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范文
时间:2023-03-14 17:1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概念: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3、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规定: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 ³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体积是1dm ³. 棱长是1m 的正方体,体积是1m ³. 7、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8、a 3读作“a 的立方”表示3个a 相乘,(即a · a ·a ) 9、至少用( 8 )个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10、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11、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
12
高。
13、计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公式: 长方体公式:
棱长和=(长+宽+高)×4
底面积(占地面积、下面积)=长×宽
左面、右面=宽×高 前(后)面积=长×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长×宽+长×高+宽×高)×2-长×宽
体积(容积)=长×宽×高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体积(容积)=底面积×高 = 横截面积×长
底面积=体积÷高 高=体积÷底面积 横截面积=体积÷长 长=体积÷横截面积
正方体公式:
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任意一个面积×6) 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
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三、体积单位换算:
进率: 1L =1000ml 1L=1dm³ 1ml=1 cm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000000立方厘米(亳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长度单位: 毫米
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理解计算容器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长(正)方体容积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容器容积和体积时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多媒体课件,桃汁饮料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了有关体积、容积的相关知识,从中你收获了些什么?
师:生活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边说边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① 会求长方体、正方体的容积,理解计算容器容积和体积时的联系和区别.
② 能解决与长方体、正方体容积相关的生活问题 .
师谈话:夏天,同学们经常会喝一些果汁,老师
这是汇源果汁(出示饮料盒),看到这盒汇源桃汁,
你能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吗?
预设1:饮料盒大约可盛桃汁多少升?
预设2:如果学生提不出有关容积的问题,师直接揭示:看到这盒汇源桃汁,老师最想知道:饮料盒大约可盛桃汁多少升呢?
如果饮料盒长10 cm, 宽7 cm,高20 cm, 这盒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多少升呢?(厚度忽略不计)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课件出示友情提示:
(1)想一想“厚度忽略不计”表示什么意思?求“桃汁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多少升?”也就是求什么?
(2)列算式解决问题.
(3)想一想,如果没有说明“厚度忽略不计”,在计算桃汁饮料盒的容积时,需要怎样测量它的长、宽、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两人交流想法,解决疑问. 教师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并找学生到黑板板书.
三、展示交流,评价质疑
1. 学生根据“友情提示”回答问题1.
预设:生1:厚度忽略不计,意思是说假设桃汁饮料盒没有厚度.
生2:厚度忽略不计,说明桃汁饮料盒的容积等于体积,“求桃汁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多少升?”就是求这个饮料盒的容积.
师评价:在思考问题时,要透过表面看本质,由“厚度忽略不计”能够联想到“桃汁饮料盒的容积等于体积”,“求桃汁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多少升?”就是求这个饮料盒的容积,容积计算要按照求体积的计算方法. 我们学习数学就需要这样的联想、推理.
2.学生根据算式讲解想法:
10 × 7 × 20 = 70 × 20 = 1400(立方厘米)
1400立方厘米 = 1.4升
答:桃汁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1.4升.
预设学生讲解:饮料盒的厚度不计,它的容积就是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结果后把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升”. 师生质疑、解疑:对于他的讲解,同学们有意见吗?
3. 学生汇报交流“友情提示”3
质疑提升:如果没有说明“厚度忽略不计”,在计算桃汁饮料盒的容积时,应该怎样测量它的长、宽、高呢?
预设:如果没有说明“厚度忽略不计”在计算桃汁饮料盒的容积时,需要从容器里面测量它的长、宽、高.
师评价: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通过汇报交流,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对容器的容积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厚度忽略不计”在这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学生反思:怎样计算长(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在计算长(正)方体容积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
师质疑:计算容器的容积和体积完全相同的吗?应注意些什么?
预设:计算物体的容积,注意需要从容器的里面测量长、宽、高;而计算物体的体积,需要从物体的外面测量长、宽、高. 师评价:同学们真让老师刮目相看,不但掌握了容积的计算方法,还理解了容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的里面测量长、宽、高,注意关注单位名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菖”).
(1)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都从容器外面量长、宽、高. ( )
(2)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 )
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在交流时说清楚第1题为什么错?
2.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水箱,从外面测量:棱长55厘米,从里面测量:棱长50厘米,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解想法. 在交流时关注学生能否从容积的意义出发选择“从里面测量:棱长50厘米”这个有用的信息;注意关注单位名称.
(2)把36升油倒入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体油桶里,油深多少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讲解清楚自己的想法.
篇3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3、当然如果用字母表示,那么表面积的公式是可以用字母s表示的,而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可以用abh这几个字母来表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可以这样写,S=2(ab+ah+bh)。
4、正方体的每一条边是相同的,所以边可以用a表示,那么正方体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S=6a2。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形状,像是小孩子经常玩的魔方,就是典型的正方体,而家里的衣柜之类的往往会是长方体。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例1、例2及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2.经历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借助实物图逐步建立立体感和空间感。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根据需要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今天咱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长方体的认识。
师: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1)长方体平平的面是长方体的什么?(面)
(2)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长方体的什么?(棱)
(3)长方体3条棱相交的点是长方体的什么?(顶点)
同桌互指什么是长方体的面,什么是长方体的棱,什么是长方体的顶点。
2.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面是相等的?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这些棱可以分为几组?哪些棱长度是相等的?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教材第19页例2,小组合作制作并讨论例2中的两个问题。
(2)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什么?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第(4)题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汇报。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五第1~3题。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通过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学生组内讨论,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从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立体图形是占一定空间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观察长方体,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框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长方体的棱长特征,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定义。
篇5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和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高=(长+宽+高)×4。
用字母表示:C=(a+b+h)×4。
4.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用字母表示:C=12a。
7.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S=(ab+ah+bh)×2。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6a2。
4.如果把一个长方体沿一个面截成n块,就增加了2(n-1)个截面,每个截面的4条棱就是增加的棱,总共增加了8(n-1)条棱。
三、了解体积的意义及计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
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并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a3。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5.体积单位的换算与以前学过的长度、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6.已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四个量中的任意三个量,都能求出另一个未知量。
a=V÷b÷h
b=V÷a÷h
h=V÷a÷b
五、认识容积的意义及计量单位,会进行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互化。
1.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作L或mL。
3.容积单位的换算:1升=1000毫升
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4.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六、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常采用排水法:
1.利用有刻度的量筒或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物体前后的刻度,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容器内装满水,把不规则物体放进容器里(完全浸没),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七、把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n厘米的大正方体后涂色,涂色面的规律是: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正方体的顶点个数=8;
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正方体的棱长总数乘棱长减2的差=12×(n-2);
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正方体的面数乘棱长减2的差的平方=6×(n-2)2。
特别注意:
当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时,其他四个面是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温馨提示: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长方体的摆法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
温馨提示: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是相对的面。
温馨提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不是唯一的,左图只是其中的一种。
特别注意:
在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物品的表面积问题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温馨提示:
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问题的单位和已知条件的单位不统一时,可以先计算,再换算单位;也可以先换算单位,再计算。
特别注意:
有时候可以把物体的横截面积看作底面积。
温馨提示:
在同类的计量单位中,较大的单位叫高级单位,较小的单位叫低级单位,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是相对而言的。由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特别注意:
体积和容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同一个物体来说,两者的大小是不同的。
篇6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准备
在小学阶段,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课程学习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是为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其他图形做准备。是学生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认知方面的一次飞跃。学习此课的教学准备是:首先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体模型,以便学生认知;其次,找学生回答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特征,同时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第三,板书设计和例题设计。第四,设计学生回答问题环节,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在比较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
就教材而言,关于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教材上的宏观指导不能死板硬套的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些学习层次化为具体内容,达到学生认知的目的。就具体内容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下方法。
首先,对长方体与正方体概念的理解。体积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课前,先通过举例子,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动手操作实验,把石头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里做实验,来引出体积的概念,然后讲解教材,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同学在自己桌上的学具中找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了本节内容后,老师在课后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作业。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后,布置学生在家里卧室的四周要安装多长的彩色灯线等。在学习了表面积后,课后安排了大量的计算物体表面积的方法等。
第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自主探索过程。本单元所学习的一些内容,比如概念和计算的方法大部分都是通过学生自主来完成学习的。如,体积单位,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引出体积单位。这样,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就实现了定义与释义相结合、特征与模具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教学。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意义
篇7
复习目标:
1、结合实际题目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熟练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有关体积、容积的一些具体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复习重难点:
1、熟练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
2、熟练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结合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完成知识框架图:
2、展示学生典型的知识树:
二、基础练习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长方体中,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 )
(3)长方体中有时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
(4)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等。( )
二、在横线上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是4分米。这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_____;表面积是_____;体积是______。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3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立方米。
3、一根长方体木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0.12立方米。这根木料的长是____米;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_____平方分米。
4、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果扩大2倍,那么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6、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 )厘米的长方体。
三、应用题
(1) 有一块正方形铁皮,从四个顶点分别剪下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后,所剩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铁皮盒。原来正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建一个游泳池,要挖一个长50米,宽20米,深1.5米的坑。挖土机每小时可挖土25立方米,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多少天可以挖完?
四、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h,如果高增高3米,那么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平方米,体积增加( )立方米。
2、将一根长方体木料横截成两段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时,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每段木料长2米,求这根木料原平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现在把一块底面积6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特快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高几厘米?
五、清理疑难
通过复习有关长方体的相关知识体系,又进行了相关的练习,我们目前在这一单元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题目分析还不够仔细,简单问题复杂化。
2、计算水平不够扎实,有待提高。
思考: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现在把一块底面积6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特快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高几厘米?
解决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1)弄清铁块体积与上升水体积相同。
(2)注意公式V=S.h中的各个量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篇8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叫做它的表面积。
3.物体所占()叫做物体的体积。
4.4是28的(),28是4的()。
5.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6.一个自然数不是(),就是()。
7.把60分解质因数是()。
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9.5080毫升=()升=()立方分米
0.05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10.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
11.一个合数至少有()个约数。
12.一根方木长3米,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3.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2倍,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大正方体的体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
2.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是一个正方体。()
3.用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5.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三、整理数据并填空(共20分)
下面的数据记录了某体育夏令营一组男生一次立足跳远的成绩:
(1)根据上面的成绩填写下表
(2)参加立足跳远的一共有()人。
(3)成绩在()段的人数最多,是()人。
(4)成绩超过1.29的共有()人。
四、应用题(每题6分,共48分)
1.小明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共看24页,小明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下面是某地一天四个时刻的气温,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3.一种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1米,如果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
4.有一种长方体钢材,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材重多少千克?
5.有一个养鱼池长18米,宽12米,深3.5米,要在养鱼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防止渗水,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5千克,一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6.从一个长为6厘米长方体上截下一个体积是6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既能被6整除,又能被9整除的数,最小的是多少?
8.一张长方形纸,长48厘米,宽36厘米。要把这张纸裁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而无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一、1.6、12、8
2.6个面的总面积
3.空间的大小
4.约数 倍数
5.无限的 它本身
6.偶数、奇数
7.60=2×2×3×5
8.底面积×高
9.5.08 5.08 50 50
10.个位上是0
11.3
二、1.×
2.√
3.×
4.×
5.√
三、(1)0、1、4、11、7、2
(2)25
(3)1.30~1.39 11
(4)20
四、1.7
2.13
3.4平方米
4.39千克
5.2130千克
6.128平方厘米
篇9
正四面体补成正方体
例1、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是,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如图1)
解:将这个正四面体补成一个正方体,已知条件中
四个顶点所在的球面就是这个正方体的外接球,
由题设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所以有,
所以,S =
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例2、正三棱锥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如果E、F分别为SC、AB的中点 ,那么异面直线EF、SA所成的角等于( )度。
与例1一样,补成正方体后(如图2),知道E、F分别为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EF//GA ,所以EF、SA所成的角就是GA与AS所成的角,即为45°。
由此可见,把正四面体补成正方体不但便于求距离,还便于求角。
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可补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例3、如图3,已知球O的面上有四个点A、B、C、D,DA平面ABC,ABBC,DA=AB=BC=,则球O的体积等于( )。
因为AD、AB、BC是三条两两垂直且相等的棱,所以可以补成以这三条棱为侧棱的正方体,CD就是所要找的对角线,及外接球的直径。,,所以球的体积为=。若AD、AB、BC的长度不相等,但互相垂直可以补成长方体。
例4、如图4,在底面是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
SA平面ABCD,SA=AB=BC=1,AD=,
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2)求平面SCD与平面SBA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解:延长AD到E,使DE=AD,以AE、AB、AS为棱构造棱长为
1的正方体( 如图5),则有
(1)
(2)延长CD、BA相交于F,连接SF,已知SF// ,且SF
为平面SAB和平面SCD的交线。又由已知易证
平面SBC,所以SF平面SBC,所以为
平面SCD与平面SBA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
中,SB=,从而得=.
三、有三个平面两两垂直的几何体可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例5、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和的线段,则+的最大值为( )。
由于三个投影面两两垂直,故可以把它补成一个长方体,这样三条投影就成了长方体的面对角线,而这已知的一条棱长成了长方体的对角线,一个抽象的三视图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体的问题了,再利用基本不等式的知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结合长方体的对角线在三个面的投影来理解计算。如图6,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由题意得,,
由此解得,又因为,
解得,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的最大值为4.
四、对棱相等的三棱锥补成长方体
例6、四面体SABC的三组对棱分别相等,且依次为,则四面体的体积是( ).
分析:四面体的三组对棱相等,联想到长方体中相对面的面对角线长度相等,从而,构造长方体。
解:如图7,将四面体SABC补成一个长方体,设长宽高分别为,则有:
篇10
长方体相交的棱的是4条,长方体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cuboid)是底面是长方形的直棱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是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和,叫作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是对长方体的一种度量,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之积。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