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范文

时间:2023-03-15 17:4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式过马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国式过马路

篇1

【关键词】过马路 原因 交通管制 措施

一、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路权分配不公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止2010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超过2000万辆。随着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加,交通状况的改变,中国的路权分配并未做出及时的调整,交叉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的理念,没有考虑到过街行人的充分需求,而是片面追求长周期和增加车道数,极端的维护机动车的利益,与此相对,则是行人利益的牺牲以及路权的严重挤压。在空间上,小汽车占据了交通干道的绝大部分,自行车、行人不仅无权占用主干道,在辅路上的空间也被挤压到最低限度。此外,道路中央不仅缺少供行人驻足的空间,更没有任何的保护设施。而在时间上,在一些复杂的平交路口,红绿灯的设计充分满足了机动车的直行、左转、右转的需求,却大大压缩了行人的通行时间,使行人难以从容通过。

2.交通信号设计不合理

关于交通信号的设计和研究表明,“行人忍受等待时间”和“行人可接受等待时间”,是设置信号灯周期的重要参考依据。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是体现行人过街心理的重要标志,也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必要约束条件。

在中国首部《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交叉口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可忍受等待时间不宜超过80秒,但通过实际调查却发现:在我国的闹市区路口红灯时长普遍超过100秒,等待红灯时间最短115秒,最长则达145秒。此外,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主要的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往往在180秒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0秒到300秒,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超过120秒甚至180秒。交通信号灯设置的不合理,导致行人的等待时间远远超过了行人可忍受的最长等待时间,因此,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变差,行人不能自觉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而是强行穿越机动车流的比例大幅增高。此外,经研究表明,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时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与转弯车辆发生冲突,特别是左转车辆和车速较高的右转车辆。在我国,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比如:右转车辆不受灯控、缘石半径过大导致右转车辆车速过高;两个方向上的右转车辆可能强行通过同一人行横道,占用行人通行时间,导致行人与右转车辆冲突频繁,行人难以在信号灯规定的时间内顺利通过街道,于是被迫闯红灯或滞留在道路中央;行人与转弯车辆的冲突可能造成行人在绿灯其间过街反而比红灯期间过街更危险的奇怪现象。

3.道路设施不完善

天桥、地下通道等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斑马线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了人们横跨道路栅栏、乱闯红灯等危险行为屡禁不止?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行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现象的出现。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从而,导致行人乱穿马路造成交通的混乱。

(二)主观因素。

1.规则意识淡薄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国人规则意识淡薄的直接体现,更反映出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心理。首先是侥幸心态,明知闯红灯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但日积月累形成的“陋习”,成为一种“心理定式”,使行人往往抱有侥幸心理,感觉事故不可能恰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其次是从众心理,仅一个人,目标太小,可能会被途经的机动车驾驶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风险太大,而三五成群,目标变大后,识别率增加,风险也就随之降低。此外,一个人闯红灯过马路发生事故,属于个体事件;而如果是三五成群以“中国式过马路”发生事故,那就是。以中国目前的现实逻辑来看,在善后处理方面将会优于个体事件,基于这种从众心理,使人们看到别人闯红灯,自己也跟着闯,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最后是法不责众思想,这么多人都闯红灯,惩罚也不针对我一个人,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使随波逐流者日渐增多。

2.执法力度不强

据相关资料研究: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此后再犯,最重可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而在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美元到50美元不等,处罚记录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在德国,闯红灯则意味着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而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

二、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

(一)实施人性化管理。

交管部门应深入调查市区人流、车流密集路口和路段,并结合早晚高峰和平峰时段路口人流量及车流量的特点,对交通设施采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的完善。针对每处路口制定个性化的维护方案,提升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时的安全系数;对路权进行全新的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切实维护行人的路权;对信号灯存在的遮挡、设置不合理,以及信号灯配时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在人流、车流密集以及机动车违法停车严重的路口,通过增设便道隔离护栏、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等,解决行人乱穿横跨道路和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通行等问题。

(二)重塑规则意识。

人们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媒体、学校等各个层面积极的引导作用,促使公众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形成自律意识,自觉树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重塑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来制止文明和道德的滑坡。比如:让违规者参与到规则维护本身中来,如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做社区服务等,让他们在为规则服务的同时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篇2

关于马路我听到过这样一个幽默的故事,在一次新闻采访中,一位美国记者采访时,用中文故意羞辱:“为什么你们中国的路叫马路?难道是因为专门给马走的吗?”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说:“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道路,所以叫马路。”那位美国记者当场脸红,羞愧不如。其实现式公路是由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的,流传到中国时,俗称“马路”。

过马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了解的事,无非是红灯停绿灯行。但是,最近杂志流传着一种“中国式过马路”。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对此我感到一丝不解,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况且文明出行不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吗?待到周末,我决定去亲自体验一下。上车时一切安好,没有任何差错。不过十四五分钟过后,还真就堵车了。原因是绿灯亮了,司机正准备发车,对面路口出现了一群不太愿意等车的人们,凑够一撮人就朝着另一个路口走去。司机怕闹出事故所以决定等等,这一等不要紧,后面的车辆一直向前挤唯恐再等一轮。就这样,车塞车,人塞人,不一会的工夫就堵起车来。幸好有交警,疏通了堵车风波后。终于到了站,发现对面就是我想买书的书市。可是车辆太多,闯红灯的也有不少。等了许久竟也鬼使神差的加入一群人闯了过去。跳进书海,翻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大概在这飞快发展的经济时代,太多人重视时间,哪怕是一小会也会害怕失去,在回家的路上又有一起交通事故,因此又发生了堵车。

有些网友评:“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还需提高。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人人等一等,不仅时间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大,而且安全也不会弃我们而去。

篇3

这一天刚好距该市集中整治“中国式过马路”100天,全国整治高峰3个多月。

三个月前,“中国式过马路”在全国范围内遭遇史上最严的整治行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政策,或处罚、或通报“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三个月后,这些集中行动基本都已结束,只有二三线城市偶尔还在复制,但热度已退。喧嚣过后,“中国式治理”显然没有改变“中国式过马路”。

现在还罚不?

不用等3个月,就能看出这轮集中整治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川成都4月15日开始集中整治,时间为一个月。5月3日,整治刚过一半,“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就在多个重要交通路口回潮,有媒体统计称其中一个路口闯红灯率高达75%。

这在其他城市同样如此。

本轮集中整治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城市,北京,进行不到10天,就有媒体观察到很难说效果有多大。在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路口,尽管十字路口的四角都有交通协管员“把守”,但闯红灯的行人仍不在少数。

一次,由于由南向西的左转绿灯只有十几秒钟,一拨闯红灯的行人恰恰挡住了左转道,性急的司机开始狂按喇叭,但并不奏效,最终只有三辆车“突破重围”顺利过灯。

这类专项整治行动在各类街头执法中,如整治吸烟问题、卫生问题,曾多次运用,效果各异。至于此次短期内专项整治的效果,交警们坦言,“变化不大”。

与以往相比,这轮集中整治最大的区别在于罚款。

去年底,河北石家庄市决定开始对前三名带头闯红灯者开罚时,舆论还多有质疑之声。今年,各地都在实施后,赞同的声音逐渐占了上风。当“闯红灯”被提炼成“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直刺国民素质的词语后,众人似乎均认同这样的说法——既然没有良策,莫不如让下下策坚持下去。

3个月来,各地罚了多少人?

江苏南京罚款额度不高,20元,整治第一天,处罚了81人,一周内罚了1176人,其中有不少人被通报单位。浙江杭州罚款从5元至50元,第一天查处960起,一个月内仅老城区就查处7241起。北京行人罚10元,非机动车罚20元,仅4月一个月就处罚了两万多起。

虽然罚款额度均不高,但大面积、集中的处罚,还是会带来一定的震慑效果。

3个月后,罚款措施随着集中整治的逐渐退潮而慢慢隐去,陷入“一阵风后便作罢”的境地。一名协管员称:“行人不听劝告闯红灯,机动车和行人小剐小蹭的事故如同家常便饭。劝了也没用,我们没权罚,让交警罚?他们也不能整天全干这活儿啊!”

每次“一阵风后”,都会让下一次的治理更加艰难,阻力更大。

这一阵风有多贵?

从一开始,各地在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都是冠以“集中整治”四字,时间最短的可能是南京,只要求整治7天;长的就要求用一年时间来治理。

这些整治有多贵?

湖北武汉从6月20日起,开展“文明过马路”行动,提出用一年时间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清理交通出行环境。武汉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陈骥坦言,整治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交管部门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陈骥介绍,按照规定,武汉的立交桥和隧道是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但有的市民为了图方便,不顾危险开着电动车或直接在桥隧穿行,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为此,今年,武汉交管部门在市内的桥隧入口设立了30个交通守控岗,由交警或协警负责管理,这需要一笔投入。

另外武汉成百上千的路口,行人、非机动车乱穿较为普遍,如果光靠3000名交警进行管理,显然不够。像中山大道利济路路口,四个方向均有人车混行现象,而只靠一名交警管理,显然会顾此失彼。因此,近年来,武汉还招聘了3000名交通协管员,协助交警进行路面交通秩序管理。

现在,武汉每个大的路口均设置行人、非机动车管理岗亭,由交警带领1-2名协警进行管理。每名交通协管员的年工资以3万元计算,每年武汉用于交通管理方面的人员投入就达9000万元,这还不包括路面交通设施的投入。

陈骥感叹:“如果市民文明意识提高,这些钱本来可以节省下来,或是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广西南宁从5月开始集中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花费同样不小。

南宁本地媒体算了一笔账:以南宁市民族大道七岔路口为例,交警部门在该路口安置了近30名协警。而一名协警的月薪约为2000元,一年即为2.4万元。这样算来,仅管理好民族大道七岔路口及朝阳路一带,在一年时间里,就要花费72万元。推而广之其他路口,叠加的花费数字将更令人吃惊。

中国式治理,何去何从?

集中整治是一种中国式治理,对此方式感触更深的还是身处其中的交警。

“对行人的违法行为没有约束机制,处罚难度大、执法成本高。”多地交警对根治“中国式过马路”喊难。江西南昌交警钟凤阳说,有些人对处罚不支持,不配合,让交警十分为难。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称真要罚一个违法行人或非机动车,得磨半小时嘴皮子,有人“没带钱”,有人“好面子,就不交”,有人“干脆把车扔给交警,走了”。如果长期大力度推行,警力负担将会很大。

毋庸置疑,要铲除“中国式过马路”这样的“城市牛皮癣”,寄希望于一场运动式的治理是不现实的。

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习惯性思维的驱动下,更多的人并不像南京鼓楼区那个横穿马路的大妈那样坦率、纯真,他们深谙“运动式”的规律,早已摸透了“运动式”的套路,因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躲猫猫”游戏。

总是说“中国式过马路”反映了什么素质不高、道德感不强云云,而动辄依赖罚款的方式,反映了政府管理水平不够高。只要道路情况改善了,管理到位规范了,才能根治“中国式过马路”。

“纽约很多马路只有两三条车道,行人几秒钟就可以通过。与之相比,中国城市路网没有满足路网匹配的要求。正常情况下,支路和次干路在路网中占主要比重,但是很多城市更注重主干路建设,支路和次干路密度达不到要求,导致行人和非机动车都被汇集到主干路上,这才是‘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原因。”上海海事大学教授钱红波称。

根治“中国式过马路”,不仅需要完善交通标志设施、优化信号灯设置,增设隔离护栏,还须从城市建设规划高度,考虑便民需求,通过综合治理,解决好路权冲突。

篇4

一直觉得自己是遵规守纪的好公民,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可后来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也成了“中国式过马路”大军中的一员……

事情还得从女儿学习弹钢琴开始说起。我从小喜爱音乐,很羡慕能优雅地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的人,也一直为小时候没有好的学习条件而遗憾。所以在看到同事、同学的孩子纷纷从幼儿园开始就加入学乐器、学英语、学绘画的洪流之中时,我不禁心动。

记得孙云晓曾经说过,拥有幸福的童年才会有幸福的人生。本来我和老公对女儿的教育约定是让孩子尽情享受童年时光,可面对如此“诱惑”,我怎能“hold”住呢?老公也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缴械投降,答应让女儿去琴行感受一下。

于是,不到六岁的女儿开始学琴。第一节课上,钢琴老师便和颜悦色地问她:“喜欢学琴吗?”

女儿看了我一眼,小声地说:“妈妈让我学的。”

这种态度可不行啊,于是我便对女儿施以道理:“宝贝,你知道吗?每个小朋友都在学习本领呢。等你学会了钢琴,给妈妈伴奏,多美呀!”

于是女儿乖乖学起了钢琴,我每周乐此不疲地送她去学琴、练琴,还不时以物质奖励刺激一下,不知不觉已学完了两册《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现在和同事、同学聊天,我也有了这方面的谈资:“没想到孩子这么小,那么长的乐谱都能背下来……”我非常骄傲,坚信自己选对了路。

我给女儿买了钢琴,她开始同时学习三册钢琴教材,难度加大,练习时间也越来越长。练得不熟,还得继续练习。每次练完琴,女儿就开始揉手,如果让她继续练习,她就开始掉眼泪。

“你这样怎么能弹好琴呢?学琴费用那么高,钢琴那么贵,怎么能不好好练呢?”我开始训斥女儿。

“又不是我想学的,是你让我学的!”

天呐,我竟一时语塞。

又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开始给她灌输大道理:“宝贝,你看,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吃苦,这样才能成功!”

“妈妈,那你也能像我弹得这么熟练吗?”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能坚持和孩子一起练习,后来就感到越来越吃力。虽然心虚,我还是说:“当然了,我只要努力练习,一定会弹好。”

“妈妈,你知道什么叫吹牛吗?”这时,一旁的老公哈哈大笑起来,我却尴尬至极。

这个夜晚,我失眠了。我不由地开始反思:我让女儿学琴错了吗?我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她,她是否愿意呢?她在学琴过程中得到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原来,我走进了浩浩荡荡的“中国式过马路”大军之中,只不过我走的是培养孩子这条大马路。看到周围铺天盖地、林林总总的培训班,看到周围趋之若鹜、前赴后继的家长,我已无法淡定。因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和大家一起奋不顾身地涌到这条大马路上,却忘了孩子她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喜好和观点。

我在这条培养孩子特长的马路上,该驻足思考了:是继续前行?还是另谋出路?

好吧,孩子!作为妈妈,我想通了:我尊重你,把选择的权利还给你!现在,女儿选择了她钟爱的绘画,而且一直快乐地画着。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这件事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一直在践行着的。我一直要求学生听、说、读、写、书全面发展,每项能力都进行过程性的跟踪、考核,最后进行综合评比。可是每次受到表扬的总是寥寥无几,令人沮丧。

这难道是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吗?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不一样,每个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我怎么能苛求有相同的学习结果呢?

我应该认真地分析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如果他头脑敏捷,善于发言,我应鼓励他成为一个小演讲家;如果他热爱读书,我应引导他多读经典;如果他喜爱写作,我应帮助他实现小作家梦;如果他书写美观,我应多给予书法指导,让他成为书法小明星……我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不够亮,也要继续呵护,唤醒每个孩子对母语的热爱,相信他们会由点及面爱上语文的。

现在,班里成立了好多小社团。单就书法社来说,他们的作品会被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会被推荐到学校宣传栏中。他们会被推荐到学校书法小组,接受更专业的指导。书法社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会一批批的毕业,拿到毕业证书的和我一起招募新成员,辅导新成员,鼓励新成员。

篇5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研究;目标;方法;设计;反思

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这样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渴望了解其现象和探究其本质,因此,我们适时指导开展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综合实践系列主题活动设计与研究。

一、话背景――课题创设建桥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把学生带离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由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适合学生研究的主题尤为重要。

二、导方法――课题设计巧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时,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1.从课程角度出发,在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有时即使自己想办法也难以解决,这时如果能求助于别人,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那么,他们的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给他们成功的感觉。

2.以学生兴趣为本,选择适当的环节进行指导,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这样孩子们参与起来会更有积极性。

三、看过程――实践活动立足点

第一阶段:情境创设引热点,开阔思路提问题

情境创设是各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在“中国式过马路”选题指导课上通过创设真实、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打开思路,围绕主题提出可研究的问题。学生或由逐个情境引出相对应的问题,或由一个情境引出一串问题。经过梳理,学生初步确定研究的问题。

第二阶段: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我们深化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式过马路”之“我探究、我快乐、我收获”的社会调查活动。为此,学生小组分工,一组小记者以手机或摄像机或相机的形式进行拍摄,收集信息;一组学生走上街头,用前期做好的问卷进行调查,积极地收集行人的意见;一组学生以访谈的形式走街串巷,采访了交警、老师、同学以及马路上的行人;一组学生在网上收集信息,查阅国外一些可以借鉴的好办法;一组学生以实地观察的方式整理收集到哪种路段“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最为严重;还有一组学生亲自当一回小交警,体验交警一天的工作,真实地感受“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普遍性。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交流,展示评价活动

孩子们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中运用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图片、视频、文字、漫画、数据、图表等,内容丰富是可想而知的。这一阶段活动的结束并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下一阶段研究的起点。孩子们不仅将自己在这一阶段活动的资源与大家共享,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思考,生成了新的研究问题。

四、重反思――课题延伸悟得失

“尺之木必有节,寸之玉必有瑕。”教学就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这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准备不够充分,活动在选题方面很好,但涉及面较广,不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的形式不够丰富,想要学生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提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真的要做到不断延伸和拓展,做到小课题深研究,才能把综合实践这门学科做得更好。

2.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实践的热情。

3.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层面需要完善,以便于在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准确的方法指导。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运用知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希望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能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进一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与研究。

篇6

“中国式”爆红,“中国模式”逐渐形成,它反映的现象及社会问题将会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

中国式型走是能够带动国民进步的。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等不良的社会现象爆出现实,会让国民引起注意,从而摒弃这种坏气息而使国民在思想素养上得到进步。有了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才能提醒国民引以为戒,才能让国民的生活更加好起来。

中国式型走是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

当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涌进社会,它将让人们吸取中国式的良好气息以此来提升修养并且达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由于人们的跟潮随众,当这种良好气息散发出了,人们都会争相涌入传承文化的市场,从而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

中国式型走是能够带动国家走出大门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其发展战略及模式会模式都是具有独特性的。当中国式型走这一现象爆红时,会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从而将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引进西方,使中国走出大门,使中国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当“中国模式会”形成潮流,当这种“中国式管理”课程被追捧,当其“中国式型走”被灌输进入人们的大脑,中国又将进一步的发展。

一种方式让国民进步,是“中国式过马路”,此为戒式;一种方式让文化传承,是“中国式管理”,此为捧式;一种方式让经济发展,是“中国模式”,此为扬式。

戒式指以“中国式过马路”引以为戒,捧式指以“中国式管理”为追捧,扬式指以“中国模式”为发扬之道。三式相辅相成,中国将会以实力让西方俯首称臣。

中国式能带动国民的生活状况、生理状态及其思想状态的进步;中国式能使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中国式能引领国家经济发展。

篇7

我国虽是个人口大国拥有13亿的庞大人口,但若按照365天来算每一分钟都会发生一场交通事故。一个个幸福温馨家庭的破碎,不免让人惋惜之极。地上斑斑点点的血迹让人触目惊心!当事人躺在地上痛苦地,那中掺杂着无限的悔恨,肇事者无奈地望着流血不止的当事人,深深地叹着一口口粗气。而其中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有暮鼓的老人,也有许多我们这些还未成长起来的学生。这令我们不禁自问为何我们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如此高?

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说起中国人过马路,我们不得不羞一羞脸。最近网络常讲到“中国式过马路“也有不少网友调侃:”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

有些网民说:“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而且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大家达成一个一致“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也有的网民说:“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并且“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着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中国的交通法规不完善

中国的交通法规不完善使马路人行人乱蹿,不管谁的责任,车子撞了人几乎都是车子的错,行人胆子就是越来越大。但如果在快车道上,撞人车子不无责,人会不会更自觉了?尽管这样做司机的胆子更大了,但正真在马路上,车与车相碰能死多少人?除了在高速上。法规不健全,这是跟本原因。

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为此,应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安全意识;创新管理手段,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起到既提示又做警告行人的作用。交通法规不断完善使这种“痼疾”彻底清除。

同时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内容,每所中小学平时就必须按照验收考评标准抓工作,并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

建议小学生上放学实行“排路队”和戴“小黄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学生编排成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走路安全;在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或组织春、秋游时,严格规范审批手续,把好审批关,坚决制止病车、超载车运送学生,保证学校师生的交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校园门口摆摊设点、占道为市等妨碍学校师生通行的违章行为。为广大民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篇8

【关键词】问卷;试卷;中国式过马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

1、知道问卷调查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2、学会分析问卷结构,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并试着小组集体设计一张问卷;

(二)能力

1、通过对试卷、问卷关系的探究,掌握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卷问题类型的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与动手能力;

3、通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案例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德育

1、了解科学研究的精神,注重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观点。

2、提高文明素质,自觉自律,形成安全出行的意识。

(四)学科方法

1、体验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意义。

2、科学研究的全面性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的思维方法。

3、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认知方法论,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调查问卷的结构与调查问卷的整体设计。难点:调查问卷的整体设计。解决方法:一是利用学习迁移能力掌握问卷结构,即在帮助学生理解试卷与问卷关系的基础上掌握试卷的结构。二是通过案例练习,完成问卷的设计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分析、归纳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与在座的同学一起分享一节研究性学习课。我叫杨梅,希望这节课能够像我的名字一样给大家带来无穷的回味!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直是围绕着“问题”来展开的,我们从身边找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形成研究方案,探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来帮助我们在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探究新知

1. 问卷调查法的涵义

a.你给别人做过问卷调查吗?b.请问同学们学习生活中什么词跟问卷的意思最接近?

学生:(试卷)

教师:试卷跟问卷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是卷。中国汉字在造字和造词上是非常神奇,当两个词一旦有相同的字出现的时候,这两者往往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联系?我们同学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跟试卷打交道了,而且个个在做试卷方面都是高手,我们才有机会在铜中这样好的学校学习。

a.试卷对你而言有什么作用?

b.试卷对老师而言有什么作用?

(即是检测,也是一种调查)

问卷的表现形式跟试卷基本上是一致的,是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的调查方法。

2. 探究活动一:试卷和问卷是什么关系?

试卷和问卷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问卷和试卷是什么关系呢?问卷就是试卷,问卷不是试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究一下问卷和试卷是什么关系。

(1)研究对象比较:试卷的对象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问卷的对象是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而定,可以是任何一种类型的人。

(2)试卷与问卷结构比较:试卷的构成部分由以下3个问题导出:试卷中最先出现的是?考试时你最先填写的是?试卷中,占领的面积最大的是?

问卷的结构成部分由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样本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表1

试卷的结构1问卷的结构标题1标题1指导语个人基本信息1个人基本信息问题及答案1问题及答案(指导语的差异,在于调查对象的熟悉程度不一致。设置一个人际交往安全距离的实验,证明指导语是与陌生人建立信任感,请求别人帮助你完成问卷的过程。编写指导语的过程更像是第一次请求一位陌生人帮你完成一件事。打招呼――自我介绍――表明来意――请求帮助的具体内容――致谢)

主要内容:问题及答案,选择题(单选、多选)、填空题、简答题、排序题、表格式;问题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 顺序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三)活动拓展

刚才我们通过探究试卷与问卷的关系问题,得出结论试卷就是一种问卷,我们,我们只需要在回顾我们试卷构成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就能掌握了问卷的结构了!今天,生活节奏开始加快,生活的方式开始多样化,个性化的时候,我们的身边有出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呢?

1. 设置情景

出示中国人组团集体闯红灯的图片,提问:你对这几张图片的情景熟悉吗?它是不是经常在你身边发生?出示与《中国式过马路》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 探究活动:中国式过马路

讨论:中国式过马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只是调侃调侃就一笑而过,觉得好笑,是因为这个词说出了事实,会因为这个词而会心一笑的人,在碰到其他社会不文明现象而抱怨时,是否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文明行为中的一员呢?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然而“素质”却在这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显现出来了。

3、小组合作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背景”,设计一份有关铜中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全班分工合作;第一小组负责标题,第二小组负责指导语,第三小组负责个人基本信息,第三、四、五、六、七组负责设计问题与答案。

小组合作:展示一张完整的调查问卷,找出各小组设计的优点并提出建议。

板书

问卷调查法

问卷结构

标题

篇9

夏日,太阳无情地用它那炽热的光,“烤”着大地。在一棵高大的树上传来“热死了,热死了”的演奏声,它是棕黑色,翅膀是经几次蜕变而得来的,到这,恐怕你已经能猜出了,不错——就是知了。

荷花

放暑假了,我缠着爸爸,让爸爸带我去西湖边欣赏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来到西湖边,我看见荷花的花瓣是粉红色的,在汪汪一碧的水中,更是能显出它的艳丽。其中有一朵荷花,娇嫩、典雅,在池面上甜甜的;那个花骨朵儿含苞欲放,颇为可爱。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更是令人叹服。咦,远处还有几个小黑点?哦,是那可爱的小金鱼加入了这夏天的盛会。那密密匝匝的荷叶群。荷叶有些出水很高,若圆圆的碧翠的伞;有的浮在水面,似乎在表演仰泳……各种荷叶交织在一起,好一个荷花的世界

中国式过马路

欣赏完荷花,已接近中午了,我和爸爸准备过马路,突然,我看见有一个姐姐已经看到红灯了,可是还是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我暗想:难道这个姐姐不要命了吗?这应该就是网络上所说的“中国式过马路”吧!网络上还有一个视屏,有一个姐姐竟然闯红灯过来,还说撞死就撞死呗,反正都是闯红灯人的事,跟机动车没关系。志愿者说你这是什么歪理啊!我想:闯红灯的人理由可真多哇,要不就图方便,节省时间,要不就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理由,真是无奇不有,无中生有啊!

游泳馆

游览完美丽的西湖,爸爸便带我到市民中心地下一楼的游泳馆参观,并学习到游泳的技巧以及方法,看到大家像小泥鳅似的往前游去,我忍不住说了一声:“看起来好好玩呀!”可心里又暗想: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能有这个念头呢?

篇10

12月2日是国家交通安全日,安全,像一条长长的纽带,维系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生死存亡。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没有生命就没有快乐,想要成功就必须珍爱生命。让我们时刻记住: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了解相关精彩内容,接下来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体会1“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此话时常在我们耳边响起,可见现在人们所注重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没有了安全的保障,人们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关注安全,要从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骑车、走路……在校园生活的各种文体活动……等等,都与安全息息相关,稍不注意,就会酿成事故,铸成大错。安全是保护我们生命与健康的重要屏障,我们要把安全看作是吃饭、喝水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无论我们在干着什么,都要时刻想着安全,注意着安全,任何时候都要遵章守纪,牢记安全第一,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那么,我们的生命才可以得到保障,我们的生活才能达到安全的目的。

走进校园,不少同学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打了起来,因而弄得两败俱伤,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引起的不是一句道歉就能挽回,而是一辈子都挽回不了的。还有的同学因为好奇,猛地一跳,趴在围墙上向下看,如果后面有个同学一推或自己用力过猛掉下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一天我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大约十二岁的女孩,带着比自己的妹妹,骑着自行车,当时是早晨,天气有点雾,使人看不清前方的车辆,然而正当她过马路时,前面一辆大货车,撞向了她,然而左边也有一辆货车,因来不及刹车,也撞向了她,她的妹妹被甩了出去,而她却被两辆车夹在了中间,一瞬间,她失去了生命,她的妹妹,也头部受伤。我后来才知道发生车祸的原因是第一辆货车司机酒后驾驶。这是一次血的教训。

人生道路漫漫长,悠悠岁月需平安。朋友们,为了整个世界少一点悲哀,为了让我们身边的安全事故逐渐减少,多一些欢笑,就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一同注意安全:当我们做某件事时,要想一想,这件事我能做吗?这件事安全吗?如果觉得不安全,就千万不要去做。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危险的事时,也要用适当的方法及时劝阻他。让我们都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将安全牢记心中,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体会2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炸药,一时大意,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弹就会爆炸,炸的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安全,随时随地保护这我们。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传的沸沸扬扬,因“中国式过马路”引起的交通事故也不计其数。

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一撮人就可以走,与红绿灯无关。我原认为在诏安不会有这种事发生,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然而,就在昨天下午放学时,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了:我放学时间是5:10,这时也是下班的高峰期。我正要过十字街口的时候,我发现绿灯还没亮,就站在指示灯下面等。这时,我发现许多人没等绿灯亮,只是看看左右没来车,凑一撮人急匆匆地走了。我心想:我原认为诏安不会有人用“中国式过马路”的。一看,有这么多人,真是没素质。突然,“砰”的一声巨响,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这撮中笑着一个跟我一样大的小学生,他一边过马路,还一边玩着悠悠球。突然,一辆大卡车疾驰而来,旁的人快速的躲闪,躲闪过后还一直拍着自己的胸前,好想在说:想这样过马路,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哪!当大卡车驶到那个小学生面前时,他只顾着玩悠悠球,没注意到,大卡车的司机来不及刹车,重重地地把那个小学生撞倒在地。很多人纷纷围了过去。人们的'惊呼声,喊叫声,悲叹声,响成一片,我看着躺在地上那个血肉模糊的身躯,吓得灵魂出壳了。周围的打人赶紧打了110和120。直到救护车赶到,围观的人才慢慢散去,我却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看着地上的一滩红色。那红色是那么抢眼,那红色好像在诉说着一个悲剧,诉说着一个血的教训……

据统计,仅仅在我们诏安每月因“中国式过马路”引起的交通事故就高达十起。有多少个生命受到伤害。由此可见,交通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交通安全隐患时刻跟随着我们。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为了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全。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让我们一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分享交通文明的快乐吧!

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体会3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现在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难道他们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吗?

交通安全,我们应当牢记在心。更主要的,是要知道交通安全常识:首先,行人须在人行通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斑马线);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时,须走人行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那么,有红绿灯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不用着急,请看: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斑马线;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只要你把这些交通安全牢记在心中,那么它便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它将永远保护着你,带给你幸福。

交通安全,我的朋友。

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体会4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薄如轻纱,轻轻一吹就会烟消云散。如果说生命是小鸟,那么安全就双翼;如果说生命是鲜花,那么安全就是清香……

如今,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象征着科技的进步,道路上的车水马龙象征着时代的更新,可我却总觉得到处充满了危险。

这不,昨天下午我在街上散步。这时,只见一辆小汽车在街上横冲直撞,一会儿如同出山的猛虎飞快地向前冲去;一会儿又像出水的蛟龙摇头摆尾。我不免心中一惊,往四处看看,还好没有多少车辆,只见在它的前方有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拎着一袋青菜颤颤巍巍地过马路。明明前面已是红灯,可汽车仍飞奔向前。我吓得闭紧了双眼,只听“砰”的一声,汽车装上了老人,一团浓烟中隐约夹杂着鲜红的血液。人们闻讯赶来,把老人送去了医院,可终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世。同一天,悲剧再次发生,我们邻村的小林一天在路边玩耍,一辆摩托车狂奔而来,不慎撞上了小林,当送去医院时已奄奄一息。家人们哭得死去活来,可谁也无法改变事实。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车祸离世的人数超过10万,其中儿童死亡人数高达2万,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数据啊!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交通安全,做到不酒驾,不闯红灯,那么将会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

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假如生命是青山,那么安全就是绿树,希望每个人不是把安全挂在嘴边,而要用行动去执行它,祝愿每个人都安安全全,平平安安,生活更美好。

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体会5有这样一句话:当你遵守交通规则时,安全与你同行;当你违反交通规则时,危险正向你走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一生平安。

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也经常叮嘱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然而还是有许多同学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最后酿成了悲剧。我的同学小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明是一个篮球健将,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一天早上,小明因为起床迟了,眼看上课就要迟到了。他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到了学校对面的马路上,为了节省时间,小明没有走在人行横道线上,而是翻越了马路中间的隔离防护栏。谁知,小明的双脚刚落地,一辆疾驰而过的面包车将他撞倒在地上,结果造成了腿骨骨折。从此,小明再也不能打篮球了。如果当初小明宁愿多花几分钟时间去走人行横道,就不会发生这样惨痛的事了,也不会为此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不要因为一时省时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啊!

近年来,有一些同学喜欢用mp3听音乐,他们是走路时也听,骑车时也听。小东是六年级的同学,家离学校较远,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下学。最近,爸爸为他买了一部mp3,小东爱不释手,连骑车时都戴着耳机在听。一天上学时,小东一边骑车一边听着mp3里的音乐,由于起晚了,来不及在家里吃早饭,他在路边的小吃店里买了一个包子,便一只手拿着包子,一只手扶着车把手,向学校赶去。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地方,小东因为耳朵里塞着耳机而没有听见汽车的喇叭声,结果一辆直行的大卡车尽管踩了刹车,可还是撞上了小东的自行车。小东重重地摔倒在地上……音乐固然好听,但生命却是更加可贵,有了生命以后还可以听音乐,如果没了生命,那再好听的音乐也无济无事了。

车可以给人带来方便,也可能给人带来灾难,只要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让车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否则车就会成为一个可怕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