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迷宫范文
时间:2023-03-27 14:2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走迷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同时,费舍尔还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走迷宫最多的人,他曾经成功地征服了1000多座迷宫,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长的迷宫,它位于夏威夷瓦胡岛上的救济农场。该迷宫包括11400种热带植物,总长度超过3英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迷宫,它位于美国,里面种的是向日葵。每年冬天,农夫们会重新设计并播种,到了春天就又长出一个全新的迷宫图案。超过8万人试图走出这片10英亩的迷宫,可是,只有极少数人成功。另外,还有石头迷宫、城墙迷宫、沙漠迷宫等。费舍尔传奇式的经历让很多热爱走迷宫的人羡慕不已。
有人好奇地问费舍尔:“走迷宫的秘诀是什么?”
费舍尔说:“其实走迷宫是没有秘诀的,因为每次面对一个新迷宫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陌生。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所有的迷宫肯定都有一个成功的出路。当你走过了所有通往失败的路后,便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北野/荐沈 岳明/文)
我们靠自己
小蜗牛觉得自己背上的壳太重了,但是又甩不掉,就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但是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说:“毛虫姐姐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
为什么她就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很有耐心地说:“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这样,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又问:“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
也不会变成蝴蝶飞上天,为什么他也不用背着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这样,他钻到地里,大地就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觉得不公平,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啊,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他说:“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月月鸟/荐 佚名/文)
笼中之鸟
房檐下,挂着一只鸟笼,笼里关着一只鸟。
关在笼里的鸟,每天快乐地唱着歌。空中的一只鸟飞到笼边,不解地问:“你被别人关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为什么你还生活得这么幸福和快乐呢?”
“你不也关在笼子里吗?”笼里的鸟对笼外的鸟说。
“我明明生活在广阔的天空里,你怎么说我关在笼子里呢?”笼外的鸟不解地问。
篇2
关键词:迷宫机器人;单片机;数据通信;智能化
1 走迷宫的机器人设计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内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也日益关注机器人事业,有关科研工作在深度和规模上逐渐提高。一些著名高校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对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产生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将设计一种机器人,能够在迷宫中寻找出最短路径。
2 走迷宫的机器人系统设计
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系统为控制中心,通过4路红外电路检测黑线,并保证小车能够按照黑线前行,而当单片机检测到需要转向的传感器信号时,单片机通过改变PWM波的占空比来调整小车两侧的电机转速,从而使其两侧轮产生速度差,以实现小车的转向。同时超声波探测周围障碍物,并通过WIFI模块实时传输给计算机。小车遍历整个迷宫区域,同时计算机绘制出迷宫概况,并用递归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
3 走迷宫的机器人硬件设计
3.1 总体硬件结构图
说明:小车以STC89C52单片机控制器,采用红外传感器及其处理模块实现对黑线的循迹;通过单片机产生PWM波对电机进行驱动并通过转速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用WIFI模块将小车周边障碍物情况传送给电脑,电脑经过运算后将最优路径传输回小车。数据采集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模拟实况、算法分析由计算机完成。
3.2 微处理器的选择
单片机我们选用STC89C52,该单片机是宏晶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内部集成512字节RAM,具有EEPROM功能和看门狗功能,可上电擦除;通用I/O口32个,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且功耗低。对于该项目,晶振不能采用常用12兆晶振,否则通信时便会产生积累误差,进而产生波特率误差,影响通信的同步性。采用11.0592兆晶振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数值,方便通信。
3.3 WIFI模块
WIFI模块我们采用的是ESP8266,它是一款超低功耗的UART-WiFi传输模块,拥有较小封装尺寸和超低能耗技术,专为移动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设计,可将用户的物理设备连接到WiFi无线网络上,进行互联网或局域网通信,实现联网功能;且支持AT+控制指令集。
3.4 超声波测障模块
该模块采用HC-SR04,具有体积小,精确度强等优点;具有2cm-400cm的非接触式距离感测功能,可用于障碍物测量。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IO口TRIG触发测距,但至少要给10us的高电平信号才能触发;模块自动发送8个40kHz的方波,自动检测是否有信号返回;若有信号返回,则通过 I/O口ECHO 输出一个高电平,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就是超声波从发射到返回的时间。只需5V电源供电,TRIG 触发控制信号输入,ECHO回响信号输出等。
3.5 由于小车底座集成了电池槽和电源转换,并带有两台电机,所以不需要考虑电池和电机的选择。
4 走迷宫的机器人软件设计
4.1 遍历算法
我们采用小车遍历迷宫算法,迷宫的线路用黑线搭建进行模拟,横竖各8条,每一个交点为一个坐标点 ,用二维数组a[8][8]表示(取左上角为起点,右下角为终点,总共64个交点)。
小车初始点为a[0][0],在没遇到结点(岔路口)时,判断前、右、左方向上是否有障碍物,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向上有时,则按照优先前,其次右,最后左的顺序(中右法则)。为了记忆迷宫的详细信息,需要对迷宫单元的位置进行线路标记。走过的路线用0代替,墙用-1代替,未监测1代替。
如果三个方向都有障碍物(死路),就需要退回去,这时就需要记录上一次结点的位置。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可走的时候就将该点坐标记录,当进入死路的时候就退回上次结点,并将该死路的入口由0改为-1,然后在进行中右法则(如果只剩一个方向则不需要判断)。对于有多个方向结点,应将结点储存。
4.2 最短路径算法
计算机计算最短路径递归算法:迷宫为一个8*8的二维数组;0表示路,-1表示墙,1表示未探索区域,然后求从入口,到出口的最短路程。
从起点开始出发(初始点赋值为1),根据中右定则向四个方向查找(先中其次右最后左),每确定一个方向就对前方的点赋值为此点+1,走过的路径也可以重复行走。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本点+1必须小于已走过的点的值(墙不能走),如果本点+1大于已走过的点的值就退出,这样递归调用,直到找到终点为止。
递归每成功调用一次该坐标点的值就为1,将所有1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可得到最短距离。
5 结束语
本课题智能机器人拥有主动避障功能,自主识别障碍物并判断可行走路线,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规划出最短路径,可以应用到探测未知区域,例如实现管道故障排查和路况检测,或利用其物理特性实现非接触实时测量,并且不受光线影响,例如实现夜间避障。使其智能化后,可在环境比较恶劣或者对人体有危险的地方工作,比如外星探测、火场救人、处理危险源、进行水下操作。同时还可以应用到无人驾驶公交、工业自动化控制运输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3]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篇3
我家后面有座山,风景非常美丽怡人,他是您休闲娱乐的好出处。你若有空闲,真的希望能来体验一下这里的秀色以及娱乐带给你的智慧,不信请和我一起去走走这里的“八卦迷宫”。
据工作人员讲,这“八卦迷宫”是根据当年诸葛亮的“八卦阵”演变而来的。外看很简单,就是许多小竹子插成的一个圆形,没进去之前你觉对会小瞧这几根小竹子,并满不在乎的往里走。
在你得意忘形往前走的时候,当你还在笑话诸葛老先生怎么会把这么简单的东西称为“迷宫”的时候,你会发现前面已没有去路了。怎么办?你还是调头往回走吧,找其它出路。如此反复几遍,你在里面也许走了半个多小时,停下你慌乱的脚步,仔细看看周围你会发现:你总在里面转圈,总在重复你走过的路。这时你还敢掉以轻星吗?还会笑古人的愚昧吗?赶快开动脑子,走走想想,慢慢摸索掌握其中规律,不然就出不去了。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努力,你会看到“出口”二字,此时你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浑身无力,但心情特别愉快!因为你终于成功的走出了”八卦迷宫”。
篇4
两次采访贡米,前后相隔一周,感觉却判若两人。要不是早前跟她有过近距离接触,可能光凭那乖巧的态度、清纯的模样,就轻信其人本就逻辑清晰,底气十足。也难怪,平均每天10个访问的训练量,即使是台词一天背上十遍,也迟早能人戏合一天衣无缝。
在这个19岁的女孩面前,你会感到满世界的亦幻亦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实又不靠谱的印象油然而生。一边是那样清白单纯,恳切坦然披露过往经历与心路,让你觉得所有怀疑猜测都是心怀鬼胎,另一边不真实的感觉却阵阵袭来:明明脸都长成那样,神态动作都如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儿,虽说祖国地大物博,但两个人又怎可能形神俱似到真假莫辨的地步嘛?最吊诡是,贡米一直竭力认为自己不像,也没模仿过张柏芝,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荒诞逻辑,像极了是睁大眼睛说瞎话穿上新装却不认账的皇帝。
这女孩天生是个谜。最初高调亮相,就让人感觉背后有人,海选阶段,就点名说崇拜评委朱永龙,而后者一直犹抱琵琶,一场双簧戏之后才最终现身表态,她成了他公开的秘密武器。说起朱永龙,稍资深的香港同行犹如忆及前朝旧事,又有点兴味索然,这些年港人北上的颇多,电话中的朱永龙曾经有点忿忿,称呼从“龙哥”到“阿龙”,甚至喊“小龙”的都有。而他是什么人呢,张国荣、梅艳芳时代的金牌排舞老师,曾把不会跳舞的歌神张学友推到《雪狼湖》的舞台上,“张国荣背后有一帮人,阿王(郭富城)背后有一帮人,跳舞的都在斗,那种风气就是我带起来的。”提及当年勇,朱永龙有种意气风发的嚣张神采。不过他最为今人熟知的,莫过于作为一手捧红张柏芝的前经纪人身份。对于张柏芝,他与贡米师徒二人最近有种避忌的默契,难免主动提到她时就用“某个人”来代替。
娱乐圈是声色与权谋的金鱼缸,于是一有风吹草动,如贡米退赛消息传来,见多识广的人们就一面倒向阴谋论解读。但贡米不在乎,天涯已无处不识君。只是不要忘记,看客总是比戏子更无情,借着一张画皮就能走天涯,这个天涯又会有多远?
篇5
不管是哪种情况――是陈述关于个体的事实也好,还是关于外部事件的事实也罢――主体间能够有效传递的,都只能是基于独立于个体感受、感知的客观的“锚”得以陈述的事实,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自动地就会发现,当你迷路时,对方没办法“锚定”你到底在哪里,当你在表述一件事情,其他人不懂你到底在说什么。
维特根斯坦说,构成世界的,不是事物,而是事实;他还说,一个命题的含义就是它被核实的方法。我上面讲的,也可以算是对这两句话的诠释。
第一句话否认了大家内心里所指向的“事物”是大家交流的基础,世界不是由这样的“事物”组成的,而是由大家基于共享的编码解码系统来进行表达、信息交流的“事实(或命题)”组成的。
第二句话相当于说,一个命题是基于人际间大家都在使用的编码解码系统生成的,所以,自然地,我们也是按照这套方法去明白它的意指,我们并不是因为它使得他人可以“看”到说话者的内心所指向的“事物”才懂得它的意思的。 经济学的“自说自话”
一个人迷路了不能用合适的表述让别人找到他,这倒是个小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看不惯现实、但又做不到使用合适的表述来对改善现实提供有效指引,却又凭借自己高大上的理论的光环让人相信,他在做这样的事情,这就糟糕了。
我指的是:大量的大家熟悉的经济学中的词,从剥削到价格歧视,从信息不对称到市场失灵等等,如果把其深层次的逻辑结构揭示出来,在性质上与一个找不到路的人说“我就在我在的这里”没有区别,无非是,这些词让每个人都学会了这样的看似学术的表达方式。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真的在讲点什么指向现实中的行动的、有价值的东西。而当大量的人――从学术圈最内核的人到多少总是受到学术圈的词汇、理论影响的公众――都变得习惯于围绕这些词来进行论证,并导致这样的讲话、论证方式已然成为常规时,这就更使得围绕这样的语言进行的论证自动地“合法化”了。
在公众看来,如果学术圈里的、写出厚厚的、自成体系的教科书的人们都这样讲话、论证,这应该不会错吧?再说了,在大多数时候,人们会发现,为了能够讲话、做一些论证,自己也不能不运用某个理论套路或运用某些理论概念,即便你就是为了反驳某些人的观念。例如,假设张三论证说这个世界存在着剥削,反驳他的李四大不了论证说不存在剥削。很少有人会想“剥削”这个词本身是否真的指向真正意义上的事实――人际间可核实的事实。
我有个物理学的朋友,她说,你们搞社会科学的,总是很不客观,一天到晚讲些东西乱糟糟的。
虽然我得承认,这种局面多少与社会科学内在的某些特征有关系,因此也是正常的,但实际上,这种乱糟糟的背后还有一个特别深层次的哲学问题。那就是:我们太容易陷入关于世界图像的这样一种错误想象中,即:这个世界不是由事实(facts)或命题(propositions)组成,而是由事物(things)组成,以及这个世界中的事物是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大家就是基于这个在交流。
例如,当人们在使用“剥削”这个词时,潜在地大家都好像能够“看到”同样一个“无剥削的世界”,类似地,在使用“价格歧视”一词的时候,潜在地好像大家都对“同样的东西”意指什么有完全的共识一样,在使用“信息不对称”一词时,似乎大家都心目中有个同样的关于“信息对称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图景”一样等等。但如果仔细追问的话,恰恰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锚”,大家都在使用“剥削”“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这样的词,并不代表着大家真的是在进行有效的交流。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任务在于为困在瓶子里的飞虫指出飞出去的路。当用来指涉现实的理论――注意,这些理论恰恰是建构在我们普通人容易陷入的关于世界图景的错误想象之上的,理论家对此并不比普通人更具有免疫力――却充斥着根本就不能导向有效交流的概念时,这样的理论就相当于那个使得飞虫始终飞不出去的瓶子,我们就像飞虫,永远困在其中。 无意义的语言之“锚”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剥削”吧。“剥削”一词用于人际间交易的场合,当一方在交易中被认为对交易另外一方的利益有所侵占、获得了自己本不应该获取的东西时,人们此时可能会用“剥削”这个词来谈论双方的关系。“剥削”的反义词是“不剥削”。前者可以认为是对后者的偏离。显然,发明“剥削”这个词是因为人们对“不剥削”的状态有向往,希望借助于这样的概念,使偏离这种所向往的理想状态的现实受到某些约束。
不过,就像一个迷路的人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哪里他必须以某种客观化的锚来传递信息一样,“剥削”一词要能够使用、能够指向人际间可以传递的信息,也必须有客观化的锚,使得大家不是基于每个人心目中的锚在说“张三剥削了李四”之类的话,而是大家有共同的标准来谈论现实中的一桩交易关系是否为“剥削”。有这样的标准吗?我们可以“科学地”找出 “应该的或不存在剥削的成交条件”吗?有这样的客观化的“锚”吗?
暂时地,我搁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继续进行到对于“价格歧视”概念的讨论。我会表明,它们虽然看起来毫不搭界,但在逻辑结构上却是完全的一致。
在经济学中,同样的东西在出售时如果定不同的价格,这被称为是“价格歧视”。该概念在经济学理论中最首要的用途在于对现实中企业的定价行为进行评价。
从表层语法上看,大家不会觉得价格歧视这个词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仔细追究,问:“何为同样的东西?”“谁眼中的同样?”这就麻烦了,因为:像这样的问题,只有两种答案:(1)“何为同样的”不分主体是谁――这相当于说,物品是否为同样的物品,是客观的物理事实,不以特定个体的主观感受、判断为转移;(2)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相关主体视为同样的,则就是同样的。
这两种答案可是有天壤之别。
如果是第一种答案,在逻辑上它要求外部经验对象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不会有实质性的感知差异,就像人作为生命有限的生物体,不同的个体对外部物理环境(例如,对事物的硬度、热度,对光线、时空、速度等)的感知差异可以说是可忽略不计的一样。
而如果是第二种答案的话,这意味着,我们只能从人们事实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反推“什么是同样的”,也就是说,是靠先观察到人们对某些事物同样对待,所以,我们说“它们是同样的”。相应地而言,当观察到人们对某些事物不同样对待时,我们就说,它们不是同样的。
如果是按照第二种答案,那么,理论家则除了基于观察到的人们对待事物的方式来谈论什么是同样的事物或不一样的外,他自己是不具有对现实中的人们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干预的权利的。
如果是按照第二种答案,我们自动就会觉得“价格歧视”这个概念失去了其最初发明出来的意义了。此时,我们毋宁改换成“产品分化”来谈论这个事情,即看似同样的产品逐渐地分化成不同的产品,因此价格定得有所不同。显然,“价格歧视”一词的发明者不会接受如此理解的,因为,这个概念之所以出来就是要对经验现实起到规范作用,就是要对“现实如何偏离了某种应该”进行表达。
不过这里的关键是:如果我们按照第一种答案,它必须预设一个社会中的人们就“什么是同样的”达成了一致,或者,这个社会中的人们被强加了这样的一致,然后,我们才能说,现实中的做法是否偏离了它。但是,对于一个由不同个体的主观判断、行为所构成的社会而言,有这样的“一致”吗?
对这个问题不敏感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眼中的“同样”在其他人眼中也必然如此的人,其实也就是陷入我们之前反复提到的关于世界图景的错误的想象之中。言之凿凿地使用价格歧视的概念来对现实中的企业定价行为进行评价的人,和言之凿凿地使用剥削的概念对现实中的交易关系进行评价的人,都是如此。后者,无非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看到”的不剥削的世界的样子也是所有人都看到的而已。
我这里只是简单地举了剥削和价格歧视的例子。这里讲的逻辑当然也适用于无数的其他的理论概念,包括社会成本、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完全合约或不完全合约理论等等。
维特根斯坦说,我们得贴在地面、靠着摩擦力才能前行。这里,我想说,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想贴在地面前行,也不是不知道只有靠着摩擦力才能前行。
但是,问题是,他们一不注意就陷入了关于世界图景的错误想象中以至于他们只能飘浮在云端。飘浮在云端的理论不落地、不对现实造成影响也罢了,问题是,它们不会乖乖地待在云端。 “坏的分析”
浮在云端的理论一旦落地,要进入操作,必然就会遇到不同的人心目中各自的“所指”(reference)其实是不一样的问题。这是一种根本不可接受的混乱局面。为了能够操作,唯一的办法是,那个被认为可以对现实进行规范的客观的锚,由掌握了最高权力的人来确定――他说它是什么、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当然,有关的理论还必然会被用于为找到这样的根本就不存在的“锚”提供“科学的”支持,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论看起来被得到了运用,而权力也得到了来自于知识阶层的人的合法化支持。
有人说,经济学理论在今天只要能够不作恶,就已经很不错了。基于上面的理由,我非常认同这个讲法。设想,我们的理论概念大量的都是基于根本不存在的客观“锚”而立在那里的,这样理论最大的可能不是为害还能是什么呢?这样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化,带给人们的是“坏的分析”,它不仅不让现实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在其中的社会获得正确的“看”的视角,反而使他们习得坏的语言习惯,每个人都陷在自我认定的、伪客观的“锚”中,导致最终一个社会必然大量地诉诸专断的权力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上述意义上的坏的分析有三个步骤:
第一,它从直觉上具有吸引力的“每个人自己似乎都可感知到的客观的锚”出发;
第二,它基于“每个人自己似乎都可感知到的客观的锚”来为现实中偏离这个锚的存在命名――例如,称之为“剥削”,或“价格歧视”,或“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合约”、“外部性”等等;
第三,它会进一步对纠正这样的偏离的主体命名,称之为“政府”,或者“权力机构”。这三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但是,就像一卷毛线团一样,你不打开它还以为结束和开头是不同的,但一旦打开、捋顺了,你会发现,这绕的一整圈,还不都就是自己心目中的“锚”?
坏的分析在这个意义上符合个体的心理需求:但凡个体对于现实的不满,或者认为现实不够好,它都可以为你提供标签,在这个过程中你个人的主观任性会获得一种有理有据的感觉,进一步,由于它还为你提供了现成的问题解决者,个体更是觉得自己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左手是自己的不满、或愿望,换到右手,问题自动解决、个体的主观任性轻易得到满足,谁不喜欢呢?
坏的分析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不说,支撑它的一整套的飘在云端的理论本身如果不是因为有替代性的系统的理论出现,即便它再被圈内人士批评,也是难以被撼动的。这既与知识的生产变得越来越职业化、并因此使得知识生产者总体上缺乏应有的创造性而变得越来越体制化有关,也与飘在云端的理论所提供的坏的分析所具有强大的直觉上的吸引力有关。 人的理性行动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使命不是要对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作出解释,而是对其进行如其所是的描述。这也适用于经济学的理论化活动。经济学不是要找到一个自认为存在的客观的基点,基于它发明出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说辞来对观察到的世界进行解释,而是要对已然就在这里的世界提供一个“看正确”的视角、一个从内而外地对其可以获得理解的视角。“看正确”意味着,我们需要始终在语境中讲话,而不是基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以它作为基点来讲话。
“看正确”和始终“在语境中讲话”是语言能够导向有效的行动的前提――否则,语言就只能沦为自说自话的智力游戏,并且,从云端走下来还必然只能“作恶”。
好的经济学理论因为会使得人们始终“在语境中”讲话,所以,它所提供的分析一定是那种为具体语境中的行动者指出行动方向的那种分析,而不是从“我感觉世界应该如此所以,它就得如此”的那种伪分析。
这里,我讲的行动不是马克思的理论那种意义上的基于所有人都看得到的、统一的客观世界的图景而展开的行动(没有那样的世界图景,那是妄想),而是微观的个体行动者基于他可能的各种身份――一般意义上的公民、企业家、试图推动社会立法的政治企业家――等等而展开的行动,是行动者基于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嵌入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中为前提的行动。
经济学理论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为这样的理性行动提供分析上的帮助。这里说的“理性”不是指在个体的手段-目的框架之内进行成本-收益算计,而是指个体对于如何通过自己在人际间的行动,从而使得自己感知到的并不那么好的世界可以一点点地朝向自己更满意的方向演化有思想上的自觉。这样的理性和个体执着于心目中自认为存在的客观的锚而对世界进行谈论、进行规范是何等的不同。
在中国,我们一向把“知行合一”当作值得追求的境界。就像经济学这样的理论化工作而言,这要求我们的理论必须是那种能够帮助现实中的人们跨越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鸿沟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所提供的分析必须能够带给现实中的个体行动的方向感,否则,经济学理论提供的“知”不仅指导不了“行”,反而会永久地将人们像飞虫一样困在瓶子里。
篇6
就这样出发
作者:【英】蕾秋·乔伊斯
定价:32.8元
类型:小说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哈罗德·弗莱,60岁,在酿酒厂干了40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20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干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600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在旅程中,他看着似曾相识的场景,回忆过去,欣赏他没有注意过的美景,思考自己过去的得失,岁月的变幻,时间的流逝中被忽略的感情。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诗意的隐喻带来了振奋和救赎。
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种绝症,至死方休。明白这一点不容易,明白之后又会很绝望。主角哈罗德就是这样一个被绝望俘获的普通人:古板、怯懦、无趣,无特长,永远着装整齐,坐了一辈子的办公室,循规蹈矩老好人,结婚后就未有过像样的旅行。如今拿着菲薄退休金,住在小镇上等死。
哈罗德上路了,前方有两条路。一条是徒步路程,一条是内心之路。路途中,有壮阔优美的风景、不断出场又离开的人物、陌生人的故事,交织着深藏内心的回忆。哈罗德一点点回忆起不能释怀的,不敢触碰的往事——他到底对奎妮做过什么?他们什么关系?他的儿子去了哪里?他和妻子之间的秘密……是怎样的苦楚与隐痛,折磨着他,才如此执著地走上这条通往不可能之路?
老人的回归
从充满新奇与困惑的赤子之心到喧嚣纷乱的中段再回到一个人的安宁,最终放下悲伤与倦意,寻回康复的爱情,整个故事的进行仿佛隐喻着老人的一生。以老年人为主角的经典作品不多,本书算是角度新颖的一部。它关注的不是具体的社会问题或者个体的独特经历,而是提供了完成角色转换的一种方法。
新书速递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作者:蒋方舟
定价:32元
类型:杂文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当哲学家遇上心理医生》
作者:[[英]朱利安·巴吉尼 安东尼娅·麦卡洛
定价:36元
篇7
迷宫之一:
离婚了为什么还离不开你
我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按理不是传统守旧的女人。3年前,因为丈夫移情别恋而离异,我带着5岁的儿子生活。可是,3年眨眼过去了,我不但没走进新的婚姻殿堂,反而与前夫保持着不清不白的性关系。
我不再婚,是因为孩子;与前夫离了婚又不清不白,也是因为孩子。离婚后,我也曾有过重组家庭的打算,与一位大学副教授有过一段往来接触,彼此都觉得满意。可当我把他带回家介绍给儿子时,儿子却对他充满敌意,不肯接受他,甚至以绝食要挟我让步。为了儿子,我只好忍痛割爱。
孩子容纳不了别的男人以父亲身份走进他的生活,可他却吵着要爸爸,令我很为难。记得那是离婚一年多的一个傍晚,孩子高热不退。去医院前,他向我提出―-个要求,要爸爸和妈妈带他―‘起去,否则就不打针,不吃药。无奈之下,我只好打通了前夫的手机。当前夫开车赶来时,孩子开心地笑了。
孩子出院回家的那天晚上,前夫接孩子回家后,特地做了几个可口的菜。忙完之后,他要告辞回到他的妻子身边去,可在他起身之时,孩子突然抱住他的腿不让走。那一刻,他眼里涌出泪花,身子瘫在沙发上,我更是泪如雨下,没有勇气把他推出门去。于是,他留了下来,我们似乎忘记了彼此已经离婚,待孩子熟睡之后,我俩也很自然地上床,彼此毫无障碍地……
从此之后,他就开始两个家跑动,我更不愿拒绝他。他不止一次痛悔当初不该情迷心窍和我离婚,还决心与现在妻子离婚。我没同意,因为我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我现在是时时如履薄冰。他的现任妻子不可能没觉察出我们的关系,她不过问,也许是出于愧疚而忍耐着,可女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啊,万一有斗天她忍耐不住爆发了怎么办?再者,孩子一天天大了,我将如何向他解释自己与他父亲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更难接纳别的男人做他的父亲了,我也面临着一个情感困惑,自与前夫恢复关系后,心理上也开始排斥别的男性了。我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走出这个尴尬境地。
[专家提示]因为孩子反对别的男人介入而不再婚是借口,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迎接新的生活;因为孩子接纳离异的前夫亦是托词,因为你还把前夫当成丈夫,沉溺于破碎的婚姻残梦里;不希望前夫离婚与你破镜重圆更是言不由衷,因为是你走不出道德的桎梏。然而,前夫不是丈夫,也非一般意义的情人,当断不断,后患无穷。记住,你的爱情归属已经不在前夫怀里了。
迷宫之二:
“坏女人”家的夜半电话声
我是个傻女人,倾尽所有送丈夫出国深造,等待他接我到国外定居团圆,可等来等去却等来了一纸离婚协议。
离异后,我对男人伤透了心,发誓不再嫁人,把孩子抚养成人,以孤身女人身份走完一生了事;可我毕竟年轻,才30岁啊,过单身日子,精神上有孩子给予的欢乐,似乎还不太寂寞,可是生理需求却没法满足。我需要依在男人臂弯里入睡的那份安全感,需要男人的激情给我带来身心俱醉的快乐。于是,我像所有时尚女性一样;开始找情人。
我与一位已婚男人好上了,而且开诚布公地告诉他,我对他只有爱和性的要求,绝无婚姻诉求。
可是好景不长,我们相爱才一年,就被他妻子发现了。一阵暴风骤雨后,他回到了妻子身边,而我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坏女人。
我的生活因为坏女人名声的传出而不安宁了。一些熟悉或者半熟悉我的男人,经常夜半三更打来骚扰电话。我开始是愤怒,接下来是苦恼,但愤怒和苦恼却不能封住电话铃声。不得已,我只得一回家就扯断电话线,关掉手机。这样一来,耳根是清静了,可是又因公司老打不通我家的电话,几次差点误事挨了头儿的臭骂……
篇8
【关键词】慢走丝;齿轮;加工;误差;加工质量
0 引言
齿轮的加工有很多方法,一种典型齿轮加工方法是利用齿轮的啮合原理来加工齿轮齿形的叫范成法,滚齿和剃齿是比较典型的齿轮加工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在齿坯上适用于齿轮齿槽法向截面相一致的刀具加工出齿形的方法。
滚齿加工一般可以加工出8级精度的齿轮,如果利用精密滚齿机和精密滚刀可以加工出4-5级精度的齿轮。在滚齿加工中常出现误差幼齿圆和径向跳动误差、公法线长度误差、齿形误差、齿向误差、齿面粗糙度,只要我们找到误差来源,再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加以控制,就可以提高齿轮的精度。
剃齿加工是齿轮一种常用加工方法,工作原理如同螺旋齿轮副啮合原理,被加工齿轮可以看成是有齿圆柱齿轮,加工刀具可以看成是螺旋齿轮,剃齿刀与被加工齿轮啮合,回转轴线构成一个角度,剃齿刀可以分解成两个运动,一种运动带动工件旋转,另一种运动是剃削的切削运动,剃齿刀可以在工件表面上切0.01-0.05mm切屑,因此切削加工广泛运用在齿轮精加工。
对齿轮进行精加工可采用磨削、珩磨、研磨、抛光等精加工工艺,其中磨齿工艺最为广泛应用。
1 齿轮加工工艺方案
在齿轮泵中,最关键的部件是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齿轮加工精度基本决定了齿轮泵性能。国外许多著名的齿轮的齿轮泵生产厂家,都是伴随着齿轮泵加工成精密级不断发展壮大的,齿轮泵越精密销售量猛增市场占有率越高。制造精密齿轮泵一直是齿轮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考虑到材料的热处理,还考虑到本单位的设备状况,提出里齿轮加工两种工艺方案如下:
方案一:下料――粗车――调质――精车――粗磨――线切割――磨齿――氧化
方案二:下料――正活――粗车――精车――渗碳淬火――粗磨――精磨――线切割――磨齿
2 齿轮坯制作
本单位有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由于本文齿轮的模数较小,必然为最后工序磨齿做出高精度齿轮坯,所以利用数控慢走丝线切割加工齿轮坯,这样加工出齿轮坯为磨齿提供了高精度齿形和定位精度。
数控满走丝线切割加工齿形应在齿坯外形留5-10mm装夹余量,还必须考虑到钢丝的入丝点和出丝点,由于齿轮外形不能有痕迹,所以本文入丝点和出丝点选在齿根处。
慢走丝线切割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多次切割的先进工艺,采用多次切割工艺时第一次切割主要进行高速稳定切割,可选用高峰值电流,第二次切割主要是修光,选择较小的脉冲电流和脉冲宽度,第三次切割主要是精修。
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采用编程方式是交互式图形编程,以Pre/E软件画出一件齿形图,然后利用数控慢走丝的切割机床进行编程,编制程序如图1。
【参考文献】
[1]徐茂功,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9
2、接着往前走会有几率刷到三级妖魄然后去拿司天盘。开关就是一个一个方块只能走一遍很简单。再往前会遇到第二章第一个小boss烛九阴,剧情设置的就是一定打不过。所以死了也不要怕,死了以后不会回到村子,而是出来一名神秘人——龙加入你的队伍,没错这就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小哥。
3、有了小哥这一片区域的怪就会很好打。建议趁着小哥在多打一会地图。先去左边拿到开门古印,然后每个小箱子都要开。因为箱子里的分水珠是升级人物的主要物品。然后进迷宫区,楼主建议先把这个过了,珠子等下再拿。出了迷宫区小哥就会离队,告诉你一直直着走,路上会有尸体宝箱以及洞,但是这都是幻象别理,直走就行。然后会触发剧情你的第三个人物潘雄会加入队中,然后右下角一个盗洞可以先回家升一波人物。潘雄升级相对比较容易,可以一直用到第三章结束。
4、再往前回拿到一把分水刀用他去救郭解。但是刀会损坏,建议是在这先跳过这个剧情。可以直接等第二章全过了然后在回头开棺拿神器。然后继续往前拿到寻妖通本会遇到第二个大boss——绝世将军。他应该比大boss树妖还厉害基本打不过,所以我们要利用地上的机关把他锁住就不会触发他的攻击。机关很容易,先踩中间再踩四个角即可。 再往前会有一个鬼打墙,记住走左上左上。出来以后左边一个盗洞记得挖,来回就会方便的多。然后左边有一个沙房区,需要很多铲子大约二十把左右,可以顺着边挖能节省很多。中间还有个箱子记得别忘了挖。
篇10
【关键词】高原山区;沿河(溪)公路;水文流态地质;选线
1.沿河(溪)工程调查
中国西南地区水系众多,沟谷纵横发达,山脉水系清晰明了,公路沿山顺水,分布于东西南北大小江河溪谷,据不完全统计近3/5的水毁抢险抢修处治费用皆为沿河(溪)路段,其中一半为边坡坍塌所产生的费用,且每年集中于某些段落,由此,通过分析其集中水毁频繁发生路段的地形、地貌、水文流态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低等级公路频频集中发生边坡坍塌,路基沉陷等病害较多,高等级公路出现二次处治的地段以及高速公路、铁路边坡等处治力度最大、投资最多的主要路段,90%以上均集中于河道凹岸,即水文流态曲线外侧,并且,水文流态曲线越圆顺,曲率越小,转角越小,规模越小,病害概率相对较低。
2.水文流态与工程地质条件
分析高原山区山脉水系及江河溪谷形成、演变的历史和其根本原因,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山脉水系并非天生,其形状形态并非一成不变,逐年变宽、变深、变窄、或变向,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板块的挤压抬升和张拉断裂等构造活动形成的高低起伏和走势,经过慢长的风剥雨蚀、水流冲刷切割而成,山脉水系走向与构造带走向平行或一致的原因也在此。因此,江河溪谷及其水文流态既是江河溪谷的变迁。除平原坝区南北向河道受地球自转惯性影响河道水文流态之外,山区河流溪谷水文流态,基本上取决于河岸的工程地质条件:
2.1地质构造和地势决定江河溪谷走向。
2.2河道两岸地质条件和山脉支系分布影响河流形状,迫使水流蜿蜒曲折,基本控制水文流态。
2.3河道水文流态浸蚀河床,改变两岸台地和谷床,局部移动河道位置,改变河道形状。
2.4水文流态冲刷、掏凿和淤填河道两岸河床及岩体,岩体改变局部流态。
3.水文流态地质选线
高原山区河流溪谷具有谷底一般不宽,两岸台地较窄,谷坡时缓时陡,间或为浅滩和悬崖峭壁,多弯曲,凹岸较陡,凸岸较缓,河谷两岸地质情况复杂,常有坍滑、岩堆等不良地质病害,平时流量不大,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洪流常夹杂凹岸掏来谷底冲刷汇集的泥砂、砾石、树木,急速下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山区河流溪谷平纵线形好、工程单元投资省、影响面大的优势,是山区沿河(溪)线公路选线除遵循河岸、线位、换岸位置选择等常规原则之外,还应根据水文流态实现“地质选线”。
3.1地质选线原则
3.1.1充分收集高原山区河流两岸地势、地形、水文地质、区域水系、河床纵坡等基础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沿河(溪)路段各个季节水文流态以及水系布局等特点、特征。
3.1.2根据区域水系支流合理分段,分析典型断面洪峰流量以及各段河道水文流态曲线,研究了解各水文流态曲线曲率、流速、落差等特征。
3.1.3河流溪谷宽阔、台地相对宽平,水文流态曲线长而圆顺路段,尽量选择凸岸,即水文流态曲线内侧总规模大(曲线长),支流较少的一岸,路线总体线形宜拟合平行于水文流态曲线,充分利用凸岸地形平缓和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有利条件。
3.1.4河流溪谷相对较窄,台地规模小,水文流态曲线比例较高,道路等级高,换岸跨越桥梁工程小的地段,按反水文流态曲线的方式选择线位,于水文流态曲线拐点、起讫点附近适当增设跨岸工程,换岸布线,尽量布设于凸岸。
3.1.5河流溪谷较窄,水文流态曲线蜿蜒曲折,流速较大的路段,两岸工程地质条件差异相对较小,但两岸地形较陡,可充分利用反复换岸跨越,工程综合投资较省的有利条件,按穿越两相邻水文流态曲线拐点实现工程地质选线。
3.1.6路线不得已布设于水文流态曲线曲率大,曲线规模大的凹岸时,遵循尽量将公路曲线拟合近似平行于水文流态曲线,在考虑水流水位等基础上,路线尽量少挖少填,适当抬高线位增设桥梁和防护工程的原则。
3.1.7路线布设于水文流态曲线曲率较小,曲线规模较小的凹岸时:或拟合近似平行水文流态曲线的路线,尽量挖、填、挡相结合,或拟合与水文流态相反的曲线,挑凸岸,或移水让道(改沟、改河)开挖凸岸填筑旧河道,避开凹岸的不良影响的原则。
3.1.8路线布设于河道曲折,水文流态曲线曲率大、规模小的蜿蜒地段,遵循“截弯取直”水文流态曲线的原则,挖为主,填为辅,跨为主,绕为辅的原则,或拟合反于水文流态曲线,或移水让道处治弃方,退耕还田;或栈桥顺水(高速公路)。
3.2地质选线方法
3.2.1水文流态平行法
“水文流态平行法”是位于河道相对宽阔,水文流态曲线曲率规模小,凹凸两岸地形平坦、饱满地段,为避免或减少跨河工程,或于凸岸绕饱满山包,或于凹岸少挖多挡多桥绕山谷凹地,以水文流态曲线平移点为控制点,拟合近似水文流态曲线线形布线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明确、限制因素少,但应注意凹岸岩体风化破碎,挖方边坡易失稳坍塌滑移,防护工程大,填挡部分易冲刷,河岸易被河水冲刷沉陷;凸岸高线位流态曲线中部(山脊)土石方开挖量大,弃方多,处治困难等问题。由此,采用本方法,低等级公路宜用多曲线或复曲线配合地形,路线总体走向走势平行水文流态,高等级公路凹岸多桥少挖,加强边坡防护和排水,凸岸利用水流超高优势尽量走低线位以节省工程投资,提高道路的抗灾防灾能力。
3.2.2水文流态交叉法
“水文流态交叉法”是位于河道相对较窄,水文流态曲线规模相对较小,曲率较大,凹凸两岸地形相对较陡,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水流流速快,河床切割剧烈。为充分利用凸岸地形地质条件,根据水文流态曲线特点,以水文流态曲线顶部断面点以及水文流态曲线“拐点”(S型河流腰部)为控制点,拟合与水文流态曲线旋转180度的曲线,交叉换岸布线的方法。该方法所布设线位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局部方案多,线位精度要求高,平纵线形较好等优点,但应注意换岸工程,凸岸高线位挖方数量大,废方多,处治困难,一般应用于山区溪谷高等级公路。
3.2.3水文流态穿线法
“水文流态穿线法”是河道蜿蜒曲折,狭窄路段,水文流态曲线转角大、曲率大、曲线短而连续,流速流势大的路段,两岸地势相对陡峭,地形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为充分利用两岸坚硬岩体区位,满足道路线形指标要求,根据水文流态曲线特征和分布的格局,以水文流态曲线“切点”(ZH)和“拐点”(ZH=HZ)为控制点,拟合“截弯取直”串联控制点的道路曲线的布线方法,形如水文流态曲线平面轴线。该方法多采用于沿河(溪)高等级公路和低等级特殊路段。道路布设于两岸地质条件较好区位,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好,跨河工程水文流态稳定平顺,但应注意挖方弃方处治困难,并加强凸岸明挖和隧道,凹岸栈架等相互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