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态礼仪范文
时间:2023-04-05 16:2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仪态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姿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体态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的省略,走姿优美,可增添人的魅力。
走姿的基本要求应是从容、平稳,应走出直线。
昂首、挺胸、收腹、眼直视、身要直、肩要平不摇、两臂自然下垂摆动,腿要直(避免O型或八字型腿);
身体重心应稍向前,头朝正前方,眼睛平视,面带微笑,上身正直不动,两肩相平不摇,两臂摆动自然,两腿直而不僵,步度适中均匀,两脚距离为45—50公分左右,步位相平直前;
双腿前后成一直线,脚步轻稳;
女子走一字步(双脚跟走一条线,不迈大步);
男子行走时双脚跟行两条线,但两线尽可能靠近,步履可稍大。在地上的横向距离为3厘米左右;每走一步,两脚间的距离标准为左脚一步迈出,脚跟离右脚尖恰好是脚的长度(随身材高低不同);
行走时不可摇头晃脑、吹口哨、吃零食、不要左顾右盼,手插口袋或打响指;不与他人拉手,勾肩搭背。非紧急情况不得奔跑、跳跃;
因工作需要必须超越客人时,要礼貌致歉,说声“对不起”;
走路时男士不要扭腰,女士不要晃动臂部;
尽量靠右行,不走中间。
正确站姿的基本要领
仪态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举止所表现出的姿态和风度。最受顾客欢迎的服务人员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人,而是仪态最佳的人。因此,要求每个员工都要站有站姿,坐有坐相,举止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自然优美。
礼仪站姿要领
上身正直、挺胸收腹、腰直肩平、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站直、肌肉略有收缩;站姿有三种,侧放式、前腹式、后背式;
站立要端正,眼睛平视,嘴微闭,面带微笑;
双肩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以保持向客人提供服务的最佳状态(前腹式);
女子站立时,双脚呈“V”字型,双膝靠紧,两个脚后跟靠紧;
男子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
站立时要防止重心偏左或偏右;
站立时双手不可叉在腰间,也不可抱在胸前;
站立时身体不能东倒西歪;站累时,脚可以向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正直,不可把脚向前或向后伸得过多或叉开很大。
坐姿基本要领
入坐要轻缓,上身正直,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起,脊柱向上伸直,胸部向前挺,双肩放松平放,躯干与颈、髋、腿、脚正对前方;
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并拢;
双目平视,面带笑容;
坐时不要把椅子坐满(服务人员应坐椅子的三分之二),但不可坐在边沿上;
不可坐在椅子上前俯后仰,摇腿跷脚;
不可将脚跨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或架在茶几上;
在上司或客人面前不可双手抱在胸前,不可跷二郎腿,不可抖腿,也不要半躺半坐;
A、两手摆法:
有扶手时,双手轻搭或一搭一放;无扶手时,双手相交或轻握放于腹部,左手放左腿上,右手搭左手背,两手呈八字形放于腿上;
B、两脚摆法:
脚跟脚尖全靠或一靠一分,也可一前一后或右脚放在左脚外侧;
C、两腿摆法:
凳高适中时,两腿相靠,两膝的距离,男性松开一拳为宜,女性不松开为好,凳高时,一腿略搁于一脚上,脚尖向下。:
优雅的蹲姿礼仪
欧美国家的人认为“蹲”这个动作是不雅观的,所以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蹲下来做某件事情。日常生活中,蹲下捡东西或者系鞋带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尽量迅速、美观、大方,应保持大方、端庄的蹲姿。
优雅的蹲姿,一般采取下列两种方法:
1、交叉式蹲姿
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后与右叉重迭,左膝由后面伸向右恻,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篇2
1 .仪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能通过语言交流信息,但在说话的同时,你的面部表情、身材的姿态、手势和动作也在传递着信息。对方在接受信息时,不仅“听其言” ,而且也在“观其行” 。仪态语言是一种极其丰富、极其复杂的语言。据研究者估计,世界上至少有70 多万种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意义的态势动作,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当今世界上最完整的一部词典所收集的词汇数量。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嘴、耳、眼的运用。
事实上,表情、姿态等所起的作用,却远远超过自然语言交流的本身。仪态是一种很广泛、很实用的语言,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魅力,可以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 .仪态是内在素质的真实表露
仪态在表情达意方面也许不像有声语言那么明确和完善,但它在表露人的性格、气质、态度、心理活动方面却更真实可靠。一个人所说的话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语言可以言不由衷,而人的仪态却总是真实的。也许你嘴上在说着欢迎客人到来的话语,可你的表情、手势、动作却流露出了你的厌倦、无奈,这才是你真实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仪态还是一种无形的“名片” ,也许你没有随身带着档案、介绍信,但人们却可以通过你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判断出你的身份、地位、学识、能力,并因此而影响对你信任的程度、交往的深度等。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才可能举止得体、风度优雅。相比之下,穿着时髦、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刻意表现出来的那种美就肤浅得多。
3 .仪态的习惯性
仪态是人们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而具有习惯性的特点。首先,仪态的习惯性是指人们对某一动作理解的习惯性。它一方面表现在某些动作表情达意的一致性,
篇3
酒店前台的接待礼仪知识
1.形象礼仪规范
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还不够,酒店前台接待人员还要注意自己形象礼仪规范,男士头发不可过长,头发不得油腻和有头皮;女士头发梳洗整齐,长发要捆绑好,不得戴太夸张的发饰,只宜轻巧大方的发饰,头发不得掩盖眼部或脸部。
面部修饰:男士不得蓄须,脸部要清爽宜人,口气清新。女士上岗要化淡妆,但是不得抹太多胭脂水粉,只宜稍作修饰,淡扫娥眉,轻涂口红,轻抹胭脂便可。
身体修饰:不得留长指甲,女士不能涂鲜艳的指甲油;要经常洗澡,身上不得有异味,不能喷太多的香水。
2.接待礼仪规范
客人来到柜台前,马上放下正在处理的文件,礼貌的问安,表现出曾受过专业训练的风采,称职及有能力为客人服务。
对客人的咨询,应细心倾听后再做解答。解答问题要耐心,不能准确解答的应表示歉意:“对不起,请稍等,我帮您问一下”,问完要向客人反馈。
3.仪态礼仪规范
酒店前台接待人员是酒店的形象代言人;。因此要求前台接待小姐坐、立、行、走,端正自然,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前台接待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你的站姿、坐姿、体态语、目光和微笑等;在工作的时候,常带着自然的笑容,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能令客人觉得容易接近。不得故作小动作,打哈欠要掩着口部,不要作出搔痒、挖鼻、掏耳、挑牙等不雅的动作。
不得表现懒散情绪,站姿要端正,不得摇摆身体,不得倚傍墙、柜而立或蹲在地上,不可歪头歪身,及扮鬼脸作怪动作。用词适当,不可得罪客人,亦无须阿谀奉承,声线要温和,不可过大或过小,要清楚表达所要说的话;要始终保持微笑。
酒店前台接待礼仪禁忌
1.坐着迎接客人
目前很多酒店为了体恤自己的员工,前台站式服务改为休闲式的坐着为客人服务,也就是说客人来到前台,大概离前台2米左右就站起来,跟客人问好并示意客人坐下,然后接待员再坐下为客人办理相关手续!但是自从改成坐式服务之后发现很多酒店的前台当客人来的时候都懒得站起来,直接坐在座位上为客人问好然后直接办理业务,这一点是要坚决杜绝的。
这是一种服务意识的表现,酒店式人性化了,但是客人却感觉不到尊重了,所以前台接待人员要切记,即便你所在的酒店式坐式服务的,当客人快要走到前台的时候也要站起来对客人问好,其次就是在坐者的时候要保持优雅的坐姿,切不可躺在椅背上或有一些其他的动作。
2.没有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对服务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微笑服务。微笑服务是指服务员以真诚的笑容向客人提供服务;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服务员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微笑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脸上挂笑,而应是真诚地为顾客服务,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营业员只会一味地微笑,而对顾客内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一概不知,一概不问,那么这种微笑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微笑服务,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把顾客当亲人、当朋友,与他们同欢喜、共忧伤、成为顾客的知心人。
3.忌厌烦
有时候个别客户会因为劳累或者是我们工作上出现了差错而发脾气,或者是说一些激动的话语,但是前台接待人员绝对不能因为客户的不礼貌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相反我们应该通过主动、热情的服务使客人意识到自己的失礼。
酒店前台的接待礼仪知识有哪些相关文章:
1.酒店前台的接待礼仪常识有哪些
2.宾馆前台接待礼仪培训
3.酒店前台服务礼仪知识
4.酒店前台接待人员的礼仪规范有哪些
篇4
【关键词】礼仪主持人;体态语;沟通;语言
在日常交际里,有的人善于运用体态语,这样的人往往表情生动、手势灵巧,说到精彩处顾盼神飞,令听者浮想联翩,这是因为体态语让语言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体态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交际手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一样也具有明确的表意和表达功能。礼仪主持人的过程中,体态语是为主持人传播服务,主持人体态语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加强受众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强化对象感、交流感。礼仪主持人所运用到的体态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表情语
《现代汉语词典》对“表情”的定义是:“从面部或姿态的变化上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面部的变化即为表情。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面部器官与面部肌肉的变化。表情是为了传递思想感情,则需要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忧郁时,愁眉不展;兴奋时,眉飞色舞。在礼仪主持过程中,最重要的表情语是微笑。有诗人说:“我最喜欢的一朵花开在别人脸上。”这充分印证了微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礼仪主持人要用大方的姿态介绍自己让观众认识,展示强烈的表达欲,亲切自然的微笑必不可少。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笑能让主持人更有亲和力,使得主持人和受众能在融洽真诚的氛围中完成交流。
二、目光语
目光语是主持人与观众沟通交流感情最生动细腻的方式,目光语是所有体态语中最重要的语言,可以在有声语言的协作下表达千变万化的情感世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最能完整直接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眼神能够在寂静的空间环境中创造无声的情绪气氛,无需贫乏的言辞,就能展示丰富的内涵,形成无声的对话。目光语也人类语言中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语言。眼神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透过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欢快还是忧愁,是积极还是消沉,是厌恶还是喜欢……礼仪主持人应根据表达需要调整眼神,恰如其分地表达悲伤、欢快、思念、感恩……
三、手势语
手势语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一种体态语。手势语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出现的符号系统,让有声语言行为化。手势语包括了手指语,手掌语、手臂语。手势语的使用要符合文化的需要,也就是说手势语的运用要根据社会文化大环境而定。例如,竖中指能体现对一个人的称赞、肯定,而竖中指则被认为是粗俗的动作。此外,手势语的使用还要考虑符合美观的需要,主持不是表演,主持人不能有过多的的手势语,否则给人以“手舞足蹈”的不适感,有失仪态的庄重而略显轻浮,也容易影响分散观众注意力。主持的过程中要忌讳的手臂语是双臂交叉抱胸,这个动作在日常聊天中经常出现,但是它表现的是一种戒备心理,主持人的这样的举动会拉开与观众的距离。
四、体姿语
体姿语是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体姿语主要分站姿、坐姿与行姿。体姿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性格。礼仪主持是一项庄重的社会活动,对礼仪主持人的体姿语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规范。礼仪主持人需要具备优雅的仪态,良好的仪态需要专业而长期的训练养成,达到外塑形,内塑雅的作用。根据礼仪活动的特点,大部分时候礼仪主持都是站着进行,所以礼仪主持人的站姿和行资非常关键。站姿应该是一种静态的美,需要显示挺拔修长的体态,不含胸塌腰,不歪头斜脖。所谓“站如松”就是指站姿应该如同松树一样挺拔端正。礼仪主持的行姿也很关键,要快抬脚、迈小步、轻落地、走直线,由内而外地洋溢着活力与自信。
在礼仪主持中,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交替或者同时出现,都是为了表情达意。 主持人传播不能仅仅依靠有声语言,有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这样说过:“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比如,在募捐活动现场轻轻拍拍贫困儿童的肩膀,表示支持和安慰,这样的体态语比任何辞藻都更能彰显关怀的力量。体态语辅助有声语言对某种事物进行说明的时候,体态语又能对有声语言做补充,让人感觉生动形象。在礼仪主持中主持人体态语的作用体现在:
1、对现场主持进行管控。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就体现出了强大的语言管控功能,比如要结束一场谈话,可以频繁看表,并且不与对方直视,或者直接由坐姿改为站姿,以此暗示对方,这些都是不伤和气的小技巧。而在礼仪主持的过程中,体态语在交流中的管控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结合有声语言,用富有变化的面部表情,配以相应的手势、步伐,随着主持流程的推进变化,调整身体姿态、目光的远近,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采访嘉宾或观众时,主持人如果能迅速发现对方的身体语言的细微变化,理解对方的意图,进而迅速做出判断,从而采取有利于礼仪活动更好进行的方法。
2、展示主持人的良好修养和个人风采。
体态语能展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位。正确地使用体态语为能礼仪主持增光添彩,提高礼仪活动的品位,反之则会为整个活动抹黑。试问,一位彬彬有礼的礼仪主持人和一位趾高气昂的礼仪主持人,谁让人更感觉舒适亲切呢?中国人传统的“礼”的含义是“自卑而尊人”。符合礼仪规则的体态语在礼仪活动中才能体现礼仪主持人的修养,根据礼仪活动的不同,礼仪主持人如果能发挥个性魅力展现不同的体态语,在亲切自然的基础上,用体态语真实地传递情感,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渲染现场氛围,会大大增强活动的感染力。这是主持人展示主持人个人风采的绝佳的手段。
3、牵引观众的注意力。
礼仪主持人在礼仪活动中,是一场礼仪活动的灵魂,所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主持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观众瞩目。礼仪主持人的体态语自然也是观众关注的重点。比如,礼仪主持人充满自信的微笑,积极肯定的眼神,大方利落的举止,能让观众切实地感受到主持人的热情和真诚,进而被主持人牢牢地吸引注意力,观众也能更好地投入礼仪活动中去。
为了更好地发挥体态语的交际优势,在体态语在运用上应做到以下几个要点:
一、符合个人风格。
体态语也是一种语言,和有声语言的高辨识度一样,也会成为一个人的象征符号。体态语的设计,需要根据礼仪主持人自身情况和条件而定,动作、表情、姿势都应该与主持人的个性特征、气质特点、性格爱好相吻合,好比以严肃深刻而著称的白岩松,眉头紧缩、目光如炬,。体态语的设计要避免装模作样,矫揉造作,给人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怪异感。试问一个以大方亲切形象出现的主持人,如果频繁出现眉头紧锁的表情,是不是很怪异呢?
二、符合审美需要。
审美要符合时代特点以及性别差异,不通的时代有不通的审美取向,而性别的差异就更为关键。 男性与女性在动作、表情、目光等方面均与女性有较大差异。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上,女性要求温柔、典雅, 男子则要阳刚、潇洒。以站姿为例,女主持人更多以“丁字步”为主,双脚垂直方向接触并拢,其中一只脚跟靠在另一只脚窝处,即双脚呈“丁”字状,丁字步与身形能体现女性腿部的修长,身形的婀娜多姿。而男性的标准站姿则需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挺拔飒爽。从这可以看出性别的差异化造成了对男女性的审美区别。当下男性女气的情况严重,应正本清源,从审美上做出提升。
三、符合符合现场环境。
礼仪主持人应该结合礼仪活动现场所需要的内容表达与情感需要,把握具体的心理感受,体态语是对有声语言补充,也是对有声语言的强化,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体态语要用于语言的润饰。比如热闹欢腾的开幕式与悲伤哀痛的追掉追悼会的举止、仪态应有所区别。此外还要调整好体态语与礼仪主持现场空间环境的关系。根据主持的环境是小场合还是大场面,主持人要正确灵活地运用空间距离,调整肢体的动作弧度大小与目光的远近,达到收放自如、从容流畅的。
目前市场上各种礼仪活动繁多,礼仪主持人行业也蓬勃发展,因为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当下礼仪主持人的体态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仪态不佳。在主持过程中,有的礼仪主持人出现含胸,弓背,塌腰,扬下巴之类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礼仪主持人在形体方面缺乏基本功训练,对站、坐、走路等姿态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在形体、形态、举止等方面应当具有的“气质、风度”未能得以展现。
2、目光呆滞或毫无情感。主持人的目光应该能交流情感,表达丰富的内涵,传递喜怒哀乐。目光的语言应当真诚地服务与有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相符,表现与之相应的思想感情。
3、肢体过于呆板僵硬或手势过多。这是两种极端,呆板僵硬的身形让主持人丧失对象感,形体也不美,从头到尾一个动作僵着会显得十分木讷。而手势过多会导致动作意向不明,不能和有声语言有机结合,影响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体态语都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反应了体态语的交际性,相应的动作应该有具体的内涵,不能一味地做很多没有具体意向的动作。
总而言之,良好体态的形成跟日常行为习惯密不可分,这要求礼仪主持人注重平日的积累。如果礼仪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能做到精炼准确、适度适宜,将体态语与内心情感、有声语言的有机融合,就能充分地发挥最佳的传播效果,营造良好的现场氛围,为进行一场优秀的礼仪主持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一、公司前台仪容规范
面带笑容,保持开朗心态,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气氛;保持身体清洁卫生,这不仅是健康的需要,更是文明的表现,有利于与人交往;头发梳理整齐、面部保持清洁;男员工不留长发,女员工不化浓妆;保持唇部润泽,口气清新,以适合近距离交谈;手部干净,指甲修剪整齐,男员工不留长指甲,女员工不涂抹鲜艳指甲油;宜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
二、电话接待礼仪
前台接起电话的声音要不急不慢,并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声调,不得在电话中和来电者耍脾气、使性子甚至说粗口。接电话中,要勤说请问、对不起、请稍等之类的谦词。
在电话铃响的第二、第三声的时候接起电话。接起电话首先要说您好,(公司名称,如果公司名称较长,应用简称),忌以喂开头。如果因故迟接,要向来电者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对知道分机号码或者转向具体人姓名的电话,可以礼貌地说请稍等,并马上转接过去。
如果要求转接领导电话、对方又知道领导姓名,不知道分机号的话,就要礼貌地询问,对方是谁、哪个单位的。如果是如广告、变相广告之类的电话,应该用礼貌的借口挡驾,或者转到相关部门处理。
鉴于前台每天要接很多电话,为防止嗓子出现意外,要随时准备水,以滋润嗓子,随时保持良好的声音效果。
三、来访者接待礼仪
前台在岗位上一般是坐着的。但遇到有访客来时,应立即起身,面朝向来访者点头、微笑致意:您好,请问您找一位?、有预约吗。知道找谁,并确认是预约之后,请来访者稍等,立即帮其联系。如果要找的人正在忙,可以请其稍等,用规范的仪态引领来访者入座倒水。如果等了很长时间,访客要找的人还在忙,要关照一下来访者并说向其说明,不要扔在那里不管。
篇6
而《卧虎藏龙》里,李安借李慕白的口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他和他的妻子沉默而温情地实践了它。
感性与理性的组合
喧嚣起缘于《喜宴》的最后一幕:假媳妇怀孕了,相恋的男友要离开,一番挣扎后他终于向所有人澄清了事实――我是同性恋,媳妇是假的,婚礼是假的,这些都只为让父母安心。结局大美好,在机场送别父母的那一刻,男友靠在他的左肩,而妻子则在他右边的怀里。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镜头。就在这一个镜头里面,嗅觉灵敏的狗仔队们看见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被尊重了的同性之爱,一种是传统的中国式婚姻――那一刻,两者巧妙地共存了。
《断臂山》的同性之爱被李安放大得更加纯粹唯美之后,自以为闻出了味道的娱记纷纷猜测起李安的同性恋情结,娶妻生子不过是那一代同性恋掩人耳目的苦涩选择。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安的太太自自然然地站在了幕前。电影节上与李安携手踏上红地毯的林惠嘉,一点也不时髦光鲜,那双高跟鞋显然不合脚,颈上腕上也没有任何珠宝映衬。与身边如云的美女相比,她甚至有些荆钗布裙糟糠妻的味道。但从头到尾,除了上台领奖的一刻,李安都紧紧握着她的手。
那时大部分观众乃至神通广大的狗仔队都不认识这貌不惊人的中年女子。再一查,吓一跳:林惠嘉,客家人,非但不是演艺圈中人,还是个科学家,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有自己的实验室。
感性的大导演和理性的科学家组合,放眼娱乐界恐怕一时找不出第二对来。这个安静得跟娱乐圈完全不搭调的女子,在李安名满天下后,突然被推到了台前。第63届金球奖颁奖礼当晚,有记者问李安,太太对他挑战奥斯卡作何感想?李安笑着说:“她不骂我就行了。”
《色•戒》出世,媒体的注意力转移向了大胆,大家又关心起他的家事,问科学家太太何德何能可以拴住大导演浪漫敏感的心?
这次太太回应了:“没有什么秘方,只是没有管他而已。”
30年的光阴,在围追堵截的镁光灯里一瞬划过。
六年家庭妇男
李安跟棒球很有点缘份。他认识林惠嘉,就是当年在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的时候,台湾留学生组队去威廉波特看世界少年棒球赛,长途汽车上他的邻座就是正在攻读生物博士学位的林惠嘉。两人坐在了一起,那是1978年,当时并没想过这一并坐,转眼就是很多年。
1983年,李安与林惠嘉在纽约结婚。
两个年轻人的婚姻生活,毫无《冰风暴》的悬念,也没有《喜宴》的微妙动人。一切都水到渠成,缺少戏剧感。可也正是因为此,彼此才真实交往,相安若素。
当然,李安的朋友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好友冯光远(台湾资深新闻人)说:“以前对结了婚的女人有种说法是,恭喜她终于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这话对李安、惠嘉来讲刚好相反,因为李安终于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这个由电影导演和科学家组成的家庭,撑起这个家的,是科学家。
没有稳定收入的李安当仁不让地做起了“肋骨男”。婚后6年,从他的大学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学生影展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后,便一直在家“赋闲”,找不到人欣赏他的剧本,也找不到人投资给他拍电影。而林惠嘉,博士毕业之后,在纽约一间研究所找到了研究员的工作,她的一份收入供养全家。
林惠嘉是客家人,兼有传统女性的坚韧与科学家的理性,李安笑言太太从来不逼他,“我发呆,跟做什么,她也看不出来,很好打混的,我就说,电影非得这样做,这样我才有灵感,灵感不是我去找的,灵感是来找我,她真信。我太太这一点很可爱的,你只要看起来在努力做什么东西,她不问你有没有成就,有没有赚钱衡量你这个人,她这个价值观对我的鼓励很大。”
10年后,李安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这样描述自己:对于现实人生,我似乎一向只是心不在焉地应付着,有一搭没一搭、藕断丝连的稀松联系着。而在电影梦境里,反倒比较能够专心致意。
这位天蝎座文艺男在那些年里的主要事务包括:丢棒球、压压马路,看看电影、带带小孩、写写剧本、做做三餐,以及发发呆,后来发展成为晚上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如果是男人挣钱,太太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并爱好发呆,可能不会被人津津乐道到如今。但上世纪80年代的华人社会价值观仍然相当保守,“男人成为女人肋骨的”的家庭结构,引来不少人包括林惠嘉的父母,对这一对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觉得李安有必要担起作为一个男人养家糊口的责任,而不是死抱着大而无当的“电影”梦想一年年过下去。
最后连李安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悄悄开始攻读电脑课程,想转行找工作。林惠嘉知道以后,大骂:“做电脑的人那么多,不缺你一个。你还是专心搞你的电影吧。”
最窘迫的时候,李安的户头只得几十块美金,不得不为电影杂志撰文挣点外快。整整7年的煎熬,梦想遥遥无光,林惠嘉也绝望哀痛过,打电话向妈妈诉苦,林妈妈劝他们离婚。放下电话,林惠嘉嚎啕大哭,然后抹干眼泪,继续养家糊口。她成了整个家庭最稳健的那块基石,懂得欣赏丈夫的才华,宁愿他暂时蜇伏在家,也不愿他去做一个赚一点小钱过一点小日子的美式中产阶级。李安后来反复地说,在赋闲的六年中他们为家庭“银行”存下了足够的本金,现在出了名,四处跑,家庭仍然没有散掉,就是那些年的“利息”。只要 “本金”足够,谁做谁的肋骨就不会是问题。
1984年,棒球再次在李安的生活里有了特殊意义。李安与林惠嘉的长子,小名叫“阿猫”的儿子在伊利诺伊出世时,李安正在纽约一个公园里打棒球。待回到住处,室友已经找他找得七窍生烟:“李安,一下午跑哪里去了?你老婆生了啦!”如梦初醒的李安这才火速搭飞机赶去与妻子相会。
一般女人羊水将破之际,不见老公,不是破口大骂,就是泪水涟涟。林惠嘉的处理是:自己独力开车到医院办手续,还先逛了逛,熟悉好环境以后才入院。医生见她一个亲人也没有,形单影只,还以为遇到了弃妇。待李安充满内疚地赶到,林惠嘉轻描淡写:“你来又怎么样,反正也不能帮我生。”
之后无数次采访里,李安都会说起太太自己开车去医院生孩子的事情,觉得自己很对不住她。而林惠嘉总是云淡风轻一带而过。
从来不是他背后的女人
破茧而出,只需要一个机遇。
1991年,李安“赋闲”期写的剧本《推手》获得台湾新闻局“最佳优良电影剧本”奖,并获投资拍片,与著名电影制作人徐立功合作。《推手》使李安在岛内外声名鹊起,并迅速为“父亲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喜宴》和《饮食男女》获得投资。
十年寒窗人不问,一举成名天下闻。6年蜇居,厚积薄发,为李安带来了大量的电影收获和深远的国际影响。他成为少有的打入好莱坞发展并获得极大成功的华人导演。有趣的是,《饮食男女》的烹饪场面拍得熟极而流,出神入化,完全是因为李安在家带孩子做饭写剧本的日子里,练就的一身好厨艺。
《喜宴》一出手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得知消息以后,李安第一时间通知的便是顶着各方压力支持他事业,给他自由空间的太太。林惠嘉当然高兴。但对于知识女性兼科学家来说,这种喜悦并不是千金小姐慧眼识英雄,更多地是发现自己爱人的才华得到了世界的共鸣。没有什么比这种承认,更让林惠嘉这样的聪明女人欣慰的了。
陆续拿到柏林电影奖、奥斯卡奖的李安,在红地毯上越走越高远。对别人来说,影视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对李安来说,娱乐界的繁华从开始就是烟花,他一旦回到了家,就还是那个跟儿子一起听老婆话的憨厚丈夫。一双儿子已经长大懂事,都像爸爸一样,很爱妈妈。孩子们说,“家里的规矩都归妈妈订的,我们和爸爸只要遵守就好了。”记者采访李安,试图挖掘出“背后女人”的故事时,李安很幽默地说:“只想回家被太太骂一骂。”这种“妻管严”的姿态,并不是在媒体面前故作矫情,而是他太懂得自己家庭的真正价值。
家庭如此重要,仅吃老本是不行的。李安很忙,但每逢在家,都尽量与家人一起活动,买菜烧饭,亲子娱乐,在家时练出的厨艺并未因为成功而荒废,相反,每次离家前,他都象以前一样烧好一冰箱的食物留在家里给妻儿。在“断背山”去台湾宣传前,李安甚至在家包好了两百多个饺子冻起来才放心出发。这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爱的姿态。细水长流,却恒稳无比。
相比李安的细腻,理性思维的林惠嘉条理更明白,“李安还不是导演的时候,我就是我,李安当导演以后,我还是林惠嘉,不是什么他背后的女人。”丈夫成为世界级的大导演,她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她从前没有在台前,现在也并不在幕后。李安的事业和她的事业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从不并行。
李安出了名,她一样在教学生、做研究、申请经费。只是一点不同,李安在家写剧本时是他照顾孩子等太太回来吃饭,做了大导演后,换林惠嘉开车去接他从外地回家。一坐上车李安就滔滔不绝地向妻子讲述分别以来的大小闲事,不是小别胜新婚,而是老友又相逢。
篇7
珍妮周,爱好旅行、摄影、文学、艺术,喜欢亲近大自然,曾自助旅行过20多个国家。
金针花要等到太阳升起时才会开花。困在繁华都市中太久,竟忘记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规律。
编者按:
小马哥上台后努力推动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两岸周末包机;而是成功邀请大陆组团游。
游台湾,大陆居民等了整整60年。一朝开放,两岸欢腾,然而台湾又觉得好像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招待刻人,生怕怠慢了。其实,宝岛又岂用担心,从阿里山到太鲁阁,从金山市集到台南古都,从夜市小吃到特色民宿,每一样都是台湾特产。只有细心领略过的人,才觉台湾之美,美在海风中,美在童谣里;又或者跟随《风尚周报》游历的脚步,在接下来的八期连载中,一尝台湾味道。
“我在哪里?”
多年来频繁的旅行,时常困惑,迷乱之际慌张地要寻找自己的来路。直至遥看到昨夜来路,那条隐藏在山林里的、蜿蜒而窄小的车道,才记得,是到了太麻里的金针山。
平台延伸处搭起的咖啡座,一直伸向山谷,是极佳的观景台。整个宅子在太麻里金针山上宛如手掌心里的一颗明珠。
金针山的山民
每年八月到十月,是太麻里的金针花季,游客如蜜蜂一样涌来。
去年的八月初,我也曾在赶往太麻里的路上――碰上台风、飓风,沿着滨海公路走走停停,到了太鲁阁时,不得不半道撤回。做了一年的梦,今年一定要实现。
台湾民宿多,在太麻里也如是。入住的是“环山雅筑”,一幢座落于半山腰的欧式庭院。从夫妻石进入,经过狭窄的车道,拐45度弯才能直下庭院,尽头立着一棵青翠挺拔的大树。门庭不大但小巧精致。二楼小洋房,每户都配备独立的阳台,窗子映着主人打理整齐的花花草草和屋前的平台。平台延伸处搭起的咖啡座,一直伸向山谷,是极佳的观景台。整座宅子在金针山上宛如掌上的明珠一样。以上这些,让我一开始就对它有种莫名的欢喜。
民宿的主人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子,能泡一手好茶。光冲着这一点,我就每天借着上网的理由坐在她的附近,蹭一杯她泡的茶――微醺的花草香,从味蕾一直缓缓流入心田。
“这壶茶是由四种植物泡制而成。”她心不设防。
“是吗?能跟我说说是那些植物?”
“里面有法国熏衣草、迷迭香、甜菊和薄荷草。”
“有加糖吗?”
“甜味完全来自于甜菊,不加任何调配料哦。”她连忙摆手解释。
见我疑惑的样子,老板娘特意从冰箱里取来早上在园子里采摘的香草为证,折下一片甜菊的小叶子,让我含在嘴里不要嚼。果然几秒钟,叶子在舌头释放出丝丝清甜。
“明天不用为我们准备早餐了。我们上山看日出。”上楼休息前,我跟老板娘嘱咐着。
“早点去好啊,你们可以观看金针慢慢开花的过程。”楼下传来带着笑意的回应。
听花开的声音
“好,明早我们就去听花开的声音。”
凌晨五点,金针山还在睡梦中,我们就径直上山了。花一朵仅开一日,从日出开至日落,隔日即换上别朵绽放。根据它的开花习性,故美其名曰“一日美人”。我更爱它的洋名,“Day Lily”。看,昨日开过的花朵果然凋谢只剩下花蒂,而今晨待放的花朵凝着露珠,向着太阳,等待太阳从海面升起的第一抹阳光。我在双乳峰上的千禧亭边坐下,威利斯则去了对面山峰的曙光亭。天空瞬变万化中,那一泓金色的海水,越来越亮,期待中的花骨朵鼓鼓地,向着太阳的方向仰起面庞,一小瓣,一小瓣地舒展开来。一转眼的功夫,她们就黄澄澄地爬了满山遍野。就像一抹幻影,我甚至无法注意到花开的速度。
沿着绣球花步道下山,金针花早已舒展开曼妙身姿,沐浴在暖暖的晨光之中。威利斯正在曙光亭的花海里欢迎我。
用心的人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培育出不同的花卉:一至三月的杏花、樱花;四五月的野百合;五至九月的绣球花;八月至十月的金针花;十一二月的枫叶红……
太阳照耀的肥沃土地
“太麻里”在排湾族语中意指“太阳照耀的肥沃土地”。当年嘉义梅山地区的民众决定移居金针山,漫山遍野种植金针,给乡民带来了不少财富。20年前,金针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当地农会于是在山上筑起凉亭,建起观景平台、赏花步道、停车场,派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在地人发展观光民宿,和其他地方一起联手打造综合的休闲度假区。
篇8
上台演讲的礼仪篇【1】上下台都应鞠躬首先应该有一种坚韧的毅力和不达目的的不罢休的顽强信念。然后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技巧:
讲法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不要像和尚念经那样低声絮语,也不要像机关枪扫射般咄咄逼人,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
表情 这里指的是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头等配合讲词的协同动作。这些动作要完全服从于讲词的需要,是“自然而然”的,从生活中来的。台上的表情可以比生活中稍为夸张,但不宜过分,给人以做作之感。尤其不能因“演”而“讲”,因“演”而“讲”则会显得“虚假”,进而引起哄笑。
在表情中尤为重要的是眼神。首先,演讲者的眼神要能“拢”住全体观众,不可瞪天看地,或盯住台下一隅,而要自然地平直向前,达到最后一排观众为止;其次,要照顾到台下两边的观众,以加强演讲者和观众的感情交流。
站位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最好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这样,演讲者一上台,就站在台前正中的话筒前。脚跟应靠近,腿站直,显得精神。虽然不必如体育课“立正”般僵直,但是切忌双脚分立,那样显得粗俗松垮。站好以后和演讲中,又切忌脚尖点地,脚跟颠颤,这是小同学常犯的毛病,有人把这种动作叫“踩电门”。在演讲过程中,有时候可以稍为向左、右、前、后做些动作。
手势 人在演讲中使用最多、动作最大的要算手势了。它可以随着内容的需要向上、下、左、右、前、侧各个方向挥动。就是在同一个方向还可以有手心向上、向下、向内、向外之别。还可以用拳。手势可单手,可双手。这些都没有机械的规定。在使用手势时要注意三点:胳膊不要伸得过直,以免僵板;手指不宜弯曲,以免拙笨;手势运用要和它所配合的那句话同始同终,以免分裂。
只要认真锻炼,持之以恒,相信你会取得好的成绩。
上台演讲的礼仪篇【2】一、演讲人的声音要响亮。
音量的大小根据会场的大小和人员的多少而定。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高易失去自然和亲切感,过低会使会场出现不应用的紊乱。
二、演讲手势很重要。
演讲者演讲时,双手尽量不要胡乱挥动,可以双手相握,放在身前或身后,或者放松垂在两侧。双手的姿势相当重要,并且有时能加强你的演说。可是要尽量避免一再重复同一动作。不要胡乱地挥动手臂以免分散听众听你演说的注意力。
三、身材容貌美这是人的自然美。
容貌的端庄秀丽,及由这些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都是演讲者固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一般难以改变。但是,是不是身材、容貌欠佳,甚至有生理缺欠的人就不适合演讲呢?决不是。因为,身材、容貌仅是演讲活动的诸多要素之一,决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要在其他条件如思想、修养、知识、气质、语言等方面有超人之处,仍然可成为成功的演讲者。
四、演讲时要保持久充沛的精力。
在演讲之前,一定要充分休息,养精蓄锐。演讲时则要器宇轩昂或洒脱大方,总之,要表现出气度来。站立要稳,切勿前后摇摆。有的演讲者常常左右移动重心,这会使人认为你心神不定。目光要前视听众,左躲右闪会给人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或者说话时望天,好象是目空一切或思想不集中。或者习惯于低头看稿或看地板,不注意与事后众交流,好象做了亏心事一样。这几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演讲效果。
五、服装美亦即装饰美。
这是增加身材、容貌美的一个必要条件。总的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具体地说:
首先是服装颜色要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和演讲内容的特点协调一致。如果演讲内容是严肃、庄重、愤怒、哀痛的,穿黑色衣服或深色衣服就比较合适;如果演讲内容是欢快喜悦的,穿浅色衣服会好些。
其次是服装要和体型、肤色相适应。体型肥胖的人,穿深色服装会显得匀称些;体型瘦型的,穿浅色服装会显得丰满些等等。而最关键的问题要注意把握尺度,既不要过于华艳,叉不要过于随便。
演讲者的举止和礼仪是演讲者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聪明的演讲者从上台到下台,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人以完美的印象。
上台演讲的礼仪篇【3】1、演讲中的站姿要求:首先要站直,不可以掉肩斜背,或是抖腿、晃动,通常情况下,女人士可以用“V”字型或“丁”字步的站立,男时则可以用跨立的姿势站立,或是双脚并行。当然也可以采用一脚稍前,一脚稍后,重心主要压在后脚上,也就是介于立正和稍息之间的姿势。相比之下,这一种方法好处要多些,它可以两脚调剂,减轻疲劳,长篇演讲者一般都采用这种站姿。
2、演讲中手的摆放:A、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B、两手合拢放在腹部;C、一手半握拳或手上拿书、翻页笔,一手垂下;D、两手轻放在讲桌边。另外,手势与全身以及语言、感情要协调,演讲者的手势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一举一式,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讲话而已,但动作要和演讲者的体态协调才美。当然,也要求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主要是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
篇9
俄罗斯的基里尔・布图索夫教授通过搜集宇航员点点滴滴的证言,知道了不少这种不许向外传的东西。俄罗斯宇航试飞员谢尔盖1995年也首次在宇宙人类生态学国际学会上公开了在飞行途中遇到过非常怪异的体验。
看不见的人
一位俄罗斯宇航员亲口对基里尔・布图索夫说了一个不止一次的经历:有时突然感到,某个看不见的东西正用忧郁的目光从背后注视着自己。然后,这个“看不见的东西”会主动低声说话,使你了解它,说话内容直接传达到自己意识的深处。他讲的话在意识深处听起来内容大致是:“你到这里来得太早,也走错了路。你要相信我,因为我是你的先人。孩子,你不应该来这里,回到地球上去吧,千万不要违背创世主所定下的规矩。”为了让宇航员信服,这个“声音”还常常说出一些宇航员家庭中的琐事。
在地球上空好几百公里的高处,是谁在悄声说话呢?
还有几个宇航员也有类似经历,听到有人“窃窃私语”。在太空轨道飞行,宇航员有时会感到有东西正在背后沉重地盯着他呢,回头一看却什么都没有发现。
宇航员格奥尔吉・格列奇科在太空轨道也遇到过―件奇怪的事,当飞船经过智利的哈恩角海峡时,他突然感觉到了危险,似乎一只猛虎就要扑到他的背上。格列奇科说,可怕的恐惧感简直令人窒息!后来才知道,古代有很多船是在这儿沉没的。
神秘之音
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时经常听到一些神秘的声音,在寂静无声的太空听到狗叫、婴儿哭啼,或者是其他别的东西,这事儿都不止―次地听说过。
1971年不幸罹难的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曾谈到他的一次太空感受:“大地的黑夜从下面飞过,突然,从黑夜里传来狗的叫声。我一阵惊讶,这不是我们的莱科(一只太空试验犬,已死于太空轨道)的声音吗?之后幽静中又清楚地响起婴儿的哭声和一些其他声音。”沃尔科夫说,那声音恐怖极了,简直都不可以言传。这―切都无从解释,但感受十分真切!
宇航员变恐龙
宇航员变恐龙不是危言耸听,这也是宇宙航行中的奇异现象之一。1995年,宇航试飞员谢尔盖・克里切夫斯基在宇宙人类生态国际研究所首次公开谈到这一点,而且据他所说,不止一名宇航员经历过这种非常离奇的感受。克里切夫斯基说,人会突然脱离自己所习惯的人性方式,进入到一种兽性状态。
有一个宇航员说他曾变成一只恐龙,而且他还觉得自己曾在某个行星上迈着大步,跨越过一个个峡谷和深渊。宇航员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爪子、鳞片、指间的蹼和巨大的指甲。他背部的皮肤能感觉到脊背上的角质板在一个劲儿地往高蹿。还有一些宇航员会感觉自己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甚至是外星人。
看到地球上的房子
美国的宇航员戈登・库珀第一个说出了“地面目标的放大效应”。一次在飞越上空时,他用肉眼看到了房子和其他―些建筑,尽管说这种目标在300公里开外是无法看到的。俄罗斯宇航员维塔利・谢瓦斯季亚诺夫也证实,他在太空轨道见到了俄罗斯疗养胜地索契。谢瓦斯季亚诺夫说:“我清楚地看到了港口和两层楼的小房子。”
篇10
弗洛姆在此书中最重要的主张是只有把实践爱当做一种信仰,才能真正地懂得爱的艺术。当代青年对爱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肃,很多教育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心里面都会有些许尴尬。但是爱本身既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情,又是人生中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爱是个人的意愿,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崇尚个性和自由的时代。所以,无论是对是错,爱就在这里。
不得不承认,读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初衷就是想让自己在爱这件事情上有一个完美的实践,但是读过这本书之后,对爱的需要反而不那么迫切了。因为我领悟了爱不是对象的选择,而是自我的一种能力,是自我创造性的体现,是奉献,是理解,是尊重。正是因为在这些方面自己的自信,所以反而不担心是不是被爱了。
之后的很多年,我对当时读这本书的情景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觉得心理学知识像我当初期望的那样展示在我面前,用通俗的语言来深刻地解读人性,探讨生命的意义。曾经认为,心理学是经验主义的学科。然而,最初两年的心理学学习让我感到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探讨了太多人体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你无法从那里直接联系到生活中的心理学内容,更无法用那些知识去解读人的心理。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基础理论对一门科学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经历长久的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这门科学的价值。
20世纪的50年代,正好是西方社会经历深刻变革的一个时期,工业日新月异地突飞猛进,社会倡导生产和消费,正像我们国家现在经历的这个时期一样。人们被深刻地物化,社会的焦点集中在橱窗之上,那些光彩照人的商品是这个社会普遍追寻的价值所在。人们越来越远离人作为自然界中一份独立力量的存在,忽略了人之所为人的本质特性――精神。人的精神的优越性被高度物化的现实世界摧残得七零八落,人们在创造一个自然界之外的物质世界的高度亢奋当中,乃至忽略了这一切的本质意义,即怎样让生物体的人过更舒适的生活。这本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写成的,作者深刻剖析了当时西方的社会结构、社会人格,从而试图探索出一条个人人格的正确的成长道路。
尽管将爱作为生命的根本意义这样一个概念是值得商榷的,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地理解人性的视角,让我们人类世界在物化的歧途中迷途知返。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明确地告诉我们,幸福感不仅仅是爱所能达到的,就像这本书中说的一样,人的自我实现才是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包括个人的成就感、个人的自尊、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及个人的休闲质量等等因素,都是幸福感紧密联系的概念。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物质文明建设永远实现不了人作为人的真正价值,只有在人格成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人作为人的价值,也只有人格的充分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达到真正完美的社会。不管弗洛姆的理论正确与否,这种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思维模式是极其有价值的。
就爱的心理学意义及其心理机制的探讨,弗洛姆已经实现了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为他将爱,甚至将人格发展从弗洛伊德的生物解释中解放了出来,把爱的问题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来探讨,并且认为人类的爱更多的是因为社会发展所形成的,而非是弗洛伊德所归纳的生物本性。这一点更符合人的社会属性,毕竟人是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称之为人的。
《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于其中的一种纯粹的”不同。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或者说爱是一个人的活动能力,而不是两个人的偶然相遇。因此,人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爱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真正具备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践爱。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基于一种社会现实,即人们普遍认为爱在人生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对爱充满强烈的渴望,但是很少有人认为,在实践爱之前还需要系统的学习。他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三方面。
首先,“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对他们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其次,把爱的问题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才能的问题。“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的对象”。尽管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吸引力的气质取决于一个时代在体魄和精神上的风尚,但在过去的数个时代里,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人类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商品而已,“人们力图做一个交易:从社会价值基点来看,这个对象应是值得要的,而且同时就我的公开和隐秘的财产和潜能而论,对象也应该想要我”。再次,人们“把最初堕入情网的经历与爱的‘久恒’(或用我们能够使用的较容易理解的语言说:爱的‘永恒’)之间的区别混淆了”。“认为没有什么比爱更简单这种看法,尽管被相反的证据所淹没。却仍然很流行”。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像爱这样以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以有规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这是其他任何活动和事业,人们都会渴望认识失败的原因,学习做好这件事的方法,或者干脆拉倒了事,但爱是不可能拉倒了事的。”
弗洛姆认为,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即理论和实践。首先,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对爱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爱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人们从脱离自然界开始后的孤独和无力感。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的束缚中逃离并获得自由,却又转而依附另一种精神权威而逃避自由,就是为了克服孤独和无力感,但这种方式永远也无法让个体获得真正的自我,实现人作为人的真正价值。然而,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终究要实现,并且这种发展的最终归宿就是爱。尽管当今社会的人们在爱的旅途中到处碰壁,比如高离婚率、自杀率、犯罪率等等问题对这个社会的和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人们对爱的实践感到空前的茫然,对爱的关注和渴望更是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但是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忽略探索爱的本质含义,在行为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尽管他们对爱如饥似渴,却又认为几乎每一件事都比爱重要:成就、名望、金钱、权力――几乎人们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研究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同时作者也对世人的这种行为表达了深深的不满,“难道只有那些能够赢得金钱和名利的东西是值得学习的,而爱只对精神有益,在现实意义上并无利可图,是一种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精力学习的奢侈品吗?”
弗洛姆在对各种形式的爱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后认为,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并在书中对这几个要素的本质含义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书中指出,关心是首要因素,这在母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他认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爱的本质是为某物而劳作,是促使某物成长,爱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真正意义上讲,责任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是我们对另外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而当今我们理解的责任却多是指职责,从外部加于人身上的某些事。
尊重和责任是互相依存的,假如没有尊重,责任就完全有可能是支配和占有。尊重不是害怕和畏惧,它是指按照个体的本来面目,发现个体的独特个性,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顺其自身的规律和意愿。
了解为爱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现实的依据。“心理学的普遍受欢迎,固然表明了一种认识人的兴趣,但也暴露了在当今的人际关系中爱的根本缺乏。因此,“心理学的知识成了爱的行为中充分了解的替代物,而不是向这种充分了解迈进的一个阶梯”。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产生兴趣是因为他们想充分了解爱的真谛,而事实上却没有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实现充分了解。然而,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均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人,其占主导地位的需要的层次是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占主导地位的需要的类型也不同;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偏爱的表达思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了解了爱的真谛之后还必须要了解所爱的人的个性特征以及其需要的倾向性。
在对爱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之后,弗洛姆又对爱的主要的实践方式进行了阐释,包括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兄弟之爱、、自爱、对上帝的爱等。紧接着,弗洛姆对西方社会的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想实现真正的爱,必然要进行必要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他形象地指出“现代人实际上接近于赫胥黎在他的《勇敢的新世界》中所描绘的景象:丰衣足食,得到了性的满足,但没有自我。除了与其同胞极其表面化的联系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他们遵循着赫胥黎非常简明的公式――“个人有了感知,社会就会骚乱”,“今天能得到的快乐,绝不留给明天”,或者更加登峰造极的陈述――“现今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如今人的幸福在于“有快乐”。有快乐在于消费的满足,在于“接受”――商品、风景、食物、饮料、卷烟、人、演讲、书籍、电影――一切能够被消费和被吞噬的东西。“世界是一个供我们消费的庞大的对象,是一个大苹果、大瓶子、大;我们是乳儿,永远是期待着的人――却又是永远失望的人。我们的特点是适于交换和接受,适于物质消费和交易,每一样东西――精神的和物质的东西――都成了交易和消费的对象。”在爱的实践方面,他提出了爱的实践的四个要素,即规范、专心、耐心和关注。
最后,他提出了爱的实现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信仰。爱的能力取决于人们从自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取决于从母系社会和氏族的稳固的眷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在与世界和自身的关系中生长和发展一种创造性倾向的能力。这种解脱过程、产生过程和觉醒过程,要求有一种品质为必要条件:信仰。爱的艺术的实践需要信仰的实现。他在书中对理性信仰与非理性信仰做了明确区分。他指出,所谓非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屈从于非理性的权威基础上的信念(或一个人或一种观念),而正确的信仰是根植于一个人思想和感觉中亲自体验中的信仰。理性的信仰并非对某事的信奉,而是指信念具有的必胜和坚定的特质。
在书的结尾,作者对爱的现状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与展望。在现存的制度下,能够爱的人必定是极个别的。在当代的西方社会,爱是一种罕见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许多事业不容许博爱的态度,而是因为生产的集中,贪婪的商品社会的精神就是如此,以至于只有极个别人能够防范他。于是那些密切关心爱,并将其作为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的人们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要使爱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而非极个别的、极罕见的现象,那么我们的社会结构就需要有重大而合理的变革。
精品范文
1仪态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