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报范文
时间:2023-04-06 02: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秋小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宣传准备
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专题宣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倡议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鉴于中秋的知晓率很高,特意提请学生挖掘中秋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内涵。
二、小报的制作和展评
在中秋假日期间,同学们广泛查阅了中秋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向长辈了解中秋的风俗,对中秋节有了更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学生们利用这些知识和感悟,运用各种制作手段,认真制作小报。
篇2
【关键词】 尿;红细胞平均直径法;肾小球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
血尿是肾脏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鉴别意义重大。临床上,往往广泛地采用相差显微镜等进行形态学分析,国外学者还建议使用血液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红细胞分布曲线的分析等。前述一法重复性和特异性较差,前述二法设备要求较高、分析费用较高,均不宜在普通医院和患者中推广应用。本文以尿红细胞平均直径法(MCD)对在本院相关科室就诊的65例血尿患者之血尿来源进行了定量分析与鉴别,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将65例血尿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肾小球性血尿(G-HMT)组35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5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狼疮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例;该组患者均经肾活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后确诊。非肾小球性血尿(NG-HMT)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2.8岁;原发病分别为泌尿系结石9例、肿瘤8例、尿路感染5例、肺心病4例、术后感染2例、肾移植2例;该组患者均经膀胱镜、X线、B超、CT或手术等方法确诊。
1.2 试验方法 留取患者晨尿10ml,15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留下0.5ml沉渣用以涂片;涂片干燥后,姬-瑞染色,并选择红细胞分布比较均匀的区域,以目镜测微仪,在油镜下依次测定500个尿红细胞直径,求其平均值,以um为单位进行计算[1]。另外,患者末梢血涂片测定法同上。计算两组数据±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65例血尿患者中,其尿MCD的(±s)值在G-HMT组和NG-HMT组中分别为5.46±0.51、6.68±0.55,经两组均数显著性检验显示: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2.2 近年来,临床上常常依赖尿红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用以鉴别血尿。此法简单、快速、无损伤,但结果受检验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重复性较差。于是,学者们提出了应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检查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以便客观地鉴别血尿的来源等检验方法,但因设备价值较高,致使检查费用较高,无法普及与推广。本次试验采用“尿红细胞测微技术”(即尿MCD法),同样达到了鉴别血尿的目的,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克服了上述两法的弊端;其具备“设备简单、取材便捷、操作快速”等特点,适合在中、小型实验室广泛推广。
2.3 分析G-HMT中MCD变小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畸形数目增加、体积变小所致。MCD的改变是肾组织物理渗透性和化学性损伤的综合结果。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可将(NG-HMT)MCD下限确定为6.1um;当尿MCD6.1um时,提示为NG-HMT。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3%[2]。
参考文献
篇3
发现二学生对德育活动“情有独钟”。学生关注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否切合自己的要求,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形式是否喜闻乐见,并不认为活动组织者是“关键因素”。
发现三政治课和语文课的德育作用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寓德于教并没有成为大多数教师的自觉行为,寓德于教的研究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尽管我们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德育工作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德育的“付出”和“产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进行德育工作。为此,我们着手进行中小学生的德育需求和德育兴趣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中小学生关于德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德育需求、所喜欢的德育方式以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等方面。为推进“主体育德”德育工作模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委托“南京市教育调查中心”编制关于学校德育的问卷,问卷采取封闭型选择题和开放主观作答的形式,随机抽取了南京市13个区县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共1200名。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6份,回收有效问卷占96%。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大体掌握了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并对中小学生的德育需求和德育兴趣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学生对于德育的关注度很高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调查中,有77%的学生认为德育是自身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认为思想品德好是三好学生的“三好”中最重要的内容的学生占79%(见表1)。此外在对“德育对你的成长作用有多大”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没有学生认为德育对于自己成长“几乎没有作用”,91%的学生认为德育对自己的成长有较大甚至是很大作用(见表2)。这与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是否有作用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92%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有作用的,认为有利于增加思想品德知识、提高个人心理素质,教会个人更好地做人、做事,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等。
(二)“活动式”的德育倍受“青睐”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德育方式,是通过活动来使自己得到道德情感方面的体验和升华。在“给你的学校德育工作提一条建议”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学生,都对“活动式”德育课“情有独钟”(见表3)。
从学生的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德育活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小学生对德育活动的认识较为朦胧,仅是较为宽泛地要求学校“多一些活动”;而初中生和高中生则对德育活动有了较为具体要求,不仅要求学校增加一些活动,还对活动的类型、性质和目的等有一些具体的看法和建议,要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节”、“组织一些班级比赛型的活动”、“举行节日庆祝、社会宣传、军事训练”等。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尽管对德育活动认识不同,但都对德育活动“情有独钟”,这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相吻合的。
在关于“你认为一次好的德育活动的关键是什么”一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活动目的最为关键,其次是活动内容,再次才是活动形式,最后是活动组织者。可见学生不仅对“活动式”的德育情有独钟,而且对活动的要求也比较集中和理性。活动目的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不明确、不正确,形式再多样、内容再充实,也只能是肤浅的德育,甚至南辕北辙,达不到德育的要求,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次是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充实是达成活动目的的基本条件,相反,内容不充实,目的也只能流于形式,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甚至成为大而空的理论和说教。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普遍对活动组织者的要求不高,学生关注的内容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某个“权威”或“专家”的身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教师,学生是“只认活动不认‘人’的”。学生关注的是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否切合自己的要求,德育活动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否喜闻乐见。可见,学生更加希望的是自己的德育,而不是教师对自己的德育。
(三)寓德于教“任重道远”
从学科角度来说,传统上认为政治课是实施德育的主要学科,语文课尽管有较强的“工具性”,但是,该学科的“人文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传统意义上说,政治课和语文课是中小学生德育的“主阵地”。然而调查发现,政治课和语文课的德育作用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调查中发现,只有18%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对其德性的成长起主要作用,15%的学生认为政治课对其德性的成长起着主要作用。显然,政治课和语文课对于学生德性的养成作用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寓德于教效果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应试”的挤压和干扰。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应试”倾向较为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学科教学是“应试”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升学的学科,更是“应试”的重灾区。因为语文和政治都是中考和高考科目,因此教学过程就会渗透着“应试”的要求,于是,教学的目标就会从学生全面发展向应试升学偏移。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知识的传授、应试能力的培养远远超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二是方法的机械和呆板。寓德于教是一门艺术,需要把“盐”溶在“汤”里,需要不露痕迹,而不是生搬硬套,不是“贴标签”。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寓德于教并没有成为大多数教师的自觉行为,寓德于教的研究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还有相当的距离。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德育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较为理性的认识,对德育有着较高的“需求”和较多的“兴趣”,对于德育的开展方式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基于此种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足需要,推进德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之源。人类行为一切动力都起源于需要,需要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人的需要具有三大共同特征:一是对象性。需要总是指向一定对象的,这种特定对象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因此,也只有某种对象出现时才能使其获得满足。二是动力性。需要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发现了新的环境,机体就可能产生缺乏感,这种缺乏感就会调动机体的力量去努力达到新的平衡,因而产生动力。这种缺乏感越大,动力越强。三是社会性。人类需要的满足范围要比动物大得多,特别是那些高层次的需要,如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等,是要通过社会劳动并以文明的方式获得的,同时也要受理性和意志的调节和控制。因此,要了解学生行为的动力必须从需要入手,要学生能够自主育德也必须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设计。学生需要德育,他就会成为德育的主体,学生不需要德育,他就会成为德育的“看客”。德育工作者和德育研究者应该把德育的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联系起来,把学生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的德育的目的既是社会的,也是学生自己的。
(二)开展活动,实践德育
德育工作决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完成的。有学者认为,当学生意识到你是在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真正的教育是寓教于乐、不漏痕迹的,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有着它自己特有的规律和要求。如果说其它学科主要是对学生心智能力的训练,那么德育则主要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训练。如果说学生心智能力的训练尚可以通过“知识授受”的行为来得到提高的话,那么道德情感的培养则主要应通过相关趣味性的活动来实现。有专家认为:“促进儿童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从而为自我的道德教育提供基础的,只能是儿童本人的活动,只能是儿童间的交往。[1]”
符合青少年兴趣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对于活动实践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早在20世纪就有教育家说得很清楚:“由于人们不仅要思考,也要行动和关心,教育过程必须超出智力的训练,帮助青年学习如何有效地负责地行动。[2]”然而,当下学校的德育活动还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活动设计脱离学生需要。学生需要贴近生活、贴近自己的德育活动,而德育活动设计者却往往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设计,活动一旦与学生出现距离,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二是活动数量偏少。因为学科教学课时紧张,活动开展付出多,活动过程有风险,致使学校的德育活动的组织仅限于不能不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三)学科渗透,强化德育
任何学科都有其一定的德育因素。历史的深邃,地理的涵纳,生物的神奇,数学的逻辑,物理和化学的严谨,至于语文,其人文性质更是不言而喻。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利用这些学科的人文内涵,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德的升华、美的熏陶以及情感上的提升,尤其是人文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其教学目标再也不能停留在读书识字的初级阶段,而是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培育,智能上的提高,人文修养上的进步,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从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看,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而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上课学习,教学一直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一直是主要阵地,不可动摇。如此,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都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个主阵地,德育当然也不能例外。然而,智育、体育、美育都有相应学科,内容和形式是基本统一的,而德育和政治课“部分统一”,还有距离,因此,开发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势在必行。除了需要提高寓德于教的认识之外,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寓德于教的途径和方法。学校应该建设一个宽阔的平台,让教师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寓德于教的研究、交流、讨论,把寓德于教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1999(6):69―76.
篇4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
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篇5
关键词:寿险公司;养老保险体系;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
人总是会老的,于耄耋之年能否老有所养,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到10.86%(老龄社会临界点为10%),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20年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达到1.32亿,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1.36%。那时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加上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到那时一对年轻夫妇上面,可能有四位父母,八位祖父母都健在。这么多的老人养老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应采取“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自我储蓄养老”的模式,并逐步降低对社会保险和自我储蓄养老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消费者的养老保障需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较好途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寿险公司在开办储蓄养老保险方面有着极为有利的专业优势,在我国未来养老保险体系中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所谓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并不能解决老人们“丰衣足食”安享晚年问题。况且,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社会养老保险仅涵盖城镇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城镇人口中的自由职业者和待业人员以及广大农民无法享受
全面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涵盖所有人群,包括非城镇人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也应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也应能领取养老金。但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决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目前即使在城镇人口中也并非全部都进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也有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人群,他们就是自由职业者和待业人员,也就是没有工作单位或者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这些人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是摆在我国当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显然,社会养老保险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
(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某些现实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步入工业化社会后才会出现老龄化,且老龄化速度较慢。我国则在工业化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据统计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到10.86%,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1.36%。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用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这种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急剧增长,社会负担加重,显然,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三)过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交纳标准和替代率,造成国家、企业负担过重,部分参与者无力负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定的替代率为90%左右,而国际上一般为45-50%。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和职工个人的保险费交纳标准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8%,单位和职工个人普遍感到难以承担。如果降低交纳标准,势必由国家财政补贴,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
(四)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国民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不相适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一直呈现向个人倾斜的趋势,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从1980年到1995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5.7%下降为10.9%。与此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增长迅速。按当年价格计算,1978年至1995年间,城市居民的收入以年均15.9%的速度增长,城市居民存款余额也以年均34.3%的速度增长,由154.9亿元增加到23466.7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的社会养老费用仍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不仅造成国家、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们自我养老保障意识的提高,造成过分依赖国家、企业局面。
(五)社会养老保险只能解决基本的退休养老问题,不能解决退休者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下降问题
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交费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1)用人单位按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提取;(2)个人按工资的8%提取。退休后将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退休时间的早晚直接挂钩。他们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假定某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1000元,缴费满30年则他每月可拿到300元基本养老金。又假定该地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的比例是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240,该人60岁退休时,如果个人账户累计总和为6万元,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拿到250元(60000÷240),两项合计550元,这点钱显然只能解决基本的养老问题。并不能解决老人们退休后“丰衣足食”安享晚年问题。
二、储蓄养老只能作为养老的辅助方式
我国人们具有良好的储蓄习惯,绝大多数的人选择储蓄的方式就是将钱存银行,因为银行储蓄具有风险小、存取方便、安全性强的优点。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经突破17万亿元,就充分说明老百姓对银行储蓄的偏爱,然而,通过银行储蓄本息的累积来实现自我储蓄养老的方式存在明显不足,只能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辅助方式。
(一)银行储蓄收益低,浪费了资金的使用价值
按目前银行储蓄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计算,考虑到5%的利息税因素,实际名义存款利率仅为3.933%,将大量的钱放在银行,显然是浪费了资金的使用价值。
(二)银行储蓄无法抵御通货膨胀
2008年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为8.7%,如果以此来对照当前的存款利率,按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计算,考虑到5%的利息税因素,实际利率为-4.767%(即4.14%×0.95-8.7%)。它意味着你将100000存进银行,一年后它的实际价值变成了95233元,4767元就白白地蒸发掉了。面对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预期,将钱都放在银行里,作为自我储蓄养老资金显然不合时宜。
(三)银行储蓄属自发,随意性太大
而自我储蓄养老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在这个资金积累的漫长过程中,很可能中途夭折。
储蓄既是一种预备手段,又是一种积累手段。作为预备手段,其作用是未雨绸缪。作为积累手段,它是为了实现未来某一耗资较大的消费而有目的地存钱。两者都是现代人实际的需要,所以,为将来老年幸福美满生活做适当地储蓄准备是一种非常明智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总是难以主动地、自觉地储蓄,即使能到银行储蓄,由于银行储户可随时支取账户上的存款,在时间上、数额上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存款就不易保住,一旦有什么开支,一下就取走了,使自我储蓄养老计划中途夭折。所以,自我储蓄养老只能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辅助方式。
三、寿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国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必须提升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新设计。笔者认为,在我国未来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更多地依靠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消费者的养老保障需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较好途径。
(一)寿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体系可扮演重要的角色
受国力所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虽覆盖一定范围,但还未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正需寿险公司在社会保障的空白地带发挥作用。同时,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富裕的晚年生活,收入水平较高的阶层可通过购买寿险公司的养老保险,确保其有一个富裕的晚年生活。
(二)寿险公司的资源配置
寿险公司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作出最佳投资策略,提高资金利用率,使养老基金产生最佳的资本配置和最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更好地保护养老金领取人的利益。
(三)寿险公司养老基金的积累方式
寿险公司的养老基金积累方式比较适应我国未来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方式向基金积累方式改革的趋势,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相适应。
(四)寿险公司的优势
寿险公司之所以在许多国家养老保险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还在于其拥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
1.寿险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精算师,可准确制订交费标准和给付水平,根据谨慎的精算原理保证养老金的稳健运用和给付安全。
2.寿险公司拥有众多的投资和理财专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寿险公司会制订最佳的投资组合,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养老基金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尽力降低经营成本,为养老金所有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寿险公司承诺的养老金给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养老金领取人的利益可得到充分保障。寿险公司的经营接受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严密监管,促使寿险公司进行稳健经营,提取足够的责任准备金,以保证充足的偿付力和流动性。
4.商业寿险公司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符合国际惯例。无论在养老保险体制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养老保险体制正走向完善的拉丁美洲国家,寿险公司均在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通过购买寿险,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计划储蓄的美德
由于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储蓄”,当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便要根据合同的规定按期交纳保费,以维持保单的有效性,直至保单期满为止。这样,投保人便能有计划地把资金积累起来,养成有规律储蓄的好习惯。到约定领取养老保险金时,才能按时领取养老保险金,或在退保时得到现金价值。由于退保损失大,所以人们一般都不愿退保,这样就迫使人们“存”一笔钱在人寿保险公司,做到细水长流,源源不断,保其一生。这不仅解决了自我储蓄养老不主动、不自觉,随意性太大的缺陷;也解决了银行储蓄存款,由于支取太方便,很多人往往因为经不起物质的诱惑,令储蓄养老计划半途而废的问题;还可以为愈来愈老龄化的社会和独生子女后代减轻负担,使老了的自己依旧拥有尊严。
综上所述可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采取“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自我储蓄养老”的模式,并逐步降低对社会保险和自我储蓄养老的依赖,充分发挥商业寿险公司在我国未来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应该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孙国栋.充分发挥现代保险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N].北京:金融时报,2005-2-21.
篇6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称之为“肘劳”、“肘痛”。临床肘关节外侧疼痛、肱骨外上髁伸肌群附着处压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或上臂,也可见肘部微肿,用力握拳及前臂旋转或提拿重物时疼痛加重,肘关节活动正常为主要表现,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之—,大部分病人经休息、理疗、封闭等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但也有不少病例经数月至数年保守治疗未能奏效,严重影响工作学习。针对这种情况,2010年2月~2012年5月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患者3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3~62岁,平均40岁,病程10个月~4年。其中行局封治疗3次以上15例,行手法理筋加针灸治疗18例,37例中有11例上臂外侧及前臂桡侧针刺痛觉减退,6例前臂桡侧感觉过敏。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肘关节外上侧疼痛、压痛,部分患者有上臂及(或)前臂放射痛,或酸胀。拧毛巾、手持物时疼痛加重,腕背伸抗阻力试验阳性,Mill征阳性,局部肿胀多不明显,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肘关节摄X线片多正常,重者可见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韧带钙化。
治疗方法:①手术方法采取肘关节屈曲90°平放于手术台面,在肱骨外上髁处常规消毒铺巾后,2%利多卡因2ml肱骨外上髁周围封闭。用小针刀垂直刺入至肱骨外髁,刀刃与伸腕肌纤维方向平行,先行纵行切开、剥离、再将针体与术面成45°角,横向松解至骨面。术毕。酒精纱块外敷包扎。②中药热奄包方药组成:当归、赤芍、防风、牛膝、桂枝、羌活、五加皮、威灵仙、艾条、透骨草各50g,装布袋内封口,加适量水煎,待温热后,即可袋敷于肘关节外上侧。2次/日,术后48小时开始,10天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经治疗症状消失,腕背伸抗阻力试验明性,Mill征阴性,恢复工作;②显效:症状改善,体征减轻;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结 果
疗效结果:本组37例患者,32例得到随3个月以上,失访5例。按上述标准评定,治愈28例,显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讨 论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长期劳累致气血、经筋受损所致,过去该病多用推拿或针灸治疗,但疗程较长,容易复发。现代医学由于肱骨外上髁部慢性劳损引起肌筋膜炎,导致微血管神经束受卡压引发症状的结果,杜心如通过临床解剖证实此观点并指出微血管神经束每上肢只有1束者多[1],2束次之,3束最少。这种微血管神经束很细小,有时难以找到,故单纯微血管神经束切除较困难。谢洪峰等经手术观察发现压痛点最敏感初即为微血管神经束穿出伸肌总腱处[2]。用小针刀治疗该病,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对痛点的破坏可有效解除粘连、剥除瘢痕,同时能阻断神经末梢通路的传导,从而解除血管神经的卡压,松解肌紧张。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劳损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不通则痛。用当归、赤芍、防风、牛膝、桂技等具有温经散寒、舒筋通络之中药热奄包治疗,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减少炎症渗出,从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避免瘢痕粘连,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畅通气血、疏通经络,使症状消除而治愈。
临床观察,顽固性网球肘虽经保守治疗,近期效果尚可,但往往容易复发,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因此,鉴于这种情况,可适当放宽网球肘的手术治疗适应证[3],如经2~4周保守治疗效差者,可早期进行小针刀治疗。本组病例采用小针刀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是目前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杜心如,韩子玉,徐思多,等.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10(1):6.
篇7
近年来,通过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摸索出越冬绿花菜―春夏黄瓜―秋冬包心芥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宜余姚市滨海平原地区应用,对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经济效益
越冬绿花菜每667 m2产量1 000 kg,产值2 500元;春夏黄瓜每667 m2产量5 000 kg,产值4 000元;秋冬包心芥每667 m2产量3 500 kg,产值3 500元。全年产量9 500 kg,产值10 000元,纯收入5 500元。
2 茬口安排
越冬绿花菜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定植,翌年2月下旬收获;春夏黄瓜3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上旬移栽,5月下旬至7月收获;包心芥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定植,10月中下旬收获。
3 栽培要点
3.1 越冬绿花菜
①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绿雄95、喜鹊等。
②播种育苗 选择地势高燥的田块或设施大棚作苗床,采用穴盘育苗。每穴播1粒,播后浇透水,覆盖遮阳网。出苗后及时揭去遮阳网,搭好遮荫棚,保持穴盘基质湿润。定植前7天炼苗,并控制浇水;定植前3~5天施1次1%尿素液;定植前1~2天浇透水,利于起苗移栽。
③整地定植 定植前10~15天翻耕施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200~3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下同)30~40 kg,作深沟高畦。晴天15:00后或阴天进行定植,每667 m2定植2 000~2 200株。
④田间管理 定植后10~15天,每667 m2施尿素8~10 kg;莲座期,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0~30 kg;花球直径3~5 cm时每667 m2施尿素20 kg。定植后浇好定根水,成活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花球期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前7天控制浇水。
⑤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软腐病、黑腐病,蚜虫等。软腐病、黑腐病可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20%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⑥及时采收 当花球充分长大,色泽深绿,球面稍凸,花球坚实,花蕾尚未绽开时采收。
3.2 春夏黄瓜
①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津优1号。
②播种育苗 播种前浇足底水,然后将种子播种于营养钵,每钵1粒。播后覆盖0.5~1.0 cm厚的营养土,覆盖地膜和棚膜。当60%~70%的种子出土时揭去地膜,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适时追肥浇水。定植前5~7天进行炼苗。
③整地定植 定植前7~10天结合翻耕施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30~50 kg。精细整地,作龟背形畦,一般畦宽(连沟)1.5 m,沟深25~30 cm,畦面铺好地膜。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定植,每667 m2种植3 000~3 500株。
④田间管理 一般前期不追肥。进入采收期后薄肥勤施,每7~10天1次,每667 m2用三元复合肥10~12.5 kg。注意清沟排水,保证排灌方便。抽蔓后及时搭架、绑蔓,每隔3~4节绑蔓1次。一般18~20片叶时摘心,及早摘除基部侧蔓,中上部抽生的侧蔓留1~2片叶摘心,将病、老叶一并摘除。
⑤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美洲斑潜蝇、蚜虫等。霜霉病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67 m2用25%嘧菌酯悬浮剂8~16 g对水喷雾防治;细菌性角斑病667 m2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50~200 g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4~28 g对水喷雾防治;白粉病667 m2可用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5~22.5 g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125 g对水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667 m2用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0 g对水喷雾防治;蚜虫667 m2用5%啶虫脒乳油10~15 g对水喷雾防治。
⑥及时采收 一般当黄瓜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及时采收,根瓜应尽早采收。结果初期,每隔2~3天采收1次,盛瓜期每天采收1~2次,宜在早晨或傍晚采收。
3.3 包心芥
①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期较短、结球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如蔡兴利大坪埔大肉包心芥。
②播种育苗 参照越冬绿花菜。
③整地定植 定植前7~10天结合深翻施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5~30 kg。畦宽(连沟)1.5 m,作深沟高畦。一般播后30天、具5片真叶时定植,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定植,行距75 cm,株距25 cm,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
④田间管理 缓苗后每667 m2用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10 kg对水浇施1次,隔15天后每667 m2用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20 kg对水浇施1次。9月下旬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40~50 kg。
篇8
足细胞是有着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损伤后会导致足细胞数量的减少。近年来,足细胞数量的减少对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关键环节。现就导致足细胞数量减少的机制作一综述。
1??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终末期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的最外层,与有孔的内皮细胞层、肾小球基底膜(GBM)一同构成了肾小球的三层滤过屏障,以保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通透性。足细胞有着独特复杂的结构,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它可以分成三部分:细胞体、初级突起和次级突起,趾状的次级突起又叫足突(FP)。FP与FP犬牙交错形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拉链状的裂孔隔膜(SD),SD对维持FP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防止蛋白质丢失的一个重要的屏障[1]。
足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足细胞能够合成GBM成分、保持GBM的正常形态, 调节超滤系数Kf、防止蛋白质丢失,对抗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主要细胞之一[2];在疾病状态下,足细胞也是肾小球疾病炎症与非炎症损伤的靶位,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足细胞的损伤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具有密切的联系[3-6]。
2??足细胞损伤
由于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足细胞的损伤,包括针对足细胞膜抗原的抗原抗体反应(如膜性肾病)、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肾单位数量减少)、毒素与药物(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霉素)、补体激活、活性氧基团(ROS)、细胞因子、基因(如nephrin、α-actinin、CD2AP) 突变、大量蛋白尿、感染(如HIV)及代谢因素(如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损伤的足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学的改变:FP消失,胞体缩小,假囊形成,细胞肥大,细胞质中溶酶体富集等等,这些改变最终导致足细胞从GBM上脱落[7]。又由于足细胞缺乏增殖,就使得单位肾小球足细胞的数目越来越少。当足细胞的数目减少超过20%时,肾小球硬化就发生了[8-9]。
3??足细胞数量和肾小球硬化
大量研究表明,单位肾小球中足细胞数目的减少在肾小球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13]。Pagtalunan等[10]观察发现II型糖尿病患者足细胞数量的减少与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观察指标——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这是人类足细胞数量与肾小球硬化密切相关的最早研究之一。Kim等[11]在其进行的大鼠试验研究中发现,单次注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可引起大鼠足细胞显著丢失,重复注射则加重足细胞的丢失,而且肾小球中足细胞丢失的部位即是肾小球发生硬化的部位,足细胞丢失越多,肾小球硬化的发展也越明显, Kriz等也在Masugi肾炎模型中证实了这一发现。Steffes等[12]、White等[13]在I型糖尿病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当足细胞的丢失超过其增生能力时,剩余的足细胞不能完全覆盖肾小球基底膜的表面,造成足细胞脱落位点GBM 的裸露,裸露区域毛细血管袢的张力与静水压的平衡被打乱,毛细血管袢在静水压的作用下逐渐膨胀,使得裸露的GBM与鲍曼囊的壁层直接接触并发生了黏连,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毁损,并出现继发性透明样物质的沉积,最后肾小球硬化形成[14]。由此可见,损伤后的足细胞数量减少在肾小球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4??足细胞数量减少的机制
多种应答机制可以导致足细胞数量的减少,包括凋亡、足细胞从GBM上脱落以及足细胞增殖能力的丧失[14]。
4.1??足细胞的凋亡??足细胞凋亡已被认为是肾脏疾病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成骨蛋白-7(BMP-7)对足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十分重要;足细胞的多个结构分子也被发现因能够参与足细胞的信号传导而在足细胞的凋亡中具有一定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与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两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足细胞的凋亡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TGF-β1与BMP-7都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TGF-β1通过激活p38MAPK/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了足细胞凋亡[15],而BMP-7则通过与TGF-β1竞争足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具有抗凋亡效应[16]。Schiffer等[15]在TGF-β1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发现了足细胞凋亡、足细胞数量减少和肾小球硬化,并发现TGF-β1还可以通过Smad7信号通路诱导足细胞凋亡,其机制是抑制核因子-κB(NF-κB)由胞质进入核内,并放大TGF-β1通过p38MAPK/caspase-3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效应。Pe-ters等[16]的新研究发现IGFBP-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是一个新的足细胞凋亡与存活信号调节分子,它通过对TGF-β1/BMP-7的调节发挥对足细胞的作用,当IGFBP-3与TGF-β1共表达时,增加了TGF-β1诱导的p38MAPK的表达而促进了凋亡,当与BMP-7共表达时则增加了BMP-7诱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抗凋亡效应;此外IGFBP-3也能通过诱导Smad磷酸化或是改变足细胞的细胞骨架而单独诱导足细胞凋亡。由此可见TGF-β1/BMP-7的平衡对于足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
足细胞的结构分子在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近几年也有许多重要的发现。 Jung等[17]的研究表明一种位于足细胞胞浆中的联接整合素(interin)与细胞骨架的三分子复合物PIP(PINCH-1-Integrin-Linked Kinase-α-Parvin)在TGF-β1诱导的足细胞凋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TGF-β1通过调节此复合物中α-parvin的磷酸化抑制了其形成,进而激活了p38MAPK,足细胞发生了凋亡。CD2AP(CD2-associated protein)是位于足细胞内的SD蛋白,能够通过激活抗凋亡的PI3K/AKT信号通路,选择性地抑制TGF-β1通过p38MAPK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因此CD2AP 缺陷小鼠TGF-β1表达及足细胞的凋亡增加[18]。最近又有研究发现,在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损伤的足细胞中,SD结构分子dendric转移到了核中,足细胞发生了凋亡。TGF-β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促进dendric的核转移;而dendric反过来又能促进TGF-β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由此可见,dendric作为具有促凋亡性质的SD分子在受损足细胞的核中聚集,为我们提供了预防和治疗肾小球硬化的一个新的靶目标[19]。
4.2??足细胞的脱落??足细胞从其附着的GBM上脱落对于足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蛋白的丢失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周围环境的影响(细胞因子等)以及自身的缺陷(足细胞结构蛋白分子异常)都可能会使足细胞对GBM的黏附减弱而发生脱落,导致数目减少。Asanuma等[20]研究认为bFGF、TGF-β1和PDGF 等生长因子可以导致局部蛋白酶(组织蛋白酶L和MMPs等)及其抑制剂的分泌不平衡,蛋白水解活性增加,GBM退化,足细胞和基底膜连接被损害,足细胞从GBM脱落,这是周围环境因素使得足细胞对GBM的黏附减弱的研究发现。下面主要探讨足细胞自身缺陷对其脱落的影响,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
α3β1 integrin被认为与足细胞表达减少和足细胞的脱落有关。α3β1 integrin是足细胞表面一个关键的黏附分子,对于足细胞形态的维持和在GBM表面的附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缺乏将会导致足细胞对GBM的黏附减弱而发生脱落[21],足细胞数量减少。
Integrin-linked-kinase(ILK)也是一与足细胞脱落有关的蛋白分子,位于足细胞胞内,属于丝氨酸或苏氨酸激酶,与β1-integrin的胞质区相互作用,在足细胞与胞外基质的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中ILK作为细胞基质信号分子被激活,其过度表达导致了细胞非贴壁生长的增加及细胞外基质黏附的减弱,足细胞脱落增加。同时多个研究发现,integrinβ1-ILK级联反应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或许会成为治疗肾脏疾病的新的靶目标[22]。
近来的研究表明,α-actinin-4与integrin共同作用维持了足细胞与GBM的黏附,保证了肾小球结构的稳定,防止了疾病的发生。因此在α-actinin-4缺陷小鼠尿中出现了足细胞的标记物,单位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减少;同时在体外,来源于α-actinin-4缺陷小鼠的足细胞对于GBM的黏附减弱,在增加的切应力的条件下其丢失也更显著[23]。
4.3??足细胞增值能力的缺失??足细胞是一高度分化的细胞,其数量的减少也与细胞受到损伤后增殖能力缺失有关。在细胞周期中,足细胞受到正性调节因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和负性调节因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双重调控,两者的平衡决定了细胞是增殖还是静止。在肾脏发育的S期,足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因此表达增殖性标记物,包括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Ki-67、DNA合成所需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A及有丝分裂所需的cyclinB1和Cdc2,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抑制剂(CKIs) p27kip1和p57kip2的表达则是缺失的。而当足细胞发展到毛细血管袢阶段时,有丝分裂停止,细胞骨架重排,cyclin和CDKs的表达下调,而p27kip1和p57kip2的表达上调,细胞退出细胞周期,停止增殖,以形成足细胞的终末期分化状态和静止表型。有研究[25]表明足细胞缺乏增值可部分地归因于CKIs 的增加:首先,Cip/Kip家族CKIs中的p21Cip1、p27kip1和p57kip2通过抑制G1和S期中cyclin-CDK复合物的形成,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生;其次,CKIs还会引起细胞核分裂而胞浆不发生相应分裂,使得足细胞在DNA 的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多倍体,而细胞数目却没有增加。已有报道不少慢性肾脏疾病可诱发CKIs高表达[24],也有报道在实验性膜性肾病中可以见到足细胞多倍体。
此外,在肾脏疾病中,DNA合成障碍也是足细胞缺乏增殖的一个原因。在研究较多的实验性膜性肾病中,有丝分裂所需的cyclinB-Cdc2虽然也是增加的,但足细胞却没有发生增殖,原因是亚溶性的C5b-9攻击足细胞,使得足细胞肿瘤抑制因子p53、p21Cip1及检测点激酶1、2(check-point kinase-1、2) 表达增加,阻断了足细胞由G2期进入M期,DNA 损伤使足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总之,不管是免疫还是非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也不管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DNA损伤都会导致抑制性检测点途径的激活,细胞周期停止或是延迟,使得足细胞不能发生增殖[25]。
5??结语
足细胞数量的减少对于肾小球硬化的进展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足细胞结构分子作为信号传导分子在足细胞数量减少中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的研究必定会更多地关注这一方面,以寻找阻遏足细胞数量减少的作用靶点,来减缓甚至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Mundel P, Kriz W.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odocytes: Anupdate[J]. Anat Embryol (Berl),1995,192(5):385-397.
[2] Holzman LB, John PL, Kovari IA, et al. Nephrin localizesto the slit pore of the glomerular epithelial cell[J]. KidneyInt,1999,56(4):1481-1491.
[3] Asanuma K, Mundel P. The role of podocytes in glomerularpathobiology [J]. Clin Exp Nephrol, 2003, 7(4):255-259.
[4] Kriz W, Elger M, Nagata M, et al. The role of podocytes inthe development of glomerular sclerosis [J]. Kidney IntSuppl, 1994, 45(42):s64-72.
[5] Kretzler M, Koeppen-Hagemann I, Kriz W. Podocyte dam-age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merulosclero-sis in the uninephrectomised-desoxycorticosterone hyper-tensive rat [J].Virchows Arch,1994, 425(2):181-193.
[6] Kriz W, Lemley KV. The role of the podocyte in glomeru-losclerosis [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1999,8(4):489-497.
[7] Kriz W,Gretz N,Lemley KV.Progression of glomerulardiseases:Is the podocyte the culprit?[J].Kidney Int,1998,54(3):687-697.
[8] Mauer SM, Steffes MW, Ellis EN, et al. Structural-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J]. J Clin Invest,1984,74(4):1143-1155.
[9] Mason RM, Wahab NA.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bolism indiabetic nephropathy [J]. J Am Soc Nephrol, 2003, 14(5):1358-1373.
[10] Pagtalunan ME, Miller PL, Jumping-Eagle S,et al. Podocyteloss and progressive glomerular injury in type II diabetes[J].J Clin Invest, 1997, 99(2):342-348.
[11] Kim YH, Goyal M, Kurnit D, et al. Podocyte depletion andglomerulosclerosis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in the PAN-treated rat[J]. Kidney Int,2001,60(3):957-968.
[12] Steffes MW, Schmidt D, McCrery R, et al. Glomerular cellnumber in normal subjects and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J]. Kidney Int, 2001, 59(6):2104-2113.
[13] White KE, Bilous RW, Marshall SM, et al. Podocyte numberin normotensive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lbuminuria[J]. Diabetes,2002,51(10):3083-3089.
[14] Mundel P, Shankland SJ. Podocyte biology and response toinjury[J]. J Am Soc Nephrol,2002,13(12):3005-3015.
[15] Schiffer M,Bitzer M, Roberts IS, et al. Apoptosis in podocytesinduced by TGF - beta and Smad7 [J].J Clin Invest,2001,108(6):807-816.
[16] Peters I, Tossidou I, Achenbach J, et al.IGF-binding protein-3 modulates TGF-β?/?BMP-signaling in glomerular podocytes[J].J Am Soc Nephrol,2006,17(6):1644-1656.
[17] Jung KY, Chen K, Kretzler M, et al. TGF-β1 regulates thePINCH-1-integrin-linked kinase-α-parvin complex inglomerular cells [J].J Am Soc Nephrol,2007,18(1):66-73.
[18] Schiffer M, Mundel P, Shaw AS, et al.A novel role for theadaptor molecule CD2-associated protein in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induced apoptosis [J]. J Biol Chem,2004,279(35):37004-37012.
[19] Asanuma K, Campbell KN, Kim K, et al.Nuclear relocationof the nephrin and CD2AP-binding protein dendrin pro-motes apoptosis of podocytes[J]. PNAS,2007,104(24):10134-10139.
[20] Asanuma K,Shiratol I, Ishidoh K, et al. Selective modulationof the secretion and p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 by growthfctors in cultured differentiated podocytes [J]. Kidney Int ,2002,62(3):822-831.
[21] Chen CA,Hwang JC,Guh JY, et al. Reduced podocyte expres-sion of alpha3beta1 integrins and podocyte depletion inpatients with primary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and chronic PAN-treated rats [J].J Lab Clin Med, 2006,147(2):74-82.
[22] Kretzler M, Teixeira VP, Unschuld PG, et al. Integrin-linkedkinase as a candidate downstream effector in proteinuria [J].FASEB J,2001,15(10):1843-1845.
[23] Dandapani SV, Sugimoto H, Matthews BD, et al.α-actinin-4 is required for normal podocyte adhesion [J]. J Biol Chem,2007, 282(1):467-477.
篇9
【关键词】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伏立康唑;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人体细胞免疫能力被破坏, 患者由于严重免疫缺陷而易于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近年来, 感染HIV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患者因机会性感染发生死亡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尽管临床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和抗真菌药物被广泛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仍是我国艾滋病患者发病、就诊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研究针对本院感染科接收的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在将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感染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接收的24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将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 患者中男14例, 女10例, 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37.6±5.4)岁。患者HIV感染的原因主要为:3例为有偿献血感染, 1例患者由于输血感染, 8例患者因异性性传播, 12例患者为同性性传播。24例患者均经过市疾控中心蛋白印迹法确证为HIV抗体阳性, AIDS患者诊断均符合2011年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订的艾滋病诊疗指南[2]。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诊断符合《传染病学》(第8版)的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原因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联合治疗, 两性霉素B开始的使用剂量为0.02~0.1 mg/(kg・d), 然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直到0.5 mg/(kg・d)。给药方式为:第1天:1 mg;第2天:5 mg;第3天:10 mg;第4天:15 mg;第5天:20 mg;第6天:25 mg;第7天:30 mg。将两性霉素B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后给患者静脉滴注。氟胞嘧啶的使用剂量为100 mg/(kg・d), 3~4次/d口服。伏立康唑的使用方法为:在治疗的第1天给予患者负荷剂量, 12 h使用1次, 每次剂量为6 mg/kg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后面同样每12小时给药1次, 每次使用的剂量调整为4 mg/kg。治疗2周之后, 停止使用伏立康唑, 继续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进行治疗, 两者治疗时间在8~12周以上, 两性霉素B的总使用剂量为2~4 g。如果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稳定, 则使用氟康挫进行维持治疗, 避免复发。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治疗, 使用的方法和剂量同观察组。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及患者在治疗第2周、第8周、第12周的死亡情况, 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例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2周、第4周及第8周的死亡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5.00%, 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3.3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结果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1.67%,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贫血, 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贫血,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 治疗的周期较长, 死亡率和后期的复发率较高。2000 年IDSA公布的隐球菌病治疗指南中推荐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初始治疗的首选方案[4], 在治疗的后期使用氟康唑巩固治疗。但是两性霉素B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差, 静脉用量大[5], 患者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 患者的耐受度较低, 导致治疗效果一般, 而且两性霉素B对患者肝肾功能要求也较高, 所以其使用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伏立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具有抗真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安全等特点[6], 对于真菌有较强的抑制力, 即使是耐药性真菌也有很强的作用, 且能够有效的穿透血脑屏障, 快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能够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效果好于仅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也与后者类似, 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患者在治疗中虽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是不影响治疗效果, 由于本研究观察的患者较少, 所以有必要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hen YZ, Qi TK, Ma JX,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mong in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t a Chinese university hosp ital . Mycoses, 2007, 50(6): 475-480.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1, 4(6):321-330.
[3] 李兰娟, 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33-240.
[4] Saag MS, Graybill RJ, Larsen RA, et 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diseas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 Infect Dis, 2000, 30(4): 710-718.
[5] 张震, 尹泽黎, 刘育进.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1):1649-1650.
篇10
关键词:传统节日 教育资源 德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24-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传统节日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应运而生,如清明网上祭英烈,重阳节向身边的老人送祝福等。然而这些活动却呈现形式化、低效化、样板化等趋势。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1 活动低效的原因
1.1 为了活动而活动
创建文明城市或文明学校,或是其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的检查,都会涉及传统节日教育这个领域。于是,同传统节日相关的德育活动很多时候都沦为迎检的规定性动作。节日小报,征文绘画,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看似精彩纷呈,可是目的却不是为了通过传统节日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是为了照几张照片,写一份总结。目标出现偏差,效果就会很差。长此以往,教师、学生一遇到传统节日就感觉“亚历山大”,苦不堪言。
1.2 传统节日教育氛围的缺失
很多有识之士感慨,当下的中国,传统节日静悄悄,反倒是一些洋节日很热闹。圣诞节,万圣节之类的节日,铺天盖地都是媒体或商家的宣传。近年来“光棍节”之类的节日也纷至沓来。而清明、端午、中秋节,媒体关注的往往是高速免费,景区拥挤之类的话题。传统节日仅凭学校深挖其德育价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3 样板化的活动,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一到节日就办小报,搜集相关的节日资料。活动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是一些样板化的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的兴趣要远高于高年级学生。
如今的教育现状是,传统节日教育越来越“受宠”,可相关的德育活动却收效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些“假冒伪劣”德育活动。给予上面的思考,笔者所在学校在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时,努力使活动丰富起来,同时代接轨,同学生的学情接轨,收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并总结出学校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几种有效途径。
2 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2.1 整合资源,把传统节日同其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确实值得我们去挖掘。但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智慧,把挖掘到的传统节日资源同其他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丰富活动内涵,更新活动形式。
今年清明节,一所小学的几百名学生,开展了“清明远足祭英烈,感家乡之美”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从学校徒步几公里到烈士陵园。辅导员精心设计行走路线,让学生在途中能欣赏到家乡的新美景、新变化。把爱家乡和祭英烈融合在一起,不进行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心的思考,今日的幸福生活同革命先烈的关系。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了教育,还锻炼了身体。在途中,师生在一起讲故事,背诗句,唱歌曲,增进了师生间的情谊。这个活动,就是在挖掘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资源的同时,整合热爱家乡、春游、师生互动等资源。活动自始至终,学生兴趣高涨,收效显著。
2.2 学生主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主体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因此,在开展传统节日类主题活动时,也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学校在端午节期间,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教育资源,结合端午节的特点和内涵,列出了端午节开展的活动清单。如:“粽叶飘香”包粽子比赛、观看龙舟比赛、端午歌谣传唱、织香袋等。不过有一点不同于以往,就是这些活动如同超市中的商品,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清单中的某项活动,也可以开展清单中没有的活动。端午节期间,学校的端午节活动精彩纷呈,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活动。有的同学在家包好粽子,送到社会福利院;有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在班级进行科普讲座,从科学角度分析悬艾草、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端午传统习俗;有的同学在班级诵读屈原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活动形式之多,效果之好,超出了辅导老师的预料。学生在参与自主活动时,体会到端午节蕴涵的意义,激发了爱国爱乡情怀。
2.3 家校合作,让更多的人成为教育者
上文列举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困惑时,有一条是传统节日教育氛围的缺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很难去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的小环境。要想改善家庭传统节日教育的氛围,就需要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在开展传统节日类主题活动中,家长的教育作用要远远大于老师。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在中秋节时,某班就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给家长布置了一个“作业”:和孩子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话家常。也可以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学生一些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在这个家校合作的中秋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增进了和家长的亲子关系。这样就把挖掘中秋节教育资源的任务落到了实处。
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对于教育者来说,确实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育者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充分依靠家长,只有这样,传统节日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所用。
⒖嘉南祝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