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3 23:3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礼仪

篇1

1.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素质的缩影。现在的中学生,将来必将是社会的一员,教育就是为社会筑基,在广大的中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优化社会风气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2.礼仪教育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教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么交往。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必须懂得交往中的一般礼仪。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又在不同程度地彰显着一个人的素质,而在整体素质的构成中,礼仪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小到家庭生活,比如“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大到安身立命,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在社会交往中不懂礼仪,则会被视为没有文化,没有教养,说严重点,甚至会影响到自己事业的成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3.礼仪教育的问卷调查显示礼仪

教育的迫切性为了能在中学阶段开好礼仪教育的课程,我们“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组精心组织编制了《中学生文明礼仪调查问卷》,一共40道题。在高一全年级展开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部分内容:(1)文明礼仪现状不容乐观。例如有70%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睡觉、听音乐、吃零食、玩手机等行为;所有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说话带脏字等不文明的行为;有40%的学生有过或偶尔有过考试时作弊、抄袭行为;有69%的学生在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不唱国歌;有49%的学生有在上网时发表过攻击他人或者不文明的言语;有33%的学生有过在墙壁、课桌等公共场所留下涂鸦之作的行为。(2)很多学生不知礼,尤其是对社交礼仪缺少必要的认知;或者懂得礼仪,但因为社会大环境而不能付诸实践。有53%的学生上下楼梯时,没有靠右侧通行,而是哪边人少走哪边;有17%的学生认为个人卫生不属于礼仪;有30%的学生认为衣着容貌在交际过程中不怎么重要。(3)家庭礼仪教育不到位或者缺失。很多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有63%的学生偶尔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只有40%的学生每天都会主动和父母打招呼。有87%的老师认为当前中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二、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可行性

1.礼仪教育是可行的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事实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的内容陈旧,手法老套,学生认可度很低。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在人际交往中所必须具备的常识,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次调查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尽快地在班上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鉴于此,我们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了《中学生礼仪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以期礼仪教育尽快地进入课堂。从对一些家长的走访问卷中可以看出,家长对礼仪教育进课堂也是非常欢迎的。从家长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学校开设礼仪教育课题,不但可行,而且是迫在眉睫。

2.礼仪教育的形式及内容

篇2

礼仪教育是教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么交往。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必须懂得交往中的一般礼仪。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又在不同程度地彰显着一个人的素质,而在整体素质的构成中,礼仪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小到家庭生活,比如“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大到安身立命,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在社会交往中不懂礼仪,则会被视为没有文化,没有教养,说严重点,甚至会影响到自己事业的成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二、礼仪教育的问卷调查显示礼仪教育的迫切性

为了能在中学阶段开好礼仪教育的课程,我们“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组精心组织编制了《中学生文明礼仪调查问卷》,一共40道题。在高一全年级展开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部分内容:(1)文明礼仪现状不容乐观。例如有70%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睡觉、听音乐、吃零食、玩手机等行为;所有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说话带脏字等不文明的行为;有40%的学生有过或偶尔有过考试时作弊、抄袭行为;有69%的学生在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不唱国歌;有49%的学生有在上网时发表过攻击他人或者不文明的言语;有33%的学生有过在墙壁、课桌等公共场所留下涂鸦之作的行为。(2)很多学生不知礼,尤其是对社交礼仪缺少必要的认知;或者懂得礼仪,但因为社会大环境而不能付诸实践。有53%的学生上下楼梯时,没有靠右侧通行,而是哪边人少走哪边;有17%的学生认为个人卫生不属于礼仪;有30%的学生认为衣着容貌在交际过程中不怎么重要。(3)家庭礼仪教育不到位或者缺失。很多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有63%的学生偶尔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只有40%的学生每天都会主动和父母打招呼。有87%的老师认为当前中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三、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可行性

1.礼仪教育是可行的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事实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的内容陈旧,手法老套,学生认可度很低。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在人际交往中所必须具备的常识,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次调查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尽快地在班上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鉴于此,我们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了《中学生礼仪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以期礼仪教育尽快地进入课堂。从对一些家长的走访问卷中可以看出,家长对礼仪教育进课堂也是非常欢迎的。从家长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学校开设礼仪教育课题,不但可行,而且是迫在眉睫。

2.礼仪教育的形式及内容

篇3

古人云:“自修齐,至治平”。不错,要干大事,就必须先学好礼仪。罗曼 罗兰也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合格中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汉若夫所说的“道德的基础并不是对个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

一个有高素质、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引来旁人的赞许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为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进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钱给他,就会在他心中默默的为你祝福。在一个已经失去勇气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许只要给他一个对生活充满快乐的微笑,说一句激励他的话,那么就会令他充满对生的希望。在这一瞬间,你的面容也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经意间发生的事,足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

“孔融让梨”—— 一个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虽然还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种精神足以让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满腹经文,却只懂得说,不会做的大人要强上百倍。这件小事之所以会被后人所传颂赞扬,就是因为四岁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礼仪。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夸自大,相反一个无修养、无道德的人,将会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就像宣永光所说的那样“无道德,是狗材。无知识无道德,是弃材。既无知识又无道德反自以为有知识有道德,是杀材。”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身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已经不在是一个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断多了,甚至已超过了一些大人。当然,我们就更应该懂法律、爱祖国、尊师长、礼待人。所以,生活处处有礼仪。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礼仪。在校园,在家中,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不要忘记礼仪。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们大家,一个集体,只要人人都遵守礼仪,讲道德,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而一个不讲文明礼仪的人,也将跟不上潮流,被社会所淘汰。在学校,我们应该做到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回到家应该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场所应该讲秩序、举止文明、轻声细语。我们还要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生命。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

篇4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中的礼仪、礼义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礼是反映一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以建立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把握时代特征,对儒家礼仪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融通疏导,认真剖析、阐释礼仪的作用和功能。

一、儒家思想中的礼仪教育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朱熹等学者发展了儒家学说。他们都把这种以“礼”为核心的教育作为人伦道德秩序建设、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因此,儒家重视礼制建设,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学术观点。

(一)关于“仁”的学说

这是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仁”最早出现于《尚书・金g》 :“予仁若考”,指一种好的品德。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字从人二”。孔子讲的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就是取仁的这种意义。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规范,而“仁”则纯粹是一种道德观念和品质。它既包含多方面的情感原则,又构成人们复杂的心理要素。孔子在具体运用这一范畴时,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他与颜渊的一段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可见,仁是属于道德修养问题的范畴,是一种最完美的道德品质。从孔子思想体系的总体来看,仁贯穿其中,成为联结各个范畴的媒介,同时,又是各个范畴和言行的总纲。

从政治作用来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孔子曾慨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就是说,人如不具备仁的观念和品质,就不能正确对待礼仪制度和音乐。而且,孔子认为,只有“克已复礼”,才算是仁,才能实现仁。因此,克制自己,使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就体现了仁,可见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在孔子看来,周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而仁则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礼是道德的标准,仁是道德的属性,只有具备了仁的品质,才不会做违背礼的事情。

怎样来实现“仁”呢?当子张请教仁的问题时,孔子指出说,能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就是实现了仁。他还具体分析了五种品德的功用:“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这就是说,为人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拥护;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够使唤人。这实际上是用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来规范主体的修养,进而调节人际关系,实现个人理想。

(二)“五德”和“五常”

1.“五德”,指五种品德,具体是指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敦柔谓之温”。温和待人,不急躁、不生硬粗暴。良,“行不犯物谓之良” (《刑m注疏》)。善良,不邪恶,不伤害他人和物。恭,“和从不逆谓之恭”(《刑m注疏》)。恭敬、庄重,不傲慢轻狂。俭,“去奢从约谓之俭”(《刑m注疏》)。节俭、朴素,不奢侈浪费。让,“先人后已谓之让”(《刑m注疏》)。谦虚礼让,不横蛮自私。

2.“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西汉董仲舒总结孔孟儒学的五种道德。

仁:在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再累述。

义:《礼记・礼运》说:“何谓人义也?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合称“十义”

《中庸》:“义者,宜(适度)也”。《诗・大雅・文王》《传》云:“义,善”。

董仲舒《仁义法》中“仁者爱人,不在爱我”;“义在正我,不在正人”。

《释名・释典艺》:“义,正也”。由此可见,义的内容包括三项:宜、善、正。

礼:制度、仪式、礼节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周礼》是周朝的官职制度。《仪礼》是战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包括冠婚、丧祭、朝聘、射乡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故称为“五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等;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等。

智:《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姓宁名俞,是卫国大夫。他能审时度势,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表现出聪明;在国家政治昏暗时,就装傻。孔子一贯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审时度势,进退得宜谓之智。

信:《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把办事是否尽心,交友是否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这三件事,作为每天自我反省的问题。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ni),小车无(yue),其何以行之哉?”比喻人若不讲信用,就好比大小车没有关键,无法套住牲口,车如何能行走呢?

《史记・游侠列传》赞扬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就是诚实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三)正已正人与成已成物

正已正人,成已成物,是儒家的思想传统。所谓正已正人,是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品德。所谓成已成物,是指自己获得成功,也使他人获得成功。这种“正已正人,成已成物”的思想,是从主体与外界关系着眼考虑问题的,注重主体的能动性,以身作则,带动他人推及整个社会。这是儒家政治伦理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层境界。

孔子“为仁由已”(《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的观点,表明他对修身行事的主动性有高度的认识。“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人”(《论语・雍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是一种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这种忠恕之道的心理趋向,是“推已及人”。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即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只有正已,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只要“修已”,就能“安人”、“安百姓”,就可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孟子更是深得“正已正人,成已成物”思想之精髓,主张“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已”,这样才能使“其的身正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其身正”的外在表现,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收到“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的效果。

二、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

加强礼仪教育要以明礼为基础,做人立身,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学礼明礼。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目标要抓好“五明”。

(一)要明“善良”之礼

“善良”即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有利于他人、社会的思想和行为,它是伦理学对人性的基本的第一位的要求。“从善积德”,学会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础。

(二)要明“诚信”之礼

“诚信”即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它是伦理学对人格的基本要求,是立人、为政、从商的基础性道德。公民应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以讲诚信的好人好事,引导学生说真话,做实事,待人以诚,交友以信,不弄虚作假。

(三)要明“和谐”之礼

“和谐”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它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传统道德境界。“以和为贵”,和气做人,宽厚待人,化解矛盾,是加强道德修养的更高要求。丰都中学引导学生“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四)要明“谦敬”之礼

“谦敬”即虚以处己,尊老敬贤,以礼待人,它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以敬为大”,戒骄戒躁,尊重他人,助人为乐,谦恭礼让,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五)要明“自律”之礼

“自律”即自主自制,守正祛邪、行为有度、取用有节,它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前提条件。“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践行制度,规距做人,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要引导学生自觉“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知法、守法、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

三、中学进行儒家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建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

学校以“传承儒家文化,打造礼仪校园”为主旨,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校园的阅览室张挂《论语》中的有关学习、处世的箴言、传统美德的书画;各班以“宣扬儒家文化,创建礼仪班级”为主题,布置教室,制定班规、班训,开展各类班级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儒家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进行《论语》《三字经》等儒家经典语句知识竞赛

学校要求利用每天晨读时间,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一句论语;在语文课上联系古今,讲解一句论语的含义,将枯燥的文言文《论语》,变得通俗易懂。组织中高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背《论语》,低段学生读、背《三字经》。以《论语》《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为内容,进行《论语》《三字经》经典语句知识竞赛。

(三)“学科渗透”

各学科中,尤其是语文学科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儒家文明礼仪、道德法纪及心理教育等德育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创设富于美感的充满智慧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中受到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发展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通过各种传统节日,进行儒家文化熏陶

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因素,让学生沉浸于经过优化的节日文化情境之中,具有接通历史、感受民俗、体验真情、回归传统、享受天伦、感恩祉福、热爱生活等丰富的濡染效用。

(五)“榜样示范”

通过树立榜样并利用榜样人的“榜样点”的道德选择及行动来影响德育对象的德育方法。树立榜样人明确的“榜样点”,使德育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容易接受。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同学是“关爱他人”的榜样,徐本禹是“正确对待金钱,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关系”的榜样。

总之,儒家礼仪经典文化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对几千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传统美德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对儒家礼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礼仪教育要与时俱进,让其具有更大的教化力量。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2]王健. 儒家的教育理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 长春理工大学 2007

篇5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礼仪规范教程》是我们中职的公共课,不参加考试,许多学生并不重视。这就需要有好的开头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就会心存倦怠。进而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觉得自己在演独角戏,没意思。曾有学生写过这样的打油诗来形容这种情况:“你在讲台上口沫横飞,我在讲台下昏然欲睡。”因此,必须讲究开头。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这样就成功了一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开头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我在讲《日常交往礼仪》中的交通工具接待礼仪时,通过分析教材和结合人们常态观念后认为,这堂课旨在告诉学生如何在乘车这个特定社交场所中讲究“以右为尊”的礼仪。所以一开头我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是某公司公关部职员,现负责去火车站接待客户,你打算请他坐哪个位置?”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司机旁的位置,视线好又不挤!”见我微笑不语,性子急的学生按捺不住:“老师,不对吗?”这时,我又卖了一个关子,讲了一个业务员接待客人时因位置安排不当致使对方拂袖而去的实例,问了第二个问题:“安排坐在司机旁,是我们很多人的常规,为什么会得罪客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刺激,纷纷要求老师快讲。见此,我才逐一介绍自己驾车时、自己与司机一起接待时哪个位置是尊位的情况,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了,都恍然大悟:“亏得老师讲了,不然以后得罪人了还不晓得怎么回事!”我进而提醒学生: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礼仪,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必须学礼仪,懂礼仪!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兴趣,达到了预期效果。试想,假如一开头就照本宣科,讲台下恐怕早已是 “听取呼噜一片”了。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基本仪态》一节时,曾有一个专业的学生不耐烦地冲我嚷:“老师,你这门课要参加考试不?如果不,你还不如不讲,休息一下,我们要搞专业课!”当时心里非常生气,强忍火气发了一些图片让学生传阅。学生们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瞟视,后来就全神贯注地端详:“老师,这些人好有气质哦,举手投足都好有风度!”我笑答:“他们也不是天生就这么有气质的,是经过礼仪培训、刻苦训练才这样的。你们经过训练也一样!”学生们愣了片刻,马上吵成一片:“老师,快讲嘛!我们要怎么做!”于是,大家在教师的示范下边学边做,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通过这么一个创设情境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需要。

由此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特点,将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设计出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需要。

三、体验成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这是人的天性使然,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正是这种愿望的推动,人们才不断取得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我们大多数中职生尽管在初中阶段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他们同样渴望做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而且,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在学生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引导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再次探索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还是讲《基本仪态》这一章,我在讲坐姿的几种不同姿态时,利用学生都有手机的优势,让他们互相拍下自己平时的坐姿和训练时的坐姿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发现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坐姿“很精神”“有点气质”“有点像老师发的图片中的模特一样有模有样了”。他们产生了“成就感”,觉得“我努力了,我也会做得好”,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篇6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么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要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我们作为学生应如何去做?这是××中学在最近组织全校学生讨论该话题的一个阅读材料,学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学针对自身、他人、班级找出与校园文明礼仪相违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笔描述出来,用你的心声去倡议大家自觉讲文明礼仪并,用你的好点子去完善我们的文明条例。

这是××中学充满人文气息的德育育人活动的一个缩影,这里没有一点说教的意味,没有对学生横加批评和指责,没有命令和强制要求,有的是反思,关注,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后从学生交上来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学校校容校貌的一点点改变,说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会具有实效性。

篇7

[关键词] 高中生 礼仪教育 学校策略

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简言之,也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因此,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就是传授学生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教育。与学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通常列为德育工作范畴。

从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看,礼仪是社会道德水平的外显行为。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的人际交往礼仪、礼节中尊重、谦恭、大度、文明、礼貌等内涵,与德育内容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要素有着广泛共通性,礼仪教育的作用、目的与德育的作用、目的相一致。礼仪教育和德育基于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过程中,彼此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笔者认为学校的礼仪教育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落实。

一、礼仪常规教育制度化

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落实卫生、仪表、出勤、内务、安全等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年级组、班级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自习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坚持卫生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齐优美;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观念。

酒泉一中在校高中生2355人,其中住校生1344人,占总人数的57%。住校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和生活都相对集中,便于了解把握,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所以要把住校生作为一个整体,要加大对住校生的礼仪教育力度。

具体措施有:

1.根据学校制定的《酒泉市一中公寓管理制度》中的《酒泉市一中住校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一中住校生“十条禁令”》、《酒泉市一中文明宿舍评选条件和标准等十条》,对住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2.定期组织召开男、女生住校生大会,集中对男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吵闹、说脏话、赌博、酗酒、抽烟、向窗外乱扔杂物、不按时归宿、不按时休息、不及时做宿舍卫生等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教育;对女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不按时休息,不自尊自爱,出现早恋现象进行及早引导和教育。

3.加强督促检查、评比、反馈工作,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形成学校礼仪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是礼仪教育的坚实保证。单就学校礼仪教育这一维度来说,形成强大的学校礼仪教育合力是很重要的。

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首、班主任为主、学校管理服务机构为支撑、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要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德育和礼仪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礼仪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建设,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礼仪教育合力。要形成学校、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政治教师“五结合”的礼仪教育体系,切实加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措施有:

1.开发礼仪教育的第二课堂,多渠道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礼仪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值周总结、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秋季运动会、庆十.一歌咏比赛、各种纪念集会活动,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主题征文、书法、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礼仪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学礼仪、 懂礼仪,自觉用运礼仪。

2.正确处理好礼仪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实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

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工程”,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纲》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坚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全面落实礼仪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整治衣着不整、语言行为不文明、抽烟酗酒、沉溺网吧的人和事及打架斗殴、聚众抢劫、蓄意伤害人身安全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把行为规范教育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养成教育,全体学生要在文明习惯、社交礼仪、诚实守信、社会公德、勤俭自强等多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3、加强校园礼仪形象建设,树立“一中”良好礼仪风貌

(1)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学校校园要普遍挂有校风、校训和教风、学风展示牌;楼道内贴有名人伟人画像、格言警句、“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学生园地、班级板报、校园广播设有礼仪教育专栏和专题节目,经常宣传礼仪知识、教育动态、典型事例等。

(2)要搞好师生的仪容仪表建设,要着力整治那些衣衫不整,穿戴不合乎规范的学生,严格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大方,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审美性。

(3)规范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不抽烟,不喝酒,展现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程度,展现“一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一中”良好形象。

4.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礼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谦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政治、历史、地理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了崇尚科学、注重实践、追求真理、审慎严谨的人生态度;通过音乐、美术、劳动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美德。

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既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又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导向,在教学中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而政治课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学科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学科价值目标的时代性、针对性,政治课决不能脱离现实而空洞说教,决不能仅仅为传授学科知识而孤立存在,所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务必要凸显其德育功能。而渗透礼仪教育既体现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学科目标,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 礼仪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采用了即兴发挥,组织讨论、课前五分钟演讲、小论文等诸多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利用课间、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大赛、征写文明礼仪演讲稿、上网查找下载张贴礼仪知识、主办墙报板报,评比文明学习园地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齐渝华.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学版)[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

[4]徐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5]贝新臣.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5).

[6]王小净.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7]郭素红.对加强学校礼仪教育的思考[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 ,(4).

[8]姚丹萍.中学礼仪教育刻不容缓[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篇8

[关键词]商务沟通 礼仪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94-01

礼仪修养往往是一个人内涵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水平综合素质都可以通过礼仪修养表现出来。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学好礼仪是至关重要的,有时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可能会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成功,获得更多的机遇。一个人的礼仪素养更是无处不在:礼仪一向是待人接物中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必须学习和不断实践的一门必修课程。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

一、高职礼仪教学的弊端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职教育越来越认可,高职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相对某些本科院校有一定的优势等特点,高职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学校对课程的配置越来越科学,实践性也越来越强,礼仪作为必修课程被所有的专业重视,成为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开设课时少,学生的实践机会还不多,往往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所以,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必要性

(一)礼仪修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问路石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第一印象非常关键,人们常常会先入为主,如果在与人交往时能处处表现出礼貌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使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彬彬有礼、谈吐大方的气质,马上就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会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礼仪修养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的沟通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对大学生的沟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沟通方位越来越广,距离也越来越远,由个人沟通发展为公众沟通,由近距离沟通发展为远程沟通。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在沟通中礼仪需求更显重要,所以,礼仪修养不容忽视。

(三)礼仪修养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时,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家长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好了就一切都好了,往往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最起码的道德礼仪规范都不懂,致使学识水平与道德水平严重不协调,这与严重缺乏礼仪知识有关,步入社会后也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内在与外在完美结合,培养出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才能在商务沟通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一)设置情境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学

在学科教学中将礼仪知识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礼仪素养。而设置教学情境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设置教学情境之前,教师对布置的任务提出要求,例如:礼仪礼貌、服装服饰、语言技巧的要求等,并进行竞赛。

1.在学习商务沟通中《交谈》这一章节时,我是这样设置情境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每组的组长、摄像、策划、解说等人员,组长给每位组员布置任务,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决定交谈的题目,确立交谈内容,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这些都由解说完成。同学们可以在寝室进行演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有评委评分,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交谈时的礼貌礼仪表现是否得体,比如客户双方进行交谈时,服装是否得体,在交谈过程中是否有打断、插话、质疑、纠正、补充对方说话的行为,是否做到讲普通话、语气语调是否得体等,无处不在显示着商务沟通中礼仪的存在,使交谈更加通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目的。

2.在旅游管理专业,这种礼仪教学可开设在旅行社。旅行社人员接待客

户时的仪态仪表、语音语调,等一系列礼仪知识都可在实践中得以展示。

3.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中,礼仪更是一种技巧。通过设置情境礼仪方面的知识更是无处不在,比如上电梯时的礼仪,谁先进谁先出,宴会时的座次等,都表现出礼仪素养的重要,也体现了职场的规范。

(二)生活中规范礼仪,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懂得礼仪、学习礼仪知识,不仅需要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礼貌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平时做到彬彬有礼、礼貌待人、谈吐气质不凡,才能在未来社会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人,才能在职场立足。

篇9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尊重;引导;关系

1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1 自尊心增强 :中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德育观念较之前几年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追求有浓厚个性色彩的人生观和幸福观,主观意识较浓,自尊心极强。他们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希望老师做自己的知心人。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1.2 成人化: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继续发展,具有了成年人那种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假设推理的能力。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求知欲更强,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但也有不扎实的地方。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还不具有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3 初步独立:他们增强了跟同伴的关系,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1.4 认识问题片面: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1.5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进入初中后逐渐摆脱父母、老师等成人评价的影响,产生了独立评价的倾向。他们独立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增的趋势,到初中三年级时才能达到较稳定的水平。主要表现为:他们非常重视同伴的看法和评价,认为同伴评价最现实。也能把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纳入自我评价之中,并注意把自身行为后果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之一。

1.6 性心理的产生并发展: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逐渐有了意识,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2 初中学生教育方法探讨

要克服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2.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

在制定目标时,要提醒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要实事求是,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目标可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就是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中考时想考什么样的学校。近期强标就是在每次考试中你要达到怎样一个水平。这其中,我们尤其要鼓励后进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要使后进生看到希望,增强努力的决心。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求学生敢于公丌,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自己可以给自己增加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督促。

2.2 尊重学生个性并热爱学生

尊重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师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班主任爱生爱班,首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生活、健康情况、家庭情况等,与他们多交流,沟通。班上有个学生常违反纪律,加上脾气暴躁,令不少老师厌恶,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不是很差,无药可救了?在学校,同学们和一些老师对我有偏见,觉得我很坏,不愿接近我,我感到很郁闷……”。我看后,马上给他的日记答复,我发现他有变化,便在班上表扬了他。肯定他,说不清有多少次与他促膝而谈,最终我的关怀融化了他倔强的心,他变得懂事了,劳动积极了,学习也用功多了,并且和我亲近了许多。这证明尽可能多和学生沟通,给他们真诚关爱,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2.3 教育学生处理好几个关系

2.3.1 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各有不同:有的放在面上,有的放在心上,有的喜欢唠叨,有的不大过问。有的学生嫌家长罗嗦,有的学生怨家长关心不够。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突发事件等等,也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2.3.2 与老师的关系。在教育与被教育豹过程中,师生之问往往会产生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这样他们便会心服口服,乐于接受教育,不会产生逆反心理。班上有位学生,脾气倔强,任性霸道,常在班上欺负同学,还多次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我深知他的脾气,如果一味地批评、处罚,他会更加逆反,反而让自己下不了台,我决定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并笑容满面地说他的优点,接着说他父母的艰辛和良苦用心。不知不觉中,他感到惭愧了,最后他主动写了一份认识书交给我,并承认了错误,我也松了一口气。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因为老师的批评严了点、过火了点,就想不开,就赌气,就丧失信心。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是从实验学校转过来的。一次在回办公室的楼梯口我碰巧遇见了他,当时他的举动让我记忆犹新:看到我很迅速地敬了个礼还鞠着躬喊了声:老师好!记得当时弄得我接连答应了好几声。后来我在班会课上专门以这个事情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后来听老师们的反映感觉这还挺有效的。虽然没有“点头哈腰”但心诚意也诚啊,就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帮家伙热情了许多有时候随着他们的叫声还都答应不过来了呢。

2.3.3 与同学的关系。学生的性格、习惯、爱好、志趣各异,长时问相处在一起,难免会有隔阂、磨擦,我们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思想。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讲爱国就要先从爱家长、爱集体、尊敬老师、热爱同学做起。同学问要团结互助,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遇到矛盾要讲风格。有什么委屈,可以向老师、家长提出,决不能把同学问的矛盾交给社会上的“朋友”来解决,这样做只会扩大事态,有害无益。

2.4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初中生自我评价过高是他们不正确自我认识的一种表现。这种自我认识的错误在于夸大了自己的能力,结果达不到目标,使自己陷于痛苦之中。自我评价过低是初中生不正确自我评价的另一种表现,这是他们贬低自己能力的反映,同样会给自己带来困扰。教师要教育初中生正确对待自我评价,告诉他们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都是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教育他们要在实践中大胆地对自己进行评价要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

2.5 重视并引导好青春期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促进青少年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作为班主任,我适时、适度、有分寸地对学生进行疏导,以满足他们对性知识的正常合理需要,净化其心灵,教给他们必要的道德规范和礼仪方式,培养彼此关心、尊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作风。对有“早恋”现象的学生,让他们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等到将来更加成熟,具备了条件时,再让爱的种子萌芽、开花、结果。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真诚、关心和爱护,自觉打开心灵之窗,主动接受老师指导。

总之,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生干部、家长的积极性,大家一起来做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实践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努力创建一个好的班集体,从而很好地完成初中年级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 出操纪律教育; 礼仪;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38-0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育人,育人就是对人的礼仪素养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智力因素是指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各种非理性的个性品质,如本能、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灵感、气质、情绪等,与智力因素一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出操”是学校的一项常规的工作。我们所指的出操并非仅仅是做“广播体操”,而是包括广播体操、眼保健操、集会、安全演练等到教室以外开展的系列活动。而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的教育,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或完成一个仪式。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不重视对学生出操纪律的管理,不会利用“出操”时机对学生进行纪律观、集体感等的教育,据对农村三所初中的大课间活动观察,大多数学校在组织时都是统一组织,统一结束。班主任也是远远地观看,跟班的也是提醒不要讲话,排排整齐一点而已。将出操纪律教育上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体现班级文化精神的很少。本人在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出操纪律管理”,并将其上升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的层面,在优化班级育人环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班级出操文化的建构框架

学校教育在于帮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促进成才。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发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三国时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中,曾列出七条识别人才的标准,其中除了两条属于智力素质的以外,有五条是非智力素质的要求。可见非智力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非智力素养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呢?我认为“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可以成为一个有效平台。

“班级出操文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基于班级范畴的制度文化,是班级为管理好“出操活动”而经全体同学商定的本班出操制度。包括出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在出操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的一种情感、责任、团队的非智力素养。针对七年级学生开展“出操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基本框架如图1:

三、“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理性思考

(一)理想价值追求

出操活动中学生的态度、心情、队列、动作、着装等方面的情况,无不展现出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状态,直接反映或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质量。当然学生在出操方面的表现跟学校、班级在出操环节的内容和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我想通过班级出操内容、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创造一个属于本班的“班级出操文化”,以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进而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形成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促进全面发展。

(二)价值指标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在出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愉快的心情、整齐的队列、统一的着装、有力的动作、团队的责任、艰苦的品质、合作的精神”等,实现“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

(三)现状距离分析

六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临近成长期,可是在“出操活动”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六年级学生的态度认真和七年级学生的嘻嘻哈哈;六年级学生的心情愉快和七年级学生的近乎勉强;六年级学生的精神抖擞和七年级学生的有气无力等等,这些鲜明的对比,至少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对待“出操”积极性低下,更深层次看出学生心目中认为“出操”对于“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即非智力素养对智力素养的提高并无作用。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对于“学习”的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认识相对广泛些,他们普遍认为在学校里的学科成绩和其他的一些活动都是学习。因此,他们大部分人会积极主动、激情高昂地参加每项活动。而初中生对于“学习”的概念的理解相对狭隘一些,他们普遍把“学科成绩”等同于学习。因此,他们中很少有人会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投入到除了学科成绩以外的一些活动中来。

2.生理、心理上的自然差别。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而初一的学生开始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等等,总之,初一学生的个人意识日趋加强。这些都是导致“出操活动”在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现状,但是初一的学生还是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只要做好“唤醒童心、顺延个性”,是可以把七年级学生的出操活动做得生动、有效的。

四、“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实践尝试

(一)优秀出操案例学习与实践――体现出操的教育价值

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我们认为这件事有兴趣、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才会投入精力、付出努力。因此,要做好“班级出操文化”构建,首先要做好学习与实践:

1.从认识上导入,行动上实践。组织一些讲座、座谈、班会,向同学们渗透“出操”是一项集体活动,也是展现个人优点或魅力的平台,需要认真、情感、责任、团队等意识的投入。2014年9月第二周的班队活动课,我班组织了一次以“安全演练”为主题的活动,过程如下(见案例一):

案例一:主题――七(四)班主题班会“安全演练”活动

流程:1.活动内容:预设地震从教室(三号楼2楼)逃生到操场。

2.学生组织讨论逃生时的要求:安全、快速。

3.逃生路线:教室教室外走廊下台阶过平地下台阶到操场

4.逃生距离及要求:

(1)教室内听到“地震预报―短哨声”开始集队(时间5秒)

(2)从教室到楼下平地(教室外走廊5米、下台阶30个、平地15米)时间为18秒。

(3)楼下平地下台阶(40个)加一平地10米,时间约20秒。

(4)到操场进场地为40米约9秒。

要求在1分钟之内完成整个逃生过程。

过程:1.班主任在活动开始前提出要求:队形整齐,组织有序,下台阶要低头看准台阶,脚要踩准,前后同学要注意保持50厘米距离,速度一致。同学之间要低声提醒。2.活动开展:由班主任吹口哨,活动开始,学生沿路线进入场地。3.由班主任邀请的学校政教处主任负责评价(计时和监督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4.活动开展2次,中间班主任再次提出要求。

活动效果:

1.都安全到达操场指定地点――主席台前15米处。

2.队形整齐,前后距离一致。

3.两次计时成绩:第一次58秒;第二次53秒。

总结:

1.班主任: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从效果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防地震演练是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遇紧急情况的心理素质、提高逃生技能和如何团队合作,在有限的时间逃离到安全地域的活动。第二次活动比第一次有进步,同学们应该总结,争取获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我们请政教处领导给我们提出宝贵建议。

2.政教处邵主任:首先感谢你们班主任邀请我担任本次活动评价监督。本次你班组织的演练是我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的第一次。整个活动过程组织严密、同学们参与态度认真,充分体现了集体组织性、纪律性,这次演练从成绩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但我要说的是第一次演练和第二次演练成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相差5秒钟,就是因为班主任经过简单总结后,同学们在下台阶的动作和前后同学之间的间隔有了变化,因此从整体上提高了演练速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好成绩。

以上案例记录使我们看到,本次班队课既是一次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一次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习先进学校学生对待出操的态度,比照提升。观看小学、初中的一些优秀的出操图片、视频,直观地感受出操活动的意义,实现自我反思与意识震撼。例如为了让我班的同学直观感受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的有序、规范,我把学校组织到绍兴实验中学参观考察时带回来的光盘在主题班会课进行播放,要求同学们边学习边写体会,其中一位女同学是这样写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太有精神了,从教师到操场都整齐一致,在走的过程中还整齐叫‘1-2-3-4’口号,活动内容也丰富,还有男女同学的体育舞蹈,真羡慕他们。”可见通过媒体、光盘可以使学生直观了解成功组织出操活动的一些先进做法。学生也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使他们深刻体会出操的意义。

3.积极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中。组织学生回顾自己在参与出操活动的感受,根据自己对一些出操先进经验和做法学习的体会,要学生在主题班会课谈谈自己实践时候的一些出操的情况和感受。同时,班主任在总结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本班在出操方面的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为实现目标的建议。例如通过2014年9月―10月两个月时间的实践,我班在11月第一周的周三班队活动课开展以“出操文化建设金点子活动”为主题的活动,大部分同学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中一位陈××同学提出“班级建立出操纪律监督小组,检查出操情况,被扣分的同学不得在学期结束时评先进”;还有一位顾××同学提出“出操不认真,被扣分的计入综合素质评定,以作惩罚”。以上例子可见,学生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对班级凝聚力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班级出操制度建设与实践――体现出操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在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组织班上的骨干力量进行出操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目标、内容、纪律、评价等几个方面。

1.目标统领。把经过同学商定的目标和建议,进行整理撰写,并以一定的形式在教室的某个合适的位置张贴。我班在班级的前面黑板左侧贴有我班经过公开征集的目标,具体内容为“整齐一致、精神饱满、合作共进、看我四班”。这个目标一直鞭策我班同学,使我班在出操活动中始终为全校最优班级。

2.内容确定。根据我校的常规活动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经班委会讨论,确定出操内容,并制成表格,张贴于班级相应位置。(如下表1:)

3.纪律宣布。目标、内容确定之后,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讨论并通过本班的“出操纪律”,同时做好纪律上墙工作。(附本班出操纪律:)

桐庐县某初中七年级(四)班出操纪律规定

第1条:无特殊情况,每位同学必须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出操活动。

第2条:组织协调、合理分工,全员参与每项出操活动。

第3条: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团结奋进。

第4条:国旗下讲话必须戴校徽或者学生卡,且要队列整齐、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