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00:3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考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考数学

篇1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

(1)目的:过三关

①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

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

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

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③统计与概率

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按难:中:易=5%:10%:85%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85%,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

①进行专题化训练

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

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按照中考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

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

①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

②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

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专题的划分标准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紧密程度。专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始终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

所谓“熟能生巧”,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提高。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典型题。

三、第三轮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

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后,最后通过做模拟题的方式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

(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

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

篇2

合理预测,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中考数学命题“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不会改变体现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试题的基础性,注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实际运用,加强学生运用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废除偏、难的人为编造的试题,注重考察核心内容和基本能力,注重考察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突出数学方法,理解和运用关注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中考命题一般来说保持主体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中考命题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通过对以往中考命题的把握,可以“纵横”结合看考题,反复对比寻规律。所谓“纵”就是研究潍坊市连续几年的命题情况,看特点,看变化,看方向。所谓“横”就是寻求每年的全国各地市的试卷的命题走向。做往年的中考题,进行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中考数学复习课中的几点新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网络在以前的教学中,在上单元复习课时,笔者总习惯于按教材的顺序把本章的概念、规律、公式进行梳理来复习。这样虽然形式上是在系统复习,实质上是把复习课上成了“堆积式”的新授课,教师在台上泛泛地讲,学生听起来毫无兴趣,容易疲劳走神,而且占用时间较长,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相应减少,复习效率极低。实施新课改后,数学课堂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交流讨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化零为整,系统化、网络化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前后知识的联系进行了重新整合。

挖掘生活常识,整合数学知识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社会。在历届数学中考试卷中,对一些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重大发现和高科技的应用都会有较多的体现,与过去是数学课程相比有一点重要区别,那就是新教材中大大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复习别注意用正确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帮助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在选择例题、编制练习题时,减少传统题的分量,增加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进行思维引导,方法指导。

正确对待做题题不在多而在精,要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题归一”上下功夫。练习中要通过“一题多解”达到熟练;通过“多题归一”发掘形式上不同的解法间必然存在的共同本质;通过“多题一解”总结出一批题的共同本质,形成普遍性的思考规律。

强化自我反思对于中考数学的复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再从头到尾详细系统复习是不现实的,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缺补漏,高效地方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解题后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体会命题意图,探索规律,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归入自己已有的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解题后要求学生考虑一下几个问题。1)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那类问题?2)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数学思想?这些方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有规律可循?还有没有别的方法?3)思考这道题的难点在哪里?是如何突破的?能否用其它方法推导出这个结果?并比较哪种方法是本质的、最好的、简单的?

注重错题纠正初三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纠错的过程。如果做题的题目不注意,不下狠劲扭转自己的思维,考场上一旦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出错的。所以,在平时练习和考试后,笔者都要求学生格外注意做错的题,建立一个错题本。认真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重在分析出错的原因,属于只是没掌握的,要及时补救,夯实基础;属于考试技能技巧的,要吸取教训,防止下一次再犯。

篇3

一、压轴题的特点

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设计,大都有以下共同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数学中考压轴题,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就题型而言,除传统的函数综合题外,还有操作题、开放题、图表信息题、动态几何题、新定义题型、探索题型等,令人赏心悦目。在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形势下,全国各地近年涌现出了大量的精彩的压轴题。丰富的、公平的背景、精巧优美的结构,综合体现出多种解答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常中见拙、拙中藏巧、一题多问、层层递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创设了平台。

二、压轴题应对策略

针对近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特点,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因为基础知识是"不变量",而所谓的考试"热点"只是与题目的形式有关。要有效地解答中考压轴题,关键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加大综合题的训练力度,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基本模式"的积累与变化,调适学生心理,增强学生信心。

学生在压轴题上的困难可能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欠缺、解题经验的缺失或训练程度不够、自信心不足等。学生在压轴题上的具体困难则可能是:"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知向何方前进"。在求解中考数学压轴题时,重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是解好压轴题的重要工具,也是保证压轴题能求解得"对而全、全而美"的重要前提。下面结合具体题型来说明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其中的运用。

例.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y中,矩形OABC的边OA在2轴的正半轴上,OC在 轴的正半轴上,OA=2,OC=3。过原点O作∠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连接DC,过点D作DEDC,交OA于点E。

(1)求过点E、D、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过点D作DKOC于点K,则DA=DK.

DAF≌DKG,KG=AF=1,GO=1 EF=2GO

(3) 点P在AB上,G(1,0),C(3,0),则设P(t,2).

PG =(t-1) +2 ,PC =(3-t) +2 ,GC=2

思想方法解读:这道压轴题是将二次函数与平面几何相结合的函数综合题。

第⑴问结合"形"的特征,求出点D、E、C的坐标,再设二次函数一般式,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二次函数解析式。体现了解函数问题时常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

篇4

1.信心要充足,状态入“最佳”

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要努力做到:坚定信心,步步为营,力克难题.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2. “三先”又“三后”,答题要有序

在通览全卷并对简单题作了解答后,情绪基本趋于稳定,大脑趋于亢奋,此后七八十分钟就是最佳状态的发挥或收获丰硕果实的黄金时间了.实践证明,满分卷是极少数.因此,实施“三先三后”及“分段得分”的考试艺术是明智的.

(1)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当进行第二遍解答时(通览并顺手解答属于第一遍),就无需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最后的题未必比前面的题难,难易因人而异.

(2)先高(分)后低(分) .这里主要是指在考试的后半段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应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便时间不足时仍能得高分;到了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分段得分”,争取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多得分.

(3)先同后异.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或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说来,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的转移,思考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必须进行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和过陡的跳跃.

三先三后,要结合实际,因人而异,谨防“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的情况发生.

3.审题要细心,做题要规范

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有些条件题目未明显写出来,常常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浪费”时间.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考查的过渡知识,可直接写出结论.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应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且严谨.

4.踩点要稳准,分段得高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 为了区分这种情况, 中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叫“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得分就多.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是一种高招.“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分.

(2)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①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②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的插上去,可在后面补上一句“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整洁.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③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④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的步骤是明智之举,这些辅助步骤在解题中必不可少,而找起来又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应用题的设未知数等.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5.速度要把握,检查要细心

篇5

怎样通过一节或几节课的复习把一章知识进行系统归类,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专题复习课如何设计,才能达到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通过复习课,促进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从容应付中考?

1.选好例题,选题要思考,不能以多取胜,搞题海战术

(1)有什么用?――认清功能。

(2)用来干什么?――认清目的。

(3)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从实际出发。

2.用好例题,用好变式

设计变式型问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采用题组的形式一题多变)――提高学生应变思维能力。

陈题新讲――将其变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于旧题中挖出新意。

深题浅讲――找准突破口,巧妙降低难度,将大题化小,深题化浅。

要精讲精练,懂一题,懂一类,悟其妙。

3.课堂中贯穿着对学生的关爱

教给他们良好的做题素质:对新题、应用题、综合题等不要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平常做这些题时,要敢于去碰、敢于去试。

教给学生做题后反思的习惯:不管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是否成功,每做完一道有思考性的题目后,都要反思总结,这样就会做一题,得一题;当获得了反思总结的经验后,做完一道题后再进行反思,有可能会做一题,得一题,得一法,懂一类。

下面探讨开放性题型和探索性题型的复习课:

一、开放性题型特点

按照条件与结论的开放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1)条件开放性题型:往往已知部分、已知条件和一个完整的结论,要求解题者根据这部分条件与完整的结论,将缺少的条件找出来,当然这些缺少的条件通常不是唯一的。

(2)结论开放性题型:已知条件已经完全给定,但Y论没有给出,要求解题者由这些已知条件,通过推理的方式,得出若干种正确的结果,这些结果往往有多个,甚至无穷多个。

(3)条件与结论放题型:给出了部分已知条件,同时也允许解题者按照要求添加若干条件,并根据题目已经给出的条件和添加的条件,推导出带有个性色彩的结论。

二、探索性题型特点

问题的解决不是按照某个固定的、明确的程序,使用某种技能就能完成的;思考问题的方向不是很明确,解决问题的路线不是很清晰的,通常要经历一定的尝试与试误过程;探索性活动是有个性化的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和不同的成果。

可分为四类:条件探索、结论探索、存在性探索、规律性探索。

三、开放性题型与探索性题型的关系

开放性题型是从答案的形式来界定的,而探索性题型是从思维的层面上来说的,两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有部分兼容性。

首先,介绍开放性题型和探索性题型两种专题的特点以及关系。

例1 如图1,在RtABC中,CD为AB边上的中线,若将ABC沿CD对折,你能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BCD为菱形吗?请说明理由。

解:添加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

点评:这是一道条件开放题,添加的条件①∠A=30°,②AB=2BC③ECAB,④∠ABC=2∠A,⑤CD=BC,⑥∠CDB=∠ABC等。

其次,从添加的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到四边形EBCD为菱形。

变式:已知条件不变,设问变为: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BCD为菱形?请说明理由。

此题变为条件探索题。先回答∠A=30°时,四边形EBCD为菱形。再从∠A=30°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到四边形EBCD为菱形。

通过变式的设计说清了条件开放题和条件探索题的不同之处:条件开放题中缺少的条件通常不是唯一的;条件探索题中缺少的条件往往带有唯一性。

例2 如图2,点B为线段AD上一点,AB=2BD,分别以线段AB、BD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F和等边三角形BDE,O是ABF的外接圆,联结FE交O于点N,交AD的延长线于点M。

(1)直线BE与O有何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2)除(1)的结论外,另外写出三个至少经过两步推理得出的不同类型的结论(不要求证明)。

点评:第(1)问是结论探索题,第(2)问是结论开放题。不同类型是指写了线段相等,就不要再写其他线段相等,在线段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两角的关系等中,写了其中一个量,就不要再写同一类型的其他量了。还要注意至少经过两步推理这句话。从线段之间的关系得:①AF∥BE,②BEFM,③BD=DM,④BM=2DE,⑤AF2=FN・FM,⑥BE2+EF2=BF2,从角度之间的关系得:⑦∠M=∠DEM,⑧∠M=30°。

四、结论

(1)在例2的两个小问上设计了结论探索题和结论开放题,通过比较区分两者的不同:结论探索题的结果通常具有唯一性;结论开放题的结果往往有多个,甚至无穷多个。

(2)设计比较型问题,在求同求异比较中整合学生知识。通过比较,能把相关概念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

(3)此例的设计将结论探索题和条件探索题放在一起比较。

篇6

【关键词】基础知识;能力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近几年中考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特点:知识考查基础化;题材选择生活化;能力要求全面化;思维模式多样化;试卷结构格式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初三数学中考备考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强化基本能力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全面、细致、系统,形成知识体系,这是总复习的根本。

在这一阶段复习中要充分体现“记、练、”。

1.记,即识记。在这轮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每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思想方法。对易考、易错、易混淆点要重点突破。要掌握典型的例题、习题,掌握解题方法,对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例如:要求他们根据考试大纲和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特点,将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然后强化记忆。2.练,就是在复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重点习题进行归类,找出解题规律,要关注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切忌要摆脱盲目的题海战术,对针性强,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在答题顺序上,应逐题进行解答。要准确快速地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高效利用时间,为顺利完成中档题和压轴题奠定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对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数学模型化练习,使学生在训练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升华。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复习中,一定要关注常见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是数学解题教学的关键。如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中考中的热点,是必考内容之一。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和函数思想等是解决中考综合题的主要手段。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重视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础复习的延伸和拓展。

下面谈谈近年中考常见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

1.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立足点,各种能力高度统一

在复习中要求学生会对公式、定理、法则等进行正确理解、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与推理和运算有关。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注意运算方法的选择,确保运算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胸有成竹的应对中考。

2.数学思想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

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不要只顾解题,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安排难易适中的开放型习题和个性品质的考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放型题目和个性品质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如:若a=■,b=■,试不用将分数化为小数的方法比较a、b的大小。规定一种关于a、b的运算,ab a(a-b),试根据规定,求(2-6) 4的值.这一类题目看似简单,但如果对这类题目平时不训练,部分同学遇到此题也无存着手。

三、中考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全面提升

这一阶段中,老师会尽可能选择与中考试卷结构相同、考试时间相同、难度适当的试卷进行模拟。同学们在模拟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思想上高度重视。一定强化“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的策略;尽最大可能规范答题。学会答题技巧。同时,一定要注意及时纠错和消化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进行及时修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反思错题,具体做法是:将已复习过的内容进行整合,找到最薄弱部分,特别是对月考、模拟试卷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认真分析,记在错题集上,正确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例如,是计算粗心,还是法则使用有误;是审题不细心,还是对试题中已知条件或所求结论理解有误;是解题思路不对,还是定理应用出错等等。把错题集在中考前再浏览一遍,以确保中考再犯同样错误。因此,积累考试经验,使他们科学安排时间,掌握解题技巧,形成知识体系。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很自信的进入考场。

四、帮助学生做好考前心理焦虑,优化考试心态

引导学生科学的复习,既准确无误地记忆重要的知识点,又要突破学生在复习中的“知识不系统,不求上进”、“不想学习,混混日子”、“思想不集中,静不下心”等烦躁情绪。还要教会学生消除心理焦虑,即在临考一段时间,许多学生心情更加紧张担忧,从而导致部分同学在考场上对所记知识有遗忘现象,这就是心理焦虑现象。这就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劳逸结合,进行心理放松和思想转移,稳定心理,形成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以最佳的状态走进中考考场。

总之,在中考备考中,我们应以抓好基础和提升能力为突破口,采用高效复习模式,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强化创新意识,从容应对中考,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铬《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章土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一、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础

中考试题有一个明显特点,试题虽然比较新颖,但注重基础,很多题都有课本原型。中考试题中的基础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一般都维持在6∶3∶1。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在中考中要求较高。中考试题总体难度大体上差不多,但加强了合情合理考查。在后阶段冲刺复习中,对课本中每个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及基本运算、作图、推理等要通过自查,检测来查缺补漏,三轮联考和平时检测暴露的主要问题要进行归纳,分析原因,适时适度回炉练习、检测,使学生全面掌握。

二、抓重点、解难点、破关键

初中数学学科重要内容是中考的重点,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和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起重要作用的重点内容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学生想要在这方面突破,有相当的难度,如方程、函数、圆、三角形等。代数与几何中重要定理及重点知识运用是考察的重点,在复习时要有所侧重,不能作为一般复习,应专项复习,专项测试,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内容强化练习,突破难点,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对于知识点和相互间的关键问题要分析清楚,反复训练,相互渗透。

三、转变观念、增强能力、渗透方法

考察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据处理,归纳分析能力,考察学生贯穿,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要从猜题、押题和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要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上多下功夫。在冲刺复习时应以有利于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解题方法的优化。在冲刺复习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挖掘课本,重新审视,开放探究。

2. 变式训练,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3. 强化训练,渗透方法,重视讲评。

四、广收集、精选题、多交流

篇8

一、重视基础,使已学知识系统化

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中考要体现课本的价值,因此中考数学试题包含了“源于教材”的基础题和“高于教材”的提高题,原型大都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或是例题、习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其中有主要是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方程为基架和以圆、三角形为基架的综合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这类问题的解决,就是运用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我们要明确的知道每一个知识点来源于哪一部分知识。牢记每一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能够大大降低我们的出错率。就像看到分式方程一定要想到验根,看到等腰三角形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并且想到三线合一等,而不是特别的答题技巧。我们对于每一部分知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才能使得我们做题的思路来得更快更清晰。再者,对于构造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来说,经常需要讨论谁是腰谁是底边,哪个是直角边哪个是斜边,这里系统化的方法就变得特别的重要了。为了保证分类讨论的情况不丢不落,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否则拼拼凑凑就有可能有丢的有重复的。再比如,求解线段长,都能用到什么方法,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很多种,例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函数,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等等,但是诸如面积法,以及构造平行四边形等方法却经常被遗忘。这就是归纳方法的不彻底,而后者往往是解决综合题中有可能会用到的方法,所以归纳的彻底相当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对于基本题型的总结,对于基本知识点的归纳,以保证我们做题的顺畅与严谨。中考是没有难题的,我们所说的难题只不过是将许多简单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或稍作变形,或稍加隐藏。那么这部分就需要大家能够灵活并且熟练的应用我们的基础知识进行解答。灵活运用的前提,就是对于知识点认识的深刻。例如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很多同学只能想到用它来求解范围问题,但事实上,在综合题中,这部分知识更多的用来求解线段关系以及最值问题。如果能有这种认识,那么在综合题中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想到平移线段构造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再比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任意一条直线的交点,不仅表示着两个图象相交,同时表示着他们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有实根。我们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善于将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各个击破,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

二、关注中考数学的高频考点,提高复习效率

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注重有效训练。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我们要关注中考热点问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我们要加强对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要依据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转化,系统整理,重新组织,要指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选择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主的综合题,做到既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又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体会方程、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形、圆、函数等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三、加强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提高考试信心

篇9

一、强调专题,但决不淡化双基

中考前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中,因此专题复习不必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各种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巧;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专题训练要精选典型的练习题目,通过对题目的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理解与记忆.中考命题时遵循的指导的思想是:在立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进能力考查的因素;而每年中考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兼顾基础知识,尤其是越接近中考越要牢牢抓住课本不放松.借助图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二、强调通性通法,但不刻意追求技巧

在复习中让学生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通过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让学生形成必要的定势思维,并会优选数学思想方法指引顺向推理,培养学生优化解法的思想意识,虽然有的时候一般方法解决起问题有些麻烦,但一般方法比较容易想到,特殊的方法虽解题过程简单,但不太容易想到,在寻找技巧时难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得不偿失.技巧是一种能力,它只能在平常的训练慢慢增强,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提升,所以我们不宜过多的企求技巧,只能顺其自然.否则会使学生偏执于寻找技巧,当无技巧可寻时可能会使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耐心和信心.

三、强化主干,但不忽视细节.强化热点,但不忽视冷点

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体现“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知识重点,热点知识反复考,冷点知识有时考”的命题原则,所以在中考前要对中考的主干和热点强化训练,教师要做到对热点知识重复讲解.例如方程、函数、圆、图形、概率等等知识使学生做到块块清楚,解决问题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但也不能忽视冷点,它们也是考点,如果重视不够,一旦失分也往往十分严重.所以要正确处理好热点与冷点的关系,分配好复习的时间比例,力争不要把冷点纳入复习的盲区之中.

四、重思路分析,但不忽视算理点拨

在复习中一定要避免一味的加大课堂容量,而只注重分析试题的思路,却忽略了算理和对运复算途径的优化,对学生而言,同样正确的结果背后运算量有可能差别很大;造成学生会却得不到全分也常与此有关.对待运算若都用“课后去解”的方式,学生的运算能力未必能得到训练.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合理选择运算方法,以提高运算效率,减少运算量,提高准确率.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板书解题过程,教师板书要注意规范书写,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也要舍得时间让学生整理解题过程,避免学生平时懒于动手而导致考场上虽能很快的算出答案而不知道怎样去书写过程,在思考怎样书写上浪费大量时间.

篇10

一、构建知识体系

要构建知识体系,首先就要钻研课本,把课本上的概念、定义等知识点分析、整合,在掌握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系统归纳、逻辑整合.在脑海中构筑一个知识体系图.这样既便于识记知识点,又容易查缺补漏,巩固薄弱!

1. 系统的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

2. 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而且,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 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坚持,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二、掌握做题技巧

现阶段应试教育,学习知识离不开做题.做题既能温习知识,又能检验知识,同时也可以巩固知识.

1. 通过做题应用知识.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具体到学习上,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做题中来.通过做题来实践知识,既是学以致用,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2. 通过做题发现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用到学习中,就是做题,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发现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发现未能正确理解的知识点.

3. 分析错题巩固知.

不要害怕错误,错误是成长必须的代价.做错的题往往记忆深刻,以后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要正确对待错题,合理利用错题,让错题也能物尽其用.

三、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将课本翻阅一遍,首先对基础知识、重点章节重要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初中数学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课题学习,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不仅要熟练掌握,还要学会运用.即使是综合题的求解,也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积累是开启难题的钥匙.二是回顾课本上的典型例题和习题.我们分析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用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素材、背景,大都是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或是这些题的变形.因此,对典型习题要研究并掌握其重要的步骤和方法,以免在考试中因思维不严谨或解题不规范而被扣分.

不仅如此,还要分析一下,解题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有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特殊化思想、方程思想、整体思想、估算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建模思想等,每份中考试卷中都会有一部分试题是对数学思想的考查.数学方法包括配方法、消元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以及分析法和综合法;教材中的“课题学习”常常是对一个问题的探究或对一个问题结论的猜想,基本的探究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总体;一般的探究过程是先实验再观察,先猜想再验证,先理解再应用.最后请考生将课本中的“阅读”、“数学活动”、“相关链接”都阅读一遍,这非常重要,因为有可能其中的一个内容就会被编进中考题中.

接下来是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五个方法:

1. 统筹安排复习进程.

进入复习阶段,我们就需要统筹复习过程,合理规划,安排复习时间.根据白己的特点自定复习进度和速度,以适宜速度进行复习的同时,不停地强化获得的知识,动静结合,复习过程中不断停下来反思自己,以期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做得更好.

2.钻研课本,打好基础.

在中考复习中,首先应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字词、语句,及解答问题中常用的一些思维方式进行梳理,注意挖掘和发挥课本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3. 练习重效率,切忌好高骛远.

做练习题若不注意消化吸收,只是一味地贪多求快,轻易重难,则会劳而无功.复习时,一要落实课本中练习、习题以及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探索性内容,二要精选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优秀试题,进行强化训练,不能贪多求快,要注意练习的效率.

4. 注重反思解题,提高思维能力.

平时做练习时,应当时刻反思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探索自己出错的原因和思维的断层.解题时,要注意观察已知条件和需解决问题的特点,挖掘其背后隐含信息,联想有关的已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后应反思,此题的解法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解题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特别是在解答时曾感困难的问题,更应思考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又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