股票股利的决策中,独立董事切实发挥了作用,而且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公司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越小。
5 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股票股利分配。说明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越大,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是相符合的。
篇3
《酒心情缘》
Barfly (1987 美国)
导演:巴贝尔·施罗德
制片人:汤姆·勒迪、弗雷德·鲁斯、巴贝特·施罗德
编剧:查尔斯·布考斯基
摄影师:罗比·马勒
配乐:杰克·巴兰
演员:米基·洛克、费·唐娜薇、艾丽丝·克里奇、J·C·奎恩、弗兰克·斯塔隆、桑迪·马丁、罗伯塔·巴辛
编剧查尔斯·布考斯基是一名作家,一个酒鬼,也是一名邮政工人。他幼年常遭父亲虐待,年少便染上酒瘾,大学辍学成了流浪汉,过上打零工混酒吧的浪荡生活,此外还拼命写了一大堆文章,却从没被刊用,总之,他的前半生贫病交加,就是一场悲剧,直到年过四十,他才时来运转,出了诗集,文章逐渐被人刊用,随后的自传更让他声名远播,其内容就是、打工、贫穷和成为作家的艰苦历程。
80年代中期,导演巴贝尔·施罗德跟西恩·潘这类人聊了布考斯基的故事之后,得以拍摄布考斯基写的纪实小说《酒心情缘》(1987年)。刚演完《爱你九周半》的米基·洛克出演故事中以布考斯基为原型的亨利·柴那斯基,费·唐娜薇扮演旺达·威尔科克斯,她后来出演的都是类似像恐怖片《亲爱的妈咪》(1981年)和这部电影里的角色,而不是让她赢得奥斯卡的《电视台风云》(1976年)里的那样的新闻界高级白领。
故事背景是布考斯基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作家的关键时刻。对他来说,这意味着白天他要在纸上涂涂写写,晚上却是狂喝滥饮,打架斗殴。这是一段即浪漫又自毁的日子,把为艺术而活的想法付诸现实,因为艺术值得他为之苦恼。而且事实上布考斯基的生活就是被文字游戏和苏格兰威士忌所包围,所以不奇怪《酒心情缘》里面有如出一辙的故事情节。
篇4
这样的新闻早已无数次上演,从南方的桃花源,到北方的杏花村,两大古代名家笔下的“名地”都陷入了被争抢的境地。至于那些名人故里,就更不用说了。各地争抢名人、名地,或许是出于对名人、名人故里的尊崇,或许是出于对文化的情感,这些都是好事。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比起名人被遗忘、名人故居被破坏的文化冷漠,各地争抢名人及其故里,多少能让时下的民众对历史和文化加深些了解。
然而,从各地“赤膊上阵”的表现来看,似乎更重视的是经济,对名人本身的关注反倒在其次。仅从此次“桃花源”之争来看,两地纷纷以排他的姿态来捍卫自己的“正宗”地位,这不符合文化的“共享”特征。而始自20世纪的花木兰之争,河南、湖北两地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招商引资上,比如办文化节,搞生态旅游区。表面争名,实则逐利。
从国内许多地方的“套路”来看,先抢几个名人,再修几处故居,开几场研讨座谈,申请几个项目,就可以以“某某故里”自居,堂而皇之地进行宣传。已经故去的名人,就这样变成了一些地方的“摇钱树”。这些套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闹剧。
稍微梳理一下就可以发现,热衷于争抢名人的地方,只想借名人故里,吸引外界关注,尤其是外界的投资,也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既缺乏文化底蕴又不懂文化和经济和谐发展的道理,只会盲目开发。不但内容空洞、形式老套,有些还以破坏名人故居为代价,“闲来争名人,忙时毁故里”就是其中的写照。
篇5
髌骨骨折临床较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65%,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9例,均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35岁,车祸伤10例,跌伤19例,其中横形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14例。
1.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后,取髌前正中直切口,不作皮下分离,逐层切开显露髌骨,清理关节腔及骨折端,将骨折复位,用巾钳暂时固定,然后屈膝10度,在髌骨中后1/3交界处逆行平行穿入两根直径1.5 cm的克氏针,各在中外、中内1/3交界处。手指通过扩张部裂隙触及关节面平整光滑后,把克氏针从近折端穿出。剪断针尾,使针尾在髌骨上极各露出0.3~0.5 cm,紧贴髌骨骨面的两根克氏针下方,用硬膜外穿刺针作引导,穿入18号钢丝,在髌前作“8”字固定,于上极将针端折弯成90度,然后将弯针旋转180度压住钢丝,若髌骨粉碎性骨折,视骨折块复位稳定情况,可加用环形钢丝固定。
1.3 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8个月,根据评定标准:本组优3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2.3%。
2 讨论
篇6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闵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闵王逃回临淄去了。
篇7
“利己”还是“利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如何调动各个层面干部员工的积极性”这个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我想这也许就是高贤峰撰写的《新主人翁精神》一书,提出“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的初衷吧。
中国人寿总公司在前几年提出的“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企业文化理念,其实已从侧面回答了“利己利人”这个貌似深奥的哲学问题:没有必要把“利己”和“利人”完全隔离开来,只有两相结合,其威力才会无穷大。中国有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以职业生涯为例,你在为企业(或机构)创造价值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获得了某种形式的回报;而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助推企业(或机构)的发展。所以说,你究竟是为自己工作,还是为企业工作,这个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论问题——你如何才能更好地工作。
于是,我想到《新主人翁精神》的作者,是不是还想表达另一个意图——“职场需要励志故事”。该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小D,从一个稚嫩青年,依靠自身努力和他的几位上司、辅导老师的相助,一步一步成长为公司某重要岗位负责人。小D的成长经历其实是众多职业生涯成功者的缩影,折射出“平凡中彰显的不平凡”。概括地讲,小D获得职业生涯初步意义上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可归纳为三点:勤于、善于、乐于。
勤于思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对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要想发现问题,需要有敏锐的思维视角和专业知识的沉淀。我们身边有一些从校园进入工作岗位的员工,也许是在“象牙塔”里待的时间偏长了,把实际工作过于理想化了,他们一旦发现问题,第一直觉不是去想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怨天尤人,殊不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问题的公司,正因为有问题存在,才给了员工施展才干的机会。
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小D棋高一筹的体现。其实,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很多人都能看到问题,但是,真正愿意而且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并不多。小D的知识结构和阅历,有时也让他在问题或困惑面前束手无策,但他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他向资深的专业导师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在汲取众人智慧的基础上,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乐于将方案拿到实践中去验证。我见到身边有这样的人,他们凭借直觉和经验,看到了问题,同时也能想出解决问题的草案,但是,却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只说不练”,问题绕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起点。小D则不同,他看到了问题,提出了方案,最重要的是,他不怕试错,不畏讥讽,勇于担当创新实践可能带来的风险。
读书,关键还是要获得共鸣。
去年3月,我参加了由苏州保监分局组织的认证考试,获得保险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刚开始,我对自己在交流期间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楚。由于初来乍到,对很多问题都有兴趣,对什么事情都想关注一下。如此面面俱到,反而显得重点不突出,业绩不明显。对照了一下小D,学以致用,我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
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我的工作分工是协助个险渠道。仔细考虑后,我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参与个险销售渠道建设上。思考个险渠道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付诸实施。像书中的小D那样,思考问题,提出方案,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
篇8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311-03
胫腓骨骨折发生率较高,临床比较常见,治疗不当极有可能出现各种的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开放粉碎性多段骨折,采用内固定方法难以达到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功能恢复良好的目的。我院2000~2005年采用组合式骨固定器治疗胫腓腓骨骨折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中,男性43例,女性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5岁。
1.2 致伤原因及分型
交通事故伤39例,重物压、砸伤5例,意外坠落伤3例;骨折类型:按Gustilo分型[1],Ⅰ型5例,Ⅱ型18例,ⅢA型12例,ⅢB型7例,闭合性骨折5例。
1.3 损伤部位
双小腿胫腓骨同时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例;胫腓骨上段开放性骨折19例,胫腓骨中段开放性骨折6例,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15例,胫腓骨干多段粉碎性骨折7例;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例。
1.4 合并伤
合并小腿重要血管(胫腓前后动静脉)离断伤2例;合并小腿重要神经(腓总神经)损伤1例;合并股动脉损伤 1例;合并失血性休克3例;合并小腿大面积皮肤挫裂伤5例,皮肤缺损9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烧伤5例;合并胸腹部损伤5例(其中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2例,肝脾脏破裂伤1例,肠破裂伤2例);颅脑损伤3例。
1.5 院前处理
有开放性伤口均给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夹板外固定;失血性休克给予静脉补液,开通静脉通路抗休克;合并有颅脑损伤者给予脱水剂静脉滴注治疗;合并有胸腹外伤者注意排除合并有无实质性脏器损伤大出血;闭合性骨折者夹板外固定;转院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6 手术时间
开放性骨折伤后1~8h内30例,大于12h 9例;闭合性骨折一般在肢体消肿后3~5d手术;2周后手术3例。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外固定材料
采用北京外固定研究所的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外固定器类别:①单边式或单侧半针式外固定器。②双边式外固定器。③方框式外固定器。④半环式组合性外固定器。
2.2 麻醉方式
采用全麻3例,硬外麻11例,腰麻6例,腰硬联合麻27例。
2.3 手术方式
2.3.1 伤肢清创 开放性骨折病例,术前常规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清创;术前及术中静脉给予抗生素, 去除所有坏死皮肤、肌腱、筋膜及肌肉。皮肤套状撕脱, 将皮肤削薄后戳孔原位缝合植皮。单纯皮肤缺损处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延期游离植皮,皮肤缺损骨外露病例采用带血管蒂皮瓣植皮。
2.3.2 手术操作 全部病例采用小切口(2~4 cm)直视下复位组合外固定器外固定,粉碎性骨折(长斜形骨折及骨折块较大者)采用有限内固定材料钢丝贯穿环扎或钻孔螺钉内固定骨块,术中尽量不剥离碎骨块的骨膜及其肌肉组织,尽量保留其血运; 对复位困难或有软组织嵌插者,采取小切口切开清除骨断端嵌入之软组织后直视下复位。合并有血管损伤者,术前应用气囊止血带在肢体近端止血,骨折固定后再探查吻合血管。
2.3.3 穿针位置 原则上钢针与骨折线或关节面的距离不少于2cm,面穿针时, 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6cm。直视下骨折复位后, 对胫腓骨上段骨折于平台下2 cm用4.5mm 全针在外侧垂直骨皮质钻穿对侧(穿针时避免损伤腓总神经), 骨折远端根据骨折稳定程度距骨折线的正常皮肤穿4.5mm全针一枚,分别放置半环并以三条直杆通过钢针固定夹和矫形垫固定全针,形成三维立体固定。再选用2~4 枚3mm螺纹半针分别在直杆上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对骨折进行固定,交叉角度不小于25°。在拧入螺纹半针钉前,根据固定钉的大小和进钉的位置,在正常皮肤处不切开进钉点的皮肤,选用大小合适的骨圆针(比半针直径小1~1.5mm)垂直皮肤及两侧骨皮质,再选用长短大小合适外固定针(半针及或全针)进行外固定;组织严重肿胀者在行外固定器后,在小腿进行软组织切开减压,小腿肿胀消退后予以Ⅱ期清创缝合减张切口。对胫腓骨下段骨折, 于踝穴上2 cm 处同法穿针,并在全针上放置半环。 对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近远端分别穿交叉针, 放置2 个半环,拧入2~6 枚4 mm 锥形螺纹针, 形成空间四面体的稳定固定。
2.3.4 合并伤处理 先简单清创,再应用无菌敷料包扎石膏托外固定,以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等到病情稳定后再行支架外固定手术治疗。合并有皮肤软组织损伤、烧伤缺损者,进钉点尽量取健康皮肤上,同时彻底清创失活组织,充分止血,皮肤缺损处每天更换敷料,培育肉芽组织,Ⅱ期进行植皮术。
2.4 术后治疗
①常规应用布郎氏架抬高术肢15~20度。②开放性骨折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至切口愈合。③术后嘱患者早期进行伤肢肌肉及各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④定期拍片复查,并检查外固定器各螺丝有无松脱。骨性愈合后门诊拆外固定器,钉孔用无菌敷料包扎,不需缝合钉孔,应注意去除外固定装置后一个月内不能做体力劳动[2]。
2.5 治疗结果
47例中有43例获得随访,2例电话随访。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20个月;按照Johner~wruhs 评价法[3]:优39 例(82.98 %), 良6例(12.76 %),中2例(4.25 %), 差为0例,优良率95.74%。出现钉孔浅表性感染6例共13钉道,经局部清创换药后治愈。本组无骨髓炎病例;2个月后固定半针松动2例,均提前拆除外固定器,改用石膏托外固定至骨性愈合后拆除;胫腓骨干骨折不愈合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手术2例;膝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受限2例。
3 讨论
胫腓骨表面软组织覆盖少,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比较常见, 常用方法有石膏外固定或跟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内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
3.1 石膏加牵引虽创伤小、花费低,但对骨折的稳定性差,且固定时间长,影响各关节功能。
3.2 在多段胫腓骨干骨折中,应用钢板内固定,往往需要对骨断端的骨膜过多的剥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骨折的血运,增加了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而且普通的的钢板长度不够,不足以对多段的粉碎性的骨折实施坚强有效的内固定。
3.3 骨折处距关节面5cm以内的多段骨折选择内固定物较为困难骨折,应用髓内钉内固定远端锁钉困难。并且Ⅱ型、Ⅲ型骨折使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后有感染率高且有感染扩散、骨不连等的危险。
3.4 组合式外固定架系统跨越骨折断端, 不破坏骨折断端软组织及骨膜的血运, 有利于骨折端血运的建立, 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采用局部小切口,辅助螺钉、钢丝临时固定及螺丝钉对斜形骨折块的固定,既可以保护骨折块残留血运, 迅速使骨折达到复位固定, 又可以避免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降低感染率, 又便于伤口的后续处理和其他脏器的及时治疗。同时可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实施加压固定、牵伸位固定和中立位固定, 是一种有限的弹性固定, 应力遮挡效应得到降低甚至消除[4]。组合式外固定架系统各个部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术后可对成角畸形、旋转畸形及松动的螺纹半针进行再调整, 甚至对外固定系统的刚度进行调整, 促进骨愈合[5]。有效增加固定强度, 降低松动的发生。每个骨折段的钢针要布局合理,尽可能使骨折段的自由度获得最大的空间约束, 穿针部位要避开肌肉, 减少因肌肉的摩擦增加感染的危险, 对斜行骨块或有大块分离的蝶形骨块, 以1~2 枚4 mm 锥形螺纹半针代替拉力螺钉将骨块固定, 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术后早期进行必要的被动与主动活动,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患肢关节粘连、僵直,对以后恢复关节的活动度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早期康复训练关系到以后的肢体活动度,中晚期康复训练关系到骨折愈合速度及肌肉的力量[2]。
3.5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胫腓腓骨骨折,尤其对胫腓骨开放性多段骨折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①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外固定及有限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平均40~70min,出血量少,创伤轻,对合并有脑外伤、脏器损伤患者更为适用,有利于术后恢复; 对皮肤条件要求较低,适用于周围肌肉少,骨面距皮肤近的区域。②三维空间构型,结构简单,固定稳固。对多段骨折可以以不同方向多针经皮进行穿针固定,外固定架跨越骨折断端及创面,不需要对骨碎块的骨膜及肌肉组织进行过多的剥离,不破坏骨折断端软组织及骨膜血运,充分保证了骨块的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③大的碎骨块经钢丝或螺钉内固定能有效消除剪应力,维持骨折端局部稳定性,与钢板固定相比,能有效降低伤口局部软组织紧张度,有利于伤口愈合及缝合,并且有限内固定,可在尽可能保护骨折端血运情况下,能很好地维持骨折段的轴线与形态,在防止术后骨不连接、延期愈合、畸形愈合等起了很好的作用。④伤肢可以尽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方便护理工作便于更换伤处敷料, 护理容易,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软组织缺损及或软组织肿胀明显需要切开减压的患者,有利于骨折固定后肢体和皮肤的观察和管理;可避免骨牵引等传统方法治疗后,长期卧床出现的并发症。⑤组合外固定器具有切口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可早期施行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愈合后,去除外固定针容易(小切口取螺钉或钢丝),不用开刀手术取内固定的钢板,不留内置物,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治疗的优良率高。手术操作简单, 连接杆、万向节等体外部分可重复消毒使用, 拆架无需住院, 降低了医疗费用;根据创面的情况选择性地穿针, 符合微创外科观点[6], 同时也便于引流、观察和伤口的后续处理, 一旦出现半针周围的感染, 可随时取出半针。
3.6 小切口切开直视复位有限内固定与组合支架联用的优点:①对粉碎性骨折,小切口直视复位有限内固定可将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减少有利于骨折的生长。② 内固定植入物少,骨组织剥离面少。③小切口切开复位可直视下清除骨断端间的嵌卡的软组织,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修复粉碎性骨折的骨缺损。④通过有限内固定,尤其是对大块骨碎块,可以通过螺丝或钢丝的作用,增加了骨折断端界面稳定性。⑤对组织严重肿胀者,小切口切开可以减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7 手术注意事项:①外固定架要距离皮肤不应过远,应在10cm以内,如太远则固定不牢固[7],手术操作中尽可能将外固定架调整为直线,将有利于力量的传导和预防日后畸形的发生。②骨皮质的钻孔和螺纹半针的拧入要一次成功,防止反复钻孔操作造成骨道增大、螺纹半针把持力的减弱,从而引起松动,降低了外固定架系统的牢固性。③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给予复位腓骨骨折并应用适当内固定,利用腓骨支撑作用进一步恢复小腿长度及力线,同时对稳定胫腓骨骨折也起到一定作用,也便于伤肢尽早功能锻炼。④术后定期随访,发现有松动的半针或不适当应力的存在,及时对支架进行调整。⑤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术后尽早扶双拐部分负重,可保持骨折端的持续应力刺激,增加骨折块间的应力传导,缩短新生骨细胞的爬行距离,促进骨折愈合[5]。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25.
[2] 徐海献,刘如娟, 藏光红,等.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训练体会[J].现代康复,2001,5(5):149.
[3] 罗从凤, 高洪, 杨发民,等.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干骺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6(1):66-69.
[4] 霍华春, 吴景华, 吴波, 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骨折若干问题探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17(11):465-466.
[5] 邱贵兴.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99-101.
[6] 侯林俊,孔祥录,黄宝良,等.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附118 例报告)[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4):201-202.
篇9
故宫以乾清门分为内、外朝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内朝则是后宫起居之所。故宫中有很多铜狮子、铜仙鹤、铜麒麟等陈设,乾清门前也有两只铜狮子。但是绝大多数游客注意不到的是,游人如潮的乾清门前,这两只铜狮子的耳朵是耷拉着的,而故宫其他的狮子,则都是立着耳朵。
故宫专家介绍,清朝皇家禁止臣子进入后宫,更严禁后宫干预朝政,严禁女人走到朝前去。这两座铜狮子的耳朵耷拉着,就是要警示后宫嫔妃和佳丽们,对于前朝的政事,要少听、少议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我们认为,基于对未来几年大行情的判断,以及券商面临的新发展基于,券商股已是“反转”行情!
券商股行情:“业绩+估值”双动力
上证指数突破2500点后,券商股也出现了一波快速涨幅。
目前,券商股整体平均上涨后的价位接近于2013年初的反弹高位,而上证指数也基本与2013年初高位持平,可以说券商股并未超越大盘。但目前业界更倾向于认为券商股应该会有更大的涨幅,即目前券商股的上涨,仅仅体现了“补涨”,后市仍有超越大盘的“反转”行情。
申银万国何宗炎认为,从市场结构层面,本次券商股应该有更大的涨幅――从市场整体来看,相对于2013年初的行情,本次市场在过去半年的时间内,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均有非常大的涨幅,这样从市场结构层面讲,当前格局市场会有更多的资金腾挪空间。其次,从周期股的对比来讲,券商股也有更大的弹性。这段时间虽然券商股比较强势,但是从过去半年的对比来看,2013 年那一波行情,传统的周期股钢铁、有色、煤炭、交运等并未大涨,而此次行情,这些周期股均发生很大的涨幅,这也决定了市场当前结构下,券商股确定受益且有行业比较优势的时候,具有很大的资金腾挪空间,上涨空间也会更大。
从以往牛市当中券商股的表现以及市场的评价来看,券商股在牛市中都是明显强于大盘的。其中的原因在于“业绩”与“估值”的双轮驱动。
牛市当中成交量的快速增加,使得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大比例增加,同时其成本支出并不会有明显增加,也就造就了业绩的快速提升。同时,牛市本身意味着市场整体给出的估值较高,在此双重动力之下,券商股通常会成为一轮牛市的领头羊。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与2007年那轮“疯牛”市相比,券商股本身在新的时期已经有了更为坚实的业绩基础和基本面支撑,这些因素包括行业ROE的根本性变化、沪港通带来的业务新机遇,以及杠杆增加后券商业绩弹性的增加。
行业ROE:从量变到质变
从过往3年券商的经营业绩可以看出,整个行业的ROE已从量变到质变,比较优势增强,弹性加大。
申银万国方面预计,2014年行业ROE将达9.5%,预计2015年行业ROE将达12%;行业ROE在10%以上,且不断增加,并且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有5-6 倍,证券行业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这对于产业资本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提升券商的估值中枢。(参见图一)
杠杆上限打开 股价弹性增加
与2007年的那轮牛市相比,现在的券商股已经有了杠杆增加的因素。从数据来看,2014年之前,行业发展受制于负债渠道和净资本监管体系的限制,行业杠杆上限仅2.5-3倍,对应ROE空间为10-11%,从而制约券商股价。
在2014年8月监管体系的放松(征求意见)之后使行业杠杆监管上限由3.5-4提升至5.5-6倍。
申银万国的研究显示,对比国际水平,我国证券行业监管指标还有进一步放松空间,行业杠杆空间可能达到8-10倍,行业ROE上限将达15-20%。同时接下来讲允许证券公司发行收益凭证,从而打开券商的负债融资渠道。随着监管放松,行业ROE空间打开,券商股的股价弹性将进一步增加,从而打开上涨空间。
沪港通:开启券商国际化新机遇
沪港通的开启对证券业而言,将有多方面的机遇,这也是2007年牛市时的证券公司所无法享有的国际化新机遇。
首先,对参加“沪港通”的券商来说,如果能够抓住“沪港通”带来的机会,那么传统的经纪业务可能将焕发第二次光彩。上海证券的测算显示,试点阶段监管层给予港股通的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若按佣金率2%。粗略估算,可为证券业贡献佣金5亿元,相当于2013年全行业佣金收入的3.87%。短期看,沪港通推出会令内地券商日均交易额提升5%至10%,券商行业有望新增收入40亿元以上。
其次,“沪港通”将促使券商自营及资管积极进行配置调整,这样的调整对固定收益类证券影响较小,主要是对权益类证券和衍生品的影响较大。
另外,未来大陆券商可以向参与港股通的大陆投资者提供涉及香港股票的投资咨询服务,可以在香港地区向参与沪股通的投资者提供涉及A 股的投资咨询服务。这将为券商研究部门带来新的业务模式。
买大还是买小?
券商股投资大机遇开启,在具体的个股选择上,是买大还是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