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范文

时间:2023-04-09 12:1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今异义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蒹葭》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追表达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道阻且右”中的“右” 古义为“迂回,弯弯曲曲” ,今为“表示方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一词,现在多用来形容蛮不讲理、品行不端,很显然在“最喜小儿无赖”中不是这个意思。据考证,“无赖”在古代有可喜、可爱的含义。如果这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讲得通了。

像“无赖”一样,有很多词语从古到今含义发生了大变化,这类词语叫做“古今异义词”。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公式,了解古今异义词有哪些类型吧!

行=走,走=跑

这两个等式是不是让你很困惑?原来,古人要表达我们今天所指的“走路”,用的是“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行”就是指大家一起走路,同行。而古人的“走”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奔跑”。《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不是“走路”,而是“奔跑”,试想,慢慢走哪能追上飞舞的蝴蝶呢?

在这些例子中,词语的意义“搬了家”,也就是说词义发生“转移”。词义的转移还包括感彩的变化,比方说“乖”,原来指违背、不和谐,现在指小孩听话、顺从。要是你“穿越”到古人家里作客,开口就夸主人家的孩子很“乖”,那一定会很讨人嫌的。

在古代许多诗文中,“江”“河”并不是随意哪一条河流,一般是特指长江、黄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些诗词中的“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后来长江和黄河的支流也被称为“江”“河”,而现在“江”“河”已经扩大为河流的通称了。

这么说来,是不是古代的“江”小于现代的“江”,古代的“河”小于现代的“河”?在这两个例子中,词语在现代的意义范围大于古代,词义发生了“扩大”。

禽>禽

看了这个公式你一定就明白了,意思是古代的“禽”含义大于现代的“禽”。没错。今天我们所说的“禽”专指鸟类。在古代词语中,“禽”是鸟兽类的总称,包括飞禽,也包括走兽。神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模仿的就是老虎、鹿、熊、猿猴和鸟这五种“禽”。

篇3

词的偏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如果不能正确区分,按一般情况翻译,就会使译句不通。偏义复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文言文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1996年全国高考题对此作过专门的考查。该题是这样设计的: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此题答案为C。因为根据语境分析可知,“府遣警盗”“刺诸县短长”,“刺”为“刺探”之意,太守派遣“警盗”刺探下属各县令的情况,当是刺“短”而非刺“长”。

偏义复词的合成方式有三种:

一、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从后面的“桃李”可知“园圃”为偏义复词,意义偏在“园”上,“圃”只作陪衬,不表意义。

②无一不适耳目之观。(《芙渠》)从后面的“观”,可知“耳目”意义偏在“目”上,“耳”作陪衬。

二、两个语素意义相对。例如

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从上下文看,这两例中的“姥”“兄”表示意义,“公”“父”作陪衬。

三、两个语素意义相反。例如:

①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传》)意义偏在“急”上。

②陟罚藏否,不定异同。(《出师表》)意义偏在“异”上。

中学课本中偏义复词的例子很多,不一而足,但很多人对这一现象却存在陌生感,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偏义复词,只是因为我们对这类词的偏义理解已经习惯化,而对另一个语素的意义不加考虑,从而对现代汉语中的偏义现象浑然不觉。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古代汉语中这一现象的理解。下面试举几例:

①窗户:门锁着,他从窗户跳进屋里。词义偏在“窗”上,而“户”(本义为“门”)只起陪衬作用。

②兄弟:他是我兄弟,比我小五岁,词义偏在“弟”上,“兄”起陪衬作用。

③动静:他听见对面的房间有动静。词义偏在“动”上,“静”起陪衬作用。

④睡觉:太阳都出来了,他还在睡觉。词义偏

在“睡”上,“觉”(醒)作陪衬。

⑤痛快:今天在公园里玩得真痛快。词义偏在“快”上,“痛”起陪衬作用。

篇4

关键词:传统语文学;现代;联绵词观

联绵词被看做汉语词汇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我们现在界定联绵词的主流思想是:双音的单纯词。联绵词并非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小类,其实联绵词早在西周晚期就已经出现,春秋以来数量激增。对联绵词的注释、研究在汉代就已经开始。《尔雅》《广雅》中就收录了不少联绵词。但是把它们搜集整理,界定为词汇的一类,并赋予名称,并将其与单音词、复合词相区别,那就是较晚的事了。

宋代张有《复古编》首次使用了“联绵字”这一名称,并将联绵字单列一章,共收联绵字58个,辨字体的正俗。明代张慎编《古音骈字》、朱谋玮的《骈雅》、方以智的《通雅释诂》中的“语”、清代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汉书第十六》“连语”、近人王国维的《联绵字谱》、符定一的《联绵字典》等,可称的上是传统联绵字及其理论的代表。以上提的“联绵字”、“语”、“连语”“骈字”等不同的名称,代表着古代学者对联绵词的一些论断,那么传统的联绵词观和我们现在语言学家的联绵词观是否一致呢?本文将梳理传统的联绵词观和现代的联绵词的相关研究来讨论古今联绵词观的差异。

一、传统语文学的联绵词观

《复古编》原是根据《说文》小篆以正俗字的字书,该书分上下两卷,收三千余字。下卷入声附辨证六门,其一曰“联绵字”共例58个双音节例词,每条词语以小篆出目,然后分析每个单字的字形并注明音切,进而指出俗体为非,一般在析形注音之前还有义训。如果根据张有自己的注解,并按我们现在的语素观去分析其内部结构的话。不难发现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合成词。由于张有并没有对“联绵字”加以界定,列举词语又只是为了纠正俗体字而选择的例子,并不是他观念中的“联绵字”的全部,所以我们无法断言张有的“联绵字”应该包括哪些种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肯定,张有对联绵词的界定并非现代所指的双音的单纯词。

明代朱谋玮的《骈雅》依照《尔雅》的体例类编七卷,收词四千有余。自序中称:“畸文只句犹得讯之颉籀家书,乃联二为一,骈异而同,析之则秦越,合之则肝胆,古故无其编焉,非艺事之一大歉馑哉!”余长祚于序言中对“骈字”作了解释:“骈之为言并马也,联也,谓字与说俱偶者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骈雅》中所收的为双音词。在朱看来这些都算作联绵词。从所收词的数量以及完备的体例来看,《骈雅》可以说是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联绵字典。但是具体分析所收词的结构,我们不难找出现代复音结构的各种类型。除此之外它还收录了许多重言词,早在《尔雅》已经将重言单列一类,而朱却将“重言”与“骈字”放在一起。由此可见朱将重言也看做是骈字。

明末方以智的《通雅》,仿《尔雅》体例分类诠释古语词,其中《释诂》共八卷,“语”三卷。方对语的解释是“语者,双声相转而语涉也。”在《通雅》的卷三至卷四十九所列的复音词中,有单列“语”“重言”,这是方有意进行的下位分类。在方看来“语”与其他复音词相比,结构更加严密,方所收的语中近2/3是各种类型的复合词。

清代的王念孙的联绵词理论虽未成系统但可以从他的有关著作中看到。王关于“连语”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旨。”“大抵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此外王念孙还特别注意到了双声叠韵的关系,并从声近音转的角度分析联绵词的字形变化,这位近代研究联绵词奠定了基础。

王国维的联绵字观:“联绵字,合二字以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我们可以看出,他继承了王念孙的“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理论并有所发展。“王国维《联绵字谱》所收联绵字中包括841个重言词及部分异体词,共2718个,不仅绝大多数是合成词,而且还有一些四字词组。”民国符定一编有《联绵字典》,全书三十六卷,收字两万七千有余。“《联绵字典》虽以字典为名,实际是一部专收双音词的词典。全书虚词以及除去大量的编次双声、叠韵和重叠的联绵字外,连助字虚词以及一般的双音复词也包括在内。我们从他所列的联绵字可以看出,在符定一的观念中,所有两个字连用成为一体的词,无论是单纯词还是双音节合成词都可以看做是联绵字。

以上所列的不管是张有的“联绵字”朱谋玮的“骈字”、方以智的“语”、王念孙的“连语”、王国维的“联绵字”还是符定一的“联绵字”,他们对联绵词的观点基本一致,我们可以将其称作传统的联绵字观。“历代语文学家笔下的联绵字虽然有不同的含义,但包括联绵字、语等相关术语,从来没有哪个仅指双音单纯词”

现代联绵词观:

现代语言学家界定联绵词为双音单纯词,具体的说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

民国,陈兆年提出了“纯连语”这一术语。“今分连语为二类,‘怆’‘侵’之类,虽为连语,两字可分用,与连用之义无异,殆为复语连语。其不能分者,谓之曰纯连语”这里说的“纯连语”似乎与现在说的双音单纯词相似。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谈到联绵词说:“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联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古代注释家有时把这种联绵字拆成两个词,当作词组加以解释,那是绝大的错误。”

郭在贻先生:“所谓连语(又写作语,又叫做联绵词),是指用两个音节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词,换句话说,它是单纯性的双音词。”邵敬敏先生在《现代汉语通论》中认为:“联绵词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

总结:通过梳理前人对联绵词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古今学者的联绵词观念是不同的。传统联绵词观对于联绵词的界定较为宽泛,只要是两个字连用而成为一个整体都可以视作联绵词。传统语文学家无意辨认联绵词语素。而当今学者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词汇科学分类,将联绵词界定为双音单纯词。虽然现在学者对联绵词的界定让我们对联绵词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是要想分辨联绵词,就必须对双音词语素进行辨认,我们现行的“替换法”,不失是一个分辨语素的好方法,但是也正如沈怀兴所认为的那样“使用替换法判定联绵词语素,归根结底离不开施法人的语文知识及语感。”所以双音词语素的辨认问题直到现在仍然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运富,是“误解”不是“挪用”――兼谈古今联绵词观念上的差异[J].中国语文,1991.

[2]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1983年中华书局印本

[3]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

[4]郭在贻,训诂五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王国维,研究发现

[6]刘叶秋, 中国字典史略[M].中华书局,1983.

[7]陈兆年, 连语丛说[J].河南图书馆馆刊.第3期,1933.

[8]徐振邦,联绵词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篇5

沉疴痼疾:本意指久治不愈的病,可比喻很久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长期改不掉的坏习惯、毛病。

近义词:

顽疾:顽固的疾病、久治不愈的疾病。宿疾难医:多年的老病难以医治,比喻习惯很深的坏毛病不易改掉。反义词:

小恙:程度不深,问题不大的小病。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指虽然受到了不良侵害,但是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泛指伤害之类的产生忧伤的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肋骨骨折;内固定;脑用粘巾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32-01

多发性肋骨骨折,由于骨断端错位易刺破胸膜、肋间血管及肺组织,可出现气胸、血胸、皮下气肿;因胸壁软化范围大,易出现反常呼吸,影响肺通气,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是呼吸、循环衰竭。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已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固定时选择与肋骨直径相同的记忆合金,先置于0~4℃灭菌冰水中,缓慢将环抱器撑开,迅速置于骨折端上方,检查环抱器位置正确后,用45℃温盐水冲洗环抱器,使环抱器迅速收缩至原状,紧紧抱住骨折处,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由于术中需要交替使用冰、热盐水,极易造成手术野周围无菌单浸湿,这不仅破坏了手术的无菌屏障,同时也不利于保持病人的体温和舒适度。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01月~2010年12月应用一次性脑用粘巾,共有102例肋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84例,女性18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9.8岁。

2 材料与方法

2.1 使用材料:一次性脑科手术专用粘巾(3L医用制品集团公司生产,C-P型),其构造为45 cmx30 cm的粘贴手术膜,末端连接有一漏斗型收集袋,漏斗尾端连接有一条直径为6cm,长90cm的导水管塑料袋,带子尾端未封口。

2.2 使用方法:手术时,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巾,待皮肤消毒液干燥后,将手术膜从一端揭开平整粘贴于术区皮肤上,再用一纱布团均匀抹压手术膜,使其与皮肤粘合紧密,最后将尾端导水管打结封闭。术中可根据手术需要,将漏斗一侧针对性的贴于腹侧或是背侧。

2 体会

2.1 有效防止手术切口污染。如何保持无菌,防止手术切口感染是术中护理的一个重点。手术部位在经消毒液消毒后,只能消除皮肤表面的暂住菌,不能完全消灭藏在皮肤毛囊、皮脂腺等深部的寄存菌;手术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细菌可随皮肤的分泌、排泄而移行到皮肤表面且成倍增长。脑用粘巾作为无菌产品,贴于切口及其周围,可暂时封闭毛孔,防止毛孔内细菌移行切口,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2.2 保持手术环境的干燥。无菌单一经浸湿即失去其屏障作用。因脑用粘巾一侧带有漏斗型收集袋,具有可塑性、固定性,能将术中外溢的液体集中收集于袋内,保持一个无菌干燥的手术环境。对术中需要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应用效果满意。

2.3 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为充分暴露手术野,术前需将患者衣服脱去;且术中不断交替使用冰、热盐水,产生大量的冲洗液。使用脑用粘巾后能及时将冲洗液引流,有效防止手术单和患者皮肤被浸湿,既保持了手术区的无菌干燥,也增加了患者皮肤舒适度,同时也降低了患者身体热量的意外散失,防止发生低体温。

篇7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料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绘画,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紫色,烧成后的青花瓷颜色典雅,有其独特的冷艳效果。青花瓷起源于唐宋,但成熟的青花瓷应该是在元代,元代的青花艺术瓷不但颜色丰富,而且在器型及纹样装饰上相对的工整细致,有其一定的特色。这时期常见的器物有大盘、瓶和罐。常采用的青花纹样有花卉、禽鸟还有兽类,龙的运用也比较多。到了明代,景德镇的瓷器出现了新的局面,因为元代瓷器的瓷质较粗,釉面呈灰青色,而从明代起,景德镇的白地青花瓷压倒了历史上的青瓷。明朝时期的青花艺术瓷发色深蓝苍翠,明艳浑厚,料色透入釉骨,描绘技法上是采用画笔描线与涂染,画面深浅关系是用笔拓出来的,到了明朝后期,发明了青花分水技法,这种技法把青花的明暗、虚实表现得更加巧妙,就画风而言,明朝时期的青花艺术瓷,确实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于当时的时势和技术条件的原因,烧制一件青花瓷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据《天工开物》中记载:“共计一坯工力经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而且那时对青花瓷的要求是只求精工,不计成本,所以就当时而言,一件好的青花作品,价格是相当昂贵的。

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瓷卓越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和提高。在瓷器的造型、釉彩都有了新的成就,呈色也由原来的厚重变为鲜丽明爽,在画艺方面清代的青花艺术瓷却没有多大变化。反而走进了一味模仿的死胡同,那种生龙活虎的民窑画风荡然无存,这可能同满人的审美习俗有很大关系。

民国时期是青花艺术瓷的衰落时期,那时民国大众的审美需求是那种光彩艳丽的新粉彩瓷,以至当时许多青花名手都纷纷改画釉上彩瓷。然而有些画家对青花艺术仍是情有独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王步先生,他的青花分水可说是别具匠心,独领。

任何一种文化产业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建国以来,青花瓷艺术有了很大的飞跃发展。第一,能熟练的掌握青花料性,第二,掌控了窑温变化,可根据不同的窑温烧出不同的发色。第三,描绘方面,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同时继续推陈出新。

作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家,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怎样去积极的创新和发展,怎样使青花艺术瓷更巧妙的表现出其时代特征?

一、在造型方面力求创新,注重造型与装饰的完美结合。如作品《冷露》综合装饰,笔者采用半刀泥雕刻的松树为装饰题材,纹饰以松树的生成姿态,随器型的旋转而变化,配合传统青花描绘的梅,使画面和器型巧妙的结合。根据对窑温的掌控,使作品里面和外面的青花发色不同,把作品颜色的渐变表现得更为明显,器皿大胆的采用了变形效果,表现出一种另类的美。

篇8

审判长及各位合议庭成员:

我受安徽百达律师事务所指派,担任本案被告人方卫的辩护人。在此,首先对含山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含山县人民法院刑庭的各位检察官、法官在我履行律师职务时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诚挚的感谢。

通过查阅本案卷宗、会见被告人和今天的庭审,尤其是控、辩双方在证据质证、法庭辩论后,我发表辩护意见,谈谈我对本案的认识,即:在本案中,控方没有证据证明方卫犯有刑讯逼供罪,更谈不上援引该罪法条中致人死亡的条款,应当宣告被告人无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根据该规定,是否构成刑讯逼供罪,在主观上要看其有无逼取口供的故意,客观上要看其有无实行暴力或者实施非肉刑折磨的行为。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审查被告人的主、客观行为的证据

一、控方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有刑讯逼供的主观故意。

二、控方没有证据证明被告客观上有肉刑或变相肉刑的行为。

在本案中,控方能够出示的所谓证明被告有刑讯逼供行为的证据及点评如下:

(三)12月17日潘世讨被逼供。控方的证据没有,而指控人潘世讨全盘否认指控,认为该指控是被检方侦查人员威逼胁迫而作。此外,当天潘世讨出入所体检表也可证明。

最后,需要指出:李政在其盗窃案一审判决后,以其受到刑讯逼供为由上诉,黄山中院发回重审后再次被判决构成犯罪,李政再次上述后二审裁决维持一审判决。在重审判决及二审裁定中,李政、潘世讨的口供及辨认现场的笔录均被作为合法证据使用,恰恰证明了被告人在对熊军一伙盗窃犯罪的侦查活动中没有违法。

综上,控方没有指控被告犯有刑讯逼供的直接证据。所谓的间接证据支离破碎,未形成证据链条,更经不起推敲。

篇9

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意思是古人和今人都像流水一样在流逝,只不过是时间的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也都是一样的。

2、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出自于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逍遥丸含药血清;UMR-106细胞;细胞增殖

1 材料

1.1 药物

逍遥丸,批号:20031263,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妊马雌酮(CE),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050119,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28.13μg?mL-1的药液备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上海前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DMSO配成50mmol?L-1储存。

1.2 动物

12月龄衰老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40±10g。实验动物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清洁级,合格证号SCXK(京)2012-0001。

1.3 仪器和试剂

VictorTMX3酶标仪,美国PekinElmer;Vert.A1倒置显微镜,德国ZeISS;RPMI1640培养基、新生牛血清(DMEM)、双抗、二甲基四氮唑蓝(MTT)、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XCS的制备

将Wistar大鼠30只,体重240±10g。妊马雌酮675μg?kg-1?d-1,逍遥丸2.7g?kg-1?d-1,给药体积为2 mL/100g,按大鼠体重灌胃相应浓度的药液,每日1次,连续3周。第22日给药后1小时,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灭菌后,至-80℃冰箱保存。

2.2 UMR-106细胞培养与分组

UMR-106细胞常规培养,以2.5×103个每孔密度培养48小时。分别加入各浓度含药血清的1640培养液100μL、10%CE、大鼠空白血清或相应体积的培养液,每组均设6个复孔,温育48小时(另设相同组别的细胞与 ICI 182780 1μm?L-1共孵育)。

采用MTT法于酶标仪490nm 波长处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结果用A490表示,计算细胞增殖率。

2.3 数据处理

本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示为( ±S),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t检验以“P

3 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当细胞培养48小时,XCS(20%、10%、5%)和妊马雌酮含药血清均明显提高UMR-106细胞的增殖率(P0.05);与ICI182780未干预相比,细胞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逍遥丸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观察成骨细胞发生相关转录水平基因和表达蛋白的指标评价发现雌激素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同时也有体内实验证明雌激素促进成骨细胞的发生、分化、增殖和功能。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单位,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分化成熟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本实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XCS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部分指标的影响,初步表明XCS具有一定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并提示其可能具有雌激素受体依赖性。但本实验仅为细胞水平的活性初步考察,其他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宁,李会娟,祁永华等.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的逍遥散治疗黄褐斑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64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