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范文

时间:2023-03-25 14:2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的进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的进化

篇1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使结构发生变化,因此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基础的原材料,同时,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也为生物变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主要内容有:

1、进化的起点:研究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起源。

2、进化的历程:研究动植物由低级到高级进化。

3、进化的证据:直接和间接证据。

4、进化的因素:变异、遗传、选择和隔离。

5、进化的规律:方向、速度、动力和途径。

6、物种起源:物种结构、形成方式过程。

7、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研究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篇3

1、有些动物一开始时没有太多的我保护能力,于是为了生存,它们的体渐渐产生了一些化学作用,于是经过一带又一带的遗传与变异,毒液便慢慢进化而成了。且有毒动物皆有鲜艳的警戒色,这有可能是毒液引起的,也可能是进化未成熟时的保护色。

2、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现最早的有毒动物是牙形虫。牙形虫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毒动物。形状类似鳗鱼,但身长只有约5cm。它是一种无颚海洋脊

3、椎动物,大约生活在5亿年前,在约2亿年前灭绝。它用于撕碎食物的牙齿比人类头发还细,却是动物界最锋利的牙齿。由于尺寸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其牙齿真。下图是史前牙形虫牙齿的电子扫描图像。将其牙齿化石与其他灭绝和现存的有毒动物物种进行对比,发现它用以释放毒液的是一种类似沟槽的结构,毒素是一种像河豚毒素一样的特殊神经毒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一、抓住生物进化核心,确定适宜的认知目标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物自身的自我复制,即生物成功地繁衍后代。繁衍后代的前提是能保护好自己的子代。找到这个核心之后,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认知目标确定为:1.通过观察,让幼儿认识到生物的后代是什么;2.生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代,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3.让幼儿体验生物进化的神奇。

二、选取恰当的素材,找到合适的生物进化教学范例

为了寻找教学范例,我搜索了大量的文献,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素材。在一次吃完桃子时,我突然想道:如果把桃核弄开会怎样?于是我将桃核弄开,桃仁便出现在我面前,一尝是苦涩的。这使我联想到处于野生状态的桃树的情况:桃树上结了很多的桃子,数量的优势使一定数量的桃子能长到成熟状态。由于桃肉的诱惑,动物会来采摘桃子吃。这样桃子就开始了新的运动状态,增大了自身繁殖后代的空间范围;桃核是坚硬的,这减少了动物吃掉或损坏里面桃仁的几率;即便一些动物把桃核打开了,桃仁是苦涩的,这也会增加桃仁完整保存下来的几率。桃仁在适宜的地方、合适的气候条件下,就能重新生根、发芽,长出一棵新的桃树来。

联想到这里,我心中豁然一亮,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吗?经过慎重考虑和预实验,我决定采用桃子做生物进化的教学范例。中班幼儿平时见过、吃过桃子,对桃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基础。

三、开展教学,逐步引导幼儿体验生物进化的深层机制

【情境】多媒体播放“野外的桃林”: 一片桃林已有不少桃子成熟。其中一棵上,桃子一个挨着一个,非常诱人。其中一些已经泛红,一股股桃子香味扑鼻而来。

1.精心观察桃子的外部特征,让幼儿理解大量的桃子对桃树繁殖的意义

观察前,我先抛出问题:大家数数看,有多少桃子在树上?幼儿很快完成了任务。我接下来让孩子们观察:是不是每个桃子都是完好无损的?有没有完好无损的桃子?那些被损坏的桃子是什么造成的?幼儿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围绕问题进行师幼对话。

师:有损坏的桃子吗?

幼:有。

师:是谁损坏了桃子呢?

幼:虫子,小鸟,小动物……

师:有没有完好的桃子呢?

有:有。

最后,回到了核心问题上:这么多桃子对桃树繁殖后代有什么用处呢?为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我运用了反向启发法:

师:野生状态下,是不是一定有损坏的桃子呢?

幼:是。

师:是不是所有的桃子都被损坏了呢?

由于有了刚才的观察经验,幼儿回答说:不是的,会有桃子未被损坏的。

师:大量的桃子对桃树繁殖有作用吗?

幼:有。

启发到这里,我做了小结:数量众多的桃子可保证桃树有完整的后代会长到成熟状态,以便于繁殖。

2.通过体验和想象,让幼儿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深层次机制

第一步:体验让幼儿获得感性知识。通过品尝,让幼儿知道成熟前桃肉是酸酸的,成熟后则比较甜;用牙齿咬桃核,桃核比较坚硬咬不开;品尝里面的桃仁,知道桃仁是苦涩的。

第二步:让幼儿设想自己就是小鸟或小动物,体悟小动物品尝桃仁后的感受。

师:如果你是小熊,你尝到酸酸的桃肉后会怎样?

幼:不想吃下去。

幼:把它扔掉。

师:这对桃仁有没有保护作用呢?

幼:有,扔掉后桃壳里面的部分就完好了。

师:如果小熊吃到桃仁,会是什么感受?

幼:苦涩的。(幼儿自己品尝的经验)

师:那它接下来会怎么做?

幼:不想吃。

幼:扔掉。

师:那对其他桃仁有没有作用呢?

幼:小熊不愿再吃其他的桃仁。

篇5

 

关键词:主动适应 被动适应 自然选择 社会选择 可持续发展

从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至今,由于对进化论的理解不深,因而出现了2种极端现象:一是生物进化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即忽视社会选择的巨大作用,仅仅将生物进化归结为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二是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过分夸大社会选择的作用,而低估了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我们必须把大尺度上的生物进化和小尺度上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保证人类的各种行为不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人类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笔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索生物的进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旨在为生物进化大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1 生物进化与生物的适应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明了生命是进化的产物,现代的生物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给神创论以巨大打击,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达尔文认为由于随机变异的产生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的变异被保留了下来,而不适应的变异则被淘汰。因此,自然选择的过程,就是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适应是生物进化的最终结果。

进化论及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多细胞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结构复杂的生命体总是源于结构简单的生命体。据此,部分学者认为进化就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过程。生物的进化就是生物体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发展过程,其中存在着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性,这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是相背的,这是人类中心说的判定标准在生物进化论中的体现。即使现代的进化观也并未认为“进化就是革命性的进步”,而把“进化”定义为“进化是生物适应性的改变和生物群体多样性的变化”,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致,在进化理论中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是达尔文整个进化理论体系和现代进化观的奠基石。

适应是生物进化的最终结果。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物种的趋异化过程,是生物的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是对随机的多种变异的选择,大自然为选择者,而随机的各种变异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被大自然最终所选择的那种变异就得以保存下来,而同一物种中的其他变异就被淘汰,得以保存的变异就是适应大自然的。可见,生物物种产生的各种变异,无论是变异的程度上、方向上,还是变异范围的大小、数目的多少上,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而大自然的选择相对于物种的变异来看,却是有一定方向的。自然选择的方向性和物种变异的随机性,客观上就决定了生物对自然的适应是一种被动的过程,生物体在结构、功能上对自然的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对自然的适应性总是滞后于自然对生物物种的选择性,也就是说,生物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不适应才是绝对的、永恒的。这就从根本上澄清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和现代进化论所基于的客观事实,在进化论中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划清了进化论和神创论的界限。

2 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

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另外1种选择——社会选择也与生物的进化密切相关。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文明的开始,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日新月异,市场经济和资源环境私有制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加上当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生物界的改造力度越来越大,表现在一些物种逐渐消失;一些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成为濒危物种;一些物种地理分布区域大幅度缩小;一些物种生活习性及部分性状发生改变;不时有新品种出现等现象,表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生物物种的演化具有不可低估的选择作用,这种选择称为社会选择。社会选择是人类主动适应自然环境的表现和手段,是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自然的一种必然。从本质上说,人类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科学实践活动等都是人类自主选择的结果,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以及科学实践活动等人类行为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等各个方面都属于社会选择的范畴。

事实证明,现在人类社会选择的力量的确是越来越强大,无论是对自然的改造力还是对自然的破坏力都超过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人类、人类社会本身以及社会选择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发挥效能的。在一定程度上,社会选择是人类社会对自然选择作用的一种应答和反映,可以看作是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但社会选择一经发生后,便有其独立作用的一面,可以和自然选择作用一道共同作用于生物的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一方面,当二者一致时,社会选择对自然选择起到了促进和加速的正向作用,使自然选择的力度、范围、时效得以加强,而自然选择使社会选择的目标得以快速实现,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加速生物物种的演化。另一方面,当二者不一致时,有3种情况:①当自然选择的力量大于社会选择时,生物物种的演化由自然选择所控制,社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自然选择成为了社会选择的阻力。这种现象在人类的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②当二者力量近于相等时,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都在自己一定的范围内作用,社会选择的目标停留在研究成果阶段,无法有效推广和应用,而自然选择也以其自身的作用规律对生物进行着选择。③当自然选择的力量小于社会选择时,社会选择的结果在自然界中得以快速体现,自然所固有的一些平衡体系被打破,自然选择的方向被改变,社会选择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控制着生物的演化。

2种选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人类社会诞生起,2种选择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贯穿在每一个具体的物种的演化过程当中。但是,社会选择的对象、原始材料和最终归宿都统一在自然界当中,社会选择无论多么强大。都必须以自然选择为基础。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选择对生物和环境的再创造作用,同时利用社会选择来抑制或从根本上扭转对人类或自然界(如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等)都不利的自然选择,或减缓各种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毁灭性打击的自然灾害等,降低灾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篇6

一、关于“选择”的含义

“选择”这个概念大体上是指去留的意思,即淘汰和保留之意。

达尔文从事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工作时,是从研究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人手的。他发现起源于同一野生物种的饲养动物或栽培植物有多个品种,相互之间有显著的性状差异,还发现每个品种都具有可以满足人类一定需要的经济特性。为什么人工培养的品种会多种多样,并且有符合人类需要的经济特性呢?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有目的地选择是人类成功创造动植物品种的关键,他把通过人类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由于不同条件、不同地区和人们的不同需要,人工选择的结果,使得动植物培育品种具有多样性。

二、关于“生存斗争”的范围和形式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之一。各种生物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但是由于生存空间、赖以生存的食物等条件都是有限的。因此,为了获得生存机会,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都存在着斗争,这要求学生要充分认识生存斗争的广泛性和多种形式。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大量个体死亡,少量生存。

两只狼在饥饿时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斗争,这是显而易见的生存斗争,它们属于种内斗争。达尔文认为,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条件很一致,因此竞争就很剧烈,即是说种内斗争最剧烈。稻苗与稗草为争夺水分、养料、阳光等而进行着竞争;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或体表,从宿主体内获得营养;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又以草食动物为食,它们之间存去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等等。这些生存斗争属于种间斗争。同种生物的个体间存在的种内互助关系,异种生物间存在的“共生”、“共栖”等种间互助关系也是生物获得营养和防御敌害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也属于生存斗争的范畴。

同时,生物与无机环境(水、光、空气、温度、气候、土壤特性等)之间也存在着斗争。如严寒与干旱会引起大量生物个体的死亡。生活在寒带地区的动物皮毛发达,具有冬眠或迁徙等特性,以此来与严寒作斗争。生活在沙漠的植物,根系都很发达,吸水力强,茎有储水功能,叶退化,减少蒸腾,以此来与干旱作斗争。这些也是生存斗争的一个方面。

生存斗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得剧烈,有的表现得温和,不一定是以矛盾、斗争的形式出现,生物间相互依存、互助互利的现象也是生存斗争的表现形式。

三、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四个要点之间的关系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大量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和“遗传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根据前面的事实所作出的两个科学推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是相互联系的,一定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孤立地理解。

首先,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遗传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第二,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和发展,具不利变异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同时,由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不同,所选择的变异类型也不一样,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第三,生物的过度繁殖使生存斗争更加剧烈。同时,过度繁殖本身也是一种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般来说,低等生物适应力弱、成活率低,因此繁殖率就高;但高等生物适应力强、成活率高,繁殖率就相应较低。所以说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是本身具有的变异性,外部原因是起选择作用的环境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两者相互作用,促进生物向前进化发展。

四、关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

在达尔文之前,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认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自定向变异,即生物是按照环境的要求来进行变异的,生物的需要决定进化的方向。因此,变异一适应。而自然选择学说则认为变异不等于适应,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自然选择就是保留适应环境的,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其结果是保留下来的个体一定是适应环境的。所以,变异+选择一适应。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适应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对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作定向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怎样理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呢?我们

转贴于

用事实来说明。农业生产上,普遍使用杀虫剂(如ddt),开始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而且这种抗药性是能够遗传的。根据用进废退的观点:杀虫剂的使用促使害虫产生了变异,从而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自然选择的观点:害虫群体的各个个体间本身就存在着遗传差异,有的个体抗药力强,有的个体抗药力弱,在杀虫剂的作用下,前者死亡率低,后者死亡率高,经过几代繁殖后,群体中保留的个体大多数抗药力强。我们看下面的实验,就可以判断上述两种解释的正确与否。

篇7

误区一:先入为主

后进生的确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如经常违纪、撒谎等,但班主任也不能因为这些而先入为主,乱扣帽子。本人初为班主任时,也犯过此类错误。有一次,有一位同学不见了10元,自己首先就怀疑张某,由于他经常打游戏机,且有偷钱的“前科”。我当时就把他找到办公室了解情况,他一口咬定没有偷。我还是半信半疑,后来他哭了,说老师不信任他。虽然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稳定了他的情绪,但还看得出,他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后来,丢钱的学生找到我,说他的钱放在家里了。我在班上向张某同学道歉,消除了一场误会。

误区二: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工作中,我发现后进生有五种不同的类型。1.激烈型。性格暴躁,冲动,易怒,刚烈。2.内向型。个性孤僻,沉默寡言,自尊心强,经不住正面批评。3.敏感型。感情脆弱,患得患失,是非不分,疑神疑鬼,情绪多变。4.迟钝型。个性温和,思维迟钝,不善言辞,做事丢三落四,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5.顽皮型。个性强,好动,自由散漫,不受约束,是非难辨。只有深入了解后进生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误区三:批评多,表扬少

人总是想得到他人的肯定、信任、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由于后进生经常违纪、学习差,常受到批评,心理自卑,不平衡,期待老师的安慰、表扬,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肯定,都会使他们满足。我的一个学生纪律、学习较差,常受到批评,时间久了,把批评不当一回事,且产生了逆反心理。我改变了教育手段,多用表扬来触动他。语文老师反映他上课看小说,我没有在全班批评他,而是私下找他,先表扬他好学、勤学。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我进一步引导,能博览群书,作文水平会大大提高的,美中不足的是搞错了看书的时间,在课外看会更好,我相信他会改掉缺点。几个星期后,他不但改掉了缺点,而且在校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经常受到科任老师表扬。

当然,还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尺度。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是必要的,但不一定要当众表扬,当众表扬可能会引起某些同学的冷嘲热讽,使后进生难堪甚至反感,以后不敢或不愿做好事了,甚至“旧病复发”。恰如其分的批评是必要的,可运用含蓄、幽默的语言,使后进生易接受,达到转化的目的。

篇8

(湖南省鼎城区镇德桥镇中学 415113)

后进与先进是相对而言的。一个班38个学生中,总会有好中差的区分,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后进的学生。后进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长期或反复遭受挫折和失败,不被关注或关心,不被激励或启发,不被发现和教育,转化工作难度较大。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尝试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山重水复的迷惘探索,也有柳暗花明的开朗境界。在此谈谈自己的实践与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每年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这些学生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差生”、“后进生”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让我发现他们当中除少数有智能障碍外,绝大多数都和其他学生一样,智力正常,具有发展的潜力,只不过和同龄人相比,后进生在人格上存在明显差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现实,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自尊与自信,情绪多变,并且难以自制,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积极的心态等。调查发现,尽管造成后进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还是由于长期或反复遭受挫折和失败,不被关注或关心,不被激励或启发,不被发现和教育造成的。教育的魅力应该体现在给每一个学生有一方“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的自由天空--让多元智能凸现,让多彩个性张扬。作为教育者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一、关爱--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的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学习上鼓励他。我又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陈志超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的关心才能真正帮助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你,使你成为一个让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努力改变自己,不断的进步,生活、学习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会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爱护学生的意识。爱是老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依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关心--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调查发现多数后进生最初由于课程变难而学习赶不上时,开始还想努力,但最后放弃了,成为课堂的“客人”。为什么呢?因为冷落、否定的评价,失败的体验太多了,没有人看到他们的努力,更没有人肯定他们的进步,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尊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们的进取心。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从欣赏后进生身上的“亮点”开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班级工作中,我还有意给后进生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他们进步的内在潜力,树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我总是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从而让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他的努力,他的付出,老师都能看见,每付出一份,便会有一份收获,让他们重新拥有心理上的满足,拥有进取的信心,更多地付出和投入,从而有更多的进步。?

三、鼓励--点亮学生的自信心?

生活中,我们任何人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后进生也有做人的尊严,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要做他们的贴心人,应该创设特殊的情景和氛围,让他们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我常会以“我是集体花丛的一朵花”、“我想开得最艳丽”、“夸夸我的好同学”、“他又有进步了”为主题召开班会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我让孩子讲述自己对现在、将来的设想,让孩子们发现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使后进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尊重、激励、赞扬中拥有自信、增强自信,不断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示范--是教育学生学习的力量?

人格示范是一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如鲁迅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师德,一辈子也忘不了,时时激励着鲁迅先生去英勇战斗,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教师要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要升化自己的师德境界,成为一位能示范的榜样--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尊、自立、自励、自强,老师首先做到;让孩子树立自信,老师对孩子首先充满自信;让孩子不怕困难,老师首先克难攻关;让孩子热爱生活、积极上进,老师首先乐观上进,拼搏进取……特别对于后进生,老师的关爱充满真诚,既能让后进生尊重、崇敬老师,并表现为对老师的情感依赖,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五、宽容--让学生绽放孩子的天性?

篇9

关键词:五叶地锦;生物学特性;园林绿化;应用

1 科属、生态学特性

1.1 五叶地锦: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planch葡萄科、爬山虎属。

1.2 形态特征:落叶藤本植物,幼枝紫红色,卷须与叶对生,5-12分枝,顶端吸盘大,掌状复叶,具长柄,小叶5片,质较厚,卵状长椭圆形或倒长卵形,长4-10cm,先端尖,基部楔形,缘具大齿,表面暗绿色,背面稍具白粉并有毛。聚伞花序集成圆锥状,浆果近球形,径约6mm,成熟时蓝黑色,稍带白粉,具1-3粒种子,花期7-8月,果9-10月成熟。

1.3 分布:原产美国东部,我国有栽培。

1.4 生态习性:喜温暖气候,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耐荫、耐贫瘠,对土壤与气候适应性较强,干燥条件下也能生存。在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均可生长,并具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病虫害少。

1.5 繁殖方法:常用扦插繁殖,无论是多年生枝条,还是当年生嫩枝条均易生根。插后20余天即可生根,即有切口愈伤根,也有皮孔根,枝条着地见湿也能生根,截移出即为新株。播种、压条也可繁殖。

2 五叶地锦在园林中应用的优越性

2.1 繁殖容易:其繁殖方法可用扦插、播种、压条繁殖。投资低,便于管理,耐干旱,耐贫瘠,管理粗放,不需修剪,寿命长,若管理得当寿命可长达几十年。

2.2 生长迅速成型快:可忍受高达50℃的路面高温。年生长量可达2米以上,而且叶片较大,覆盖面积较大。整株占地面积小,靠吸盘向空中发展,是地被和护坡的好材料。

2.3 病虫害少:因为植物的抗逆性强,遭受病害和虫害的侵袭较少,不容易感染病虫害,而且绵羊、山羊也不食其叶、茎。

2.4 可开发利用在制酒业和北药开发中:因其果实可酿酒,根可入药,所以在制酒和医药领域有被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

3 五叶地锦在园林中应用

五叶地锦是落叶攀缘植物,生长迅速,生存能力强,覆盖面积大,病虫害少,有较强的吸盘,是绝好的垂直绿化材料。

它不仅可用于城市绿化,还可用于乡镇绿化或公路护坡绿化。它在春季、夏季形成一片翠绿色屏障,秋季叶色变黄至变红,是秋季一大景观,可与香山红叶媲美,它不仅是绿化美化的好材料,更是彩化、净化的好材料。

其主要栽植方式:

①立柱式。在枯死木桩或线杆附近栽植几株地锦,它可依靠自己的卷须式吸盘向上生长,可形成绿色立柱或绿色圆锥,直至秋季它可变成彩柱(彩锥)或红柱(红锥),实为一大植物景观。

②附壁式。以吸盘附着建筑物、假山、挡土墙,迅速向上生长,2-3年可覆盖80%,4-5年可全部覆盖,而且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人为修剪或缠枝,绕枝,使其绕开楼房的窗口生长,远远观去像一面绿色的建筑,不仅美观,还可降低盛夏炎热的气温,使人在楼内有一种清香怡人的美感。在七台河市区用五叶地锦进行垂直绿化的比比皆是,如:七煤集团销售公司的办公大楼,已栽植十余年,它可随着季相而变色。人们称之为:“季节墙”。

③护坡式。在较陡的坡面栽植五叶地锦,它可顺着坡形随形而生长,如七市林业局门前的挡土墙护坡已成为绿色护坡;不乏其例,在吉林省吉林市,其宏大的清水绿带工程中大量应用五叶地锦,一个长10公里、宽2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大护坡,全部以五叶地锦覆盖,它不仅起到绿化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护坡固土的作用;在裸露的山坡栽植地锦可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

④篱垣式。在篱架、矮墙、铁栅栏、铁丝网旁栽植,形成绿色篱垣。在2002年我市提出沿街各单位实行拆墙透绿的绿化口号,眨眼间,各大街小巷的红砖墙、灰石墙,全部拆除,纷纷安装铁艺栅栏,栽植五叶地锦。

2-3年后,铁艺栅栏变成会呼吸的植物绿墙,显得更加宽敞通透,大大增加了绿量和绿化可视率。

4 五叶地锦的管理

4.1 俗话说:“三分栽植七分管护”。但对五叶地锦来说,可谓是七分栽植三分管护。栽植时应注意:在与其它树种搭配时,应采取预防措施,栽植距离要远一些,因它有较强的攀缘能力,生长快,防止对其他树种的缠绕,它可吸收附体植物的养份,最后造成附体植物死亡。

如,吉林市清水绿带大护坡中极少量的灌木被五叶地锦缠绕吸干养份而死。

4.2 对于附墙生长的地锦,在其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剪枝、缠枝和绕枝,人为地绕开窗口而生长,防止影响室内的透光率。

4.3 在春季地锦萌芽前,应将其干枯枝剪去,促使成活枝更好地生长。

4.4 在较大护坡栽植地锦时,发现杂草(如苋菜、灰菜等)超过匍匐生长的地锦时,应及时清除杂草,防止影响美观。

篇10

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依靠优质服务重新打造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促管理。把单纯的计生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把片面追求政绩向切实为群众服务转变,把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育龄群众对提高自身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多样化需求,及时更新服务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建立起以满足育龄群众需求为主导的优质服务工作机制。以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等健康讲座和为育龄职工开展避孕及生殖保健服务,来满足广大育龄女工维护自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需求。全面开展以查环、查孕、查病为切入点的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积极推广和应用避孕节育的新技术、新成果,尊重职工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广泛普及避孕节育科学知识,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干部队伍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满足群众、服务群众,这就要求不断提高计生干部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树立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形象,不断加强计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及业务知识、服务技巧的培训,真正建立一支懂业务、想服务、会服务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作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切实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水平。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