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礼仪范文

时间:2023-04-04 03:2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礼仪

篇1

关键词:礼仪 课堂教学 途径

一、礼仪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授礼仪课程,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教授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职校礼仪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图示法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仪态教学过程中,可将坐、立、行、走等各种标准姿态的图片放大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反复模仿、学习,这对校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能起到很大作用。讲授男性和女性的仪容、仪表等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各种仪容、仪表图片;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观看“服饰着装礼仪”,如男士西服的穿法、领带的打法,女士套裙的穿法等。

案例分析法针对礼仪教学的特点,应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选取的案例应贴近学生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各种礼仪教学资料,也可以是生活实践,还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明星或影视剧中选取。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韩剧”,“韩剧”自始至终贯穿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和人性的温暖关怀,体现了儒家文化传统,教师可顺势顺时引入家庭和工作中人际协作意识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育学生继承和吸收传统文明礼仪之精华,讲文明礼貌、懂尊老爱幼、谦虚热情、诚实守信。

模拟训练法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使模拟实践教学大有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使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如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等活动。通过模拟训练,让每位学生均有登场机会,使得人人都行动,个个皆演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之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学生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识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能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向上的气氛;教师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地出现某种相应的遗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同时也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换句话说,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这对于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仪表举止做起,加强礼仪修养。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铭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养成了举世公认的非凡气质和令人折服的优雅风度。

四、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五、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篇2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汉语教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课堂礼仪。

关键词:课堂礼仪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师生关系礼仪

1、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礼仪的主要方面

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而笔者的研究主要限于教师课堂礼仪的研究。教师课堂礼仪主要分为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

1.1个人形象礼仪

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可以称为教师的仪容,不仅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包括合理的生活习惯。教师的个人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一、整洁性。保持全身的清洁和衣物的整洁是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要求。整洁卫生的教师仪容既反映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健康的形象。个人卫生中很容易忽略眼角分泌物、鼻孔分泌物和耳朵的分泌物等分泌物的去除。另外,体味、口气、过浓香水也是令人反感的。教师应该养成平日不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随身携带口气清新类产品,以及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的习惯。教师的着装应在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TPO原则[1]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展示个人魅力。

二、个性化。教师个人形象首先展示的是自我状态,进一步观察更能发现不同教师各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本学者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以相对的语言表示为: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形、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朗[2]。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形象应注重朴素典雅而不失个性。

1.2 教学体态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体态的礼仪包括目光、表情、手势、站姿和走姿等。

教师授课时目光柔和,与学生交流时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的三角区域。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点之一是较强的自主学习性。教师的鼓励目光有利于学生增强第二语言学习的信心,降低学习者操练的紧张程度,以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手势应该清楚,得体,随着课程内容进行。手势语主要有四种类型:形象手势(模拟状物)、象征手势(表示抽象意念)、情意手势(传递感情)和指示手势(指示具体对象)。身体和手势主要用于简单动词的讲授,例如:推、开、走等。除必要的板书外,教师在课堂站的位置应尽量在学生周围,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不动,应适当地移动位置,但也不能频繁走动。走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视觉疲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教学语言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礼仪总体的要求是:有幽默感,但避免语言低俗;语速正常,音量适中;按照学生的程度设定词汇难度;全中文的语言教学环境。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上缓解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还应该学会“自我解嘲”,在课堂操练中可以以老师的自身经历或者经验为例,甚至可以拿自身不足与相关知识点作对比。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一般是不同国籍的学生根据水平混编上课,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接近,所以全中文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目的语的听力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在目的语的外部环境。

1.4师生关系礼仪

师生关系礼仪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礼仪,批改作业礼仪和考试讲评礼仪。

师生的交流礼仪分为课堂和课外两部分。课堂交流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的,不能偏向某一同学或某一国家的同学,主要方式是目光交流和语言交流;课外交流是教师针对某一学生进行的私下交流,主要方式有电话交流、短信交流、电子邮件交流、聊天工具交流等等。师生的语言交流应该双目注视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语音和语序错误进行纠正。课外交流时,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批改作业的礼仪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教师批改时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初、中级阶段。初、中级阶段的学生拿到教师的批改作业后也应把错误部分至少重写一次,以加深正确的语用的印象。另一种是教师批改时只标注出错误的位置,不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生自我修正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日常的作业批改注重的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时教师应该注重字迹清楚,仔细认真,标注日期,以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讲评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卷的批阅应该做到卷面清晰,不宜涂改,如果出现加分或者减分的现象务必在修改处签上姓名。学生试卷的发放则应该以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前提,将试卷背面朝上放于学生课桌。试卷的讲评应该及时、有效。及时是指考试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以1-3内为宜;有效是指讲评的内容不止是针对试卷的某一题目,更应该为学生增加相关的语言点的扩展和强化练习。

2、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还传播了中华文化。

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体态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能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礼仪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把握礼仪的度,避免做出违背礼仪的事。

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还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规范是中华特有的文明象征,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行为之中。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坚持不懈,习惯成自然,逐渐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尊重和平等对外学生是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课堂礼仪不仅体现了教师对自身的尊重,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个人隐私。课堂句子操练时,学生会用所操练的句型表达个人观点,即使教师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不纠正学生的观点。除了尊重学生外,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其次,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必要条件。对外汉语教师是通过汉语传播使更多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以汉语为媒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政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教师应该积极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中国社会的现存问题,比如独生子女政策问题,性教育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教师在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式交际模式[3]。它是是双方的异同都被承认并受到尊重的过程,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保存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交际模式。师生双方保持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交往动力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再次,较好的思想心理素质包括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健康的心态,以及求真务实的态度。任何教学的成功都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配合与合作。如果教师没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就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汉语教授的主体,既承担着语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肩负着汉语传播的历史使命。教师需要不断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无论学生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个人心态一定要健康,不能出现国籍歧视、种族歧视、个人歧视等现象。

篇3

关键词: 棒垒球礼仪 体育课堂 渗透实施

软式棒垒球是一项集跑、跳、投、打于一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精神,是一项安全有益于校园开展的体育项目。它的精神是:诚敬、谦和、坚忍、力行。它能培养顽强坚忍的意志品质,树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它拥有一切其他体育运动教育作用的共性。“不学礼,无以立”,棒垒球礼仪让现在缺失课堂常规礼仪的学生在体育课堂重新接触礼仪教育。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状分析

缺失一:体育课服装不规范。

案例:体育课堂有学生穿凉鞋,有学生穿皮鞋,有学生穿裙子。

师:今天我们上节课说今天你要学习50米快速跑,怎么有同学穿了皮鞋裙子来上体育课?还有同学穿凉鞋来的。

生1:妈妈昨天给我新买的小皮鞋,很好看,所以今天就穿了。

生2:我以为今天要下雨,所以穿了凉鞋。

缺失二:行为、语言欠缺规范,自由随意。

案例1:教师在集中讲解快速跑的要领时,生1:“昨天打了游戏,我死了6次。”生2:“你水平太差,我打的时候只死了一次。”

案例2:跳绳时,生1不小心把绳子打到了生2,生2立马说:“你脑子坏了啊,不长眼睛啊。”

案例3:生1因为琐事和生2互掐了起来。

缺失三:课堂缺乏自信。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篮球体前变向运球?

生:没有一个人举手。

师:生1,你上来展示一下好吗?

生1:我不太会。

分析: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常规礼仪的教育,只重视教学过程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因为缺失课堂常规礼仪,导致现在的体育课课堂中学生上课随意讲话,行为自由、粗鲁,不尊重同学、老师,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削弱了体育课的育人价值。

二、棒垒球发展及棒垒球礼仪介绍

1.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自2009年引入软式棒垒球项目以来,先后成为江苏省棒垒球俱乐部成员,并先后多次在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季军。2013年我校编写了软式棒垒球的校本教材,之后根据教材推进软式棒垒球的校本课程教学。2015年开始创建常州市棒垒球课程基地。现在每班每周有一节棒垒球校本课,由专职棒垒球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棒垒球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2.棒垒球礼仪介绍

平时当学生见到老师、教练、家长时要说:“老师好,教练好,家长好”;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运用良好的礼貌用语。教师或教练在集合说话时,球员要脱帽、稍息、立正;这些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老师讲解、家长教育时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球具离手要轻放,排列好,珍惜爱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公共财物,家庭财物珍惜与爱护的好习惯。队员服装仪容要整洁;服装仪容是体现一个人自身素养与内涵的重要方面。

在比赛开始时,当裁判员喊两队集合时,双方队员统一到场地边线上,面对球场脱帽鞠躬后进场。裁判员宣布比赛须知后,两队队员脱帽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表达对对手的尊重。在比赛中队员进入打击区进攻时向裁判脱帽鞠躬示意,表达对裁判的尊重。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给他加油鼓劲。

比赛结束时两队要到本垒至二垒直线两侧面向裁判站队,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两队统一向裁判脱帽鞠躬致谢,表达对裁判员执法比赛辛苦付出的感谢。然后两队队员相互脱帽鞠躬握手,胜方通常说“谢谢指教,承让、承让”以显示胜不骄的风度;输方会说“恭喜、恭喜,精彩比赛”显示败不馁的气度。当队员回到各自休息区前的边线时,要列队向各自教练、老师及家长观众脱帽鞠躬致谢并说:“谢谢教练、谢谢老师、谢谢观众(谢谢爸爸妈妈)”,还要转身面对球场说:“谢谢场地。”

二、礼仪渗透和实施构想

1.学习棒垒球礼仪文化

在体育课堂中介绍棒垒球礼仪文化,让学生发现体育课新奇、有趣,让学生喜欢这种渗透棒垒球礼仪文化的新颖体育课。

2.拓展体育课堂礼仪教学

(1)让学生学会礼仪用语

案例1:在课堂组织分组练习时,生1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说:“请某某同学示范”;示范展示结束后,大家一起说:“谢谢某某同学示范。”

案例2:在课堂组织比赛时,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后,1组和2组学生按照棒垒球礼仪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以此表达对对手的尊重。比赛过程中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同组学生一起给他加油鼓劲。

(2)营造互动的礼仪教学氛围

篇4

关键词:管理;礼仪;教学;实践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并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礼仪名言。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而如今礼仪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无常规,学无定法,对于中外礼仪这一课程,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灵活多变。在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准备并重视实践教学法的采用,这是旅游学科最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是基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人的学习发展是在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情景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第一主体,教师第二主体,共同参与实施,按部就班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实践操作行为。这是现代教学在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典型体现。

(一)礼仪实践教学在礼仪课堂中创设一种人为的虚拟环境。在这种优化环境中,教学单位及教师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硬件设施和智力支援。在这种优化环境中,例如在星级酒店演练,可以为实践主体提供极为丰富的情境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学习潜能的挖掘。而如果是在课堂内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茶艺表演的相关器具,图片展示,音乐背景,身着演出服装的学生进行模拟现场演示。这符合主体感知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对所学知识特点的理解吸收。

(二)礼仪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第一主置。学生在教学中充当第一主体,并不等于离开了教师的主体教学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由教师引导,这样作为第一主体的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进行高效率地学习。任何一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思考,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正确引导,都不可能是成功的。

(三)实践教学构建了四个层面的逻辑结构:主体参与现场操作、模拟实践情境演练、知识概念现场感知、操作思维反馈总结四个层面的逻辑结构。

在礼仪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作为第一主体直接参与课堂操作活动,通过感官直观地发现事物的特征并通过理性的分析获得事物内部与外部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模拟情境强化演练并获得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最后做出思维反馈总结,得到课堂实践教学的知识深化理解并掌握。

二、礼仪课堂实践教学过程

旅游学科的礼仪课堂可以是教室内的实践模拟教学,也可以是教室外的实践实训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地点可以选择在教室、学院实验室、实训的星级酒店等地方。礼仪课程强调以学生为第一主体,教师为第二主体,教学过程以师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掌握礼仪基础知识,强化对实践技能的深入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操,提高自身的礼仪操作能力。即遵照体验感受、质询问疑、强化操作等方法开展礼仪实践教学。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依照以下具体步骤逐步开展:

(一)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在礼仪课程教学进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制定和教材的纲目特点,把教学计划分为几个教学专题,并确定每个专题的教学目的,在每个专题下面安排实践操作的模拟情景。重在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单位和学科老师要为实践教学模拟情景的进入准备好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并做好对相关场景的解说,分小组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二)导入课程。作为引导的教师,可以通过解释性情境描述,对所要进行的实践操作进行解说,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合乎情境的音乐及视频展示,来增加课堂的渲染力,以此使学生融入特定的实践情境中。这可以通过课前师生精心准备,使得整个操作过程遵照预期的教学进程步入下一个环节。

(三)教学过程。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导演的教师,应当随时关注场景的变化及情境角色扮演中学生的行为,并在教学进程中,采取适当的体态与口头语言维持操作行为的稳步发展,适时适当又不过度地纠偏。未介入场景的学生则可以体验感受,操作结束后,可以总结归纳,及时反馈实践教学信息。

1、体验感受。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体验是抓住情感在认知转化为行为过程中这一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主动应对。

舞会礼仪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舞会礼仪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精心准备穿着,同时要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即邀请舞伴和共舞礼仪。在场地选择上,可以选择学院的咖啡厅,在咖啡厅里设计出舞会场合的庄重典雅气氛,在针这种情境之下,学生有着强烈的展示欲望,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单位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虚拟而又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力,体验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质询问疑。在实践教学中,同样可以选择饭店或者咖啡厅,引导学生分小组模拟角色,选择座次,通过不同座次的选择,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获得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的探究,可以明确在座次礼仪中,我国的政务礼仪与涉外礼仪对座次的讲究。在课堂演示中,给出鸿门宴的图片,对其位次进行分析,明确中国传统礼仪是“以左为尊”。

3、强化操作。寓知识于实际操作中,突出训练环节,在训练中求提高,在训练中求能力。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强化训练十分重要的。训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不同梯度的训练内容与形式,让学生选择,从而激发学生以较强的主体意识投入行为技能的练习中。这正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这一阶段,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

在站姿训练中,标准站姿所要求的头正、微笑、肩平、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夹腿,练习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对于条件差的学生,一个课时往往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对于条件好的学生,一个课时单项强化练习后就能进行综合练习和持久性练习。练习进程因人而易,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都得到了增强,练习不再是一件被动、强迫的事,因为谁都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训练合格,考核过关。同时,学生的练习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形式:微笑练习有“咬着一根筷子找感觉”;挺胸练习有“双人背靠背”、“单人靠墙”;腿形训练“膝盖夹纸”等。学生回到宿舍后,可以自主训练,教师则可以督促其学习进程。

(四)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情况反馈是整个实践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情况反馈最终对各种能力和行为加以考查,以利教学单位和教师经验的总结提高。教学反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效果来进行总结。例如,可以由卸去角色的扮演者开始,要求他对这个角色的感受和下个扮演者将要获得的感受做出区别,并把他们的体验与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联系起来,同时要求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学生阐述自身的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课堂作业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三、结语

最后在学院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学单位和教师可以召开师生实践教学研讨会,选择学生进行现场展示,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表扬和建议。学生群体还可以通过教学评估,给相关课程以相应的等级,以此对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兴国.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 文明礼仪知识 ; 渗透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材是有的放矢的引导中职师生,重视心理问题,从正面入手,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和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引领学生带着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成长的挑战,去充分享受生活,并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做为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新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观念创新的需要,在中职的心理健康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亦是教学创新的需要。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员工的人格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技能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考察。作为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文明礼仪的教育。

一、文明礼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职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文明礼仪缺失现状,很另人担忧,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我们的“问题学生”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呢,我们必须要清楚文明礼仪与心理健康的的关系通常在学校中被视为道德品质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所表现出来殊不知有些情况与中职生不健全的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中职生由于受不同的社会的大小环境和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心理健康程度差异很大。校园里存在着的不文明现象,通俗的理解为“不讲文明、没素质”,这正说明了中职生的文明礼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下面,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

例如:有的新入职校的学生整天郁郁寡欢,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流,远离集体,喜欢独处,刚到学校没几天就想退学回家。这种情况一般被单纯埋怨学生不懂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殊不知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他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有抑郁症的倾向,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很难坚持上学。

另外初进职校读书的学生中有很多是身穿奇装异服,染烫怪发型的学生,按常理做为学生仪容仪表得体,是表示对人最起码的尊重,可就是这些同学穿着打扮穿着怪异,“不符合学生的身份”,让人觉得不讲文明、缺乏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但实际上不单单只存在这些表面上的问题,更可能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故意做出的行为。这类学生平时在家里里缺少家人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在学校里是老师忽视的无心向学的群体,为了弥补心理安慰上的缺失,通过这种标新立异的行为吸引他人目光的途径。

以上例子都可以充分的说明中职生文明礼仪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文明礼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当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情绪经常愉快,胸襟开阔,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任性固执,有独立性,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自信,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在为学生准备的成长记录中,就可以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有过激的行为,屡教不改的,就应考虑其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出现了问题。

2、文明礼仪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文明礼仪有助于注重仪表,受人欢迎和尊重。如果有优雅的姿态,得体的服饰,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一定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情感上的孤独、寂寞和空虚。不文明礼仪会让人失去信心。对社会知识、社交礼仪的知之不多,在行为上表现出许多与礼仪的要求不致的地方,会造成在公共场合颜面扫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存在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3、文明礼仪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应重视文明礼仪,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自觉自省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入手,比如遇到学生存在着装不适、言行不美等现象,教师必须要引导矫正,但其又不违纪不违“德”,感到无从下手,可以从礼仪的角度就好开展劝导工作了。因此,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就又多了一项判断是非的标准,对学生工作而言,又多了一条德育的途径。

二、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知识教育

(一)释放学生心理压力,不失时机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刚入学的中职生,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与初中课本完全不同的专业课程,面对同宿舍里陌生的同学面孔,有些新生总感到有些迷茫、困惑、苦闷、焦虑与紧张容易患上“适应不良综合征”。 所以在《心理健康》开课第一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测试显示,30%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在学习压力的指标测试中有48%学生压力感超标,有32%的学生面对人际关系和强迫症两项指标测试中都超过正常范围,除此之外还在部分学生存在着抑郁、情绪不稳、适应不良等症状。找出学生的“不适应症”后,就必须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把心结打开,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以全新的姿态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是十分必要的。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渗透是十分可行的,因为一个人要显示出自信的话可以通过得体的着装、姿势、语言、神态均可充分表达内心的自信。

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特聘礼仪教授 李泉女士说过:“优雅是自内而外的流露,是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是恰到好处的尊重与自信,唯有得体的礼仪才会让你散发出优雅的气质。”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让自己成为一位温雅而有魅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修养境界。所以在课堂中通过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了礼仪表演视频,同时与班主任相互配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训练,如站姿、坐姿、走姿、握手、视线、手势、递物、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格素养,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 文明礼仪知识内化于心理健康教学目前我校开设的中职心理健康课安排为一周两节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总学时为三、四十节的课程,如果单纯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理论教学的话不易显成果,而文明礼仪的教育却是贯穿全校的德育工作长捉不懈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心理课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规范教育,能使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起到长时间的影响。

1、渗透式课堂教育形式灵活性和多样性。常言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授心理健康课,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讲授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1)善诱式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引起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开课前利用一次趣味量表测验、一段名人名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件刚发生的事、一个人的提问等来引起共鸣。比如,在学习《悦纳自我 快乐成长》中,讲课前我拿出一面镜子出来照,通过这个小动作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为讲好这一节课做好准备。在授课中,让学生也融入到“照镜子”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让学生认识了自我,也意识到在镜子也不能全部能看到全面的自我。通过这种诱导,记学生加深了记忆,对自己的认识也深刻了。在“照镜子”的活动延伸中,我也同时让学生找自己身上是否符合学生仪容仪表,让学生发表见解和观点,如果学生有不同观点,做为教师可以做正确的演示,通过规范的站姿、走姿、坐姿,让学生来评判,之后再通过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优雅的姿态是有美感的,可以提升自己的气质和自信心。

(2)体验式教学。一次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次课方式力求不同。有资料说:“对于个体心理来就,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也是本人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有意辅导,达到的教育效果很明显。比如在《温馨家庭,从我做起》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我在学生当中挑选一位大胆且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来体验一回当老师的滋味,让学生以孩子的身份理解自己的父母,如何为温馨的家庭做一点一滴的事。做老师角色的学生能很好的组织了这节课的教学,她运用到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踊跃发言,把自己的亲身体会传达给别的同学,在引起共鸣的同时活跃了课堂,在健心活动的亲情帐单的讨论中,让同学发表感受,许多学生才体会到自己可以无视父母的关心,却不能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与付出。通过这节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让学生尝试了当老师辛苦和挑战,同时在学生踊跃参与发言当中,让旁听的老师也搜集到父母对子女抚育、子女对父母的有无感恩之心。教师在总结发言时,要把家庭礼仪知识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做为子女在与父母、亲人的交往中,做到什么才是符合礼仪规范的,比如牢记父母的生日、与家人交往也要用礼貌用语,外出不能按时回家,要及时给父母打电话说明原因,与父母意见不同时,要心平气和地沟通等,在学生还沉浸在自己参与到教学中时适当把礼仪规范知识传授了,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达到知识渗透的效果更明显。

(3)模拟训练式教学。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较强,其实心理健康课的教育也是有操作性的,两者相结合的使模拟训练实践教学大有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搭起心理咨询室,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当然教师要设计好活动课的主题,课前要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达到效果,让学生充当心理咨询师,模拟帮同学解决心理问题,体会为别人答疑解惑的同时使理论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在相互探讨和交流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加深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模拟室师生们可以同时检验一个学期以来礼仪知识渗透的效果,因为可以看到同学们的站姿、坐姿、走姿 、礼貌礼节,仪容仪表、交谈礼仪等。虽然同学之间这种模拟性心理咨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可行的。

(三)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人格特征、心理品质、道德素养、个人的仪表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师生同处一个活动空间,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极其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身良好的人格特征,如自信自尊,乐观向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稳定的情绪等,我们的学生同样也会慢慢培养自己情绪稳定,乐观向上、自信力及抗挫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为人师表也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是学生效仿的内容,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教育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有进心,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老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向上气氛;老师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地出现了某种相应的遗憾。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做学生的榜样。心理健康教育与文明礼仪知识相互渗透的教学尝试,我们要从多角度,多手段出发,进行模式整合,不断开拓创新,那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会取得显着成效。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意义深远。对中职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林慧莲:《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式的实践价值与操作策略》

[2]王雪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实施文明礼仪教育》;《贵州教育》2009.10

[3]熊素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学的探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9月

篇6

关键词:浅谈;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3-01

1.强化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教育。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具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会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正是学生从我们身上愿意看到并学习的东西。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比如,不许学生在校园里奇装异服,教师的穿着打扮就不能各凭所好;让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教师自己也就要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教育学生随手捡垃圾,教师自己就要舍得弯下腰来;要让学生遵守交规,我们自己肯定得先认识斑马线。教师得让自己的形象仪表、举手投足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正面教育素材。

2.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说环境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个性成长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但也是很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会为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个人素养基础。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除了礼仪课堂教育外,还要通过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途径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不礼貌现象。还可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到礼仪学习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除了上班会外,还可组织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模拟招聘会、模拟不同专业工作场景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多样化、多角度地广泛涉猎文明礼仪常识,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引导他们自觉加强礼仪修养。

3.丰富语言,促进文明礼仪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

同时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专心地进行探究活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还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外,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文学修养以及文明素养,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文明优美的语言环境中陶冶情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活动、评比激励,养成文明习惯

篇7

【关键词】 数学 人文素质 培养 故事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人文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文课程教学、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一、现状: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一优遮百丑”;功利主义的社会现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往往忽视了人的社会性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为人文素质培养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老师学生跟着高考走”的现状仍然难以改变。人文素质培养只能成为水中浮萍,好看但没有土壤。教育的一厢情愿与社会的格格不入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尴尬困境。教育不能机械分割。但现状是在社会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教育已经自然分割。学科界限明显学文不知理,学理不知礼。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二、改进:理礼相溶,数学课堂中的“人文导火线”

1、学会生活,零用钱使用和时间分配函数化。函数是高中新教材必修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一大难点,在高考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处理函数教材的时候,我们可以使得它紧密联系生活,从中渗零用钱使用和时间分配等内容进去。例如,我们在讲函数最值问题和函数应用的时候,就可以引入零用钱使用和时间分配的问题。

首先,把全班的同学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去调查全校100 位学生的零用钱的消费情况,另外一组去调查学校100 位学生的课外时间的分配情况;然后,把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零用钱的使用情况和课外时间的分配情况;最后,开展专题的讨论课,运用函数的知识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际讨论,得出零用钱的使用的最合理的途径和课外时间的分配的最科学的方法。这样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的开发,使得学生深入生活,关心生活,使得学生更加科学和合理得分配好自己的零用钱和课外的时间。对于他们养成节约金钱和珍惜时间,都起到了很大教育意义。最重要的是使得数学课堂联系了生活,使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和升华,使得沉闷的函数问题“热闹”了起来。

2、学会审美,建筑空间美感的立体化。高中立体几何在高考试卷分值20 分左右,是学生必争的分数,但是对于学生它是一个难题目,特别是女学生,高中立体几何的抽象性让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老师只是抽象地去讲立体几何,那是很闷的事情,很多情况下,老师讲了大半节课,结果学生什么也不知道,甚至更加糊涂了。为了使得立体几何学习起来更加形象生动,通常可以采用下面两个方法:方法一,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造几何模型,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都让他们自己去做,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分成小组去完成,每个小组做个个几何模型;方法二,在几何教学的第一节课,我们首先不要讲解课本的内容,而是介绍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建筑物,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深圳的小蛮腰、美国的白宫等建筑物,边介绍边放图片,然后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这些建筑物。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头有一个立体的意思,使得他们开始慢慢地学习着发挥想象,把平面的图形想象成立体的图象。通过这些建筑物的介绍,我们让学生从中体现到世界的美丽,感受到人类力量和智慧的伟大;老师通知数学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然后我们中这美丽的氛围中引出我们的立体几何的新课,学生就学起来更加有兴趣了。最后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往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设计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金字塔”或“巢”,有了目标和动力,学生学习起来立体几何就更加用心和拼搏了,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篇8

(岑溪市第三中学广西岑溪543200)

【摘要】当前我市新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历史课堂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课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新气息。所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魅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The exaltation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art, create magic power classroom

Qin Hong yan

【Abstract】Current my city new course reform just just in imposing arraily carry on, but be subjected to teaching mode, teaching habi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our histories and to teaching quality excessively misgiving of influence, our histories classroom return hard and real exceed tradition teaching structure of tie, almost is still exactly the same link:Review new lesson train sub-footing homework, infusion the knowledge is still classroom the target for attain want, return hard realize lesson to change of new breathing.So, liberation thought, brave innovation, exaltation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art, create magic power classroom, put forth effort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the ability be the key of history teaching.

【Key words】History teaching;Innovation ability;Development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一方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处在一线的历史老师都知道:这是一个老大难题。因为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练习由于需要时间向学生详尽的介绍历史事实而经常被忽视;课后由于历史课经常被学生忽略,使得课堂上学到得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在新课改的号角推动下,这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挑战。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是穿旧鞋走新路更是不行。怎么办呢?唯有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因为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面对新教材,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初中历史呢?

一、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但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这种“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是成为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有限的历史知识点的工具,至于主动探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欠缺的。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历史中的创新热情呢?

1、放下架子,多沟通。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主动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历史课的兴趣,这就为培养他们对学习历史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法宝。历史教师要懂得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多去了解学生,做一名学生的知心老师。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课堂的参与率高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也会水涨船高,那么,在历史课中学习的创新热情就会日益高涨。

二、课堂把握时机,营造氛围,精心导入

在我们梧州市,由于各中学都在注重学生的思维教育,现在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儿童时期有较大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在起重要作用。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多采用画面、史料、图片等直观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此外,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增强对历史的亲切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探索因果关系的能力。设置生动的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历史情景,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激发其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课堂质量的教学模式。一堂优秀的历史课,应从一开头就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抓住学生思想。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准了就为演奏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这段话发人深省,深刻的说明了导入环节对一堂课的重要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教师既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适合的情境,也要善于运用形象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思考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的创新能力就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

三、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历史问题应能与我们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如:在历史课里提问学生如何看隋炀帝的形象时,有一位学生说:隋炀帝是位花花公子,很会哄女孩子。班上同学都轰然大笑。对此,作为历史老师,我就及时展示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把隋炀帝描写为浪子形象:“一方面是因为他长的帅、英俊漂亮,很聪明、自负。另一方面,又会花钱,又会挥霍浪费、穷奢极欲,还有些花花心肠”。从而使学生对隋炀帝形成了生动的形象。同样,也保护了学生创新的个性。

四、以论导之,以动引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历史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请你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由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分组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小组间也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自然也很浓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懂得“以动引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是大学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一般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毕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他们展示学习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创造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强学生能力训练

历史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在大力推行课堂目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参与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不要问“是什么”。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理解了历史的因素。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破定向思维。由此可见,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市的绝大部分中学普及了多媒体教室,彻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历史学科中的许多章节的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等多媒体工具。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和史实相吻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主体应适当采用该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现代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不管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最需要的是做到每堂课有理有节,活而不乱,取得学生的信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魅力课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能否充分发挥每一堂课的最大效益,其键就是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课堂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教学的成败。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干扰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课堂违纪行为。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通常是采用惩罚方式,实现学生的顺从,达成课堂的控制。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课堂的有效管理应该是通过激励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气氛,调动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

一次在物理实验课上,几个调皮的学生故意敲击手中的尺子来捣乱课堂纪律,当时我听了就火冒三丈,真想立即“修理”。但我也明白,这些站起来比我高,开水不怕死水淹的人,其实头脑是很聪明的,使他们变成这样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属于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在外,照顾不到只能通过满足孩子;有的是因为迷上了“网络游戏”;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婚无人管的等等。他们的心事都已不放在学习上了,家里也希望混个毕业证书,在校期间能平安无事就行了。怎么办,这个班是我刚接手的,对他们也不了解,不能轻举妄动,眼看他们越来越嚣张,总不能置之不理吧,得想个办法来“治理”他们,收拢他们才行,要想让他们心服口服动粗的肯定不行。想到这我平息了心中的怒火,温柔地对同学们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是从哪传出来的呢?”大家齐声答到是尺子发出的声音并涮的一下,一齐朝他们那望去,他们可从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又接着问,你们是根据哪方面的知识辨别的呢?――“声音”。是的,他们刚才的一敲,其实是在暗示老师上的课不够精彩,同时也敲开了老师的灵感,这样吧,我们今天就满足他们的要求,来一个游戏比赛怎么样?不上课还有游戏玩,每个人都赞同,大家都乐意接受挑战。我说出了游戏的规则:分小组,就用各自身边的塑料尺子来设计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方面的实验,并能当场验证,(辅助器材可以到仪器室借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最多的小组有奖励哟!

接下来同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比赛时,有同学主动承担起主持人的角色,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动手强的来展示他们组的成果,表达好的当解说员,我和其他同学充当大众评委。比赛的过程是紧张而愉快的,比赛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竟然就是“调皮”的哪小组设计的最多、最有创意,我还亲自为他们颁奖,虽然奖品是每人一张小书签,但他们上台领奖时的深深一鞠躬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就是一把尺子,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够设计出这么多的实验。声方面的:声音的产生――敲击出声,声音的三要素: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把尺子发声――响度;将尺子露出桌面不同长度弹奏――音调;敲击钢尺和塑料尺,辨别是哪种――音色;声音的传播――一同学用尺子在桌子一端敲击,另一同学在另一端听。力方面的:尺摔出去还能继续向前运动――由于惯性;尺落下总是落到地面――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弯曲使尺子发生变形――尺子有弹性,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小刀与尺子相互刻画,尺子上有印痕――小刀的硬度比尺子大。光学方面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出现尺子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尺子放在水中弯折――光的折射。电学方面: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后能吸引事先准备好的小纸屑――摩擦起电,且能吸引轻小物体;将塑料尺接到原来亮的灯泡电路中灯泡会不亮,用钢尺却继续亮――导体与绝缘体。热学方面:塑料尺和钢尺同时放在一杯热水中,一段时间后,钢尺更烫手――钢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快……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是学会了总结,学以致用。我的收获更大,收拢了人心:课后这几个学生主动到我办公室坦白从宽,并下决心认真学习;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变浓了,我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真没想到小小的一堂课能有这么大的改变,退一步有这么大的收获。也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改除“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建立一种尊重、关心、信任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对待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势得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在进行教学中,要分别为他们设置可行的近期目标,激起他们的信心,特别是对后进生,一丝闪光,也应该给予热情肯定,我们能洞察到他们的点滴进步,用“差中找好”、“错中找对”的辩证艺术,调整他们的心态,排除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落后为先进。

篇10

2013年,张家港市以“美丽课堂”为核心价值追求,开启了区域内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三年来,港城教育人在“美丽课堂、生态教育”理念的统领下,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归宿,立足课堂教学范式建构和学科教学本质探寻两个基本点,将区域教学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

“美丽课堂”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理念执守,是对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提炼总结;同时,更是对课堂教学发展方向的一次探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科学性,则是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基础。如何通过教学的科学性实现课堂的高效性,越来越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研究重心。以张家港市区域内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为研究样本,以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和学生学习的生成性为主要维度建构起来的美丽课堂,试图以张家港的教育人对教育的理解,来引领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建设规范化、科学性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这是区域内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话题研讨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美丽课堂”作为一种区域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这种路径对教学改革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美丽课堂”本身应该是教学改革不断发展过程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