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特征范文

时间:2023-03-22 11:1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播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播特征

篇1

第一,批评更加困难。由理论方面来看,舆论监督、批评和正面宣传三者之间并非相互对立的,然而,在实际进行批评报道时通常会面临较大的阻力与障碍,与省级和中央新闻媒体相比,地方新闻的传播存在更大的困难,因而所需的勇气也更大。由于地方新闻的传播范围有限,并需要与新闻当事人直接联系。部分批评新闻稿件刚刚出现,便会招致相关当事人的反对,有些当事人甚至会直接动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对报纸、电视台和电台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与基层越接近的媒体,其传播批评稿件的难度也会越大,这也是地方媒体较少出现批评性报道的主要原因。

第二,参与性更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渐深入,群众参与新闻传播的观念也在逐渐加强,且很多的观众都希望通过屏幕或是报纸看到与自己相关的新闻。大量地方报纸、电视台和电台的出现,都为群众参与新闻传播过程提供了可能。乡镇企业目前也逐渐成为了地方新闻的主要关注对象。群众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广播电视所发起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卡拉OK、体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

第三,服务更直接。地方新闻传播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由地方新闻传播媒体的角度来看,其会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涉及商品供应、文化教育、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在县级以下的广播台站中,气象报道是一项基础性且十分重要的服务项目。天气预报也成为了大部分农民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的首要关注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旱灾害信息、病虫害防治及发展情况、技术指导等也都是农民的主要关注点。

第四,宣传更有力。在舆论导向和思想宣传方面,地方新闻与观众距离更加接近,因此,只要其符合新闻事实、观点积极争取,则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树立更强的权威性。由电视广播的角度来看,由于其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因而更加易于被人所接受、相信和关注,所产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在报道人均收入、交通治安、市场物价、经济形势等新闻时,相关的数据和事例越贴近当地实际,其说服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第五,要求更严格。在地方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信息对于真实性的要求越高,所受到的检验也更加严格。由于地方性新闻更加接近受众,甚至是很多受众亲眼目睹或是亲身经历的,因而也要求新闻具有更加严谨的真实性,一旦出现新闻信息失实的现象,则会立即被受众所发现甚至批评。

第六,受众最关心。因为地方新闻更加贴近受众的真实生活,甚至是受众所亲身经历的,因而其新闻内容更加受到受众的关注。全省性或是全国性的普通性新闻对于受众的影响力,远低于本县或是本地区社会法制或治安、违法违纪查处案件、伪劣商品曝光、市场供应以及市政建设等方面的新闻;人们对于本地区劳模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省市的劳模;当地受众对于文化和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方面新闻的关注也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相同事件。

2总结

篇2

>> 从群体心理看网络社区的品牌传播 从Bridge Blog看互联网时代全球传播主体的改变 从农民工群体看媒体的科技传播 分析受众心理特征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从“90后”的心理特征看新时期的课堂教学 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少儿心理特征看少儿英语的教学方法 论群体传播时代政治传播的情感视角 弹幕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研究 弹幕视频的传播与发展探究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青少年小群体的群体传播特征 群体传播时代网络公益传播机制 从群体心理传播角度探讨新型社会运动模式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弹幕视频 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特征 浅析动画传播的时代特征 从传播学角度看民俗艺术的传播 从传播方式看宋词词体特征变化 从网络传播的特征看网络游戏广告的发展契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 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肖玮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所谓弹幕,就是指视频播放器上方飘过的评论文字,由观看视频的观众边看边发评论而形成。弹幕传播现象是一个典型的群体传播案例。弹幕传播涉及到用户的自恋情结、消除孤独感欲望、打破传统规则的以及游戏的心理,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从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群体传播时代。 关键词:弹幕;群体传播;心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020-02

“女主就是女主,就她自己有发饰”、“为什么唐代的才人头发是黄色的?”、“熬夜看武媚娘,求陪吃宵夜”……近几日,如果我们选择爱奇艺、优酷土豆播放视频时,我们会发现,这些网站都在视频播放器的旁边增加了“弹幕”这一选项。只要观看影片的观众点击这一选项,就会看见无数的“吐槽”从视频上一飞而过。有些“吐槽”甚至影响了视频的正常播放。即便如此,选择弹幕的还不仅仅有视频网站。早在几个月前,《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小时代3》《绣春刀》等影片上映时,许多影院开设了弹幕专场,边看电影边玩“弹幕”便开始在年轻人群中火了起来。群体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弹幕传播也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表现。近几个月以来,弹幕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这使得我们有了新的角度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

一、何谓弹幕

弹(dan)幕一词原意指的是火炮提供的密集炮击。后来这个词被用到了动漫文化中,某日本动画网站播放器增设评论的功能。观众在这些网站上观看视频时,就会看到有许多的“吐槽或者评论”叠加在视频上飘过,它的形式和内容很像弹幕射击游戏,此后,“弹幕视频”就因此得名[1]。

据爱奇艺2014年12月的统计数据,目前,已有40%的爱奇艺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会打开“弹幕”。而在这些用户当中,90后、00后的比例占到了80%。可见,“弹幕”已经成为了青少年观看视频时互动交流的常用工具之一。

二、弹幕现象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形态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形式的流行,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来临。有的学者称这个时代为“群体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群体之间的传播为非制度化、去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这种传播带有自发性、平等性、交互性、信源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群体传播时代,传播行为的主要特征。群体传播的内容强调多样性、冲突性和戏剧性,从头到尾充满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特点[2]。

弹幕视频就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定义上来讲,弹幕的就是非制度化的、非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弹幕的传播特性也具有自发性、平等性和交互性。

从内容上来讲,弹幕视频的内容完全彰显了群体传播的特性。网友们几乎能够从任何弹幕视频中找到可以恶搞和娱乐的素材,他们看到的以及想要看到的都是有娱乐性的画面。由于群体传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冲突性、戏剧性,因而就内容而言,弹幕现象就是群体传播的一种表现。

三、“弹幕”用户的心理特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出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因此出现了弹幕视频。以前的影视剧往往只是被动观看的文本,而现在,它更多地称为大家主动诠释和分享的话题,这其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心态的改变。

1.孤独感消除、共享观看的内容

学者谢梅的通过研究“弹幕视频”发现,观看以及“弹幕”这一行为,能给使用者带来心理的满足以及孤独感的消除,与此同时,还能为观众营造一种“共同观看”的感觉。弹幕随着视频一边播放一边滚动,用户可以获得与他人即时交流的“错觉”,观看视频的同时就像在和成千上万的网友进行闲聊一样[3]。这种实时交流的感觉,有利于观众孤独感的消除。其实,与电视那种“家庭共享型”媒介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私人专享型”媒介意味着同时实地观看同一内容的人数变少。“小屏”的诞生与普及直接导致了用户观看视频时孤独感的增加、并且急切地渴望与他人分享观看感受的心情。弹幕就是在“小屏”时代用户摆脱孤独感、与他人分享感受的有效利器。

2.对评论规则重构的

年轻人喜欢打破规则,更喜欢重构规则。打破规则的同时,求新求变是人类的本性。当代网民群体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追求标新立异、拒绝循规蹈矩,希望通过打破规则,以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刻板观念、保守思想,以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4]。弹幕和许多网络流行语受到追捧的原因一样,其乐趣来自于“挣脱语言法则的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既有模式的破坏”[5]。弹幕其实就是一种评论的形式,但它突破了以往的评论形式,以“覆盖视频”、“转瞬即逝”的特点,使得用户体验到了打破传统、重构评论规则的。以前用户要想对视频内容进行评论,用户则需退出“全屏模式”,跳换到视频播放器下面的评论栏中填写评论。这种传统的评论模式,无论对用户操作的简易性、还是用户参与评论的积极性或是用户之间的互动性都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

3.游戏的心理

精神分析学派的始祖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欲望组成,它是最有力量的人格特征的组成部分。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汇聚于此。“本我”的唯一目标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快乐[4]。现如今,年轻人大多没有“温饱”的问题,但却面临升学、就业、婚恋等诸多压力,将情绪诉诸于虚拟的媒介,以游戏、玩乐的心态对待事物,能够有效释放精神上的紧张。 从弹幕视频的内容来看,网友对弹幕形式的关注大于其对内容的关注。弹幕本身并没有带给观众多少信息,或者可以说,

弹幕中充斥的大都是一些情绪的发泄、无聊的戏谑等,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几乎都在于弹幕的形式层面[3]。这种对于形式的看重以及内容的忽略,恰好说明了弹幕用户的“游戏心理”。

4.碎片化阅读的心理特征

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呈现“碎片化”趋势。碎片化的时间产生了碎片化的传播结构,这些碎片化媒介带给用户的,是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用户体验,即碎片化的选择、理解和记忆信息。弹幕“转瞬即逝”的特点,就是对“碎片化”时代最好的理解。用户对视频内容的专注,也是评论碎片化的必然要求。一条条在屏幕上方迅速飞过的言论,一段段密密麻麻、不断涌现的观影感想,与所播放的视频一起,构成了年轻人观看视频的乐趣。弹幕的“只言片语”迎合了碎片化传播社会的整体趋势。

四、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

由于弹幕传播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现象,研究弹幕传播现象,有助于人们把握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基于以上对弹幕现象传播主体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有以下几个传播特征:

1.自恋主义是推动群体传播时代来临的基本心理基础

“自恋”最初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是由弗洛伊德的《论自恋》一书变得广为人知。简单地说,自恋指一种自我关注,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带有这一倾向。在弹幕传播中,有些人带着“让我的言论在视频上流芳百世”“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来告诉大家视频内容的走势”这样的心理情结弹幕,表明了人们的自恋情结得到了满足;并且,有研究人员做过统计,“幸福生活、度假遗迹社交活动”是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最常的三大内容,这三项主流内容恰好论证了用户在“只言片语”中无法克制的自恋情结。由此,我认为,自恋主义是推动群体传播时代来临的基本心理基础。

2.消除孤独感是推动群体传播行为的主要动力

有研究表明,以全球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的个体分化是一种“命运”,而不是一种“选择”[6]。移动互联网“小屏”时代,带来的是传统价值观的逐步瓦解,社会制度与结构出现变动,社会个体化程度不断加剧。各种不稳定的碎片化价值观在网络中弥散,很多人因此而难觅知音,内心往往十分孤寂[7]。

群体传播“只言片语”的传播方式,接近于学者萨茨对传播的理解:“当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交谈时,这个谈话通常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交谈的双方其实并没有对对方有什么期盼。在弹幕传播中,弹幕的粉丝建立起一套语言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变形从而形成某种圈子趣味,从而消除内心的孤寂感。由此,消除孤独感是推动“你一言我一语”群体传播时代的主要动力。

3.打破传统规则、凸显个性化是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主要特点

所谓个体化思维,其特征是强调否定性、去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性,不断突破既有,摧毁边界[7]。年轻人是打破传播规则、强调个性化的社会主体,打破传统规则、凸显个体个性也是群体传播来临的时代土壤。在群体传播的现象中,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突出自我和吸引注意,许多网民刻意去追求标新立异,体验打破规则、创造新制度、受到众人瞩目和模仿的。微博微信中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冰桶挑战”式信息的病毒传播,都可以说明群体传播时代的来临,是打破传播规则、凸显个性化年轻群体的现实要求。

五、小 结

篇3

满足公众“宣泄情绪”的心理需求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白领上班族工作压力增大,社交方式贫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就开始成为自身行为的主要动因。以娱乐和好友交互为核心的SNS网站恰好可以满足人们“宣泄情绪”的心理需求。如开心农场作为SNS网站应用中最热门的游戏之一,可以让参与者享受播种、收获果实的乐趣,转移对现实重压的注意力,虚拟实现归隐田园的“农夫梦”。同时,垦地面积、果实数量等虚拟价值的排行,也造成了用户间的攀比,让部分用户产生“成就感”,满足虚荣心。可以说,开心农场、狗狗、好友买卖等互动游戏,有利于转移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成为用户“宣泄”的虚拟场所。

以互联网为媒介,扩大用户的人际关系网

SNS网站是以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创建和扩大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而满足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各方面需求。“SNS的最大亮点就是能够拓展用户的真实交际圈,满足用户的发展需要,积累人脉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一个延伸”。[1]仍以SNS网站的开心农场为例,好友之间可以相互给作物浇水、除草,甚至可以“偷窃”果实,这种互动游戏在心理上增强了好友的熟稔程度。可以说,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社交方式是对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以及业缘交往的有益补充,它形成的是一种以人缘为基础的网络社交方式。“SNS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

二、SNS网站的传播特征

SNS网站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即“你和任何陌生人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通过“熟人认识熟人”的方式,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能得到无限放大,这是对传统社交方式的有益拓展。SNS网站以实名制为核心,因此,相对于其他网络传播,具有自身的传播特征。

实名制为核心,强调真实

强调真实是SNS网络传播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打破了“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虚拟规则,加强了人们对网络的信任程度,防止垃圾信息的任意传播。SNS传播需要通过好友认证。例如,在开心网注册一个账号,若想添加好友就必须通过点击“邀请好友”,然后将链接通过QQ、邮箱或者MSN等发送给好友,而好友必须通过自己的认证才能添加成功。因此,SNS传播链是以“通过熟人找到熟人”的方式进行扩展延伸,它的传受双方都具有双向选择性。用户往往依据相似的兴趣爱好、生活工作圈以及地缘关系添加好友。好友圈一旦确定,用户就必须对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一旦虚假信息,就会受到社交圈内好友的孤立与排挤。

以人为本,从“网络信息”到“网络人信息”

SNS网站的出现,使得人们上网不再仅仅是搜索信息,而是搜索“人信息”。通过SNS,用户不仅能够“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而且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个人社会关系的管理,拓展个人的真实社交圈。以人为本,可以说是SNS网络传播的集中价值体现,它将虚拟的“信息网络”转变成真实的“人脉信息网络”。

篇4

关键词:幽默广告;语言特征;传播效应

一、幽默广告的涵义

幽默广告是指运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和风趣的人物,以轻松滑稽的方式进行产品宣传的广告方式。它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广告表现手法。

幽默是一种文化,幽默是一种艺术,幽默更是一种美。幽默广告之所以让人容易接受,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有它独特的原因。以幽默的手法传递商品信息的广告形式,从而成为幽默广告。所谓幽默指人的语言、表情有趣、意味深长,或由于行动上与现实的不协调而造成的谐趣感、滑稽感。

幽默广告往往因创意丰富而富有情趣,构思充满乐趣,对话幽默风趣,而永久的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从而诱发人们对产品的购买欲。

二、幽默广告的语言特征

幽默是生活的剂,能调剂人们的生活与心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以趣味的形式,愉悦的沟通特点,有效的激发联想与记忆空间,博得人们信任的能力,正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广告创作所采用,成为现代广告领域中人们常见的一种形式。

正是因为幽默广告以自身独有的亲和力,常常将深刻的寓意包含在轻松、风趣的场景中,使人们在哈哈大笑时不知不觉接受广告中所要表达的观点,将其所要传递的目的和意图悄悄地打入观众的心灵世界,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诱发观众去感受广告中的幽默之处,让大众更容易的对信息接受并牢记,引起消费者的认同和购买心理,达到应有的广告效应。

如汇源重磅投资推出的果汁+汽水型饮料,它的广告语:“水果生汽了”。以“水果生气了”这一幽默的语言来表达出它商品的信息,为主题推出系列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如图4,5)这样的幽默语言表达为“果汁果乐”的碳酸饮料有橙汁和柠檬汁两款产品,外观呈现出极强的青春时尚气息。而且还满足了比汽水更健康、比果汁更清爽刺激的消费人群需求。汇源果汁果乐给人们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广告语幽默吸引,所以幽默的广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造成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的重要手段。广告中的拟人是把所宣传的事物人格化,从而赋予它人所具有的情感、感觉,使之倍显亲切。而幽默广告中的拟人不仅使广告的宣传内容更生动有趣,同时赋予广告信息浓厚的人情味,这也是拟人修辞格在幽默广告中的独特魅力。

广告不是单纯用来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而是在欣赏中唤起人们的兴致与购买欲望。而幽默广告不仅容易颠覆大众的习惯与思维,更能吸引人们的特别注意,它以其独特的感官魅力,幽默的语言文字充分展现出广告中独特的艺术氛围,使画面更赋有诗意般地效果。同时使人们的记忆更清晰、更持久,而且幽默广告有助于增强广告的说服力,通过含蓄的表达避免消费者的反感。所以在幽默广告中幽默语言文字的表述极其重要。

(1)幽默式的广告应该运用愉快、诙谐的语言,在自然、风趣的情节中介绍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人们对广告的注意,在无形中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它以语言风趣诙谐,令人回味深长的表现形式来润泽消费者的心灵。

(2)幽默广告语言应具有含蓄的意味,充分灵活借助谐音、悬念等表现手法,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增强幽默广告的语言表现力,从而提高人们对广告信息的注意,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只要在广告语言做到以上两点,想成为一件成功的幽默广告作品,就不再是个难题了。:

三、幽默广告的传播效应

幽默广告以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能促进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

(1)在当今时代的广告设计中,幽默广告必须符合当代人的心理需要。它已经摆脱传统单一的思维方向,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并以新颖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唤起人们的注意。其最大的特点是娱乐性,有着求新、求异、求奇的设计理念,且富有人性的设计风格。因为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幽默就是最好的精神调节剂,它可以减少人们的生活压力,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幽默广告将深层寓意包含在风趣、机智中,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精神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其观点。如:999皮炎平的广告“比我还快呢”。(图6)这个广告小成本。给人以共鸣。同时用幽默的手法让人很容易记。

(2)幽默广告将商品主要信息的介绍,通过轻松诙谐的情节表现出来,使广告充满了浓郁的感彩和艺术的美感,从而淡化了广告对人们的直接功利印象,让人们在艺术的感染和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的信息,达到自然传播的效应。

(3)幽默广告的戏剧性、故事性很强,它能有效地吸引人们对广告的注意力,更能加深人们的印象,对消费者购买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诱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也就是说,在广告创作中必须有意识地将重要信息灌输与消费者,使人产生购买欲望,并形成记忆,最终转变为实际购买行动,这样才能创作出最有效的广告。如:(图7)泄立停广告,这个就不用说了。用谐音和赵本山的 搞笑表演以及老上春晚的名气,这个广告语望文生义,消费者听到看到这个名字,必然会联想到产品的功效,而且抓住了消费者的好奇心理,使广告深入人心。

(4)幽默广告具有艺术性、情趣性和思想性,它能体现出事物最深的艺术含义。幽默广告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创造出某种夸张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使广告成为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从而能使大众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幽默广告还必须为商品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秀贤,冯章等,广告语创作及赏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局域网 病毒 安全 防范

当前企业对于网络的依赖性,随着信息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呈现出显著的上升状态。这种状态在目前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是上升到将信息体系纳入到日常企业工作体系中来,因此数据的安全就成为当前企业局域网环境的重要问题。而在威胁到局域网数据安全的诱因中,病毒成为突出问题之一。

1 局域网病毒传播特征分析

所谓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即指在相对小的范围内,由网络服务器和多台工作机组成的,面向企业环境展开工作的网络体系。从应用角度看,局域网具有良好的面向企业环境的应用特征和数据特征,其中的数据无论从格式角度还是从流动特征角度看,都带有极为强烈的工作特征。而从局域网使用人员的构成角度看,长期处于企业环境内部的员工群体,构成了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局域网用户构成,进一步影响到了局域网的使用方式和操作特征方面的趋同。而从局域网本身的搭建和构成角度看,企业环境内部的局域网通常都在结构和技术方面保持一致性,即便是在不同时期分别建设起来的不同子网,也会着重考虑网络环境在技术层面上的兼容特征,而趋向于选择一致或者相关的技术。

从以上对于局域网工作环境和服务人群特征的分析看,可以发现,企业环境中的局域网工作特征,进一步影响着局域网环境内部病毒的传播特征。具体而言表现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局域网环境下的病毒传播速度快,这种快速传播来源于几个方面影响因素。一方面局域网相似的技术层面的构成,决定了其在软件、协议等方面的相似特征,因此在面对外部攻击和抵御病毒的时候必然呈现出极强的一致性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某些病毒必然会在局域网中实现快速传播。另一个方面则是局域网用户本身生活和工作在同样环境下,因此行为方面必然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这种行为上的特征,同时也必然成为某类病毒传播助长的因素。

(2)局域网环境下的病毒清理难以彻底。这种对于病毒清理难以彻底的特征,同样源于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首要影响因素即计算机之间通过局域网联系紧密,造成了局域网环境内部,只有有一台工作机没有实现彻底杀毒,就会进一步连带整个局域网再一次陷入病毒控制。同时局域网的安全策略,就目前而言,更多关注网络边界安全,即对于内部网络和外部公共数据网之间的边界安全比较重视,而默认企业局域网内部环境相对安全。这种态度直接决定了局域网在面向内部安全监督的时候相对比较松懈,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可趁之机。

2 局域网环境下病毒的防治

考虑到局域网内部环境的特征,以及对应的病毒传播特征,可以发现虽然局域网数据环境复杂,病毒防治工作难以彻底,但是总体而言,想要切实提升局域网数据安全水平,仍然存在可供操作的手柄。具体而言,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引起重视:

2.1 加强基于工作站的病毒防治

工作站是局域网与企业环境工作人员的接口,对于安全的提升有着毋庸置疑的意义,对于人员操作的过滤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目前在工作站上相对常见的病毒防范措施,包括软件层面的杀毒系统安装,以及硬件层面的移动设备接入限制等。就常规而言,如果杀毒系统能够实现及时更新,并且对于移动设备的接入注意杀毒,那么局域网还是基本可以保证安全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方面的措施仍然必须进一步实现落实。除此以外,在工作站端能够实现的病毒防治,还包括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对工作站实现病毒的实时监测。虽然此种做法对于当前的移动接入工作站并不适用,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站的整体效率,但是仍然有积极的价值。

2.2 加强基于服务器的病毒防治

服务器作为局域网数据流转的重要核心,是网络的支柱,同时也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对于局域网服务器而言,加强入侵检测体系建设和日志审计深度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切实打造局域网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就入侵检测系统的构建方面,考虑到局域网环境内部的数据格式和传输都会以企业日常工作作为核心,因此具有相对较强的特征可供考证,因此展开有目的的数据识别,对于局域网而言并非遥不可及。而对于日志审计方面的工作,则是需要切实面对整个局域网系统中所产生的系统安全事件、用户访问记录、系统运行日志、系统运行状态等各类信息是整个局域网运行的详细记录展开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发现病毒存在和工作的环境,帮助实现具有针对性的病毒查杀和防范。

2.3 加强人员培训

在局域网环境中,数据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病毒的传播,更是常常源于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因此应当在加强日志审计的基础之上,对于某些安全隐患和病毒传播特征展开分析,发现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工作人员不良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之上,一方面面向工作人员展开必要的培训,另一个方面可以考虑加强对于访问控制的授权细化,形成从人员到局域网的病毒传播安全水平提升。

3 结论

我国出台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曾经明确指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重点在于内网安全措施的建设和落实。而病毒作为影响局域网数据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实现数据安全,为企业的日常工作和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永强,辛淑霞.常用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科技资讯,2008(08).

[2]王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08(05).

[3]王琛.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03).

篇6

关键词:自媒体 网络文学 传播特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新媒体发展快速,新兴发展的新媒体都带有自媒体的特征,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我们已经步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疾。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化,伴随着新媒体一道发展,面对自媒体不断发展的冲击,也不断进行变革,以此适应自媒体时代迅疾的传播速度,从而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二、文献综述

网络文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包括宏观概念,其一即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包括纸质文学在网络上传播的电子版,各类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媒介形式的文学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其二为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即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非纸质的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这种定义认为网络文学仅指在电脑上创作出来,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三则认为只有运用网络数字创作技术,超文本的作品才是网络文学,打破了文字的单一媒介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多重感官冲击,强调电脑多媒体的效用,脱离电脑则无法传播。目前第二种定义更被大众所接受,是为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定义 。

由于网络多媒体介质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对比传统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文本的可变性,文本的多样性和创作的自由性的特点,传播媒介的不同也同样使网络文学的传播相较于纸质文学的传播拥有了自己的特征。网络文学的传播特征主要是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方式互动化,传播速度快捷化,传播媒体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改变了信息交流“一对一”的模式,转向“一对多”更加具有快捷和交互式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说,自媒体平台促生了“软文学”的创作,人们在自媒体终端上的一些心灵感触,生活见闻,往往介于生活与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学意识,并且衍生出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在未来,网络文学将伴随自媒体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网络文学起源于1991年,是由海外留学生在异国受到文化冲击与思乡情结的激发,因此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催生了中国网络文学,也催生了一批文学网站的产生。1994年方子舟创办第一个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推开了文学网站的大门,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文学网站成为网络文学的大本营 。从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蝴蝶蓝《全职高手》风靡整个网文圈,短短几年时间,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迅速成为网民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娱乐活动,比比皆是的文学网站也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时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传播受众接触的动机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表明,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需要和社会因素及个人的心里因素有关。而最终结果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所谓“纯爱”性向的小说,即“耽美”小说。目前狭义耽美小说即指男同性恋小说,略区别于同志文学,有美化成分,大多书写美少年之间的恋爱故事。晋江文学城的作品分类下,“纯爱”即代表男男性向的小说。喜欢耽美文化的群体称作“腐女”,因此,耽美小说的绝大部分受众是喜爱此类文学作品的年轻女性。

“耽美”文化的兴起来源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思想的解放。“耽美”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日本,后用于男男性向的漫画,引申成为男同性恋作品的代称之一。首先,耽美小说述说美少年之间的恋爱,这种对于男性外貌美的追求,以及不涉及繁殖的精神恋爱,某种程度来讲是对外表和精神上美的追求。其次,耽美小说的创作者大多为女性,站在局外角度欣赏男性之间的纠葛,用自己的笔还决定男性主人公的命运,是一种对于男权的颠覆,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耽美小说的出现迎合了女性对于两性平等的追求。

处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和自身对美的追求,部分年轻女性喜爱耽美文化,而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不为主流文化所推崇,耽美文化依旧受困于“二次元”,还未走向“三次元”。虽然如此,但耽美文化依旧在网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晋江文学城作为具有代表性文学网站,自然受到耽美文化发展的折射。

四、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

传播媒介按照性质划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其中纸媒又分为信件、书籍、报纸、杂志、广告册等,电子媒体可以分为电视、广播、网络、数字产品;第五媒体分为手机、小灵通、无限网络、便携网络。在自媒体发展尚未成型的时代,传统的网络文学主要通过作者在网站发表文章,读者通过浏览网页来获取文章信息的方式传播,而其传播的内容也主要依靠作品本身。然而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学以网络传播为大本营,逐渐向电视、广播、数字产品和第五媒体推进,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媒介。

(1)以各类自媒体平台为载体,网络文学衍生多媒体产品

微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对于网络文化的影响是交互式的。网络文化既通过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也同样被其传播所影响。

通常在网络上大热的网络小说都拥有一批固定的粉丝群,部分网友会在网上对该作品进行衍生和二次创作,其形式多样,绝大多数以网络载体,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目前各个自媒体平台都可以由任意的用户自由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文件,在衍生创作过程中,只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就可以进行衍生创作,而后在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流传广,影响大的作品会形成一个“圈”,如“盗墓圈”即小说《盗墓笔记》衍生出的同人圈。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大热的网络小说风靡一时,网络小说翻拍电视剧成为新潮流。2011年热播的《后宫・甄执》的原著小说《后宫・甄执》最早于2005年发表于与晋江文学城,除此之外还有《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作品,及至尚未播出已经大热的电视剧《花千骨》也是晋江文学城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在自媒体时代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网络小说的版权也被重视起来。

对网络小说进行出版和影视改编,源于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普及引发网络小说大热,从而打破网络的界限,将网络文学变为纸质文学,将读者喜欢的作品搬上荧幕,使网络文学不再受困于“二次元”,逐渐走向更加主流的“三次元”。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更迅疾的传播速度,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专业性文学网站赢得了更高的商业利润。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丰富了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更丰富了网民的生活,促生的流行文化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娱乐。

篇7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品牌设计;传播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品牌营销的传统渠道正在承受着严重的冲击,广播、电视、书籍、广告牌等传统营销手段逐步被淡化,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新的媒体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影响着品牌的设计与传播。传统的品牌传播策略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理念,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以适应新时期自媒体环境下品牌的营销发展。

1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特征

1.1通过细致入微的互动沟通,实现品牌功能与美的融合

品牌一直是商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怎样做好品牌设计,业界不同的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要想正确把握品牌的发展方向,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各种媒介,加深人们对于品牌的记忆。在品牌营销过程中,设计虽然只占据冰山一角,但是,对于品牌的推广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品牌设计是一种符号沟通,成功的品牌设计,是通过各种手段为人们打上品牌的烙印,通过细致入微的互动沟通,实现品牌功能与美的融合。招商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成功。作为一家商业性银行,招商银行的微博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利用微博这一平台,理财、金融等银行产品的动态信息内容,还社会公益、社会热点等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方面的内容。另外,它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吸引网友的关注,在活动中还有丰厚的礼品赠送。为了增进与网友的距离,提升网友对于品牌的认识,招商银行还利用互联网自媒体,与网友展开亲切互动,称呼网友为“葵花籽”,拉近与众多粉网友之间的距离,树立良好的形象。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局限于被动的听取品牌的介绍,而是主动地对话交流,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信息,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搭建良好的互动沟通平台,也为品牌传播与推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2设计思维、创意要适应自媒体,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如果没有载体,我们很难完成信息的传递。因此,自媒体时代,各种媒介,对于品牌的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五官来完成。获得信息最多的,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因此,信息传播如果利用视觉、听觉进行传播,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传播氛围也会最广。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视觉、听觉的传播效应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利用视觉、听觉进行传播,离不开多媒体,尤其是当今社会,视觉信息与媒体是紧密相连的。任何视觉设计活动都需要利用媒体来展示效果。因此,在品牌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创意、表现方式更应该与所依托的媒体相适应。因为不同的媒体,其设计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影像媒体强调视听一体化,比较注重动态元素,如声音、音乐、动画等,给人营造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而传统的印刷媒体,视觉设计比较注重一些静止的元素;如图形、文字和排版等;因此,品牌设计与媒介的特性关系十分密切。在自媒体环境下,设计者在进行品牌设计时,也需要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自媒体的传播特性是主动的、活跃的,具有很强的社交性,能够使品牌信息传播范围更广。以自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使品牌与受众之间距离更近,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公共的交流互动平台,品牌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受众,也增添了多聆听受众的机会。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品牌的设计形式,也要适应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思维、创意要适应自媒体,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以有效的丰富了人们的感官,加深人们对于品牌的记忆,拉近品牌与受众之间距离。同时,在自媒体环境下,营造更多便于受众群体接受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展示效果。

2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特征

2.1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等,树立良好的口碑

在自媒体环境下,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企业只需要在相关自媒体网络上注册自己的账户,就可以企业的信息,使用户了解自己品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局限于被动的听取品牌的介绍,而是主动地对话交流,现代品牌营销,自媒体已经成为重要渠道,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营销平台,为企业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企业可以凭借博客进行品牌传播,自媒体环境下,博客是网络舆论潮流的引导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凭借这种网络交互性平台,企业可以培育忠诚的用户,树立良好的口碑,以达到极好的宣传目的。近些年,利用微博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传播给网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微博这种营销模式,越来越受到众多品牌的青睐,在品牌的推广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企业都喜欢在微博中听众喜欢的话题,并在微博中与听众互动交流,以吸引更多听众,以此来达到营销目的。由于微博发展迅速极快,营销模式非常看重价值传递,如粉丝、认证、好友、名博等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营销效率极高。

2.2充分利用自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

微信不仅是互联网时代适应于企业品牌建设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还是自媒体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在微信上,无距离限制,用户通过安装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进行新用户注册,然后,随意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商家凭借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提供信息,推广自家产品,展现各种微动态。只要有手机、平板、电脑在身边,就可以随时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微信营销互动,已经成为自媒体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新天地。现在的很多品牌都充分利用自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如中国石油不仅专门开发了自己的视频网站,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在自媒体环境下,让群众及时了解企业相关动态,近距离了解企业品牌。目前,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利用微信来传播品牌,利用人们朋友圈的人际关系,进行品牌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企业能利用好这一资源,不仅有对企业的品牌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利于营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自媒体环境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自媒体,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根据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做好品来设计,实现与受众之间的良好沟通。以适应新时期自媒体环境下品牌的营销发展。

作者:高鹏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瑜萍,马尚平.品牌营销的自媒体渠道及其利用方法[J].中国商论,2016(22).

篇8

    进入新世纪,微电影的创作开始盛行。2006年初,自由职业者胡戈的视频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是“微电影”的雏形,其内容重新剪辑了陈凯歌当年电影《无极》和法制频道《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将对白经过重新改编,滑稽的视频片段重新剪接,另类搞笑的广告穿插其中。在网络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下载率甚至远远高于《无极》本身,并引起陈凯歌导演的起诉和中影公司的不满。此事件在当年引起的轰动效应一直延续至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商业定制的“微电影”是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时长为90秒的《一触即发》,是“微时代”的产物,其实质是商业广告,也就是说微电影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推动的结果。这种微电影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如在网络上一夜走红的微电影《老男孩》,其背后是雪佛兰冠名;姜文的《看球记》也是与佳能合作……越来越多大牌的导演开始进入微电影领域。

    新科技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3G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移动电视,wifi(无线上网),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数字化的媒介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得微电影的创作和繁荣有更大的可能。就时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打破了观众必须在某一时间观看的羁绊,可以在任何时间里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并且能无限重复;就空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介地域性的局限,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实现与任何形态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观众再不需要去电影院遵循规定的场次,大家一起在黑暗中非常专注地紧盯银幕了,“电影院里庄重的聚会”被“一代又一代生产影像符号的电子产品”代替。同时,数字化媒介的出现大大拓展了电影传播者的队伍,即使是普通受众也可以参与到各类传播活动当中,信息接受者又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这也成为微电影不断发展、被更多人群掌握和参与的重要原因。国家正在逐步规范和重视微电影的创作,并引导微电影产业更有效和健康发展。2010年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举行,包括“短片展览展映、新媒体产业论坛、短片交易市场、新媒体项目投融资”五大板块;面向海内外高校学子的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2012年2月28日在南京大学拉开帷幕;播放微电影的网络平台有优酷网、V电影、微电影频道等专业网站,已经在受众当中形成很好的口碑。

    二、新媒体平台下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微电影由于在数字新媒体平台里更为自由和互动的传播特征,使得电影艺术从曲高和寡的神圣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全民皆可参与的新电影时代。它的低门槛、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贴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与新媒体的特征紧密相连。微电影所具有的新型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电影“电影院—观众”这样一种具有固定空间的传播模式,“电影院内部那种训导式的交流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冷淡”。相比传统的观影方式,观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观看电影。在微电影中,观众不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电影创作者提供的艺术理念和“训导交流”,而可以参与到电影的策划、拍摄、后期反馈的全部过程中,从而成为了电影的参与者。这种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微电影在新媒体中的认知度和参与性。

    从艺术爱好者到新媒体运营商,再到专业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家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到其中。虽然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但极大丰富了微电影的数量和内容,真正达到了全民参与的传播特性。随着传统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而新媒体面临不断的更新和换代,未来真正能够实现盈利、取得影响力的微电影还是专业团队制作出的作品,并不是那些个人随意拍出来的作品。微电影具有与商业联姻的天然优势,可以将品牌、产品通过故事和流动影像来包装、传达,是一种相当高级的营销手段。大型的商业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为一些品牌创作的、旨在传递品牌价值的微电影,虽然相对来说投入成本稍高,但制作团队专业,影片在故事情节、画面质量上都有很强的可观性。像“天堂鸟影像”作为最早研究国外视频营销的专业制作机构,陆续推出了品牌微电影、品牌故事、系列网络剧等艺术与商业高度融合的微电影,使他们制作的产品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逐渐为大品牌商家所青睐。相比电视广告,微电影营销的性价比非常高,其传播范围之广、接受度之高、传播成本之低,吸引了众多品牌商尝试和采用微电影营销。其中凯迪拉克汽车、周生生珠宝、梦洁家纺、网易等等各行业商家已经成功运用微电影营销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平台免费传播,点击率均在百万次以上。这些由专业团队有商业目的定制的微电影,提升了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和口碑,又达到了极大的商业利益。现在,甚至一些在院线上映的商业电影也制作出合适的微电影在新媒体上为自己宣传造势,为电影票房贡献力量。2012年上映的电影《寒战》,集结了郭富城、梁家辉、刘德华三位香港金像奖影帝,以及新生代男演员李治廷、彭于晏等强大演员阵容。与影片同时推出的微电影《唯一抉择》是《寒战》的官方前传,邀请影片的主要角色李治廷倾情出演。执导这部微电影的仍然是《寒战》的导演梁乐民与陆剑青,并用拥有魅丽拍摄体验的HTCOneX手机参与了微电影的部分拍摄,同时该手机更以秘密武器的身份在片中展现,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样大胆的尝试,极大程度推动了手机拍摄微电影的先河。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通过HTCOneX手机特有的“HTCMediaLinkHD功能、夜间微光快速连拍模式,让李治廷饰演的廉政公署首席调查科主任在HTCOneX手机的帮助下一步步接近所谓‘寒战’任务的真面目”。比如:其中有一场厨房戏,场地非常狭小,导演就利用HTCOneX手机体积小的优势,在特别的角度拍出了特别的画面。导演还利用手机边拍边录的功能,可以“轻松在摄像的同时抓拍清晰的图片,这样既能回顾检视录制的影像,又能同时得到最想要的剧照”,让导演在狭小的空间内保证了高品质的电影画面。因此,HTCOneX手机不仅是该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秘密道具,更是协助影片拍摄的锐利机器。这部微电影神奇之处就是把手机“广告”变成了故事“内容”,在新媒体上既为电影《寒战》做了很大的宣传,又为HTCOneX手机做了最大限度的广告营销,达到了商业利益最大化。另一种微电影强调个人的艺术表达,以短小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现实、感动观众、传递情感,用相对简陋的设备完成对这个纷繁世界的个性表达。简易设备带来低门槛,互联网又逐步延升到了各种移动设备,使得现今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权利、互动交流的很好地与传播学中全民参与、互动交流的特性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微电影原本就兴起于草根阶层,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相比于传统电影更接地气,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它没有更多的商业诉求和市场回报,可以表达更多个人感受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微电影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而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新理念。微电影优势就在于创意。中国当下最大的微电影传播平台优酷网站上,绝大多数的微电影来自于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投稿,内容包罗万象,反映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优酷则通过在片头插入广告来实现盈利。这些不同创意形成的微电影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像优酷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类媒体的相互联系互动,便可以将任何一个话题、任何一种理念、任何一个热点,传播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微电影《洞藏酒的那些事儿》、《微电影再见理想》、《我们结婚吧》、《白色恋人》、《独立包装》、《岸边的记忆》、《誓不低头》、《我的城管女友》、《空巢老人》、《假如爱情》、《老男孩》等等,都在不同时间段引起了较为轰动的社会反响,使得草根阶层也可以引领时尚话题、关注社会热点、表达艺术主张,达到了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和相互交融。微电影的传播特性可以概括为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性、传播内容的广泛丰富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开放性,而这些特性又决定了微电影发展和繁荣有着商业性和自娱自乐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全民参与,在“眼球经济”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孕育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产业前景;另一方面,由于微电影的门槛低和开放性,个人影像表达的权利更容易被容许,人们不用再艰难地寻找森严壁垒的展示平台,也规避了严格的影视审查制度。

    三、新媒体状态下微电影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篇9

一、小众读者:词集在评者圈中的传播

评者是独特的传播者,他以“读者”的身份接受文本,同时又作为批评者、知情者担负着向潜在读者传播文本的职责。他介于作者与潜在读者中间,三者之间形成这样一种传播、接受关系:

作者与评者之间是文本传播的第一阶段,他们共同致力于向读者传播文本,评者的目的自不待言,作者同样主动借助评者的力量达到宣传的效果。围绕着作者与文本,评者构成固定的小众读者群,他们介入文本的创作,与作者双向互动,最终以评点本形态展示出一个直观的传播接受过程。

这一阶段的传播属于人际传播,特点是:作为传播者的作者与作为接受者的评者之间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中,他们彼此相识,于评点过程中密切往来和交流信息。

一部词集的评者构成可以分为亲友、名公大卿两类,当然两类存在着交叉。清初词集评本的评者大部分数十以至成百人,基本为作者相识的亲友,一部评点本可以说是作者的交游录,而评者之间并不一定全部存在交游。清文人得以通过科举跻身仕途者毕竟属于少数,沉沦不遇的文人多有游幕或清客的谋食生涯,他们转游各地,通常以诗词为贽,拜谒权贵或文士,交游中结为友朋。因而这一类文人的词集评者又以作者的游历被划分为若干交游圈。因此,一部词集的评者亦有群体之分,如丁澎《扶荔词》、徐喈凤《荫绿轩词》、王晫《峡流词》、金烺《绮霞词》、叶光耀《浮玉词》等词集中,评者群体都有百余人的规模,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当附带友人评点的词集稿本在众位评者中传阅时,实际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媒介,评者不仅与作者对话,相互之间也在交换着对文本的认识。评语的对话性质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与作者的对话,评者之间的对话,以被评稿本为文学交流的载体;其二是指向读者,以阐释文本来引导读者对词集的接受。前者是当代评点的独特之处;后者在经典评点中比较常见。

评者与作者的对话内容丰富,大致有词事的追忆、情感的共鸣、艺术的探讨这三类。词人所写之事为评者所熟悉或同为参与者,评者会接续词作者的话题补充各类信息,此类对话是评语文献价值的主要来源。比如金烺《蓦山溪·九日同王季来、吕五荀登识舟亭》一词,何而菾评云:“秋色江光,恍然在目,是年予亦客鸠兹,惜不与同登为怅。”[1]何而菾虽没有与词人一同登览识舟亭,但亦于同年客游鸠兹,由此引发评者与作者一同追忆当时的“秋色江光”。对话中补充了作词的地点,也交代了评者的游踪。

评者喜于词后抒情写志,与作者共鸣。以金人望《瓜庐词》为例,集中唱酬、赠答之作颇多,其友人的评点多以对话的形式与作者同声相应。《金菊对芙蓉》是以词代书,寄赠里中友朋,序中说明作词目的:“岁暮偶过海曲,有以春联索书者,颇得酒食,用报里中数知己。”词中回忆往岁此际正与故园友朋赏梅,并设想此时友朋应在赏梅而怀念自己,“忆故园数子,结伴寻梅。梅边忍动怀人句,应念我、久客燕台”。结句则设想这首词寄与友朋阅读时,他们定会为词中趣事“笑口齐开”。这首词由垂荷评点,垂荷不详其人,据其评语推断应是金人望所云“里中数知己”之一。他的评语为:“正动观梅之兴,忽来戛玉之章。及呼同人齐开笑齿,先生何料事之神也?”[2]由评语可知,这首词寄与垂荷,评语则作于其收到词作之时,写得非常生动,极具现场感。有时,评者并不一定是词作指向的对象,仅出于有所感触而与作者交流。如吴启思评李渔一组惜春的《减字木兰花》词,云:“四阕如燕语莺啼。所谓汝正伤春,我又悲秋耳。”[3]429词作惜春,评者悲秋,评者只是借评语告知作者当下的心绪,起到交流情感的作用,联系其间的或是对时光的感触。

评者与作者的对话中还包括对词作艺术的探讨,主要分为对词作艺术性的惊叹和对原词的修改意见。前者如曹贞吉《御街行·和阮亭赠雁》一词,王士禛评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4]又如徐如蕙《眼儿媚·画松》一词,芳丛评云:“标题东坡句好,子美诗佳,此词不知好否、佳否?吾妹试反而自问。”[5]对词作的修改意见一般都指向用词遣句、音韵格律等层面,仅出现于稿本评语中。

有时词集评本中每首词的评者不止一人,评者之间也会发生对话,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比如曹贞吉《珂雪词》每首词都有数位评者的评语,最多时竟达八位。评者之间的对话侧重于讨论词作的艺术。如《爪茉莉·本意,和蛟门用宗梅岑韵》一词,彭孙遹评曰:“咏物诗词,贵在取意不取象,写神不写形,如此结语,妙在形象之表。”陈维崧评曰:“后段四十二字,无一字说茉莉,却无一字不是茉莉。正词家三昧也。羡门言是。”[4]这种对话虽然有所重复,但多方的确认表明了词人的某种特色与成就获得了公认,而非一家之言。

评者与作者、评者之间对话式的评语,很明显旨在加强亲友间的交游,而非指向词集刊刻的宣传,后者体现为评者从批评者的角度评论词人词作,以指引读者接受。词集稿本在评者群体中传阅、品评是独特的传播过程,以其内向性将作者与众多评者凝聚为群体,而评语亦作为词作内在的延伸,与原作融合为整体。

二、评者对词集的宣传

评者同时又作为传播者,面向大众传播,旨在向潜在的、未知的读者推广作者与词集。评语的传播特征外在的表现是它的宣传色彩,类似于现今的广告效果;内在的则是以对文本的解读,促进、引导读者对文本的积极接受。

评点的宣传性与文本的两个功利目的密切相关:作者立言不朽的愿望和文本的商业盈利目的。传统雅文学通常更倾向于或仅具备前一动机,与通俗文学浓 厚的商业营利色彩有所区别。文传则名传,对传文的认识激发了作者、传者刻印文集的热情。立言不朽必须借助言得以传播为前提。自宋以来,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传言以不朽,宋代也成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因此,刊刻别集或编刻书籍以实现立言不朽,成为宋以来历代文士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清代词集的刊刻主要是出于立言不朽的目的,文士希冀能刻集传世,即使生前未能实现,后人、友人也会努力达成其遗愿。尤侗为其早逝友人汤传楹刻集《湘中草》(为诗文词全集),其跋云:“吾友虽殁,幸有后死者在。诗与文已定矣,可以传矣。世之作而无述,述而无传者何限?若予年齿既久,笔墨遂多,其传不传固未可知,求其相知定我文如卿谋者,已不可得。古人所以既痛逝者,行自念也。”[6]即道出为友人刻集是传其名,并忧虑己文的传与不传。陈玉璂自责“丽农稿在而惜尚未刻,同人均有责矣”。盖因立言、传言是文士的使命,且亦成为其亲友的职责。

诗文词集的商业盈利性在立言不朽的宏伟精神的对照之下,很少被研究者注意,其实就词集刊刻而言,它在清代词学复兴的背景中是一项获利颇丰的商业投资。李渔是清初戏曲、小说大家,同时为名副其实的书商,其经营的冀圣堂、芥子园是清初著名的书坊。书坊盈利是李渔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清代词学大振,仅顺康两朝,词人与词作数量已超越前代之总和。创作兴盛的背后必然是以读者市场的繁荣为支撑,李渔以商人的敏锐眼光,洞察出词集刊刻的盈利空间,他及时刊刻词集《名词选胜》、《耐歌词》与词话《窥词管见》。与正统文人不同,李渔是一位世俗型文人,他在《名词选胜》序言中喜不自禁地讲述刊刻词集是如何的获利,序云:“十年以来,名稿山积,缮本川流,坊贾之捷于居奇者,欲以陶朱、猗顿之合谋,举而属诸湖上笠翁一人之手。”[7]35

由此,评者的评点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推誉作者、作品,以传其名,以广其利。为增强评点的宣传效果,一部词集邀请众多亲友品评,以群体的称赞壮大声势。同时作者、编选者更倾向于邀请名流评点,因为评者若具有一定权威性,他的延誉、推褒比普通评者更有利于作者的成名和作品的流传。在传播学中,传播者的权威性是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通常,传播者愈有权威性,其传播的影响力就愈大,受众就愈信从。一些词集评者数十成百人,而评者是否于卷首署名则视其于文坛、词坛的名望,与评者是否为主评者并无必然关系。比如沈朝初《洪崖词》附于《不遮山阁诗抄》,该本题“新城王阮亭先生鉴定”,但词集部分王士禛并没有参评。又如汪灏《披云阁词》,题“新定毛会侯先生点阅”,而实际评者共65人,毛际可评语仅8则。作者、编刻者的这一做法是运用名人效应的营销策略,所谓“开卷即睹雷名,与作玄晏无异也”。[7]212皇甫谧,号玄晏,为左思 《三都赋》作序,从而左赋为世所重,因此“玄晏”用为待人题品延誉的典故。

清词评点为作者、作品增价的通常做法是将其与宋代和当代的名家、名篇相提并论,或称赞其在某方面超越前人、时人。清词在创作与理论方面较宋词有众多突破,这使清人评词充满了自信,唐宋词在清人眼中并不是不可超越的绝作,他们乐于在评语中推尊今词,称颂词作在用词遣句、构思情感、章法技法等等方面媲美,甚至超越了唐宋名家。这是否仅仅是评点的“标榜声气”?有一些被评者认为“直追淮海”、“夺温韦之席”等等的词作,实际水平的确名不副实。而有一些词作,其感发力量与艺术性堪与唐宋名家名篇相比,更有超越之处。比如龚鼎孳《菩萨蛮·七夕饮慈仁寺松下》一词,纪映钟叹曰:“古直苍凉,令我泪如铅水。后半阕末二语又何其温细乃尔耶?固当合学士、屯田为一人耳。”[8]王士禛《塞翁吟·和清真韵》一词,邹祗谟认为:“清真有其妍宛而无其清艳,梦窗有其瑰琢而无其流丽。作僻调具如此风致,两宋好手,恐当避地三舍。”[9]这两首词的艺术性都很高,对原唱有所超越,评者所论并非浮夸。以周邦彦《塞翁吟》与王士禛和作为例,王士禛和词虽写艳词,然以“人静悄”、“冰绡”、“芭蕉初碧”、“梦中”、“秭归“、“东风”等一系列清、空的意象,营造出清艳的效果,不同于原唱单纯的妍丽。评者认为“清真有其妍宛而无其清艳”的赞誉应该说名至实归。

清人的评说是在努力塑造清词的经典,然而这一努力成效甚微,现今被认作经典的仍主要是宋词,今人眼中的清词经典名篇屈指可数,而清词的数量与名家远远多于宋词。这是因为经典之所为经典,首先在于它的创造性,后人以此为范作而摹习,虽惟妙惟肖,或有所超越,都难以有足够的创新力打破原作成为新典。清词经典化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清人将唐宋词经典化,而清以后,词失却了创作的环境,清词经典化的过程被迫中断。从清人的评说中披沙拣金,接续清词的经典化过程,对于今人来说,是完善文学史的一项任务。一些融唐宋名家所长而去其短的词作,尤为值得注意。清词的经典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今人的词选,而选词完全可以借鉴这些评语。评者大多为深谙填词三昧的词人,他们的鉴赏眼光通常情况下比今人敏锐和高明。

三、评者宣传的困境

评者宣传的出发点是抬高词人、词作的声价。当然很多词人、词作不愧于这样的评价,也不可否认,同时存在不少过度拔高、名不副实的现象。另外,评者对词作艺术的称赞虽符合其实际,但评语内容、方式形成一定套路,满篇陈陈相因的话语难免有应酬之嫌,亦会令人生厌,造成相似评语数量的过度使其走向宣传目的的反面。

四库馆臣即极为反对当代评点,对明末清初评点的过度宣传造成的反感。其论《珂雪词》的评点云:“旧本每调之末必列王士禛、彭孙遹、张潮、李良年、曹勋、陈维崧等评语,实沿明季文社陋习,最可厌憎。今悉删除,以清耳目。”[10]2802论《十五家词》云:“并录其同时人评点……虽标榜声气,尚沿明末积习,而一时倚声佳制,实略备于此。存之可以见国初诸人文采风流之盛。至于每篇之末,必附以评语,有类选刻 时文,殊为恶道。今并删除,不使秽乱简牍焉。”[10]2807其实《珂雪词》与《国朝名家诗余》的评语大多出自词学名家,评点精妙,有很高的词学理论价值。从上述批评来看,四库馆臣批判的是当代评点“标榜声气”的浓厚的宣传色彩。吴承学先生《<四库全书>与评点之学》一文认为四库馆臣对评点的批判是立场与判断,而缺少学理分析,“《总目》所反映出来的立场, 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与官方文化反对时俗、流行大众文化以及对于功利色彩太强的文化形式的鄙夷,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清人对于明代尤其是晚明文风与士风的蔑视”。[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宋人评点、经典评点的态度要缓和得多,而批判主要指向明人评点尤其是当代评点,后者旨在宣传的强烈功利性不会容于志趣高古、屑意流俗的鸿儒高士。

因此,过度宣传造成的效果将适得其反,不唯鸿儒高士,大众文人亦难以接受,为此,评点还须遵循传播的可信性原则。可信性是指受众对传播者相信、认可的感觉和程度。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愈是让人觉得可信,人们也就愈容易按照他的信息意向发生变化。评者是独特的传播者,他介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既需体察作者之意,又需指引读者之接受,其称颂语需取得两方的信任。对宣传性与可信性两者度的把握造成评者的困境。

明末清初,为友朋文集作评点几成交游礼节,一些文人不堪其苦,宣布绝笔不为评点。吕留良《客座私告》有“三畏九不能”,其四不能曰:“批评朋友著作。性不善谀而时尚所宗。未展卷帜先须料简谀词,又须揣合其意,如曰:‘惟公不好谀者’乃佳。其苦甚于夏畦……凡此三畏九不能,友朋间有知其大半者,有知共一二者,有全不知者,但一不知而触焉,必因之得罪矣。故不敢不布。”[12]不为友朋著作评点被视为不友好的行为,故吕留良向友朋宣告不为评点的原因以免罪人。他认为评点在逾扬作者、作品的同时又需揣合作者之意,不至于令其看出有意的“谀词”。评语的宣传性与他“性不善谀”的本性不符,故难为评点。傅占衡不为评点亦是因难以把握“谄”与“直”的度,他作有《六戒》,有“戒批诗文”条,云:“汝妄批时贤诗古文,谄过取憎,直过取怨,曾不相勉学问。且以一帙当饮食,征逐甚无益也。且汝胸非水鉴,譬之堂下人乎,视听过力,徒加聩声。非汝任也。敬谢不敏为妥。”[13]傅占衡体会到为友朋作评点“谄过取憎,直过取怨”,于学问却无益处。吕留良与傅占衡所言评点之难都指向作者。的确,当代评点根本目的是辅助作者传播作品,即使是面向读者的阐释,背后也是为作者出力。

评点实非易事,清代词学评点大盛,可以推断好的评点仍然占多数,这种批评方式受到大众的欢迎,亦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李渔在邀请方文评点《闲情偶寄》的书信中,论述如何成就好的评点,书云:“阅诗评文,良非易事。看得出、批得当,即是棒喝作者处,不特涂铅抹黛,饰混沌以蛾眉,代掩世人耳目已也。拙著中评语颇多,某最服膺老父台之千金一字。盖以点铁手点睛,不必尽是真龙,抑或侥幸飞去,未可知也。况复古雅遒劲,真不愧当代词宗。”[7]212好的评点集宣传性、可信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在传播可信性原则的制约下,评点的宣传功能必须符合作品的实际艺术水平,才能获得作者与读者的认可,推动作品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金烺.绮霞词[M].清刻本.

[2] 金人望.瓜庐词[M].清刻本.

[3] 李渔.笠翁一家言诗词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4] 曹贞吉.珂雪词[M].清刻本.

[5] 徐如蕙.瑶草[A]//倚云楼集[M].清刻本.

[6] 湘中草[A]//尤西堂全集[M].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7] 李渔.笠翁一家言文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8] 龚鼎孳.香严词[M].清留松阁本.

[9] 王士禛,邹祗谟.倚声初集[M].清顺治十七年刻本.

[10] 纪昀.四库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版,1997.

[11] 吴承学.四库全书与评点之学[J].文学评论,2007(1).

篇10

论文关键词:复杂网络;灾害信息;传播特征

灾害是指由某种不可控制、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超越本地区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毁坏的现象。由于灾害发生的突然性和破坏性,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灾害信息传播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以及即时通讯软件、“博客”等新型网络形式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因此灾害信息传播已经不可能受到单方面的控制。

“非典”前期,由于政府和主流大众传媒保持沉默,使得各种谣言通过网络和手机等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大量传播,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恐慌。由此可以看出灾害信息传播一旦失控,会使本来失序的社会更加混乱,并由此带来衍生灾害,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在当前的信息传播状况下对灾害信息传播方式和特征进行相关方面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国内在灾害信息传播方面主要是从新闻学的方面来研究:灾害报道应该实现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及系统介绍灾害信息的发展史等。没有从灾害传播本身的特征进行研究,忽视灾害传播特征对灾害信息传播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对灾害传播的控制,有必要针对灾害信息传播特征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首先对灾害信息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对灾害信息传播方式和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1灾害信息传播的过程分析

根据当前灾害信息的多样化,其传播内容主要可以分为政府和主流大众传媒的灾害信息和各种谣言、负面信息两大类。各种谣言、负面信息是指由于在灾害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隐瞒或虚报、延迟报道而产生的各种、负面的受众不信任的信息。

本文以fink(1986)提出的危机4阶段论为基础,对灾害信息传播过程进行了相关分析,给出灾害信息传播的4个阶段,分别为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解决恢复期。以2007年台风罗莎信息传播过程为例(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分析这4个阶段(图1)。

(1)潜伏期由灾害发生到灾害信息开始传播的这一阶段。随着现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潜伏期的时间越来越短。要对灾害信息传播进行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灾害信息传播的潜伏期对灾害进行有效控制,减小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台风罗莎10月2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4日02时加强为强台风。即10月2日至10月4日为台风罗莎信息传播的潜伏期。

(2)突发期从灾害信息开始传播到灾害信息开始迅速传播的阶段。突发期是年阶段中时间最短、对受众心理冲击最严重的一个阶段。如果在突发期内对灾害信息进行刻意隐瞒或虚报、延迟、模式化报道,会使受众失去对传播者的信任,增加公众的疑惑,导致社会危机及衍生灾害的产生。10月5日、6日为台风罗莎信息传播的突发期。

(3)蔓延期灾害信息从迅速传播到平息的一个阶段。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灾害信息从迅速传播到平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即时通讯软件、多种传播形式使得灾害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即使当灾害得到平息和解决时,在新型传播媒介中仍会存在很多议论和大量负面信息。台风罗莎在我国大陆l0月10日结束,但其仍然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10月7日至l0月16日为台风罗莎信息传播的蔓延期。

(4)解决恢复期灾害妥善解决、人民生活恢复正常、物质生产得到恢复、社会恐慌得到平息、整个社会恢复到灾害发生前的状态。在解决恢复期中,做好灾害信息的传播机理和影响的研究工作,总结灾害信息传播的经验和教训,为完善和健全相关的防灾体系提供依据。以10月17日起为台风罗莎的解决恢复期。

2灾害信息传播网络

2.1灾害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

目前国际上在流行病传播、计算机病毒在in.ternet上的传播等领域利用复杂网络进行研究是比较多的。此外,国内外专家对谣言的传播也进行了相关工作zanette研究了在小世界网络中的传播情况;moreno等发展了daley等在1964年提出的谣言传播模型,认为非均匀网络传播过程最终听过但不传播的人数与感染概率有着紧密联系;

dotts和watts认为无论是社会网络还是信息网络中的传播蔓延现象,相应的模型都可以归结为泊松模型和临界值模型。

灾害信息传播的基础是社会网络,因此可以应用复杂网络的观点来阐释灾害信息传播的特征。灾害信息传播的网络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用节点表示灾害信息传播中的个体,如果两个个体之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发生传播与被传播关系,就认为这两个个体之间存在连接,这样就得到了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而可以建立相关模型来研究这种传播行为。而灾害信息传播模型研究的关键是传播规则的制定和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2.2灾害信息传播网络的结构

2.2.1灾害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划分

灾害信息的传播途径与谣言基本一致,可以参照moreno等人提出的谣言传播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灾害信息传播网络模型的结构进行分析,将灾害信息传播网络中的个体分为灾害信息未知者(igorants)、灾害信息传播者(spreaders)、灾害信息知情者(stiflesr)三种类型。i(t)、s(t)、和r(t)分别代表这三种类型在人群中的比例。

如图3所示,灾害信息在灾害信息传播者、灾害信息未知者之间传播。灾害信息传播者向它的邻居节点传播信息。当接到信息的节点是灾害信息未知者的时候,灾害信息未知者以入的概率变成一个灾害信息传播者。而如果信息传给了灾害信息传播者或者灾害信息知情者,则前者以1/a的概率变成一个灾害信息知情者。

2.2.2网络结构中各参数的分析

参数a代表着信息传播过程中数据会出现丢失的情况,并不是每次连接都成功。参数是表示一个灾害信息传播者在变成一个灾害信息知情者前连接的灾害信息传播者或灾害信息知情者的平均次数。

灾害信息传播者把灾害信息传递到它的相邻节点时,如果该节点为灾害信息未知者,后者也将以入的概率变成一个灾害信息传播者,信息传播成功。如果后者已经知道了灾害信息,则会导致灾害信息传播者失去传播信息的兴趣,从而以l/a的概率变成一个灾害信息知情者,此次信息传播的小过程失败。

2.3灾害信息传播网络的统计性质

灾害信息传播网络的统计性质反映着网络内部结构的不同和系统功能的差异。它的统计性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均路径长度是指所有节点之间的最大距离的平均值,它描述了网络中节点间的分离程度,即网络有多小,也就是灾害传播网络中所有传播途径传播信息的平均长度。

(2)聚集系数用来描述网络中节点的聚集情况。在灾害信息网络中表示灾害信息传播者与灾害信息未知者、灾害信息知情者的关联程度。

(3)度和度分布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相连的边数称为该节点的度。节点度分布是指网络中度为k的节点的概率p(k)随节点度k的变化规律。在灾害信息传播网络中,度就是表示一个灾害信息传播者向k个灾害信息未知者或灾害信息知情者传播信息。顶点的度指标用于描述该传播者对传播网络中其它传播者的直接影响力。节点度的分布函数反映了灾害信息传播网络的宏观统计特征。

(4)介数分为边介数和节点介数。节点介数为网络中所有的最短路径中经过该节点的数量比例;边的介数是网络中所有的最短路径中经过该边的数量比例。介数反映了相应的节点或者边在整个网络的作用和影响力。在灾害信息传播网络中,节点介数说明该节点对于网络中信息流动影响的大小。介数的分布特征反映了不同传播者在网络中的地位,即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于评价各种传播媒介的重要性、评价防灾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基于复杂网络的灾害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3.1网络节点的大规模性

一个重大灾害发生后,其信息传播网络的节点数必定十分庞大。要做到灾害信息传播既维护了公众的知情权,又不会造成社会恐慌和由此带来的衍生灾害,就应该对大规模的灾害信息传播网络节点进行分析,找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即公众信任度高、社会责任感强、在网络的影响大的节点。衡量这些节点是否关键的主要依据是它们的介数和度分布。

3.2网络连接的稀疏性

在灾害信息传播网络中,并不是所有节点的聚集系数和度分布是相同的。主流大众传媒由于其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受到公众的普遍信赖,那么主流大众传媒所代表的节点的聚集系数和度就要比其他节点的高。在这一区域的网络连接就比较密集。反之,过于失实的灾害信息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其传播范围就比较小,则这部分的网络连接就很稀疏。

3.3连接结构的复杂性

灾害信息传播网络的节点是由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传播者和受众组成,因此每个节点都具有自己的动力学特征,且各个节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整个灾害信息传播网络也就具有极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不能简单的用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对其进行分析。因此,灾害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连接结构的复杂性。

3.4信息传播的时间复杂性

信息在网络中传播所花费的时间与下一节点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传播节点的度和介数及信息的可靠度等有关。沿海的人们对于有关台风的信息就会比较关注,而对于内陆城市的人而言,此类信息就不很重要。这就体现了灾害信息传播的时间复杂性。

3.5信息传播的变异性

在一个灾害信息传播者向灾害信息未知者传递信息的这一过程中,信息内容是否不会发生变异以及信息来源是否真实可靠,这就是信息传播的变异性。

3.6信息传播引发衍生灾害的可能性

灾害本身具有破坏性,由于灾害信息内容不同,公众对灾害信息的关注程度也不同,必然导致信息传播的速度不一样。而灾害信息的传播也可能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甚至形成衍生灾害。例如在“非典”期间各种有关sars的信息肆意传播,引起某些药品的短缺、物价的抬高以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增。在灾害信息传播网络中可表现为信息中心增多、传播过程的重复性。

4结束语

本文将灾害信息传播过程分为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解决恢复期等4个阶段,并以台风罗莎信息传播过程为例对4个阶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