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音范文
时间:2023-04-06 06:1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文注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在这段话中,首次出现了一个词语——“母语音乐文化”。目前,世界音乐文化的研究重点趋向本土母语文化,重视母语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母语,是语言学的概念,这里取其本源、土壤和根基的意思。每一个国家都有反映本国文化的音乐艺术,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问题1: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现状怎样?
在现行的学校音乐教材中,虽说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许多地方也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但是由于缺乏中华音乐理论的支撑、中华音乐教育体系的规划和优秀教学法的介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随意性大,教学质量不高。例如,音乐教材中戏曲和曲艺部分的学习内容,很多教师自己不懂,也不喜欢,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也持排斥态度。
对此,著名音乐理论家谢嘉幸提出了自己深深的忧虑:“我们有多少接受学校音乐教育的学生能够像熟悉和喜欢自己家乡的地方语言一样熟悉自己家乡的民间音乐?”
问题2:课标中是如何阐述“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
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课标希望广泛而有效度地从中国五大类传统音乐精粹中,发掘并将其转化为适宜中小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理解、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材料,从中探寻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听觉记忆中存活的方法和途径,使学校教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渠道:“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课标还对各个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3—6年级学生每学年应能背唱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1段。
问题3:教学中如何关注“中华母语音乐文化”?
传播中华母语音乐文化,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关键。
第一,教师要树立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观念,把它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实践中。主动学习、广泛接触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文化意识,自觉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让学生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音乐中多内涵的情感和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意识。
第二,教师要特别关注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学习内容。例如,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对京剧艺术不甚了解,有着深深的“隔阂”,只有让他们喜爱上京剧艺术,才能产生学习和研究京剧艺术的积极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先生说:“孩子能否喜欢京剧的关键是教师。”我认为,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自己不熟悉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然后做教师。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光碟学习,多向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学习。只有多给学生一些鲜活的、纯净优美的、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民族音乐作品,才能使青少年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在接受人类音乐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自己民族的优秀音乐,像语言方面熟悉“母语”那样地熟悉本国音乐文化。
第三,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民族音乐欣赏会、民乐兴趣小组,使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活动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既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树立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观念。在一次“京剧进课堂”培训活动中,我校可以容纳200多人的报告厅中,坐了一半的教师和一半的学生。许多学生还是平生第一次同陌生的京剧零距离接触,开始有些拘束,但很快,他们便瞪大眼睛看着台上的一招一式,旁若无人地用手比划着,仿佛是像模像样的小票友。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反应速度和正确率超过了教师。当京剧演员邀请台下观众和她一起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学生更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虽然动作有些走样,虽然声音有些找不到“家”,但是学生学得专心投入。原本是给教师的培训,学生却成了主角。这次活动让音乐教师发现了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和潜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说:“中小学推行京剧课,应当按一门学问课的形式上,而不要上成表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播放名家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重要的是一种耳濡目染,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能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最好的滋养。”梅葆玖先生的话告诉我们,音乐课堂中的京剧教学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寻求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用“中华京剧文化”引导学生真正地、快乐地走近京剧、融入京剧。
第四,“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依靠教育。上个世纪20年代,柯达伊与巴托克走遍全国搜集民歌,向世界推荐真正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建立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教学法。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法,不生搬硬套;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母语教育资源,让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瑞敏曾说过:“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如果脱离了本土音乐文化这个根,还谈什么继承、弘扬和发展?更谈不上走向世界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关注“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应该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跨世纪工程。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延伸阅读
1.《关于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谢嘉幸,《音乐研究》1994年第2期)
2.《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管建华,《人民音乐》1996年第1期)
3.《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樊祖荫,《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
4.《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展望》(王耀华,《音乐研究》1996年第1期)
5.《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展望》(管建华,《中国音乐》1996年增刊)
6.《在传承过程中新生》(伍国栋,《中国音乐教育》1997年第1期)
7.《音乐母语教育与诗词吟诵音乐》(秦德祥,《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8.《柯达伊思想与我国音乐母语教育》(段晓静,《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7期)
篇2
关键词:现代住宅;高科技;建筑设计;环保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rn residential design of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esidential design, summarize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modern residential; High-tech; Architecture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住宅也随之在环境、外观、内部格局、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本文将分析城市住宅目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设计风格转变的趋势。
1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住宅建筑设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
错层在一些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当,以下两种情况就不适合采用错层。
(1)小面积户型不应采用错层式。有的住宅,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而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显得小气.
(2)在地震区避免采用错层式。根据抗震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应尽量保持体形上的对称和简单,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1.2 小面积选用跃层
在多层、高层住宅中,国内近几年比较喜欢设计跃层式住宅,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一层住宅中采用,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一般每户在同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L下使用,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很大居住隐患。
1.3厨卫管线布置缺乏协调
由于目前国家在厨、卫管线布局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造成各工种各自为政,各种管道的配置任意性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小面积住宅卫生间比例偏大。目前中国的卫生间设计中存在养盲目迫求增加卫生间个数的倾向。在小面积住宅及经济适用住宅中设多个卫生间既不经济也无必要。卫生间干湿不分,设计不细。
2 住宅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在住宅设计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当前住宅供需体制已从福利分配转向商品行为 商品住宅应对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生活模式、职业、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不同的家庭提供相应面积、设施、装修标准以及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住宅套型 同时还应考虑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提供多样的户型组合以供市场选择。
2.2注重居住功能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 在实际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 对于市场需要的大面积套型,不仅是各房间面积的适度扩大,而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住宅内部各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2.3考虑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 常采用的有大柱网的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剪力墙结构,其次应有可拆装的分隔体和可灵活布置的设备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改体系 厨房 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2.4考虑家居科技的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 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在推进智能化技术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2.5考虑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 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基地上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的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时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 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3 住宅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3.1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 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3.2 户型多元化设计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 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 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电梯服务数,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3.3空间创新设计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 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独住的好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共享空间逐渐增多,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园,即每隔一定的层数设置一个共享空间 在开敞的空间内,布置植物和花卉,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问,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
3.4环境整体设计
(1)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注意新的建筑不应对周边环境带来日照、噪音、污染交通及城市轮廓线等诸方面的不利影响。
(2)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在总体规划满足住宅日照 朝向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下,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 地形 景观优势等,并创造条件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得到沟通和互动 应指出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和声环境等多方面。设计师要注意对小区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如厨房油烟排放、汽车库废气、垃圾房等进行控制和理;要重视节地、节能、节水的措施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要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并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绿化系统。
3 结束语
作为高科技产品的现代住宅,在设计、施工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推广节能 环保建筑,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不断提高的要求,才会营造出一个个真正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首先要把握教师的情感体验。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为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爱好、人生观,可以试着从内心调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来确立自己在学生眼中、心中应树立的形象。同时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深入挖掘、理解教材,如此才能“入情”、“入境”。进入课堂后,立刻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牵动学生的情感,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所传授的知识。
其次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学科作为传授知识、传递感情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尤其是入选的那些古今中外名著,多是情感的喷涌结晶,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情感。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讲授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自己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才可能将文中的情传给学生。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得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理解空间。
最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等良好的正情绪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思维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对学习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调节学生情绪,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样,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情感动力”,就会起到推动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的作用。
篇4
一、语文教学切勿死搬教条或乱模仿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这是别人不能具备的。只要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就是好的方法。切忌死搬教条。大凡教育者都知道同学科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但也不是别人所有的长处都适合你,如处理不当就会“照猫画虎”四不像。我曾犯过这样的错。我的同僚让她所带的学生默写生字,我就跟让我的学生默生字;同僚让他的学生默写书本正文下的注释,我又连忙跟着学生让学生默注释,搭档又让她的学生默古文、古诗,我连忙不默注释改默古诗文;没多久她又开始练作文了,我又仓皇紧赶……一学期我都被动地跟着人家跑,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期末考试,我的学生成绩远不如同僚学生的成绩。通过反思才知道,别人的长处并非我的优点。
二、课件频繁使用并不一定好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授课质量,这没错。可开始推行时多数老师都排斥,认为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忙了几天,一节课就用完了,不划算。但等到远程教育网一开通,自己掌握微机技术熟练之后,又发现课件好处真多,网上下载的稍加改动,就能使用,又不用板书,只管点鼠标,课容量还大。于是乎抢着用多媒体上课,但却忘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想想吧!学生整天被关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盯着屏幕,看完语文看数学。教师呢,放完英语放物理,一天之中学生恐怕只有在课间或体育课上才能见到“光天化日”。他们能不烦吗?况且课件大都是程序设计好的,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学生精力老是高度集中,忙着回答屏幕上一个又一个的“合作探究”。没多久就像老吃一种饭一样倒胃口,不走神、不调皮、不造反才叫怪呢。因此我认为,教师应本着学生出发,互相协作,一天中别多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即使要用也别一节课从头到尾通用,留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眼、嘴、手、相结合,这样才教学相长。
三、课堂讨论应适当
新课程改革是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爱学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课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合作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法宝,但我发现很多老师让学生讨论是走过场。例我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光碟中,让学生讨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烦恼?还没两分钟老师就让学生发言,试想我们成人两分钟能讨论出什么来呢?讨论这一环节,无论在时间还是在内容上,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驾驭得当,才能提高课堂质量。
四、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时,用语要词汇丰富而恰当
课程改革提倡赏识教育,在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对学生回答表示肯定。“你真棒!”“你说得精彩极了!”等词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殊不知“糖多了不甜,话多了生厌。”学生开始听到这样的赞赏是很高兴,积极性大增。次数多了时间久了,虽然自己“最准确!”可老师还是纠正了自己的“最准确”;老师已经说学生说的“非常好!”可自己还要说一个标准答案;为什么自己已经是“精彩极了!”老师又说别人回答也是“精彩极了!”?聪明的学生会发现,老师这几个词就像和尚念经一样机械重复。渐渐的对老师这种“赏识”反映开始迟钝,直至麻木。语文老师词汇量其实挺丰富的,不妨加些诸如“我同意你的看法。”“你说得很好,不知同学们怎么看?”之类的话丰富自己的评语,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发自内心地赏识自己的才干,而不是说套语。
篇5
关键词:银行;协助执行;法律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2-0056-05
依法协助有权机关的执行工作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法定义务。银行业机构在日常经营中常会遇到有权机关协助执行的请求。但近一段时期以来,银行业机构协助执行过程中纠纷屡有发生,引发部分银行业机构负责人被司法拘留、机构被处以罚款、甚至被变更为被执行人代为履行巨额偿付义务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协助执行过程中不和谐因素增多以及摩擦的升级,对银行业机构的正常经营和运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协助执行纠纷的增多一方面是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愈加密切联系趋势下所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当前协助执行中法制状况的不统一。因此,梳理相应的法律规定,对协助执行中纠纷成因予以剖析,总结实践中银行在协助执行中遇到的若干典型法律问题,对银行业机构更加积极、有效地履行协助执行义务会有所裨益。
一、银行业协助执行义务的法律依据
规范银行业机构协助执行义务的法律文件众多,涉及不同效力层级,包括10多部法律及行政法规,90多个司法解释、规章及通知。由于法律是宪法之下最高效力等级的文件,是银行业机构协助义务设定的最终根据。法律层级文件的规定构成了银行业协助执行法定义务的来源。目前,规范协助执行的法律,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商业银行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价格法》、《证券法》、《海关法》、《国家安全法》、《行政监察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作为规范商业银行运行、设定其经营活动相关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商业银行法》在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规定:“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上规定是确立银行协助执行义务最根本的法律依据,该规定明确界定了要求银行协助执行的单位之权利来源,即法律、行政法规可以直接赋予执法机关对单位存款的查询权,而其他协助,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的查询、冻结和扣划,以及对单位存款的冻结和扣划,则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二、银行业机构协助执行纠纷产生的原因剖析
银行业机构作为执行协助的主体之一,负有协助有权机关进行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定义务。然而实践中,银行业机构协助执行中与执行机关常产生纠纷和摩擦,由此引发执行效率不高以及银行业机构遭受处罚等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银行业机构在协助执行中存在角色悖论。银行业机构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其负债主要来源于存款。保护存款人账户安全和利益不受侵犯是银行业机构自身运营得以维系的前提,同时也是一项法定职责。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协助执行的义务主体,银行业机构负有协助公权力机关依法介入私权益的义务。因此,存款人利益维护者与公权力介入协作者角色冲突不可避免。
2.银行业机构在协助执行中面临利益博弈。银行是商业性机构,维护储户的合法权益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一体的。然而,作为资金融通和交易的重要中介,银行也需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以协助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协助执行就是银行社会责任的体现。银行常游走于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博弈的边缘。
3.规范协助执行的法律文件政出多门,执行标准不一。目前规范银行协助义务的法律文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章及通知等。尤其在司法解释、规章层级,共存在90多部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制定部门众多,相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又缺少沟通,出台规定的界定不统一,相同效力层级法律文件就同一问题的规定常有抵触和不一致,造成了执行主体与协助主体的执行依据不一,易引发双方纠纷的产生。
4.相关主体法制观念淡薄。协助执行中,协助者与执行者法制观念淡薄也是纠纷的成因之一。法制观念淡薄在银行业方面表现为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机构负责人法治意识不高,对于协助执行义务的认识不到位,协助执行中抵触情绪和不合作态度强烈;在执法人员方面表现为野蛮执法、态度粗暴蛮横,稍遇不周便以罚款、拘留相威胁,导致冲突升级、对立尖锐。
5.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祟。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异地执行机关要求银行业机构协助执行本地储户存款过程中。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本地银行业机构往往采取阻碍执行或通风报信等方式,与异地执行机关作对,引发执行冲突。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协助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法律问题
积极、有效地协助执行是每个法定协助主体的义务所在,银行业机构作为经济生活中资金流转融通的重要平台,更是概莫能外。因此,把握好协助工作的界线以及尺度,需要银行业从业者在认真学习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申请协助主体及权限范围。请求协助执行的机关仅限于法律明文规定的相关主体,且同时要注意其法定的权限范围(见表1、表2)。
2.注意协助执行标的的范围。对于以下特殊性质及类型的存款,不属于执行标的范围,不宜协助,应向执行机关说明理由(见表3)。
表1 有权对个人储蓄存款采取措施的部门、权限及依据
表2有权对单位存款采取措施的部门、权限及依据
表3 特殊款项协助执行的相关规定
3.注意协助执行程序性规定的法律依据问题。对于银行业机构协助执行的法定程序,在1993年人民银行、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查询、冻结、扣划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银行存款的通知》(银发[1993]356号通知)(以下简称356号通知)以及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金融机构协助执行的通知》(法发[2000]21号通知)(以下简称21号通知)中都有相应规定。但两份文件的规定也存在些许差别之处,这也是实践中引发银行业机构协助执行困惑所在。例如,对于查询人证件出示问题:356号通知要求查询人出示本人工作证或执行公务证之一即可,而21号通知则明确查询人应当出示本人工作证和执行公务证两份证件;再如,是否需要金融机构负责人签字问题,按21号通知精神,银行业机构在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立即协助执行,无需办理签字手续,而356号通知则规定必须经行长签字。类似这类协助执行程序性规定的差别,笔者主张:由于两份通知都属于部委联合发文,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鉴于356号通知的发文主体还包含最高检、公安部两家机关,其规范主体的范围更广一些,因此在协助公安、检察两家机关执行工作时,应严格按照356号通知的程序性规定办理;而银行业机构协助法院执行中,由于21号通知出台较356号通知晚,属于新法,依据“同一效力层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应按照21号通知的规定履行程序。
4.协助查询、冻结、扣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查询中只提供户名未能提供账号的问题。一是有权机关在查询单位存款情况时,只提供被查询单位名称而未提供账号的,金融机构应当根据账户管理档案积极协助查询,没有所查询的账户的,应如实告知有权机关。[1]二是对个人存款查询时,原则上查询机关要提供账号,由于自然人重名现象比较普遍,如有权机关仅提供存款人姓名即给予查询,则有可能会侵害相关重名储户的存款秘密。这也是出于确认存款人真实身份,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目的而要求的。但有权机关对自然人存款的查询权是法律赋予的,有权机关往往由于工作的性质或侦查、调查取证的需要,对自然人存款仅能提供姓名而不能提供账户或其它相关证件号码,且许多情况下,有权机关从查询自然人存款情况而发现许多重要的线索,所以在《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中,对有权机关查询自然人存款并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如果有权机关仅提供自然人姓名而坚决要求查询的,银行机构应根据本系统账户管理档案实际情况,能够查询的,必须予以查询,有权机关对储户的存款秘密和相关后果负责。三是特别注意,以上只是对查询而言,当有权机关要求冻结或扣划自然人账户存款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有权机关提供该自然人的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它足以确定该个人存款账户的情况。如有权机关不能提供,金融机构则不予协助划拨。对有权机关要求冻结的,金融机构应予以冻结,但可以督促有权机关尽快补充提供或向有权机关或有权机关的上级提出复议。[2]
(2)冻结中的几个问题。一是期限问题。人民法院冻结银行存款账户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冻结期限从办理冻结手续次日起计算;延长冻结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在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冻手续,续冻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冻结期限届满,人民法院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冻结的效力消灭,可以办理支付;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冻结存款的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应当在冻结期满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每次续冻期限不超过6个月。逾期不办理续冻手续的,视为自动撤销冻结。[3]二是冻结数额问题。如被冻结账户当日存款不足冻结数额的,应在冻结期内冻结可以冻结的存款,直到达到需冻结的数额。冻结效力从冻结手续办结之时开始;如被冻结账户的存款超过冻结数额,冻结通知无特别指令的,超过部分仍可以支付。三是冻结利息问题。冻结的款项,不属于赃款的,冻结期间应计算利息。
(3)两份扣划通知的处理。两个以上有权机关或部门对同一存款扣划时,应根据最先收取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扣划手续,如两个扣划人均为人民法院时,按照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的最终协调意见办理。[4]
5.法律责任问题。对于银行业机构未能履行或有效履行协助义务,相关法律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经济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银行在此过程中,没有依法提供协助或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协助、擅自转移或者解冻已经冻结的存款、为当事人通风报信、协助其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的,构成妨碍公务、扰乱公共秩序,将会受到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以及行政纪律处分等。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于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等妨害民事诉讼的处罚规定的变化,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处罚措施,加大了处罚力度:一方面是扩大了拘留的适用对象,将妨害民事诉讼的主体扩大到协助执行人,可以对协助单位负责人拘留(本条应当注意的是对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拘留的前置条件是罚款,罚款后仍不协助才能拘留);另一方面是提高了对拒不协助执行相关主体的罚款额度,修订后对个人罚款金额提高到1万元以下,对单位罚款金额提高到1万以上30万以下,与修改前相比,额度均提高了十倍。
6.银行在审查执行机关法律手续时的审查标准问题。银行在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时,对于执行机关法律文书及证明材料的审查标准,实践中有不同做法。而且立法尚未对银行审查失误所造成的储户资金损失责任负担问题有明确的规定。限于协助执行中银行扮演角色的双重性,为了稳妥起见,部分银行对于执行机关工作人员提供的法律手续及证明材料的审核采取了实质审查的标准,涉及到执行文书内容、效力等问题,实践中易引发执行主体和协助主体之间争执和冲突的发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银行在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时,虽然有权要求有权机关依法提供有关法律手续,并对有关法律手续的是否完备进行必要审查,但无权对有关法律文书(判决或裁定书)内容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实质审查,也无权以有关法律文书存在错误为由拒绝履行。只要有权机关出具的有关法律手续完备,即使银行发现有关法律文书存在明显的错误,银行业应当先依法履行协助执行义务,但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银行可在事后将有关问题告知被执行人,又被执行人通过有关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银行在协助执行中应严格遵循形式审查标准。
7.司法机关外借银行原始凭证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金融机构协助有权机关查询的资料限于存款资料,有权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抄录、复制、照相,但不得带走原件。然而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往往以司法调查的名义外借原件。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第六十八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付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可见,法院以司法调查名义外借原件是有上位法律依据,由于《管理规定》系部门规章,是下位法,遵循“上位法优先”的原则,对于法院以司法调查名义外借原件的问题,应当予以配合。
8.收取协助执行费用的问题。对于协助执行的费用,银行业机构在实践中常予以忽略。鉴于协助执行中弱势地位,银行业机构普遍持有息事宁人的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常忽略这部分权益。需要明确的是,根据《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和扣划工作的规定》第14条规定:“金融机构协助复制存款资料等支付了成本费用的,可以按相关规定收取工本费。”这一条规定是金融机构协助执行中收取提供资料成本费用的法律依据。因为实践中,有的账户开户时间长的,账务往来资料较多,打印复印起来少的几百张,多的上千张,这些成本费用完全由银行来承担是不合理的,银行完全有权力向执行机关收取该费用。[5]因此,协助执行中成本费用的收取是银行业机构的应有权利,这是银行的法定权利,但这并不成为银行业机构放弃自身权利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魏洋,黄丽华.金融机构协助执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浙江金融,2001,(10).
[2]唐世旋.银行在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存款操作实务中的几个法律问题[J].2001,(4).
[3]陈方兴.银行协助有权机关执行案件查处的风险分析[J].福建金融,2007,(3).
篇6
一、传授方法,做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航标灯、风向仪,应当做好导趣、导向、导路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习惯,教给方法,发挥“指导”作用。“一切不能老师代替,注意教给孩子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赠予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学文言文就该有学文言文的钥匙,学文学作品就该有学文学作品的钥匙。
这整个过程中赐予学生的钥匙是:
朗读法。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学会朗读文言文,将朗读设为三个层次:1.读通:通过挑战老师激发兴趣,目的是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2.读懂。能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3.读好。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流利、通顺朗读文言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大胆尝试,做课堂教学的改革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势必要求我们教师也要不时地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引导他们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大胆尝试,做课堂教学的改革者,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因自主学习而快乐,而真正有所得,为此我也努力实践这一点,比如教学第一册的文言文,我就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了多种课型:
课本剧。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创台词,自创动作、态势。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让学生即兴表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自觉地挖掘文本外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
擂台赛。如《山市》选择课文中出现过的同学们认为相当重要的字、词、句,写到资料卡片上待用。答题可以分两种形式:抢答和必答。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最后根据答题情况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故事会。讲故事这种形式,可以作为课内知识的拓展或迁移。如上《寓言四则》,课文故事性较强的。要求学生自主地查阅与文本有关的资料,然后自主地删选、整合,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则完整的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讲述。由同学评选出一个最佳“故事手”。
论辩赛。上《论语十则》可组织学生围绕其中观点论辩。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不管尝试哪种课型,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考虑的是“让学生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最终目的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三、培养兴趣,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过程,要经历长期的、反复的、多次的自主学习情感的调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投其所好,悉心呵护自主学习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充分全面地进行自主学习。
篇7
播音创作过程中的基调是针对一段播讲内容或整档节目而言的态度和感彩。基调的色彩既包括态度分寸,又包括感彩,是态度感情与有声语言的交融,不应该只片面地理解为声音的高低。播音处理中把握基调,其实就是把握新闻作品的整体感。没有整体感,具体感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感,整体感也会空泛僵直。基调可分为具体基调与整体基调。整体基调是部分、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现,即具体感的总和。民生新闻播音中对每条新闻基调的把握关乎一档节目的饱满度。
池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多维度》的一期节目中,有两条紧接着的新闻。前一条新闻讲的是一个盗窃犯盗窃了市民的贵重财物,警察正在追捕,后面接着的一条新闻是端午节各地的端午民俗活动。主持人在报道这两条新闻时,要有不同的基调针对性。播盗窃案,基调处理要表现出对非法侵害公民合法财产的小偷的憎恶,要有敦促警方尽快将其绳之于法的呼求。而端午民俗活动的播音,要体现欢快祥和,生动活泼,语调以轻松、欣赏的心理状态为宜。
主持人是新闻生产线到受众之间的“中介之序”,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价值和传播目的能否最终实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却非常容易忽视基调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准备不充分。备稿不充分导致播音员、主持人无法判断播音内容的感彩,没有对播音稿件进行二度创作,播音时只能“凭感觉,搬套路”,拉着一个固定的播音腔调一播到底,没有思想感情的运动起伏,听不出语气和节奏的发展变化。这种播音方式虽然能勉强应付,但是有声语言的传播魅力无从谈起。其次,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缺乏生活体验会造成自己明明知道基调的存在,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甚至去造“虚情”,而虚假的感情谈何色彩?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可见,播音创作者感情如果不符合作品的要求,所谓“真挚”也是虚假的。只有基本功扎实,生活体验丰富,才能表达民生新闻中的市井百态、甘苦辛酸。
主持人、播音员如何在民生新闻播音中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基调色彩?
第一,把思想引向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播音员要在深入理解体味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思想处于运动状态,让思想融入稿件作品。“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人立言,先宜代此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来设身处地”(《李立翁曲话》)。特别是民生新闻稿件播音,播音员应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心理活动引向情感。在民生类题材播音中经常出现的毛病就是播音员语言状态过分“理智”,端着、吊着,给人冷、僵、远的感觉。“只有引向情感,才能赋予稿件作品丰富的色彩、恰切的分量、鲜明的态度,发挥出巨大的感染力;主题的深刻性、目的的准确性、对象的交流性才可以负载在语言中,实现由己达人的意图。”
第二,灵活的气息状态。“要变声音先变状态”,播稿时声音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其中包含声、韵、调,轻重格式、节奏、态势等。但是这些要归于一个“首领”那就是气息。气息应该保持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达到“气随情动、声随情走、气生于情而融于声”。
第三,口腔控制与音色变化训练。要使自己的声音获得“弹性”,除了情感的内在依托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声音条件。口腔控制十分重要。口腔是人体咬字发声的重要器官,是出字的最后一个关口。口腔使喉部发出的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唇舌灵活,语音流畅、自如是前提,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标准,就会出现吃字、滚字、走音现象和语言的僵滞。另外在发声时要注意对不同情感基调,使用不同声区来发音,如表现庄重欢快之类的基调使用自如声区的偏高区体现,庄重而哀悼之类的基调用自如声区的偏低区去体现等,在这方面可以找一些练声材料进行针对性训练。
总之,基调的统一和谐和丰富多彩,要通过有声语言体现,播音员、主持人在实践中只有通过重视、学习再到提高才能在面对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稿件时做到有的放矢,再现新闻的真实、生动场景,让民生新闻播音表达出真实的百姓生活状态。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可以说,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激发、维护、定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因素,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老师们过多的重视语文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课变成了生硬呆板的习题课。语文所特有的丰富的情感、感悟、熏陶的教育方法已经荡然无存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甚至于厌恶语文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学要构建起比较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呢?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所选文本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如可以结合《岳阳楼记》讲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结合鲁迅的《故乡》讲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结合的《沁园春・雪》讲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气魄等等。教师让学生感悟到:学语文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是学做人。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了解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好,数理化也难以学好;语文学不好,将来工作也不易做好。中学的语文内涵丰富,只要努力,学好语文会使人聪明起来。这样把培养学生积极情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要,这正是恰到好处地培养了非智力因素的结果。一旦学生将学习语文作为一种心理需要,那么,这心理需要就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并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知”,才能“乐思”。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产生要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使学生产生和保持积极、热情、认真、自信的心理状态,这样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会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培养自制力,学会积累知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既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格的任务。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综合性的。叶老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经过不断学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他还说:“语文文字,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培养一种习惯。”可见,叶老早就重视于“养成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方面。学生有良好的习惯,也体现了他们有优良的自身素质。如工具书的使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工具书,可学生对这“查字典”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牢固,甚至有些学生连字典里最简单最基本的符号都不懂。其实,现在的学生在小学就已学会查用工具书了,只不过教师的越俎代庖,让相当一些学生更依赖于教师而不愿意自己动手去查工具书。久而久之,依赖性就成了惰性。于是,对生字僻词,常以见旁读旁,敷衍了事,以致于在运用文字中也就别字、错字漫天飞了。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顾问,是不见面的老师。教师应训练学生熟练地查字、词典,告诉他们方法,定期检查,督促他们养成查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如都能养成不断地、用心地使用工具书,那教师还须担忧如何才能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汉字的能力吗?再如培养学生规范写汉字,课外阅读,语言积累,观察写作习惯等等。因此,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培养努力不懈,坚持到底的恒心。荀子曰:“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受挫感,如果没有恒心,就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那么,学习活动也就无法坚持和深入下去了。这就是教学中发展非智力因素的特殊意义。
篇9
关键词:汉语拼音 教学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汉语拼音”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生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那么,如何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汉语拼音这方面的知识呢?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唤醒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汉语拼音,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学习单韵母“ü”时,我运用了图片和幻灯片这一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了直观教学,学生通过观察,非常形象地认识了单韵母ü。有的说:“鱼的身体和尾巴围成了ü。”有的说:“鲤鱼吐出两个鱼泡泡是ü上的亮点。”还有的编成了儿歌:“小鱼在水中游,吐出两个小泡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汉语拼音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在教学中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想象力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因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例如,在教复韵母“ai”时,我引发学生用声母和ai组成音节,并试用四声组词扩句。通过这项训练,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想象和表达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小学生,因年龄小,活泼好动。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些小学生学习知识不扎实,学习中易出现马虎遗忘等现象,针对这种学习现象的出现,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读多练。
例如,b、p、d、q这四个声母无论在音上还是形上都很相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辨认错误,那么如何克服这一弊端呢?在教学中,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巩固练习,反复强化。我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区别字母的读音,反复书写区分字母的形状,久而久之,学生在拼读音节的基础上,自然就记住了这些字母。
篇10
《建筑识图》是中职类学校土木水利类专业一门职业技能领域基础课程,它主要分为2大部分的内容:投影知识和建筑识图。投影知识主要包含以下模块内容:投影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三面投影知识、剖面断面部分、轴测投影,这一部分知识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建筑识图部分主要包含以下模块内容:建筑制图一般知识、建筑施工图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的识读)、建筑结构图的基本知识、建筑设备施工图的基本识读,这一部分知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在立体几何三面投影基础上的建筑实际工程的图纸识读,鉴于建筑形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空间形体理解能力强,个人主动多读多理解。该课程对实践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第一部分知识的充分掌握,就很难理解和接受第二部分的内容。引导文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有助于实现《建筑识图》教学目标和建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在该课程的每个模块几乎都可以让学生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动者,通过引导文教学法可以实现使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帮助学生提升自学的能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接受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及思辩、团队协作能力。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建筑识图》中的实践案例
(一)教学内容选取简介。根据“90后”中职学生具有基础薄弱,无心学习,形象思维差,但熟悉电脑操作,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特点,《建筑识图》大部分模块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如在第一部分内容结束,第二部分内容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增加一次模型制作课程,增加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间,配备有适合小组化教学的一体化桌椅和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视频展台等。
(三)教学组织流程。先将所有同学分组,确定组号、选定组长;然后分发纸质的引导文法任务书;接着教师穿插引导答疑;成果出来后,组织大家小组间互评;最后教师为每个模型给出成绩、讲评,并评选最优秀小组长。
(四)任务及引导问题。任务:根据给定的三面投影完成正等轴测图,并制作几何模型。要求:分组,每组4人,组长一名,带领组员撰写以下问题答案,定制本组工作计划表、制作模型、完成检查表,选派代表简述制作理由和过程。引导问题:一是阐述如何将几何形体平面图形立体化?有哪些方法是实际可操作的?二是请对比几何形体平面图形立体化的几种方法,说明你可以选择哪种方法并阐述理由?若你选择的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三是由三面投影图分析该形体的空间组成,它由几个基本形体用什么样的方式组合而成?四是如何得到各个基本形体的尺寸?请根据该三面投影绘制正等轴测投影图。五是若将此形体做成模型,需要几片组成?如何将形体解构?六是模型解构后制作步骤是什么?请列出高效合理的模型制作流程(详细到尺寸细节处理),以及每步的注意事项。七是模型制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尺寸、实现精度、保证比例?
(五)信息源。一是一体化教室开通网络;二是教师制作模型制作教学PPT;三是建筑形体提示的斜轴测图;四是教材(可查阅正等轴测的绘制方法等)。
(六)工作计划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