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题范文

时间:2023-03-21 10: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数学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数学题

篇1

1主要原因

1.1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本身特点的不同

1.1.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体现在语言上,初中数学语言较形象,而高中数学语言却相对较抽象,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1.1.2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1.1.3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性思维。

1.2学生学习方面的一些原因

1.2.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调查表明:有一半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1.2.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三分之二的学生反映有这种现象。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

1.2.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

1.2.4 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调查发现有大部分的同学都存在这种问题,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应该说是兼而有之。

1.2.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1.2.6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

调查表明,有三分之一多的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2解决措施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填鸭式”教学为指导式的导学。教学的好坏不是看师生合作有多么的愉快,课堂气氛有多活跃,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学习,是否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学会了分析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从哪里入手?为什么这样理解?还可以怎样理解?做题时知道该怎样做,并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做完后还应研究有没有其他方法,对有些题目做适当的变式训练,就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篇2

关键字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98-02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广告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的多。

2以疑激欲,引导学生善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家认为,疑最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特别是开课前的两三分钟。如我在讲“列举法求概率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任意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有几种可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有的认为有两种,有的认为有三种,有的认为有四种,我一一对他们的结果加以肯定,这时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非常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我又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实验来加以说明,使他们成为能动的认识主体。

3以趣激欲,使学生乐学

在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应该只有听话的学生,更应该有许多敢于表现的学生,前提就是你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环境。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不少学生感到特别单调,解的不准确还不愿意练习。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将全班分成9个小组,每组六至七人,并推选小组长一名,各个小组可以给自己命名,进行比赛,这样不仅打破了简单的重复练习,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4以导激欲,让学生会学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加以培养,让学生有能力做学习的主人。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记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5以情激欲,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5.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5.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洁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提一解。

篇3

同学如何活用课堂提高高一数学成绩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积极性

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集中精力

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专心致志

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就记

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

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注意课堂开头与结尾

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8、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最好是一边听一边记,当听与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为主,下课后再补上笔记。记笔记要有重点,要把老师板书的知识提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记下来,供课后复习时参考。

 

如何活用课堂提高高一数学成绩相关文章:

1.高一如何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2.高一如何提高数学成绩

3.如何提高高一数学听课效率

4.如何搞好数学教学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成绩

5.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打造

6.高一数学成绩好的女生学习方法

7.快速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8.如何快速提高高二数学成绩

篇4

【关键词】高一数学;常见问题;建议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期和转折点。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在笔者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学生在高一学习过程中,不少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尖子”学生却无法适应数学学习,都出现了成绩大幅度下滑的情况,更有甚者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学生无法克服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所遇到的障碍所造成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经过长时间的系统总结,将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归纳,并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如下:

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常见问题

1.1 思想和心理“转型”不成功

初三学生在经历了升学的压力之后,是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对高中生活的新奇进入新的环境。在自豪感和优越感并存的激动心情下,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大大减弱。一部分同学甚至认为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模式大同小异,可以通过几个月的突击学习就能将成绩提上来。故而,在这种心态下,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先玩后学。在高一的前一、两个月对学习的重视不够,而当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课程已经落下很多,追赶困难,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在心理上具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进入了高中以后,可谓是强手如云,无法再突出自己的优势,造成了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加,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给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1.2 学习习惯与高中教学不适应

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中保留着初中时养成的学习习惯。认为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也会有固定的解题模式,解题方法。过分地依赖于课后辅导,导致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只是单纯的延续了初中的学习习惯,即“课前不预习,上课记笔记,下课不复习”,导致了课前没有对所授课程有简单的了解,课中没有听明白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对知识的讲解、概念内涵的剖析以及重难点的分析,课后无法及时巩固、总结知识点。到最后只能为了写作业而机械记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这样必然跟不上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1.3 初高中学习差异大,学生不适应

高中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教学来说,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等多种因素,导致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争取复习时间,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对高一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2.1 调整心态,尽快进入角色

进入了高中,每个学生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初中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而且在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都是经历过中考检验的,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长项。所以,需要尽快调整好中考后长达2个月的休息状态,进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在调整身体状态的同时更应该调整心理状态,踏实地学好每一节课,认真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这样就能在学习中逐渐地掌握先机。即使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这样就会避免出现自信心丧失和自卑感增强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数学老师也会在学习上明确指出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差异和不同要求,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有勇气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何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总结为:

1)课程学习“三步走”

课程学习的“三步走”简单概括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这是学好每一科课程的基础。

(1)课前预习。这是上好新课的基础。课前预习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课前接触到了所学内容,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课程做到初步了解,能够发现疑难点,找出侧重点,从而降低课堂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学习时间。

(2)课中学习。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对于已经理解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把听课的注意力放在重难点和侧重点上,不盲目地记笔记,节约了课堂时间,解决了实际问题,避免了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3)课后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经过了课堂学习之后,还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新知识与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复习巩固,发现新知。这样才能使知识能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2)作业练习要独立,解决问题要及时

独立地进行作业和练习,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理解的必备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在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过程中,针对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或者思维受阻的地方在第一时间内的到解答。并且将容易出错或经常出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适当地进行重复性练习,长期坚持可以使知识用会、用熟、用活。

3)系统小结,树立知识结构网络

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结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为我所用。

2.3 利用初高中内容的联系,平稳过渡

高一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和初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比较的理解,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到相对轻松。在高一的数学学习中,可能仅仅是将概念的叙述同初中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就能让学生感觉到高中的定义其实就是从初中的定义中过渡来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这样就形成了对应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增强了理解。

总之,数学的学习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高一学期打好数学基础,对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每一名学生都克服学习上的障碍,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郝建华.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太原科技,2004(03).

篇5

一、课堂教学的数学语言艺术的提高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有口头语言和板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是一种极普遍、最经济、易见效的手段。数学课堂的口头语言,既不是戏曲表演中的念白,也不是话剧演员的独白,更不是演讲家滔滔不绝的演说。数学教师课堂口头语言的魅力就在于:

1、精确性和逻辑性

数学课堂语言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解难答疑。教师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递中介,在借助口语传授知识时,必须首先保证所表达内容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切不可摸棱两可。课堂口语的精确,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要象鲁迅说的"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真正做到惜字如金,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数学口语的逻辑性要求说理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言之有据、全面周密,这样的语言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如在一次课堂小结中,老师说:"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步骤相同,先算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加一就是三。以后熟练了,一看见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也可以先写十位上的数,这样可以提高你们的口算速度和能力。

2、启发性和教育性

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是开拓思路、激活思维、增长才干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明显。如:"买一块橡皮多少钱?1角2分可以换多少个1分币?怎样想?"几句启发性的问句,激发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启发,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如果具有教育性,就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强调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是全国人民的通用货币,必须爱护人民币,不要乱涂,乱画人民币。

3、形象性和趣味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些社会阅历不深、辨别能力不强的学生,他们极缺乏对事物的直接认识,因此教师在传授间接经验、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时,注意语言的直观形象性,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掌握抽象的知识。另外,趣味性的语言更能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得到启迪。例如,在讲授元、角、分时,为一年级小学生设计"当售货员"游戏,出示实物学具标明价钱,学生按价目付钱及找回人民币。运用板书能突出教学重点,理清教材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板书能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调动视觉积极活动,有丰富感知、吸引注意力、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的作用;板书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抓住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起到便于理解,增强记忆的作用。如讲季、旬的知识时,利用图表,配以顺口溜把所讲内容突现出来。

一月三旬上中下,

上中各十均不差,

大十一小一十,

二月八九看平闰。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保持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为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知识的良好环境,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课堂艺术。

1、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第一个表情,第一个手势都应是先声引人,先声夺人,先声服人,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条件,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唱戏讲究开台锣鼓,上课讲究如何开头。导语的设计应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导语的功能主要是吸引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联结知识,沟通情感。导语的设计可有故布疑阵,留下悬念;以旧导新,新旧相连;设障立疑,激活思维的方法。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后,再学习圆柱和球体时,设计导语引入。说出并取走你学过的图形。(如下图)余下的两种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是什么名称呢?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寥寥几句导语,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过程

数学教学内容要求每一课堂围绕知识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直说、实说、细说,又要力求精练。深与浅是相对于教学内容的难易而言的。一堂课中的难点太多,学生的思维疲乏,会减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反之,如果教学内容太简单,学生思维消极,同样会抑制其求知欲,学习效率也不会高。所以,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纵横的内在联系,理解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突出关键,分散难点,深入浅出,确定教学坡度,设计教学层次,选择最好的教法。在教材的"深"与"浅"之间做好"搭桥"、"铺路"、"垫坡"工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沟通起来。在堂数学课中,让学生时而"走一走",时而"跳一跳",在动态中使学生获取知识。另外,教学的密度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中每一分钟的作用,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在一堂数学课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特点和学生情绪变化等因素,处理好讲、思、练的密度。同时,教师要善于设疑、激疑,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疑点转化为"热点"。学生有疑会思考,才会引起思维的。因此,要设计好"疑点",处理好"坡度",找准"热点",使课堂教学时起时伏,在起伏的推动下不断前进。

3、尾声

篇6

一、处置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考试的内容与教学的内容似无区别,但将这些内容放到考试和教学的过程中去之后,就显现出问题来了。考试要在120分钟里评价三年的学业,其内容的综合和组合就与教学大不相同。最后的是考试要表现当代大学对人才的需求,考试必须对考生所学学问内容进行的选拔。我们怎样去认识考试的内容呢,主要是对这两个条件的了解。当代大学是为社会培育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合理的学问构造、开阔的学问视野、牢靠性强的考虑方式、创新含量高的思想质量。完成这类人才的选拔,对试题内容的请求是综合性要强,即学问的综合、才能的综合。

二、引导讲授相得益彰

新课改后,教员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学问的载体来教,教员的教学活动动身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关于根底好的学生,引导教学效果显著,但关于根底普通或较差的学生还需分离讲授,只要二者恰当分离才能相得益彰。案例: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F,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又有点A,求的最小值,并求取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师:数学中许多问题都要用到数形分离的思想,所以我们先把图像画出来,大家想想点A该画在哪呢?是抛物线外,还是上,还是内啊?如何来判别点A的位置?生:点A在抛物线内,将点A的横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得:由于,所以点A 在抛物线内。师:问题要我们求的最小值,是不是需求肯定点P的位置啊?想想点P在哪的时分,能使得值最小。生:三点共线。师:哪三点共线?生甲:点P是直线AF与抛物线的交点。师:好,我们来看一下,衔接AF交抛物线有两点,这两点是点P吗?如何来断定一肯定的点P,使值最小?生乙:从图上看,P点是上面的交点,直观觉得上边的值要比下边交点肯定的值小。师:好,那我们就把上面的交点定为点P,大家肯定此时的值最小码?如今,我找了一点:过点A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P’,交准线于点B。师:到底肯定的哪个是点P呢?谁能给证明一下?师:为什么要作准线的垂线,点P到准线间隔,有什么特殊的中央?生:过P点作PC垂直准线交准线于C点师:好,大家想得十分好,如今大家会证明已肯定点P’的值最小了吧?有什么领会?生: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很重要,还有求最小值时,先要证明找出的是最小。

三、培育空间想象才能

平面几何比拟笼统,对空间想象才能要求较高,容易使学生生分化。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学问的根底上,从学生学问的最近开展区设计问题,契合学生的学问程度和学习才能上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从模型到图形、从直观到图形的呈现方式。在解说中从学生入手做开端,把学生的视野由平面引向了空间;重点解说平面几何研讨的对象、内容、常用的思想办法三块重要内容。作为教员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论是谁都要学习,不论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他人的教师,使我明晰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大致内容。经过培训学习,使我明晰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学问的散布;怎样控制学问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示的在对学生解说时应该控制的尺度;新的课程规范所提出的请求。使我不只是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从本身的学问储藏上为高中语文新课程变革作好充沛的准备。关于新增局部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只要弄清,更要弄透。关于一个高中教员,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本人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学问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效劳于社会。原封不动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顺应于社会的开展与需求的。关于不曾变动的旧的学问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需做到心中有数。关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关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解说到什么水平,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慢条斯理,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慌张感。经过学习,使我明晰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学问点组成的,以及各学问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络与区别。

四、深入考虑问题的才能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5-01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和老师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国家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推动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国际教育模式接轨。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前途,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改革现在教学模式,坚持现代化教学理念,多种措施辅助教学,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成绩,确保高中数学教学稳步有序的发展。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当今时代,传统模式的应试教育(即为应付考试而设的课程和教育方式,只追求升学率,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因此,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改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强且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让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即教师精心备课,充分利用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源,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充分的发挥个人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应该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运用数学哲学和数学方法论中的高效数学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既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侧重锻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还要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掌握各种新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实现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

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教师方面高中的数学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时间效率观念,既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从而提高高中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提前制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还应努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及时反馈课堂信息。(二)高中生方面的因素高中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很关键。(三)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规划也会在一定方面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精研教材,深刻了解教材重难点,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做好备课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提前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课堂上不浪费一分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们做好互动,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高中数学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营造一个合理有趣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既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把课堂上的数学问题设计成不同的情境,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开发自己的智力,针对问题自由发挥,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堂,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真正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前活动,将学生引入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有效的课前导入既能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还能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以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好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是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使学生不断的发散思维并发挥想象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师应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如多媒体等,使授课更生动形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负责,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效果。因此,布置课堂及课后练习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效果。课堂练习也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是衡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能力标准。因此,教师在课堂及课后练习的选择上也要是做足功课:习题要有目的性,课堂及时练习,习题也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还要多样化)。根据学生课堂及课后功课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所了解,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配合教师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成绩,最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向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2(88).

篇8

一、教学目的要清楚

教学目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的深度、难易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应在教学目的中得到统一。首先,基础知识要突出,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出发,接收新的知识,探求更高层次的知识,起到预测和展望新知识的作用。其次,思维要活跃,注意正逆并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头脑变得聪明、灵活。第三,能力要强,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数学只是工具,它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

有了清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通过“双基”进行训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攻破难点。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这节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里面渗透了解方程的“降次”思想和高中知识“充要条件”的内容,这种解法的基础便是因式分解。通常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通过有关题型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给学生配了以下三组练习:

第一组:目的是因式分解的复习

(1)5x2-4x2 (2)x2+6x+9 (3)4x2-4x+1 (4)5(x+2)2+3(x+2)

第二组:目的是正确掌握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1)(x+2)(x-3)=12则x+2=3或x-3=4,对不对?

(2)x(x+5)=3(x+5)两边除以(x+5)得x=3,对不对?

第三组:目的是合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1)2y2=3y (2)4x2-9=0 (3)3x(x+2)2=7(x+2)

(4)m2+8m+16=0

二、教学思路要清晰

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师自身必须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要学习思考,钻研初中数学的规律,通过不断的学习,通晓高一级的数学领域,才能居高临下,指导自己的教学。并要注意初等数学方法的积累,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形结合法等。

还要帮助学生确立动手、观察、探索、猜想的习惯,开拓思路,通过分析比较,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有意识地强化逆向思维和横向比较。

如:已知3x2+4x-k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

可引导学生由完全平方式联想到(ax+b)2的形式,进一步横向联想到(ax+b)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3x2+4x-k=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b2-4ac=0,从而可求k。

三、教学语言要简练清楚

篇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建模和数学分析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开放性试题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能够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考数学开放性试题的编制、选择过程中主要遵循的原则

1.选取开放性试题时,通常选择对普通数学题删除条件或者结论的题型.

2.选择演化式的开放性试题.先给出研究背景,再给予一个限定范围,看能依据这些条件联想出哪些推测,逐步有目的地构建开放性试题.

3.选取一些包含图案或者数学图形的开放性试题.一方面能够直观地表达题目条件;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对开放性试题的排斥和恐惧心理.

4.在选择开放性试题时尽量减少计算量,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可以采用提供模型,让学生自主编写解题条件和问题的方式.

5.选取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开放型数学题.增强数学与生活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数学同物理、化学等知识的联系,开发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二、高考数学开放性试题运用效果不佳的原因

首先,开放性试题的选题、设计存在问题,造成了高考中开放性试题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高考的命题组虽然逐步认识到数学开放性试题最适合考查学生在新课标下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但是有些命题人对开放性试题的出题形式和命题点拿捏不准确.

其次,如何制定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开放性试题往往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也有相当大的弹性.高考的阅卷工作主要以流动阅卷的形式为主,不同阅卷者对于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可能有所差异,可能出现不公平的现象.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升学考试,命题小组通常会排除争议性的数学开放性试题.

最后,开放性试题在闭卷考试中很难发挥出其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的是思维和分析能力,同传统试题的考点截然不同,可是闭卷形式无法给学生展示思维和分析过程的机会.因此,在闭卷考试中数学开放性试题还是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三、高考数学开放性试题选题策略

为了使数学开放性试题发挥更好的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我们要在编制和选择高质量的高考开放性试题上下工夫.

首先,开放度要合理.开放度不够会影响开放性试题考查目标的实现,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度过甚会提升解题的难度,也为评卷工作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带来影响.选题时尺度的把握会影响高考数学考试的公平性.

其次,在选题时,要注意开放性数学试题的评分标准是否明确严谨.高考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升学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必须严谨和明确,必须要避免开放性题目中出现无效答案的情况.否则,即使题目同生活和数学联系都很紧密,展示了数学开放性试题的所有优点,也不该选择为高考试卷中的数学开放性试题.因为这类题目的答案无法用来让学生展示和发挥出思维分析的能力,更无法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例如,2007年湖北理科高考试题第12题,复数z=a+bi,a,b∈R,且b ≠0,若2z-4bz是实数,则有序实数对(a,b)可以是.这种题目答案有规律性,评分的标准明确.

再次,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甚至可以说高考的分数决定着考生的前途.因此,开放性试题必须有足够的区分度.高考试题必须能区分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挥高考作为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即使开放度中等,但在划分不同学习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具备高考所需的选拔功能.

篇10

一、运用教学情感的艺术

1、感情充沛、激情适度

课堂教学犹如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波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要讲透知识,又要渗透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变化,以促进师生感情共鸣,思维同步达到“情理相融”。缺乏感情和激情的讲授,学生听觉易疲倦、情绪易降低,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教师讲课也有一个“进入角色”的问题。感情充沛,语言充满激情,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产生共鸣,得到一种振奋与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感情充沛,而又能恰当地加以控制,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激情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然而激情过度,始终慷慨激昂,高声调、大嗓门,如同讲演一般,不仅教师本人会感到身心疲惫,学生同样也会产生听觉疲劳。

2、自信而不自负

自信,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当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基础,那么他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教师的语言、举手投足,甚至表情、神态自然会流露出一种自信来。这种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学生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人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否则学生会对其传授的知识的准确性、可靠性产生怀疑; 当然,也不能过分自信,过分自信以致于自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令人反感,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今天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和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应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所以教师还需有谦逊的美德,谦逊可以促使人不断地上进,同时也具有一种亲和力。自信而不自负,谦逊而不自卑;处事自信,为人谦逊,这才是最理想的组合。博学而又谦逊,应该是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物理学本身的许多内容已给我们提供幽默风趣的材料,我们应当充分的加以利用。

1、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巧用俗语

科学是严谨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专业术语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习惯。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同时不能太死板,也要注意物理语言和俗语巧妙的结合,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巧用体态语言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是音量有大有小,语调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眼神等无声语言与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语速减慢,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注意体态语言的应用,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生动形象、直观性强、巧用比喻和类比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物理有的知识很难理解很抽象,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和类比,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湿润,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在讲“右手定则”时,可以采用割麦子来比喻: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麦子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又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我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当“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且记得牢。再如,再讲气体分子运动情况与温度的关系时: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并不表示每一个分子都比以前运动更剧烈,而是总体情况的反映。若与全班两次考试的物理成绩作类比,平均分上升了,并不表示每个同学的物理成绩都比前一次上升了,只能反映大多数同学的物理成绩比前一次提高了这一总体情况。 在讲振动图像时,可以把振动图像和横向看成绩册:同一个(同一质点)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时刻)的考试中的物理成绩(位移)。在姜波动图像时把波动图象和纵向看成绩册:不同人(不同质点)在同一次(同一时刻)考试中的物理成绩(位移)。

4、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市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成语“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语言来表述。楞次定律可配以游击战术中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等。自感现象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5、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要既有难度又有梯度,恰如其分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艺术

一位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