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礼仪范文

时间:2023-04-10 16: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酬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酬礼仪

篇1

关键词: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管理

在我国医院中,非营利性医院通常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医疗单位,无论数量,还是规模、技术、实力,在卫生系统中均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长期以来,非营利性医院相当部分主要依靠财政补助维持其运转和发展,随着医药管理体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财政补助弱化、医疗竞争加剧,部分医院的资金短缺已影响到医院正常的运行、发展,为此,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管理已成为其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和事项。本文就此问题做初步探讨。

1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的概念、目的和原则

非营利性医院筹资是指非营利性医院通过各种合法方式,为医院医疗业务活动、投资活动、医疗竞争活动、管理活动筹集必要的资金,保证医院正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活动。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的最终目的,通常可以概括为维持正常经营、发展新业务、加强竞争能力。对医院正常业务维持筹资通常为短期性筹资,对发展新业务、加强竞争能力筹资通常为长期性筹资。非营利性医院筹资通常应坚持方式合法、风险最小、成本最低、规模适当、方式简便及时、确保偿还的原则。

2非营利性医院的筹资方式

非营利性医院筹资按医院是否对筹入资金享有所有权分为资本筹资和举债筹资,按筹入资金限期的长短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

非营利性医院长期筹资方式一般包括:政府财政补助、医疗项目合作、接受慈善捐款、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吸收投资、资产转让、外国政府及组织借款、政府财政贴息借款、固定资产借款、发行债券等。非营利性医院短期筹资方式一般包括:商业信用、应付票据、短期借款等。

2.1政府财政补助政府财政补助是非营利性医院筹资重要的方式之一,其筹资额占医院筹资额比例视医院规模、业务、人员、床位、科研等系列因素确定。财政补助一般区分为经常性补助和专项补助。经常补助往往纳入财政预算相对稳定,专项补助一般视医院科研、业务范围扩展、新技术应用、规模扩展等因素确定,但主要依靠医院自身努力争取。为此,非营利性医院应与相关部门保持良好关系,争取更多的财政补助。非营利性医院争取财政补助筹资的核心是争取尽可能多的科研项目、新技术项目、基础卫生项目及其他医疗新项目。

2.2医疗项目合作医疗项目合作是非营利性医院利用技术、场地、医疗人员、病员资源及其他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展医疗业务,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收入、减少投入的一种筹资方式。随着经济发展,该种方式在非营利性医院筹资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医疗合作方式非常繁多,具体应视项目确定。项目合作中一般由使用方提供资金、技术、场地、设备等。医疗项目合作只要能增加医院收益、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有利服务病员,都可作为非营利性医院筹资决策考虑的范围。

2.3接受慈善捐款在很多国家,接受慈善捐款是医院筹资的主要方式和资金来源之一。我国因政策、政府引导、相关宣传及其他原因,在绝大部分非营利性医院中,接受慈善捐款筹资额基本没有,这不仅是非营利性医院筹资应予以考虑的重点,亦是政府管理应予以考虑的重点。

2.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出租方将资产租赁给医院,医院分期支付租赁费,到期资产归医院所有的一种特殊租赁方式。随着我国金融体系、资本体系的健全完善,该种方式已在医疗行业中逐步得到应用。因其具有租期长、风险低、报酬大、支付压力小、租约不可撤销等特点,目前已是国外医院进行大型医疗设备投资的主要方式。我国相当部分医院在这方面了解极少,应是非营利性医院筹资考虑的重点。在我国医院规模、实力均较弱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融资租赁扩大医疗业务范围,不失为我国非营利性医院筹资业务的重点。

2.5经营租赁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方式基本相同,只是其租期较短,租期满后资产一般不归医院。目前其医院中小设备使用经营租赁较多。经营租赁的租赁费可以是等额的,亦可以是递减的。非营利性医院在筹资决策中,应加强与相关租赁单位沟通、合作,利用经营租赁节约筹资成本。

2.6吸收投资对非营利性医院,因其资产属国有资产,其吸收投资的投资者范围只能是国有企业。但就医院本身而言,吸收投资是筹资方式中风险最小的,且有利于加快医院壮大发展。非营利性医院吸收投资一般需要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

2.7资产转让非营利性医院将一部分资产转让变现,将其资金用于更需要的业务与项目,以促成医院“两个效益”最大化,亦是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的方式之一。

2.8外国政府及组织借款目前,国际上有大量的政府及组织,为支持医疗事业发展,利用非常优惠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发放医疗贷款。我国相当部分医院因信息、与相关部门沟通、管理等原因,对此了解极少,其相应的程序亦不了解。外国政府及组织借款具有条件优惠、利率低、期限长、借款额度大、设备免税等优点,但外国政府及组织借款同时亦具有汇率风险。

外国政府及组织借款申请项目的步骤:(1)编制项目建议书和申请书等;(2)向当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3)当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卫生主管部门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卫生厅提出申请;(4)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定项并上报财政部;(5)医院与借贷商签订外贸合同;(6)财政部批准项目后,委托银行进行评估,并上报总行;(7)中方总行与外国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商务合同生效;(8)当地银行与医院签订还款协议;(9)正在执行,供贷方放贷。

2.9政府贴息借款政府贴息借款具有政策补助和商业融资的双重功能,其银行借款的本金由医院归还,利息由政府补助。政府贴息借款是政府的一种投入模式,限于政府财力,贴息借款的规模应该限制在政府财力可承受范围,因此就存在一个确定投资重点问题。

贴息项目报批程序:(1)申请立项,编制项目建议书,向财政和卫生部门提出申请;(2)基本建设项目要向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请批复立项;(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4)申请银行贷款;(5)落实还贷和付息责任。

2.10固定资产借款固定资产借款是医院因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向银行借入固定资产投资专项借款的筹资行为,其利息由医院承担。固定资产借款利率相对于短期借款高,因其到期还款压力较大,并可能因此影响医院经营,一般在医院筹资决策中不轻易使用,具体应根据医院预期现金流量、还款资金来源、实力、发展战略等确定。

2.11发行债券因我国对债券发行管制较严,在理论上虽然医院可以发行债券,但实际运作中,医院发行债券几乎是不可能的。因债券发行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非营利性医院通过发行债券筹资基本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

2.12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非营利性医院利用预收医疗款、延期支付药品款、延期支付设备款、延期支付材料款、收回保证金等方式筹资的行为。商业信用目前是我国大部分医院筹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因其不承担利息,严重损害了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利益,目前,已引起财政部、卫生部等高度重视,在相当程度上,非营利性医院过多采用商业信用筹资易发生对金融资产安全的负面影响。2.13应付票据应付票据是在商品买卖中购买方或其银行开给销售方的一种远期承兑合约凭据。我国因政策原因,相当部分医院目前还不能采用应付票据方式筹资,但随着经济发展,今后,该种筹资方式将逐步在医院得到应用。应付票据具有方便、风险小、成本低等特点。

2.14短期借款短期借款是指非营利性医院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款项。近年来,由于企业的银行贷款风险较大,所以银行借款向医院转移的份额越来越多。原则上短期借款只能用于非营利性医院资金周转,不能用于长期资产购置,否则,将可能因此影响医院持续经营。

在非营利性医院筹资方式决策中,不仅应保证筹资成本最低,同时,还应保证筹资风险最低、最有利于医院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医院筹资均是复合采用若干筹资方式的组合,具体怎么组合,均应以筹资成本最低、筹资风险最低、最有利于医院发展为前提。

3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管理的注意事项

3.1降低筹资成本非营利性医院筹资必须保证筹资成本最低,降低筹资成本的方法很多,但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途径:合理确定筹资期限;合理确定筹资方式;合理的筹资组合;提高筹资效率;加大商业信用负债;加强与相关筹资关系人、筹资对象的沟通与合作。

3.2控制筹资风险医院筹资通常包括资本筹资和举债筹资。

3.2.1资本筹资资本筹资对非营利性医院基本没有太大的风险,但相对于医院管理层而言,因其资本一般均有回报率要求,会因此对医院管理层形成相应的管理压力。对医院所有者,如采用吸收增加投资者方式筹资,其原有投资者可能因此而丧失对医院的控制权,最终影响其投资策略、投资战略等事项。为此,无论是医院管理者还是投资者,在筹资决策中,都应注意保护其自身的利益,保证其自身风险最小。

3.2.2举债筹资对医院举债筹资,其筹资风险一般表现为:债务到期,医院无法归还,债权人可能因此对医院进行诉讼、冻结财产及其他法律措施,由此,将可能直接影响医院经营,甚至使医院停滞发展。在评估举债筹资风险时,一般应考虑债务到期医院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归还,同时,还应考虑医疗服务收益是否大于其筹资成本,并保证不因筹资而影响医院持续经营。

3.3加强筹资策划非营利性医院筹资应注意保证医院资本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医院资本结构管理常用的财务比率指标为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根据医院行业情况、我国相关政策、医院风险度、医院盈利能力分析,医院资产负债率如超过65%、权益比率如低于35%、流动比率小于2、速动比率小于1,医院所有者、医院、医院债权人都将面临极大风险。在医院负债结构管理中,应尽可能加大无息负债比例,缩小有息负债比例。在长短期负债管理中,为保证医院经营发展,在资金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流动负债比例,加大长期负债比例。此外,非营利性医院筹资应能满足医院资产更新、竞争、发展、业务扩张等需要;应考虑现金周转、资金时间价值、机会成本、效率等因素;非营利性医院筹资方式对医院所有者(投资者)、医院本身、医院管理层、医院员工、医院债权人、医院供应商、医院病员、政府等利益均可能形成影响,医院筹资决策中应注意保护相关各方利益,并严格遵守法律规范;非营利性医院筹资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经医院所有者、院长办公会等讨论通过;医院应成立筹资管理、决策机构,管理筹资行为,医院筹资额度须通过授权审批确定。

4非营利性医院融资案例

4.1融资租赁

4.1.1案例资料某地中心医院新建综合医疗楼后,为增强医院竞争力,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为新大楼配备监护室及手术室的基本医疗设备。他们的做法是:由中心医院向供应商GE租赁CIC2套、监护仪16套、心电处理系统1套、麻醉机4台。租赁物件金额278万元,租赁年限3年(36期)。保证金按融资额的15%,即41.7万元收取,月还款额为9.2万元。租赁期满设备归医院所有。

4.1.2评析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加剧,医院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因为财政补助的弱化而导致的资金来源减少,加上各大医院进入大规模改造期,给医院的发展带来诸多困惑,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融资租赁在医疗市场上的出现,给医院决策者提供了一个筹集资金重要通道。

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不同,是融物与融资的结合,供货商根据不同医院经营状况设计不同的租金偿还金额和期限,手续简便,无需任何抵押。医院平时交租金就可拥有使用权,租期满后医院可获得租赁设备设施的所有权。医院可以在不投入资金或投入很少资金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到先进的设备。

融资租赁的特点:(1)租赁期时间较长,一般最低达到租赁资产使用年限的75%以上;(2)风险和报酬转移较大,实质上把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承租方,最终实现所有权的转移;(3)租金支付形式是按出租方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利息分期支付,实质是一种分期购买设备的形式;(4)因为融资租赁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给承租方,所以医院可以有资产提取修购基金;(5)租赁契约通常不能取消。

在医院资金暂时困难的情况下,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赁先进医疗设备,对医院来讲,是一种“多赢”,不仅可缓解医院的资金紧张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加快提升医院档次,促进医院学科建设,增强医疗市场竞争能力,所以融资租赁越来越被医院高层管理者所接受。

4.2回租租赁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标杆管理;薪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30-02

企业要谋求科学的发展,就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标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更为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获得一流竞争力的开放式管理方法。将标杆管理的方法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将是一种实效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标杆管理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薪酬管理的应用。

一、中小企业现状及财务管理问题

据研究资料统计确定:在我国目前的各类企业中,大型企业所占的比重尚不足百分之一,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中小型企业。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已逐渐为人们肯定。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并且在社会的发展中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实际上中小企业的处境还是非常艰难和令人尴尬的,特别是近些年来,全球各地经济危机频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国际经济环境多变等各种状况轮番出现,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越发堪忧。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管理观念陈旧、模式僵化;企业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差;投资能力较弱、投资水平有限;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监控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普遍超短,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而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为四十年,远远高于我国的不均数值。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要改变这种不科学的管理模式,一个是要靠企业的自我调整,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二是中央政府统一调控,制定行业科学的管理标准和惠企政策,让企业真正强大起来,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标杆管理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谓的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实施标杆管理就是站在高起点上进行规范管理企业财务,以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能发现新目标、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工具,有着其它管理工具所不及的以下几大优势:一是新思路优势,标杆管理为企业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同时提供优秀的管理手段;二是新策略优势,标杆管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寻找基准,制定更优秀的管理策略和方法,突破了企业的职能界限和行业边界;三是模仿性优势,标杆管理通过向最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建立一整套全新的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决策,超越被学习的企业;四是新理念优势,标杆管理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营理念,取长补短,确定自己的独特经营理念,理念的创新超越其他企业;五是新速度优势,标杆管理涉及为获取竞争优势而搜寻、发现和创新思维的全过程,能确保自身的创新速度超过竞争对手。标杆管理作为优秀的企业管理新模式,在企业薪酬的管理中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因为:首先,标杆管理有助于企业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确定未来的薪酬目标;其次,标杆管理通过对企业薪酬结构的合理性与优秀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再次,标杆管理可以渗透企业的内部,挖掘和发现影响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的各种因素,及时有效地规避不合理的薪酬策略,合理整改企业的薪酬制度,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标杆管理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作用

标杆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优秀管理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标杆管理将普遍为中小企业所接受。标杆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关于薪酬管理

1.定义: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的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即企业工资的微观管理。它是企业在国家宏观控制的工资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在职工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过程。

2.意义:企业管理中薪酬本身的重要性和职能决定了薪酬管理的意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薪酬管理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以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同时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激励员工,获取人才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因而得到企业高度重视。

二、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导致在薪酬分配上没有科学的制度依据。甚至有些企业的薪酬分配带有企业领导的主观性和个人感彩,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2.薪酬分配的不合理性

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对外的薪酬调查和了解,使得本企业的薪酬水平很难与外界实际相挂钩,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产生定位偏低的结果。再加上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薪酬加以控制,致使民营企业的薪酬政策不合理,结果造成了人员的流失。

3.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

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员工的薪酬多半由老板凭经验及个人喜好在员工应聘时与之谈判后确定,随意性较大,从而造成企业薪酬标准的混乱。民营企业内部薪酬管理体系不规范,同工不同酬或同酬不同工现象严重, 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关系、不同时期进入公司的员工薪酬差距也越来越大,致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从而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薪酬要素比例失衡

企业薪酬一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福利、津贴等部分组成。但由于对全面薪酬制度的片面认识,往往对福利这一薪酬要素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低,流动性大、劳资关系紧张,因此也达不到激励员工,留住人才的目的。

5.盲目套用新式薪酬模式

很多企业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一些事实上根本就不适合自己企业当前所处阶段的新式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他们错误的把错误的模式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用在错误的地方,最终只可能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虽然这些管理模式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可否定,但只有企业家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机制、薪酬结构与薪酬制度,才能不断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解决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建议

1.建立健全有效、可执行的薪酬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坚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薪酬管理体体系。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因此在薪酬管理制度上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其劳有所得。企业家要舍得投入,使他们的劳动与收入相平衡,不仅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要为他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空间,用企业文化来吸引住他们,留住他们,把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努力留住人才,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确保薪酬分配的合理与公平

合理、公平的薪酬分配往往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会使员工的行为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企业要设置以绩效为向导的薪酬结构,设置绩效工资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员工的绩效来决定薪酬,有利于企业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公平的薪酬分配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只有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才能使员工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确保了薪酬分配的合理与公平,就能达到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就能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采取灵活个性的奖励和福利措施

不同年龄、性格、职业、婚姻状况对企业的奖励和福利有不同的要求。对此,民营企业应设置个性化的奖励和福利方案,允许员工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奖励和福利的类型及数量。这样做可以更加灵活地让奖金和福利真正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同时根据员工的表现,随时调整奖金数额,让员工有成就感,同时也更有危机感。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重视非货币性薪酬奖励和福利的作用,这可以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4.寻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模式

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做到稳步发展,就要信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的理念,避免盲目套用那些新式的、创新的薪酬模式。企业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现实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人力资源策略和手段去寻找适合企业当前发展要求的薪酬模式。当然,企业还要时时反思薪酬政策,不断地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来建立适当的薪酬制度,这样才能让薪酬作为一个好的管理工具,真正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篇4

大学教育中思考比知识更重要。另外,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还应该发挥融合与会通的资源优势,推进经济管理教育与大学内其他学科和院系融合。基于这些认识,近年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了系列性改革。

清华EMBA的创新发展

中国的EMBA学生与MBA学生有很大不同。MBA学生平均年龄30岁左右,EMBA学生平均年龄40岁出头; MBA学生对技能性知识的需求偏多;EMBA学生则需要的是再提高,需要更多思考对宏观环境的理解、对企业战略层面的把控和对人的管理。中国的EMBA学生也与国外的EMBA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国外的EMBA学生主要是企业当中从中层向高层过渡的人群。

因此,在中国发展EMBA项目唯有创新。经过多达13次的反复研讨,我们在2012年底推出以清华EMBA全新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清华EMBA创新发展计划。经过将近两年的运行,受到学生的好评。清华EMBA全新课程体系分为“天”、“地”、“人”、“通”四大模块:①“天”是指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②“地”是指企业经营的管理之道。③“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也涉及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④“通”是指“会通”,包括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会通、商工会通。

该课程体系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是:知晓“天时”有高度,把握“地利”有深度,创造“人和”有温度,“会通”八方有广度。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超越过去的EMBA课程体系,搭建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大学其他学院融合的平台,充分发挥清华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中的商学院的学术优势。

在这个意义上,商学教育应该超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狭义范围。比如,在 “通”模块中,我们开设有一门“清华探究”必修课。这门课程要带领EMBA学生走进清华校内其他院系的实验室,参观清华校园内各处的文物,现场聆听清华历史。我们开设了“行知中国”自然篇选修课和“行知中国”企业篇选修课,借助多样的场景式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跨界的交叉整合。

培养职业型的MBA人才

我们推出新版清华MBA课程:①从以“术”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更加强调品格培养和软技能开发,强调与人有关的沟通、伦理、领导力等。②加强学科整合和体验式学习,首创出整合实践项目,进行类似于临床医学式的授课,让MBA在完成职能性和专业性课程之后,三四个人一组,完成一个从实践中来的课题并提交结业报告。③加大全球视野和经历。为MBA学生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换和短期访问机会。

MBA是一种强调实践的职业型学位。但是目前的全国联考更多评估的是学术潜力,这种考试和招生方式并不符合MBA的要求。因此,清华经管学院在全国联考的框架下创造性地推出“综合素养考评、提前条件录取”的招生方式。

我们还推出MBA+X双硕士项目。联合清华校内的其他学院,鼓励学生利用3年时间在取得MBA学位的同时再拿下另外一个硕士学位。

在未来的商学教育中,学科交叉与大学融合会更加兴盛,体验式学习和实践将成潮流,创新创业教育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线教育会继续蓬勃发展,终身学习也会日渐主流。

反对短期功利主义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大学教师毕竟从事的是创造性、思想性的工作,不是流水线上或程序化很强的工作。因此不能用计件制等通行办法来评价、考核教师,否则很容易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为此,清华经管学院取消教师薪酬制度中的“计件制”,代之以“年薪制”。教师的基本年薪和工作任务组合包括教学、研究、服务。由学院成立的薪酬委员会确定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年薪,并在3年合同到期时对教师进行全面审核。在实行“年薪制”之后就开始实行学术假制度:全职教师在学院服务每六年享受半年期全薪或一年期半薪学术假,可以去其他教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同时,我们也做实了讲席教授制度,并在教师聘用和晋升制度中实行了“准聘长聘制”。

篇5

 

关键词:战略性薪酬管理 薪酬体系 绩效管理

一、我国企业传统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国企还是私企,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薪酬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战略性和整体性思维。企业要想在日益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选择和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各种管理活动加以实现,薪酬管理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薪酬制度设计时往往只是单从一个方面或者角度出发,而没有从战略上和整体上去设计企业的薪酬制度,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致命性的。

    (二)考核和分配缺乏依据。一方面是没有把例行性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而是完全由管理者来决定。另一方面是表面上由公司考核,而且规定了考核如何与分配配挂钩,但是实际上该考核缺乏可操作性或无效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增加分配的透明性成为突破传统薪酬管理制度瓶颈的关键。

    (三)传统薪酬制度不健全。传统的薪酬制度主要是按品位分类,而不是按职位分类,人们的工资是身份工资而非职位工资。这就造成了传统企业管理中薪酬分配以资历和年龄为导向,而不是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结果就是严重制约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分配形式不够合理。分配形式一般分为经济形式与非经济形式。改革开放前,企业偏重非经济形式忽视济形式。现在许多企业往往更注重经济形式而忽视了非经济形式,这就造成员工只关心其个人利益,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在经济分配形式中,工资、奖金、津贴、股权、福利等诸多形式只成了员工应得的报酬和谋生的手段,缺少了应有的激励。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及其体系设计

    (一)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美国著名薪酬管理专家米尔科维奇认为战略薪酬即将薪酬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来思考企业通过什么样的薪酬策略和薪酬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的竞争策略,并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战略性薪酬管理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根据企业某一阶段的内外部情况,正确选择薪酬策略、系统设计薪酬体系并实施动态管理,使之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活动。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设计体系。战略性薪酬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墩而就的,具体来说,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薪酬的意义和目的作出初步预测和评估。任何行动,在我们做出决策之前都要对它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初步试验以减少其盲目性,合理的薪酬体系的设计也不例外,这要求对企业所在的行业情况以及企业计划怎样在此行业中竞争做出了解,对员工的价值观、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同样做出分析。因此,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员工不同的薪酬需求,为合理的薪酬体系的建立做出良好的铺垫。

    2.要使设计出来的战略性薪酬体系同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匹配。利用SWOT分析策略,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经营战略进行充分的分析,开发支持企业经营战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薪酬。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设计薪酬体系时高瞻远瞩,站在总体性和战略性的角度来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

    3.将战略性薪酬付诸实践中。通过设计薪酬体系来实施战略性薪酬,薪酬体系是将薪酬转变成薪酬管理的实践。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也比较复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发生,管理者必须用动态的方法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任何一项理论的建立必须经过实践去检验,只有经得起检验的理论体系才算是合理的。

    4,对战略性薪酬和经营战略匹配进行再检验。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在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因而,企业要想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其战略性薪酬就必须随之而变。为此,对管理者来说定期对战略性薪酬和经营战略是否匹配进行再检验就成为必需。

    三、战略性薪酬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及其作用

    (一)战略性薪酬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1.战略性薪酬管理是企业增强外部竞争力的需要。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资源供给的变化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等,都将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变化,企业要想在这些变化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实施灵活的薪酬措施来适应外部的挑战,增强其竟争力。

    2.战略性薪酬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改革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这其中就涉及到薪酬体系的改革,薪酬的改革也就是利益关系的重组,而这往往是员工最为重视的。

    3.战略性薪酬管理是顺应科学管理的需要。企业的战略性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这些制度主要包括:战略决策管理制度、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技术研发管理制度、战略性薪酬管理制度等。在这些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其中,战略性薪酬管理是科学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臭氧;预氧化;微污染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drinking water of organic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harm is also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people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many water treatment methods are developed, the ability to get rid of different organic process is different,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 plurality of process combination, formed a joint proces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zone,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zonation process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Key words: ozone; oxidation; micro cont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再加之我国之前缺少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使得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稍加处理就排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从而使我国大多数水源水成为微污染水。对微污染水进行深度处理从而进一步改善供水水质是许多水厂面临的难题之一。

2.各种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处理

2.1 臭氧―过氧化氢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易和水产生分解反应,受到水中氢氧根催化而进行分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OH及HO2等自由基皆含未配对电子,因此活性更大,氧化力更强。过氧化氢由于氧化性强,安全易得,故为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常用氧化剂。在一定触媒(如Fe,UV254等)以及其他氧化剂(O3)的作用下,可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使水中有机物得以氧化而降解,而且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物是水和氧气,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因此过氧化氢被称作绿色氧化剂,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H2O2在水溶液中可离解生成HO-2,并诱发产生羟基自由基(OH),其一旦形成,就会通过电子转移等多种途径来诱发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反应,同时攻击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直致其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矿物盐。因此,其实高级氧化技术主要就是羟基自由基(OH)在起作用,如果过滤采用锰砂滤柱,锰砂可以作为触媒,来催化过滤水中残留的过氧化氢,使残留的过氧化氢最大限度的生成羟基自由基(OH),从而达到继续降解过滤水中的有机物的目的。

有关研究表明,O3与H2O2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O3进入水中的质量迁移(提高因子为1.7)。相对于单独使用O3,联合使用对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去除率达到95%时所需要的O3量要少得多。而且与UV高级氧化法相比,O3/H2O2法不需要像UV那样使分子活化,即使在浓度较高的水中仍然运行效果良好。事实上,仅采用O3/H2O2预氧化并不能去除所有的前驱物,这主要是因为其一方面去除了某些三致物的前驱物,但另一方面又会形成了新的前驱物。有研究发现[1],三致物的形成更依赖于有机物被氧化的程度及被氧化时的PH值。O3/H2O2联合处理微污染水后,过滤水的浓度低于0.5NTU,锰砂过滤后水中的H2O2残留量几乎为痕量,高锰酸盐指标也远远低于常规处理的指标,UV254下降的不多。由此可知,过氧化氢和臭氧联合处理微污染水时,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浊度,过滤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2 臭氧―光催化

光催化氧化就是以n型半导体为敏化剂的一种特殊光敏化氧化。n型半导体能够在一定波长的入射光照射下被激发出来,并在其满带和导带上分别产生空穴和自由电子。这种由光产生的空穴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它可以夺取半导体颗粒表面的有机物或溶剂中的电子,最终生成氧化能力极强的OH,从而使得溶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氧化而分解。

作为大家公认的一种清洁的氧化剂,臭氧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但是臭氧的氧化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能彻底去除水中COD和TOC。所以臭氧也必须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以便彻底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可以采用光催化-臭氧联用工艺协同作用。研究表明[2],TiO2/O3/UV氧化技术对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协同效应的主要原因是TiO2/UV和O3相联合时,O3具有很强的亲电性,能捕获TiO2/UV过程中产生的光致电子,生成更多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同时抑制了电子和空穴的简单复合,提高了光量子效率。而且,光催化与臭氧联合作用时,对甲苯的降解也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远远优于单独作用时的降解效果。这主要就是因为,联合作用时,O3捕获了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光致电子并生成了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强氧化剂,并同时抑制了空穴与光致电子的复合,远远的提高了氧化的效率。

2.3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通过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以及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的生物降解等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3]。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包括3个过程: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即在对有机物的去除上,先发挥臭氧的强氧化能力,将有机物氧化成可被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接着利用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将其吸附,再由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生物对吸附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而臭氧分解后产生的氧,也能够提高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中的溶解氧呈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又为活性炭处理中的生物降解提供了必要条件。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如果大剂量的投加臭氧,就会使有机物全部被彻底氧化变成最终产物CO2和H2O,这样也可以达到全部去除有机物的目的,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而且,大剂量的投加臭氧还有可能增加副产物的生成量。因此臭氧投加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投多少臭氧有利,要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通过实验才能获得有实用价值的数据。臭氧氧化对水中的致突变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由于臭氧氧化时将大分子有机物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及产生了一些臭氧副产物,使得处理结果仍有微量的致突变物残留。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处理后,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去除效果,表现出显著的去除水中致突变物的能力,使出水的致突变性为阴性。另外,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后对CODMn、UV254总的去除效果比较稳定而且一般要高于单独使用时对CODMn的去除,反映出该工艺对水中吸收紫外线的饱和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能有效的降低AOC值,使出水生物稳定性大大提高。另外,由于活性炭上的微生物生长良好,即使炭的吸附饱和后,生物作用依然存在,并能与炭的物理吸附相辅相成(脱附与吸附),使活性炭长期保持降低有机物的作用,使炭的再生周期大为延长(一般为1年~1.5年)[4]。

需要说明的是,O3―生物活性碳工艺是一种将臭氧化学氧化、臭氧灭菌消毒、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生物氧化降解4种技术结合为一体的一种较为新型的水处理工艺,在我国城市自来水厂已开始应用。前段的预臭氧初步氧化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及其他还原性物质,降低了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增加水中溶解氧并同时节省混凝剂的投加量。后臭氧的投加能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断链、开环,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原水的可生化性和有机物的可吸附性,从而减小活性炭床的有机负荷,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活性炭则能够吸附水中浓度较低、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物质。同时,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浊度、嗅味、色度,改善水的口感等。研究表明[5],O3―生物活性碳工艺是一种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有效方法。在两种不同水质进水条件下,对CODMn、氨氮、亚硝酸盐氮、浊度都有很高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80%以及95%以上。

2.4 臭氧―混凝沉淀处理

目前,许多实验对微污染水的预臭氧化与混凝沉淀联用工艺都做过较系统的研究[6]。预氧化处理对高锰酸盐指数和色度以及浓度等的去除率不是很高,单独的混凝沉淀处理要达到水质要求所需的药剂的投加量很大,但臭氧预处理和混凝沉淀常规处理结合会大大改善出水水质。在傅金祥[7]等对微污染水原水楚林试验中,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该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0mg/L,浊度低于0.40NTU,色度低于2.44度。臭氧预氧化在投加量1.0mg/L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为3.0mg/L、混凝剂投加量为35.0 mg/L时,沉淀后的水浊度下降100%,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浊度降低了13.6%左右。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和混凝沉淀工艺能有效的去除有机物、浊度、色度,使处理后水质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2.5 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层过滤

城市给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传统净水工艺,已经不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污染物。利用臭氧预处理,再经传统工艺进行净水处理,最后采用深层过滤,截留粒径很小的胶体、悬浮物、铁、细菌、大肠菌以及其他水质标准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6]。

2.6 气浮―微絮凝―臭氧―活性炭工艺

这种方法通常是采用气浮―微絮凝―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进行试验,检测处理前后水中浊度、色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的改变。有研究表明[8]:气浮工艺可在不破坏藻细胞的情况下,对藻类和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活性炭可以有效的吸附微囊藻毒素,臭氧―活性炭联用是解决微囊藻毒素污染的理想途径,对原设计为微絮凝直接过滤的水厂进行气浮―微絮凝―臭氧―活性炭工艺改造可显著改善对含藻水库原水的处理效果。

2.7 臭氧―超滤/微滤

在臭氧―超滤/微滤组合工艺中,臭氧化过程的作用有:(1)引起滤饼特性的改变,横流就可以较容易的洗去滤饼中的松散物质,降低膜污染;(2)破坏有机物质或阻止结垢,水可以较容易的通过滤饼;(3)有机物臭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含氧官能团与钙离子形成可溶性钙盐,减少碳酸钙和硫酸钙沉淀的形成。在此组合工艺中,膜组件不能采用聚合物膜,以防被臭氧破坏达不到好的效果。为了阻止膜污染,获得高的膜通量,溶解臭氧的浓度需达到1mg/L.

Bhavanas. Karniketal用接触臭氧化―无机陶瓷膜组合处理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质,膜上镀有纳米氧化铁颗粒[9]。 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炭降低85%,模拟分配系统中,三卤甲烷、卤乙酸分别减少90%和85%。醛类物质、酮类物质和酮酸类物质减少50%以上。在镀有纳米氧化铁颗粒的膜表面,由臭氧分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或其它自由基被认为强化了天然有机物的降解,从而降低了消毒副产物的浓度。

3.结语

臭氧氧化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无二次污染等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优点,但也存在臭氧反应机理不明确、产生效率低、耗能大、费用高、配套工艺及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和氧化能力是当前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随着对臭氧氧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高效低能耗新型臭氧发生装置技术的开发,臭氧组合工艺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艳,唐友尧. O3/H2O2处理微污染水中试试验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8,30(3):305-308.

[2] 茹菁宇,尹雯,王家强等.光催化―臭氧协同处理微污染水体的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7,26(1):70―72

[3] 关春雨,马军,鲍晓等.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源水[J],水处理技术,2007,33(11):75-78

[4] 王勇,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J],山西建筑,2008,34(30):201-205

[5] 孟建斌,杨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试验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4):23-27

[6] 曹文平,史乐君,张奎,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层过滤组合工艺的生产性试验[J],给水排水,2008,34(7):23-27

[7] 傅金祥,梁建浩,杨涛,臭氧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22(2):285-289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更加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将给企业薪酬管理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小型企业中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企业的薪酬管理是否合理,薪酬激励方式运用是否得当,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反之则会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

一、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缺乏激励性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及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战略思考。这也是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通病。薪酬的激励性不足,员工的满意度普遍不高。

一项针对10家不同类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薪酬激励的抽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仅有8.62%的员工认为现行制度具有激励性,而高达62.93%的员工认为激励性不足。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如果员工不能预期其行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标就不会被充分激励起来,就不会采取行动以达到这一预期目标。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期望值(E)不够,员工认为采取某种行为也无法或者很难实现目标。就算效价(V)再高,激励力量也是很弱的。由于薪酬制度不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公司就无法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更难以从根本上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二)薪酬管理制度混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制度不规范、弹性差

我国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出现薪酬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化缺失,薪酬支付随意性巨大,没有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办法管理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员工的劳动价值难以得到客观合理体现。缺乏弹性主要指薪酬结构不能将处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进行合理评价,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在工资体系中难以体现,总体上呈现出员工工资差异不大,难以形成有说服力的梯阶式薪酬体系。

2.薪酬方案做不到及时有效调整,死板僵化,不能与时俱进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当适时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人力资源构成差异和优化本企业结构需求,对薪酬方案做适时调整。而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系统一旦确定,就很少出现调整,结果使薪酬本身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唯有到了危机爆发才被迫调整,使企业蒙受损失。

3.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到位

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认为薪酬方案应该保密,通常会避而不谈,而且将薪资标准严格保密。这样造成员工私下议论纷纷,甚至引发诸多猜测和不满,管理者和员工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认识企业的薪酬激励,这些理解五花八门,多与企业真正的激励期望相差甚远。一些企业即使进行了沟通,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例如,缺乏清晰明确的薪酬导向原则,让员工不明所以;方式简单,仅仅进行口头宣告和解释,让员工平添猜疑;仅仅谈工资报酬,但对员工的发展避而不谈,造成一种“公司就是交易场”的氛围;仅告诉员工个人薪酬信息,产生不必要的“不公平”感觉等。

(三)福利制度不完善

我国福利体系脆弱,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不重视福利体系建设,不能体现对员工的关怀,甚至对《劳动法》中规定的法定福利项目都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出现福利体系不完整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法律执行与监管不力,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企业管理者未能从战略高度认识福利体系的重要性,认为福利待遇是增加公司支出,忽视这种体系的建立健全;三是我国目前公民没有形成对福利体系的认知,没有形成维权意识。

(四)非经济性薪酬运用缺失

非经济性薪酬是指员工所获得的来自企业或工作本身的,不是以纯粹货币形式表现和计量的,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能够给予员工以某种补偿或激励他们更积极投入工作的所有收获,如企业安排的休假、学习、职业生涯辅导、参与决策、学习与进步的机会、挑战性工作、就业的保障性、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等。经济性报酬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非经济性报酬则是对员工的关怀,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我国目前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私企对这一点认识严重不足,导致薪酬体系单一,难以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

二、薪酬管理问题分析

(一)公司经营者缺乏现代薪酬管理理念

中小型民民营企业因为认知原因,难以对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全方位把握,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严重缺乏。其管理者往往有这样的认识,只要给员工的工资不低于同行业工资,即可以招聘到合格的员工,殊不知这其实是对公司管理的误读。同时在薪酬政策的确定上缺乏长期战略性的规划,而且在日常管理中,薪酬标准的确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二)家族式管理影响了正常的薪酬管理

家族式管理是指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担任,经营管理运作体系一般是通过血缘或嫡系纽带维系,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公司由于是私营企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经营者的亲戚,这就使普通员工对公司不满意,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也压抑了员工的创造精神,降低工作的效率,难以保证工作的成果,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成长。

篇8

【关键词】薪酬 合理 公平 经济效益

一、合理的薪酬水平及其管理原则

薪酬是指企业对其员工为企业所做的各个方面的贡献所给付的相应的回报,薪酬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货币报酬的形式,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佣金、利润分红等。另一部分,则体现为间接货币报酬的形式,如社会保险、休假等。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而市场上并无“合理薪酬的标准”,所谓企业合理的薪酬,主要是需要将薪酬与获得的业绩比,和市场的平均薪酬水平比,来判断薪酬水平是否合理。

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要贯彻公平合理的原则。首先,外部公平。企业能够提供与现行市场工资相比较为合理的薪酬。其次,内部公平,切实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另外还要体现员工在知识、技能、经验水平、以及在不同岗位所做贡献方面的差异。

2.薪酬系统应能为员工所认可和接受,让员工参与到薪酬决策中来,运用有效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使员工认可和赞同薪酬系统。

3.发挥薪酬的激励效能。除了薪酬所具有的保障员工的生活需要,还应该发挥激励功能,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机和行为,提高自己的技能、管理水平,并使他们的努力获得应有的回报。

4.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协调。保持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与控制高额的人工成本之间的平衡,保证薪酬水平增长同企业生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保持必要的比例协调。

5.薪酬制度要有弹性,按绩效计酬,工资的增长与绩效评价等级联系在一起。

二、传统的薪酬体制及其弊端

在长期执行某种薪酬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一般奉行不变的薪酬制度,如普调工资、奖金制度,使优秀的人才得不到合理的报酬,使平庸的人员获得了过多的报酬,导致薪酬制度性的不合理。传统的薪酬体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职位心理定势,企业以职位高低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单一地按职位来决定报酬或回报,不利于企业正确地引导员工,过分强调职位对薪酬的影响,引发企业内部对职位的争夺。

2.分配心理定势,比如大锅饭、平均主义等分配方式,在分配过程中忽视业绩、贡献、能力等。

3.薪酬心理定势,薪酬思维与市场不相适应,薪酬与个人创造的价值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在成长时期激励员工,留不住优秀的人才。

4.二流的薪酬水准。不少企业一方面给员工,甚至是一流员工支付着二流的薪酬,却放任企业内部存在过多的低效职位、无效职位,造成企业内部大量薪酬资源的浪费。

传统的僵化薪酬体制,长期保持不变,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不适应企业的业绩、业务的变换,导致企业在业绩改善时,员工的回报并没有随着业绩的增长而改善,导致企业的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没有将市场传递给企业的压力,通过薪酬制度的合理设计传递给员工,不利于员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与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及日本的许多企业都存在着“大锅饭”、“终身雇佣”的弊端,在经过1980-2000年的持续变革后,这些有缺陷的薪酬制度逐步被市场淘汰。

三、合理的薪酬水平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薪酬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劳动报酬,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成本,而且是可变动成本。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就得以尽量少的成本去博得更高的收益。然而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吸纳优秀的人才,又是企业与同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就需要企业保持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与控制高额的人工成本之间的平衡。

第一,从人力方面来说,公平合理的薪酬水平,能够不断激发员工的薪酬满意感和工作的情感归属感,从而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第二,从企业自身来说,合理的薪酬水平,能够平衡薪酬与人工成本之间的平衡,保证薪酬水平增长同企业生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保持必要的比例协调。假定企业的工资总额不变,按照落后的薪酬体制,为了达到企业的生产标准,需要员工的数量会多一些,每个员工的工资水平相当,使得员工的薪资水平不能体现按劳动效率分配的原则,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吃大锅饭”的现象理所当然,员工缺乏进取精神,企业缺少前进的动力。然而在合理的薪酬体制下,企业的工资总额不变,按照员工的知识、技术水平、生产经验等生产要素的差异进行分配,所需员工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前一种方案。一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大为减少。另一方面,按绩效计资,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第三,从社会外部效应来看,合理的薪酬水平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在社会中获得良好的口碑,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因而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该企业,在引入人才方面,比同行业更有竞争优势。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张来看,人才计划的完美实现,对一个企业极其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合理的薪酬水平间接地对企业产品进入市场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企业采用公平合理的薪酬体制,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对吸纳优秀人才,维持员工的稳定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的贡献不可磨灭。因而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与市场变化相适应,与本企业的业绩相适应的薪酬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世国.出路.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73-78.

[2]叶间峰,黄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147.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118-04

Impact exploration of systematic nurs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non convulsive electric shock therapy

CEN Hongzhou

Department of Nursing,Maomi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Maoming 525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nurs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non convulsive electric shock therapy (MECT).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MEC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ul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eneral routine nursing,and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ded for 2 month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member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and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s,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AS,SDS score and family member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ursing psychology;MECT;Anxious;Depressed

护理心理是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护理领域,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临床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1]属于是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因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传统电休克治疗的错误认识,使得其对MECT治疗存在一定的抵触与偏见,导致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以94例MEC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其实施系统护理心理干预对MECT患者情绪影响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本次研究的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6年7月在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94例MEC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告知研究内容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1)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他精神障碍患者;(2)行MECT治疗的患者;(3)不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4)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3]:(1)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2)无MECT适应症者;(3)病历资料不全者;(4)不愿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将94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1~53岁,平均(34.1±2.6)岁;抑郁症21例;精神分裂症14例;狂躁症12例。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20例;年龄20~54岁,平均(34.0±2.4)岁;抑郁症23例;精神分裂症13例;狂躁症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符合伦理要求。两组都接受为期2个月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护理心理干预,详细如下:(1)护患间护士与家属间保持良好的交流,尽量包容、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与享有的医疗权益。鼓励患者主诉,掌握其心态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并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其加以开导。(2)将MECT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与家属,如治疗意义;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应用优势。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帮助其消除心中困惑,获得家属支持。(3)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室的基础设施与环境,促使其陌生与恐惧感的快速消除。将临床治愈成功案例告诉患者,以增强自信心,提高MECT治疗效果。(4)陪伴患者进入治疗室,注意观察其情绪变化,适当给予语言与非语言的安慰与鼓励。治疗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陪伴患者至清醒无不适主诉。并将治疗的结果详细告知家属。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利用SAS[4](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的焦虑症状,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定法,1=没有或偶尔、2=有时、3=经常、4=一直;该量表的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症状越严重。(2)抑郁症状评估用SDS[5](抑郁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定法,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少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多数时间,得分越高,提示抑郁症状越严重。(3)组织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的相关调查,调查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该问卷应用到家属人群预调查显示Cronbach α系数为0.785。此表共有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5个条目,总共25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是护士的服务态度与操作技能、护理内容是否满足MECT患者的需求、MECT宣教情况、对MECT的接受程度,对MECT患者的疗效满意程度。每个条目采取1~4级评分法,1=不满意、2=一般、3=满意、4=非常满意。最高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统计软件录入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的系统护理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的系统护理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焦虑属于常见的情绪状态,是指个体预料将来可能会有某种威协或者不良后果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烦恼、害怕等方面的不愉快情绪状态[6]。抑郁是一种心境障碍,患者的主观体验往往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医生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7]。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由于其适应证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因此已作为标准治疗[8]。对严重的抑郁,有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者、拒食、?`拗和紧张木僵者或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精神疾病的患者带来较高的有效率和较快的缓解。它利用现代麻醉、肌肉松弛剂技术,给大脑以知量脉冲电刺激后使之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促进脑部代谢重新达到一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有教材资料显示[9],MECT治疗对伴有忧郁的重性忧郁,其效果及显效迅速优于三环类抗抑郁剂,尤其是对有严重拒食和强烈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者是唯一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在现阶段中受到了诸多临床专家与医师的青睐。但患者在接受MECT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认识不够,知识缺乏,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会有短暂的记忆障碍、个别的患者会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一些副反应[10],更加加重患者的担忧,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在对94例MECT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比干预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心理护理的定义就是通过护理行为缓解患者的无助、紧张、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12]目前,常规护理一直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首选,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性作用,但无法满足MECT患者病情治疗以及心理方面上的需求,不能显著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致患者心态稳定性降低,治疗依从性差。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系统护理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10

一、引言

运筹学是是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强调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和方案,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1]。而管理运筹学课程是从管理实际出发的一门课程,它把运筹学看作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2]

根据重庆三峡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运筹学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学分3.0,包含理论教学40课时,上机实践8课时。该课程系统地介绍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存储论、排队论、决策分析、博弈论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重点探讨生产管理中比较实用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培养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分析模型求解结果并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因此,该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测试学生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求解结果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根据重庆三峡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它相关规定,该课程的最终成绩由期末笔试成绩(60%),实验成绩(20%)和平时成绩(20%)三部分组成。然而,现行的考核方式距离实现“管理运筹学”课程考核的目标尚有距离,有必要尽快实施考试改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考核方式有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运筹学的基本内容包含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方法、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分配问题的匈牙利算法、最小支撑树求解、最短路求解、最大流求解等需要长时间、多步骤计算的知识点,多数例题的手算时间超过30分钟,而且无法借助计算器缩短时间。受笔试时间所限,不得不采用抽考的出題方式,客观上加剧了笔试成绩的偶然性,不利于全面、公平的考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笔试考试环节,计算量大且集中和知识点抽考等问题加剧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和紧张情绪,导致发挥不稳定,进而产生了部分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大相径庭的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说明现有的传统考核方式没有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3.由于需考察的知识点计算内容较多,所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分散考察。目前主要在笔试环节考察问题分析、数学建模和文字表达能力,实验环节考察模型求解能力,课堂提问环节考察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事实上,把综合能力分开考察并不严谨,也不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和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

二、管理运筹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式和内容

鉴于上文提出的三个问题,有必要对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的全过程进行改革。

首先,对于期末考试时长所限无法全面考察所有知识点(问题1)和计算量较大导致学生记忆负担重、情绪易紧张(问题2)的情况,可以采取“随讲随考,分段测试”的方法予以解决。事实上,该课程中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方法、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分配问题的匈牙利算法、最小支撑树求解、最短路求解、最大流求解等计算量较大的知识点,其计算方法相对独立,可以在一个知识点(或章节)讲解完毕后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当堂测验。测试所需的课时,可以安排在周末、晚上,也可以通过减少课上习题讲解、增加课后作业的方式部分解决。如果学校资源紧张,随堂测试难以实现学生间隔就坐、多个教师监考,那么可以由出题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测试题目给出随机参数并科学设置考试时长,保证任何两个学生的题目均不相同且没有作弊时间,从源头上杜绝作弊的可能性。

其次,对于综合能力测试无法集中考察(问题3)的情况,可以参照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形式,采用学生组队解决开放式、综合型问题,教师团队评分的形式加以改革。改革后,教师在理论教学的最后阶段布置若干开放式、综合型问题,学生随后在上机实践环节结成2-3的小组,组队对某一问题完成从分析、建模、求解到方案写作的全部任务。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仅对全体学生加以适当提示和引导,并根据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定其综合能力个人成绩;在学生团队方案文档质量的评价环节,再次参照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采取2-3名本专业教师分别打分后取平均的方式进行。

最后,各环节测试在期末总成绩中的体现:课堂小测试的总次数预计不低于4次,约占总成绩的50%;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其中个人评定与方案文档质量比例大致相当;考虑到综合能力已有单独的考察环节,平时成绩将只体现学生上课期间的出勤、纪律和作业情况,占比将压缩到总成绩的10%左右。

三、管理运筹学课程考核方式的预期效果

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考核总成绩的一致性普遍增强。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阶段出勤良好、积极回答问题、作业细致认真的学生,其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管理运筹学课程需考察的知识点计算量大、计算周期长,且算法种类多、独立性较强,导致部分学生在现行的笔试考核框架下发挥不稳定,出现了不少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大相径庭的案例。改革后,该课程采取“随讲随考,分段测试”的方式,弱化记忆负担和紧张情绪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根除知识点抽考带来的不合理偶然性,实现平时表现与考核总成绩的一致性普遍增强,更为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素养,并为有类似困难的课程摸索改革道路、积累改革经验。

强调综合能力、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专业比赛的参赛率和获奖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考研热情。上述改革措施在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环节,引入了类似“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可以作为学生参加类似比赛的小型预演,也可以为工作或读研后参与研发项目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