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礼仪范文
时间:2023-04-02 07:0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用餐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如果和长辈一起用餐,应先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2.用碗吃饭时,要用手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
3.夹菜的顺序与礼仪。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不可如风卷残云一般地猛吃一气,更不能干脆把盘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顾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别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4.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子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将菜汤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饭粒,要用餐纸或餐巾轻轻抹去,不要用舌头去舔。咀嚼饭菜,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开玩笑要有节制,以免口中食物喷出来,或者呛入气管,造成危险;确需要与家人谈话时,应轻声细语。
5.在吃饭过程中,如需添饭,应尽量自己添饭,并应该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
6.吃饭时要精神集中,有些青年人喜欢在吃饭时看电视或看书报,这是不良的习惯,既不卫生,又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损伤视力。
7.吃饭过程中,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篇2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
西餐是饮食形式的一个类型,通俗地讲,是以吃喝为主题的一种进餐方式。当今人们对吃喝的理解已不只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西餐因选材用料、烹饪方式和进餐方式决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礼节。为了使宾客都能愉快顺利地用餐,就必须了解其中的规范和道理。在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些规则不是一些死板的教条,它是为目的而服务的,而且我们的目的是:享用西餐,当个内行人。
姿态
规范的姿势非常重要,例如,坐姿应保持稳定,不能前后摇摆。可以这样想象:你的背后藏着一只小老鼠,而一只小猫卧在你的膝盖上——应腰板挺直,膝盖放平。无论男女,用餐时跷起二郎腿都是不美观的,而且失礼。众多难堪而令人不快的情景,大都因这类不合时宜之举而造成。应避免的类似举动还有:把腿张成八字形、伸懒腰、松裤带、摇头晃脑、伸展双臂做体操,等等,这些姿势都很失礼,不雅观。
在美国,当一只手用餐时,另一只手可以放在膝盖上。而在欧洲大陆就不同了,两只手都要保留在桌面上。但要注意:不能用手臂支撑身体,靠在桌子上,也不能双手交叉在胸前,只是把手腕轻轻搭在桌上。手指要自然平稳地放在桌上,不可在桌上乱弹或玩耍餐具。
进餐
用餐时,一般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握。身体不要过于接近餐盘,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要把盘、碗端起:谁也不会来抢你盘子里的食物。需注意:
在进汤类食物时,应避免发出向嘴里抽吸的声音,如果汤温较高,可稍等片刻再享用,不可举盘直接倒入口中。
应闭嘴咀嚼食物,口内含有食物时切忌饮用酒等饮料。
食用面包切记:不可用面包来蘸盘子里的汤(特别是有身份或讲究的女士更要避免此种举动);面包要放在专用的小盘里或者桌布上,不应放在你进餐盘的盘边;用黄油抹面包,在一块小的面包上抹上少许黄油,用手掰食用,切勿用刀去切或者用牙去咬;面包只在进汤或头盘菜时食用。
如不想饮用葡萄酒,可以客气地说:“我不喝酒,谢谢。”不要用手盖住杯口。
谈话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手里握着刃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地谈话,也不要将刀叉竖起,这会让人感到“胆战心惊”,而且的确有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危险。
在桌上切勿放肆大笑或大声喧嚷。
忌讳口中或体内发出声响,用餐时或饭后不可打嗝儿、吧唧嘴。
不可在桌上当众化妆、补妆或整理衣饰。
不可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
不可毫无掩盖地当众剔牙。
摆台
摆台主要是指餐桌席位的安排和台面的摆设。摆出一桌造型美观的台面,不仅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场地和一套整洁的用具,而且可为其带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这当然是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散桌的摆台还是宴会的摆台,大多使用方桌、长桌或圆桌。桌上的摆设和使用的工具大同小异。餐具基本上使用金属餐具,以刀、叉和匙三类为主。因菜肴种类不同,食用方式各异,使用的餐具在形状大小上也有区别。但它们又是如何摆放在桌子上呢?这里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摆台和豪华摆台。
价位中低档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一块餐巾(也可用纸巾)、一个杯子。
刀要放在右面,刀刃方向朝左。
叉应放在左面,叉杈向上,刀和叉之间应足够放一个主餐盘,叉和刀底部应离桌边1厘米。
杯子放在刀的正上方,距离约1厘米。有头盘菜时:如有汤菜,汤勺应放在刀的外端;如果头盘菜是沙拉,勺应改为叉。有饭后甜品时:根据甜食种类不同,可以摆放一把叉和一把勺,或者一把刀和一把叉。
高档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面包盘和黄油刀。
一个酒杯和一个水杯:水杯放在刀的正上方约1厘米处,酒杯放在水杯的右下侧。
一个垫盘:有时是为了装饰,放在席位的正中,盘的中心对着椅背中间,盘边离桌边1厘米。
有的餐厅只用餐巾花来代替垫盘。
一块餐巾:根据餐厅的要求,有的追求美观,有的追求实用;有种说法认为,布餐巾尽量不用手去多碰,以保持它的清洁。
讲究和高雅的海鲜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鱼刀、一把鱼叉、面包盘和黄油刀,一个酒杯和一个水杯,一块餐巾。
一块餐巾
篇3
心动第一招:赴约前心情点点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十五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赴约时尽量不要带太多随身物,先shopping后约会显然是不适当的安排。
进入餐厅后男士通常会让女士先行,这时不妨自信地跟着侍应到预订的座位,不要坚持做他“背后的女人”。
来到座位后毋须第一时间拉椅就座,因为对方可能已准备好为你拉开椅子,就给他一个表现绅士风度的机会吧。
坐在椅子上时应坐直,不要紧靠在椅背上,以眼正视前方,别只顾垂头逃避对方的视线。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边缘上。椅子瑟桌边的距离不宜太远,否则进餐会增加身体移动的机会。
等对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对折成长方形或三角形,较小的则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时汁液弄污衣服。
心动第二招:点菜时心意万千
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加添麻烦。
通常侍应会站在主人家(在这情况下是男方)身旁,记下你们点的菜式。如果想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可告诉男方你想点的菜,再由他向侍应落单。这样强调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对他的信赖。
等候上菜时,通常会有开胃饮料及面包奉上,不妨边倾谈边享用。面包可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左手边的小碟上。如牛油是共用的,可以切一刀取一小块放在自己的小碟上。吃时先把面包撕成适口大小,再涂上牛油吃。吃完一小口再撕出下一口的分量,才是正确的吃法。
心动第三招:用餐时细节种种
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事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的错误:
用餐前以餐巾角轻印嘴唇,可减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迹。喝水、酒时尽量固定一个位置喝,以免整个杯口都布唇印。
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就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如甜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丛个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喝汤时身子要坐直,头不能低下去造就汤匙,而要把汤匙送到嘴边。所以汤不要太热,每匙也不要太满,更重要是喝时不能发出声响。喝到最后,可把碗子稍向外倾出。
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也不要含着食物喝水,因为用水将食物冲下是不礼貌的。
嘴角或手指上沾上污渍,可用餐巾的角落轻印几下,但不要大力擦拭。如中途要离席,可将餐巾对折两下,整齐地放在椅上,紧记弄污了的一方应折向内,别让人看到到你“战绩斑斑”的餐巾。
大模斯样地将用过的餐巾放在台上,等于把自己失礼的一面展示人前。
将手肘放在餐桌上并不是淑女作为。
将汤盘子向外倾以掏起最后一口汤,才是合乎礼貌的做法。
心动第四招:晚餐后轻轻梳妆
如有需要补妆,可选一道菜与另一道菜中间的空档,向对方小声说明便可。拨头发、弄衣服或涂唇膏等动作只可在洗手间内进行。
离席时,可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或桌上,同样要将干净的一面向外。
篇4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5.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6.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7.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篇5
1、刀叉:手握叉子时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样,或像握麦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样。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飞来舞去用以强调说话的某一点,也不要将刀叉的一头搭在盘子上,一头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处。刀子放在盘子上时,刀刃朝里,头在盘子里,刀把放在盘子边缘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脸的下部,要轻轻地沾擦。不要抖开餐巾再去折叠,不要在空中像挥动旗子那样挥动餐巾。餐巾应放在大腿上,如果离开餐桌,要将餐巾放在椅子上,并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动作要轻。用餐结束时不要折叠餐巾;否则,不了解情况的服务生可能会再给别的客人使用。用餐结束时要将餐巾从中间拿起,轻轻地放在餐桌上盘子的左侧。
3.咀嚼:嚼东西时嘴要闭紧,无论你有什么惊人的妙语,时机多么恰到好处,只要嘴里有食物,绝不能开口说话。不能为了着急说话而马上将食物吞下,要保持细嚼慢咽的姿势,将食物咽下后会意地露出笑容,以转达你内心的活动:刚才完全可以有妙语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记你妈妈的话,坐立要直,不要将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面包:面包上抹黄油尤其要注意,将面包掰成可以一口吃下的小块,临吃前在小块上抹黄油,不要图方便将整个面包上都抹上黄油。
6.速度:切忌速度过快,无论你是在RitzCarton还是在格尔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咽食物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观,尤其是和他人共同进餐时,这么做会显得失礼。共同进餐时大家的量应该一样,并保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速度,别人都开始品味甜食了而你还在喝汤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确忍受不住,找个借口去洗手间,你可以在那里剔个够。
8.口红:将口红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没有随身携带纸手帕,进酒店时可以顺便到洗手间去一趟,或到吧台去取块纸餐巾。
篇6
用餐礼仪 英文STEAK一词是牛排的统称,其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TENDERLOIN(嫩牛柳,牛里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几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爱吃瘦肉朋友的青睐,由于肉质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RIB-EYE(肉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这种肉煎烤味道比较香,食用时不要煎得过熟,3成熟最好。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于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带一圈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强、肉质硬、有嚼头,适合年轻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时连筋带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过熟。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两侧一边量多一边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种牛排在美式餐厅更常见,由于法餐讲究精致,对于量较大而质较粗糙的T骨牛排较少采用。
牛排的生熟程度,在西餐中称“几成熟”。3成熟(RARE):切开牛排见断面仅上下两层呈灰褐色,其间70%肉为红色并带有大量血水。5成熟(MEDIUM):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50%肉为红色,带少量血水。7成熟至全熟(WELLDONE):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只有一条较窄的红线,肉中血水已近干。
西方人爱吃较生口味的牛排,由于这种牛排含油适中又略带血水,口感甚是鲜美。东方人更偏爱7成熟,因为怕看到肉中带血,因此认为血水越少越好。
影响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当牛排上桌后,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决定牛排是否好吃。因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血水,温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鲜香度会随之降低。将牛排切成小块、粗略嚼几下便吞咽是常见的吃法。吃牛排讲究火候,而并非享受酥烂口感,这也是在西餐中炖牛肉和煎牛排的区别。另外,餐具也会影响牛排的口味。吃牛排的刀一定要锋利,有时由于餐刀不够锋利直接引起您对肉质的怀疑。因此,在吃牛排前一定要先查看一下刀齿是否分明清晰。除此以外,配汁对牛排口味的影响也很大。法餐中的牛排讲究配汁,如奶油汁、胡椒汁、红酒汁、黄油白酒汁、蘑菇汁、茴香汁等。
篇7
火锅源头在哪里
“火锅”,什么叫火锅?其实只要是底部有火,上有锅子,就是火锅了。至于是使用什么样的锅子?何种燃料?自古以来的演变,可是多姿又多采。
最早的火锅是用鼎煮的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说是非常大的锅子,无论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当时,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类为主,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让食物煮熟,成为一大锅的食物,当时叫做“羹”,这就是最早的火锅了。不过仔细一想,当时并没有所谓的盐,也没有调味料,更没有沾酱,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会好吃吗?加上鼎太大,不能移动,只能固定陈列在一定的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于是,聪明的老祖宗,到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砂锅,到现在还是最实用、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大的鼎最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
三国五熟釜鸳鸯锅始祖
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就像“花椒”在没传进中国前,怎会有麻辣锅?“辣椒”在未进入中国时,又怎么会有辣的调味出现呢?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拨霞供是南宋火锅之美名
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说的涮兔肉片。在当时,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止止师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当林洪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因刚下雪岩石很滑,滚下石来,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来吃,而问止止师会不会烧兔肉,止止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这样的,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桂做成调味汁,等汤开了夹著着片在汤中涮熟,沾着调味料吃。利用这样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觉得如此的吃法甚为鲜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为这样一种吃法取了个“拨霞供”的美名,取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丽光景。随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各种肉类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器皿变化少白铁锅普遍
从元、明、清到现今,火锅器皿上的变化并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锅宝采用耐高温透明玻璃,煮的时候可见食物的翻腾,吃的时候较不会有漏网之鱼外,铜锅、铁锅、砂锅等锅具,只是在制作上更为精致,多已使用几千年以上,而现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广泛的锅具为“不锈钢锅”,也就是俗称的“白铁锅”。
燃料变化一日千里调味秘方独门保密
虽然火锅器皿的变化不大,但是在燃料使用的进步却是一日千里,从柴火到木炭,从电炉、酒精到瓦斯、电磁炉,以木炭的使用历史最久,也最有风味,但也是最污染空气的一种方式。电磁炉虽然最干净也最方便,但风味较差,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小,方便、好用,不过却也较危险。相对于燃料上的多变化,在调味沾料的演变却趋于保守、保密。涮羊肉的沾料千年不变,汕头沙头酱以独门配方为傲,其他豆腐乳、豆瓣酱也都是以老牌子为号召。另外,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还有酱油、葱、蒜、蛋、麻油、辣椒等等,样式不少,如何同中求异,都赖各家的独门调配。
篇8
英文STEAK一词是牛排的统称,其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TENDERLOIN(嫩牛柳,牛里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几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爱吃瘦肉朋友的青睐,由于肉质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RIB-EYE(肉眼牛排),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这种肉煎烤味道比较香,食用时不要煎得过熟,3成熟最好。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于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带一圈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强、肉质硬、有嚼头,适合年轻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时连筋带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过熟。T-BONE(T骨牛排),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两侧一边量多一边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种牛排在美式餐厅更常见,由于法餐讲究精致,对于量较大而质较粗糙的T骨牛排较少采用。
牛排的生熟程度,在西餐中称“几成熟”。3成熟(RARE):切开牛排见断面仅上下两层呈灰褐色,其间70%肉为红色并带有大量血水。5成熟(MEDIUM):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50%肉为红色,带少量血水。7成熟至全熟(WELLDONE):切开牛排见断面中央只有一条较窄的红线,肉中血水已近干。
西方人爱吃较生口味的牛排,由于这种牛排含油适中又略带血水,口感甚是鲜美。东方人更偏爱7成熟,因为怕看到肉中带血,因此认为血水越少越好。
影响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当牛排上桌后,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决定牛排是否好吃。因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血水,温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鲜香度会随之降低。将牛排切成小块、粗略嚼几下便吞咽是常见的吃法。吃牛排讲究火候,而并非享受酥烂口感,这也是在西餐中炖牛肉和煎牛排的区别。另外,餐具也会影响牛排的口味。吃牛排的刀一定要锋利,有时由于餐刀不够锋利直接引起您对肉质的怀疑。因此,在吃牛排前一定要先查看一下刀齿是否分明清晰。除此以外,配汁对牛排口味的影响也很大。法餐中的牛排讲究配汁,如奶油汁、胡椒汁、红酒汁、黄油白酒汁、蘑菇汁、茴香汁等。
篇9
心动第一招:赴约前心情点点
答应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赴约时尽量不要带太多随身物,先shopping后约会显然是不适当的安排。
进入餐厅后男士通常会让女士先行,这时不妨自信地跟着侍应到预订的座位,不要坚持做他“背后的女人”。
来到座位后毋须第一时间拉椅就座,因为对方可能想为你拉开椅子,就给他一个表现绅士风度的机会吧。
坐在椅子上时应坐直,不要紧靠在椅背上,以眼正视前方,别只顾垂头逃避对方的视线。
等对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对折成长方形或三角形,较小的则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时汁液弄污衣服。
心动第二招:点菜时心意万千
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
通常侍应会站在男方身旁,记下你们点的菜式。如果想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可告诉男方你想点的菜,再由他向侍应落单。这样强调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对他的信赖。
等候上菜时,通常会有开胃饮料及面包奉上,不妨边倾谈边享用。面包可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左手边的小碟上。吃时先把面包撕成适口大小,再涂上牛油吃。吃完一小口再撕出下一口的分量,才是正确的吃法。
心动第三招:用餐时细节种种
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的错误:
用餐前以餐巾角轻印嘴唇,可减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迹。
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应会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如甜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
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
若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喝汤时身子要坐直,头不能低下去就汤匙,而要把汤匙送到嘴边。所以汤不要太热,每匙也不要太满, 更重要是喝时不能发出声响。
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也不要含着食物喝水。
嘴角或手指上沾上污渍,可用餐巾的角落轻印几下,但不要大力擦拭。
将汤盘子向外倾以掏起最后一口汤,才是合乎礼貌的做法。
心动第四招:晚餐后轻轻梳妆
如有需要补妆,可选一道菜与另一道菜中间的空档,向对方小声说明便可。拨头发、弄衣服或涂唇膏等动作只可在洗手间内进行。
离席时,可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或桌上,同样要将干净的一面向外。
篇10
选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着四个杯子,不要随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区分。
大杯用于盛水,人们不用它来干杯。因此,干杯时不能举这个大杯。
中杯用于盛红葡萄酒。小杯用于盛白葡萄酒。细长杯子用来盛香槟酒。
饮酒、水、饮料时应注意事项
在饮用杯中物时,应先将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将刀、叉在盘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纸将嘴唇擦拭干净。然后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时,中国人习惯举杯仰头痛饮,一口喝光。而在西方这却恰恰是应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头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饮。喝到底时,杯中总还是留一点酒。
在喝饮料、汤、酒、水等时,不要用嘴唇吸出声音来,而应一口一口地轻轻喝。
在祝酒时,总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议。
在握杯时,应一手抓满杯子,不要在擎杯时翘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时要放下刀叉,应将其放在盘子两边,刀与叉子头向内。
如用完了餐(即使盘中仍有剩余食物),应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盘中,叉齿朝下。叉离自己近、刀离自己远。
在将盘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时,应使用面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终拿着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后,便放下刀,让刀放在盘子平行的右侧,然后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该怎么正确使用刀叉时,就看别人如何做,依样画葫芦。
在有许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时,使用规则也是每次使用最外侧的刀与叉。
在使用刀时,应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面包
将面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盘中。在食用面包时,是不用刀去切割面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块一块面包,然后再放入嘴中。因此,人们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面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将黄油涂上面包,应是用手一块块撕下面包,然后一小块一小块涂。不要一下子将整个面包涂满。当然在早餐时,可以在一长条半片棍子面包上涂上黄油、果酱。但在正餐中就不能这样了。
种种注意事项
除了用手撕面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来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边缘去切割。
盘中最好不要留下剩余食品。当然也不用“涮”得很干净。
使用餐巾时,应将其平摊在膝盖上。用完餐后略一叠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将其完全叠好,也不能将其揉成一团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签,因此最好不用。
万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惊小怪,只说一声道歉便可。到用餐结束后再道歉一声更好。
精品范文
1用餐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