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改反问句范文
时间:2023-04-03 03:2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陈述句改反问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与步骤:
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能、哪就、岂能„„)
去掉反问词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改成(是、能、会)
去掉语气词;
把问号改为句号;
举例讲解:
上课时怎么能吃东西呢?
(2)那么多的果子,小松鼠怎么能摘得完了?
练习:把下列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部动画片真精彩,我难道会不喜欢?
你的这种做法,怎能不叫人生气?
今天这天气,难道不热吗?
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
方法与步骤:
(1)+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能、哪就、岂能„„)
(2)有否去否,无否加否。(不、没)
(3)句末+语气词。(吗或呢)
(4)把句号改为问号。(。—?)
2、举例讲解:
(1)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2)、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我们不应该去做。
(3)、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3、把下列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这幅画是我们班李光画的。
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三、陈述句转换为感叹句。
方法与步骤:
(1)加上“多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2)句末加上“啊、呀”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3)把句号改为感叹号;
2、举例讲解:
(1)这里的景色很美。
我很生气。
3、练习: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1)西湖的景色很迷人。
这里的人很多。
(3)这次的考题很难。
四、感叹句改陈述句。
1、方法与步骤:
(1)去掉“多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2)句末去掉“啊、呀”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3)把感叹号改为句号;
2、练习
篇2
在现代汉语中,句末点号仅有三个,那就是句号、问号、叹号。这三个标点符号均表示在句末的一个较大停顿,标志着一句话的结束。
在语言表述中,我们应根据语境、语意、语气和感情,来选择使用其中的一个标点。
1.句号(。)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例如:
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2)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3)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2.问号(?)
(1)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例如:
①你见过金丝猴吗?
②他叫什么名字?
③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2)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末尾一般也用问号。例如:
①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②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3)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例如:
①我也不知道该谁去。
②请你问问他姓什么。
3.叹号(!)
(1)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感叹句是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例如:
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②我多么想看看她老人家呀!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①你给我出去!
②停止射击!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二、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陈述句后面用句号,祈使句、感叹句后面用叹号,疑问句后面用问号。但也有例外:
(1)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面也可用叹号,语气不是很强烈的祈使句、感叹句后面也可以用句号。例如:
①我和小郝是好朋友。(陈述句)
②你还是回家吧。(祈使句)
③这件事真有点难为你了。(感叹句)
④这的确对你有点不公平啊。(感叹句)
⑤多好的人啊!(感叹句)
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
⑦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反问句)
(2)陈述句若带有较强的感彩和内心情绪也可用叹号。例如:
这真是一群强盗!
2.句号应用方面的常见错误是:该用逗号用了句号,该用句号而用了逗号或问号。
问号表示一句问话结束之后的停顿。表示询问、责问、反问、设问、商量、猜测等语气的句子都要用问号。例如:
①你到哪里去?
②你能答应我的约稿吗?
③关键是能否完成挖井?
④这样做恐怕不好吧?
3.选择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例如:
对这些落后的群众,是压服他们呢,还是说服他们?
4.连续问。应在每一个句子后都用问号。问话人一个接一个地发问,构成一串相对独立的问句时,每个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5.倒装问。
(1)倒装性的问句,谓语在前,主语在后,问号也打在全句末。例如:
到哪里去来,你?
(2)问号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例如:
什么时候交稿子,小慧?
6.倒装叹。
(1)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例如: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面一个叹词后用叹号,也有在两个叹词后面都用叹号的。例如:
①“啊,啊!”伊又吃了惊,觉得全身的毛孔中无不有什么东西飞散,于是地上便罩满了乳白色的烟云,伊才定了神,那个小东西也住了口。
②“救命啊!救命啊!”声声凄惨的呼喊声,消失在夜幕降临的响水县境398公路上。
7.用了疑问代词的陈述句。
(1)如果一个句子中出现了“谁”“哪里”“什么”“怎么”之类的疑问代词,或句末加有“吧”“呢”之类的助词,但句意并没有发问和要求回答,属无疑句,也不能视为问句,句末仍用句号。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也不能用问号。例如:
①我知道这道题该怎么做了。
②你歇会儿吧,现在时间还早着呢。
③谁不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呢。
④他来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
(2)当一个问句做某一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则整个句子不是问句,其目的只在于陈述一种情况,这种句子也不用问号。例如:
如何把一个班带得更好,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经常思考的问题。
8.凡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后面都用感叹号,兼有疑问和感叹语气的,应根据句子的形式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决定是用问号还是叹号。例如:
①你喜欢我?
②我真的好想好想了解你!
三、牛刀小试
修改下列句中误用的标点。
1.领到课本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学。
2.为什么这样做?你心里还不清楚。
3.我想知道明天是不是会下雨?
4.你干什么去?小张。
5.只有一张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6.比赛失败后,他伤心极了!
7.太精彩了!这场比赛!
8.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9.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10.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11.有个人极其聪明,他问教士:“什么合乎上帝的心意,是说话?还是做事?”
12.啊!我们永远怀念你。
13.现在时间还早,你躺着吧,多休息一会儿吧!
14.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高尚、纯洁的品质,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15.什么时候放假?放多少天?我全都晓得了。
16.请你等我一会儿!
本期参考答案
篇3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反问句 设问句
1、 你妈妈在干什么? ( )
2、 地震夺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啊! ( )
3、 海底的鱼会发出声音吗?会的。 ( )
4、 这件事要干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 )
5、 你难道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 )
6、 给我倒杯水来。 ( )
二、我会填修辞句的修辞手法。
1、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2、老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
3、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5、小鸟在欢唱。( )
三、句子大变脸。
(一)、不改变意思,换个表达方式。(一句变五句)
上海人民修建了新展览馆。
1、
----------------------------------------------------------------------------------------------------------------------
2、
----------------------------------------------------------------------------------------------------------------------
3、
----------------------------------------------------------------------------------------------------------------------
4、
----------------------------------------------------------------------------------------------------------------------
5、
----------------------------------------------------------------------------------------------------------------------
(二)、加上标点,意思不一样。(一句变三句)
上海队打败了福建队赢了
1、
------------------------------------------------------------------------------------------
2、
------------------------------------------------------------------------------------------
2、
------------------------------------------------------------------------------------------
四、仿写句子。
1、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2、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能为----------------------------------------------,能为----------------------------------------------。
3、假如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万物;假如我是森林,----------------------------------;
假如我是大海----------------------------------;假如我是-----------------,---------------------------------。
4、照例子仿写。
(1)秋天的田野里,高粱满脸通红,稻子笑弯了腰。
(2)漓江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翡翠。
(3)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
五、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一)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1、老师说,她下午去开会。
改为直接引语(第一人称直接说):------------------------------------------------------------------
2、爸爸说:“今晚我要去看比赛,你和奶奶先吃饭吧。”
改为间接引语(第三人称转述):-------------------------------------------------------------------
(二)常见改写句子类型:
1、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2、我要做出这道题。(改为双重否定句)
3、人与山的日益关系密切,使人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4我们陶醉在优美的小提琴声里了。(改为把字句)
5、我们陶醉在优美的小提琴声里了。(改为被字句)
6、荔枝上蒙着水珠。(扩句)
7、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里,存放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缩句)
8、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改为肯定句)
9、他真美。(改为感叹句)
8、湖面十分平静。(改为比喻句)
9、鲜红的红旗在风中飘扬。(改为拟人句)
10、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了。(改为夸张句)
11、桂林的山真是奇特啊。(改为排比句)
12、真是好雪,明年一定会是个丰收年。(改为引用谚语句)
(三)把下面句子写生动、具体。(三、五句或一段活)
1、值得敬佩。
---------------------------------------------------------------------------------------------------------------------------------------------------------------------------------------------------------------------------------------。
2从下面的词中选几个描写一种树。(字数50左右)
美丽 高大 亭亭玉立 茂盛 一片片
------------------------------------------------------------------------------------------------------------------------------------------------------------------------------------------------------------------------------------------------------------------------------------------------------------------------------------------------------------
3、 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老师在认真地批改作业。---------------------------------------------------------------------------------------
------------------------------------------------------------------------------------------------------------------------------------------------------------------------------------------------------------------------------------------------------------------------------------------------------------------------------------------------------------------------------------------------------------------------------------------------------------。
六、根据朗读语气,填上语气词及标点。
----------------,今天是星期天--------(疑问)
----------------,今天是星期天--------(肯定)
----------------,今天是星期天---------(兴奋)
七、诗句填空。
1、表达思乡之情的:---------------------------------------------,------------------------------------------
2、表达友情的:---------------------------------------------,------------------------------------------
3、表现春天景色的:---------------------------------------------,------------------------------------------
4、我如果不努力读书,妈妈就会说:“------------------------------------,-----------------------------”
5、---------------------------------------------, 自在娇莺恰恰啼。
6、劝君更尽一杯酒,--------------------------------------------------。
7、---------------------------------------------,要留清白在人间。
8、---------------------------------------------,任尔东西南北风。
八、关联句。
复句类 型
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关系 既...又...,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一会儿...一会儿...,
递进关系 不但(不仅/不只/不关)...而且(并且)...,...还...,...甚至...,...也...
选择关系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
转折关系 虽然(尽管/虽说)...但是(可是/还是)...,...却(然而)...,...否则...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哪怕...还...,再...也...
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都(总/总是/也还)...
取舍关系
九、改病句。
(一)、方法:增、删、调、换。
(二)、常见类型:
病句类型
1、成分缺少
学习了《凡卡》,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2、重复罗嗦
他首先第一个站起来。
3、词序颠倒
庐山的夏天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4、用词不当(包括关联词)
妈妈对我要求十分严峻。
5、搭配不当
他戴了一顶帽子和大衣。
6、前后矛盾
李军可能一定生病了
7、指代不明
军军和辉辉一起去玩,他帮助了他。
8、概念不清
妈妈买了香蕉、苹果、西红柿等许多水果。
篇4
一、 高效课堂,预习先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这就是说,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为听课扫清障碍。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带着问题听课会使学习更具目的性;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 课堂导入,调动情绪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特级教师孙双金上《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新课导入阶段体现了他的匠心独运。他先让同学们听《春天在哪来》这首歌,然后提问:“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都想到哪儿去找春天呢?”学生回答完毕后,孙老师话锋一转:“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找春天呢?大家读读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这样的导入很紧凑,富有启发性,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新课导入或设疑、或激趣、或营造氛围,总之,要把学生的情绪以最快的速度投动起来,调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 提问精炼,把握节奏
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存有问题,无效问题往往在课堂上时有出现,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还有,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往往容易出现答非所问、东扯西拉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降低了教学有效性。
四、 合理设计,拓展容量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适当拓展,对于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价值。有效的课堂拓展能提高课堂效益。拓展必须要立足文本,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要使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中有一个反问句:“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这就是一个训练点,按照以往教师的做法,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改成陈述句就可以了,很少会进行更多的句式互换的练习。运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再准备几个反问句,让学生当堂改一改,改完后映示答案。这样一来,增大了课堂练习的容量,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益。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课堂拓展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过分追求拓展,必然会降低实效,甚至导致教学失败。
篇5
先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感,就是对语言较准确、细微、敏锐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对于语感的描述,有很多种:
1.《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3.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感觉,是人的一种基本技能,一种本能的对外界事物的感应,它有时候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述的。小学生学习语文,首先需要有对语言的感觉。
具体实践过程中,笔者是以“三指”为龙头,以学生的参与为抓手,以课堂为载体,并延伸至课外,强化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表达,构成一个立体化的训练模式。
一、以“朗读”为指针,强化读书训练,初步获得语感。
“以读为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语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实践读书活动、实现“读中悟”理想的重要阵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多读,才能让学生初步获取语感。目前,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已经能注重到学生的读,对学生读书的训练也抓得很扎实,课堂内已经享受到了琅琅书声的快慰。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给了很多的机会让学生读,注重了读中悟,都做得很好。从我校近几次的语文口语测试来看,前期的朗读训练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成效。
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应该更多地花些时间去强化朗读的训练。比如途径上可以再多一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耳濡”的语言环境,化无声为有声,变间接为直接,调动各种感官一齐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语感,抓住语感;其次,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再充分一些。实际训练时,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获得语感。
二、以“教材”为指导,挖掘内在因素,有效培养语感。
这儿要说明的一点是:教材不能成为“圣旨”,不能“神圣不可侵犯”,它仅仅是一个参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范例而已,教材的真正功能应当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苏教版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以此多渠道、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
1.利用阅读分析课文体会用词精美。
汉语的意蕴深刻含蓄,有时真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确,有不少东西我们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却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语文教学中,很多只能意会的东西,我在分析课文时,除了对文章的情节需要分析以外,也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揣摩。这样,学生除学到一些理性化的东西外,还有了活生生的形象体验。
2.利用课后习题进行语感培养。
(1)近义词选择填空。
这里讲的是学生自由填空后,如何体会比较,从而达到完善。如有一次,教学中涉及到“雄伟”与“雄壮”的比较,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句子让学生填空:
天安门广场北面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的天安门城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的进行曲。
学生学过《北京》一文,而且有很多学生曾经看过《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完成这一习题没有什么难度。但我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而是让学生读句子体会:若第一个句子用“雄壮”,而第二个句子用“雄伟”,行不行?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明白雄伟是指气派大,而雄壮则指声势大,这儿是不能替换的。这样通过近义词的比较,让学生具体地把握语言的准确、贴切。
(2)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时,要求达到不改变句子原意。那么变的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刚开始还不大能够明白,这时,我让学生在完成改写句式的同时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比如这一句话:“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不由地发出赞美之声。”改后是:“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怎么能不发出赞美之声呢?”语调一个是平缓,一个是上扬;语气一个是平和,一个是强烈,学生读了后自然就会感觉出来。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种形式的训练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真是大有裨益。
三、以“写作”为指路,拓宽情感外延,有力增强语感。
阅读是理解语言,而写作则是运用语言,因而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还应渗透于写作训练之中。
1.读写结合,进行课堂练笔。
教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恰当的写作练习,不失为一种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感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来说,通过读文,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学会了精词炼句、谋篇布局的表达方式等,此时对他们适时进行写作训练,就会水到渠成,久之,便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同时,学生的语感能力便能随之增强。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我们小时候经常喜欢说这么一句话“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就要忘记。”这是说要把每天想写的事或人写下来。现在的学生可能最怕写的就是作文,其次就是日记了。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对写日记有兴趣。日记的内容、形式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他们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其次,对写日记要强化。最初时要求可以低些,然后再渐渐地提高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3.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篇6
关键词:修辞手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品质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不失为一中好方法。
修辞手法虽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主攻内容,属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范畴。无论是课改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还是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都未涉及到修辞。但是,在无数次的小学语文测试卷中,有关修辞的内容比比皆是,往往会登台亮相,让各地师生大为惊讶,又措手不及。毫无疑问,我们有必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修辞有所感悟,有所接纳。对于小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学习时能更好地领悟课文的思想,习作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修辞手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例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观潮》)
这段课文描写了钱塘潮向人们涌过来的情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进行了如下提问——
(一)作者描写钱塘潮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二)用什么比什么?(学生:用“白色城墙”比钱塘潮的形状,用“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比声音,用“白色战马”来比钱塘潮。)
(三)有的学生说作者是用“白色战马”来比钱塘潮,这样说对不对?(学生:不对。作者是用“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钱塘潮的。)
教师连续提出3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喻的运用,在领会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了修辞知识,体现了修辞知识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问题1引导学生找出比喻句,注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问题2深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问题3继续深入,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加深对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领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师往往采用删除修饰成分与原句比较的方法。李吉林老师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把一段课文的原文和经过删节的文字进行了比较:
[原文]: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改文]: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
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课文把海底的动物看作人,它们也有许多许多悄悄话要说,这样写很传神。课文用“像……一样”和“好像……”仿佛使我们真的听到了一样,更觉得海底世界奇妙无比。
再如课文《燕子》生动描写了初春的景象:“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为了让学生体会描法的巧妙,教师首先把原句压缩为“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丝”,让学生对比其优劣,然后让学生说说对“阳春三月”“蒙蒙的细雨”“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的感受。学生说:读着原句让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好像看到了像牛毛、像花针的春雨,柔软的柳枝生出毛茸茸的黄绿色嫩芽,就像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睁开了眼睛。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学生都能恰当地运用朗读的技巧进行表达——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利用课文中不同的描写方法进行比较,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庐山云雾》)
这两句话,用不同的方法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特点,第一句,直接描述;第二句运用比喻。为了加深学生对描法的理解,教师采取了“比较”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接着让学生比较课文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最后让学生仿照文的写法,进行描述训练: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像(……);雾稀时,像(……)。在括号里填上自己的话。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又学到了不同的描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
二、利用修辞手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修辞中常用的手法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甲乙相似之处来打比仿。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句的特点,就是在同一语句中谈及两种事物,即被比喻事物和比喻事物,也叫本体和喻体。两者之间必须有共同特点。中间一般用比喻词连接。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明喻最容易识别,它一般会用比喻词“像”、“好像”、“犹如”和“仿佛”等等来造句。如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开国大典》)。如第六册《翠鸟》中的“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飞走了。”就是明显把翠鸟比做箭。暗喻较为隐蔽,需要动动脑筋才能鉴别。它也可用比喻词来造句,这类词有“是”、“成了”和“变成”等等。如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句中暗暗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又比作宝库。比喻句中最难判断的就是借喻。借喻不用比喻词,而且连本体都不出现,就直接把被比喻事物说成比喻事物。又如第八册《猫》中的“……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踩印几朵小梅花。”句中直接把“猫的脚印”说成是“小梅花”。
当然,并非只要有“像”字有“是”字的句子就都是比喻句。如第五册《会摇尾巴的狼》中的“你不像狗,倒很像狼”和第九册《草原》中的“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这两个句子就都不是比喻句。在学习比喻修辞过程中,启发学生多动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解决修辞中的涵盖问题,有目的的培养小学生思维习惯、优化思维品质乃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又如拟人。拟人就是把本来不会说话的动物、植物或者无生命的东西当作人来写。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如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林海》)。如第五册《大海的歌》中的“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又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此方法畅谈描写对象产生的具体、形象、生动、亲切、感人效果感受,强化学生思维,优化思维品质。
篇7
我受学校委派参加了这次活动,一堂语文复习课让我产生许多感触。这一课教学内容是修改病句,由于教者的准备很充分,学生不仅训练量大,而且训练内容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课堂上除用短暂的时间回顾了修改病句的步骤之外,其余时间都用于指导学生练习。虽然老师也运用了比赛积分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但大容量的练习让学生分享喜悦的时间都没有,就是练习――交流――练习……
评议交流会上,与会者是各抒己见,教研员也作了点评。是啊,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做练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就如教者课堂上安排了那么多的练习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练习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平时语言练习出现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也是不可预见的,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仅凭一两节课的复习是无法覆盖其所有的。学生可能会掌握了这一节课上练习过的题目,那么出现了新的问题或更换了语境,学生能知其所以然吗?我觉得类似这样的语文复习课应该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学习上有许多方面都是依赖于老师的搀扶和引导,一旦让他们独立去解决问题,往往会无所适从,有不少学生不能静下心来读题,题目只读一半,就草草动笔;不能潜下心来思考,思考只停留在表面上,满足于一知半解;题目答好后根本不知道回头看一看,丢三落四,错误百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好习惯可以受用终身。
活动中我们所观摩的这节课,教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课堂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回顾了以前是如何进行病句修改练习的,学生交流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词:(1)读题;(2)诊断;(3)修改;(4)验证。我很欣赏教者这样的举动,他虽然年经,但经验丰富。可惜的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那板书的四步成了摆设,如果说教者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训练或一段时间的训练,都能严格地按照板书的四步去做,可能会制约课堂上学生训练的量,但是给学生带来的是严谨的解题习惯,这样的收获要远远超过让学生修改十条、百条的效果,今后再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就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觉得培养学生好的解题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方法的必要性。不管我们组织学生做哪一个方面的语文练习,都不可能及其所有。就如修改病句,其中有一病因属于用词不当,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计算机,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知道了“发现”用得不妥当。可是另一句话:“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虽然有的同学瞧不起我,但是,我的班主任却一直袒护我,帮助我,鼓励我,催我奋进。”老师不做启发了,学生还能准确判断吗?所以我觉得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才能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还说修改病句吧,也是有章可循的。比如说搭配不当,可以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判断,如“我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和舞姿。”“我穿上了崭新的校服和暖和的帽子。”“我闻到了香味和色彩。”……也可以要求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看到“发挥”就想到“作用”、“优势”,遇到“心情”就想到“喜悦”、“沉重”,“弘扬”搭上“精神”,“继承”配上“传统”……还可以要求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判断,如“三亚落日真是令我向往的好地方。”缩句就成了“落日是地方”。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发现问题。
再说把直述语改成转述语,刚开始学生都感到这项练习很棘手,尤其是改换人称,往往会张冠李戴,混淆不清。我就传授给学生四步法:第一步动标点,把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引号;第二步找人称,把原引号内的人称代词一一标出来;第三步改人称,把标出的人称代词和提示语中的人称进行对照对位,改写成和提示语中相一致的人称;第四步,还是改人称,把说话人改成第三人称他(她)。训练时我要求学生按“法”进行,如今再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操作自如了。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是很平常的一种练习,但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会准确无误地写出来,我就教给学生一句话,“说句和原句相反的话,句末加上呢或吗,标点一定要改成它(?)。”记住了这句话,出错率大大降低了。
篇8
按照教学计划,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2015年7月1日,在曲阜市教研室统一安排下,曲阜实验小学、济宁二附小、济宁附属学校和我校四校进行了联考,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校同年级的学生混编单人单桌,四校老师交换监考和混编阅卷。我班有51位学生参加了测试,平均分88.4分,及格率为98%。现就学生完成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试卷内容分析
试卷共八道大题。包括写汉字、形近字辨析、多音字、补充四字词语、解释字义、句型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内容和古诗)、课内课外阅读、习作等方面。本次试卷立足教材,知识点面面俱到,测试了学生的识字、积累、阅读与习作等能力,试卷题量稍大,难度适中,有超纲的题目存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册教材 “词语表”中的词语的掌握情况。由于平时重视词语的识记和书写,最后复习时也作为重点进行强化巩固。就做题来说,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高,丢分现象较少,且在书写上大部分学生注意规范性、美观性。问题主要存在于:“跋涉”的“跋”和“警惕” 的“惕”,这两个字,是本册书中不要求会写的字,而且“惕”在本书中没有出现过。所以学生基本没有写对的,失分严重。“唾沫”的“唾”多人失分,有的同学书写“唾”右边的“垂”字时,书写不规范,但有的同学书写很规范而失分,不知道改卷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原因分析:一是不细心而没有认真拼读拼音所致;二是字形掌握不准确;三是书写不规范;四是课外词汇量太少;五是有超纲的内容出现。
第二题,比一比,再组词。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教学中重视汉字和多音字的认读、书写,总复习时进行了系统强化,所以学生整体掌握扎实。考查的两个多音字“圈”、 “禁”,学生都能扎实掌握,没有人出错。存在的问题:用“浊”组词,学生组词(清浊),阅卷老师判错,但在词典和电脑输入法中可以直接找到这个词语,阅卷老师还要灵活掌握这样的题目,答案是不唯一的。5人用“烛”组词“蜡烛”时,把“蜡”写成别字。2人把“截”组词写成“截剪”与“裁”的字形没有区分开。
原因分析:一是形近字字形区分不清所致;二是掌握不够扎实。
第三题,填一填,再归类。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册教材学过的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课文学习中重视这方面的积累,而且在综合复习中也把这些内容进行了资料整理,作为重点复习,所以学生掌握比较牢固,有20人全对。问题主要存在于:“(粗)中有(细)”这个词语很多学生做不对,其实这个词语在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学习“歇后语”的时候学习过,但学生还是缺乏灵活运用。填写完词语,再根据要求归类的时候,学生失分比较严重:“找出aabc形式的词语和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时,学生填写的不够完整,有的甚至没有读懂题意,就自行从学过的词语中去找。
原因分析:一是学生平时词语积累较少,不扎实。二是审题不清所致。三是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还是不够。
第四题,选择加点字的在句子中的意思。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掌握情况。这次考查了 “报”这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多数学生掌握比较扎实,有48人全对,只有三人(周明媚、孔文杰、刘秉锐)出错。
原因分析:一是审题不清所致。二是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三是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不够。
第五题,照样子写句子。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句型的掌握情况。由于在平时做题和复习中加以练习巩固,全班17人全对,有11位同学因为写错别字和句子写完不加标点符号而失分。第1小题用“像”仿写比喻句。有7人出错。学生仿写的不够准确恰当,对比喻句还是不够理解。第2小题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是语文园地中练习的题型,在总复习又专门拿出时间进行了学习巩固,还是有7位同学失分。有的没有改为陈述句,有的改得不够彻底。还是没有把握转换的要领,转换不恰当。第3小题把“把字句”改为“陈述句”。这种题型没有训练过,有12人出错,其实仔细的同学读完句子就能发现句子怎么转换,就怕不仔细审题。
原因分析:一是对句型转换的要领把握不准;二是审题不清所致;三是由于训练少,学生掌握不牢所致;四是出现错字扣分,主要是学生抄写不够认真,态度不够端正导致。
第六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课文内容和名人名言等内容的背诵及运用情况。由于平时在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和诗句中,注重了理解和背诵,也重视抄写或默写,所以学生对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和诗句掌握比较牢固,但是由于考的点比较多,写的内容也多,甚至还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字,导致失分严重。第1小题《翠鸟》一课的课文填空,“清脆”的“脆”有1人写成“清翠”;2人填错。“疾飞”有2人填错;“轻轻地”有29人填写错误,有的写成“轻轻”;有的写成“轻轻的”,还有的空着或者课文不会背填写错误。第3小题补充古诗诗句,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对于“七夕就是
”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不完整,有的说是“乞巧”、“乞巧节”、“七月初七”、“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由于本题问的有歧义,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导致这一题失分非常严重。第4小题写《亡羊补牢》的寓意,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专门让学生对《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了背诵,并同位检查背诵,但还是失分较多,主要是每个点回答的不够完整、有错别字现象,特别是“意见”这个词语学生写不对。
原因分析:一是对要求背诵的内容掌握不牢固;二是做题不细致,不能做到细心检查;三是对学习过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四是背得多,写得少导致有的字不会写。
第七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外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共两篇短文。
第一个阅读选自课内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共5个小题。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课文进行了细致的学习,所以本题做的不错,失分较少。失分的题有:第1题“查字典填空”,考察学生用音序和部首查“颤”字。个别学生在数笔画的时候出错,太不认真了,多数学生失分在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这个考查点上,很多学生写成大写字母“ch”,音节“chan”。第2题“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由于学生没有理解题意,有的学生直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平时训练也少,学生对于怎么找近义词有些茫然。今后要加强训练巩固。第4小题“阮恒的小手举起来又放下,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他
的心情。”虽然他也害怕,但这几个动作说明他内心很矛盾,多数学生都没有准确把握阮恒的内心活动,思考问题还是不够深入。第5小题“你觉得阮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要点是“勇敢、有爱心、乐于奉献”,但能把这三点回答完整的少之又少,失分也是比较重。
原因分析:一是读题目要求时,不够仔细;二是答题缺乏完整性;三是对老师讲到的题目记不住,听课不认真;四是对于讲过的知识,记忆不牢固,比如查字典一题就是这个现象。
第二个阅读是课外阅读《蓝天,图画》,共有3个小问题。第1题“从文中找词语的反义词”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词语相对应的反义词,但“各种各样”在文中找反义词不是那么容易,原来我一直强调找反义词时,是几个字的就找几个字的,而偏偏这次不是四字对四字的反义词,所以学生在找“各种各样”的反义词时,就很困难,只有少数人做对。第2题“蓝天是一幅幅图画,这些美丽的图画都是谁画的?”只有5人做对了,大数学生只找到最明显的“云朵、星星、大人、小朋友”,没有找到“月亮”,这都是读短文不仔细导致。第3题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句子完整恰当,但失分的同学主要是,句子写的不完整, “一会儿”写成“一会”,没有写人物做什么事情。
原因分析:一是阅读时,没有认真读题审题;二是阅读理解还是有欠缺,没理解,没读懂就下笔写;三是分析不到位,回答不全面。
第八题习作。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次作文是自命题作文。其要求是“三年的学校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有真诚的友谊,有无私的帮助,有学习的竞争,有激烈的争吵,有瞬间的感动……请你选择一件最难忘的事写下来。注意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写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次作文是我们训练过的主题,大多数学生能按照作文要求选材谋篇,且能做到语句较通顺连贯,有较完整的事情经过,能较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还能在描写时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使文章语句上更生动,主题更鲜明。孔睿淼、陈闻⒆魑穆分。有9位同学作文扣一分:步秋实、颜子恒、孔博冉、夏雨阳、刘泓宇、郭佳h、尹奕霖、孔霄扬、滕博奥。大多数学生扣了2-5分。失分8分以上的同学都是没有审清作文要求跑题所致。由于这次习作写“学校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学生没有抓住“学校生活”这个字眼。要求写一件事情,有的同学写了两三件事情。还有的句子还不够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错别字太多,个别学生书写欠认真等等。
原因分析:一是审题不仔细,没有抓住写作要求;二是阅读量少,积累就少,作文抓不住重点;三是学的知识不能迁移运用。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平时教学中,对于生字词、词语搭配、反近义词、词语分类、古诗、语文园地、课后补充题等基础内容,不仅要学扎实,达到会读、会写、会背,一定保证每个字书写正确,还要加强复习的力度,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2.加强钢笔书写要求。提笔即练字。不管是书写生字词、完成《同步》,还是誊写作文,都要求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书写规范,并对于书写认真者及时激励、表扬、奖励。同时,在每次测试时,针对学生的书写也适当的给予书写分奖励,特别是作文的书写。下学期,还要进一步强化,这个暑假加强练字的力度,结合同步字帖保证每个字书写规范。
3.加强各种句型的训练。新课改以来,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淡化,平时也不过多讲解,但在考试中仍然会出现。下学期,针对这方面内容加强训练,首先让学生掌握方法,再以训练为主,多做题,加强语感和理解能力。
4.重视课内外短文阅读。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以备复习需要。课外短文阅读,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要让学生多做练习,熟悉题型,培养理解能力。
5.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下学期,课前5分钟,继续进行讲故事比赛,以此督促学生加强阅读,二来增强记忆能力,对好词佳句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写作时就有话可说。
篇9
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重视不够的现状,我校以“培 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切入点,提出了“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验课题。
实验前,校领导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为实验假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并吸取了外地值 得借鉴的教改经验。依据实验方案,我在实验前对学生口语水平进行了测试。备课时注意设计听说训练点,注 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果。
一、遵循原则进行听说训练
1.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 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 ,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2.实践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 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 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 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 练的实践中。
4.反馈性原则。
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小学生把注意指向学习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 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5.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 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 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 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二、多种渠道进行听说训练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如教学《西门豹》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我把事件线索简要板书出来,引导学生根据复述提纲, 联想课文内容,想象西门豹智惩巫婆、官绅的情景,有感情地将这个过程讲出来。
2.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按照学期开始制定的实验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 展示的舞台。“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祖国各地风景游”、“新年话新意”等活动的举行,同学 们纷纷感到形式新颖,参与积极性高,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于是,我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 出,上电台主持节目,布置采访话题(如:“每天看电视对少年儿童是有益还是有弊?”“双休日你在干什么 ?”“说句心里话”等),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4.鼓励比赛竞争,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我班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口语表达汇报“大比武”。孩子们好胜心强,参赛前必作精心准备,优秀节目云 集,正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通过比赛,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
5.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 语表达的毛病,随时纠正。
三、方法各异进行听说训练
1.激趣法。
第八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道听说训练题——说自己做过的某个小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用具、材料、注意事项 。为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条理叙述,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怎样使小船游到盆中央?”实验材料摆 放在讲桌上,我先请学生说说实验前有什么准备工作。(桌子上放着两盆水,都不很满,其中一盆水水面上漂 浮着一只小船。此外,桌上还放着糖、盐、面粉少许。)然后我又提出:“在不借助手、棍拨弄的情况下,有 什么办法能使小船游到水中央呢?”同学们思维很活跃,纷纷猜测分别放糖、盐、面粉试试,我请学生上台操 作,别人观察他的动作、实验过程、结果,再连成几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下来。在放了糖等物以后,小船依然 毫无反应时,有人建议:往盆里倒水试试。这次实验过程、结果也请学生仔细看,看后说说。果然,小船在盆 里巡游一圈后停留在水中央,我告诉学生这是水表面有张力的缘故。有趣的实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注 意力,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自参与的试验表述出来,同学们兴趣盎然。
2.看图练说法。
例如教学看图学文《小足球赛》时,先指导学生整体看图,弄清图意,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把图上内容说 清楚,说具体。说话要求准确,用词恰当,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小足球赛紧张、精彩的场面。
3.听辨、比较法。
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时,作者在结尾段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珊迪美好品质的赞美。我将原文的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分别朗读两种句式,让学生听后说一说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用反问句有什么好 处。
4.说写结合法。
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 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5.内容延伸法。
篇10
①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件。”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件。
②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总显示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怎么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
③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上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当前的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5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从来没有过55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55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
④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的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掌声)
⑤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以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的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
⑥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
⑦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IT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⑧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⑨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是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士根本不懂的,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选自《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4期)(有删减)
1.文章第①段说“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件”,请问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说“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依据来证明王选的这句话。这些话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中有“我已经5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这样一句话,请问如果把它改成“我已经5年脱离第一线,不可能是权威。”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段中,有两处使用了“狗皮膏药”这个词,你觉得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讲演稿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趣味,你能对这篇讲演稿的语言特点作一些分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王选的这篇演讲稿中,你能看出王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你从他身上能学到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祖国荣誉写上太空
费俊龙
①2005年10月,我和战友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5天,又一次把祖国的荣誉写上太空。
②在此前的两年中,我一直在为备战神舟六号任务积极努力。为了适应太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早在头低位训练前一个多月,每天睡觉时,我就不用枕头。转椅训练,按规定做到10分钟即为优秀,我总要坚持15分钟。飞行程序和各项操作,我更以百倍的努力把它弄清吃透,几千条程序都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③神舟六号任务是2人多天飞行。这就需要乘员之间配合默契。我和海胜尽力熟悉对方的工作生活习惯。经过训练,我们彼此默契得像左手和右手。
④2005年10月12日,当我们踏上风雪征程,许多人为发射捏了一把汗,我却把纷纷扬扬的雪花当作壮行的花瓣。此时此刻,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⑤神舟六号飞行,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开关舱门是一项重要操作,多达几十个步骤。如果舱门不能顺利打开,就不能进入轨道舱进行实验。飞船返回前,舱门能否关严,事关任务成败。在地面,开关舱门我们不知道训练了多少回。飞船入轨后第六圈,我从返舱座椅离开,海胜用手轻轻护着舱门密封圈,我把助力绳轻轻一拉,缓缓穿过舱门,顺利进入轨道舱。
⑥在太空,由于失去地球重力,人会感到浑身不适。我和海胜经过调整,第二天晚上就适应了。飞到第三天,我想起在资料片中看到国外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做过前滚翻。于是,我一连做了4个前滚翻,我要让国际同行看看,中国航天员同样出色!
⑦在太空,我们看祖国、想祖国,那是我们的家园。我看到了祖国清晰的海岸线,看到了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看到了祖国宝岛台湾,它实在太美了,就像镶嵌在蓝色海洋上一颗绿色的翡翠。看着祖国上空飘浮的云朵,也觉得格外美,那是装点我们家园的美丽花朵!
⑧不久的将来,我国还要进行神舟七号、神舟八号飞行任务,我和我的战友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祖国的荣誉写满太空!
(选自《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3期)
1.文章第①段说“又一次把祖国的荣誉写上太空”,请问为什么用“又”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不止一次提到“开关舱门”的重要,你知道它重要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费俊龙的“我要让国际同行看看,中国航天员同样出色!”这句话,体现了航天员费俊龙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⑧段中“把祖国的荣誉写满太空”一句有什么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费俊龙以及他的战友聂海胜名列其中,假如你是颁奖嘉宾,请你为他们拟写一段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1.“这”指代的内容是“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
2.依据有: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
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
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士根本不懂的。
这些现象揭示了名不副实,崇尚名人的社会时弊,鞭辟入里,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3.不好。原句使用的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感情充沛。而改后的句子使用的陈述句,语气没有反问句表达的效果强烈,所以还是原句更好一些。
4.不一样。第一个“狗皮膏药”带有谦虚的说法,事实上,王选在61岁的时候还在默默地在幕后为北大方正工作,尤其是宣传工作。而后一个“狗皮膏药”,完全是一个贬义词,真正带有“招摇撞骗”的意思在里面。
5.这篇讲演稿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语言平实质朴却不失诙谐幽默,如说自己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②趣打比方(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幽默。如把自己比作“一个过去时态”。
6.王选站立在IT时代最高点,领跑于同行最前列,却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人”自诩,不以“功高”自傲。身居高位却心静如水,成就显著却心态平和,审视自己目光清醒,推介新人不遗余力,真心实意,对自己近乎有些苛刻的自省、自警和自律意识,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二、1.因为早在2003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首次出征太空,并凯旋而归,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如果舱门不能顺利打开,就不能进入轨道舱进行实验。飞船返回前,舱门能否关严,事关任务成败。
3.体现了航天员费俊龙一心想着祖国,一心想着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这句话的含义是: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日益昌盛、繁荣,成为真正的科技大国,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