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03 19: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七年级上学期
年部名次 20 14 10 7
军训太模糊了,只记得是在学校进行的,4、5天,教官姓楚,一年前听说他在大兴矿下井,今年军训有看见他了。那时我班和十二班并在一个队伍里,我和十二班老师的那点不愉快,暂且不提。
那时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姓赵,女。全班48人。
第一次月考后,我接到第一份成绩单,侯哥班级第一,年部第四(这是他最好成绩)。我班级第二,年部第20,麒麟班级第三,年部第42(根据现存的成绩单来看,麒麟最好成绩第37)。这次我语文考了71分,整个初中最低分数,C等,但语文年部排名不是最低的一次,可能是刚上初中,都不会答题,以至于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老师讲一个新题型,就在本上记一个答题格式。刚发下成绩单的时候,赵老师还拍了我的后脖颈,据说拍那能长个,不过收效甚微(初中好像根本没长)。但我牢牢记住了这次,一直到期末,成绩一直在上升。
七年级下学期
年部名次 25 8 11 8
转走5人,全班43人
我是一个成绩不稳定的人,经过一个假期的放纵,在第一个月没有回到学习上来,也许是一直在忙活数学竞赛,结果两个都失败了,竞赛也让我充分意识到什么叫高手(不过希望杯好像停了)。第一次月考成绩单下来后,赵老师把我叫到走廊谈话(安慰、鼓励),我当时异常地平静,结果谈完了回到教室就开始哭(我就是一个欠关心的人)。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还让我和薛发言,谈学习方法。爹爹看过我的发言稿后总结了一句:没有顺序,条理不清晰。后两次虽然有一定波动,但还算可以,名次在一位数和两位数之间徘徊。
七年级,很嚣张,早上值日总要拖到上早课才回去,考试前不复习,小科书基本不往家带,语文作文写得都不堪入目,但那时上课很听话,从来不在课上写作业,上课时强哥和我说话,基本不理,并多次提出换个同桌(强哥不要生气)。
八年级上学期
年部名次 13 4 22 2
赵老师去铁岭了,新语文老师姓于,女,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姓王,男。
第一次月考仍然是退步,意料之中,我还记得历史的选择题写串了,考了35分,因为我每次历史课都写作业,历史老师始终认为是上课写作业的原因,不仅告诉了同一个办公室的语文老师(结果我被语文老师谈话了),还在课上大发雷霆(当时感觉很委屈,很愤怒),但我仍然在历史课写作业,因为我想让她知道,不是上课写作业造成的。后来开家长会。我敬爱的王老师啊,拿着成绩单,从头到尾挨个作评价,给我的评价是个各科均有下降,虽然是事实,但当着那么多家长,也太不留情面了(妈,儿子给您丢脸了)。记得那天是薛的生日,王老师也照说不误。还有一天,王老师当着我的面说:咱班咋地也得有个进前十的呀。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那幼小而脆弱的心灵(我怎么写了这么一句恶心的话,算了,不改了)。期中的成绩单下来的当天,我和麒麟打赌能不能进前十,麒麟输了(那十亿冥币还没烧呢)。但在愉快的一个月后,是这三年最大的一次退步,退了18名,爽!但期末进步20名,也是我最辉煌的一次,考八科,四科满(尤其是历史)。
八年级下学期
年部名次 10 9 6 17
第一次照例退步,没出前十,给我乐坏了,然后稳步上升,我以为要重复七年级上学期的美好状态,悠哉悠哉,期末给我开了一个玩笑,也是期末考试中最惨的一次,退步11名。
八年级明显没有那么嚣张了,至少要开始背小科了,不过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上课写作业 (不只我,很多同学都这样,老师一直认为是我把同学们带坏的,抱歉)。这的确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以至于后来上课听不下去,尤其是数学,不写练习册都闹心(对不起,郝老师)。不过我始终不认为这个习惯影响学习。
九年级上学期
年部名次 15 4 4 14
第一次没退步,原因是上回太低了。由于不考政史,意味着不用背小科,政史课可以肆无忌惮地写作业(还有就是新历史老师的讲课方式根本接受不了),导致下学期疯狂背政史(这是后话,暂且略过)。那次化学也异常地简单,但后三次化学就再没过75。第二次除了化学和英语,都还可以,数学考了九年级的唯一一次满分(当然那次非常非常简单,好多好多150,一批又一批149)。我本来估计第三次会退步因为相比第二次,总分下降20分,名次还是一样。就这样,期末让我又回到了开学时的水平,一条近似完美的抛物线。
九年级下学期
年部名次 15(月考)
模考 6 3 2 12 14 27
篇2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深入,课程难度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直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有学生会说:“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习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语。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化学的一些看法:
1.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内容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预习提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那些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听教师讲解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有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只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一节教学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性。
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在1~3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
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解题能力
篇3
关键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方式;课程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就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初中物理课程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目标指出:通过物理学习,要使学生能够体会物理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物理的价值,增强对物理和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注重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兴趣,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所讲的物理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物理。
一、在生活中体验物理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生活中。学生在生活中学物理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理论的扩散现象时,我除了让学生做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实验,还用小烧杯装冷水热水做食盐的扩散实验。学生比观察墨水扩散表现得更兴奋。由此可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我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思考观察的现象有什么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扩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几天之后,有几位同学跑来问我:“为什么炒菜时放一点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而腌咸菜很长时间菜才能咸呢?”“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吗?”“我知道扩散的快慢和温度有关了。”“不同的状态的物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吗?”从这些可以看出,只要给学生活动和思维的时间,学生就会积极去参与和体会。
二、在愉快学习中体验物理
愉快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愉快来自成功的体验,只有体验性学习才能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去学习,真正使学生愉快学习。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有些抽象难懂的,比如,电学部分的串联、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等。怎样使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不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又能主动参与呢?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资源,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习电路的连接时,我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将小灯泡接入电路使两个灯泡都可以发光。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实验都高兴地报告:“灯亮了!”我再引导他们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相互比较发现了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并联。有些同学还发现了开关的作用不一样,有的发现并联的灯工作不相互影响,有的发现串联电路开关接在不同的地方控制作用是一样的,而在并联电路中开关控制作用与位置有关。至此,我又引导大家继续实验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总结出结论。学生兴趣高涨,议论纷纷。我看到学生自己因顺利找出答案而洋溢在脸上的喜悦之情,我自己也体验到了愉快教学所带来的舒畅心情。
三、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理
要学会游泳,就得亲自下水游一游。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旨在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物理教材中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如果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那么理想。经过思考,将实验改为学生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仔细观察并思考:(1)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呢?(2)为什么要水平匀速拉动物体?(3)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为什么要保持压力一定呢?如何研究压力呢?(4)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吗?
学生一直认真地去实验、观察和思考,课堂上思考不了的下课后还会实验、查资料来解决。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初中学生;规律探索
【中图分类号】g536.8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21-01
我们在当今提倡有效性课堂教学,也就是要求学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效率掌握规律,找到捷径,获取真知。那么,什么是规律?有人这样说,规律就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究竟有哪些?这是一个具体问题,也是一个实质性问题,目前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待于我们共同探讨。笔者认为,要想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法措施尚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消除忧虑,坚定信心,鼓足勇气
多年来,社会上好多人经历过这个学习阶段,认为英语是非常难学易懂的国外语言,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致使好多初中生心里忧虑,思想紧张,信心不足。面对如此现状,我们英语教师首先要充满坚定的信心,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学生,让他们排除忧虑,坚定信念,鼓足勇气,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其实,英语是拼音文字,比起咱们的繁杂的汉语要好学得多了。英语也是和汉语一样通过语序、基本结构来连词组句表情达意。当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应该是容易学会的,也许是在启蒙教育中学生受到了挫伤,或许根本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已。如果方法对头,学习得法,加上足够的努力,其实用上五百学时的时间就能够打好英语基础,用一年的时间便可基本过关,用两年的时间便可完全过关,这已被许多成功者业已证明。因此,我们特别注重的还是应该启好蒙、开好头,让学生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保持自信心态,寻找最佳途径,掌握基本规律,抓住基本特点,攻破尖端难关,获取最好的成绩。
二、寻求学法,养成习惯,开发潜能
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捷径是学好英语的保障,一旦我们找到窍门,找到规律,找准切入点,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将开发潜能。正像古人所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言下之意,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效率,学法正确得心应手,潜能就会无穷无限,自然就会快速高效,兴趣高昂,信心百倍。学习英语同样如此。我国的英语大师李阳不就是明显的一例吗?所以我们学英语,就要那么热切,就要那么疯狂,就要那么专心执着。英国的语言大师韦斯特早就指出:“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所以,学习英语先要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更需要通过学习实践转化成为学习技能和技巧,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幽默趣味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学的学习平台,并进一步巩固下来,转化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挖掘出大脑的认知能力和潜能,学英语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最佳的学习效能。
三、强化听、说、读、写四大技能
在实施英语教学中,我们务必要强化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快速训练夯实语音、语调和听力基础,并达到一定的熟练运用程度,这是打好基础防止掉队的关键所在。熟练的语言技巧来源于大量的、反复的、有效的实践训练。眼、口、耳、脑、手五官并用,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才能牢固记忆,形成熟练的技巧。事实上,初中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英语语言实践练习,强化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实践练习,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阅读是初中生输入英语语言素材的主要形式,而朗读是听、说、写语言实践的基础。朗读不但能练习发音、语调与拼音,而且通过眼看、口读、耳听、脑思反复刺激感觉器官及大脑中枢神经,促进大脑积极思维,建立起视觉、听觉、动觉等方面的语言感官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熟练的语言技巧。既然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听、说和阅读、写作英语的能力,那我们英语教师就要经常不断地引导学生天天读、处处听、时时看和日日写。这样读的多了记住了,听的多了会说了,看的多了理解了,写的多了成文了。所以学英语就要掌握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技能提高了,效果就明显了。
培养语感必须要多阅读、多朗读、多背诵。英语大师李阳说过,汽车是开出来的,英语是说出来的……其实这个道理谁都能接受,关键就是我们怕坚持不下来。因为学习任何语言都
必须首先保证语言材料大量、有效地输入与积累。而阅读正是中学生获取语言材料的主要形式,朗读、背诵同样是很好的形式,正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感的好途径。所以在英语阅读的基础上,围绕读物进行听、说、读、写等形式的综合练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学习模式。好多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屡屡强调学生读原著的道理也就是如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可以说,学习英语以阅读为主的输入和积累是前提,是关键,是主要模式。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兴趣教学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语言环境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了几点体会。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中学英语教师尤其需要牢牢把握这一规律。
首先,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特别是对于新的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初次接触,更是一次严峻考验。因为英语作为中学课程中的新科目,本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语文、数学等课程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外语"。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无助、恐惧、自卑等心理压力,并强烈渴望从教师的语言和言行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如果教师能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无助、恐惧、自卑等负心理效应,并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正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这就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否则,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黯然失色,会同时助长各种负面心理效应迅速迅速蔓延,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麻烦。其次,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正直无私的品德及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几年来,无论板书还是作业、试卷的批改,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书写,当学生的楷模。
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果说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
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编排也力图体现这一特点。新教材以语言结构为主体,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不但教学生语法结构,而且教学生如何使用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过程成为语言交际的过程,进而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应用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通过视、听、说等综合活动,进行英语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生动活泼的气氛和严谨认真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由教师呆板说教和大哄大嗡忽略细节两种倾向,力争做到双向交流、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达主题的效果。
比如,初一第一节英语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用英语问候学生、介绍自己、学校以及班级的大概情况。我的目的是让他们体会一下什么是英语,无论听懂听不懂。他们都被这种全新的语言所吸引,静静地听着这音乐般的语言语调。随着我的翻译,他们都鼓起了掌,接着我给一部分学生起了英语名字。到这时,学生的情绪由好奇、有趣达到。在平息了他们激动的心情后,我用汉语介绍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提出学习上的要求,教他们几句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句子:Hello.Mum.Hello.Dad.How are you ? I''m......。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紧张、有趣。下课后,他们迫不及待地用刚刚学过的句子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回到家后又给父母亲表演,得到家长的赞许后,他们学习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了。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届初一我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认真模仿,并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我还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后举行"初一英语书法竞赛"和"中英文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当评委,树立典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三、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因此,我注意经常运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媒体创设一个心情舒畅、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尽快把学生带入图画中的"情景"后进行教学,让他们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Book I Lesson 23"问路"一课中,我利用拉动式幻灯片移动"问路人",要求学生描述正确的路线。这种边听边演,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吸引了全班学生,他们从表演中提高了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既解决了难点,又使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各单元的对话,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连贯性,给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语言提供了基本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经久不衰。学生乐于参与,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挥达到,课堂气氛的的活跃达到顶点,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课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单词时,可利用图片乃至实物进行教学。能表演的动作,尽量表演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教感叹句时,尽力夸张要感叹的词,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学生极易理解又记忆深刻;教祈使句时,一会儿要求他们执行正命令,一会儿又要求他们执行反命令等等。在丰富多样、反复实践、正误比较中,祈使句的用法逐渐被他们所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视、听、说、想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人格因素,而又不至于把多媒体课堂教学简单地变成"图片展示课"。这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强化和扩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但是,作为语言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上课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及时获得对学生有用的信息。语言教学内容要有较大的信息量,具有时代感,知识性和趣味性强,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以使他们发现新的东西,并对其产生热情。英语学习中的第一个,哪怕是不大的进步或成功,也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其次,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饶有趣味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兴趣,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比如,留课外作业时,留给他们一个英 语谜语、填字游戏让他们猜,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生报告,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小故事、小对话;举办英文书法比赛等,使学生们既有准备时的紧张,又领略到成功时的快乐。在不断潜移默化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就爱上了英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成功的基础。英语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为初中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还很不健全。因此,兴趣就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也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葛炳芒.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J].学科教育, 2000,(3).
[2]刘道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的任务和教学目的[J].课程o教材o教法1997, (3):18.
篇6
初中学生,特别是刚进初中的学生,往往还是小学学习的习惯,依赖老师的帮助,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不会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学生被动的等老师教转变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值得我们教师去深思,去探索。下面就我个人教学中的实际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学习就是上课好好听,下课多多练。其实这只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法,要想真正地在课堂上将老师所讲的东西融会贯通,预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预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预习是学生正式听课学习之前所做的知识准备过程,它是一种初步的自我学习行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把握课堂重点、难点和疑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文本知识的预习能够产生一定的疑惑,进而思考,以解疑惑。由此可见,预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英语学习过程之中。只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完全可以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表现的平台,并进行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对课前预习就会更加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课堂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实际上就是《英语新课程标准》主张的“主动、探究、合作”的英语学习方式。新课标理念也强调,教育以学生为主,要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以达到充实、愉快、主动发展的目的。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如何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尽量减少做这做那的规定,精心设计英语课堂,围绕教学目标有条理实施教学,避免繁琐地讲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以及不断提高克服各种困难障碍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培训
英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学英语很刻苦,很卖力,但显得很吃力,结果收效甚微,进步缓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不只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交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和指导,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方法,达到自由运用。
如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反映的“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指导学生采取“循环复习法”来巩固词汇,即当天内容当天复习,隔一两天再复习,隔一两周复习,再隔一月复习,如此可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效果甚佳。又如,在阅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猜生词。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时,要求学生复习时要有侧重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法进行交叉复习,全面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养成了勤查字典、勤翻资料进行自学的好习惯,而且更有利的开发他们自主和创新的学习潜能。
篇7
关键词:语文;新课改;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77-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非常熟悉的学生熟视无睹,不愿思考;完全陌生的,又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哪些难易适度,学生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才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提高语文教学艺术,让激情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所谓“激情”就是指强烈激动的情愿。语文教师本人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是激情的源泉。讲课有无激情,是否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和他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会用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方法在朗读、精讲、设问中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关于朗读,鲁迅说过:文章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声音美就需要朗读来体现,精彩的朗读使学生赏心悦目,心领神会,它是深刻理解课文感情内容的快捷方式,是书面语言转变为形象生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张力,弥补平面化的文字表达的不足。而精讲则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并能在文本中感悟自己的喜怒哀乐:或憎恶、或同情、或伤感、或快乐……至于设问,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精华,设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问题的解决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化解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语文知识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拓展……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自主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点科学知识,生活小常识,先进理念,一两句或整首诗词,欣赏名篇名著,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且有无穷乐趣。这样以课本教学带动课外知识的学习,又以课外知识的补充促进课本教学任务的完成,两全其美,何乐不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原则,常源于对所学习的内容本身发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学习兴趣能调整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走出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误区,完成了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角色转换,彰显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3.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之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创设情境我们必须明白: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指导与帮助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其次,要创设为理解各类学习主题所需要的,而学生现在欠缺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境。如古代情境、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再次,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情景,如问题情境,情感情境,过程情境等。这些都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4.创设浓郁的自学氛围,教会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谓“授之以渔”。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为提高学生的渔技,老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捕的是什么鱼呢?是分数之鱼!阅读,老师源源不断地输送阅读方法;本来是供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言论的主观开放题,也有老师按照几种文体的不同,总结出了固定的回答模式;作文,老师口干舌燥地列出了创新的招数,学生的作文已在老师的设置下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怪圈,看似新颖的形式,掩饰不了内容的苍白无力。表面上的自主学习却掩盖着学生的被动与滥竽充数。语文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构成。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一种陶冶人性、建构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整体生成的过程。又怎是一个“渔技”了得?更不应该钓的只是“分数之鱼”,捕的而是生命的成长、人格形成、个性发展。要钓到这些,光靠“渔技”是不行,而是自主思维的形成,在“捕鱼”中陶冶情操、心智与灵魂,形成科学与人文的精神。
5.培养良好自主学习品格,形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
当今的社会使瞬息万变的社会,知识总量在剧增,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的更新急剧加速。尤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人类逐渐推入了一个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成为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客观需要,是面对知识爆炸性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迫切要求。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学习,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自主学习源自兴趣、爱好,脱离了兴趣与爱好去谈自主学习,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宛如空中楼阁――虚无飘渺了。
参考文献:
[1]《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法;语文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52-02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有效合作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较之于其他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然而想要通过合作学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就需要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本文就合作学习法在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论述。
1.合作学习法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设置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和教师指导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达到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为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为了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人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小组成员的人数,小组成员的人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讨论,小组成员的人数也不能过少,否则学生在讨论活动将不能有效开展,一般小组成员的人数应该控制在5个左右,这样能够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的开展。(2)小组成员的语文水平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安排小组成员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安排一些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安排一些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很好的进行,同时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得到有效提升。
2.2 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话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学生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话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都不难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有讨论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产生重要影响的话题,才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有效掌握。
2.3 适度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讲究适度原则,虽然合作学习法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既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又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能够无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否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适度原则,只有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才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3.有效组织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切实发挥合作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将合作学习法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呢?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3.1 鼓励学生针对合作学习的话题展开广泛的讨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就讨论的话题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勇敢的发表个人的见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也能够使其他小组成员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如果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变得十分拘谨,那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也难以产生促进作用。
3.2 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虽然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然而,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还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针对学习话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能够得以有效解决,而有些问题即使通过学生之间的集体努力也难以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是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9
1、乐上学。它是一款为中小学生提供教学视频资源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里面拥有初中各科的视频教学,由北京乐将公司开发。
2、我要当学霸。它是一款督促学习的手机软件,里面有初中各科的教学内容。由杨元开发。
3、学霸笔记。这个软件里面有超过500本的中学中各学科课堂笔记,200套讲义PPT和300本各类复习题。
4、赛学霸科学。它是一款帮助大家学习和掌握初中学科的软件,包含各种初中科目知识以及对应习题。
篇10
一、 构建氛围,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充分调动起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应努力遵循初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认识基础与知识经验,以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数学教育研究认为学习的最佳刺激,便是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内容能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智慧潜能,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学生在探究与发现中,有效地巩固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初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教师在数学教师中应在初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抓住初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焦点”,为学生构建有效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途径发现数学问题,孕育探究数学的动机,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产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数学探究意识,进而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比如,教学“概率”时,一位教师先引领学生进行观察,组织班级五至六人表演“街头游戏”,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游戏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被激“活”,人人主动探究游戏“输少赢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学生们自发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原因,通过自主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探究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将自己的想法、猜想、探究与同伴一起分享。学生们对“概率”的学习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使自己的头脑得到解放,双手得到解放,在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性。
二、 拓展方法,开启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倡导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的渗透。
1. 鼓励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
硬性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的法则、定理公式,而应该让学生有一个主动的探究发现的过程,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应以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主动学数学,动手操作学数学。因为有效的动手操作有利于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有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倡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张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提升数学思想与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实验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判断,推理等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发现、创造。比如,侧面积的计算教学时,课前可以让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准备一些纸质的圆锥,再让学生自己剪开,通过实验的方法去自主或同伴合作探究出结论。
3. 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初中学生对游戏也充满着好奇,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数学问题,又带着数学问题继续进行合作性探究。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中,一位教师将学生按3人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每一小组在硬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剪下这个三角形,再将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剪下,将三角形拼在一起,会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0 。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既得出了结论,又探究了定理的证明方法。
4. 鼓励学生在猜想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再凭借猜想探究数学规律,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继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