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范文
时间:2023-04-09 12:1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今异义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蒹葭》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追表达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道阻且右”中的“右” 古义为“迂回,弯弯曲曲” ,今为“表示方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一词,现在多用来形容蛮不讲理、品行不端,很显然在“最喜小儿无赖”中不是这个意思。据考证,“无赖”在古代有可喜、可爱的含义。如果这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讲得通了。
像“无赖”一样,有很多词语从古到今含义发生了大变化,这类词语叫做“古今异义词”。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公式,了解古今异义词有哪些类型吧!
行=走,走=跑
这两个等式是不是让你很困惑?原来,古人要表达我们今天所指的“走路”,用的是“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行”就是指大家一起走路,同行。而古人的“走”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奔跑”。《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不是“走路”,而是“奔跑”,试想,慢慢走哪能追上飞舞的蝴蝶呢?
在这些例子中,词语的意义“搬了家”,也就是说词义发生“转移”。词义的转移还包括感彩的变化,比方说“乖”,原来指违背、不和谐,现在指小孩听话、顺从。要是你“穿越”到古人家里作客,开口就夸主人家的孩子很“乖”,那一定会很讨人嫌的。
江
在古代许多诗文中,“江”“河”并不是随意哪一条河流,一般是特指长江、黄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些诗词中的“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后来长江和黄河的支流也被称为“江”“河”,而现在“江”“河”已经扩大为河流的通称了。
这么说来,是不是古代的“江”小于现代的“江”,古代的“河”小于现代的“河”?在这两个例子中,词语在现代的意义范围大于古代,词义发生了“扩大”。
禽>禽
看了这个公式你一定就明白了,意思是古代的“禽”含义大于现代的“禽”。没错。今天我们所说的“禽”专指鸟类。在古代词语中,“禽”是鸟兽类的总称,包括飞禽,也包括走兽。神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模仿的就是老虎、鹿、熊、猿猴和鸟这五种“禽”。
篇3
词的偏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如果不能正确区分,按一般情况翻译,就会使译句不通。偏义复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文言文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1996年全国高考题对此作过专门的考查。该题是这样设计的: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此题答案为C。因为根据语境分析可知,“府遣警盗”“刺诸县短长”,“刺”为“刺探”之意,太守派遣“警盗”刺探下属各县令的情况,当是刺“短”而非刺“长”。
偏义复词的合成方式有三种:
一、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从后面的“桃李”可知“园圃”为偏义复词,意义偏在“园”上,“圃”只作陪衬,不表意义。
②无一不适耳目之观。(《芙渠》)从后面的“观”,可知“耳目”意义偏在“目”上,“耳”作陪衬。
二、两个语素意义相对。例如
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从上下文看,这两例中的“姥”“兄”表示意义,“公”“父”作陪衬。
三、两个语素意义相反。例如:
①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传》)意义偏在“急”上。
②陟罚藏否,不定异同。(《出师表》)意义偏在“异”上。
中学课本中偏义复词的例子很多,不一而足,但很多人对这一现象却存在陌生感,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偏义复词,只是因为我们对这类词的偏义理解已经习惯化,而对另一个语素的意义不加考虑,从而对现代汉语中的偏义现象浑然不觉。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古代汉语中这一现象的理解。下面试举几例:
①窗户:门锁着,他从窗户跳进屋里。词义偏在“窗”上,而“户”(本义为“门”)只起陪衬作用。
②兄弟:他是我兄弟,比我小五岁,词义偏在“弟”上,“兄”起陪衬作用。
③动静:他听见对面的房间有动静。词义偏在“动”上,“静”起陪衬作用。
④睡觉:太阳都出来了,他还在睡觉。词义偏
在“睡”上,“觉”(醒)作陪衬。
⑤痛快:今天在公园里玩得真痛快。词义偏在“快”上,“痛”起陪衬作用。
篇4
关键词:传统语文学;现代;联绵词观
联绵词被看做汉语词汇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我们现在界定联绵词的主流思想是:双音的单纯词。联绵词并非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小类,其实联绵词早在西周晚期就已经出现,春秋以来数量激增。对联绵词的注释、研究在汉代就已经开始。《尔雅》《广雅》中就收录了不少联绵词。但是把它们搜集整理,界定为词汇的一类,并赋予名称,并将其与单音词、复合词相区别,那就是较晚的事了。
宋代张有《复古编》首次使用了“联绵字”这一名称,并将联绵字单列一章,共收联绵字58个,辨字体的正俗。明代张慎编《古音骈字》、朱谋玮的《骈雅》、方以智的《通雅释诂》中的“语”、清代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汉书第十六》“连语”、近人王国维的《联绵字谱》、符定一的《联绵字典》等,可称的上是传统联绵字及其理论的代表。以上提的“联绵字”、“语”、“连语”“骈字”等不同的名称,代表着古代学者对联绵词的一些论断,那么传统的联绵词观和我们现在语言学家的联绵词观是否一致呢?本文将梳理传统的联绵词观和现代的联绵词的相关研究来讨论古今联绵词观的差异。
一、传统语文学的联绵词观
《复古编》原是根据《说文》小篆以正俗字的字书,该书分上下两卷,收三千余字。下卷入声附辨证六门,其一曰“联绵字”共例58个双音节例词,每条词语以小篆出目,然后分析每个单字的字形并注明音切,进而指出俗体为非,一般在析形注音之前还有义训。如果根据张有自己的注解,并按我们现在的语素观去分析其内部结构的话。不难发现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合成词。由于张有并没有对“联绵字”加以界定,列举词语又只是为了纠正俗体字而选择的例子,并不是他观念中的“联绵字”的全部,所以我们无法断言张有的“联绵字”应该包括哪些种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肯定,张有对联绵词的界定并非现代所指的双音的单纯词。
明代朱谋玮的《骈雅》依照《尔雅》的体例类编七卷,收词四千有余。自序中称:“畸文只句犹得讯之颉籀家书,乃联二为一,骈异而同,析之则秦越,合之则肝胆,古故无其编焉,非艺事之一大歉馑哉!”余长祚于序言中对“骈字”作了解释:“骈之为言并马也,联也,谓字与说俱偶者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骈雅》中所收的为双音词。在朱看来这些都算作联绵词。从所收词的数量以及完备的体例来看,《骈雅》可以说是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联绵字典。但是具体分析所收词的结构,我们不难找出现代复音结构的各种类型。除此之外它还收录了许多重言词,早在《尔雅》已经将重言单列一类,而朱却将“重言”与“骈字”放在一起。由此可见朱将重言也看做是骈字。
明末方以智的《通雅》,仿《尔雅》体例分类诠释古语词,其中《释诂》共八卷,“语”三卷。方对语的解释是“语者,双声相转而语涉也。”在《通雅》的卷三至卷四十九所列的复音词中,有单列“语”“重言”,这是方有意进行的下位分类。在方看来“语”与其他复音词相比,结构更加严密,方所收的语中近2/3是各种类型的复合词。
清代的王念孙的联绵词理论虽未成系统但可以从他的有关著作中看到。王关于“连语”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旨。”“大抵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此外王念孙还特别注意到了双声叠韵的关系,并从声近音转的角度分析联绵词的字形变化,这位近代研究联绵词奠定了基础。
王国维的联绵字观:“联绵字,合二字以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我们可以看出,他继承了王念孙的“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理论并有所发展。“王国维《联绵字谱》所收联绵字中包括841个重言词及部分异体词,共2718个,不仅绝大多数是合成词,而且还有一些四字词组。”民国符定一编有《联绵字典》,全书三十六卷,收字两万七千有余。“《联绵字典》虽以字典为名,实际是一部专收双音词的词典。全书虚词以及除去大量的编次双声、叠韵和重叠的联绵字外,连助字虚词以及一般的双音复词也包括在内。我们从他所列的联绵字可以看出,在符定一的观念中,所有两个字连用成为一体的词,无论是单纯词还是双音节合成词都可以看做是联绵字。
以上所列的不管是张有的“联绵字”朱谋玮的“骈字”、方以智的“语”、王念孙的“连语”、王国维的“联绵字”还是符定一的“联绵字”,他们对联绵词的观点基本一致,我们可以将其称作传统的联绵字观。“历代语文学家笔下的联绵字虽然有不同的含义,但包括联绵字、语等相关术语,从来没有哪个仅指双音单纯词”
现代联绵词观:
现代语言学家界定联绵词为双音单纯词,具体的说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
民国,陈兆年提出了“纯连语”这一术语。“今分连语为二类,‘怆’‘侵’之类,虽为连语,两字可分用,与连用之义无异,殆为复语连语。其不能分者,谓之曰纯连语”这里说的“纯连语”似乎与现在说的双音单纯词相似。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谈到联绵词说:“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联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古代注释家有时把这种联绵字拆成两个词,当作词组加以解释,那是绝大的错误。”
郭在贻先生:“所谓连语(又写作语,又叫做联绵词),是指用两个音节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词,换句话说,它是单纯性的双音词。”邵敬敏先生在《现代汉语通论》中认为:“联绵词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
总结:通过梳理前人对联绵词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古今学者的联绵词观念是不同的。传统联绵词观对于联绵词的界定较为宽泛,只要是两个字连用而成为一个整体都可以视作联绵词。传统语文学家无意辨认联绵词语素。而当今学者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词汇科学分类,将联绵词界定为双音单纯词。虽然现在学者对联绵词的界定让我们对联绵词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是要想分辨联绵词,就必须对双音词语素进行辨认,我们现行的“替换法”,不失是一个分辨语素的好方法,但是也正如沈怀兴所认为的那样“使用替换法判定联绵词语素,归根结底离不开施法人的语文知识及语感。”所以双音词语素的辨认问题直到现在仍然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运富,是“误解”不是“挪用”――兼谈古今联绵词观念上的差异[J].中国语文,1991.
[2]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1983年中华书局印本
[3]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
[4]郭在贻,训诂五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王国维,研究发现
[6]刘叶秋, 中国字典史略[M].中华书局,1983.
[7]陈兆年, 连语丛说[J].河南图书馆馆刊.第3期,1933.
[8]徐振邦,联绵词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篇5
沉疴痼疾:本意指久治不愈的病,可比喻很久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长期改不掉的坏习惯、毛病。
近义词:
顽疾:顽固的疾病、久治不愈的疾病。宿疾难医:多年的老病难以医治,比喻习惯很深的坏毛病不易改掉。反义词:
小恙:程度不深,问题不大的小病。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指虽然受到了不良侵害,但是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泛指伤害之类的产生忧伤的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肋骨骨折;内固定;脑用粘巾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32-01
多发性肋骨骨折,由于骨断端错位易刺破胸膜、肋间血管及肺组织,可出现气胸、血胸、皮下气肿;因胸壁软化范围大,易出现反常呼吸,影响肺通气,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是呼吸、循环衰竭。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已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固定时选择与肋骨直径相同的记忆合金,先置于0~4℃灭菌冰水中,缓慢将环抱器撑开,迅速置于骨折端上方,检查环抱器位置正确后,用45℃温盐水冲洗环抱器,使环抱器迅速收缩至原状,紧紧抱住骨折处,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由于术中需要交替使用冰、热盐水,极易造成手术野周围无菌单浸湿,这不仅破坏了手术的无菌屏障,同时也不利于保持病人的体温和舒适度。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01月~2010年12月应用一次性脑用粘巾,共有102例肋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84例,女性18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9.8岁。
2 材料与方法
2.1 使用材料:一次性脑科手术专用粘巾(3L医用制品集团公司生产,C-P型),其构造为45 cmx30 cm的粘贴手术膜,末端连接有一漏斗型收集袋,漏斗尾端连接有一条直径为6cm,长90cm的导水管塑料袋,带子尾端未封口。
2.2 使用方法:手术时,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巾,待皮肤消毒液干燥后,将手术膜从一端揭开平整粘贴于术区皮肤上,再用一纱布团均匀抹压手术膜,使其与皮肤粘合紧密,最后将尾端导水管打结封闭。术中可根据手术需要,将漏斗一侧针对性的贴于腹侧或是背侧。
2 体会
2.1 有效防止手术切口污染。如何保持无菌,防止手术切口感染是术中护理的一个重点。手术部位在经消毒液消毒后,只能消除皮肤表面的暂住菌,不能完全消灭藏在皮肤毛囊、皮脂腺等深部的寄存菌;手术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细菌可随皮肤的分泌、排泄而移行到皮肤表面且成倍增长。脑用粘巾作为无菌产品,贴于切口及其周围,可暂时封闭毛孔,防止毛孔内细菌移行切口,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2.2 保持手术环境的干燥。无菌单一经浸湿即失去其屏障作用。因脑用粘巾一侧带有漏斗型收集袋,具有可塑性、固定性,能将术中外溢的液体集中收集于袋内,保持一个无菌干燥的手术环境。对术中需要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应用效果满意。
2.3 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为充分暴露手术野,术前需将患者衣服脱去;且术中不断交替使用冰、热盐水,产生大量的冲洗液。使用脑用粘巾后能及时将冲洗液引流,有效防止手术单和患者皮肤被浸湿,既保持了手术区的无菌干燥,也增加了患者皮肤舒适度,同时也降低了患者身体热量的意外散失,防止发生低体温。
篇7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料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绘画,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紫色,烧成后的青花瓷颜色典雅,有其独特的冷艳效果。青花瓷起源于唐宋,但成熟的青花瓷应该是在元代,元代的青花艺术瓷不但颜色丰富,而且在器型及纹样装饰上相对的工整细致,有其一定的特色。这时期常见的器物有大盘、瓶和罐。常采用的青花纹样有花卉、禽鸟还有兽类,龙的运用也比较多。到了明代,景德镇的瓷器出现了新的局面,因为元代瓷器的瓷质较粗,釉面呈灰青色,而从明代起,景德镇的白地青花瓷压倒了历史上的青瓷。明朝时期的青花艺术瓷发色深蓝苍翠,明艳浑厚,料色透入釉骨,描绘技法上是采用画笔描线与涂染,画面深浅关系是用笔拓出来的,到了明朝后期,发明了青花分水技法,这种技法把青花的明暗、虚实表现得更加巧妙,就画风而言,明朝时期的青花艺术瓷,确实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于当时的时势和技术条件的原因,烧制一件青花瓷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据《天工开物》中记载:“共计一坯工力经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而且那时对青花瓷的要求是只求精工,不计成本,所以就当时而言,一件好的青花作品,价格是相当昂贵的。
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瓷卓越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和提高。在瓷器的造型、釉彩都有了新的成就,呈色也由原来的厚重变为鲜丽明爽,在画艺方面清代的青花艺术瓷却没有多大变化。反而走进了一味模仿的死胡同,那种生龙活虎的民窑画风荡然无存,这可能同满人的审美习俗有很大关系。
民国时期是青花艺术瓷的衰落时期,那时民国大众的审美需求是那种光彩艳丽的新粉彩瓷,以至当时许多青花名手都纷纷改画釉上彩瓷。然而有些画家对青花艺术仍是情有独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王步先生,他的青花分水可说是别具匠心,独领。
任何一种文化产业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建国以来,青花瓷艺术有了很大的飞跃发展。第一,能熟练的掌握青花料性,第二,掌控了窑温变化,可根据不同的窑温烧出不同的发色。第三,描绘方面,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同时继续推陈出新。
作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家,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怎样去积极的创新和发展,怎样使青花艺术瓷更巧妙的表现出其时代特征?
一、在造型方面力求创新,注重造型与装饰的完美结合。如作品《冷露》综合装饰,笔者采用半刀泥雕刻的松树为装饰题材,纹饰以松树的生成姿态,随器型的旋转而变化,配合传统青花描绘的梅,使画面和器型巧妙的结合。根据对窑温的掌控,使作品里面和外面的青花发色不同,把作品颜色的渐变表现得更为明显,器皿大胆的采用了变形效果,表现出一种另类的美。
篇8
审判长及各位合议庭成员:
我受安徽百达律师事务所指派,担任本案被告人方卫的辩护人。在此,首先对含山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含山县人民法院刑庭的各位检察官、法官在我履行律师职务时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诚挚的感谢。
通过查阅本案卷宗、会见被告人和今天的庭审,尤其是控、辩双方在证据质证、法庭辩论后,我发表辩护意见,谈谈我对本案的认识,即:在本案中,控方没有证据证明方卫犯有刑讯逼供罪,更谈不上援引该罪法条中致人死亡的条款,应当宣告被告人无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根据该规定,是否构成刑讯逼供罪,在主观上要看其有无逼取口供的故意,客观上要看其有无实行暴力或者实施非肉刑折磨的行为。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审查被告人的主、客观行为的证据
一、控方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有刑讯逼供的主观故意。
二、控方没有证据证明被告客观上有肉刑或变相肉刑的行为。
在本案中,控方能够出示的所谓证明被告有刑讯逼供行为的证据及点评如下:
(三)12月17日潘世讨被逼供。控方的证据没有,而指控人潘世讨全盘否认指控,认为该指控是被检方侦查人员威逼胁迫而作。此外,当天潘世讨出入所体检表也可证明。
最后,需要指出:李政在其盗窃案一审判决后,以其受到刑讯逼供为由上诉,黄山中院发回重审后再次被判决构成犯罪,李政再次上述后二审裁决维持一审判决。在重审判决及二审裁定中,李政、潘世讨的口供及辨认现场的笔录均被作为合法证据使用,恰恰证明了被告人在对熊军一伙盗窃犯罪的侦查活动中没有违法。
综上,控方没有指控被告犯有刑讯逼供的直接证据。所谓的间接证据支离破碎,未形成证据链条,更经不起推敲。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版;古诗词抒情方法;写作教学
在古典诗词中,情感的抒发是创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应予遵守的创作原则,所谓“诗言志”,“言志”即为通过诗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评判作品的主要参照标准。本文试借鉴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指导初中抒情文的写作训练,以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为借鉴作品,从景物人格化、以景拟情、景语含情三方面指导写作教学。
一、景物人格化
与触景生情不同,景物人格化是指作者在创作签将情感投射到经物质上,将所写之景人格化,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二是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塑造景物,因此,在不同情感的支配下,描述出的景物呈现不同的样子,也带有唯一的独特的情感色彩。以杜甫的《春望》为例,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赋予花与鸟人的情感,诗人写诗前情感先行,因自己的感时伤怀,故看见花开繁茂也感觉花是在流泪,听见鸟声一片,也觉得心惊。当然,花与鸟本无人之情感,在以往的诗词中多用于衬托春之盎然生机,在这首《春望》中,因作者的忧愁满怀而被人格化,情覆于景,以情塑景,春花“溅泪”,鸟儿“惊心”,赋予花鸟如此高度的人格与感情,足以表达作者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忧虑。在写作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移情于景,这种情感表达方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初中学生对景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尚未熟练掌握,在写作中往往使用概括、抽象的语言描述情感,习作欠缺感染力,浮于表层。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应在分析、鉴赏时强调对其情感表达方法的学习与借鉴,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摹写,并最终达到提升习作水平的目标。
二、以景拟情
恰切地表达情感并非易事,情感、思绪等这些内心感受属于抽象的事物,本不易描述,若直接书写,极易流于表层,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在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往往会使用景来传情,对切合诗人情感的景进行精细描写,通过这种描写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以此造就诗歌意境的悠远与情致的典雅。使用这一情感表达方法需要注意选取的“景”应与要表达的“情”相契合,若有“景”而无“情”,写景就只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若有“情”而无“景”,作品就将沦为毫无艺术感染力的说教。为达到情感与景物的高度融合,恰切表达情感,需精心选择进入诗歌的“景”。
试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作者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在山河破碎、自己被俘后,用飘絮与浮萍比喻家国覆灭表现自己的无家无根的沉重哀恸,飘絮与浮萍的无根足以表达诗人的无国之痛,加上风吹和雨打,就更为凄凉,家国破碎后还要遭遇迫害,诗人的内心痛苦无极,而其诗句也因之徒增沉痛。巨大的情感投射与精准的以景表达,让“风飘絮”和“雨打萍”成为传颂至今的经典比喻。
另以《蒹葭》为例,它使用的是“兴”的情感表达方法,即借助景物引出要描写的内容与要表达的情感,虽然作为诗歌的发端,但仍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密切先关,蒹葭即芦苇,它的飘忽与若有似无的特点和诗中要表达的追求佳人而不得的情感是共通的,《蒹葭》以蒹葭的反复出现、白露凝冰雪、雾气笼罩营造出一种可望不可即、聚散两茫茫的意境,朦胧、清寂而略带患得患失的哀怨对应着诗中主人公追求家人不可得的情感。《蒹葭》通篇的“景”即为主人公的“情”。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将天地四时的变化、自然万物的消长与人类的情感、生命的过程相对照,因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诗歌的意蕴走向深刻、情感也趋于和谐。目前的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学生往往认为作文与生活两者并无关联,为写作而写作,若不能以文学的眼光去观照景物,不能以真诚的情感去体悟世界,将难以达到“情”与“景”的交融共生。
三、景语含情
在古典诗词中,有一类作品并无明显的景物人格化或者以景拟情,看似写景却暗含抒情,对叙事式的写景仔细分析即可感知作者的深厚情感。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别朋友的场面,朋友骑马离开,雪地上留下一行马蹄印,从表层来看,是单纯的场景,但若深入一层,可知这句诗中不仅是描写场景,还在显性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不舍情感,作者的目光藏在景物描写中,诗人跟随朋友的身影,看着他渐行渐远直至消失,雪地上的马蹄印更显示了诗人目送朋友的深厚情谊,朋友已在视线中消失,作者仍注视着那一行马蹄印,离别的不舍和感伤让诗人失神凝望。诗人用看似单纯的场景描写出了一个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空白画面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与离愁别绪,空的画面中情感却是厚重真实的。这种以表层景物的流动变化表达隐藏其中的诗人情感也是极具表现力、可资借鉴的写作练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孤立词识别 免疫粒子群优化 LBG算法 DHMM
中图分类号:TN9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11-03
语音识别是一项极具魅力且大有作为的新兴技术,其涉及语音语言学、生理心理学、信号处理及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该技术的目标主要是利用人机接口来实现人与机器的直接对话,并能够使机器根据人的语音执行各种相应的命令。作为语音识别的一个分支,孤立词语音识别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中的查询和语音拨号、汽车导航中的语音控制、语音检索等[1][2],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然而,很多应用产品的效果仍不够理想,如识别率低、语音库词汇量少、识别速度慢等都严重制约着语音识别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推广应用。目前,语音识别中运用较多的是隐马尔科夫模型(HMM)、矢量量化(VQ)、动态时间规整(DTW)、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3]。其中,HMM和VQ在孤立词语音识别中应用较为成功。
在HMM的孤立词识别系统中,首先是提取用于训练的语音特征矢量,然后对其进行矢量量化。矢量量化中,用LBG算法训练得出矢量量化器,再用矢量量化器量化训练参数。最后,训练参数进入HMM语音识别系统中进行训练识别。但是,经典的LBG算法对初始码书的选取较为敏感,易陷入局部最优[4]。因此,本文运用免疫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改进LBG初始码书设计,并通过HMM语音识别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识别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 DHMM孤立词语音识别方法
隐马尔可夫模型作为一种语音信号处理中广泛运用的统计模型,可实现双重随机过程[5],既可以描述直接观测到的信号瞬态特征,又可以描述隐含在观测序列中的动态特征。HMM分为离散HMM(DHMM)、半连续HMM(SCHMM)和连续HMM(CHMM)三种[6]。本文中侧重孤立词语音识别研究,鉴于DHMM输出离散分布概率,实现时所需的计算量以及存储量都较小,因此选用DHMM模型(图1)。
DHMM语音识别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假设为一个观察序列,为HMM参数组,DHMM语音识别过程需要进行如下三步:(1)给定模型的条件下,计算得出观测序列的概率;(2)选择一个最优的状态序列来表达观测序列;(3)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以使最大。
在DHMM孤立词语音识别中,要计算观测序列对模型的概率,可以使用Baum-Welch算法和Viterbi算法[7]。Baum-Welch算法用于计算所有可能状态序列所对应概率,Viterbi算法用于计算最大似然状态序列对应的概率。它们均是动态匹配过程,计算观测序列与模型之间的最佳匹配,两种算法具有几乎相同的计算量。但是Viterbi算法能将浮点乘法转为定点加法,还能将概率对数化,从而能够提高识别的速度。本文的DHMM的语音识别系统采用Viterbi算法来进行识别。
2 免疫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
Kennedy和Eberhart通过研究鸟群捕食行为,在1995开发了一种仿生进化算法——粒子群优化(PSO)算法[8]。PSO算法和其他优化算法相似,运用群体进化的方式,假设单个粒子无体积无重量,以一定速度在搜索空间中飞行。根据自身及群体的飞行经验,空间中的粒子不断调整自身的飞行速度,通过调节并改变飞行方向和距离,在空间中根据最优粒子的位置进行搜索,经过不断迭代获得最优解。
在PSO算法中,假设一个D维搜索空间,群体由N个粒子组成。在聚类过程中,先对这群粒子随机初始化。在迭代过程中,通过跟踪个体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的变化,每个粒子不断更新自己的位置及速度。设第个粒子的速度为,第个粒子的位置为,则粒子优化计算如下式:
(1)
(2)
式中,、是对应的学习因子,取值通常为2,和取[0,1]间的随机数,代表惯性权重,其取值将影响算法的收敛性,取值太大会导致算法不收敛,因此权重大小的选择很重要。
设第个粒子为最优位置,在求解最小化问题时,目标函数值越小,则适应度就越好,则个体最优值:
(3)
设目标函数为,为所有粒子搜索到的位置最优值,则有全局最优值:
(4)
式中,、、和分别表示第次迭代过程中,粒子在第维的速度、位置、个体最优位置和整个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粒子飞出搜索空间外,通常取值为,取值为,则将有,。
PSO虽然算法简单,实现容易,但仍存在一定缺陷。PSO算法的各种参数值往往是通过经验来确定,其很难保证种群的多样性,算法容易陷入早熟。因此,本文设计了免疫粒子群算法(IPSO)。通过将免疫记忆、免疫调节及接种疫苗等处理机制[9]运用到PSO算法中,每个粒子都作为一个抗体,使算法有了全局收敛能力,避免陷入早熟,提高了粒子群的多样性和收敛速度。
在本文中,将每次迭代生成的最优粒子作为记忆细胞保存起来,当部分粒子适应度较低,不合要求时用记忆细胞来代替,从而加快搜索速度。在粒子群更新的过程中,本文利用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当抗体(即粒子)的浓度增高时,系统对其进行抑制的作用就增大,选择的概率就减小;反之,选择的概率增大。这样就可保证粒子具有多样性。
通过下式可计算第个粒子的浓度为:
(5)
通过式(5)可计算第个粒子浓度的选择概率为:
(6)
其中,表示第个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从公式(6)可以看出,与粒子相似的粒子数量越多,粒子被选择的概率就越小;反之,粒子被选择的概率就越大。
3 基于IPSO算法的码书设计
3.1 参数设计
LBG算法是经典的码书设计方法[10],但LBG中初始码书的好坏对码书收敛的速度和最终码书的性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充分利用IPSO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将每个粒子看作一个码书,经过聚类、迭代得出最优解,然后将最优解作为初始码书,再用LBG算法优化得到最优码书。
本文所用免疫粒子群改进LBG算法中参数的设计为:粒子群规模;新增粒子数;粒子维数;最大迭代计算次数;学习因子;惯性权重及适应度函数分别通过公式(7)及公式(8)进行计算。
(7)
式中,为惯性因子最大值,取值为1.0,为惯性因子最小值,取值为0.4,为迭代次数,为最大迭代代数。
(8)
其中,表示第个聚类中心,为属于第个聚类中心的数据集合,为聚类类别数。适应度越小,说明聚类越紧凑,码书性能越好。
3.2 码书设计
基于IPSO的码书设计算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种群初始化。随机地从语音库训练矢量集中选取D个矢量作为一个粒子(即码书),矢量的维数为,反复进行N次得到N个粒子,初始化粒子的速度,位置。
步骤2: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对个体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进行更新,将作为免疫记忆粒子保存。
步骤3:根据公式(1),(2)对粒子当前速度和所在位置进行进化计算。
步骤4:随机产生个粒子,形成新的粒子群。
步骤5:对N+M个粒子的浓度选择概率通过公式(6)进行计算,将概率大的个粒子选出,进入下一代。
步骤6:选取为疫苗,随机确定一段基因,将步骤5中选出的粒子与疫苗对应的基因进行替换。
步骤7:计算被替换粒子的适应度值,与父代进行比较,若不如父代,则取消接种,反之保留该粒子,形成新的粒子群。
步骤8:对每一个粒子(即码书)按照最近邻法则,重新确定聚类划分,计算出新的聚类中心,形成新码书。
步骤9:当计算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就结束,否则,跳转至步骤2后重复进行。
4 实验仿真分析
4.1 实验建立
孤立词语音识别仿真实验需要语音特征提取、矢量量化、模型训练及识别测试4步:
首先,分帧提取待训练和识别的语音信号特征参数,每帧为一个矢量,构成矢量序列。本文采用过零峰值幅度(ZCPA)语音特征,形成1024维特征矢量。
其次,对高数据率矢量序列进行矢量量化。本文通过IPSO改进LBG算法来形成矢量量化器,将训练数据库中10人在不同噪声、不同词汇量下的语音特征矢量量化形成相应码书。
第三,将上步得到的码书输入到DHMM模型的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中,采用5状态单词模型,27个样本训练一个单词,将每个单词运用Baum-Welch算法训练成一个模板。
第四,运用矢量量化器对待测试的8个人在不同噪声、不同词汇量下形成的数据进行矢量量化,形成测试码书。然后用Viterbi算法得到测试语音数据与上步形成的模板所匹配的概率,最大概率值极为识别结果。
4.2 仿真分析
本文通过C++语言编程,在PC机上建立基于过零峰值幅度语音特征的IPSO-LBG改进DHMM的孤立词识别系统。实验中选用在不同高斯白噪声条件下(包含15dB、20dB、25dB、30dB和无噪音),18个人都分别采集10词、20词、30词、40词、50词,每人每个词发音三次,形成实验语音数据,其中10人的语音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库,另外8个人的语音数据作为识别数据库。这样,通过PC机编程仿真,得到了不同噪声和词汇量下的基于免疫粒子群优化LBG算法的DHMM语音识别结果。
表1所示为在不同词汇量和不同SNR下,分别基于LBG算法和IPSO-LBG算法的DHMM在语音识别实验中的识别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基于IPSO-LBG算法的识别率在不同词汇量和不同信噪比下都比基于LBG的高,正确识别的词汇量也增多,这说明IPSO-LBG算法跳出了局部最优值,提高了系统的识别性能,尤其在大词汇量的语音识别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
(图2)和(图3)分别是基于LBG、IPSO-LBG两种算法的DHMM语音识别系统在不同词汇量下的平均识别率柱状图和在不同信噪比下平均识别率的柱状图。从两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词汇量下识别率都有所提高,且随着词汇量的增多,识别率的提高也加快。在不同的信噪比条件下,识别率的提高速度差不多,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识别率最好,系统的抗噪性能还有待提高。总体上验证了基于IPSO-LBG算法的语音识别系统的有效性。
5 结语
本文将免疫粒子群算法运用到码书设计中,设计了IPSO-LBG算法,并将IPSO-LBG算法用于DHMM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中,并给出了实验的结果及分析。通过与基于传统LBG算法的DHMM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相比,证明了IPSO优化的识别系统有较好的识别率,对今后孤立词语音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里驰.基于改进的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语音识别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1303-1308.
[2]M. Benzeghiba, R. De Mori, O. Deroo, S. Dupont.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and speech variability: A review[J].Speech Communication,2007,49(10):763–786.
[3]任杰.语音识别技术概述[J].大众科技,2010,08:21.
[4]王社国,魏艳娜.基于遗传算法的VQ码本设计及语音识别[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7:71-73.
[5]A-V.I. Rosti, M.J.F. Gales. Factor analyzed hidden Markov models for speech recognition[J].Computer Speech and Language,2004,18(2):181-200.
[6]高清伦,谭月辉,王嘉祯.基于离散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语音识别技术[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7,02:8-11.
[7]于倩,李春利.自适应矢量量化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7,06:128-130.
[8]陈立伟,宋宪晨,章东升,杨洪利.一种基于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J].应用科技,2008,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