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一发而牵全身范文
时间:2023-03-18 02:0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一发而牵全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明年内存标配1G
这种需求源于Vista,没有1G的内存不够玩。不是你想不升级,需不需要升级的问题,是一定、必须要动。这就像现在,如果谁还用Windows 98,肯定都不好意思说出口。难道Windows XP就那么必需吗?不是,是环境逼得你必须装。
如果Vista如期,明年的内存市场肯定要受到刺激般的增长。
内存带动外存
现在的硬盘标配是百G左右,个人计算机上的千G硬盘需求还没普及。不过在中国,千G级别的垂直存储玻璃硬盘去年已经贴牌生产了。
内存大了,外存需求也水涨船高了,存的东西也多了,存几十部电影也没问题。倒腾游戏,几维的都不在话下。Vista带动内存,内存带动外存,外存又带动什么呢?带宽,独享有线、无线1M、10M的需求也会来到。
前台应用牵动后台需求
笔记本电脑都双核的了,那服务器该多少核?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间件、局域网存储、安全防火墙、软件等等该什么样?不知道,反正和现在肯定不一样。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后台装备肯定也要被带动起来去增容、升级、加密。
自2003年以来,企业采购、政府采购和个人采购相比势头有所减弱,一直没有直接的原因刺激其增长,这回双核/Vista一来,过两年应用一上来,后台的资源需求也就会跟上来了。电子垃圾处理产业想必也跟着会被牵动起来。
回收会变成一个产业
把一些旧电脑捐给希望工程是回收利用的一种方式,但还有其他的回收方式。9月初,在中海园电子商城中,有一个摊位正在把旧PC上的各种集成电路小心地取下来,归类准备出售。这是个好办法,可以减少电子垃圾,既环保又可以赚钱。依照这个办法,主板、电源、键盘、内存、显示器都可以回收,回收可以变成一个产业,说不定比卖PC还赚钱。
CPU和操作系统换代,必然会带来大量整机淘汰,这种淘汰一直视为掏腰包工程,还没有变成回收产业,这一点,手机比PC步伐更快,手机回收产业已经形成。
拉动需求还是需求拉动
一般来说肯定是需求拉动,可有时候也会相反,90年代中期的互联网站上根本没有多少中文原创信息,但是先有了信息窄路也行,后来慢慢有了越来越多的非原创、原创的信息,就拉动了查询需求。
如果把带宽比做路,把终端(包括PC、手机等)比做车,那路越宽,车跑得越快,车上的性能越好,运的东西越多,运的东西越多,需求东西的地方和人也越多。需求东西的人越多,干脆自己买辆车,买车的人越多,车的价格肯定会便宜,二手车市场也会跟着火起来。这就是需求与产业被需求的相互拉动。
Wintel会起什么作用
凡事总有个带头的,火车头跑得快,车箱也会跟着跑得快,但如果火车头拉不动,或者是没啥东西可装、可运,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头可不是好当的,谁当头,谁压力就大。Wintel既然当了头,当然要承受产业最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财务、股票、社会,甚至包括精神压力,所以谁是头儿,谁的精神不能脆弱,要比谁都坚强。
篇2
那么怎么样建立一个好的品牌转型的流程和模式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以下步骤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品牌定位,要将企业的品牌定位与企业所在的行业趋势高度的契合。要定义企业品牌的品牌价值,体现当下及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需要给客户和市场传达的价值内涵。作为宣传要明确企业的品牌承诺,另外要能够传达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使得品牌形象拥有独特的令人难忘的品牌个性。在品牌定位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品牌的发展是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品牌的动态变化要符合企业和市场发展的趋势,要能反映这个趋势。品牌定位其实包含了所有品牌规划中的关键要素。品牌定位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品牌规划的主要内涵。在这里品牌定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品牌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发展战略决定品牌,另外一方面品牌反证了战略。
其次,企业发展战略和品牌是一体两面,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必须能够贯通。企业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品牌设计,反之你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你需要设计相应的匹配战略,这就是以品牌为导向的品牌经营的精髓所在。另外在品牌发展实践中,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要做到很好的区分,有时子品牌的力量会远远强于企业品牌,在这里一定要给消费者和客户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到底是传达企业品牌还是传达子品牌。混淆和模糊不仅会浪费企业宝贵的品牌宣传资源,最糟糕的是会在客户心目中留下混淆的形象,不利于从品牌获得相应的收益。
现在有很多企业往往会学习别人品牌定位的思路,比如说有很多IT企业会学习IBM公司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有一些多元化企业会学习GE公司成为多元化经营的领导者,但是这些企业在模仿他人品牌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清晰地知道他所诠释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多元化经营到底指的是什么,它和客户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因为品牌最终传递的是给客户的价值,如果没有客户对传递价值的清晰认可,所谓品牌定位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明晰了品牌的定位以后,就像设计企业战略一样,也要明确在此定位下品牌的使命、愿景以及愿景的阐释,将品牌的使命愿景与企业的使命愿景紧密地衔接,唯有如此才能让品牌的设计贴切、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
再有,在确认品牌核心价值以后,需要将品牌的核心价值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我在为陕鼓集团做品牌价值分析的时候,就是使用这样的思路,原先陕鼓的价值区间落在品质、服务和成本,我们认为陕鼓转型以后形成的新的价值区间将在解决问题、绿色环保、量身定制和创造价值方面。透过对客户大量的访谈和调研,得知客户对新陕鼓的价值区间落在品质服务、可靠、价值、效能、技术、创新、系统解决方案方面。然后经过与标杆对手、国内外竞争厂家的分析,最终我们找出了陕鼓的品牌核心价值的关键要素,那就是解决难题,创造价值。
当我们对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探寻和梳理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我们帮客户解决什么样的难题,创造什么样的客户价值,为了解决这样的客户难题和创造这样的客户价值,从企业内部应该具有怎样的核心价值元素,来支撑这样品牌核心价值的呈现。于是在进一步的梳理下,就形成了品牌可靠、协同创新、高效服务和绿色环保的价值元素。这四个价值元素被称为品牌价值四轮驱动。
品质可靠讲的是品质的驱动力,协同创新讲的是技术的创新力,高效服务讲的是服务的驱动力,绿色环保讲的是社会的驱动力,因而也就将企业内部进一步塑造品牌价值元素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完整的呈现,也就知道了这家企业在将来塑造新的品牌价值元素的工作内容和方向。当有了一个好的品牌核心价值以后,我们需要塑造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沟通口号。根据核心价值我们得出的是要创造一个有能力、可信赖、负责任的品牌形象,然后将它用可视化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来。甚至希望将来在员工的着装、言谈、对外沟通方面以此作为基础,帮助企业对外形成持续、连贯的品牌的塑造过程。
最后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品牌沟通口号,这个口号要能完整地传达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并且以简明、生动,易于记忆朗朗上口的口号形式,在各种广告中呈现。这个设计的本身是非常非常耗费精力的,但是一个好的品牌口号的创意会使得品牌的传递获得巨大的提升。当所有这些品牌定位、品牌理念、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形象、品牌沟通口号确立之后,需要围绕建立持续的品牌定位做品牌推广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这一切工作是自内而外展开的。传统的广告投放、市场宣传固然重要,但是其员工对新品牌的认知,以及在工作中将品牌价值元素纳入工作范畴,持续推进和改进,也是非常关键的。否则企业将不可能有好的品牌塑造,也不可能有可靠的品牌传递的基础,因为品牌传递和塑造对于客户密切接触的B2B的企业来说,人的因素有时会大于网络的因素。作为一个正向的传播,员工的行为、员工的价值观会正向地增大品牌广告宣传的效果。
篇3
1.来自人物的环境
杨德昌作品中的环境我认为是脱胎于他所设定人物的,经过他的加工提纯构建出来的。他以人物为主干,去逐一的丰满包裹于人物的环境,慢慢添枝加叶的。对我们而言,对于环境我们焦点更多的是在人物,而杨德昌却是对于人物他的焦点却在环境,准确的说是包裹于人物的环境。这个环境与人物是动一发牵全身的关系,当他把这个环境与人物的组成关系极其缜密的组织在一起时,他便在虚拟世界中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反之这个人物也将成为影像里最真实的人物,这个环境是只属于这个人物的,它不仅符合影像世界的逻辑,在现实世界中它也一定是符合的。在杨德昌的作品中,对环境本身而言就具有更广义的范畴,它包括环境的场景本身,以及环境本身以外的东西,包括人和物以及场景中所展现的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便是杨德昌作品中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自然,两者在影像中相互渗透融合促成特有的呼吸感成因。
2.在环境中的人物
杨德昌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与传统中国画极其相似。人物是环境中的人物,人物是环境中的一部分,人物与一颗树、一朵花于环境之中是无两样的。镜头不是生硬的对着人物硬给的,在他的影像世界中,人物的身上是一定落有他们所在环境尘埃的。因此杨德昌的作品中人物与环境是彼此相融的,人物在环境中没有丁点的割裂,生动自然。上述脱胎于人物的环境,在影片中会再次返作用于人物,发生反应。具有环境包裹的人物会让最初预设的人物更加的真实,更具有生活质感,仿佛真的一切都是浑然天成。这便会使影片中的环镜甚至要比真实更加真实,人物也会随着环境真实起来,环境与人物相互严谨的咬合成为一体。
3.以环境刻画人物
来自于人物的环境,是人物另外的躯壳。杨德昌作品中看似在描述着的是环境,实则他在刻画的是人物另外的躯壳,有点借力打力和隔山打虎的意思。以环境对人物的刻画杨德昌做到了精准极致。杨德昌对于人物的细微塑造更多的是来自于环境,环境在他的作品中犹如仟细画笔,笔笔精准的落到人物塑造的最细微处。使得人物在他的塑造下饱满立体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最细微之处。杨德昌在他影像世界中犹如上帝一般,他为他所创造的人物拼凑与之最为匹配的环境。让他们遇到本应该遇的人,从而发生该发生的事,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注定。这种注定来自杨德昌的构建,他以人物为基础拼凑出本该属于该人物的环境。同时,他同样以塑造改变着环境来改变着这个环境里的人。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说的,环境改变人,在光影的世界中杨德昌通过环境也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明,她在影片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虽年少却有着成人一般的心智,甚至她在这个年纪看待这个世界要比成年人看的更加通透。对于小明这个人物的塑造来自于杨德昌对包裹着小明的“环境”进行的刻画,改变这个本该天真的孩子的是这个环境,是她迫于生计软弱且有点无赖的母亲,是她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她的居无定所,是她们的无依无靠。
4.总结:
篇4
老李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0余年,病情一直比较稳定,病毒量和转氨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这半年来他总觉得没有精神,什么事情也不想干,体力下降,降低,难道是肝病加重了吗?在妻子的催促下,老李到医院做了个体检。结果显示:转氨酶正常、胆红素及其他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一切正常,可是血糖测定值竟高达15毫摩尔/毫升,他又患上了糖尿病!
肝病可引发糖代谢障碍
众所周知,糖尿病多是由于胰腺出现了病变。可事实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是继发于肝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卢秉久解释说,肝脏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脏器,有解毒、合成、分解、代谢等许多功能。除了分泌胆汁,肝脏还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对于维持血糖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肝脏和胰腺同样不例外。中医里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牵一发动全身。肝病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加重,使得胰岛过度工作,最终胰岛衰竭;肝细胞损害后,肝脏合成肝糖原的作用受损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肝硬化失偿期服用各种利尿剂,其中呋塞米长期服用可导致糖耐量减退而血糖升高。上述种种原因都会导致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肝源性糖尿病的典型特征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其临床症状却不是很明显。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食欲差、腹水、尿少等症状相抵消,表现不是很明显,多是测血糖时才发现。
因此,患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或常年酗酒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应该查查自己是否患有肝源性糖尿病,还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变化。如果慢性肝病伴发肝硬化就更要注意,统计结果显示,慢性乙肝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64%,而患乙肝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4.11%,并且肝硬化程度越严重,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47-02
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自主探究,从而深刻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1阅读教学问题设置常出现的问题
设置问题不能紧扣教学目标,节外生枝,妨碍课堂教学主线。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声声慢》时,设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靖康之耻?”,并引导学生回顾靖康之耻的经过,花费了大量时间,结果影响了主要内容的学习。
提问没有启发性,为了提问而提问。满堂都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维共振,失去了提问价值。
提问没有梯度。如有位教师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上来就提问:词人通过何种“意象”表达哪种情感?初二的学生还不太清楚“意象”这个概念,这样的提问就如让学生一下子飞到峰顶,而不是一步一步地爬上山去。
设置问题繁多,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失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例如有的老师在教《最后一课》时,采用逐段分析阅读的方法,一问一答,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讲解思路走到课文结束,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是比较清楚,可对作者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却体会不多。
剖析阅读教学问题设置存在问题有两点:其一是问题的提出缺乏主题性,整个课堂由老师严格控制,学生只等待老师提问,这是变相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做法,其二是一些的问题只是为问而问,过多过碎,重复无序,高频率的提问阻碍了教学对话的开展,学生只忙于在课文中找答案,不可能有质疑探究的空间,真正的有效思维并未实现。一堂语文课教学时间45分钟,怎样在短暂的时间达到老师的预期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核心问题的设置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所谓“核心问题”,指阅读教学中统领文本全篇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它是经过概括、提炼的,它可以抓住主要的教学点,串起丰富的内容,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删繁就简,使要解决的问题条理清晰地全部带出来,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进而使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连贯,一气呵成。那么如何设置核心问题呢?
2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
2.1着眼题目,切入要点:
文章的题目往往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线索,或揭示了主旨或点明了观点,阅读教学中如能着眼,切入要点,就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罗贯中的《杨修之死》,这篇文章以杨修被杀害为开端,以杨修被曹操忌恨为中心线索,以杨修被曹操厚葬为结局。突出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侍才放旷”的思想作风,而这正是招致他被处死的重要原因。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插叙手法的运用,围绕题目使叙述的事件前因后果更加完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使课文内容曲折有致。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个核心题:杨修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本,就能轻松的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人物形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2抓住结尾,提纲挈领:
文章的结尾往往与文章的开头题目相照应,体现中心,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当时的昏沉、麻木状态。教学时,可以最后一句话为突破口,设置这些核心问题:
①为什么孔乙己是“大约的确死了?”
②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他大约死了?
③哪些地方又体现出他的确死了?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可轻松知道: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死?学生既能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把握人物形象,从中探究孔乙己死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吃人的社会本质,从而把握到了文章主题。
2.3深入文本,寻找“证据”。
课堂教学能提出核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情感产生的依据、观点支撑的材料。学生寻找“证据”的过程,就是自己研读文本、品味文本、深化理解的过程。例如教学《项链》一文时,在学生预习后,向学生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对马蒂尔德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她值得同情吗?”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情倾向。这种提问跳出常规教学从小说三要素入手,由情节复述转到分析人物、写作技巧的套路,转向尊重学生主体,看重他们的观点;问题直接关涉到主题的理解、人物性格的把握、呈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核心问题的设计方法还有很多,如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矛盾点、重难点、趣味点、关键句或结构上和语言上的特点等,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置富有挑战性、思维性、探究性等特色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兆椿《试析记叙类课文传统模式的不足》《新课程》 2010.8
篇6
服务的环节一环接着一环
任何环节的闪失,都将使服务打折
如何确保服务质量是内部营销的关键所在
服务是无形的,不易控制,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各凭提供与接受服务的双方自由心证。
服务的另一特性,则是服务是当场发生,无法事先生产、储存、品尝。是好是坏,当场决定,无力回天。
因此,服务隐含了一个观念,即“服务环节、环环相扣!”服务传送过程中任何一环,产生那怕是一项细微的疏失,都将牵一发动全身。
快递传送的时间问题
日前,向一家杂志社订购其过期刊物,由于数量大,有时家中无人,故当时约定于某曰,请其送到。该杂志社小姐亦承诺会交待快递公司,按告知日期运送。
谁知次日下班回家,门口已贴上快递人员送货,家中无人,请打电话联络的留言。当下心中不禁纳闷,怎么不按约定的时间送来呢?所以,马上就拔通快递公司的电话,接电话小姐先是答:“杂志社未交待”,继而是说:“如果要再送的话,还要另收一次运费。”(已经末履约运送,运费还要算两次,天下哪有如此“服务”的道理)后来,当刊物装箱送到时,发现箱上已注明运送时间,可能是快递公司内部工作有误,故造成末按照规定时间送达的情形发生。
服务质量,首尾相连
在此例中,一件运送服务中间包含了5个环节:
(l)订购者与杂志社;(2)杂志社内负责订阅与联系送货人员;(3)杂志社内联络送货人员与快递公司;(4)快递公司接电话人员与安排送货时间人员;(5)安排送货时间与实际送货人员。
这5个环节,若有任一环节失误,一件单纯的送货服务,即可能造成顾客的不满意。只有各环节都忠实将信息传达并履行,服务才算圆满。以上例,如果—开始杂志社负责订阅人员就将杂志送达时间听错或记错,虽然,此“错误的时间”正确地传达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内部作业也完全照此“错误的时间”正确准时送达,但这绝对无法使顾客满意,因为,杂志社和快递公司所提供的并非是顾客的“期待”和“需要”。“做对事”和“做事对”是不同的。服务一环的差错,会使其它各环纵使“做事对”,也无济于事。因为,这些资源、人力、时间都是在“做错事”。
以上例,服务业应朝下列方向思考:
1、顾客永远是对的——不抱怨、不抗辩。
一般服务信条,都在标榜“顾客永远是对的”,教育员工也如此服务顾客。但顾客有时也会错,所以,企业不妨再将这句名言,改成“照着顾客的话做,不抱怨、不抗辩”。
只要是顾客提出的要求,如果公司想做成生意,需要这笔交易,最好就是如顾客提出条件,确实履行。因为,服务质量是由顾客的“事前期待”和“实际感受”所制定。企业不以顾客的期待水准,提供相对的服务,顾客的实际感受,自然不会满意,也很难下次再惠顾了。
2、服务环节、精简适当。
服务流程,如果逾拉逾长,服务质量就逾难控制;而服务过程,若能将环节、动作尽量减少,自然就会降低出错机率,服务质量就较易维持相当水平。
3、各环节并存、荣辱一体。
企业要向全体员工灌输“荣辱一体”的服务生命共同体观念。企业需要让员工知道,任何一个小动作的疏失,纵使员工自认只是小螺丝钉,也会影响服务质量,导致顾客不满,进而对企业声誉及业绩引起连锁反应。
企业要进行“工作分析”、制定正确的服务执行方法,务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能够心领神会“正确、标准”的动作。
篇7
《有趣的制造:从口红到汽车》
作者:[美] 莎伦.罗斯 尼尔.施拉格
译者:张琦
平时你看到的东西,比如口红、巧克力、奶酪、牛仔裤、割草机、汽车、吉他、拉链……
多数人对这些东西的构造完全不了解,本书就是写给那些有怀疑精神的人、有科学探索精神的人,向人们一一剖析物质世界的构成。揭示的是隐藏于受欢迎的食品、舒适的衣物、复杂的机械和创造性的方便用具背后的秘密。本书所选择的各个物品代表了影响工业、运输、音乐、食物、休闲和生活方式的科技的发展和前进趋势,包含了具体的、对各个生产步骤地详细描写,科学术语和定义的简单描述,并且每个章节都使用图片和标注进行辅助说明。
为什么最早期的汽车都是黑色的?
为什么隐形眼镜不会从眼睛里掉出来?
摄氏度和华氏度如何转换?
重复涂抹防晒霜能延长防晒时间吗?
胶水涂得越厚粘得越牢吗?
手指被强胶粘在一起了,用什么做接触剂呢?
为什么人类发明的第一只闹钟只能在凌晨4点响起?
从安全气囊开始,一直到拉链的制造,《有趣的制造》提供了33种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任何一个还能把空气开关复位的男人都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这是因为书中的33个项目并不是按照历史沿革,而是严格按照工业社会中日常生活所需而组织。脱谷机的原理没有出现在这本书里,而是代之以条形码、强力胶、慢跑鞋和防弹背心。当然,它也不排斥铅笔、口红和隐性眼镜。这样,在下一次老婆大人试图突破本月家庭预算购买一条昂贵的口红时,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她说:亲爱的,技术性地讲,口红不过是蜡、油、酒精和颜料的混合物。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作者:韩秀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站在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窗口,中国经济有太多现象让人看不懂。房价、股价、物价、金价、钱价、人价、经济周期,向下还是向上?中国经济将走向哪里?
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正如一架装满了油、载满了乘客的巨型客机,起飞在即。我们正处在中国经济大爆发的前夜,而大爆发的引爆点,很可能是类似国有股减持这样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经济决策的出台。
《一个女人的成长》
作者:薇薇夫人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处在这个“多元化角色”时代,女性一方面甩不掉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一方面又要奋勇地跻身于发挥自我的新时代女性行列,这不但需要有极好的适应能力,也需要心理上不断成长和成熟。作者薇薇夫人透露了一个颇为新颖的观念―成长从幼年做起。本书以春、夏、秋、冬为序描绘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借由春夏秋冬的描绘,本书能够使那些愿意再成长的女人们增强信心、力量,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做个快乐又有智慧的女性。
《致青年朋友》
作者:钱理群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篇8
人的认知并非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任何教师不可能代替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和方法必须靠学生本人去消化理解,体会掌握将其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并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观,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抹杀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两个方面看:教师教,学生学。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成为教学。事实上,学生只要进了课堂,听老师讲课只实现了形式上的参与。而我们应摒弃这种形式的,被动的和浅层的参与,而提倡主动的,思维的,深层的即实质性参与。唯有实现这种参与,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
当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原则,主体参与不应也不可能有统一固定:教学模式。因为学科内容,特点,课型不同,教师风格、学生基础能力也不同。如果所有课都是同一模式,而失去各自的特点和风格,那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变成一句空话。主体参与原则虽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按照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大致要经历如下教学过程:
所谓引发或预设就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内容、疑难点,设计一个主问题。(能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落实 ,对于后面开展各项学习活动非常重要。
比如自己在教《买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时,就事先根据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班级实际预设(引发)一个这样的思考题:默读1-4节,读完后你觉得有一位怎样的小女孩正向我们走来?
当学生朝教师预设的问题去学习时,就进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阶段。当学生充分读书后,可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文本中所获得的信息写在黑板上。(写上能描述小女孩的词语)。
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收获后就进入了交流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交流探究的收获,讨论自己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这一环节既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又能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经过讨论交流是学生初步了解文章1—4节介绍了:“那是一位寒冷、饥饿、孤苦、受欺侮的孩子。”
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寒冷”这一内容的描写,学生再次细读探究。(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寒冷的句子读一读)
a、在这有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b、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快青一块。
c、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d、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脚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再次进行研讨交流:多读这4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感悟写法)
研讨写法:从远近;从小脚全身(冷的程度逐一加深)
学完这一部分后就可以进入综合、应用、反馈阶段。如小女孩的“饥饿”、“受欺侮”、“孤苦”在文中如何体现?学生互相讨论,再检查
研讨A、寒冷
a、第3次,完成:小女孩没注意 ,可此时注意的是 和 ,可是她是无法得到。
b、“这一整天,谁也没有……谁也没有……”
c、朗读促情。
B孤独:
引入:正因为小女孩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他却不敢回家?那是为何呢?
作小结: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团圆欢聚的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人们欢乐的时候光头赤脚,流浪街头,叫卖火柴。是多么孤苦,可怜呀?但她的悲惨痛苦却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关心,反而处处受欺凌。老师这句话说得对吗?为什么?
C受欺凌
读研:“她穿过马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连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议:“冲、捡、跑、拿”小结:穷人处处受欺侮,富人不把穷人当人看。
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可怜、悲惨的小女孩,用同情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
最后,就可以读议文1—4节,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推广(本选段的写法)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激起了我们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与可怜呢?
① 板书:以小女孩行进组织选文内容
② 首先,把这位小女孩安排在什么环境中?读1、2句。……板书:环境烘托
③ 从一双拖鞋补叙了一段什么?知道了什么?………板书:适时补叙作说明
④ 小女孩这么可怜,但她又是美丽的;大年夜:幸福快乐,小女孩:寒冷饥饿………………………板书:对比
篇9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培养方法
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下面是我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看法,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一、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要讲究文明礼貌。所以常常有人讲,这个人很有修养。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有人会问,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看来是否有矛盾冲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教学的重点无疑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在别人进行自我介绍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否作为听众作出交流,等等,都要注意,听与说是水融的。在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和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只有坚持遵循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师应加强自身语言的训练
教师是教育者,教育者本人的语言修养高,语言运用符合约定俗成的标准,符合语法规范的要求,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若教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语言,就能够清楚明白、精确简练、合乎逻辑、生动形象地讲解教材,讲清道理,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这不仅说明教师思维之敏捷、严密,语言之精妙和富有艺术魅力,而且能给学生以一种正面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教师语言一定要规范,运用语言要字斟句酌,用一词,要认真辨析词义,要弄清它对不同语体的适用度,力求准确、得体。课堂用词要避免笼统、含混,力求合乎语法规范,表意恰到好处。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优美,富有文采,绘声绘色,能将所表达的人、事、物、景具体而真切地展现出来,吸引人,感染人。语言要形象化,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近;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他们对真理的追求;要有幽默感,在关键处,通过双关、讽喻、影射等修辞手法,谐趣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教师所表达的思想,同时训练语感。
三、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语文听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起来的。它要求教师除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外,还要“吃透”学生的“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循环往复地逐步调动起学生培养自身语文听、说能力的积极性,多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多说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从理解文章的角度来分析的。其实熟读文章对于提高说话能力也未尝不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背诵是促使学生对语言感知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贴近生活,容易理解,学生读熟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加以运用,一些句子不用思索就可以脱口而出了。
四、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想说,但由于学生本身口语表达有困难,有时不知道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示范,这也是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指导学生的听读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提示同学们应注意朗读者在处理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情感、吐词、发音等,进而从中掌握口语表达的要领。在指导同学们进行朗读活动时,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读,也可以先读,在作者的谦辞造句中感受作者的意图,教师的指导从语音、语速到停顿等都要一一落到实处,使学生知道从何处下手。“读中练说”,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口语表达时应注意的语气、语速、语调等问题,变平淡无味的“说”为有感情有重点有顺序的“说”。
五、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激发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例如:我每天早读的时候安排十分钟的“谈天说地”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前一天的见闻及想法,可以说一段,也可以说四五句;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这样的方式学生感到没有约束力,积极性高,就能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容易激发交际的兴趣,也易于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好机会。当然,教师所选取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新课改”理论,转变落后的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富有活力的口语交际的课堂。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而学生既是这个过程中的学习者,又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言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活动和形式,指导他们的语言实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叶奕乾.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1990.
篇10
1,巧设主题情境。教育理论家布卢姆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我们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内容,把课堂设置成一个特定的场所,让学生成为某个特定的人物,来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精心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语言习得。并且通过情境交流、互动活动、合作学习等环节,让学生能熟练而又创造陛地运用所习得的语言。
教学片段一:“At Christmas”单词教学片段。教室里流淌着“Jingle Bell”的音乐,黑板的左侧是一棵灵动的圣诞树,窗玻璃上成片的六角形雪花似在飞舞。这是我为孩子们精心设计的Christmas主题情境。孩子们被感动了,欢快地跟唱起来。我自然地问:“What dopeople do at Christmas?”孩子们兴奋地答:“Give oresents to friends.”从而顺利导人生词教学。
多媒体课件上呈现的是物品丰富的文峰超市,学生都很熟悉,我带领他们走进超市,选购了一件件精美的礼品,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一个个生词:wallet,calculator.skateboard,hairdryer,comb…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毫不费力地掌握了词汇,而且个个眼神明亮,情绪饱满。在这段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和对教室的适当布置,设置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圣诞主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境人情,学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
2,入情境多合作。“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对“生活教育”关系所作的精辟思考。他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着眼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出生活化的主题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合作交流,在说中学,学中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
片段二:教学“At Christmas”名词性物主代词教学片段。名词性物主代词,虽有一定规律,但易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混淆。为了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它们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为学生提供了送礼物的交流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拿出一个卡通手表说:This is my watch.It's my watch.It’s mine:(同时板书)然后对一个学生说,Now,it’s for you.学生说:It's my watch.It’s mine.接着,我拿起一个刚才送给学生的玩具滑板说:It’s a skateboard.It's yourskateboard.It’s yours.(板书yourskateboard.)
依此模式教学了:his,hers,ours,theirs.
然后让学生在传递图片中进行操练。注意词不离句,整体感知。只是在教his时,要求传递的对象是男孩;而教hers时。要求传递的对象是女孩;ours,theirs注重了群体的区别。为了巩固所学的生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我取出课前精心准备的一个精致漂亮的礼物盒,我让他们在礼物盒里摸一摸,猜一猜,再说一说,猜中得礼物。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而热烈。一个同学猜对了,他大声说出了单词,我又要求他说出句子,他说得洪亮而清晰。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凭借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单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并能熟练运用。老师设计了谈礼物、送礼物等情境,让学生习得语言,并在合作交流中享受到收获礼品的欣喜和表达成功的喜悦。
3,倚情境促生成。叶澜教授在面向2l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方式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特定的情境中各个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也不同,从而在教学情境中,在教师、学生的思想与教学资源不断碰撞下进发出火花。
4,融情境求创新。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真实有效、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当学生融人到真实的主题情境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开,彼此间容易产生积极影响,往往还会产生“触类旁通”之灵感。或“牵一发动全身”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