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时间:2023-03-17 01:2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保持化学实验操作及其规范的重要意义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也是有效而实用的经验总结.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要注重操作的规范性,这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环节.初中化学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他们的兴趣往往只是停留在那些具体而感官的实验器具上面,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缺乏理性认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加以指导,及时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这是实现学生操作规范化的关键.
二、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完善
传统的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化学教学与应用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基本操作规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化学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化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水平,初中化学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规范进行完善.由化学教研组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和研究化学实验规范,化学教师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依据.完善了化学实验规范,对于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其实验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大胆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素质,为培养化学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和要求
1.常用仪器用来加热的仪器有酒精灯;托盘天平用来称量;量筒用来量取,试管、燃烧匙、蒸发皿以及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烧瓶以及锥形瓶则只能间接加热.其中广口瓶用来存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来存放液体药品,而滴瓶一般用来存放少量的液体药品;集气瓶主要用来存放气体,镊子、胶头管和药匙用来取用药品;试管夹、坩埚钳以及铁架台属于夹持仪器;各种漏斗主要是为了添加液体;常用水槽用于收集气体.
篇2
A. 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
B. 将胶头滴管插入滴瓶的试剂中,捏瘪胶帽,缓缓松开吸取试剂
C.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1.0 mL KMnO4溶液
D. 鉴别MgCl2中是否含有AlCl3,可以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硝酸易挥发和不稳定,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加水液封
B. 能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的气体一定是氨气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和CCl4溶液,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 某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静置,产生白色沉淀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溶液颜色变浅色
D. 向赤热氧化铁粉末、赤热氧化铜粉末中通入一氧化碳,红色粉末变成黑色,黑色粉末变红色
4. 下列检验气体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某气体通过赤热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则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B.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收集氧气集气瓶内,若木条燃烧更剧烈,则氧气已收集满
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收集二氧化碳的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D. 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红色,则集气瓶收集的气体是氨气
6. 下列实验针对装置选择和实验目标的分析正确的是(其它操作均相同)( )
A. 测定铜镁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选择Ⅰ-Ⅱ装置比甲-Ⅱ装置的误差大
B. 测定生石灰中碳酸钙含量,选择Ⅰ-乙装置比甲-乙装置的误差小
C. 测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测定氢气摩尔体积,选择Ⅰ-Ⅱ装置比甲-Ⅱ装置的误差小
D. 测定纯碱样品纯度(只含氯化钠),选择甲-乙装置比Ⅰ-乙装置的误差大
7. 已知固体氯化铝和氯化铁混合物中含有少量氯化亚铁和硫酸铝,为了分离提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铝和氯化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a. 硫氰化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b. 溴水和硝酸钡溶液
篇3
例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①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小于酒精灯容积的13;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④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沿器壁倒入水中。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只有③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首先要注意实验安全,①中加碎瓷片或沸石是防止液体暴沸,②和③是防止爆炸,④是防止液滴飞溅伤人。本题选A。
小结:实验操作需“五防”。
1.防止火灾: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所以,对易燃物:①必须妥善保管,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易燃品,强氧化剂,钾、钠、钙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管。②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乙醚、汽油等应防止蒸气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③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仪器选用,如蒸馏时要用冷凝器等。④用后若有剩余,决不能随意丢弃,如残留的金属钠应用乙醇处理,白磷应放在冷水中浸泡等。
2.防止爆炸: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3.防止倒吸引起爆裂: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实验人员。
5.防止暴沸:加热液体时,由于它们的沸点一般比较低,一旦温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会形成暴沸现象,反应溶液甚至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
例2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不健康,皮肤也容易不好。A.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应有完全吸收处理装置
B.酒精及其他易燃物小面积失火,应该迅速使用湿抹布扑盖;钠、钾等失火应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汞洒落后,应立即撤上硫粉,并打开室内的排气扇
D.实验时应戴防护眼镜,万一眼睛中溅进酸或碱溶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切忌不要用手揉眼睛),然后请医生处理
A项,为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及对人体造成伤害,在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应有完全吸收处理装置,正确;B项,钠、钾都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错误;C项,汞在常温下可以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正确;D项做实验时万一眼睛溅进酸或碱溶液,就应立即用水冲洗,正确。本题选B。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3请依据图1所示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与各装置图对应的物质分离或者提纯的方法是什么?
(2)你在进行与上述装置图对应的相关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确定,(1)A为过滤,B为蒸发,C为萃取分液,D为蒸馏。(2)①过滤时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有气泡(操作时要用手压住,用水润湿);“二低”即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体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即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②蒸发时注意: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坩埚钳用于夹持蒸发皿。③萃取分液时注意:萃取所用的萃取剂(即溶质在其中溶解度较大的溶剂)必须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为了使萃取剂与原溶液充分混合,应该用力振荡;塞紧上口玻璃塞,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的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放出下层液体时,绝不可将上层液体一同放出,即使已经将下层液体收集好,上层液体也不能由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只能由上口倒出;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下层液体方可放出。④蒸馏时注意:烧瓶中所盛液体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12,加热时不得将液体全部蒸干;测量馏出物沸点的温度计,其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平齐;冷凝器中冷凝水水流的方向,应是进水管口在下,出水管口在上,水流速度不必太快,只要能使蒸气在通过冷凝器后全部转化为液体即可;冷凝下来的液体须用牛角管导入细口的锥形瓶内,不可用烧杯等广口容器承接;需向其中加几块洁净的沸石或碎瓷片,可起防暴沸作用。
1.无论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都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千万不要品尝有毒的药品,如果药品无毒的话可以少量品尝
B.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够,可以随时打开塞子往里面加酒精
C.如果火灾现场存有金属钠,千万不要用水灭火,应该迅速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一般要略低于试管底
2.下列常用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A.分液漏斗B.普通漏斗
篇4
1有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总课程主要分为两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和有机物制备,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此外还开设了综合实验和精细品化工实验(专业选修课)。从课程的安排可以看出,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然后在掌握好基本操作之后将其融入到有机物制备的实验项目中巩固练习。第二学期课程基本为有机物制备。根据长时间观察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95%以上的学生一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时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然而,一学期下来对有机化学实验还保持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比例大幅度下降。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性质实验时,有机物气味太刺激;②部分实验时间过长,如柱色谱;③制备实验很辛苦,经常还产率较低甚至失败没有产品等。实验指导老师经过观察教学发现以下问题:①学生基本照方抓药,学生都是“听话”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②学生过于谨慎胆怯,不敢大胆创新[3];③实验装置安装好后,大部分学生缺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探索思考的习惯等。无论是从学生还是老师的角度我们都发现现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日益突显,导致无法达到我们的教学培养方案。因此,是时候对我们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了。
2有机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2.1传统实验教学与先进仪器教学相结合
目前,根据调查发现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安排陈旧[4],部分“经典”实验开设几十年未变。如b型管法测定物质熔点,在该实验中用硫酸作为导热介质,升温至上百摄氏度再降温再升温,如此平行做9次。该实验耗时较长,并且学生基本处于等待降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硫酸使用量大且温度高,实验过程危险系数较大,实验结束后废硫酸处理难度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多的使用现代先进仪器,熔点测定主要采用熔点仪,方便快捷,实验误差受操作者影响较小。因此传统b型管法测定物质熔点可以由熔点仪代替,并且该实验可以整合在有机物制备实验中,学生做出的产品使用熔点仪测定熔点,学生更容易接受先进技术,从而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再比如,在制备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蒸馏除去溶剂,传统方法需要学生搭建蒸馏装置,而现代先进设备旋转蒸发仪能代替传统蒸馏方法,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是多数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采用先进仪器教学相结合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现代科技生产发展过程。
2.2实验课程时间优化
学生反映有机实验课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有机化学实验课时过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实验开始前,老师讲解时间过长。一般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讲授板块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根据调查,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30~40min,超过这个时间段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因此实验教学重点放在操作和注意事项上。根据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实验课只PPT教学,一堂课结束后,老师原理讲太多而学生基本操作依然不会;相比较而言,课堂中老师操作演示,演示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接受。②实验过程中,常常反应时间就需要1~2h左右。通过观察发现,这段时间学生大多数处于“低头族”玩手机的状态。传统的实验教法导致学生都是“听话的好学生”,缺乏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好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问题思考,一个有机物的制备也许可以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为什么我们是按照教材编写的实验方案来操作,而不是用其他的方案,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同学们探索思考的。实验教学应该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有机实验时,对有机实验的性质不太了解,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让学生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对于一个有机制备实验来讲,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初步完成实验原料筛选,仪器装置筛选,产物提出方案等方面。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引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方案,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这个实验的方方面面,造成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操作工。
3紧密围绕培养目标
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求的人才[5]。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是要服务社会的,在服务社会中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6]。尽管我校是以师范命名的高校,但我院是学科专业包含师范专业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针对不同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同。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人才目标是培养出中学教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以及教师教学技能是主要培养方向。因此师范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实验具体项目可以侧重于验证性实验,比如性质实验比例可以提高,通过性质实验学生对有机物化学性质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加深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此外增开贴近生活的实验,如药物阿司匹林的制备,除草剂的合成等,这些实验项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师范专业的学生提供以后教学的素材。对师范专业学生实验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老师主讲,学生听课然后学生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程中可以给师范专业学生更多讲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预习实验,制作讲课文稿课件,然后每次实验课让学生先讲解自己准备的实验教学课件,其他同学提问点评,最后老师对整个实验统一指导把控。通过实验教学课件的准备,学生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实验预习更加充分,对所要进行的实验有更充分的预知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讲解实验还练习师范专业学生讲课技能,在一次课程中得到既教又学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紧紧围绕着我们的培养目标。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是实验研究型人才,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是主要培养重点。因此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实验项目主要有机物制备实验和综合实验。遵循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实验项目先开设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蒸馏、重结晶、薄层色谱、柱色谱等)然后开设有机物制备实验,最后提升到综合实验。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流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化工、制药等公司做应用实验员,另一部分进入其他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这两个流向均要求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有过硬的本领。因此,在实验项目开设过程中,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仅是有机制备实验和综合实验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技能。在抓好基本操作这一关后,逐渐开设有机制备实验和综合,将基本操作技能在有机物的合成实验过程中得以巩固练习。有机合成实验项目的开设也要注意同实际生产相结合。例如开设一些简单药物合成实验,具体有阿司匹林、苯佐卡因等的制备。这种贴近生活生产药物合成实验的开设能大大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让实验课程不再枯燥乏味。此外,对于应用化学专业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反应技能和特殊药品处理方式,特殊类型反应有微波反应、催化反应、高压釜反应等,特殊药品有铝锂氢、酰氯、钯/碳等。在基本操作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做到让学生学得开心,让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满意,朝着“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的目标培养学生。
4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长时间累积下来形成的,要想改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积极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进也还处于初探过程中,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努力改善,达到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杨琴 杨辉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江玉亮,顾维瑾,王炳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学教与学,2015(6):47-48.
[2]方瑞琴,谢光波,冯娟,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5):83-85.
[3]郑春满,韩喻,谢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98-100
[4]张来新,陈强.师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1):149-150.
篇5
一、做好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从化学教学的开始,我们就应力求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题时,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操作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些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由被动接受变为相对主动的模仿、观察、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了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自己通过自主实验操作获得知识的一种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我们完成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题的研究后,就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让学生根据事先拟订的实验报告自己动手。在实验操作探究后,我们让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同学们纷纷发言,互为补充。最后教师小结,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补充遗漏。这样就把学生的情绪推到。学生初步认为学习化学很“好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二、做好演示实验,便于学生模仿
教师演示实验的教学是整个实验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实验中的一举一动,每项操作的示范都将成为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楷模。因此,化学教师要精心准备、周密设计,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做到四点:(1)正确安装仪器;(2)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模仿;(3)注意实验的直观性;(4)操作规范化。
三、重视起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九年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就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言,其过程可大体划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
1.初级阶段——掌握分解动作阶段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完成其他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在培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最初阶段,教师对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要像教“广播操”的分解动作那样,认真教好每一个局部动作,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中级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在多次反复的练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实验把“分解动作”连起来训练。例如,经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装配”和“仪器的洗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之后就可以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过滤”等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了。在做这些连贯动作的实验时,教师仍然要做好示范,再让学生独立操作并加强指导。
3.高级阶段——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
在初步学会了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就可以使同时进行和先后进行的动作协调起来,并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
四、做好学生实验 加强实验操作训练
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为此教师应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除了一些演示实验请学生到讲台上来做外,还要尽可能开齐所有的学生分组实验。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让更多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安排实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也可以由教师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模仿教师做实验,并且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做实验时,强调配合,交流讨论。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关照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巩固实验成果,反思实验操作的得失。经过多次实验,学生的各项实验操作能力会逐渐熟练起来。
五、由浅入深,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20―01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化学实验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实验教学成了“画学”和“话学”,这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理论,知识迁移能力差,导致许多学生在高考时实验得分不高。本文仅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鉴别方面谈谈在化学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主要包括:常用实验仪器的选用与洗涤,常用药品的保存与取用,物质的溶解、加热、蒸发与结晶,蒸馏、萃取与分液、过滤、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实验仪器的装配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是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的基础。高考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是“掌握”,即要求准确、熟练和规范,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能用简要的文字来表述。在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除结合课本复习外,还应进行实验,对照实物或挂图,回忆以前做过的实验,有条件的可以将重点实验重做一两遍,边操作,边思考,或利用多媒体演示装置把重点实验演示一遍,以便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的程度。
例: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1)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
(2)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3)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完全;
(4)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的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剂;
(5)将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蒸馏,得到纯净的硝基苯。
请填写以下空白:
(1)配制混合酸时,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是( )。
(2)步骤(3)中,控制温度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 )。
(3)步骤(4)中洗涤、分离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 )。
(4)步骤(4)中粗产品用5%的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
分析:题目以苯的硝化反应实验为载体来设问,所提出的问题许多都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具有普遍的意义。浓硫酸和浓硝酸的配制,是学生没有亲自实践过的操作,但是可以由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浓硫酸稀释的操作进行迁移。这在分析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弄清楚在配制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的混合液时的操作方法。
第二小题,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100℃),就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因为要涉及使用温度计,所以可把中学实验中要用温度计的实验总结一下,让学生仔细体会各个实验中温度计使用方法不同的原因。
第三、四两个小题,意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实验中制得的硝基苯仅是粗产品,其中除主要含有硝基苯外,还含有残留的混合酸和其他副产物,从而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特点的认识。第三小题还考查学生对硝基苯在水中的溶解性的了解和分液漏斗的使用,因此在这里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在实验操作方法上涉及到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与结晶,蒸馏或分馏、分液、萃取,升华、渗析、洗气及气体的干燥与净化。在化学原理上涉及到试剂的选择及加入顺序的确定等。物质的鉴别主要利用物质的特性或离子的特征反应,限用给定的试剂,限用一种试剂或不用其他试剂,把有关物质或离子鉴别出来。
在进行“物质的分离”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被分离的物质要尽量分离完全;
2.被分离的物质在分离后要复原为原来的状态;
篇7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使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必须加强应用实验、趣味实验和科学前沿课题的新知识实验。当前一些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内容陈旧,除基本操作外,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缺乏应用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学生每次都像“照方抓药”那样地进行实验,根本不认真预习、思考,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因之,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兼并整合,合理构建实验内容体系是当务之急。
1.1整合强化基本操作内容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即师范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作为一个单元单独训练,该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在开始基础训练阶段,我们发给学生写实验预习报告的样本,要求学生按规范的样本格式写好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中要查阅写上实验所用药品试剂的物理常数。实验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详细记录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目的原理,要总结出实验的重难点、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和操作、问题讨论及说明等。这样既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又要动脑。对于难度较大的基本操作实验如:减压蒸馏、纸层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熔点测定、分馏、旋光度测定、萃取与洗涤等独立安排实验进行,并要求学生单人单做。对较简单的基本操作实验如: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折光率的测定、液体化合物的干燥、机械搅拌、磁力搅拌及密闭合成搅拌等均在相应的合成实验中一并进行,这样可使学生在少学时下学到更多的实验技能。其次删掉一些简单陈旧的实验,增加一些复杂的应用实验,趣味实验及前沿科学的新知识实验。该实验教学内容的重组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强化了学生娴熟的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
1.2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实用性、趣味性、时代性
经典的有机化学实验都是成熟的验证性实验,对于师范本科生而言,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是有益的。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加强应用实验、趣味实验和涉及科学前沿课题的实验。如删去了一些简单陈旧缺乏应用性、趣味性的传统实验,增加了一些应用性实验,如:①药物阿司匹林的合成;②磺胺药物的合成;③从槐米中提取药物有效成分芦丁及鼠李糖;④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等。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实验如:①从烟叶中提取烟碱;②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③合成减少农作物落花落果的防落素对氯苯氧乙酸;④合成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前沿科学实验如:①冠醚合成;②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③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拆分及表征。通过增添应用实验、趣味实验和涉及科学前沿课题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将不愿学变为我要学。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看到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机实验的重要性,形成了自觉渴求新知识的意识,促进了教与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1.3加强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化学专业培养的师范生是肩负着教育下一代重任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中学化学教师,故“安全—环保”理念和意识的形成以及具体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2],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3.1采用半微量实验和微量实验
有机实验易耗品多、产率低、“三废”排放多、能耗大、污染重。为此我们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将教材上化学实验的药品用量均减半,或用半微量实验或微量实验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实验环境也变得清洁,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培养和强化。且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也得到彰显。
1.3.2尽可能减少或不用有毒害的化学试剂或原料
有机合成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溶剂、催化剂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毒性,为了使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我们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减少或去除毒性大的有机实验,弃用毒性大的有机试剂或溶剂。如将水蒸气蒸馏实验中早期使用的有毒性的苯胺、苯甲醛和溴苯改为花椒和桂皮,使之为纯天然的绿色实验。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和烟叶中提取烟碱的装置改用乙醇在索氏提取器中进行,这样既将实验时间缩短了2h,又消除了毒性。在有机合成实验中删除一些毒性大的实验,如苯和溴制溴苯、硝基苯的制备、苯胺的制备等。并结合专业特点新增一些对环境友好的药物合成实验如:合成口服治疗尿道感染药物扁桃酸、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等。将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实验中用的有毒溶剂二甲苯和钠珠原料改为钠丝,用钠丝可不用二甲苯溶剂,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所有这些均使绿色化学教学在实验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意识。
1.3.3采用“一条龙”化学实验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我们安排了“一条龙”合成实验,即将多个合成实验串联起来,前一个实验的产品作为后一个实验的原料,这样既节约了化学试剂,防止和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如我们将苯胺乙酰化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在甲基橙制备实验中将3个串联起来,即苯胺磺化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重氮盐(偶联)甲基橙。在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制备中,将2个实验串联,即对硝基苯甲酸酯化对硝基苯甲酸乙酯(还原)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即苯佐卡因)。
2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重组后,以基本操作、简单合成、多步合成、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开放实验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这样一个从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创新能力训练的四个层次的实验体系,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元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训练、再至创新能力训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又将合成、分离提纯及鉴定测试或表征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系列化实验。这样做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验成果,他们会更认真主动完成和掌握实验的全过程,并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3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1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能力
学生每次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者不得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写实验预习报告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做每个实验前,必须认真查阅所使用药品试剂的理化性质,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步骤,了解有关药品、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的重难点,挖掘实验成败的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明确每一步操作的目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为做好每个实验奠定基础。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和口头提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做好实验的热情。通过在预习中查阅资料和网络化学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机物的理化性质,解释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果和选择正确的合成路线,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科研方向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并使学生掌握了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5]。
3.2在课堂上认真讲解耐心指导
在教学内容改革整合后,教学方式对于落实教学目的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本操作实验部分,教师必须抓住重难点讲清实验原理,实验成败的关键问题,让学生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然后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认真检查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耐心纠正不规范操作。如在分馏和蒸馏的基本操作中,注意检查学生的装置是否规范美观,冷凝管的选择是否正确,温度计插得高低是否得当等,所有这些细节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和规范性。通过这部分基本操作培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3在“一条龙”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开放性实验中进行分组实验教学
即让每组成员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整个实验。这样学生在独立完成部分实验之后与其他组员之间共享实验成果,共同分析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这种组合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责任心。
3.4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影响因素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但在高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却不断下降。现在我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以及实验调查来谈一下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浅析,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
一、初中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欠缺
初中阶段的学生只有在初三的时候才接触到化学学科的学习,而这时学生正处于初中升高中,学生和老师都面临升学压力的影响,而且中考试题对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考察的力度并不大,所以导致学生和老师对实验的重视度不够。老师只对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讲解,不进行示范,更甚者有的老师连课本上要求的基本演示实验都不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而只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有的学生在上高中之前连实验室都没进过,更不要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有的连基本实验仪器都没见过不认识。所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欠缺,不会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如组装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分离操作过滤,正确使用简单实验器材如玻璃棒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进行化学实验科学探究的原因。所以说初中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欠缺是影响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
二、 学校教学设备及师资配备力量薄弱
特别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实验室生均面积不达标,设备简陋,仪器药品数量不足,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实验经费投入不够等,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能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出率。虽然国家对农村中学配备了必须的一些实验器材和药品,可以满足老师演示实验之用,可学生实验需要的药品数目较大,所以就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在农村的实施。目前农村中学的实验室标准是48人,实验室容纳不了大班额教学实验,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好多学校实验老师只能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有些学校干脆不做实验,只讲理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学教师相对缺乏,实验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老师课时重,用在实验和研究上的时间就太少了。农村一些学校管理相对落后,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员,给实验带来了很大不便。这些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过实验室,更甚于一些基本的仪器和工具不会或不善于使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就更谈不上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进行。
三、 家庭成长中导致学生基本动手能力不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然而,现在的学生群体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宠爱,什么事都替他们做,什么事都替他们安排,他们简直就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生活上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更缺少基本动手能力的锻炼。基于此情况,要让他们进行实验基本动手能力的操作就更困难了,所以这也是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
四、 多媒体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学生因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实验基本动手操作能力本来就不强,再加之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他们对很多有疑惑的问题或想知道的实验现象或信息,通过网络视频或百度信息搜索,结果就一目了然,这就更降低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使得他们从心理上懒于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所以多媒体的负面影响就是,使的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进行实验探究操作,他们的实验动手探究能力会越来越欠缺,这无形就是一种影响科技进步的恶性循环。所以说多媒体对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五、 受社会及学校安全制约的影响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不是爆炸事件就是中毒事件,而这些都与我们的化学有关,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得不考虑实验安全。再加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教师必须时刻紧绷安全教育这根弦,不停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他们时刻提高安全意识。这样受社会和学校的安全制约,学生在做实验时心理上难免会有前怕老虎后怕狼的恐惧心理。这就导致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受到挫败,或者是放弃实验探究。所以说受社会及学校安全制约的影响,也是影响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欠缺的原因。
当然,化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根据我自身的教学实际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越来越欠缺。不仅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还有其他好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家长的支持,社会的关注等等。以上这些仅代表我个人对中学生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欠缺的浅析,以便以后能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和进步。
本论系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号2013XKT-ZXHX208
参考文献:
[1]韩生民.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员)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的时间与体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76期.
篇9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开放式分析;实践
化学及其它与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项重要基础课程就是分析化学实验,其紧密联系着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但是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目前在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其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实施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相关人员根据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在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然会选择此类教学方式。其为学习提供良好的、自主的、开放的实验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创新、探索的思维空间。(一)评定实验成绩客观、灵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实验兴趣的重要方面就是实验成绩,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实验报告,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准确性、精密度,实验数据格式的清晰性,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准确性,实验态度的细致性等来进行综合的评判[1]。(二)督促学生整理并完善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必须注重问题讨论、实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问题讨论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集合思考题和实验结果,总结相关理论知识,印证理论与实践是否具有一致性,并提出建议或者问题,及对实验室的要求、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改进实验方法等,及时发展不足;实验数据处理必须采用简洁的表格形式,实验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三)交叉学科性实验的开设。在学生完成化学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交叉学科性实验,例如与生命科学、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开设全新的实验,如测定乙酰水杨酸摩尔质量、测定水中铬、测定溶解氧等,并要求学生独立开展全过程的实验。(四)改进或创新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具有发展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最合理的实验方法,不需要固守于固定模式,可对实验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进。(五)对学生基本操作规范加以重视。实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随着书本上对操作规范评分细则的制定,学生在开放时间必须对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进行刻苦训练,每个学生都需要熟练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
二、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实际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探讨
(一)分析
①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验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验方面加强训练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分析、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和兴趣[2]。②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增强。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收获更多,例如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优化实验条件、改进实验方法等方面,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更多的创新及更多的思考。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拥有自主学习的平台,且结合实际进行实验,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享受分析化学实验。③使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得到规范。在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当中,教学需要不断纠正并提醒学生基本技能的操作,学生也习惯被督促、被提醒的方式,一旦没有教师的督促便很难自主完成分析化学实验。如今开放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仪器操作、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规范,其能够及时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更正和调整。最后的仪器整理工作也必须包含在实验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中。
(二)探讨
相较于传统实验教学而言,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有着较大的优势,然而其在具体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问题,进而使得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注重以下几点:①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以学生为主体是开放式实验教学一直强调的一点,教学也面领着更大的挑战,这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第一,教师必须有责任心、热心、细心和耐心;第二,对教师知识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师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要求教师在业余时间不断运用现代化实验手段并对自身的现有知识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储备,使教师能够更加适应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挑战,进而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②对实验室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保障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和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采取放任不断的模式,其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内的正常秩序,在进行实验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3]。除此之外,还需要使实验教学的工作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发挥其学术优势,促进教师发挥自身的创新性、主动性、积极性。③投入更多的实验经费。在分析化学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仪器,例如大型仪器有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常规仪器有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损耗,因此必须保证投入大量的实验教学经费,可采用设置科研助手岗位、勤工俭学岗位,开设开放专项基金等方式。综上所述,通过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开展,学生能够对分析化学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进行熟练掌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并提高去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冬莲,刘爽,张宁,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02):133-135.
[2]马丽华,刘莹,朱天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兴趣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04).200-202.
[3]汪小华,赵娜.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化(下旬刊),2011,(03):117-118.
[4]项东升.高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16):175-176.
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养成教育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提升中学化学“有效教学”上,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实践性和启发性发挥着独特作用。“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教学支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更注重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可见,上好化学实验课,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成为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当前,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要着重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实验制度的改进。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被动获取“新知”,落脚点在于“有利于”掌握知识;而新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全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方法、增长能力,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再从科学走向社会,落在“培养探索乐趣、理解科学真谛”上。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传统的化学实验强调技能的熟练,结论在前,实验在后,只重动手、不重动脑;有的将应由学生完成的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或根据详细的步骤进行;教师依据结果接近结论的程度评价实验。新课程则把化学实验的注意力放在探究上,把技能训练和培养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和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改革实验制度,由原先任课教师定时、统一组织、做指定实验的封闭式管理变成任课教师组织或学生直接申请,随时到实验室探究的开放式运作。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探究的功能,为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素养提供平台。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必须深入学生实际,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精心设计实验课,着力营造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对症下药,纠正错误的做法,帮助学生解决做实验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体验到做实验成功的喜悦。
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很强的规范性,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进行的重点教学工作,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规范并形成习惯,单靠几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不能完成的。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在长期训练、反复巩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课前要提要求,课中要多检查,课后要多总结。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如需要教师示范,示范后也要求学生重做,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新晨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的示范。演示实验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极其重要作用。因此,演示实验不仅要实现实验本身要求达到的学术目的,还要通过教师的演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育人目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榜样。在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实验时教师要充满自信,遇事不惊,神情泰然自若。通过教师规范、熟练、灵巧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给学生以美感的示范。
加强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填写指导。实验前细致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让学生清楚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上课时,把预习报告单做“入场券”,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做实验,这样做起实验来快而有效。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加强实验要求检查。每次学生实验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有针对性检查,促使学生养成遵守要求的良好习惯。如操作是否规范,药品用量是否适宜,废液废物是否倒在指定容器,实验完毕是否将实验桌清理整洁,仪器是否洗涤干净。通过检查,耐心指导,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动手习惯。习惯是力量的积累,更是能量的储蓄备。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到培养成功的人格品质,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多观察指导、多培养扶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