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范文

时间:2023-04-02 08:2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礼仪

篇1

【关键词】幼儿礼仪 素质教育 日常生活 家园共育

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得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一、学习礼仪带来的益处

1.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的性格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善言辞、有的木讷少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制定一个符合他的教育方案,使其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幼儿入园期间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时要经常给孩子们诵读儿歌、古诗、散文等一些文学作品,同时要让孩子背诵一些礼仪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使学生从中不仅学到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记忆力,使孩子的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这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1. 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类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3.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三、重视营造幼儿良好的情境氛围

篇2

塘桥镇作为“围棋之乡”,学围棋的人口众多,是国内最早在学校开设围棋活动的乡镇之一。借助这种良好的学棋底蕴,从办园到现在,我园尝试在幼儿园开设围棋活动课,聘请了专业的围棋教师,并制定了教学规划,逐渐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学围棋之风。

我班开展“围棋礼仪教学”的研究,希望通过学习围棋及围棋精神,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会“谦让”等礼仪的环境,并以此为基点,让孩子们学会“谦让”的美德。本文对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入学的随机抽取37例幼儿学员,以幼儿教学中“谦让”礼仪衡量为参考,通过两组幼儿在游戏中及在生活中的对“谦让”礼仪的比较,评价围棋礼仪教学的作用。并试图深入研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的探索,以构建合适的有效的围棋活动体系,以此为切入口,不断探索围棋活动与幼儿社会智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不断促进幼儿潜能素质开发和健康个性发展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对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入学的幼儿随机抽取37例,接受围棋礼仪教学19例,未接受围棋礼仪教学18例,其中接受围棋礼仪教学组男10例,女9例,未接受围棋礼仪教学男10例,女8例。两组幼儿入学之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 结合实际和研究的需要,运用行动研究、文献检索、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经验总结等一系列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以行动研究和观察研究为主。

研究程序 本论文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现代课程理论和新纲要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

观察项目 1、在游戏中,争夺玩具情况发生的次数。2、在自主活动中发生冲突的次数。3、对幼儿在家表现进行调查问卷,家长评判幼儿的谦让及分享情况。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结 果

1、在游戏中,争夺玩具情况发生的次数:围棋礼仪教学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壮大,很多传统的行为礼仪习惯正在慢慢的流失,谦让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习惯了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不能让给别人,或者样样东西都有占先的习惯。在生活中过多地接受成人的谦让,却很少去谦让别人,更不懂得如何谦让别人,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更缺乏一种尊重、关心、体谅别人的环境。因此幼儿的教学中帮助他们建立谦让的习惯,一直是幼儿的礼仪教育中的重点。然而在实践中,孩子对谦让的理解并不像对其他行为比如公平、合作、轮流等那样清楚,换句话说,即便教师一遍遍提醒,也很难让孩子真正主动地对同伴采取谦让的行为。为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根据我们的研究表明围棋教学能明显加强对幼儿“谦让礼仪”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例如我们班级中幼儿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幼儿在接触围棋活动的时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会玩棋的孩子就越来越喜欢下棋,不会玩棋的孩子就与围棋越来越疏远。为了阻止这种恶性循环,能使全班的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喜欢下围棋,我尝试了让能力强的幼儿来带动能力弱的幼儿,教他们下棋。在这个前提的支持下,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下棋,动员能力弱的幼儿向能力强的幼儿学习。在发动号召下,情况有了转变。每次区域活动时,在围棋桌前总能看到那些以前不喜欢下棋的孩子在认真向自己的好朋友学棋,有的一边和对方下棋,一边请教对方这样下对不对,还有的就坐在一旁看人家下棋,那眼神可聚精会神了。而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也会非常耐心地给好朋友讲解着每一个细节,说的头头是道,俨然一个称职的小老师。在他们的带动下,原来已经疏远围棋的幼儿,又慢慢喜欢上了下棋。学棋的幼儿一旦进入棋境,就会显得比同龄人知趣、沉稳、善问、且知礼节。

新《纲要》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良好礼仪的形成是在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关注和培养的。但是围棋活动并不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内容,它是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所选择学习的内容。因此,协调好幼儿学棋兴趣和幼儿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发现,由于幼儿特有的认知特点,幼儿园围棋教育及相关礼仪教育必须坚持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开展,而且学棋氛围的营造则是利用围棋活动这种载体来培养幼儿礼仪的必要条件。

篇3

幼儿一般是指年龄介于三岁到六岁左右的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幼儿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而且幼儿在这个时期当中所学到的任何东西对于他们而言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正所谓“三岁定八十”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应当主要选择一些对其人格品质、行为道德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内容,例如礼仪教育。礼仪所指的是主流社会思想所认同与推崇的一种规范与准则,它能够作用于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指导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只有具有良好礼仪素质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同与接受,更受他人欢迎,在人生道路的发展中更加顺畅。针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将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礼仪行为习惯,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非常积极、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对礼仪之事非常注重,在传统的礼仪教育中,教育内容非常复杂,覆盖面非常之广,几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礼仪遵守。幼儿礼仪教育一般分为: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方法、幼儿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其中基本礼仪包括幼儿礼貌用语、基本动作的规范(打喷嚏、敲门等)、个人礼仪(勤洗澡、早晚刷牙等)和基本的交往礼仪(接电话、打招呼等)。家庭礼仪包括尊敬长辈、行为习惯(收拾玩具、爱惜食物等)、待人接物(接待客人、拜访别人等)。幼儿园礼仪包括入园离园礼仪(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课间盥洗礼仪(照顾自己、谦让、物归原处等)、教学活动礼仪(学会倾听、发言举手等)、户外活动礼仪(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听口令等)、进餐礼仪(餐前洗手、不挑食等)和午睡礼仪(叠好的衣物、起床整理等)、公共礼仪包括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等)、等候(按顺序排队、不拥挤等)、乘车(上车时不挤不推、不向车外丢东西等)和在公共场所遵守特定的规则(如图书馆、电影院等)。

三、幼儿礼仪教育开展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幼儿非常感性,环境对于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幼儿园中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能够对他们的礼仪行为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作用。所以,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具有视觉感染力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环境中布置一些日常应当重视和做到的礼仪图片,图片中的主角可以选择幼儿最喜欢的动画角色,这样一来对于幼儿更具影响力,图片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向同伴、教师问好,饭前洗手饭后收拾碗筷,保持衣着干净,保持清洁卫生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语言、行为来感染幼儿,让他们时时刻刻处于一种正面的被引导状态中,以模仿和学习教师的言行,以礼待人待物。在班级、在整个幼儿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氛围,让幼儿体现语言美、行为美,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他们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要遵守礼仪,也并不清楚应当具体遵守哪些礼仪规范,我们主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一日生活都是课,在喝水、洗手、玩玩具、散步等等活动中,让幼儿明白怎样才是对的,老师喜欢怎样的行为,让他们懂得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中大班的幼儿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互相交往的文明礼仪,巩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教会幼儿如何接待客人、拜访别人等,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等等。

(三)在游戏中进行礼仪教育

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做客”小游戏,让一位幼儿扮演主人,另一位幼儿扮演客人,并指导他们进行礼仪交流,让“主人”学会说“: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客人”学会说“:谢谢!”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正确的掌握礼仪规范,并切实的体会到遵守礼仪规范的意义所在,这对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礼仪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

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各个教育活动中,不断加强幼儿的礼仪知识。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轻松的记住礼仪内容。如《起床歌》,“太阳公公笑,小朋友们起床早,自己动手穿衣服,洗脸刷牙别忘掉;背上我的小书包,欢欢喜喜上学校。路上不要贪玩耍,按时到校不迟到。”;故事《有礼貌的小熊》,让幼儿学习小熊怎样与客人交往,并通过情景表演得以巩固,取得非常好的礼仪教育效果[3]。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互相帮助,爱惜用具,互相合作等,还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绘画礼仪行为图,既可以对幼儿起到一种认同与鼓励作用,又使他们不断的巩固其礼仪思想与礼仪行为。

(五)在亲子活动中体现礼仪教育

篇4

一、何为幼儿礼仪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方面。

1.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

(1)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用餐场地的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的礼节。

(2)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

(3)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

2.公共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方面,培养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愿意与人交往,交往时相互谦让。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学会尊重别人。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先举手,认真听完别人的话,活动时遵守活动的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幼儿礼仪教育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性教育因素,更要注意教育资源的利用,如父母、同伴等为人处世的表率作用。

二、如何培养幼儿礼仪

1.在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一定要作为幼儿的表率,同时要善于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经常给他们一个微笑,亲近幼儿,让孩子得到无限的满足。作为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等。

篇5

关键词:幼儿;餐桌;礼仪

一、幼儿礼仪教育始于餐桌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睿智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娴熟的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和礼节。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简单的与人沟通;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还是生活中与家人生活,礼仪、礼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讲。而良好的礼仪和礼节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和养成的。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所以,礼仪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而“吃”是人的本能,人来到世界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礼仪是从“吃”开始的,也就是说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然而我们不少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任凭孩子吃饭时用手乱抓,好吃的一个人吃,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擦嘴,等等。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放纵孩子就让孩子养成了许多就餐的坏习惯。从餐桌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也是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责任感,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开始。

二、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坏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例如:可在班级设置一个特色版块,版块上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布置相关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进餐图、通俗简短的儿歌、各种卡通食物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进餐的愉快氛围,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有关调查表明,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规律之一就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所以,幼儿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并且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印象。“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此时开展餐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餐桌礼仪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注重这一时期餐桌礼仪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就餐习惯。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形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做客》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尝一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五、不学礼,无以立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人们往往把讲礼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子。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所以要注意,就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

综上所述,进行礼仪的学习可以增强孩子的个人素质,塑造家庭单位的外在形象。作为仪礼之邦的中国,从小教育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贾冬琴,朱成梅.幼儿餐桌礼仪案例解析[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118+121.

篇6

[关键词] 幼儿礼仪 礼仪教育

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礼仪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孩子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孩子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写道,“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亚里士多德也曾说:“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幼儿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礼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他应该渗透与日常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每天每组选出一个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并且在课余时间老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是礼仪的概念在幼儿心中扎根。

以实际生活为教育内容,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的理解,是在学习中实用一句句礼貌用语的过程中慢慢加深的。对于3-4岁的孩子,早上一句简单的问候,遇见熟人主动问好,与人道别的一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但尽管如此,他们还停留在简单的肤浅的模仿阶段。因此我认为,文明礼貌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能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理解,学会欣赏,学会关心。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开展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我就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学会交往,培养幼儿的爱心,并且在爱心的驱使下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我带着孩子们到家长的工作单位参观,让他们认识和体会到不同职业劳动的价值;请他们到老师家,小朋友家,院长室做客,他们懂得了要用礼貌用语和别人交往;带他们去看望生病的小朋友,他们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在我们的义卖活动中,孩子们亲自当解说员,小服务员,他们向全国的小朋友,家长,老师讲解宣传海报,拉着许多家长的手说:“阿姨,您请买我们的作品吧,才一元钱,那样就会帮助贫困地区。”

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尊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我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哦,父母平时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话,做到以身作则。流行歌曲尽量不要放在家中,在家中,最好放些古典而优美的钢琴歌曲,或者一些静心的轻音乐,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歌曲,这样可以陶冶孩子高尚的艺术的情操。所谓教不过父子过,家长不小心碰了别人,就主动向人道歉,像孩子遇到相似的情景,就会模仿这种好习惯,父母日常在家里,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所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别人说:“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得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孩子若有说粗话的习惯,不要当他只是小孩子说话什么都不懂,虽然他们是小孩子,甚至不知道粗话的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坏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如果孩子说粗话,就要进行思想教育,不要打骂,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逆反心理。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一时作出有礼貌的样子而不能持久,更不能使他懂得礼貌的实质。

综合因教学设计可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来,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右而展开礼仪教育,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是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教学活动。

面对独生子女自私、任性、攻击、缺少同情心等问题,教育者往往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幼儿的教育,然而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式为由而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

篇7

常识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一部分,借助常识活动进行礼仪行为教育,比单纯的礼仪教育形式更为幼儿所接收。幼儿园有一个“饲养角”,为丰富幼儿对白鹅、小兔的常识,让幼儿认识小兔白鹅时,我带领孩子们来到“饲养角”,首先让孩子们先跟小兔子、大白鹅打招呼,跟它们说说话。如:小兔子、大白鹅你好!我们来看你了,你高兴吗?你想吃什么东西吗?我们交朋友吧等等。无形中对幼儿进行了礼仪教育。(七)在英语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把礼仪教育也融入其中。比如:上课时跟老师问好“goodmorningteacher”,活动中为了鼓励幼儿,老师喜欢发一些小礼物,这时就提醒幼儿说“thankyou”,老师离开时提醒幼儿说“byebye”。

二、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

(一)室内环境1.墙饰。布置礼仪墙饰,发挥墙饰的功能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以此强化幼儿的礼仪行为。比如,我们在墙面上布置“礼仪板块”,或在卫生间、盥洗室贴上礼仪方面的内容。让幼儿有时间就会与这些墙饰对话,在与墙饰互动中,强化自己的礼仪行为。2.在区角活动中巩固礼仪知识。主动学习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核心,而区角为幼儿提供了自己动手、探索、思考的场所,在区角中巩固礼仪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图书区,投放礼仪方面的幼儿用书,提醒幼儿在进行交流时要轻声,不能大声喧哗。在美工区,递给同伴剪刀时,不能把尖对着对方等等。(二)室外环境室内教育是集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室外环境也是幼儿学习礼仪的场所。在室外幼儿显而易见的地方,布置相关的礼仪环境,让幼儿通过每日所见、所思,强化礼仪行为。1.在走廊侧面墙布置礼仪版块。走廊是幼儿必经之地,走廊上悬挂礼仪挂图,幼儿在路过的时候学习这些内容。2.吊饰。在走廊上,我们挂上了孩子们的照片和礼仪方面的大字卡。幼儿在观看自己照片的同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认读这些字卡,在进行礼仪教育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些字卡的理解。3.楼梯。在楼梯上,我们也进行了礼仪内容的装饰,幼儿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楼梯上的内容读一遍。

三、寓礼仪教育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

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礼仪教育,才能巩固幼儿的礼仪行为,如从早晨入园开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幼儿来园要主动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主动和父母说再见。见到老师要问早上好,父母离开要说再见;进餐时,老师发给饭要说谢谢;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喝水如厕要谦让、不推挤;户外活动要轮流等待不着急;早操时播放礼仪操,区域活动要互相帮助;离园要跟老师说再见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日环节中,让幼儿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礼仪、感受礼仪。

四、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篇8

【关键词】 幼儿;礼仪教育;途径

讲文明、懂礼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实现此项目标,应重视幼儿礼仪教育,通过合理的礼仪教育,来让幼儿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提升新一代人的素质与修养。当前,从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时渗透礼仪知识点的力度不足,是制约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礼仪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其主要存在于社会交往活动之中。当前,人们的素质在不断提升,且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提升公民的道德建设与实践活动,其中涉及到多种礼仪、礼节与风俗等,增强公民的礼仪意识,进而可提高全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为达到理想的礼仪教育效果,应从幼儿阶段着手,主要是幼儿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心智还尚未发育成熟,且容易产生习惯,教师应紧紧抓住此阶段,及时将礼仪知识点进行灌输,幼儿强大的学习能力,能实F对礼仪知识点的高效吸收。当然,礼仪教学效果还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通过合理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能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前提与保障。

然而,从目前幼儿园教学现状来看,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而将重点放在智力开发、兴趣挖掘等方面,往往会忽视了幼儿礼仪教学,导致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且出现一系列的不良习惯,缺乏礼仪知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制约。对此,必须要重视幼儿礼仪教育,选择合适的礼仪教育途径,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与兴趣进行选择,以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

1.应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和谐氛围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工作,必须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兴趣与心理需求,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渗透礼仪元素,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吸收礼仪元素,便于实现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可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运用多媒体平台中的视频动画、图片、文本知识点等来丰富礼仪课堂,幼儿更容易接受,能营造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适合幼儿的实际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对“尊老爱幼”的礼仪知识进行学习,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动画展示,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动画中所呈现的内容与元素,既能提升幼儿的洞察力与观察力,还能有效理解与掌握尊老爱幼的礼仪知识。再者,教师可以将趣味性的多媒体素材展现给幼儿看,如选择一些涉及到礼仪的小品或影视剧,如小品《扶不扶》和电视剧《甄执》等 ,这样能吸引幼儿注意,在耳濡目染中,能有效端正幼儿的价值观,对幼儿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辅助作用。

2.创设趣味性情境,融入礼仪元素

为实现幼儿礼仪教育的高效性,必须在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积极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将轻松、愉悦的趣味环境与礼仪知识点相结合,实现了幼儿礼仪教学的创意性与科学性,定能大大提高幼儿礼仪教学效果。在礼仪教学中,一些观点或知识点较为抽象,对于心智尚未健全的幼儿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大,借助趣味性的情境,能实现礼仪知识点的具体化,幼儿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也就更能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礼仪中“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选择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该小品就时下的热门话题展开分析,就老人跌倒后扶不扶的问题展开讨论,将该项知识点以小品的形式进行呈现,利于营造趣味性的环境,让幼儿在欢乐的状态下了解到礼仪知识点。然后,教师根据小品《扶不扶》选择几名幼儿进行自由发挥,让幼儿分别扮演跌到的老奶奶、年轻小伙与警察叔叔,根据幼儿的实际理解进行演绎,是提高幼儿礼仪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3.强调游戏化教学,提升礼仪素养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并不陌生,幼儿的生活几乎时刻都伴随着游戏,为了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与礼仪涵养,应将游戏与礼仪相互结合,使得游戏设计更具教育意义,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即可学习到礼仪知识点,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例如,教师应积极设计礼仪游戏活动,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孔融让梨”的过程,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以启发幼儿要做一个谦让、恭敬之人;还可开展马路小卫士活动,基于安全角度考虑,教师应定期组织幼儿到马路边捡垃圾,且教师要紧密随行;此外,学校还可举办礼仪大赛,设置多个奖项鼓励幼儿参加,或者是安排更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礼仪活动,让幼儿在观赏与参与中吸收正能量,利于提高幼儿礼仪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为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从幼儿阶段着手,强调幼儿必须讲文明、懂礼貌,对未来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应投其所好,根据幼儿的实际兴趣与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礼仪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技术、情境创设方法、游戏化教学方法渗透其中,能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礼仪活动的兴趣,是提高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颜红芹.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及其有效途径[J]. 学周刊,2011,22:74.

篇9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礼仪教育是一种行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行为最直接的来源是模仿。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会模仿和学习。我们首先对全园教师进行了自身修养的培训强化,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用老师们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美好心情去传递、感染身边的每个孩子,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二、关注细节,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有礼仪教育的契机。比如每天早晨孩子来园时,从幼儿园的大门到教室,有门卫值守、值班老师、保育老师、班级老师,用我们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教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播着礼仪的气息,熏陶着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形成了能正确大胆地运用礼貌用语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游戏时,遇到孩子想玩其他人手里的玩具,老师们会提醒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你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也可以一起玩,学会礼貌和谦让,并体验这样做的快乐。在餐前动画片时间,提醒孩子们保持安静,不妨碍朋友观看节目;进出教室相互谦让,别拥挤……

三、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系列化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礼仪教育活动,如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幼儿进行基本礼仪、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等多方面的教育。并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确保礼仪教育的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比如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要向他人借彩笔时,我们就应该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请”“谢谢!”这样一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游戏活动中,有的幼儿撞到别人了,或者有幼儿攻击同伴了,老师不再严厉批评,而是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等等礼貌用语 ,强化幼儿的口头礼貌用语习惯。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刺激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相互关系是培养幼儿的良好礼仪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在环境中更好的受到礼仪教育的培养。除了在楼道走廊处适当的位置张贴小提示牌,如“早上好”“对不起”等,各班老师都别出心裁推出文明礼貌展示栏,评选“文明之星”,并每个周五放假前进行全班总结表扬,激励孩子们自觉养成好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自然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家园携手,合力培养幼儿行为礼仪的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礼仪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与不断地提示。为了避免幼儿在园内学到的礼仪,回家就忘了,保证幼儿园和家里的要求一致,我们发动全体老师联系家长资源,共同携手对孩子的礼仪养成教育。首先,我们采用的是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定期为家长发送幼儿园近期对孩子的礼仪要求,请家长在注意自身言行的同时,也对孩子也做同样的提示。其次,各班通过书面或口头面谈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互通,了解孩子的情况。针对个别特殊性格幼儿进行特别关注、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交流。再次,个别班级还发放家园联系卡,请家长配合将孩子在家的表现以打“∨”的方式反馈孩子在幼儿园外的表现,以便老师找准下一步的培养目标重点。

六、创造实践机会,巩固礼仪知识的养成

我们发现,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礼仪教育;实施措施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幼儿时期,儿童或缺乏一定的教育,在日后的礼仪行为中就会出现严重失范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丢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者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不喜欢的菜夹给别人,去别人家做客时上窜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为了摆脱,儿童“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P者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开展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一、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奖励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在从家到幼儿园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脱离低级趣味走向学会约束自己的过程,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做法的原因,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关心伙伴、尊敬师长等基本礼仪是为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他人等礼貌用语,以及在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并且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

二、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儿童在做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融入社会道德观念在内,让儿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例如,在《礼貌歌》里就体现了这一主题:“老师您好敬个礼,老师听了笑眯眯;同学你好真心意,花儿听了笑嘻嘻;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真神奇,温馨校园真美丽,老师恩情记心里,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要做好孩子,礼貌待人要牢记,要牢记!”儿童在唱礼貌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礼貌用语,初步理解礼貌用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和谐,并将这些礼貌用语带入生活,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是儿童玩的尽兴,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了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来体味其中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以及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也许幼儿读不懂这些三言诗中的内涵,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系幼儿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礼仪的种子,让学生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

四、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