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角色范文

时间:2023-03-27 03:5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游戏角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游戏角色

篇1

【关键词】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角色游戏;催化剂

如果说让我们回想一下儿时的游戏,想必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最喜欢的。角色游戏中,我们让孩子们充分动脑,有思想有个性地反映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和生活,尽情地表达童心,体会着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亲切、医生对病人的精心与呵护……同时,“乘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亲相爱,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本人就谈一下多年教学中开展角色游戏的一些感受。

一、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角色游戏需要相对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环境来支撑。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对游戏道具的要求不是很高。我们常常看到,幼儿用小呼啦圈做驾驶方向盘,想象着在街上开车并模仿汽车喇叭声;抱着娃娃对娃娃自言自语,这些都是幼儿最初的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我们就要想办法为他们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让角色游戏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变得更丰富、更有趣味性、更有吸引力。经典的“过家家”游戏现有“娃娃家”之称,同样深深吸引着当今的幼儿。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玩具娃娃、奶瓶、围裙、家具、餐具等常用的生活用品等,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孩子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游戏情境中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稍多些,玩具的体积要大些,颜色要鲜艳些,现成的玩具也可多一些,让幼儿见了这些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

在进行游戏的环境创设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还要考虑他们的性别不同带来的差异。比如女孩子比较对娃娃家感兴趣,如果一个班级女孩子多,我们就要多进行这类游戏;反之,如果男孩子多,我们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类似汽车方向盘之。翔班上男孩子较多,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圆盘(做驾驶类的器具,这样游戏开展起来就会比较带劲。如果班内孩子比较多,我们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组与组之间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便于孩子们大胆地操作和模仿。、车票、红绿灯等男孩子喜欢的材料,这样游戏开展起来就更有意思,幼儿也更投入。如果孩子较多我们可以分组游戏,想办法把场地分割开,互不干饶,干扰较少的环境,便于孩子们大胆地操作、摆弄和模仿。

二、帮助幼儿进入“角色”,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独立性差,再加上现在的居住环境孩子们很难聚在一起,很多幼儿经常接处的人只限家庭范围内,很少有机会和其它的小伙伴在一起。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交往的场合,要让他们从认识到熟悉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各种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合适的交往场合。这时角色游戏就起到了主导作用,幼儿可以扮演社会中不同的角色,体验到各个角色的行为、思想及感情。

上学期我们开设了公共汽车游戏,有一次,敖天佑在小椅子上开汽车,我就去问他:“你是汽车司机吧”“你的车子开到哪里去……”很自然地帮助幼儿把兴趣从模仿动作转向扮演角色氛围中。当幼儿在明确自己的角色之后,还需要教师启发幼儿去理解角色,并会表现角色,当好角色,促使他们能认真地、富有创造性的扮演角色。

三、参与幼儿游戏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角色游戏是自主性较强的游戏,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也就是保证他们有选择、交往、表现、创造的权力。我们教师要做的是细心观察,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的指导,使教师走入盲区,武断的歧路,与自由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中心式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融入到幼儿当中,成为游戏中的角色,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促进游戏的情节发展。这样恰恰迎合了幼儿之意,他们对成人很依赖,如果看到老师成为他们的一员,会格外的兴奋。教师可以担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根据需要灵活掌握。还是以“娃娃家”为例,由于各角色的活动单调,又缺乏协调,我便扮演成“娃娃家”的“妈妈”,吩咐“爸爸”去买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担任了游戏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

篇2

一、角色游戏规则的种类

我把角色游戏的规则按具体含义不同分为内隐规则、组织规则、寓教规则和取用规则四种。

1、内隐规则 角色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对游戏主题的选择是由熟知的家庭生活向较陌生的社会生活发展,游戏反映的内容是幼儿亲身体验、熟悉或有深刻印象的。幼儿按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创造性地扮演角色时,一般都遵守着社会对该角色的动作要求和使用物品的要求。如妈妈在家里抱娃娃、料理家务,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用注射器给病人打针,驾驶员用方向盘开车等,这种社会对角色的要求体现在角色游戏中,可称为“内隐规则”。

2、组织规则 组织规则是游戏情节对角色的要求。某一主题游戏在玩的时候需要哪些角色,角色之间如何分工、合作,谁当领导者,谁当跟随者,以及游戏情节的确定等一系列游戏组织过程中的规定即是“组织规则”。

3、寓教规则 寓教规则是为达到某一教育目的而由教师专门制订的规则。如为培养幼儿礼貌待人,要求“营业员” 对“顾客”使用礼貌用语;为鼓励幼儿对硬币的认识,要求“银行出纳员”按“顾客”的要求发给硬币;为增加娃娃家各角色与其它角色游戏的交往的密度,把娃娃家的“生活用品”放在“商店”里,促使玩娃娃家的幼儿去商店“购买”生活用品等等,这样的一些规则都属于寓教规则一类。

4、取用规则 即为第二次游戏取用方便而规定的玩具物品放置规则,如医院的玩具要求按医生的职能摆放,商店的物品多而杂,要求按类放置,娃娃家各种生活用品要求定位放置等。

二、角色游戏规则产生的途径

1、由教师规定而产生

角色游戏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教育者在通过角色游戏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时,就需要提出各种要求,并引导幼儿认真按要求行事,以求达到教育目的,这样就有一批规则应运而生。如前面提到的“寓教规则”、“取用规则”,就是由教师的规定而产生的。

2、由教师和幼儿讨论而产生

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间接领导的过程中,当一个新的游戏主题出现时,必须建立一些组织规则。如该角色游戏安排在哪个角落玩,最多能容纳几个人玩,场地如何布置,人员如何安排,游戏中有些什么情节出现……这一切通过讨论形式,使幼儿接受并得以实现。组织规则中的一部分,就是由教师与幼儿讨论产生的。

3、由幼儿自己决定而产生

幼儿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施展在游戏中,对任何一件事,他们都乐意用游戏的方法来做。由此我认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完全有能力创造出各种玩法,设计种种情景和情节。事实证明了我的想法。在一次幼儿自发的救火游戏中,几个幼儿用椅子搭成消防车后,一个男孩将大家召集在一起说:“我有两片插片,我一举红插片,你们都要下车去救火,我一举绿插片你们就上车开车。”几个孩子都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就按这个规则玩了半个多小时。这是幼儿决定游戏规则的一个例子,这种情况在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中最多,在老师组织的角色游戏中,同样也有幼儿自己决定的规则。

三、幼儿对各种规则依从的程度

在四种规则中,内隐规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遵守内隐规则的程度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是成正比的。生活常识较丰富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也就比较逼真,能较准确地反映成人劳动,内隐规则就能较好地遵守,反之则不能很好地遵守。

由幼儿自己建立的组织规则(为大家所承认和接受的)保持性最强,这些规则中,有意义的成分占得不多,有些甚至仅是满足某种动作的需要。当一个规则被大家肯定以后,谁违反规则,谁就有可能被同伴抛弃。当幼儿的社会性要求已十分强烈时,与同伴相处,最害怕的是别人不带他玩。因此,客观和主观条件都促使幼儿去遵守大家都肯定的规则。

寓教规则和取用规则产生于教师,实际上是对幼儿角色游戏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干预,大多数幼儿对这部分规则的遵守需要教师的不断强化,在形成一定基础后,才能坚持。因此教师应在每次游戏中坚持这些规则,督促、检查幼儿执行。

由以上可以看出,幼儿对各种规则的依从程度,是按自己制订的组织规则内隐规则寓教规则教师制订的组织规则和取用规则的顺序递减的。

四、规则对角色游戏的影响

规则与游戏的关系如同船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也能覆舟”。规则得当,可保证角色游戏顺利进行;规则不当,就会损伤幼儿游戏的兴趣。拿医院游戏来说,如果完全仿照社会生活,医生拿听诊器看病,护士用注射器打针,分工如此明确,幼儿可能就没有游戏的兴趣。因此可以适当调整内隐规则,医生既能看病,又能打针。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又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的规则才是恰当的规则。

篇3

摘要:角色游戏与“儿童观”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十分吻合,因而备受教师的欢迎。角色游戏的展开,离不开幼师的指导,但实践中也有很多因为幼师指导不科学、不到位,造成游戏进度缓慢的情况。本文在分析角色游戏活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确定游戏主题、科学指导游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以及挖掘游戏价值四方面,对创新角色游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儿童观;主体性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教师应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并且保障儿童发展成长的各种可能性,提升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同时增强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众多幼儿教育方法中,角色游戏与儿童观的理念贴合度较高,那么角色游戏具体指的是哪些游戏?对幼儿教育产生何种意义?实践中角色游戏是否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发挥角色游戏价值?这些都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提升角色游戏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幼儿角色游戏概念及意义

(一)角色游戏定义

角色游戏指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对游戏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教师为他们提供的游戏素材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游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情境。幼儿教育阶段角色游戏比较多,不同阶段的游戏种类也不同,常见的游戏种类有娃娃家、医院看病、市场购物等场景。角色游戏并没有固定的游戏模式和思维框架,因而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不同的角色生活。

(二)角色游戏与“儿童观”的关系

幼儿教育是幼儿开始从自然人逐渐走向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幼儿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这是“儿童观”的主要内容,强调以学生个体为中心。角色游戏将儿童置于游戏中心位置,教师只是辅作用。在以医院为主题的游戏中,能力比较强、责任意识比较重的孩子往往会选择“医生”的角色,而自我认为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倾向于“病人”的角色,在游戏活动中他们需要履行不同的职责,承担不同的义务,如果自我认知不到位,很可能无法顺利完成这个游戏。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也逐渐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考虑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会兼顾到他人的利益,这正是角色游戏的价值体现。

二、幼儿角色游戏开展中暴露的问题

许多幼儿园都会开展角色游戏,教师的参与是保障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从角色游戏活动实践来看,许多教师都能参与到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完成游戏的不同阶段。但也有的教师因为游戏参与比重过多,或者因为引导方式不科学、不全面,造成角色游戏质量偏低,针对这部分问题有必要着重讨论。

(一)教师大比例参与主导了游戏进程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当是被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即只有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障碍,或者幼儿主动提出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此时教师才会适当对游戏进行引导。但是从实践来看,受到早期“儿童观”的影响,孩子经常被认为是附属品,因而在游戏中许多教师选择的是主动引导的方式,此时游戏很可能就在教师的控制之中,而幼儿的主体性色彩明显被弱化。在被动引导中,幼儿经常会选择提问或者告状的方式,此时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主要是解决该环节出现的问题,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会主导了整个游戏的发展。

(二)指导不全面阻碍了游戏的进度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包括游戏规则、游戏材料、游戏内容等部分。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每个角色特征,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本次故事的背景情节,能够在游戏中运用到的素材。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维护秩序不被打破,学生都是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对游戏内容指导是否科学全面,也关系到游戏开展是否顺利。实践中有些教师忽略了游戏内容指导环节,而是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慢慢探索这些内容,造成孩子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对游戏兴趣度不高。

(三)指导方式不科学影响个体的发展

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介入指的是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在与学生共同游戏中指导学生的某些行为。外在介入指的是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整个游戏,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无论是哪种指导方式,都能对游戏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实践中,部分教师确实认识到了介入对于游戏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介入方式上欠缺科学。比如在外在介入的时候,教师经常以“命令”的口吻指导幼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一些行为,这无形中改变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借角色游戏让儿童放飞自我的途径探索

(一)针对幼儿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身心的游戏

不同的年龄段,孩子们对游戏兴趣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年龄较小的学生,喜欢模仿大人们的生活,他们更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游戏。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孩子渴望像大人一样走入到社会之中,他们更加希望体验社会生活,此时的角色游戏则更加具有“社会化”的色彩。因而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年龄段心理变化,合理选择符合幼儿该阶段心理特征的游戏。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每个阶段的孩子对游戏的偏好呈现以下特征:小班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只喜欢“娃娃家”的游戏;中班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喜欢“超市购物”“医院看病”“饭店点餐”等互动性较强的游戏;大班的学生则喜欢社会交往性较强的游戏,包括“点餐做饭”“美容美发”这种偏向于模拟经营的游戏。在分析完不同阶段幼儿喜好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对应游戏主题。比如小班阶段的学生只喜欢“娃娃家”这一种游戏,那么我们就为他们设计“娃娃家”的游戏。小班孩子的对角色游戏的喜爱和偏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小班阶段的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比较多,与社会接触程度比较浅,因而他们更偏向于家庭类的游戏,他们的喜好应得到教师的尊重。

其次除了教学素材中常见的几十种角色游戏种类,笔者有时也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设计角色游戏或者提出新的游戏主题。一方面这是尊重学生意愿的重要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提出来的游戏主题,来判断幼儿心理变化的过程,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另一方面,采用幼儿所提出来的游戏主题,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地投入。大班的孩子社会经验相对较多,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因而在教学中经常会提出自己对游戏的设想,此时我们只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他们一起将游戏优化即可。而小班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还停留在模仿大人所有举动的阶段,对游戏也没有过多的想法。此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他们展现更多的游戏背景,激发他们的思维,辅助他们提出对游戏主题的想法。对待每个孩子,教师都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平和交流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主题。

比如在大班“医院”主题游戏中,孩子们按照游戏前的讨论分配了医生、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病人”向“医生”表达了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医生”经过诊断确认病因,并且给出诊治的办法。但是在“护士”找药物的时候,却发现现有的素材中没有这款药物。此时有孩子提出:“生活中很多医院对面就是药房,我们可以在对面再设置一个药房,来满足医院购买药物的需求。”在孩子提出这个意见之后,我认为可行,则在“医院”主题游戏的旁边又开设了“药房”主题游戏,将两个角色游戏一起进行,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二)引导学生多参与游戏,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成长,让他们能够主动、全面地了解社会。这种观点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为:学生应是游戏的主要领导者,他们应参与到游戏每个环节之中,借助游戏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逐步走向社会。比如在制造游戏材料阶段,孩子们完全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在每次的角色游戏材料准备阶段,笔者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确定了游戏主题之后,笔者便和孩子们商量这次游戏需要哪些素材,这些素材在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能否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出这些素材等等。比如在“火锅店”主题的角色游戏中,笔者将材料任务布置给幼儿,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餐具、锅、电磁炉、菜品等不同的材料。有些孩子将自己家中的碗筷带到了学校,有些孩子将今天妈妈买的一些菜带到了学校,还有的孩子正在为没有找到电磁炉而发愁。此时笔者帮助这些孩子想了想生活中是如何涮火锅的,将火锅放在哪里的?有的孩子提出,火锅一般都圆圆的东西上面,我们如何找到这些圆圆的东西呢?这时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找身边废旧的泡沫或者纸箱,在上面挖出一个圆圆的凹槽,符合火锅的大小就可以替代电磁炉了。“对!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画上几个按键,调节火锅的火力大小。”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互动探讨中,我们一起解决了素材的问题,为这次游戏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体验生活也是帮助角色游戏开展的关键,有时候可以选择与家长合作,共同完成体验生活的任务。比如下次课堂游戏是以“饭店”为主,笔者将游戏主题直接告知家长,请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附近饭店,看看饭店每种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让孩子对饭店这个行业有更多了解。

(三)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儿童观强调要尊重儿童独立成长,这是儿童自主性的体现,也应将该观念与角色游戏融合。现实中,当幼儿面对难题的时候,教师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当幼儿的行为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总是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这种直接指导的方式看似推动了整个游戏的进展,实则无形中将教师的思想强加在了幼儿之上,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明显被削弱了,很多孩子也会逐渐觉得游戏丧失了趣味性。因此当孩子面临难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旁耐心等待观察,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在幼儿实在解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刚接触“医院”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时,笔者发现扮演“医生”的孩子在治疗每个“病人”的时候都采用打针的方式。一般两人之间的对话是:

医生:请问你哪里不舒服?

病人:我头疼。

医生:我给你开个药打针吧。

面对不同的病人,医生给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这逐渐形成游戏中的“套路”,很快学生就对这个游戏丧失了兴趣。此时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而是为孩子们播放了一段医生看病的视频,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举动与动画中的医生有什么差别,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终于有孩子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我发现医生都会问很多内容,包括哪里不舒服?这种情况有多久了?是否有药物过敏历史等等?病人也会回答很多的问题,我们的对话太简单了,而且不是每种病都需要打针的。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将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自己,由他们来寻找问题所在,这才是孩子主体性的体现,这也是角色游戏本质所在。

(四)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提高幼儿动手合作能力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宠爱让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同时因为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只需要和父母相处,很少接触其他同龄的儿童,久而久之他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不断地加重。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相比,更加考察孩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想共同完成一个游戏,每位孩子都要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足够的认知,了解这些角色的任务和责任,在游戏中还要与其他角色良好沟通,共同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比如在以“饭店”为主题的活动中,负责点菜的孩子需要及时将客人的菜单递交给厨师,这样厨师才能迅速做出相应的饭菜。有些客人不要辣椒,点菜的孩子还需要在菜单上写明确,这些都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与他人沟通能力,并且具有团队意识,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完成任务。

作为教师,要注重合作能力在游戏中的培养和体现。在游戏开始之初,就为孩子们明确讲解每个角色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应当履行的职责,并且告知如果配合的不够默契,或者哪位孩子懈怠了,则可能造成何种后果。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提前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在游戏中才会更加投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相比,没有固定的游戏模式和内容,学生需要凭借自己对游戏和角色的认知,来完成整个游戏,这对于幼儿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紧密结合“儿童观”的理念,以促进孩子们的独立成长、全面发展为主来指导游戏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连格,孟迎芳.专家--新手型教师研究述评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

[2].戴雪芳.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例谈[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6)

[3].徐刁刁.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N]. 延安日报,2011-07-09(005).

篇4

一、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有哪些特点

小班幼儿大部分都是3-4岁年龄的儿童,控制力差,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就会显现出他们特有的游戏特点。

1.幼儿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角色意识不强。例如:轩轩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爱玩的男孩子,他非常喜欢玩角色游戏,而当米妮家的爸爸是他的最爱。但是当他看到有小朋友在玩具店玩玩具,他就会放下手中的小锅子,跑到玩具店去买玩具,然后一直不停地摆弄玩具。可当他看见泡泡馄饨店推出新产品时,他又放下玩具,跑去买馄饨了。从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在玩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他们容易被其他游戏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坚守岗位。

2.幼儿之间语言交流少,他们只顾着自己摆弄玩具,交往能力不强。比如:妍妍当了丸子玩具店的店长,可是在游戏时我发现她只顾自己整理玩具,对来买玩具的顾客置之不理。

3幼儿游戏内容比较单调,情节较为简单。如:每次游戏时,我都看到米妮家的爸爸出门买菜、妈妈烧饭;吃完饭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宝宝。米妮家的爸爸妈妈也基本是这样。这些都源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不足,他们能力有限,在游戏时反映不出复杂的游戏情节。

二、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外环境如何创设

1.为幼儿提供形象适合的玩具,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引发他们的游戏兴趣。在米奇家和米妮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生活中常用的、形象逼真的锅碗、勺子,还有娃娃和小衣服;我和搭班老师一起用纸盒制作了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这些玩具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都是符合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孩子们能够去模仿、操作。游戏时,我经常会看到爸爸妈妈在家里烧饭做菜、给娃娃喂奶,用洗衣机洗衣服,洗完后还像模像样地把衣服晾起来。

2.合理安排教室内外的环境布局,创设安静宽松的环境,易于孩子们大胆地开展游戏。因为环境布局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游戏的发展。

三、小班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如何指导教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自主开展的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他们不会自己来调节,这样使得游戏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游戏时老师需要及时进行指导教育引导孩子们继续游戏。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当游戏情节单一时,老师要去启发诱导幼儿,使他们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比如我们班有一个麦兜比萨店,有一次游戏的时候,我看到那边很冷清,没有小客人去买比萨,店员馨馨坐在椅子上,等着小客人过来买比萨。这个时候我扮演一位顾客,去比萨店买了比萨还有蛋糕。我对馨馨说:“我听说今天是米妮家的宝宝过生日,你可以送蛋糕和比萨到米妮家去,给宝宝送上生日祝福,宝宝会很开心的哦。”通过教师的引导,让游戏成了生活的一个再现,幼儿可以给顾客送货到家,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游戏内容更加多姿多彩,角色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

2.当游戏中出现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有一次米奇家来了小客人,爸爸妈妈做了好多菜招呼自己的小客人。小客人们围坐在小椅子上,吃着爸爸妈妈准备好的饭菜,嘴里还不停地说道:“好吃好吃。”这时爸爸跑过来对我说:“老师,熙熙把我做好的饭菜都扔到了地上。”我连忙走过去,看到米奇家已是一片狼藉了。我本来准备批评熙熙,可是看到熙熙满脸不高兴,我想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原因。于是我摸着他的头悄悄地问他,了解到原来是桌子上坐不下了,他不能和同伴一起吃饭了。我接着对他说:“原来是这样啊,熙熙,遇到问题可以告诉老师,扔东西很没有礼貌,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是吗?”熙熙听了点点头,连忙把地上的餐具都捡了起来。孩子间的小问题就解决了。可是等到小客人走了,米妮家却传来了争吵声,我听到后连忙走过去。此时夕夕和萌萌手里都拽着一个榨汁机不肯放手。夕夕看到我走过去了,连忙说:“老师,这个是米奇家的榨汁机,应该是我的。”萌萌也不甘示弱:“老师,这个是米妮家的。”他们说完,我接过了她们手里的榨汁机,对他们两个人说:“这个榨汁机是幼儿园的,是米妮家和米奇家一起用的,你们两个妈妈可以商量一下谁先用,用完了再给另一个妈妈用。”夕夕和萌萌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我知道了。”于是夕夕和萌萌开始商量起来,米妮家妈妈萌萌先用,然后给夕夕。这样冲突就又消失了,游戏又能够继续进行了。

3.当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时,老师要引导幼儿改变游戏方式,丰富游戏内容,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有一次游戏时,我看到泡泡馄饨店的店员李孟儒和昊昊都坐在椅子上聊天,我走过去问他们怎么回事,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了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我就以店长的身份和他们开了个会,引导李孟儒和昊昊自己动手,在馄饨店里做些面条,扩大经营范围。这样孩子们不会无聊得没事做了,游戏又可以继续进行了。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现状研究

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含义及其特征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为幼儿园的孩子发明的游戏,这样的角色游戏是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产生的,是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通过各自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性的反映生活。当然幼儿创造性的表达现实生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因材施教分不同等级来完成角色游戏的。

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角色游戏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具有表现力的游戏活动,幼儿会因他所受到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做出不一样的举止。角色游戏的主题一旦确定,角色的分配应该由幼儿自己组合操作,老师可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或以配角出现。还有,包括角色游戏所用的道具等都可以由幼儿自己制作,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角色游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次,角色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幼儿的想象与现实活动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上老师应放手幼儿自己去自主游戏,确保幼儿自身的愿望和想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表现,从而产生一种由衷的满足感。所以,角色游戏又是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幼儿园角色教育的现实效果

角色教育是在规程的指导思想下,创造性的一种幼儿教育方式,它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效果。

1.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融入群体,培养团队意识

角色游戏能够使得幼儿的想法得到充分的实现,满足孩子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交往,幼儿能够得到快乐。使得幼儿愿意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克服了独生子女性格孤僻的弊端,使得幼儿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为孩子以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角色游戏激发幼儿人性中的善

比如,幼儿在玩父母角色转换的时候,扮演父母的角色的幼儿,在照看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会显得很耐心,他们会尽力的去哄自己的“孩子”,会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在照看老人的时候,会嘘寒问暖,表现的及其孝顺。总之,只要老师能够适当的引导,人性中的善良将会在幼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

3.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想象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桥梁。在角色游戏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用自己的想象来表现事物,并用语言来发展情节,角色游戏为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角色游戏为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孩子都被新鲜的情景,有趣的情节所吸引。能力强的幼儿成功地扮演各种角色和制作新的玩具,而能力弱的幼儿在和大家一起玩耍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也学会了扮演角色,制作玩具,而且增强了信心。角色游戏使每个幼儿都感到愉快,智商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幼儿园角色游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典型,对幼儿教育来说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当然,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过多的干预角色游戏的进行。老师甚至完全操纵着整个游戏的进行,幼儿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安排而已。这样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直接造成幼儿对角色游戏的排斥,这样不仅仅起不到角色游戏应有的效果,还适得其反。所以,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必须做到:

(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

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

(2)角色分配自主

即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申请角色,扮演角色。对于同时申请同一角色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方式,要么让两人竞选,用其一;要么让两人都当,比比谁干得更出色。这样幼儿在游戏时就更加投入。

2.充分做好角色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准备工作不完善,导致游戏的时候出现混乱,大大降低了游戏的质量。所以,我认为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须从三方面入手:

(1)游戏时间要充分,时机要适宜

角色游戏需要足够的时间,否则,幼儿很难进入角色,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表演了。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完整的游戏时间,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自由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从容展开游戏活动过程。

(2)游戏地点适合,材料丰富

角色游戏场所应大小适度。过大,儿童难以进入游戏情境,过多地花费时间探究或闲逛;过小,幼儿行动受到限制,就难以展开游戏情节,易导致游戏的简单化。

(3)注意扩展和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

教师应把一日生活的各个侧面作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手段,促使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游戏之中,但绝不是对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而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发展游戏内容。

3.重视角色游戏结束时的讲评

幼儿在自选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充分暴露各自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教师应协同幼儿进行评议,评议应注意针对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角色游戏讲评的方法有多种,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应把讲评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发展上。其中重点应抓住两点:

(1)重视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即重点评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幼儿每一点有价值的创新都要予以肯定,而不应注重幼儿做了多少事情,卖了多少东西等方面。

(2)注重能力与品德并重

在肯定幼儿独立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幼儿知道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应重点评议幼儿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表扬那些有同情心,能热心帮助他人的幼儿,消除现实生活中种种消极因素对幼儿的不良影响,陶冶幼儿的心灵。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对幼儿阶段教育的一种探索,它是一种符合幼儿实际状况以及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的方法。充分认识角色游戏的在幼儿园阶段的重大意义,并做好它。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努力,这项神圣而崇高的使命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都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孙秀荣.关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教论坛,2000,(9).

篇6

关键词:指导策略;幼儿教育;角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05-01

一、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是角色游戏的本质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角色的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它在幼儿主题探究活动中经常得以应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掌握和积累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产生的源泉,是游戏开展的基础,不管是幼儿园中的哪个年龄段的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与题也会越充实,越广泛 ,情节也越深入,甚至越具创造性。

二、角色游戏和其他游戏相比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活动,他们可以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情节,分配角色,制定游戏规则并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开展游戏,其次,它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顺利角色任务,还必须以物代物,如将玩偶当成自己的宝宝,实现当妈妈的愿望,再次它的内容主要反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环境所制约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冲动,来自于自己头脑中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它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

三、那么教师如何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指导呢?

1、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游戏中的表现获得指导信息《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的伙伴儿,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着。”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来自幼儿多方面信息,发现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偏差,特别需要突出表现,精彩瞬间,在角色游戏中观察倾听幼儿指导的准备工作提供基础,也是教师的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这两者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对游戏的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可以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使教师能更好的介入幼儿的游戏。

2、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与幼儿的语言沟通,教师指导什么角色游戏的主要方式是语言的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环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

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教育,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实现心灵交流的教育艺术,是创作彼此新关系的动力。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兴致毫不勉强。努力的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而不是将教师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适当的言语,尽可能的蹲下来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兴趣和想法,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愿望。

3、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创造条件和建立游戏规则,环境是幼儿学习的“第三位老师”教师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是幼儿做好游戏的必备的空间条件,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游戏中应善用观察和聆听从幼儿作用于环境的生活中,敏锐的捕捉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调整和变换环境将游戏引向纵深。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美观、整洁有序,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只有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幼儿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充实新颖,否则游戏将变得枯燥无味,也不能持久,教师为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还要注意不同年龄特色的孩子生理特点,从安全角度出发,使每个玩具都发挥其作用,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四、教师除了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场地,时间和玩具外,还要在游戏之前进行必要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不是束缚幼儿而定,而是在保证卫生与安全前提下,让幼儿更自由,更充分的参加游戏,从而达到游戏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对教师产生依赖,甚至于反感。所以选择介入加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1、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时间

幼儿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遇到“认知结”因此,教师要注意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2、幼儿游戏中出现了不良因素的时候

幼儿的游戏中不良因素包括:出现危险、不安全因素、攻击、游戏主题不够积极健康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在游戏中幼儿出现争执、打闹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介入给以正确的引导。因为这是一种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不应提倡。

3、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介入指导

角色游戏的自主性与教育的目的性是一对矛盾。如果仅从游戏的角度考虑,让幼儿随心的玩,那么他们就难以从游戏中得到教育所要给予孩子的东西,如果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用教育的角度束缚游戏,强迫幼儿学这学那,则会失去游戏本身的意义,所以指导角色游戏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又要离开教育于其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灵活的、机智介入游戏的能力。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进入进行指导游戏。但是盲目地介入会打断幼涸诮行指导游戏。但是盲目的介入打断幼儿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甚至于反感。所以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4、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版主幼儿角色意识培养

篇7

关键词:幼儿 教育 角色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体现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幼儿的思维活跃,相象丰富,能够利用已有的社会知识经验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代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能促进幼儿品质、行为能力和意识的提高,真正体现了现代的教育宗旨。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先靠成人的说教是没有好效果,而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在游戏中可大大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规则的过程,促进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1、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开始玩游戏时,都是老师定出主题)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少能想到能主动的去关心别人,只知道别人照顾自己,关心自己是应该的,而通过玩角色游戏,能够体验到帮助、关心别人的快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开始玩游戏时,大都是老师与幼儿确定主题,然后选出一组长,由组长从举手想要参加该游戏内容的幼儿中选择,最后大家共同协商确定角色在娃娃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有时还会有别的角色出现如姑姑、叔叔等,然后孩子们会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的工作,有一次"爷爷"王宇取钱到商店买回一个大蛋糕,问这是给谁买的?他说:"今天孩子过生日,给孩子买的"。过了一会儿他又领着孙子去看病,他说:"孩子突然发烧,他爸爸、妈妈不在家,只好我陪他去看病",看着他那着急的样子,我说:"快去吧,别耽误了"。我现在真替王宇高兴,因为他平时和小朋友玩玩具时总是你争我抢的,不知道照顾别人,也不能和同伴友好的相处,而通过游戏使他变得懂事了,他在扮"孩子"时也能听爸爸妈妈的话。角色游戏既能锻炼孩子动脑动手的能力,又能使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照顾别人后的快乐。

2、在交往中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能主动的使用礼貌用语而大部分幼儿是在家长的提醒下使用,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这孩子见了人总不说话,太没礼貌了,而在角色游戏中,我却发现幼儿之间玩的很好,再经过老师正确的引导,幼儿都能正确大胆的使用礼貌用语。在游戏中,有的幼儿去娃娃家做客时,会主动的敲门,娃娃家的小主人呢,往往也是热情的款待"你好,请坐,请吃水果"。有时还会带客人去参观"动物园"等,商店里的售货员,每次看到顾客去时,总是微笑着说:"你好,请问要点什么?"顾客询问时,幼儿也是认真的回答,顾客走时,还不忘说一声:"请拿好,欢迎下次再来。"通过游戏,使幼儿体验到礼貌用语给人带来的愉快,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学会了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从游戏的本质来看游戏是游戏者自己决定的,是轻松而愉快的活动,游戏者应有自主感、责任感,也就是说,幼儿应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在每次选择游戏内容时,总是积极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但也有少数内向、胆小的幼儿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老师,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被动的等着老师的安排。为了调动这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就要根据幼儿的平时的表现情况,从实际出发引导生活及自理能力强的幼儿讨论确定主题,进行游戏,或启发有某种生活经验的幼儿去帮助和指导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幼儿去玩他们的游戏,从而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及自主性的培养。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的自信心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受到肯定或获得成功而培养起来的,我班有个小女孩,人们常夸他漂亮、可爱,可他有个坏毛病-缠着父母听她唱歌,这虽然是个好事,但她的父母晚上根本无法看书、学习。于是父母找到了老师,请老师帮助纠正,我们认为,只有肯定她的成绩,多给她掌声与微笑,并与幼儿一起参与到唱歌中来,再引导她做个听话,但不影响父母的乖孩子。于是在玩角色游戏时,我特意将她引导到小剧院组,她在"小舞台"上大声唱,她的伙伴们在旁给她伴舞,她的声音特别宏亮,表情也很自然,演唱结束后我和"观众们"一起给她鼓掌,在讲评时,称赞她唱歌自然大方,小朋友都爱听,并希望她有好听的歌时,要唱给小朋友听,同时再引导她做听爸爸妈妈话的乖孩子。几个星期后,小女孩的妈妈高兴的说:"佳佳变得非常听话了,会倒垃圾,愿学绘画,背儿歌了。"当然在幼儿园她表现的更好,学会了关心体弱的小朋友。她的进步,可以说就是从不自信到树立起自信心逐步有所提高的,玩角色游戏可以使那些平时胆小、内向、羞涩的孩子树立自信,敢于参与各种活动,并能够大胆的和其他幼儿进行游戏。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有自己的思想,把自己扮做某个角色,把游戏材料假设成生活中的特定物品。在玩中形象逼真地反映了人们生活,这时孩子就已进入了角色。

篇8

一、心理环境方面

1.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帮助幼儿忘我投入游戏。

孩子们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地投入游戏,享受其中的快乐。尤其是刚上幼儿园,还不熟悉周围环境的小班幼儿,如何才能使他们自然快乐地游戏呢?除了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外,宽松的心理环境更是必不可少的――不设定条条框框、不受限于“约定俗成”,尽可能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去选择、尝试、体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场景和扮演的角色。

理发店里,大家都想做理发师,不想做客人。老师不用急着去帮忙协调,孩子们会想出解决的办法――像开火车一样站好,后面的人给前面理,最前面的人给娃娃理。

理发店生意不太好,半天都没来一个客人。老师不用急着帮忙找客人,也不用自己去做客人,看看理发师会怎么做?最后理发师对着镜子给自己剃头发,也别有一番乐趣嘛!

几个孩子都想来娃娃家做妈妈,可以!妈妈不是只能有一个,你也想做她也想做,那就一起做。于是,在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里,我们的娃娃家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妈妈一起忙碌的景象。

女孩子跑去做爸爸,男孩子试着做妈妈,可以!女孩不是只能当妈妈,爸爸也做得很棒;男孩不是只能当爸爸,想做妈妈也可以试试,平时横冲直撞的男孩一旦做了妈妈,照顾娃娃时变得小心翼翼,说话也轻声细语了。

……

摒弃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放下对不会玩、玩不好的担忧,抛开对“条理”与“合理”的预期,给予充分的空间,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们――这些天生的游戏者,如何沉浸在游戏的海洋中。对老师自己而言,也是十分愉快的体验啊!

2.尝试引导的同时尊重意愿,给游离的幼儿留有充足空间。

虽说游戏是孩子的生活方式,没有不会游戏的幼儿,但班级里确实有不愿意参与角色游戏、经常游离在外的孩子,在小班阶段更为常见。老师可以尝试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给予源自游戏情节的提议,如“娃娃家的妈妈准备了美味的饭菜,去做客人吧?”或是依托同伴的带动,如“我们一起开警车去巡逻!”等。如果直接的引导效果不佳,还可以考虑间接的吸引,量身定做游戏主题和材料,吸引其参与进来。但是不论是直接引导还是间接吸引,都要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尊重他的选择和意愿为前提,不能让孩子有“必须”要参与游戏之感,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不仅能够选择参与哪一个游戏,也可以选择不参加。

笑笑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子,个性也十分鲜明,只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其它的一概不理睬。他对角色游戏的参与度不高,经常游离在外,尝试过提议、带动等常见的引导方式都收效甚微。如何把笑笑带入角色游戏的轨道上来,哪怕是一点点呢?我们以他最熟悉最喜爱的车子作为突破口,增设了三个游戏场景:

第一,搭建停车场。在建筑工地添加了几辆小车和停车场标牌,墙壁也贴上了停车场的图片。

第二,赛车场。在建筑工地旁增加了一个赛车场,不仅有不同种类的车子,还有用大小不同的纸箱进行组合、形成不同坡度的赛道。

第三,博物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用背景底板、点读笔和车辆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一起组成,每张车辆图片都配合有相应的录音解说。

笑笑会不会注意到、会不会感兴趣呢?很难预测,但是无论他是被某个场景吸引,尝试参与,还是像往常一样不感兴趣,我们都理解并尊重他的意愿,避免给他带来“必须”参与游戏的压力。

二、物理环境方面

1.让高结构材料引发角色意识,用低结构材料丰富角色行为。

小班初期,孩子们刚开始在班级里参与角色游戏时,对游戏环境和主题并不了解,角色意识也不太清晰,这时需要一些高结构材料,例如仿真食品(塑料制水果蔬菜、荷包蛋等)、现成玩具(收银机、吸尘器等)来引发孩子们相应的角色意识,同时有助于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游戏环境和游戏主题。而后可以逐渐增加低结构材料,给孩子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有助于角色行为的丰富和游戏情节的推进。

披萨店刚开张时,成为孩子们游戏时喜欢的一个去处,客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点餐,厨师把披萨(纸盘做的)烤好送上来。一段时间后,新鲜感过去了,还是这样点餐、上披萨,似乎有点单调,来的孩子变少了。我们就提供了一些橡皮泥,孩子们又有了发挥的空间,做出了爆炸披萨(边缘不规则形状)、蘑菇披萨(两块橡皮泥拼在一起做小蘑菇摆在上面)等,还主动向老师求助,“我们想做生日蛋糕披萨,可是没有蜡烛。”于是老师把吸管剪成小段,孩子们插在做好的披萨上就成了生日蛋糕披萨。一时间,披萨店又成为了备受欢迎的去处,做披萨孩子的灵感迸发干劲十足,做客人的孩子也满心期待。

又过了一阵,有客人提出想喝果汁,于是增加了一些仿真水果、杯子、小碗等,可以制作果汁和水果沙拉,满足了客人的需求。后来又添加了各色手工纸、皱纸、宣纸、毛边纸等,厨师可以用仿真水果做果汁,也可以选择用纸头来做。每天游戏时会看到小厨师耐心地用纸制作果汁,会根据纸的颜色联想,对应水果,并向客人介绍,还自发地把宣纸和毛边纸揉捏成小团后放入杯子里做爆米花,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可以说,高结构材料是先声夺人,会在刚开始时吸引孩子们的关注和参与,低结构材料则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生成和发挥空间,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2.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及时调整游戏主题和材料。

游戏与孩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孩子们会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积累的经验运用在游戏中。如果角色游戏有相关的主题、相应的材料,孩子们就更容易把自己的经验迁移过来。所以,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了解他们的活动内容,结合他们的兴趣,对角色游戏主题、材料等进行调整。

寒假过后,孩子们出现了一阵去图书馆、绘本馆的风潮――周末,在家长的陪伴下,去图书馆或是绘本馆看书、借书,还有的去书店买书。家长的朋友圈中出现了不少相关内容,孩子们在教室里也几次谈论相关话题,“昨天妈妈带我去普普兰绘本馆了,里面有好多书。”“我去过图书馆的,可以把书借回来看。”“我去书店里买了一大堆书,有这么多。”……既然孩子们有相关的经验,同时又比较感兴趣,那就为他们创设一个绘本馆吧!

标牌、书架、绘本、椅子一样样准备好,绘本馆开张啦!很快就成了角色游戏时的热门场所――孩子们有自己来绘本馆看书的,也有跟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来的,还有带着娃娃来读书给娃娃听的……这时出现了难题:都来绘本馆看书,椅子不够坐。怎么办?增加椅子数量吧,场地实在有限;限制人数吧,好像有点扫兴。转念一想,何不开放借书功能呢?于是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时,“不经意”地说了句,“绘本馆也可以借书的哦。”很多孩子们开始选择从绘本馆借书了:带娃娃散步时路过借一本,出门购物时顺便借一本,就连“出远门”也不忘借一本放在行李箱里……

3.敏锐捕捉幼儿兴趣热点,顺势而为提供材料支持。

孩子是充满好奇又富有创意的,他们会迅速察觉到新材料的出现,并用在游戏中;孩子们也是喜欢模仿、容易互相激发的,在游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也是如此,角色游戏中不时会出现热门材料,孩子们竞相选择。老师要关注这些游戏中的热点,同时怀着开放的心态,尽可能给予支持,有助于游戏的进一步推进和丰富。

四火妹的妈妈经常为班级的角色游戏“贡献”材料,例如药盒药瓶、糖果罐等,这天又拿来一个精致的红色纸箱,有提手有搭扣。一开始把它放在小超市做购物箱,后来一天早晨角色游戏时,Kimi系着领带拎着这只红纸箱来找我,“陈老师,我想和妈妈去旅游,可以用它做行李箱吗?”“当然可以了!”我下意识地表示赞同,随后有点好奇,他们会怎么用这个行李箱,又会去哪里旅行呢?然后就看到Kimi回去把手机、袜子、衣服还有沐浴露放进箱子,搭扣扣好拎在手里,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走吧!”两个人就出门了,在教室里绕了一圈,这边兜兜那边看看,最后来到阳台上(阳台上有个大纸箱,是个别化学习的材料,侧面有拧瓶盖,一面有穿门帘,顶部悬挂着自制风铃)。

Kimi带头钻进了大纸箱,妈妈跟着也进去了,两个人坐在纸箱里笑得很开心。我忍不住问道,“Kimi爸爸,你和妈妈在做什么呀?”“我们在住宾馆呀!”原来两个人没有找到旅游的地方,就把大纸箱当做宾馆住了进来。

先是购物箱变行李箱,然后想去旅行没找到地方,就地取材把纸箱当做宾馆住进去,老师不禁要为孩子们的创意叫绝。赞叹之余,老师把纸箱顶部的风铃取下来,另一侧也装上门帘,让这个宾馆更像模像样一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宾馆热潮一直持续,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收拾行李,拎着箱子入住宾馆,特别钟情于这一方小小的私密空间。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从中能看到孩子们对角色的投入、对生活经验的调动和运用。

篇9

关键词:角色游戏;尊重;教育;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发展、知识经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幼儿园很注重角色游戏的开展。但角色游戏中情节的丰富与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得以实现。

对于幼儿园的小班幼儿,他们没有在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的经

验,角色意识非常薄弱,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或合作更是他们不擅长的。我们将怎样逐步地带领着这群刚有自我认知的幼儿,开展适宜他们的能力与认知发展水平的角色游戏活动呢?对此,我展开了尝试,本文就如何进行小班角色游戏的组织策略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场地和充足的时间

1.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划分场地

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包括走廊、室外都可以成为游戏的场地,在游戏空间布置时,要将空间分隔成一些小区域,划分各个主题区域时,要注意动静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噪音和视觉上干扰幼儿分心,让幼儿更专注于游戏的开展。

2.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坚持每周一次的角色游戏时间,开展角色游戏需要持之以恒。

因为幼儿会在每一次的游戏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这样游戏才会有递进性,幼儿的认知才会不断地提升。如果教师开展每一次游戏间隔时间过长,幼儿容易把上次游戏的不足之处或教师提出的建议忘记,特别是对于小班的幼儿,遗忘得更快,不利于游戏持续性地发展,幼儿角色游戏将较长时间地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每周至少一次的角色游戏时间要给予保证。

二、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投放逼真、丰富及可操作的游戏材料

材料的投放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并引起做游戏愿望的。没有了玩具和材料的游戏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对于小班幼儿,玩具对游戏的影响更为直接,有什么玩具他们便玩什么游戏。所以,我们提供的玩具要丰富、形象、逼真、贴近生活,材料要有可操作性,以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举个例子来谈谈我是怎样投放游戏玩具和材料的。

我先来说说小班的幼儿都喜欢的“娃娃家”游戏吧,我们班与家长共同努力一起在“娃娃家”里投放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如锅、碗、盆、汤勺、燃气灶、调料瓶、娃娃、奶瓶、头梳、菜篮、钱包等,还准备了用纸盒做成的彩电、电冰箱,制作了用卡纸做的屏风等,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是幼儿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他们在“娃娃家”里烧饭、烧菜、装盘、上桌、给“娃娃”喂奶、看电视,带着菜篮去超市买菜,拿着钱包去理发店剪头发,从而会增添了许多游戏的乐趣。

另外,标记材料的提供,有助于幼儿形成游戏规则。如,在超市有明显的出入标志,并做好超市里蔬菜区、水果区、玩具区的标识。在放置柜上贴小圆点或者可爱的卡通图像帮助幼儿懂得东西摆放的位置。

三、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让他们体验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的劳动态度,逐渐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掌握和积累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基础,不管是小、中、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他们的游戏内容就会越充实、新颖,越具有创造性。而小班幼儿欠缺的就是知识经验。为此,我是这样逐步引导幼儿丰富知识经验的。

1.以模仿幼儿身边的现实生活为基础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小班幼儿的动作更是大多以模仿为主,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幼儿进行模仿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爸爸妈妈下班后在家做什么,爷爷奶奶平时在家做什么,宝宝在家里会做些什么事。

2.加强家园配合,增强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只有在生活中观察得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反映才越逼真。如,幼儿园要开展超市游戏,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参观,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超市:超市选完东西后到哪里结账,结账时收银员会做什么事情(收钱、打包等)。这样对开展角色游戏就有了基础。

3.给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图书、影像资料等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可以让幼儿反馈他们所知道的生活经验,如在游戏前的谈话时间,还可以利用晨间接待里的过渡环节等有意识地和幼儿交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

四、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创设自由的环境,充分发挥主体性

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想玩、爱玩,逐步学会玩。如果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让幼儿在自己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和玩具中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忽视幼儿的主动精神,那么幼儿在角游戏中似乎是玩得好,有内容、有主题、有情节,但幼儿只是在机械地按教师设定的程序进行角色的操练,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则相对地减少了。对此,我认为教师至少应给幼儿以下几种自由:

1.幼儿有选择玩具和材料的自由

在游戏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精心考虑供给幼儿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教师可千万不能指定材料的投放,而应把玩具和材料展示在幼儿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如气球棒可以在医院用来做“针管”,在理发店可以用作卷头发的“电棒”,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玩具和材料。这样能培养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幼儿有选择游戏主题的自由

幼儿自主选择的主题大部分是贴近他们生活的角色。在这样的自主游戏里,他们能把平时所看见的、听到的而积累的生活经验真实、大胆地反映在游戏中,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角色的分配时,应该让幼儿自主地选择他们想要的角色,教师以“一刀切”指定幼儿角色的做法是错误的。

3.幼儿有游戏开展后的自由性

篇10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合作教育

根据帕顿的研究,我把角色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媒介,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角色游戏为儿童自由表现社会行为创设了有利的条件,那么相应的为合作教育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角色游戏是儿童特别是幼儿最偏爱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3.角色游戏与儿童合作行为之间有着特定的联系,合作行为及其水平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产物。

具体措施:

一、创设角色游戏环境,精心设计合作游戏

1.建立游戏锁链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考虑游戏角色时,便考虑加强各个游戏之间的联系性,将整个游戏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游戏锁链,便于幼儿合作交往。例如,“顾客”可以先去银行取钱,然后到理发店理发,再到商店去买些礼品,到娃娃家做客。娃娃家的妈妈为了接待客人,可以去菜场买东西,挣来的钱可以存到银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锁链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循环往复,加强了游戏之间的联系性,为幼儿交往合作创造了条件。

2.调整角色分配方法,取得游戏目标的一致性

在游戏中随着伙伴增加,角色增多,交往频繁,矛盾也就容易产生,特别是幼儿为了争取角色争夺玩具而发生争吵。以往的游戏中,我们在游戏开始总是以“谁来做爸爸”“谁来做妈妈”的方式或让幼儿自由商量的方式来分配角色。结果发现总是由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主要角色,商量解决矛盾时也总是以强者为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取得游戏目标的一致性,我调整了角色分配的方法,专门设计了一块自选游戏牌,上面标有各种标记,一个标记代表一个游戏。

全班幼儿每人有一个贴有自己头像的晨检牌,来园晨检后,可将晨检牌插入相应的区域内。例如,选择医院游戏,可将晨检牌插入有“十”号标记的区域内;想玩娃娃家游戏的,就将晨检牌插入有娃娃头像的区域内。这种做法一来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一目了然,二来便于他们在自由活动时间,相互协商共同讨论今天游戏的内容、情节,根据游戏的需要收集材料、共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加强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协调关系,增强了群体意识,获得了合作精神。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树立合作意识

在观察游戏中,我发现角色意识的强弱对整个游戏的深入及幼儿间的合作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就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了解社会生活知识,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如娃娃家游戏,成员增加了,可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自己应对这个“家”及对这个家里的成员负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做那些事情都不清楚。于是我们就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一家”“妈妈关心我”“爸爸真能干”等话题,启发幼儿回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站在他人立场去判断行事,从而学会相互关照、相互负责,明确家庭成员中各人的职责,学会有事共同商量等。再如“肯得基”游戏产生后,幼儿分工不明确,重复劳动多,争执多,于是我们就组织家长带幼儿去吃肯得基,仔细观察各工作人员的劳动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回来后谈谈议议,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规则。以后再开展这个游戏就比较有条理,内容也丰富多了,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默契,顾客服务员之间关系友好,角色意识加强了。幼儿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懂得了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义务、责任和权利,逐渐摆脱了自我中心,从而获得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引导幼儿自我教育,调整合作心理

1.利用照片和录像

自我教育要比接受教育更积极,我们把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镜头拍下来,用这些照片布置一个专栏。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或录像时,都会开心的交谈,议论画面上的“你”“我”“他”正在做什么,教育效果明显。我们还结合平时的各种评比活动,把这些照片作为珍贵的纪念礼物送给小朋友,以次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合作行为。

2.利用游戏讲评

在讲评时,让幼儿再现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讲述合作的体会。例如是“妈妈”就介绍自己是如何和“爸爸”一起共同照顾孩子,关心老人;是服务员就介绍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搞好服务工作的;是加工厂的厂长就介绍他们是怎样共同商议,设计出作业流水线的……通过这种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调整合作心理,对合作有更明确更理性的认识。

四、尝试困难,体验快乐

我们精心设置了一些场景,如在剧院游戏中,我和幼儿共同制作柳枝布置舞台。可柳枝非常难拧,刚拧好一段,一松手又全散掉了。通过一次次的失败,明明小朋友发现两个小朋友一个扯着一个拧,便很容易,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在制作中,我看到那些一向拒绝与他人合作的孩子竟然主动和他人合作了。在游戏讲评中,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能做得又快又好?”幼儿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事实促使幼儿对“合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合作行为的发展中,幼儿在心理上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即:需要合作(被动的)愉快合作(主动的)产生更大的愉快体验更好的合作。如亮亮小朋友一向拒绝与他人合作的,但他在完成任务时迫切地感到需要伙伴的合作,而有了伙伴的合作后,他便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并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这使他体会到了合作并不难,而且感受到了合作的愉快。所以,当第二次无法顺利完成任务时,他便想到与他人合作完成,而这次合作是主动的,是由上次愉快的体验而得来的。就这样循环往复,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一次次的合作,一次又一次体验到快乐,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合作的可贵。

在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有了这样的认识:

1.在平日观察中,我们发现遇事以自我为中心,在活动中争强好生,拒绝与同伴合作的孩子也有优点,比如遇事有主见,做事很有能力等,但正面教育很难有效,而自我教育及尝试困难的方法却受到了明显的效果。因此,应让这类幼儿从无数次尝试困难中体验合作的重要,逐渐帮助他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